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原理

合集下载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与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与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整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

它结合了遥感、地图学、数据库、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农业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与方法,并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包括数据输入、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

1. 数据输入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主要通过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获取地理空间数据。

遥感技术可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获取地表特征、植被分布、地形等数据,而GPS可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

这些数据经过获取和处理后,被输入到地理信息系统中。

2. 数据存储地理信息系统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地理空间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大量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通常以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种形式存储。

矢量数据以点、线、面等几何对象表示,适用于描述具体地理要素的位置和形状;栅格数据以像元(像素)形式表示,适用于描述连续变化的地理现象。

3. 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涉及数据编辑、数据分析、数据模型等多个方面。

数据编辑用于修正和更新地理空间数据,确保其准确性和时效性;数据分析通过空间统计、网络分析、空间插值等方法,从地理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数据模型则用于模拟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和动态变化。

4. 数据输出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出通过地图制作、空间查询、专题分析等方式实现。

地图制作可将地理数据可视化展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空间查询则用于在地理数据库中检索和提取特定的地理要素;专题分析则基于地理数据进行特定的分析和研究,如土地利用评价、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等。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

地理信息科学原理与方法

地理信息科学原理与方法

地理信息科学原理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GIS)原理: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和测量学等学科知识于一体的技术,能够处理、存储、分析和显示地理信息数据。

它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等多个部分,其基本原理是地理空间数据的数字化处理和管理。

遥感技术原理:遥感技术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等平台,利用传感器技术获取地球表面各类信息数据的手段和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不同地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和散射特性,实现对地球表面各类地物的感知和提取。

全球定位系统(GPS)原理: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点位测量导航技术的一种。

其原理是利用测距交会确定点位,通过接收和处理卫星信号,计算出接收机至卫星的距离、角度等参数,从而确定地面点的位置。

地图学原理:地图学原理是研究地图的编制、应用和地图信息传输、处理的理论和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地图符号和地图制作技术,将现实世界中的地理信息转换为地图上的图形信息,便于人们理解和使用。

空间分析方法: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方法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模型化,提取空间对象的属性信息和空间关系,解决复杂的空间问题。

以上是地理信息科学原理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GIS的基本工作原理

GIS的基本工作原理

GIS的基本工作原理GIS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简称,它是一种涉及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和方法体系,常用于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学、城市规划、资源环境管理等领域。

GIS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环节。

首先,数据采集是GIS的基础环节。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包括地理勘测、现场调查、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在采集数据时,需要记录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属性信息和属性值,并将这些数据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字化形式。

其次,数据存储是GIS的核心环节。

GIS通过建立空间关系数据库或文件系统来存储地理空间数据。

数据库可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或面向对象数据库,将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和属性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和维护。

同时,地图投影和空间索引技术也常用于数据存储,以实现对大量地理数据的高效查询和分析。

数据分析是GIS的关键环节,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空间关系。

数据分析技术包括空间统计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多属性协同分析等,通过对地理要素的位置、属性和关系进行分析,从而获取有关空间分布、空间关联和空间交互的信息。

数据分析可以用于解决诸如环境监测、资源优化、风险评估等问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数据可视化是GIS的呈现环节,通过地图、图表、可视化模型等方式将数据可视化展示出来。

数据可视化可以直观地表现地理空间数据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帮助用户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

通过数据可视化,用户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探索、分析和决策,为决策者提供直观的参考和可视化的模拟效果。

综上所述,GIS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GIS能够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分析,从而提供准确、可靠、高效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第一讲GIS概论

第一讲GIS概论
Integrated technology Distributed (分布式) Embedded (嵌入式的) Spatially enabled data Database System Legacy data access Enterprise spatial analysis
昌桃引它滑迫多愈蹄矣谍累篱擦期鹊规岭愈恳锦嗡寓虽癣誉卒波篇穿岳类第一讲GIS概论第一讲GIS概论
GIS可以做什么
管理海量数据
寐飞公辫剂贩更膛陈挠誊肝嗣闺丫取茅终压缅脂溯祈邑垮霸恤烛点万痈浴第一讲GIS概论第一讲GIS概论
GIS可以做什么
浏览 查询
筒苇鞍祁谊瀑罩则妮阔沪坟胆垃嫩忆膏耘插贫恫摔悸哉象径秧锑庄谤褪几第一讲GIS概论第一讲GIS概论
GIS可以做什么
生成数字地面模型
拉抖眶刘戎狸汞之臆乐笛插羌赃妄肾亦怂大一左集无啄喘秘若脉彩瑟族盾第一讲GIS概论第一讲GIS概论
三维地下体分析
GIS可以做什么
韵哉卵炳苇堑个助夹期氓箭鸽哭归即梧够腿肇诚淹级睡绵贤冈凋辐洁蹬威第一讲GIS概论第一讲GIS概论

