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课后训练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二单元第一节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
姓名,年级:时间: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掌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学生用书P32])一、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比较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太阳能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对地表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使地表趋于平坦相互关系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与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2.板块构造学说(1)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六大板块。
(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4)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1.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2.常见类型(1)褶皱①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②基本形态错误!(2)断层①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②地貌:常形成谷地或陡崖.3.意义(1)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2)找水: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
(3)工程建设: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三、外力作用的表现1.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2.流水作用(1)侵蚀地貌:沟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2)沉积地貌: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3.风力作用(1)风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2)风积地貌:沙丘、沙垄等。
4.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2)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会产生消极作用。
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总结
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知识点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1)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2)对地表影响:其结果使地表趋于平坦。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2)风力作用【思考】一首《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试分析说明长江上、中、下游主要的外力作用和地貌。
提示:上游地区:侵蚀、搬运为主,多峡谷;中游地区: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下游地区: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三角洲。
材料一“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许多地貌往往鬼斧神工。
侵蚀作用是大自然的雕塑师,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精心“雕刻”,使大自然变得更加千姿百态。
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不同,影响范围、强度及地貌的影响也不同。
下面是三幅侵蚀地貌景观图。
(1)结合材料探究:①上述三种地貌中,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列举常见的风蚀地貌。
②流水侵蚀作用包括冲蚀和溶蚀两种形式,三幅图所示的地貌是流水冲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冲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是什么?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分布地区主要在哪里?提示:①图B常见的风蚀地貌还有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②图A它对地貌的主要影响是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
图C其主要分布地区是高温多雨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
材料二陆地上的沉积作用可分为风、流水、冰川和海浪等沉积类型,类型不同,其形成的地貌形态和分布地区也不同。
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风不断地把地表沙尘、碎屑等物质吹起后搬走,等风速降低后,这些物质便堆积下来,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地貌;当河水的流速降低后,水中的泥沙便逐渐堆积下来,在不同河段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
下面四幅图表示四种沉积地貌。
(2)结合材料探究:①冰川沉积物和流水沉积物特点有何不同?②A、B、C三图中表示风力沉积地貌的是________。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堂PPT)
13
4.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 coastal landform 海岸在构造运
动 、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 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14
15
5.风积地貌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在干旱与半
干旱气候及风沙来源丰富的条件下,经风力 搬运作用后堆积形成的。
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是沙丘。
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 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 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 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 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 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 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 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34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__,其中A为________斜,B为
________斜。
(2)甲、乙两处山地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含沙量
______________,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4)图示地区欲建一东西向的隧道,A、B两处中,应选建在 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两处,有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目前勘探油气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____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
8
9
2.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
鲁教版地理必修1课件:第2单元 第1节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于地表形态变化
教材整理2 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
