265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中医证候因子分析_郭永红

合集下载

浅谈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浅谈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 姚光弼J 床肝脏病学[ 】 1 ] I 告 M.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0 . 2 4 0 【 范建高 2 】 性脂肪肝的临床 流行病 学研 究[ . . 中华消 I 】 O( 2 2 【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 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 组. 3 ] 非酒精性 脂肪性 肝病诊断标准 . 中华肝脏病杂志, 0. 2 3 0 f 余心如. 4 】 非酒精性脂肪 性肝病 的病理 [ _ J胃肠医学, 0 ( . 】 2 3) 0 8 [ 杨钦河, 5 】 凌家生等. 非酒精幽 旨 肪肝 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与对策[ . J 中医杂 】
氨酶 ( L ) 血脂 (C、G变化 ^一谷 氨酰转肽酶 ( 一 T)总胆 AT 、 T T) y G 、 固醇 (C) T 及肝脏 B超改变 , 并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
1 治 疗 方 法 . 4 两组均建议低脂饮食 , 多进食蔬菜 、 果 , 动物 内脏 , 水 忌 加强
志.0 78. 2 0 ()
运动 , 每天坚持步行 3 m n以上 , 0i 控制体重 , 戒烟酒 。 1 . 治疗组 : .1 4 运用益肝降脂方 。药物组成 : 瓜蒌 3 g姜 黄 1 g 0, 5, 郁金 lg水蛭 9 , O, g 白芥子 1g茵 陈 3g 制大黄 2 g柴胡 9 。加 2, 0, 0, g 减: 合并气虚 加生黄芪 、 党参 , 肝肾阴虚加 首乌 、 黄精 , 胃虚弱 脾 加焦 白术 、 白茯 苓 , 大便秘结 加生大 黄或芦荟 , 转氨 酶异常 升高 加垂盆草 、 龙胆草 、 六月雪 , 肝脾肿大加生牡蛎 、 莪术等 。 1 . 观察组 : 飞蓟素片 ( .2 4 水 珠海 市华诺 医药有 限公司生 产 , 国 药准字:20 0 9 )每次 2片 , 日 3 口服 。 Z0539 , 每 次 1 . 两组都是 3 .3 4 0日为 1 个疗程 , 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 3

中医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验案3则

中医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验案3则

2019,Vol.22No.4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之征。

方中补中益气汤补益中气,培土生金,助力大肠传导,合用枳术通便汤有健脾益肾、行气消痞、润肠通便之功,且方中当归配黄芪,寓当归补血汤之义,益气生血,共奏通便之效。

方中酸枣仁养血安神,焦山楂、神曲、鸡内金消食和胃,乃针对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而设。

本案虽辨为气血不足之便秘,但脏腑辨证当属心脾两虚证,因此可运用归脾汤(黄芪、人参、白术、茯苓、当归,远志、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甘草等)合枳术通便汤化裁治之,也可取良效。

参考文献[1]王晶,张世洋,盛永成,等.白术治疗胃肠道疾病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12):2854-2858.[2]李婷,崔雪峰.生白术治疗便秘的应用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1):109.[3]陈思敏,关丽娜,庞峻,等.生白术对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J ].新中医,2019,51(6):12-16.[4]王红勋.枳实与枳壳的现代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6):39-40.[5]宗阳,孙明明,乐音子,等.白术-枳实配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概述[J ].中国药房,2018,29(16):2300-2304.[6]高云佳,姜勇,戴昉,等.肉苁蓉润肠通便的药效物质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2015,17(4):307-310.[7]田硕,武晏屹,白明,等.郁李仁现代研究进展[J ].中医学报,2018,33(11):2182-2183.[8]杨冰,任娟,秦昆明,等.决明子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18,41(5):1247-1251.[9]郑茶凤,闵燕,邵秀芹,等.单味决明子治疗脑血管意外伴意识障碍便秘34例疗效观察[J ].江西中医药,2019,50(7):34-36.[10]杜丽东,吴国泰,牛亭惠,等.当归“润肠通便”功效物质基础的实验研究[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3):11-16.[11]马有度,黄学宽,毛得宏,等.马派中医传承[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204.(编辑刘强)收稿日期:2019-06-11作者简介:刘挹潞(1995—),女,汉族,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肝胆脾胃疾病)中医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验案3则刘挹潞(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60000)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病;医案;逍遥散;茵陈蒿汤;膈下逐瘀汤;二陈汤中图分类号:R575.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441(2019)04-0022-0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损伤[1]。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的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的研究
龄2 7—6 4 ( 4 2 . 5± 3 . 4 ) 岁 。所 有 患 者 均 被 明确 诊 断 为 非 酒 精 性脂肪肝 , 符合 2 0 1 0年 中华 医 学 会 肝 病 学 分 会 制 定 的 “ 非 酒
声 衰 减 不 明显 , 肝 内管 状 结 构 仍 可 见 ; 自觉 症 状 不 明显 , 肝 功
能 基 本 正 常 。 中度 脂肪 肝 : B超 表 现 为前 场 回声 增 强 , 后 场 回 声衰减 , 肝 内管 状 结 构 模 糊 ; 自觉 肝 区不 适 , 食欲不振 , 肝 功 能 轻 度 异 常 。重 度 脂 肪 肝 : B超 表 现 为 近 场 回声 显著 增 强 , 远 场

