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2016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全国1卷(解析版)
绝密★启封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地理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产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 企业竞争加剧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答案】1.D 2.A 3.C【解析】试题分析:1.注意抓住时间,20世纪80年,结合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则可知,这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国家政策倾斜使得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
2.材料“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这说明原来佛山陶瓷产业区变成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区,即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
2016年高考地理涉及考点分析
浙江卷:自然带的分布、成因分析
课标1:自然带判读;坡向判读 自然环 课标2:山地垂直分异、地域分异 境的整 课标3:山地垂直分异判读 体性与 差异性 海南卷:自然带、坡向判读;自然带与 环境的协调 江苏卷:自然带分布 上海卷:地域分异
浙江卷:人口迁移;人口流动
天津卷: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的 变化
课标3: 人口迁移的影响 海南卷:人口流动的特点、影响、限制 江苏卷: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影响
2016年全国高考 地理试卷知识点分析
中牟弘毅学校
余培海
地球 与 地图
宇宙 中的 地球
浙江卷:经纬网的应用,地方时计算 课标1 :等高线判读 北京卷:景观图判读 海南卷:等值线判读 江苏卷:等高线判读 天津卷:等值线判读 上海卷:等高线判读 上海卷:行星中的地球;太阳视运动; 日出日落方位;昼夜长短的计算 江苏卷: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地方时计算 天津卷:太阳方位;太阳视运动; 极昼极夜的计算
天津卷:交通方式变化; 交通线衰落原因 交通运 课标2:交通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输布局 北京卷:交通方式选择;区位分析; 港口条件分析 江苏卷:交通区位、问题、对策 课标2:人地协调(可持续); 人类与 环境保护措施 地理环 境的协 上海卷:生态保护措施;水资源短缺措 调发展 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策
区域与差 异 地理信息 技术与地 理环境 区域 生态与地 可持 理环境 续发 展 资源与地 —— 理环境 必修 三 流域与地 理环境
浙江卷:区域对比异同点;区域特征对比
浙江卷:“3S”技术应用
江苏卷:“3S”技术 海南卷:荒漠化生态问题 上海卷:荒漠化防治 浙江卷:水资源开发条件 课标3:风能开发;区位分析 课标2:罗纳河流域开发、水文特征、整治 措施 江苏卷:湄公河流域水文特征、开发、可 持续发展 上海卷:渭河水文特征、问题、对策;怒 江流域开发问题、对策
2016年高考浙江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精编版)
绝密★启封前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部分(共140分)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份。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2题。
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 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 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 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②①D. ②①③【答案】1.B 2.D【解析】1.云杉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位置移动反映了气候变化,结合图中冰盖范围的变化,甲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纬度最低,冰盖范围最大,说明甲时期气温最低,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比丙时期的纬度要高,说明丙时期的气温比乙时期要低,则选B。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首先需要通过GPS获取云杉位置信息,再建立云杉分布信息数据库,然后用GIS进行分析处理,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图,所以研究过程是②①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共54页
• 5.跟踪空间轨迹。寻找一个比较熟悉或有一 定意义的地理事物,如城市、铁路、公路、 河道、边界线等,再沿某一方向判读。
• 6.分析判断。在地图上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 空间分布特点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层层剖 析,找出规律,最后分析成因。
• 7.注意辅图。有些地图配有辅图,判读时要 注意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相对位置。
亚洲
地形复 地形复杂,气 杂,起 候多样;面积 伏极大; 广大,海陆热 中间高 力性质差异显 四周低; 著,季风环流 高原、 典型;青藏高 山地面 原隆起使大陆 积广大 性气候增强
• 续表
三大地
形,纵 中部平原贯通南北,
列分布: 大陆性气候显著;
北
西部山 西部山地阻挡太平
美
地,中 洋气流深入,使西
• 3.重视主要地理分界线。地理分界线是判断 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如我国地势阶梯 分界线、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我 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分界线、我国东部暖 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等。另外,一些重要的 洲界线、国界线等也不可忽视。
• 4.抓住位置或形象特征。可通过地理事物的 位置或形象特征来判断其分布。如大连位于 辽东半岛的南端,深圳位于珠江口东岸,珠 海位于珠江口西岸。再如,法国的轮廓近似 “六边形”,意大利的轮廓形似“靴子”, 智利的轮廓形似“长剑”。
分布。
• (5)海岭:板块的生长边界。
• 2.陆地地形的类型与特征
• 点拨
• 陆地地形特征一般从地势状况、地形类型、 特殊地貌、主要地形区、地形类型的排列格 局等方面总结。
• 三、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 1.世界人口分布
• 人口稠密的四个地亚区洲东:部⑬ 南部,⑭ ,北美洲东部。
,欧亚洲 洲
• 2.世界人种及分布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课件
自主命题区域 ·2016京,36(1),8分
1.区域与区
命题规律
域差异
全国
全国 Ⅰ,37(1)(2), 16分 ·全国Ⅱ,1— 3,12分
·2016京,5—6,8分 ·2016京,7—8,8分
2.地理环境
在区域不同Ⅰ,37,22分源自·全国 Ⅲ,36,22分·2016浙,7—8,8分
·2014浙,5—6,8分 ·2014津,13,20分 ·2014苏,27,13分
人口
城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
差异
继续学习
高考帮·地理
知识全通关 11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考点3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2)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自然要素