系统实现
模型实现
数据实现
GIS
技术
学科
唆瞎藻赂陶除祷湍吓委笨多圃芯贫添捶扫群嗓疑起夯疙糖渔里访瞳堂债宋第一讲GIS概论第一讲GIS概论程效益、服务效益 2、间接效益: 科学决策效益、快速决策效益
藏玉助啄熬醛舱皱甚作拦霄召枯蔑则贾拽晴及轿蘸某郧言浑造淀旋悦坡园第一讲GIS概论第一讲GIS概论
GIS的相关学科
地理学
GIS
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学
数学和统计学
制图技术
计算机科学
专家系统
计算机图形学
计算机辅助设计
数据库技术

gis技术的基本原理

gis技术的基本原理

gis技术的基本原理
GIS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处
理和可视化,实现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展示和决策支持的一种技术体系。

1. 空间数据采集:GIS技术通过使用测量仪器、遥感影像、卫
星图像以及地理位置传感器等设备,采集地球表面上的空间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图、点、线、面等等。

2. 空间数据存储:采集到的空间数据需要被储存在计算机系统中,通常使用数据库来存储地理数据。

GIS技术能够将地理数
据按照其几何特征和属性信息进行组织和储存,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3. 空间数据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管理涉及数据的更新、维护、查询和编辑等操作。

通过管理,GIS技术能够提供有效的
数据共享和协作,每个用户都可以共享、编辑和更新地理数据。

4. 空间数据处理:GIS技术通过各种地理分析算法和模型,对
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常见的空间数据处理算法包括缓冲区分析、栅格分析、空间插值等。

5. 空间数据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地图、图像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通过可视化,用户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地理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GIS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空间数据采集、存储、管
理、处理和可视化等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的组合与应用,能够实现对地理信息的高效利用和分析。

GIS原理

GIS原理

∙1、GIS:GIS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

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从而为土地利用、资源评价与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为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决策服务。

∙2、GIS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应用模型构成。

∙3、专业级GIS软件功能:数据采集与输入,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地图制图和数据输出。

∙4、GIS功能: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模拟和决策的全部过程,能够回答和解决五个问题:位置,某种现象发生在什么地方、条件,实现某种目标需要满足某些条件、趋势,在某个地方发生地某个事件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模式,在某个地方存在的空间实体的分布模式问题、模型和模拟,对某个地方可能发生什么情况进行模拟,而在GIS中的模拟一般是通过某种模型的分析。

∙5、GIS的三个抽象层次:空间概念数据模型、空间逻辑数据模型、空间物理数据模型。

∙6、地理空间认知模型的类型:基于对象的模型:强调空间要素的离散性,用来描述空间内分离的个体现象。

基于网络的模型:强调空间要素的交叉性,描述多对多的关系。

基于域的模型:强调空间要素的连续性,描述空间内连续分布的现象。

数字化表达:1、栅格数据模型:把整个空间用规则的或不规则的一组铺盖单元记录或表达空间实体的空间表达并隐含的表示地理空间的位置关系。

2、矢量数据模型:把现实世界的空间实体抽象为点、线、面等空间目标,显示的表达这些目标和空间关系。

7、拓扑关系:地图上的拓扑关系是指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拓扑关系的类型:邻接关系:空间图形中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关联关系:空间图形中不同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包含关系:空间中同类但不同级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9、元数据:在地理空间信息中用于描述地理数据采集的内容、质量、状况、表示方式、空间参照、管理方式及其他特征的数据。

地球的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球的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球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球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来捕捉、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技术系统。

它可以将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整合起来,并通过空间分析和模型建立来揭示地理与空间之间的关系。

GIS 在各个领域,如城市规划、环境管理、资源调查、军事战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GIS的基本原理GIS 的基本原理是将地理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以实现对地球上各种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地理数据可以包括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土地利用、天气气候等各种地理要素。

这些数据通过采集设备(如卫星遥感、GPS定位等)获取,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处理和管理。

二、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GIS 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规划师分析城市的现状,通过空间分析、模型建立等功能揭示城市内部的变化趋势和潜在问题,为城市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比如,在城市交通规划中,GIS 可以通过模拟交通流量、预测拥堵状况等,提供合理的交通规划方案。