2 l 1 6・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5 J u l , 2 4 ( 1 9 )
[ 中图 分 类 号 ] R 5 7 5 . 5
[ 文 献 标识 码 ] B
[ 文章 编 号 ] 1 0 0 8—8 8 4 9 ( 2 0 1 5 ) 1 9— 2 l 1 6— 0 3
近 年来 随着 人 民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 生 活 习惯 和 饮 食 结 构 的改变 , 非酒 精 性 脂 肪肝 病 ( n o n a l c o h o l i c f a t t y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 N A F L D) 的发 病率 逐 年 增 高 , 已 经 成 为 肝 病 科 的 常 见 病 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候及临床特点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候及临床特点分析
中医临床研究 2 0 1 5 年第 7 卷 第2 7 期
. 1 7 .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性 肝 病 中 医证 候 及 临 床 特 点 分 析
An a n a l y s i s o f TCM s y n d r o me s a n d 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n o n a l c o h o l i c f a t t y l i v e r
a c c o u n t e d f o r 8 2 . O 0 % ;Ri d p a i n ,a c c o nt u e d or f 4 2 . 0 % ;W e a k l i mb ,a c c o u n t e d or f 2 9 . 0 %; Na u s e a ,t a k e 5 0 . 0 % ;I n s o mi n i a t a k e 5 7 . 0 %, a p p e t i t e we a k a c c o nt u e d or f 7 0 %, s t o o l d r y a c c o u n t e d or f 5 1 %, mo u t h s t i c k y g r e a s y a c c o u n t e d or f 5 4 %, u r i n e y e l l o w a c c o u n t e d f o r 5 2 %,
n o n a l c o h o l i c at f t y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we r e a n a l y z e d . Re s u l t : T i r e d , a c c o u n t e d f o r 8 9 . 0 %; S h nt a a i x i , a c c o u n t e d f o r 7 2 . 0 %; Dr y a n d b i t t e r mo u t h ,

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辨证论治

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辨证论治

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辨证论治作者:李松梅吕花荣蔡豪等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年第05期摘要:目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探索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治疗过程中证治规律的应用特点。

方法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总结目前对NAFLD中医治则治法,提出新的研究思路。

结果中医对脂肪肝的治疗,根据其病因不同,治法亦不相同。

结论通过病证方结合的思路进行相关研究,为脂肪肝的病情演变规律及其中医药作用特点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中医;脂肪肝;治法;治则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5-0091-03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是现代医学的名称,中医学中没有“脂肪肝”的记载,根据其症状、体征,可归属于“胁痛”、“癥瘕”、“湿阻”、痞满”、“肝着”、“肝癖”等范畴[1]。

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2]。

对于这一复杂的、系统性的代谢性疾病,很难针对某一靶点设计出理想的治疗药物,这是现代医学目前仍缺乏理想治疗药物的原因之一[3]。

而中医药对疾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已在这一复杂性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中体现出其优势和特色。