内容
地形特征 主要从 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方面来描述
气征候特
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
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河流特征 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继续学习
高考帮·地理
知识全通关
4
第十四单元
(3)水文差异的形成
继续学习
高考帮·地理
知识全通关 9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5)植被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成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含5年高考真题)
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题组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16北京文综卷)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B.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2.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A.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解析:1.D 2.C 1.据图可知,①处冰川和图中湖泊属于不同的流域,故①处冰川融化不影响湖泊面积;②处有陡崖,河流的落差大,流速快;③处地形平坦,但水库宜建在有落差的地方,平原上不适合修建水库;④处位于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好。
2.图中比例尺基于现有信息无法确定;我国的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的高山山顶附近,故图中冰川不一定位于新疆;该河流为外流河,我国的外流河大部分处于季风区,主要为降水补给,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患;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港口数量多。
(2016浙江文综卷)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下图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3、4题。
3.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4.从万元产值能耗看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解析:3.B 4.A 3.由图可知,上海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小于江苏,说明了其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故选B;山西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小于湖北,说明了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湖北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小于江苏,说明了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广西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大于江苏,说明了其经济发展速度高于江苏,故其经济发展速度不可能低于全国各省市。
高考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1)为了精确和快速地对大面积的田区进行频繁监测,判断田间
作物生长情况和产量的空间分布状况,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
术是 (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2)为了对农业生产进行精确施肥,减小化肥施用总量,提高经
济效益,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考点
命题趋势
五年 高考
考点一:地理环 境与区域发展
考点二:地理信 息技术的应用
高考命题时多以热点、重点区域为背 景,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和区域发 展状况,考查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基本 规律及原因,地理信息技术在生产、 生活中的应用值得关注,重点区域的 地理特征和人文规律及成因,也应关 注。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 【知识整合】 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规律方法】 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方法
【规律方法】 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方法
(1)图例中字母M、N、P、Q代表的工程措施依次为( ) A.引水工程 蓄水工程 机电井工程 取水泵站工程 B.引水工程 取水泵站工程 蓄水工程 机电井工程 C.蓄水工程 引水工程 机电井工程 取水泵站工程 D.蓄水工程 机电井工程 引水工程 取水泵站工程 (2)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广东省供水能力及供水构成差异的 叙述,正确的是 ( ) A.广东省的供水能力远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广东省的供水构成中,机电井工程的供水能力最高 C.降水多少是导致两省区供水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 D.两省区的供水大部分来自于地表水
速分析、评价和模拟;灾后应急和恢复
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和模拟
【规律方法】 关联图示法理解“ 3S” 技术的相互关系 “3S”技术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 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理 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三者 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高考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全国通用)
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点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15·江苏地理,21~22)“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
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骑单车出行B.经营手工业作坊C.去速食店就餐D.建大型游乐场2.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国际慢城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
骑单车出行可保护环境,经营手工业作坊利于传统手工业发展,A、B项正确;而国际慢城无快餐区和环境质量好等不可能去速食店就餐和建大型游乐场,C、D 项错误。
第2题,仔细分析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和国际慢城的特征可知,该村农业应大力提倡发展以手工业为特点的传统农业,不宜发展以机器作业、集约型经营为特点的现代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A、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后,出现了以旅游观光、休闲等为主的服务业并出现了果园等经济作物种植,故BD项正确。
答案 1.AB 2.BD(2014·浙江文综,5~6)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完成3~4题。