阅读教材P31~P32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__变__形__、_变__位___称为地质构造。 2.常见类型 (1)褶皱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①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挤__压__力,使岩层发生_弯__曲__变__形__。 ②基本形态背向斜斜::岩岩层层向向上下拱弯起曲,,常常形形成成__山__谷__岭__地____或盆地 (2)断层 ①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 岩层发生_断__裂____,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_错__动___、_位__移___,形成断层。 ②地貌:常形成谷地、_陡__崖__或_断__块__山___。
阅读教材P29~P30全部,完成下列问题: 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__热__能___。 (2)表现:地壳运动、__岩__浆__活__动___和__变__质___作__用___等。 (3)影响:使地表变得_高__低__起__伏___。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_太__阳__能__、地球重力能等。 (2)表现:对地表物质的__风__化_____、侵蚀、搬运和_堆__积___等作用。 (3)影响:使地表_趋__于__平__坦____。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教材整理3 外力作用的表现
阅读教材P32~P33最后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_侵__蚀__作用、搬运作用、_堆__积___作用、_固__结__成__岩__作用等。 2.流水作用 (1)侵蚀地貌:沟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2)沉积地貌:冲__积___扇__或洪积扇、冲积平原和_河__口__三__角__洲__。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鲁教版)
第2讲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一、内、外力作用比较特别提示种作用占优势,其中内力作用对地表变化起主导作用。
(2)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二、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划分:地球的__________被________、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______板块。
2.板块运动与地貌为谷地。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四、外力作用的表现 1.主要表现形式2.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流水作用⎩⎪⎨⎪⎧侵蚀地貌:沟谷、 堆积地貌:冲积扇或洪积扇;和(2)风力作用⎩⎪⎨⎪⎧风蚀地貌: 、风蚀洼地风积地貌: 、沙垄考点一 褶皱山和断块山典例导入 1.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相关问题。
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 。
图中,陡崖出现在 处。
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难剖析褶皱与断层的比较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从岩层新老关系看,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
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
2.断层的判断方法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考点二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典例导入 2.(2011·北京文综)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4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专题 04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一节内外力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塑造一、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二、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1、地壳运动垂直运动(为沿垂直于地球表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引起地为主,垂直运动辅)面方向的运动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为辅2、板块构造板块概念:岩石圈(地壳和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被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
六大板块示意图:图中太平洋板块(全部是大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重点注意:笑脸所在的位置属于哪个板块?以及是生长还是消亡边界?】简单记忆,海洋里面基本(不全是哦)都是生长边界;海陆交界处(不全是哦)基本都是消亡边界】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
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深海沟。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③冰岛:生长边界。
④安第斯山脉:墨西哥以北的美洲部分为太平洋板块交界,墨西哥以南部分为南极洲板块交界。
尤其是要关注秘鲁寒流附近是消亡边界。
运动规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2. 板块运动与地貌(参看课本P73图4.10)板块相对移动边界类型对地貌的影响举例张裂生长边界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碰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消亡边界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三、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山.地.、.平.原.等.).,称为构造地貌。
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
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
(2)背斜、向斜和断层知识表格: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①背斜:良好的储石油、天然气构造;铁路隧道(原因:背斜成拱形,安全稳定, 不易积水)。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2单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课件鲁教版
(2)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大的断层常常形成 谷地 或陡崖。
4.意义 (1)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 背斜 构造中。 (2)找水:在 向斜 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 (3)工程建设: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 断层 。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学习目标:1.结合实际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 的结果。2.通过图示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重 难点)3.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重点)
自主预 习 探新知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意义,从岩层形态上可 以看出,D处岩层向上拱起属于背斜,利于修建地下隧道,C处岩层 向下弯曲属于向斜;背斜顶部岩层由于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易 被侵蚀,从而形成谷地或盆地;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岩层间可能含 有油气资源。
[答案] (1)D D (2)谷地或盆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形 成谷地 (3)D
[特别提醒] 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 不准确的。
三、外力作用的表现 1.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2.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侵蚀地貌:沟谷、_峡__谷___、瀑布 (1)流水作用堆积地貌山中下口游处::冲冲积积平扇原或和_洪__河__积__口__扇__三____角__洲__