中医对脂肪肝的治疗,根据其病因不同,治法亦不相同。

因此正确认识脂肪肝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论治,对于发挥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优势和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1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随着脂肪肝的发病率逐步升高及其发病的年轻化,这一疾病越来越被重视,而脂肪肝一词在古代中医文献中并无记载。

根据其病因(多为饮食不节,过度肥胖,久坐少动,精神压力等)、病位(肝脏)和临床表现,不少学者试图从中医文献中寻找一些病因。

中医辨证施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分析

中医辨证施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分析

区组 随机 法 51 : 分成 中药治疗组 1 0 5 例和对照组 3 例。 中药治疗组 经辨证后 分为湿热 内蕴 、 0 脾虚 湿痰、 肝郁脾 虚、 痰瘀 互结、 ’ 肝 肾不足 5 个证 型, 分别予 以连朴饮 、 陈汤合平 胃散 、 二 柴胡疏肝散 、 血府 逐瘀 汤合二 陈汤、 一贯煎 合二至丸 随证加减; 照组 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 囊治疗 , 对 2组疗程均为 1 周 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后 中医证侯 2 积分、 肝脏 B超 脂肪肝程度 变化和 中医证侯 疗效 ; 比较 中药治疗组 治疗前后 谷 丙转 氨酶 (L ) 血 清甘 油三 酯 AT、 (G 、 T ) 总胆 固醇 (c 、 T ) 高密度 脂蛋 白胆 固醇 (D - ) 空腹 血 糖 (P ) 空腹 胰 岛素 (IS 、 岛素抵 抗指 数 H LC 、 FG 、 FN ) 胰 (O A I) HM — R 的变化 。结果: 组 患者 的证侯积分值及肝脏 B超脂肪肝程度 均较 治疗前 明显 下降 <0 0) 但治疗 2 .1, 后 2 间肝脏 B超疗效 、 组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 5 。 尸>0 0 ) 中药治疗组各证 型患者经辨证施治
后, 与治 疗前比较证候积分值 及 H M — R A T T 、 C F G FN O A I 、L 、G T 、P 、 IS水平 明显下降 ,D - H L C水 平上升 , 差异 均有 统计
学意 义 <0O)结论 : .5。 中医辨证施 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确切的疗效 , 能明显减轻患者的胰 岛素抵抗状 态,
纠正 糖 脂 代 谢 紊 乱 。 பைடு நூலகம்
[ 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关键 辨证施 治; 岛素 胰
[ 中图分类号]R 8. 59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 8 2 2 1) 9 0 0- 4 46 5 (0 1 0- 0 7 0 0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证候特点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证候特点分析
临床与实践 L i n c h u a n g y u s h i j i a n 《 中 外医 学 研 究》 第1 2 卷第2 5 期( 总 第2 4 9 期) 2 0 1 4 年9 月 非酒精性脂肪源自 的 中医病 因病机和证候特点 分析
邱 汉平① 李尝赐① 林 昆明① 沈伟彬①
【 摘要 】 目的 :通过体检人群 非酒 精性脂肪肝 ( N A F L D ) 的病 因、 自觉症状调查和辨证分 型 ,探讨 N A F L D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证候特 点 ,为 中医 辨识 N A F I D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随机方式抽取 N A F L D组 5 3 0 例 和对 照组 4 1 6 例 ,对两组病例在影响因素 ( 饮食不节和相关危险因素 ) 、自 觉症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门培训 的中医师使用舌诊仪和脉诊仪进行舌象和脉象 数据 采集 。 1 . 3 - 3 腹部 超声 和生化检查 全 部 由体检 中心超声 科和检 验 中
1 . 3 . 4 诊 断标准 脂 肪 肝 超 声 诊 断 标 准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非酒精性脂 肪肝 ( N A F L D ) 两大 类 ,非酒精性脂 肪肝 ( N A F L D ) 发 心完成 ,诊 断结果 录入体检系统 。 ( N AF L D 1 和酒精 性脂肪肝诊 断标准 :参照 中华 医学会肝 脏病学 f 2 0 0 6年 2月 修订 ) ;有 嗜 酒 习惯 者 ,酒精 摄 入 量 > 2 1 0 g / 周, 持续 5年 以上 ,诊断酒精性 脂肪肝 ;酒精 摄人量 < 4 0 g / 周 ,持 续1 年 以上 ,诊断非酒 精性脂 肪肝 ;饮酒 量和时 间介 于两者 之
脂肪肝并 非是一个 独立 的疾 病 ,而是 多种 原 因引起 的肝 内 脂质蓄积过 多的一种 病理状态 。脂 肪肝可分 为酒精性脂 肪肝 和 病率呈逐 年上升趋 势 ,在我 国已成为仅次 于病毒性 肝炎 的第 二 大肝病 。也成为愈来 愈严重 的全球公共 卫生 问题 。笔者 以健 康 础理 沦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 自觉症 状和辨证 分型的认识 。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体质及相关证型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体质及相关证型研究