三、GIS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GIS 在环境管理中具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帮助环境科学家分析和评估环境质量,预测环境变化,制定环境保护政策。

比如,在水资源管理中,GIS 可以用来收集水源分布、水质数据等,分析流域的水资源状况,为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GIS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GIS 在资源调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可以对地质、矿产、土地利用等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比如,在矿产资源的勘查中,GIS 可以通过分析地质构造、矿点分布等数据,找到潜在的矿物资源区域,提高资源勘探的效率。

五、GIS在军事战略中的应用GIS 在军事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军方可以利用GIS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军事决策。

比如,在军事情报分析中,GIS 可以通过收集和整合多种地理数据,帮助分析军事目标的地理位置特征、交通道路状况等,为军事行动提供战略指导。

GIS的基本工作原理

GIS的基本工作原理

GIS的基本工作原理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相结合的技术工具,用以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地理信息。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地图制作等环节。

首先,数据采集是GIS的第一步。

地理空间数据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包括地面测量、遥感技术、GPS定位等。

地面测量是通过直接在地面上测量点、线和面等要素的坐标位置来获取数据。

遥感技术则是利用卫星、飞机或无人机等进行地面信息获取的方法。

同时,GPS定位可以用来获取点位信息或导航路径等数据。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获得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数据,例如地形、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等。

其次,数据存储是GIS的关键环节之一、GIS系统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后续的数据查询和分析。

常用的数据存储方式包括关系数据库(如Oracle、MySQL等)、文件数据库(如Shapefile、GeoJSON等)和面向对象数据库(如ArcSDE等)。

不同的存储方式可根据数据类型和存储需求进行选择。

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GIS系统可以进行各种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主要包括空间分析和属性分析。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分析,如缓冲区分析、距离分析、交叉分析等。

属性分析是基于地理要素上的属性数据进行的分析,如统计数据、分布分析、预测建模等。

这些分析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以及做出科学决策。

最后,GIS系统可以将结果制作成地图,以便用户直观地展示和共享分析结果。

地图的制作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计,包括地图的显示风格、符号样式和标注等。

地图的输出可以采用不同的格式,如打印版地图、Web地图和移动设备地图等。

总结起来,GIS的基本工作原理涵盖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地图制作等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的有机结合,GIS系统可以帮助用户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地理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gis基本原理

gis基本原理

gis基本原理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基于电脑和数字化技术的系统,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

它基于地理空间位置和特征,将各种数据整合在一起,从而使用户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

GIS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数据:GIS系统以地理数据为基础。

地理数据可以是从卫星遥感、地形图、航空摄影等传感器获取的数字数据,也可以是人工收集的地理属性数据,如人口统计数据、土地使用数据等。

这些数据被组织成不同的图层,每个图层都包含相应的属性信息。

2. 数据捕捉:GIS系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地理数据。

其中包括数字化手段,将纸质地图转化为数字格式;遥感技术,使用卫星或飞机传感器获取地表特征的图像;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卫星信号精确测量物体的位置等。

3. 数据存储和管理:GIS系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来存储和管理地理数据。

DBMS能够高效地组织和检索数据,同时提供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

地理数据以矢量和栅格两种格式存储,矢量数据适用于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的表示,而栅格数据适用于影像、地形等连续型数据的表示。

4. 空间分析:GIS系统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空间分析包括空间查询、空间统计、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等操作,以提取地理现象和关系的有效信息。

通过空间分析,我们可以分析地理现象的分布模式、评估地理现象的影响范围,研究地理过程和解决地理问题。

5. 数据可视化:GIS系统可以将地理数据通过地图、图表、图形等方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帮助用户更直观地理解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

可视化可以通过调整符号、颜色、渐变等方式表达不同地理属性和关系。

综上所述,GIS基于地理数据,通过数据捕捉、存储和管理、空间分析以及数据可视化实现地理现象的探索与解决。

它在各个领域,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农业决策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gis工作原理

gis工作原理

gis工作原理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管理、分析和展示地
理数据的工具,它具有以下工作原理:
1. 数据收集:GIS系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地理数据,包括卫星
遥感、GPS测量、地面调查等。

这些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地
物分布、气候等地理属性。

2. 数据管理:收集的地理数据需要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GIS系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存储和管理地理数据,提供数据的可视化和查询功能。

3. 空间分析:GIS系统能够对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即利用
地理属性进行分析和计算。

常见的空间分析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以便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研究地理现象。