(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 运动 中。 (3)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 平缓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 __活__跃____,多火山和 地震 。 (4)板块相对运动而发生彼此 碰撞 或 张裂 ,形成地球表面的
高中地理第2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扇连接成洪积—冲积平原
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貌类型 分布
形成
地貌特点
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在
河漫滩平
原
河流 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中下 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游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
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根据河谷的形态和河流地貌的景观图,判断河流地貌的具体类型。
项目
依据
具体类型
图甲
图乙
图丙 河道弯曲,地势较为平坦
图丁
河口三角洲
【答案】 高山
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
峡谷
扇形
降低
山前冲积扇
(2)结合河流地貌形态,判断其所在位置,并进一步分析其形成的
地质作用。
岩石分解,改变岩石的状态
【学以致用】
[考向: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3年山东青岛模拟)上盖孜村位于东帕米尔高原的一个冰碛平台
上(下图甲),冰碛平台上散落着大块的花岗岩漂砾,漂砾上多边墙型风
化穴发育。风化穴的形成与岩性以及区域地形、气候、水文等环境条件
有关。图乙示意边墙型风化穴形成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据此完成第1~2
变成松散的碎屑残留在地表,这个过程属于风化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
物,经外力作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这属于外力作用中的搬
运作用。第2题,“水滴石穿”描述的是流水侵蚀作用。
(2023年安徽多校联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
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蓝洞是海底突然下沉的巨大深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内力作用与地貌
一、回归教材,基础梳理
1. 知识回顾: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哪些?岩浆来自于哪里? 2. 岩石的分类 3. 地质作用和变质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二、重点突破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与特点
1、在右下图中,指出侵入岩和喷出岩。
2、结合右图,描述岩浆岩的形成过 程。
形成过程: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 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 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 成岩浆岩。
3.下列关于龙虎山发育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甲—乙—丁 D.丁—乙—甲—丙
4.下列关于图中各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在断层线上,易被侵蚀成谷 B.②处是相对上升形成的断块山 C.③处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柱 D.④处岩层中含有丰富的化石
二、重点突破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根据下图,绘制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典题精练
叠层石被誉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 化石,是由生活在海水中的微生物分泌 黏液,将水中微小的沉积物颗粒胶结在 一起沉积而成。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叠层 石都是以化石形式存在。澳大利亚西海 岸的哈默林池其浅水区域有大量现代活 着的叠层石分布,呈柱状、塔锥状,而 海岸上露出水面的叠层石则低矮、扁平。 下图示意哈默林池位置。
3、描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4、沉积岩的特征、常见的沉积岩。 5、描述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形成过程:裸露于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逐渐成为砾石、沙子、泥土等碎屑物质, 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成岩。 形成过程: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 改变,形成变质岩。
四、山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试分析山地对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2、结合实际,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从运输方式、线路的分布、 线路的延伸方向三个角度进行)。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2课时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3.常见外力作用的规律及判读方法 (1)总体来说,外力作用通过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 坦。所以,一般而言,高处易被侵蚀,低处接受沉积。速 度大小是影响外力表现形式的主要因素。速度较快时,流 水、风力、海浪都以侵蚀作用为主;速度降低到不足以搬 运携带物质时,则表现为沉积作用。 (2)河岸与流水作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 转偏向力方面来分析,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南半 球左岸侵蚀、右岸沉积。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 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不论哪个半球,凹岸侵蚀,凸岸 沉积。
3.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4.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哪种外力作
用的结果(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
解析:第 3 题,读图,图中①过程是岩石破碎过程,
因风化作用而形成;②过程是搬运过程,是外力搬运作用,
③影响: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会形成各种各样的
流水地貌,如河谷、沟壑等。
(3)冰川侵蚀作用。 ①成因: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作用, 叫作冰川侵蚀作用。
拔蚀:指冰川下松动岩块的突出部分,可能与 冰冻结在一起,冰川移动时把岩块拔出 ②类型 带走 磨蚀:指冰川移动时,冻结在冰川底部的岩块与 冰床之间发生的摩擦作用
(3)冰川搬运作用。 ①形式:冰川的搬运方式特殊。有在冰床上被推移 的,有夹持在冰川内或叠置冰面上随冰川的运动一起被 搬运的。 ②影响:冰川具有巨大的搬运作用,能将成千上万 吨的岩块搬运到千里之外。
⊙判断正误 1.风力侵蚀与风力搬运相伴而行,近地面磨蚀作用 明显。( ) 2.沿海地区波浪主要产生侵蚀作用,缺少搬运作用。 () 3.冰川的侵蚀和搬运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 区。( )
2019-2020学年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课件 湘教版必修1
蚀
湖、千湖之国芬兰)
—东欧平原)
作
等
用
形成海蚀崖、海蚀
海浪
基岩海岸地区(例:
平台、海蚀柱、海
侵蚀
大连小平岛等)
蚀拱桥
沉 积 冰川 杂乱堆积,形成冰 冰川分布的高山
沉 积 作 用
流 水 沉 积
风 力 沉 积
形成冲积扇( 出 山 口 )、三角 洲(河口)、冲积 平原(中下游)
形成沙丘(静 止沙丘、移动 沙丘)和沙漠 边缘的黄土堆 积
(1)简述材料一中问题出现的原因。 (2)简述材料二中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 人类活动作为地表外力作用的一种形式,只有遵循自 然规律改造地表形态,才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利,否则 将对人类有害。半干旱的草原地区,是不宜开垦为耕地的, 否则容易造成土地沙化;在坡度较陡的山坡地区也不宜破坏 森林,否则易造成水土流失、洪涝、滑坡等灾害的发生。