NAFLD. Key words:Non-alcoholic fatty liver;Constitution;TCM constitution theory;Syndrome type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肝损害因素所致 的脂肪在肝脏内异常蓄积的病理性状态,是一种以 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 综合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及高糖 饮食导致肥胖和糖尿病高发,NAFLD 也已成为我国 除病毒性肝炎外最主要的肝病之一,而在国内外研 究中对于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西药 在治疗 NAFLD 上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越来 越多的医学家开始探寻中医药在 NAFLD 临床治疗 中的优势。近年来,中医体质学说经过漫长的发展 历程逐渐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体系,在现代 医学领域中的研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中医体 质学说的发展,通过分析 NAFLD 患病人群的体质 类型,研究其体质特征和临床表达出的相关证型,纠 正和改善偏颇体质,使“体”与“证”相结合,为 NAFLD 的防治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摘 要院近年来袁随着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袁对 NAFLD 患者这一患病群体的中医体质学和中医证型研究也日臻丰富遥 本文概
述 NAFLD 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和回顾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历程袁 以及归纳整理各医家对 NAFLD 患者不同体质类型及相关
中医证型的研究袁通过分析临床研究结果袁总结不同体质类型及相关证型的分布规律袁旨在为 NAFLD 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
在传统中医学中并没有“非酒精性脂肪肝”这个 病名,根据其临床特征和表现,古代医家常用“胀 满”、“胁痛”、“肥气”、“肝痞”、“积聚”、“肝胀”等名称 来命名这一疾病[3]。最早对于这一疾病的认识见于 《内经·难经》中:“肝之积,名曰肥气”,“肥气”就是指 由于体内的肥甘之气过多,无法代谢,过度堆积于肝 脏而导致的疾病,故此病也称之为“肥气病”。另外, 在《太平圣惠方》中曾记载“癖气”一词,故现代中医 将 NAFLD 称为“肝癖病”。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固定 架 联 合 克 氏针 的方 法 治 疗 , 可 以使 患 者 的 肌 肉 、 韧 带 保 持
功能恢复情况 : 优2 6例 ( 3 0 . 9 6 %) , 良5 3例 ( 6 3 . 1 0 %) , 中5 例
( 5 . 9 5 %) , 差 0例。优 良率为 9 4 . 0 5 % 。发生创 伤性 关节 炎 2 例和浅表钉道感染 1 例, 并发症发生率 为 3 . 5 7 %。
复锻炼 。1 年后 , 复查患 者恢 复情况 , 记 录掌倾 角和尺 偏角 的 值 及桡骨 的相对 高度 , 进行腕关节活动度检查。
2 结 果
经浅支 ; 尽可能 的对掌倾 角和尺倾 角进行解 剖学 的复位 , 减少 并发症 ; 前臂肿胀严重 时, 先用支架简单固定 , 待肿胀消退后再
调整复位 ; 注意 防止支架 的过度牵 引 , 从 而导致握 力降低 和关 节僵 硬 J 。 本研 究对 桡骨远端 c型骨折患者 8 4例采用外 固定架联合 克氏针的方法 治疗 , 一年后使用 J a k i m标准评 定腕关节 功能恢
3 顾小明 , 瞿南初 , 蒋建新 . 有 限切开复位外 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治疗 桡 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J ]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 0 0 8 , 1 2 ( 6 ) : 5 6— 5 7 . 4 王涛 , 刘剑 , 张文生 , 等. 克氏针结 合可调式 外固定 架治疗桡骨 远端 骨折 3 2例 [ J ] . 陕西医学杂志 , 2 0 1 4 , 4 3 ( 1 ) : 9 0— 9 2 . 5 娄宏亮 , 李治国 , 连霄 飞, 等. 外 固定架联合 钢板 及克氏针 内固定 治 疗老年桡骨远端 不稳定 粉碎性骨 折 [ J ] .中国骨与关 节损伤 杂志 ,
7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肝脏脂肪含量超过5%的一组慢性肝病,包括脂肪肝(简称“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两种类型。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与高脂饮食的普及,NAFLD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肝病之一。