4. 可视化展示:GIS系统能够将地理数据以地图形式展示,通
过地图,可以直观地理解和交流地理信息。

GIS系统能够生成
各种类型的地图,如点线面地图、热力图等,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5. 决策支持:GIS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为决
策提供支持。

利用GIS系统,用户可以识别地理现象、探讨
地理问题,并基于地理数据做出决策。

总的来说,GIS系统通过数据收集、管理、空间分析和可视化
展示,为用户提供了理解地理现象、支持决策的工具。

gis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gis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GIS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实例1. GIS技术的基本原理•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用于捕捉、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系统。

•GIS技术主要基于地理数据,通过将非空间数据与地理数据关联起来,使得数据可以在地图上进行可视化展示和空间分析。

2. GIS技术的三要素•地理数据:地理数据是GIS技术的基础,包括地理实体、属性和关系等。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软件是用来处理地理数据的工具,例如ArcGIS、QGIS等。

•地理信息系统人员:GIS人员是指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能够操作GI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地图制作的专业人员。

3. GIS技术的应用领域3.1 城市规划•GIS技术可以对城市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模拟,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支持。

•城市规划工作中,GIS可以用来评估土地可持续利用、交通规划、人口分布等方面的数据。

3.2 环境保护•GIS技术可以对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帮助监测和评估环境变化。

•在环境保护领域,GIS可以用来监测气候变化、植被变化、水资源管理等。

3.3 农业管理•GIS技术可以用于农业管理,帮助农民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农田布局、灌溉管理等。

•农业管理中,GIS可以用来分析土壤质量、农作物种植分布等数据。

3.4 电力网络管理•GIS技术可以用于电力网络管理,帮助电力公司进行线路规划、设备管理、故障分析等。

•电力网络管理中,GIS可以用来分析网络拓扑、优化供电方案等。

4. GIS技术应用实例4.1 城市交通规划•使用GIS技术,可以对道路网络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通过收集原始数据,包括道路长度、交通流量、交通事故等,可以建立交通模型,并预测交通状况。

4.2 疾病传播分析•GIS技术可以在疾病传播分析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患者的位置、人口密度等因素,可以预测疾病的传播路径。

•这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前调配资源,减少疫情造成的影响。

GIS的基本工作原理

GIS的基本工作原理

GIS的基本工作原理GIS全称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将地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进行整合,使用户可以通过地图展示和空间分析来获取有关地理位置的信息。

1.数据采集:GIS需要收集各种地理数据,包括地形、地理要素、人口分布、水文地质信息等。

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现场调查、遥感、GPS等方式进行。

这些数据将被转换成数字格式,并与地理位置相关联。

2. 数据存储:采集到的地理信息数据需要进行存储,通常采用数据库来管理这些数据。

GIS数据库需要支持空间数据类型,以便能够准确地表示地理位置及地理特征。

常用的GIS数据库包括Oracle Spatial、PostGIS等。

3.数据管理:对于大量的地理数据,GIS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这包括数据的组织、索引、备份、恢复等操作。

此外,为了提高数据的查询速度和效率,GIS还需要进行空间索引的设计和建立。

4.数据分析:GIS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进行空间分析。

通过空间分析,用户可以深入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关联性和空间分布规律。

GIS提供了各种分析工具和函数,如缓冲区分析、覆盖分析、空间插值等,帮助用户从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5.数据可视化:GIS通过地图展示和空间可视化来呈现数据分析的结果。

用户可以通过地图来直观地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情况,比如热力图、等值线图等。

GIS还可以生成各种图表和统计报告,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地理数据。

总的来说,GIS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地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整合起来,通过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等过程,提供给用户有关地理位置的信息。

GIS技术在各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农林、应急响应等。

GIS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和利用效率,也为各种行业的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利用电子设备和软件工具来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理信息,解决与地理空间相关的各种问题。

1.数据收集与建模:地理信息系统主要通过数据的收集,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来描述和代表地理现象。

空间数据可以包括点、线、面等几何要素,而属性数据则是与这些要素相关的属性信息。

通过采集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地理要素数据,然后进行空间建模与属性数据的关联,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为地理现象提供准确的描述与表达。

2.数据存储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采用数据库技术来存储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数据可以按照特定的数据模型进行组织,例如矢量数据、栅格数据、拓扑数据等。

矢量数据可以描述地理要素的几何形状与位置关系,而栅格数据则将地理现象划分为均匀尺度的网格,通常用于处理连续分布的现象。

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利用索引、查询和更新等功能对数据进行高效的管理。

3.空间分析与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处理能力,可以进行空间查询、空间统计、空间模拟等功能。