精品精品
在多年的高三复习备考中,老师认为以下六句话可以作为引导高三学生科学备考和应考的基本指南。这六句话就是:基础决定能力;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心态决定状态;态度决定高度;落实决定一切。基础决定能力 毫无疑问,高考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回归基础,巩固基础,夯实基础。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高考中每一道题的考查都离不开基础,可谓成也基础,败也基础。基础分拿不下来,总分就无法上去。为此,对基础知识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耐心,不能急功近利,基础往往来自多次的重复和测试。过程决定结果有些学生因为平时对复习不够重视或时间投入不足,所以往往到了考试结果出来以后才感到紧张。复习备考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系统过程,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次考试都是备考过程的一部分。如果平时在某个方面不够重视的话,必然就会产生不良的结果。只有重视过程的投入和调控,才能期待良好的结果。节决定成败里所说的细节主要是指考试时出现的细节性错误。
2019高中地理 第2单元第1节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1.通过图示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重难点) 2.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重点)3.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重难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教材整理1 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 阅读教材P 31~P 32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2.常见类型 (1)褶皱①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②基本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常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常形成谷地或盆地(2)断层①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
②地貌:常形成谷地、陡崖或断块山。
3.意义(1)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
(2)找水: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
(3)工程建设: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
正误判断:(1)“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是由背斜转化成了向斜。
( )(2)岩层发生断裂就形成断层。
( )(3)背斜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 )【提示】(1)×背斜谷虽然被侵蚀成了山谷,但地质构造仍然是背斜。
(2)×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才会形成断层。
(3)√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采石容易。
教材整理2 外力作用的表现阅读教材P32~P33,完成下列问题:1.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2.流水作用(1)侵蚀地貌:沟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2)沉积地貌: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3.风力作用(1)侵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
(2)沉积地貌:沙丘、沙垄等。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
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2、3、4、5、6、1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7、8、9、10、11、12、14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5·福建卷,9~10)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读图回答1~2题:1.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D.向斜山2.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1.A 2.B 第1题,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分析,X地的岩层是中部老两翼新,为背斜,从X地的河流分布及等高线弯曲特征可以判断其为山谷,故A项正确。
第2题,从等高线分布图上可以看出,c河③~④河段的海拔比a河谷高,若a、c两河支流相连,将导致③河段的水部分流向a河,导致②河段流量显著增大,故B项正确。
(2018·陕西咸阳模拟)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地质构造,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读图,回答3~4题:3.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
根据该地层剖面顺序,判断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 )A.深海B.浅海C.陆地D.无法判断4.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过程是( )A.一直上升B.一直下降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解析:3.C 4.D 第3题,读图可知C层为砂岩层,由题干信息可知,砂岩是河湖沉积的产物,因此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应是陆地。
第4题,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E、F、G分别为石灰岩、砂岩和页岩,可知E到G经历了深海到河湖沉积的产物再到浅海的过程,即海平面先降后升。
(2018·湖北武汉模拟)2017年6月19日,俄罗斯舍维留奇火山喷发,灰柱高达15 000m,火山本身高度为3 283m,该火山的航空危险级别为“橙色”。
高中地理必修一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 被侵蚀成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工程设施;水库水易渗漏
跟踪训练
右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 C.向斜
√B.背斜
课时2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学习目标
XUE XI MU BIAO
1.结合实际,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3.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外力作用
侵蚀
形成地貌 搬运
沉积(堆积)
上游
中游
下游
流水作用
高山峡谷(“V” 形)、瀑布、千沟 万壑、地表崎岖
“泥沙俱下”、冲积平原、河
河道变宽
口三角洲
沉积物颗 粒大的先 沉积,颗
大风区
过渡区
减弱区 粒小的后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 蘑菇、风蚀洼地、 “飞沙走石”
沙丘、沙垄、 沉积,具 堆积黄土(黄土 有分选性
(3)图乙为_河__口__三__角__洲__地貌,请解释其形成过程。
答案 河口地带,河道加宽,流速进一步降低,泥沙沉积,再加上海水的顶托作 用,形成河口三角洲。
专项提能4——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ZHUAN XIANG TI NENG 4 DI ZHI GOU ZAO TU DE PAN DU
03
图表特征:地质构造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 的演变过程。
19-20学年地理鲁教必修1课件:第2单元 第1节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使地表趋于平坦
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地表形态就是在内力和外 力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
思考讨论 有人说,“内力”是地表形态的“塑造师”,“外力”是地表
形态的“雕刻师”,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提示:赞同。因为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
表趋于平坦。
-3-
景观形成的影响
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造成地表形态不
断变化的作用有哪些?