中医认为,NAFLD与脾胃湿热、肝肾不足等证型相关,因此在中医诊疗中应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NAFLD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诊疗NAFLD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纳入了300例NAFLD患者,并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同时对患者进行了肝脏组织学评分、血脂、血糖、肝功能等方面的检测。

结果显示,NAFLD中医证型主要分为脾胃湿热证型、肝肾不足证型和气滞血瘀证型,分别占总数的42.3%、27.7%和30.0%。

与之相应的客观指标分别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胆固醇、三酰甘油等。

通过对比发现,脾胃湿热证型与ALT、三酰甘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肝肾不足证型与血钙、磷酸盐等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气滞血瘀证型则与血清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

本研究结果表明,NAFLD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支持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性。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不同证型采取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如对于脾胃湿热证型可以采用清热利湿、化痰通络的方药治疗。

此外,需要进一步加强对NAFLD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研究,以提升中医诊治NAFLD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的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的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的Meta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随着全球肥胖人数的增加,NAFLD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目前,NAFLD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给医疗系统和社会带来重大负担。

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NAFLD病情的进展,但疗效并不十分理想。

人们开始将中医治疗方法引入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NAFLD的疗效,但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有必要进行Meta分析,对现有研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NAFLD的疗效及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Meta分析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具体包括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优势和不足,探讨该治疗方案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推动中西医结合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相关研究综述在前人研究中,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有许多研究和综述文章。

有研究指出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健脾化痰等,具有有效的临床疗效。

而西医治疗则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运动干预等方式,也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有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指标,减轻肝脏脂肪堆积,降低血脂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

2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型研究

2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型研究

2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型研究何婷婷;钱涯邻;陈维铭【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医体质分型特点,研究中医体质与NAFLD发病的关系.方法:对江苏扬州地区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260例NAFLD患者采用中医体质九分法进行体质分型.结果:NAFLD患者8种偏颇体质中,痰湿质得分最高,其次是气虚质、湿热质,得分最低的是特禀质.结论:对NAFLD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发现其以病理性体质为主,通过体质分型来改善患者生活习惯、饮食嗜好,调整体质情况,更好地预防及治疗NAFLD,最终达到治未病的效果.【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8(037)005【总页数】2页(P1-2)【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体质【作者】何婷婷;钱涯邻;陈维铭【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扬州22500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扬州22500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扬州22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4随着肥胖、代谢综合征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NAFLD在中国肝脏疾病中占49.3%[1],且与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腺瘤等多种肝外表现之间互相促进[2]。

中医体质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体质病生特点,分析疾病的性质及发展趋向,并指导疾病预防治疗以及养生康复[3]。

目前较常用的体质类型分类是王琦教授的九分法,2009年颁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4]将中医体质分为9个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体质状态是预测疾病的重要依据,不同体质的人对病邪的反应性不一样,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均有差别。

本文研究NAFLD中医体质,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发挥中医治未病特色。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中医科、消化科门诊以及部分体检患者共260例,经西医诊断以及中医问卷调查,临床上诊断为NAFLD的患者。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证据图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证据图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证据图张卓然;何新;郭一;杜宏波【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年(卷),期】2024(34)5【摘要】目的:采用证据图的方法,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系统检索和梳理,展现该领域的证据分布情况。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CBM、Wanfang和VIP数据库,检索时限从2012年11月至2022年11月,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RCTs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采用图表与文字结合的形式对证据分布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共纳入RCTs文献636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27篇。