3.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4.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解析第3题,仔细读图表可知,人均GDP水平自高到低依次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自高到低依次是河南、黑龙江、浙江、青海,可以看出人均GDP水平越高,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说法错误,A项错。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2019 年高考真题】(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区域城市化】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 为2001 年至2016 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 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1~3 题。
1.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 年相比,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答案】1.D 2.B 3.A【解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读左图,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 年属于Ⅰ型,但2016 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 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 错;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 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 对。
2.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 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 对。
3.读左图,2016 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 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 错;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 错。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地理信
新知2 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1.概念: 利用卫星,在全 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 定位的系统。 2.作用:为各类用户 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 速度和时间。
3.GPS系统组成 •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新知2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应用--定位、导航
(4)测量
野外调查是区域手持地理环境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 理位置(经度和纬度定位)、高程(海拔),从而可在野 外调查中获得更为精仪准的数据。
GPS
新知2 全球定位系统(GPS)
2000年“10北月斗31一日号和”12双月星21日、2003年5月25日, 我国三颗定“位北系斗统”1导航定位卫星先后升空
新知1 遥感(RS)
阅读
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1)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调 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 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 (2)遥感在土地资源与土壤调查中应用广泛。 (3)作物估产是体现遥感在农业方面综合应用的 最好例证。
达成学习目标 1
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新知1 遥感(RS) 新知2 全球定位系统(GPS) 新知3 地理信息系统(GIS) 新知4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新知1 遥感(RS)
地理信息技术概况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 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地理信息技术科学体系的核心技术包括3S。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
案例 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为汶川灾后重建连续提供遥感数据支持 • 2008年汶川地震遥感监测与评估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PPT课件(原文)专题十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及地理信息技术
考情分析
1.以区域图或文字资料为命题情景,结合 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考查区域的 含义和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以及不同区 域的环境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多以资源、环境、灾害和城市规划等 热点问题的材料为背景,考查“3S”技 术的具体应用。
整合重组 精准突破 微专题 限时训练
整合重组
精准突破
木质角楼无法避免地质灾害的侵袭,B项错误;读图可知,该木质角楼位于山脚的平坦地区,没有顺应地形地势,D项错误。
不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不能与其他国家直接通航; 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距商品的主要供应地和消费地较远(服务范围较小)。第 (3)题,该题属于特征描述类题,关键词“植被的恢复”,解题方向“水文特 征”。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位、水能等进行分析。 结合材料有森林植被的恢复,影响到的一般是流量(水位)和含沙量,从这两个 角度组织答案: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海在位北四于 京青市个藏房面高山原区积地十区渡大镇,海,致拔拒高马相,河气当的温曲较的流长在功江雄流能峻域峡低区谷;中青,下蜿海蜒油图流菜为淌种植,地同区质纬学专度家们高将,这气绘种温制独较特长的的江景流20观域1命回8名升年为慢曲。该峡四地貌个。 功能区人口
5(%4、)发与丙展7经5观%、光济农丁业6状0%;推)况和广GD蜂统P总业计量养(殖图甲;2研.(发甲药、用、乙保健、产丙品;、培育丁良种四;研区制耕的作常、收住获农人机口,推分广机别械化为,提1高.7生万产效、率5。万、8
(3)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读图,回答(1)~(2)题:
读图,回答(1)~(2)题:
在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拒马河的曲流在雄峻峡谷中蜿蜒流淌,地质专家将这种独特的景观命名为曲峡地貌。
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 11 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2016•海南卷)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
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
据此完成7—9题。