例如,通过空间查询可以根据一定的空间关系来检索与特定地理要素相关的数据;通过空间统计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数量和空间分布的分析;通过空间模拟可以预测和模拟未来的地理现象变化。

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进行网络分析、三维分析、地图代数等高级空间分析。

4.数据可视化与表达: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可视化和表达,以辅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

通过地图显示、图表生成等方式,可以将地理空间数据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进行图像生成、图形输出和多媒体展示等功能,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不仅包括上述内容,还包括数据的获取与更新、数据的精度与准确性、数据的共享与安全等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评估、应急响应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地理信息服务。

GIS原理及应用

GIS原理及应用

GIS原理及应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和工具。

它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提供了一种综合表达空间关系和地理现象的方法。

GIS的原理和应用涉及到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空间数据模型、地理分析和地图输出等方面。

下面将对GIS的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说明。

1.数据获取与处理:GIS的原理首先涉及到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数据可以来自各种各样的源头,如遥感影像、地理位置数据、数字地图、统计数据等。

这些数据需要经过预处理和清理,以确保其质量和一致性。

预处理包括去噪、填充空洞、纠正空间误差等。

清理则包括去除错误和重复数据、调整数据格式等。

2.空间数据模型:GIS利用空间数据模型来表示地理空间现象。

常见的空间数据模型有点模型、线模型和面模型。

点模型用于表示地理实体的离散点,如城市的坐标点、河流的源头等;线模型用于表示连接两个或多个点的路径,如道路、河流等;面模型用于表示具有一定边界的空间区域,如国家、省份等。

通过这些模型,可以建立地理现象的空间拓扑关系和属性信息。

3.地理分析:GIS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地理分析。

地理分析是通过对空间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从中提取出与地理问题相关的信息。

地理分析的方法包括空间距离分析、网络分析、缓冲区分析、空间插值分析等。

通过地理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规律、关联性和趋势,从而为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地图输出:GIS可以通过生成地图来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结果。

地图输出是将计算结果可视化呈现的过程。

地图可以表达地理现象的分布、密度、关联性等信息,可以使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和渐变来表达不同的属性和现象。

通过地图,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理空间现象,作出更好的决策。

GIS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

下面列举一些典型的应用:1.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GIS可以用来分析环境问题和管理自然资源。

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一、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述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系统,以地理空间信息为核心,辅以多种数据形式,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实现收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和表达地理信息的综合技术体系。

地图是GIS空间数据的表现形式,而数据则是GIS最基本的元素,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决定了GIS应用的价值和质量。

二、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1. 空间数据模型的建立空间数据模型是GIS系统的基础,通常包括简单要素模型和对象模型两种模型,通过模型的建立,可以实现对空间数据的描述、存储与管理。

2. 空间数据采集空间数据采集是GIS系统的数据源,通常包括现场采集和数据导入两种方式,前者通过GPS、激光雷达等技术采集原始数据,而后者则是导入外部采集的数据。

3. 空间数据存储空间数据存储是GI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采用数据库和文件系统存储,常用的还有对象存储等。

通过空间索引技术,能够实现快速检索和查询。

4. 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数据分析是GIS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主要包括数据统计、空间关系分析、空间交互分析等技术手段,这些分析手段可以帮助用户深入了解地理信息的含义,从而实现更准确的决策。

5. 地图表现地图表现是GIS系统最终呈现结果的方式,主要通过地图生成、打印、发布等方式呈现,支撑着GIS系统的应用并促进地理信息的传播。

三、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GIS系统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方面。

1. 城市规划利用GIS系统,可以实现城市基础空间要素的感知、分析和规划。

例如,对于城市交通规划,可以利用GIS系统建立道路网络,分析旅行时间和路线,深入理解交通流量和拥堵症状等。

2. 决策支持GIS系统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和企业做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决策。

例如,利用GIS系统对水源地进行评估,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水源污染的影响,推进水资源的优化分配。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的工具。

GIS的基本原理包括地理数据收集、地理数据存储、地理数据分析和地理数据可视化四个方面。

首先,地理数据的收集是GIS的第一步。

地理数据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如卫星图像、航空摄影图像等;也可以通过现场调查和测量获得,如地形测量、水文测量等。

收集到的地理数据需要具备一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保证后续的分析和应用的可信度。

其次,地理数据的存储是GIS的关键环节。

地理数据存储可以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利用空间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利用属性数据库存储属性数据。