RCTs文献发文量趋势总体较为平稳,研究疾病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为主。

多数RCTs研究的样本量集中于60~100例。

干预措施类别包括中药复方口服、中成药口服,针灸、穴位埋线、穴位贴敷、中药离子导入、推拿等中医外治法和保肝药、降脂药、降糖药等常规西医治疗方案。

采用较多的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超声指标和CT指标。

绝大多数RCTs文献未描述随机化的分配隐藏方案和未采用盲法。

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研究结果均为治疗存在潜在疗效,研究可信度分级均为极低。

结论:中医药治疗NAFLD疗效肯定,但存在RCTs设计不合理、偏倚风险较高、样本量较小、缺少中医药主导的干预方案体系、疗效评价指标选择不统一和系统评价质量较低的不足。

今后应重视RCT和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探索中医药主导的干预体系,形成统一的中医疗效评价标准,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RCT研究,为中医药治疗NAFLD领域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

【总页数】7页(P414-420)【作者】张卓然;何新;郭一;杜宏波【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相关文献】1.抗氧化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循证医学证据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及临床试验设计3.2015年日本胃肠病学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循证医学临床治疗指南4.近十年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试验研究综述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述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综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综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郭皓宇;易艳容;王俊;申月明【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22(16)7【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

方法84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

两组均给予饮食控制、适度增强运动量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AST、ALT、ALP、γ-GT水平分别为(35.52±7.86)、(34.42±8.36)、(46.32±15.18)、(42.33±11.69)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65±13.73)、(49.87±9.40)、(65.41±16.56)、(61.54±14.28)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1、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TC、TG、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方法治疗NASH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保护肝功能,降低血脂,抑制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总页数】4页(P125-128)【作者】郭皓宇;易艳容;王俊;申月明【作者单位】长沙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长沙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相关文献】1.左旋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2.综合护理干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分析3.祛脂三味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4.综合护理干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分析5.综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疗效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分布及证候特点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分布及证候特点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分布及证候特点研究范小芬;邓银泉;吴国琳;卢雯雯;叶蕾;李剑平;陈夏凉【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1(31)10【摘要】目的探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及中医证候特点,为建立中医证型辨证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92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症状、体征、舌脉象四诊资料进行调查,并运用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结果聚类分析提示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为湿热内蕴、脾虚湿痰、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类证型比较符合临床实际。

因子分析提示超重/肥胖、胁胀、胁痛、肝区不适是脂肪肝患者共有的"病情因子";湿热内蕴、脾虚湿痰、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个"证候因子"对证型分类具有鉴别意义。

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基本中医证型为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痰证、肝郁脾虚证、痰瘀互结证、肝肾不足证。

脂肪肝患者的四诊资料经数理统计分析可分为疾病共有的"病情因子"和反映中医证型特点的"证候因子"两大类,可为初步建立脂肪肝辨证标准提供一定的依据。

【总页数】5页(P1332-1336)【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辨证标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作者】范小芬;邓银泉;吴国琳;卢雯雯;叶蕾;李剑平;陈夏凉【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浙江省中医院肝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5【相关文献】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常见中医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研究 [J], 陈剑明;张声生;吴震宇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研究 [J], 段娜;李志红;黄一茜;杨惠民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初探 [J], 曾明明;殷鑫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型分布与红外热成像特点 [J], 周晓玲;阮博文;李泽鹏;潘益巧;李裕珍;冯丽娟;乐滢玉5.厦门地区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J], 陈雪颖;林恒红;陈余妍;王敏;唐金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日益增多,其治疗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还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而中医药治疗显示出了一定优势,但缺乏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

因此,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研究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性肝的症状特点、舌脉特征、证候发展变化规律等极为重要。

本研究通过收集265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四诊资料,运用因子分析统计的手段,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加以分析和推理,旨在探究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证候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受检者来源于北京市中关村医院体检中心及门诊,共计265人,年龄20~86岁。

1.2诊断标准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2006年2月修订),即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标准。