7.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A.吉林省市场B.东北市场C.全国市场D.欧洲市场8. 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A.减少运输成本B.降低生产成本C.获取更多利润D.扩大市场占有率9. 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A.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B.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C.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D.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答案】7.C 8.C 9.B考点:产业转移的因素。
【名师点睛】产业转移实质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
影响产业的转移的因素主要有:1)劳动力因素,包括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等;2)市场因素,包括开辟市场、避开各方面限制、市场变化等;3)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包括工业联系、职工培训等;4)原生产地因素,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用地紧张、地价昂贵和环境污染等。
(2016•江苏卷)图8 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 题。
15. 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信息的是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③⑥16. 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A.①②④⑤B. 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答案】15.A16.C考点:地理信息技术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名师点睛】地理信息技术即"3S"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数字地球技术,这些问题在做题时要区别开来。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三的学习可谓最紧张的阶段,即将进入高三的大家一定要提起精神,努力学习,冲刺高考。
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方便大家学习!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2015·陕西西工大附中高三模拟)下图为冬季海岸(或湖区)周围“雪带”和“美国本土铁路网与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显示,冬季甲、乙两国“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均分布在湖、海的东岸并偏南,其共同的原因是( )A.海洋性气候特征,水汽含量高B.极地冷空气南下,降温幅度大C.西北风经过海(湖)面增温、增湿D.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明显2.结合乙国自然条件和资源开发现状,在铁路运输网中,南北向压力相对较小的正确原因是( )A.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中北部,粮食经大西洋出口B.密西西比河为南北流向,水运发达C.大陆东西两侧海岸线较为平直,海运不便利D.南部煤炭资源丰富,主要依靠管道运输解析第1题,读图,两国雪带均分布在湖海东岸,并偏南,是因为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西北风经过海(湖)面增温、增湿,登陆后受地形抬升,导致降雪多,C对。
乙图不是海洋性气候,A错。
甲图降温幅度不大,B错。
乙图不受暖流影响,D错。
第2题,在铁路运输网中,乙国南北向压力相对较小,主要是密西西比河为南北流向,水运发达,B对。
近一半的美国小麦出口量通过太平洋西北地区,A错。
美国海运便利,C错。
管道运输的主要是液体,北部煤炭资源丰富,D错。
答案 1.C 2.B(2015·江苏如皋高三二模)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省区是中部经济地带,以东以南(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
下图中左图是2002年我国城市化差异分布图,右图是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A.东部地带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B.中部地带总体上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C.西部地带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缓慢发展阶段D.总的来说,我国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4.我国西部经济地带( )A.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B.冬半年各省份受寒潮影响都很大C.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D.跨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三大水系解析第3题,右图给出了城市人口比重与城市化阶段的对应关系,城市化人口比重在30%~70%之间为加速阶段。
根据左图图例可判断,我国东部地带城市化水平高于中部地带,中部地带高于西部地带,均处于加速阶段。
第4题,西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A项错误;四川、西藏等省份,由于纬度低,且受地形影响,受寒潮影响较小,B项错误;地震、滑坡、泥石流为地质灾害,我国西南地区这三种自然灾害多发。
C项错误;西部经济地带的河流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答案 3.B 4.D(2014·湖南衡阳模拟)根据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全年累计小时数,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分为风能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贫乏区。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四类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四地风能资源分布及原因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①风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闭塞B.②风能较丰富区;盛行西南季风,地形平坦C.③风能可利用区;盛行东南季风,地形闭塞D.④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6.下列四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与④地最接近的是( )A.雅鲁藏布江谷地B.黄土高原C.东南沿海地区D.四川盆地解析第5题,我国风能集中分布区为内陆高原和沿海地区,从图示来看,④地处在内蒙古高原以北,接近冬季风源地、地形平坦,风能较为集中。
第6题,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到海洋的影响,风速较大,影响风力的因素较少。
故风能也比较集中。
答案 5.D 6.C(2014·山东青岛五校联考)区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读图,完成7~8题。