-2-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变化
一
二
三
一、内、外力作用比较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探究学习
当堂检测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影响地 表形态 相互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及 地球重力能等
-5-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变化
一
二
三
2.地质构造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探究学习
当堂检测
(1)概念: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
(2)常见类型。
①褶皱。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A处:岩层向上拱起,称为背斜,常形成山岭。
B处:岩层向下弯曲,称为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9-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变化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 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常见的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主题活动 某地理兴趣小组绘出了以下四幅地质构造示意图。
高中地理精品课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优选高中地理精品课件内外力 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变质作用
重融再生 冷却凝固
侵蚀、搬运、堆积等作 用
岩浆岩
岩浆
重融再生
重融再生
沉积岩
变质作用 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
变质岩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内力作用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
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
外力作用太阳能、重力能 侵蚀、风化、搬运、堆积
地质作用能量来源
知识窗:板块构造学说
活动
美
亚 欧 板 块 喜马拉雅山脉
洲
板
非
块 阿拉伯半岛 太 平 洋 板 块
洲
板
印度洋板块
块
南极洲板块
1、阿拉伯半岛位于哪一个板块中? (印度洋板块) 2、喜马拉雅山位于哪两大板块间?(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断层形态 构造地貌
上升岩块
块状山地 或高地
下降岩块
谷地 或低地
断裂带
裂谷 或河流
实例
华山、 庐山、 泰山
渭河平原、 东非大裂谷 汾河谷地
探究
(1)图中水、油、气的 分布特点?分别位于哪种 地质构造中?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2)断层附近能否建大型工程?为什么? (3)断层面附近能找到出露的泉水吗?
断层构造带:岩石破碎; 易发育成沟谷、河流
背斜
向斜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良好的储油构造——岩层封闭好:石油、天然气 埋藏区
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
采石场选址——顶部地带;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储水构造——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015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百米的A、B、C 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
尽管当地潮湿、粘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简化数据,其中的沉积层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据此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2.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江南地区
解析:1.B 2.D 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知,B处海拔比两侧的A、C两处低,地形应该是谷地;该沉积层在B处埋藏最浅,说明该处岩层向上拱起,故为背斜。
第2题,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当地潮湿、粘稠的红色土壤”可以判断是我国江南地区。
(2013年天津文综)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
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
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4.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
这些沙滩形成于(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解析:3.C 4.D 第3题,由图可知,珊瑚礁(岛)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浅海地区,由此可推断珊瑚适宜生长在温暖清澈的浅海。
第4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由此可以判断这些沙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
(2014温州二模)读“图1与图2”,回答5~7题:
5.图1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2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2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 )
A.海沟
B.海岭
C.褶皱山
D.裂谷
7.A、B两个海域,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
A.A海域扩大,B海域缩小
B.都扩大
C.A海域缩小,B海域扩大
D.都缩小
解析:5.B 6.D 7.C 第5题,图2中所示的地壳运动为水平张裂和断层;图1中②处位于板块的张裂边界,形成断裂带;①③④均位于板块碰撞边界。
第6题,岩层水平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海沟、褶皱山是地壳水平挤压形成的;海岭是由地幔物质(岩浆)喷出海底堆积而成,图2所示区域位于大陆。
第7题,A为地中海,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面积缩小;B为红海,位于板块生长边界,面积扩大。
(2014江西红色六校联考)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最终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