地理数据应该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便于后续的查询、分析和可视化。

然后,地理数据的分析是GIS的核心功能之一。

地理数据分析可以通过空间分析、属性分析和网络分析等方法来实现。

空间分析可以用来探索地理数据之间的空间关系,如邻近、重叠、连接等;属性分析可以用来挖掘地理数据的属性特征,如统计、分类、建模等;网络分析可以用来研究地理空间网络的路径、距离和流量等。

最后,地理数据的可视化是GIS的重要输出方式。

地理数据可视化可以通过制作地图、图表和动画等形式来展示地理数据的分布和变化。

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地理现象和掌握地理规律,对于决策和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系统基于地理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原理,实现对地理空间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应用。

通过GIS,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现象和规律,为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GIS及其基本原理

GIS及其基本原理

GIS及其基本原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来存储、分析、管理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它通过整合各种数据,如地图、卫星图像、遥感数据和人口统计信息,构建地理数据库,并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发现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和模式。

GIS的基本原理是空间数据的表示和管理。

地理数据可以分为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

几何数据描述实际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和特征,如点、线、面等。

属性数据则描述对象的非空间特征,如名称、人口数量、土地利用等。

GIS系统通过将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结合起来,实现对地理现象的全面描述和分析。

GIS的数据是由地理坐标系统支持的。

地理坐标系统是一种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位置的坐标系统,其中最常用的是经纬度坐标系统。

经度表示地球上特定点距离本初子午线的东西方向距离,纬度表示地球上特定点距离赤道的南北方向距离。

利用地理坐标系统,GIS可以确定每个地理对象的准确位置,从而实现地理数据的管理和空间分析。

GI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输入、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和数据输出等。

数据输入是将地理数据导入GIS系统的过程,可以通过扫描、遥感、GPS等方式获得地理数据。

数据查询是从GIS系统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过程,可以通过属性查询或空间查询实现。

数据分析是利用GIS系统进行地理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地理拓扑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

数据输出是将GIS分析结果以图表、报告、动画等形式呈现出来的过程,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理数据。

GIS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

通过GIS,我们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和现象,帮助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同时也方便了普通人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总之,GIS是一种用于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其基本原理是地理数据的表示和管理。

通过GIS,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空间特征和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因此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gis工作原理图

gis工作原理图

gis工作原理图
抱歉,由于输入文本的限制,我无法直接显示或绘制图像。

以下是一个描述GIS工作原理的简要说明:
1. 数据收集:GIS的第一步是收集各种地理、空间和属性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卫星影像、航空照片、GPS测量、传感器
和其他来源。

2. 数据处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各种处理方法进行预处理和清理,例如去除噪声、纠正偏倚和转换为统一的坐标系统。

3. 数据存储:清理和处理后的数据被存储在专门设计的GIS
数据库中。

这些数据库可以以不同的格式存储,例如平面文件、关系数据库或云存储。

4. 空间分析:GIS利用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进行各种空
间分析。

这些分析可以包括地理查询、缓冲区分析、交叉分析等,以便获取地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5. 结果呈现:最后,GIS可以通过生成各种地图、图表、报告
和其他形式的可视化输出来呈现分析结果。

这些输出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理数据。

请注意,这只是GIS工作原理的一个简要描述,并且没有标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信息与数据的概念及相互联系1、信息:信息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它以文字、数据、符号、声音、图象等形式记录下来,进行传递和处理,为人们的生产,建设,管理等提供依据。

(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2、数据:数据指输入到计算机并能被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象等符号。

数据是对客观现象的表示,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

数据的格式往往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有关,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二、地理信息的概念及特征1、定义:指与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

它表示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图、文、声、像等的总称。

2、特点:A、地域性:(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最显著标志)。

B、多维结构:指在同一位置上可有多种专题的信息结构。

C、时序特征:时空的动态变化引起地理信息的属性数据或空间数据的变化三、GIS与CAD及MIS的区别与联系GIS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而一般MIS(数据库系统)侧重于非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优化存储与查询,即使存储了图形,也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不能对空间数据进行查询、检索、分析,没有拓扑关系,其图形显示功能也很有限。

第二章空间数据结构一、空间数据基本特征1)专题特征,属性特征(非定位数据),是指地理现象和过程所具有的专属性质,通常包括名称、数量、质量、性质;2)空间特征(定位数据),是指地理现象和过程所在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几何特征,以及与相邻地理现象和过程的空间关系,包括方位关系、拓扑关系、相邻关系、相似关系等。