1.2.2纳入标准:符合上述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诊断标准者。

1.2.3排除标准:(1)酒精性肝病:大量饮酒者,指男性每日折含乙醇量>20g或每周乙醇摄入量>140 g,女性每日折含乙醇量>10g或每周乙醇摄入量>70g。

(2)各种类型的肝炎如病毒性肝炎(丙肝、乙肝及其它)、药物性肝炎及肝硬化者。

(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4)Wilson病、全胃肠外营养和自身免疫性肝病。

(5)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精神异常者。

2研究方法2.1中医证候调查量表的制定查阅近20年来有关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书籍、文献报道,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症状出现率进行分析归类,得出常见的症状信息,然后参照《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2]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并结合临床,制定《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中医临床证候调查病例报告表》。

2.2调查方法由接受过统一培训的医师对符合单纯性脂肪肝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望诊、问诊和切诊,内容按《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中医临床证候调查病例报告表》进行。

症状分级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如患者无表格中相应的症状,则该项得分为0或留空。

将资料完整的调查表由双人分别录入M 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3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数据导入SPSS,用统计学SPSS13.0软件包在微机上完成,一般资料用频数法分析,症状、舌脉用因子分析法。

数据变量共44个,选取出现频率>3%的变量来统计,共37项。

第1步:先进行KMO及Bartlett球形检验:Bartlett球形检验P值为0.00<0.05,提示原始变量存在相关性,可进行因子分析。

见表1。

265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中医证候因子分析*郭永红1李军祥2【摘要】目的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证候规律。

方法收集265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症状、舌、脉等临床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对37个症状和舌脉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结果得出7个证候,即肝郁化火、脾虚证,脾虚痰湿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证,血瘀证。

结论一些不能直接观测到的证候规律通过分析间接反映出来,为临床提供一些较为客观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关键词】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证候研究;因子分析*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120B096)作者单位:1.100190,北京市中关村医院中医科2.10007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科表1KM O and Bartlett's检验第2步:提取因子,用主成分分析法。

取特征值为1.3,累计贡献率为51.413%的10个因子分析,提示所选的的公因子保留了原变量信息的51.413%。

第3步:碎石图:据图分析在第10个因子以后,斜率渐平缓,也即10个证候群分析。

第4步:因子旋转,采用最大方差法旋转,使因子和原始变量间的关系重新分配,使因子的意义更加明显,经过25次迭代后得出旋转后的因子矩阵表。

第5步:提取其中7个有意义的公因子进行分析,见表2。

表2公因子中包含的载荷因子值按照中医基础理论,并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等分析以上相关因子,可以考虑属于以下几个证候因素:F1:包括心烦、烦躁易怒、倦怠乏力、小便色黄、不寐、情志抑郁等症候。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肝郁化火证诊断标准,同时考虑肝郁克犯脾土,导致脾运不健,则可表现倦怠乏力,起始病因可能与情志抑郁有关,所以综合证候为肝郁化火,脾虚证为主。

F2: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胸脘痞闷、倦怠乏力等症候。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脾虚证候诊断标准;此外《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2]中痰湿蕴结型脂肪肝的证候中也包含有食欲不振、胸脘痞闷,所以综合考虑,该因子反映的证候为脾虚痰湿蕴结证。

F3:包括苔燥、舌裂纹、舌红等舌象表现,多为热盛伤津或阴虚液涸的表现,与F1因子的结论有相关性,虽然没有相关症状,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本身症状很少有关,可能只表现在舌象,可考虑为肝郁内热证或肝肾阴虚证。

F4:包括喜太息、嗳气两症,为肝郁气滞的表现,而舌紫暗或瘀斑则与血脉瘀滞有关,所以考虑为肝气郁滞血瘀证。

因瘀滞多为病久所致,可伴有瘀热的征象,可见小便色黄。

F5:包括脉沉、面色晦暗、面色萎黄等脉象和面色方面的表现。

脉沉为邪郁于里,气血内困;而在面色方面,面色晦暗则符合气血瘀滞,面色萎黄多为脾气不足的表现,综合分析可能为肝郁脾虚证有关。

F6:包括舌象、脉象。

脉细与气血亏虚有关,舌胖或有齿痕是因为脾虚表现,综合考虑为脾虚证。

F7:包括胁肋刺痛、胁肋隐痛、胁肋胀痛等症状,突出表现为刺痛,不通则痛,胀痛为气滞,故考虑血瘀证为主。

3结果从调查的37个数据中看,频率和积分排在前10位的几个症状是完全一致的,如倦怠乏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面色晦暗、心烦、头晕、不寐、小便色黄、胸脘痞闷、面色萎黄等。