右图是左图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分水岭从I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
读图,回答8~9题:
8.左图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
A.a
B.b
C.c
D.d
9.右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解析:8.A 9.C 第8题,根据左图分析,河流自北向南流,若分水岭从I经Ⅱ演化到Ⅲ发生河流袭夺现象;结合右图可知袭夺处进入Ⅲ阶段,河水将向东流;因此a部分河道将丧失主河道的地位,最终河流流量减少。
第9题,分水岭不断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最终发生河流袭夺现象。
(2015开封月考)下图是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附近的约特干古城遗址某处地层剖面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约特干古城遗址的文化层被埋藏在地下的原因有( )
①板块张裂地层下陷②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③周围风沙的沉积④冰川带来的冰碛物堆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据该地层剖面图,可推知约特干古城遗址自然环境变化的特点是( )
A.1 000年以来气候稳定不变
B.2 000年以来沉积速度加快
C.6 000年以来湿润期大于干旱期
D.距今约6 000年开始出现绿洲
解析:10.C 11.B 第10题,图中没有地壳断裂的信息,该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以风力作用为主;故风力的沉积作用可导致文化层深埋于地下;约特干古城遗址分布于绿洲地区,绿洲地区有河流流经,故流水沉积作用也可以造成文化层深埋地下;此处没有冰川作用。
第11题,图中1 000年以来,地层剖面线的变化较陡,地层出现三个变化:人工扰动层、粘土Ⅰ和Ⅱ,判断这个时期,气候不稳定,变化较大; 2 000年以来,地层的厚度加大,说明沉积速度加快;图为塔里木盆地南缘的遗址,是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6 000年以来总体是干旱期大于湿润期;距今约6 000年的时候,沉积物仍然是沙,说明没有出现绿洲;文化层约出现在距今8 000年前,说明距今约8 000年前有绿洲。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014潍坊一模)读“我国东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说出该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6分)
(2)分别指出影响图中①②两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并分析这些外力作用在什么季节强度最大。
(8分)
(3)简述甲山地的形成过程。
(8分)
(4)由于人口增长,图中乙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
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或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
(任选其一回答)(8分)
解析:第(1)题,由图名及图示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面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故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第(2)题,①地位于上游山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②地位于河流出山口,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河流流量大时①地的侵蚀作用和②地的堆积作用明显。
第(3)题,结合岩层的弯曲状况判断该山地是向斜山。
第(4)题,森林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增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同时影响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
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6分)
(2)①流水侵蚀;②流水堆积。
夏(秋)季节,该地区进入雨季,河流流量大,①地的流水侵蚀和
②地的流水堆积作用强度最大。
(8分)
(3)(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使岩层受挤压向下弯曲形成褶皱(向斜);(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8分)
(4)对气候的影响:降水减少;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
对河流的影响: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增大。
(任选其一回答)(8分)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A图表示的是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4分)
(2)B图是地貌,往往形成于地区;近年由于人类一些不合理的活动,造成B图中的现象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
治理这种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有。
(8分)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C图中地区的地形及地质构造名称,并说明判断理由。
试分析图中地形的成因。
(14分)
解析:第(1)题,A图为三角洲地貌,是受流水的堆积作用而形成的。
第(2)题,B图所示的是沙丘,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风力的堆积作用而形成的,治理的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具体来说有退耕还林还草,禁止过度放牧,设置草方格沙障等;注意本题要求的是治理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的荒漠化采取的措施。
第(3)题,从等高线来看,高度在200米以上,在250米以下,应该为丘陵;地质构造的判断,要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中间的岩层新,两翼的岩层老,因此是向斜构造,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而保留下来成为山岭。
答案:(1)流水堆积三角洲(平原)(4分)
(2)沙丘干旱、半干旱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8分)
(3)地形为丘陵;判断理由:地势起伏不大,坡度比较和缓,等高线数值小于250米。
地质构造为向斜;判断理由: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地形成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侵蚀。
(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