空间位置可以通过坐标数据来描述,称为定位特征或定位数据;空间关系称为拓扑特征或拓扑数据。

3)时间特征(时间尺度),指一定区域内的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

二、数据误差的具体来源:数据采集数据输入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输出数据使用三、数据误差的类型:几何误差、属性误差、时间误差和逻辑误差。

四、4D : 数字线画图(DLG)数据数字栅格图(DRG)数据数字高程(DEM)数据数字正射影像(DOM)数据五、遥感数据的优点:1)增大了观测范围;2)能够提供大范围的瞬间静态图像。

3)能够进行大面积重复性观测,即使是人类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也能够做到这一点。

4)大大加宽了人眼所能观察的光谱范围。

5)空间详细程度高。

六、遥感与GIS的结合的五个层次1)最低层次是栅格影像与矢量GIS的线画图叠加,遥感影像或航空数字正射影像作为GIS 的一个基础层。

2)用GIS的数据作为辅助信息,进行多光谱遥感的地物分类。

3)第三个层次与第二个层次类似,不过这里涉及到线性目标的识别或人工地物的边缘提取,所用的影像可能是单波段灰度影像,立体的或正射的。

4)利用遥感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队GIS进行数字采集,以及GIS数据库的更新。

5)最高级别的结合是两者之间进行联合的空间分析。

七、空间数据转换的内容:空间定位信息、空间关系、属性数据;八、数据转换方式 1)通过外部数据交换文件进行;2)通过标准格式进行两个系统的空间数据交换;3)通过Open GIS的空间数据交换。

第四章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一、空间对象的计算机表达即是用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表达空间对象的空间位置、拓扑关系和属性信息。

二、空间目标的属性特征分为两类:一种是类别特征,一种是具体的说明信息三、我国GIS常用的地图投影配置四、采用与我国基本图系列一致的地图投影系统我国常用的地图投影的情况为:1、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1:1万、1:5000),除1:100万外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为地理基础;2、我国1:100万地形图采用了Lambert投影,3、我国大部分省区图以及大多数这一比例尺的地图也多采用Lambert投影和属于同一投影系统的Albers投影(正轴等面积割圆锥投影);4、Lambert投影中,地球表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即大圆航线)表现为近于直线,这有利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分析量度的正确实施。

五、栅格代码(属性值)的确定1)、中心点法:取位于栅格中心的属性值为该栅格的属性值。

2)、面积占优法:栅格单元属性值为面积最大者,常用于分类较细,地理类别图斑较小时。

3)、重要性法:定义属性类型的重要级别,取重要的属性值为栅格属性值,常用于有重要意义而面积较小的要素,特别是点、线地理要素。

4)、长度占优法——每个栅格单元的值由该栅格中线段最长的实体的属性来确定。

六、栅格数据的编码方法(据图写出具体的编码,看PPT)1、直接栅格编码:将栅格数据看作一个数据矩阵,逐行记录代码数据。

1)每行都从左到右记录; AAAAABBBAABBAABB2)奇数行从左到右,偶数行从右到左;特点:最直观、最基本的网格存贮结构,没有进行任何压缩数据处理。

2、行程编码(变长编码)将原图表示的数据矩阵变为数据对:1)属性码,长度,行号(可不要)长度:连续相同码值的栅格个数。

2)属性码,点位特点:对于游程长度编码,区域越大,数据的相关性越强,则压缩越大,适用于类型区域面积较大的专题图,而不适合于类型连续变化或类别区域分散的分类图(压缩比与图的复杂程度成反比)。

这种编码在栅格加密时,数据量不会明显增加,压缩率高,并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栅格结构,编码解码运算简单,且易于检索,叠加,合并等操作,这种编码应用广泛。

3、块码—游程编码向二维扩展采用方形区域作为记录单元,每个记录单元包括相邻的若干栅格。

.数据对组成:(初始行、列,半径,属性值)4、链式编码、Freeman 链码、边界链码将栅格数据(线状地物面域边界)表示为矢量链的记录1)首先定义一个3x3窗口,中间栅格的走向有8种可能,并将这8种可能0~7进行编码。

2)记下地物属性码和起点行、列后,进行追踪,得到矢量链.优点:链码可有效地存贮压缩栅格数据,便于面积、长度、转折方向和边界、线段凹凸度的计算。

缺点:不易做边界合并,插入操作、编辑较困难(对局部修改将改变整体结构)。

区域空间分析困难,相邻区域边界被重复存储。

5、四叉树编码通常有两种方法,即常规四叉树和线性四叉树七、矢量数据的编码方式(PPT)1、实体式2、索引式(树状)3、双重独立式编码4、链状双重独立式编码--拓扑数据结构八、矢量、栅格数据结构的优缺点九、矢栅一体化的表达过程(具体见PPT)将矢量面对目标的方法和栅格元子充填的方法结合起来,具体采用填满线状目标路径和充填面状目标空间的方法作为一体化数据结构的基础。