中医学普遍认为,因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最终导致脾不健运,肝失疏泄,酿湿、生痰、化热、气滞、血瘀等。

从以上几个症状看,属脾虚的症状有:倦怠乏力、脘痞、面色萎黄等;肝郁化热,则见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心烦、小便色黄、胸闷等;面色晦暗则与气血瘀滞相关;头晕和不寐可与脾虚有关或与肝火有关,属血不养心和热扰心神。

综合分析认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病位以肝脾为主,涉及到肾脏症状较少,可能与本病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早期有关。

被调查者以肝火证为多,而肝郁者较少,痰湿壅盛和瘀血证也不多,考虑与病情轻,病程较短有关。

通过因子分析,得出肝郁化火、脾虚证,脾虚痰湿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证,血瘀证,共7个证候,主要相关脏腑是肝脾,还与肾相关。

包含病理因素实证有热、痰湿、气滞血瘀,虚证有脾虚和肝肾阴虚。

4讨论在《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中将非酒精性脂肪性! " # $" %%%& ’’( )))F1 0.775 0.707 0.501 0.39 0.361 0.318F2 0.816 0.623 !"0.589 0.414 #$%&0.334F3 ’(0.685 )*+0.602 ),0.563F4 -./0.709 010.664 )234560.351 0.318F5 780.814 9 :30.545 9 ; 0.448F6 7<0.825 )=4>?@0.447F7 ABCD0.755 ABED0.606 ABFD0.572肝病分为5种证型:痰湿蕴结证、痰瘀互结证、肝郁气滞证、脾虚湿盛证、湿热蕴伏证,而且均以胁痛为主症,但临床上单纯性脂肪肝的胁痛出现率却很低,甚至重度脂肪肝也很少有胁痛的症状。

所以在临床的众多研究中,医家虽多以各种不同证型观察,但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理因素的认识却是一致的。

因本病发病的人群范围较广,从儿童到老年,合并病不同,疾病程度也不同,还存在着体质和遗传因素,因此症状表现差异较大。

尤其是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其临床表现较少,有的甚至没有任何症状,然而任何一种疾病都不是短期形成的,有其缓慢发展的潜在过程。

所以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等观察,以及现代仪器的检查找到一些早期的证据,从而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

本临床通过中医的四诊观察,同时借鉴现代化的检查手段以及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265例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37个症状和舌脉指标进行统计,从分析多个调查数据的相关关系入手,从中找到证候潜在的客观证据和规律,使得一些不能直接观测到的证候规律间接反映出来,为临床提供一些较为客观的治疗和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1]中华肝脏病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71.[2]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等.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45-146.[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1辑.1993:361-374.[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6-11.作者简介:郭永红,女,45岁,硕士,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脾胃病、肾病和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收稿日期:2011-02-28)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流行病学调查[1]显示,慢性肾脏病(CKD)知晓率仅7.3%。

所以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控制是防治CKD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控制、延缓终末期肾病的发生,减轻医疗负担。

有人发现异常血压模式与肾病进展较快有关。

蛋白尿及高血压本身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速度加快或使肾衰竭发生危险性增加的因素。

同时,其他方面的机制,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增加,也会在高血压和蛋白尿之外影响肾脏疾病的进展[2],已有高危因素的CKD患者如果12例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分析刘婕1李侠2【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1~2期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变化,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与归经的关系。

方法收集1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及13例尿检正常人的动态血压数据,分析CKD组与非CKD组非勺型血压的发生情况,以及2组24h动态血压(ABPM)各参数比较。

根据中医时间医学及子午流注理论,将时间段按照十二辰进行分组,分析十二辰与非勺型血压改变的对应关系。

结果CKD1~2期患者在无高血压时,已存在昼夜节律异常;CKD组患者昼间心率、夜间心率较非CKD组高(P<0.05),且非勺型血压发生率增加(P<0.05)。

结合子午流注理论,提示CKD组夜间血压没有生理性减低,与丑时和寅时的血压升高有关。

结论为临床从肝肺论治CKD1~2期患者昼夜节律异常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