7.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8.若乙图中各点分别代表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特征,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A—B—CB.B—A—CC.B—C—AD.C—A—B解析第7题,成长阶段初期,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但是其产值是不断上升的;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最终趋势,并不是导致区域走向衰落的原因;在成长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导致了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第8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区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最典型的特点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上升。
答案7.D 8.D(2015·浙江杭州高三第一次质检)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近年来卫星多次监测到海湾上空出现沙尘暴。
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的沙尘主要来源于( )A.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B.北美西部高原的草原C.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火山D.图示地区裸露的河岸10.卫星最不可能监测到沙尘暴的季节是( )A.北半球春季B.北半球夏季C.北半球秋季D.北半球冬季11.通过对卫星监测结果的分析,发现该地区的沙尘暴的频率和影响程度日趋加剧,可能原因是( )A.板块活跃,火山喷发加剧B.全球变暖,冰川持续消退C.资源开采,地表植被破坏D.环流异常,西风风力增强解析第9题,读图,根据图示区沙尘暴的分布区域判断,沙尘来源于河口泥沙沉积物,D 对。
根据纬度该地吹极地东风,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纬度低,在该地西南方向,A错。
北美西部高原的草原位于该地南面,B错。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火山在该地西部,C错。
第10题,沙尘暴出现,地表要有沙源。
北半球夏季该地河流水量大,裸露的河岸少。
陆地上植被覆盖率高,最不可能吹起沙尘,B对。
春、秋、冬季或是植被少,或是径流量小,裸露河岸面积大,沙尘暴发生可能性大,A、C、D错。
第11题,该地区的沙尘暴的频率和影响程度日趋加剧,说明近年来每年都在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冰川持续消退导致,B对。
火山喷发不会持续加剧,西风风力不会持续增强,A、D错。
资源开采,破坏植被面积不是每年都增加,C 错。
答案9.D 10.B 11.B(2015·四川眉山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精准农业是由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
读下图,回答第12题。
12.精准农业系统( )A.依据植物生长模型,利用数字地球技术实施监测B.依据产量分布图,利用RS技术控制收割机转向C.依据施肥处方图,利用GPS技术进行精准施肥D.利用GIS识别田间杂草、害虫,控制农药喷洒量解析精准农业系统是依据施肥处方图,利用GPS技术进行精准施肥,做到无污染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与管理,C对。
不是监测、控制收割,A、B错。
GIS没有识别田间杂草,害虫的功能,识别应是RS的功能,D错。
答案 C13.(2014·广东深圳二模)用户在智能手机上运行打车软件,输入目的地即可将信息发送给离他最近的若干出租车。
打车软件运用的核心技术是( )A.数字地球(DE)B.遥感(RS)C.地理信息系统(GIS)D.全球定位系统(GPS)解析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分析处理的功能,打车软件的核心技术就是利用了GIS的该项功能。
答案 C二、非选择题14.(2014·山东德州二模)读“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图”和“美国东北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中,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2)成渝经济开发区和美国东北部地区都具有发展工业优势,试分析共同的区位条件。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看出,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都沿长江分布。
第(2)题,两地矿产资源丰富;有大的河流流经而水源丰富、水运便利;两地都是人口稠密地区而市场广阔。
答案(1)沿(长)江分布;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2)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质的水源;便利的水运;广阔的市场。
B组能力提升一、选择题(2015·湖北黄冈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图是我国某山地南北向的地形、地质剖面和气候要素图,回答1~2题。
1.读图可知( )A.①地海拔700m左右,1月均温-7℃左右B.该山脉是我国年降水量1 400mm的地理分界线C.南坡长且缓,沟长水远,北坡陡峭,断层深谷密布D.该山脉地处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2.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侧比南侧水能储量更丰富B.①地发展草原畜牧业②地优质苹果是地理标志性物产C.南侧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质较清澈D.①地区风沙、盐碱和旱涝严重,②地石灰岩广布,地表缺水干旱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多信息迭加图的判读方法,正确读取数据为关键。
以①地为例,①地位于地形剖面线上,可直接读取其海拔高度的数据,约700米。
在①地做垂线与其它曲线相交得到若干点,这些点的纵坐标数值为①地其它地理要素的数值。
如读取①地一月份均温曲线,可知①地均温在-2℃左右,A错。
用同样方法读取该山脉南北侧年降水量数值,可知此山脉为我国800 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此山脉为秦岭,B错。
观察地形剖面线可知北坡坡度陡,断层发育,C正确。
秦岭位于亚欧板块内部,D错。
第2题,秦岭南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覆盖率高,流域内降水量大,河流水系发育,河流落差大,水能比北侧丰富,A 错、C正确。
①地位于渭河平原,种植业发达,②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柑橘是其地理标志性物产,B、D错。
答案 1.C 2.C(2014·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
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①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②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③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④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下列关于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 )①规模:先增大后缩小②规模:先缩小后增大②原因: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④原因: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3题,A地由早期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到中期变成了蔬菜、瓜果、花卉基地,是因为城市规模扩大,对蔬菜、瓜果、花卉等农副产品的需求增加;A地现在变为市区,说明该地区城市规模正在扩大。
第4题,结合图例很容易看出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的规模为先增大后缩小;从早期到中期,该城市传统工业规模扩大,与经济发展和政策因素有关,布局也从市中心迁往城市东北郊区,与地价和环境因素有关;从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区规模在缩小,出现了高新技术区,这与该城市产业升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