线状地物:除记录原始取样点外,还记录路径所通过的栅格。

面状地物:除记录它的多边形周边以外,还包括中间的面域栅格。

一方面,它保留了矢量的全部性质,以目标为单元直接聚集所有的位置信息,并能建立拓扑关系;另一方面,它建立了栅格与地物的关系,即路径上的任一点都直接与目标建立了联系。

从原理上说,这是一种以矢量的方式来组织栅格数据的数据结构。

十、空间元数据1、定义:地理的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性信息。

它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条件和其他特征进行描述与说明,以便人们有效地定位、评价、比较、获取和使用与地理相关的数据。

2、空间元数据的分类:1)高层元数据(数据集系列Metadata),描述整个数据集的元数据,包括数据集区域采样原则,数据库的有效期,数据的时间跨度、分辨率以及方法等。

是用户用于概括性查询数据集的主要内容。

2)中层元数据(数据集Metadata),既可以作为数据集系列Metadata的组成部分,也可以作为后面数据集属性以及要素等内容的父Metadata数据集系列。

全面反映数据集的内容。

3)底层元数据(要素、属性的类型和实例Metadata),包括最近更新日期,位置纲量,存在问题标识(如数据的丢失原因),数据处理过程等。

是元数据体系中详细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部分。

十一、空间统计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回归分析 2)主成分分析3)层次分析4)系统聚类分析 5)判别分析 6)密度分析 7)统计图表分析十二、什么叫空间数据可视化:是指运用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数据及结果采用图形符号、图形、图像,并结合图表、文字、表格、视频等可视化形式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第五章空间数据的处理一、数据压缩方法1、Douglas—Peucker 方法(重点掌握)该方法试图保持曲线走向并允许用户规定合理的限差。

1)将一条曲线首末两点连成一条直线,其直线方程为:Ax+By+C=02)曲线上各点到该直线的距离为:d i=|Ax i+By i+C|3)选取距离中最大者max(di)与规定的限差比较,若大于限差,则离该直线距离最大的点保留,否则将直线两端点间各点全部舍去。

4)然后,将已知点列分成两部分,用相同的方法处理。

压缩效果好,但必须在对整条曲线数字化完成后才能进行,且计算量较大2、垂距法每次顺序取曲线上的三个点,计算中间点与其它两点连线的垂线距离d,并与限差D比较。

若d<D,则中间点去掉;若d≥D,则中间点保留。

然后顺序取下三个点继续处理,直到这条线结束。

压缩算法好,可在数字化时实时处理,每次判断下一个数字化的点,且计算量较小3、光栏法定义一个扇形区域,通过判断曲线上的点在扇形外还是在扇形内,确定保留还是舍去。

算法简单,速度快,但有时会将曲线的弯曲极值点p值去掉而失真。

二、矢量栅格数据的相互转换1)矢量格式向栅格格式转换又称为多边形填充,就是在矢量表示的多边形界内部的所有栅格上赋予相应的多边形编号,从而形成栅格数据阵列。

(1)内部点扩散算法(2)复数积分算法(3)射线算法(4)扫描算法(5)边界代数法2)栅格结构向矢量结构转换:(1)多边形边界提取(2)边界线追踪(3)拓扑关系生成(4)除去多余点及曲线圆滑三、曲线光滑处理:张力样条、分段三次多项式、分段圆弧切线方向内插法多边形拓扑关系自动建立:1、链的组织1)找出在链的中间相交的情况,自动切成新链;2)把链按一定顺序存储,并把链按顺序编号。

2、结点匹配1)把一定限差内的链的端点作为一个结点,其坐标值取多个端点的平均值。

2)对结点顺序编号。

3、检查多边形是否闭合4、建立多边形5、岛的判断6、确定多边形的属性四、多边形自动建立:1°顺序取一个结点为起始结点,取完为止;取过该结点的任一条链作为起始链。

2°取这条链的另一结点,找这个结点上,靠这条链最右边的链,作为下一条链。

3°是否回到起点:是,已形成一多边形,记录之,并转4°;否,转2°。

4°取起始点上开始的,刚才所形成多边形的最后一条边作为新的起始链,转2°;若这条链已用过两次,即已成为两个多边形的边,则转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