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政治复习试题 文化传承与创新

合集下载

2012高三政治新题分类汇编文化传承与创新(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

2012高三政治新题分类汇编文化传承与创新(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

2012新题分类汇编:文化传承与创新(高考真题+模拟新题)课标文综25.J1[2011·北京卷] 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

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

这表明()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课标文综25.J1[2011·北京卷] B【解析】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点。

材料中“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说明了不同艺术形式在文化融合中促进了文化发展,B说明符合意。

A、D两项本身说法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C说法夸大了民族融合的作用。

故选B。

课标文综25.J1[2011·福建卷]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

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

保护文化遗产()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课标文综25.J1[2011·福建卷] D【解析】本以福州的三坊七巷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三坊七巷这一福州城市名片的信息,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在物质层面上,保护文化遗产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精神层面上,文化遗产反映当时的自然生态状况和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状况,保护文化遗产可以激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故选D项,排除B项。

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排除A项。

高考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练习(十)(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练习(十)(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政治专题练习文化传承与创新1.小王为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

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D.2016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2.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

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

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7·南阳模拟)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

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

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2017·淄博模拟)屠呦呦回忆其成功背后的曲折时说,在经历上百次的试验无果时,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使她获得了灵感,用“绞取汁”而非“水煎”的方法,成功地提取了中国传统中草药青蒿中的有效成分青蒿素,成为如今最有效的疟疾防治药物。

东晋葛洪的医药著作《肘后备急方》给了屠呦呦灵感,这启示我们()①要高度重视古代医药学,它是我们灵感的来源②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要重视对古代医药学的继承③批判继承古代医药学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根本途径④现代科学家的成就是建立在古代科学家贡献的基础上的A.②③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7·淄博模拟)2016年7月9日,金砖五国领导人小范围会谈,在专门设计的毡房里进行。

高三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试题

高三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试题

高三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试题1.(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

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

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

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

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

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知识,分析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

(12分)(2)依据材料和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们对珠算价值的认识。

(10分)(3)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更好地弘扬珠算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4分)【答案】(1)①珠算属于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3分)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传承珠算,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3分)③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3分)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珠算基础上形成的珠心算及人体智能的培养,体现了珠算文化创新。

(3分)(2)①追求真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训练(含答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一、选择题1.2019年春节期间,一出《十谢共产党》的花灯戏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传唱,原创与表演者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歌为心声,《十谢共产党》唱出了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

这说明()。

①文化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④劳动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十谢共产党》唱出了中国农村的变化,展现了农民的精神风貌,体现了①②。

③观点错误,只有先进文化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④观点不科学,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不能把人民群众的范围缩小为劳动群众。

【答案】A2.在日渐强劲的城市化浪潮中,很多城市古建筑在远未濒危时就被拆除了,这不仅是浪费,更是对城市文化传统的“屠杀”。

失去了文化传承的城市是文明残缺的城市,看不见历史的城市是文化的“死城”。

这启示我们,城市化应当()。

A.优先考虑保护传统文化B.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C.坚持对传统建筑的全面保留D.坚持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解析】题干强调城市化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B符合题意。

A表述无根据。

对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地继承, C错误。

D不是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B3.法国学者阿尔诺·多德里夫认为,每个艺术门类都可在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对话中丰富自己。

我国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也认为,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尽管有独特的不同于一般的表现形式,但它的精神追求,一定与其他民族的精神追求息息相通。

对这两位学者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④发展民族文化应以引进世界先进文化为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因此,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②③正确,④做法不可取。

3-2文化传承与创新

3-2文化传承与创新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政 治 新 课 标 版
专题三
文化生活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政 治 新 课 标 版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政 治 新 课 标 版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及文化的继承与积
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是民 族文化的结晶,①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说法错误。③④是重视继承传统文化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应选D项。
[答案] D
( )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政 治 新 课 标 版
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对于当代社会来说,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是当代人 的责任。
( )
专题三
文化生活
3.有人认为,文化多样性就是指多元文化,这种说
法对吗? 这种说法不对。 (1)文化有内容、形式的差异,也有性质、层次、功能 的区别,这些都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文化生活
(2)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①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
“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选择、传 递)。②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 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生生涯中获得既 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创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政 治 新 课 标 版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政 治 新 课 标 版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练习含解析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练习含解析

文化传承与创新1、世界是多彩的,文化是多样的。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

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

人类文化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材料启示我们文化交流要( )①承认世界文化的同一性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③要尊重文化多样性,认同本民族文化④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2、以往,不同文明接触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学习东罗马帝国。

明治维新前,日本学习借鉴中国;明治维新后,中国通过日本学习世界。

中国从印度引入佛教,之后中国佛教影响东亚、东南亚大片区域。

可见( )①发展本民族文化方能繁荣世界文化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④文化的世界性决定了文化的民族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8年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

“携手打造文化共兴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是这次峰会提出的目标之一。

习近平称,我们都为中非各自灿烂的文明而自豪,也愿为世界文明多样化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要促进中非文明交流互鉴、交融共存,为彼此文明复兴、文化进步、文艺繁荣提供持久助力,为中非合作提供更深厚的精神滋养。

下列属于文化领域措施的有( )①推动中非电子商务合作,建立电子商务合作机制②设立中国非洲研究院,同非方深化文明互鉴③支持非洲国家加入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等联盟④设立中非和平安全论坛,为中非在和平安全领域加强交流提供平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2018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与投资重点项目之一“东方•亮”——中国艺术汇(匈牙利站)盛大举行。

该项目以传扬中华文化传统、推动时代文化创新为主旨。

开展这一项目的意义在于( )①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及经贸合作②为综合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③通过吸收外来文化,推动文化发展④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成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计的古籍保护箱有望运用到少林寺藏经阁的古籍保护中。

高三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试题

高三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试题

高三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试题1.正定隆兴寺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且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隆兴寺的建筑有着鲜明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所有建筑均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两侧,并有自己的特色。

材料表明A.传统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C.传统建筑作为凝固的艺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D.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应予以保留和保护【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

隆兴寺的建筑有着鲜明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并有自己的特色,表明中国传统建筑作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C正确且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A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B;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小王为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

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D.2014 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答案】C【解析】本题解答时要把握关键词“大众传媒”对“现代公民素养”,A、B、D三项只谈到了大众传媒,没有涉及对现代公民素养的作用,故与题意不符;选项C既谈到大众传媒,高中生形象的塑造又指向公民素养,适合题意,故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大众传媒的作用3.“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

”这启示我们()①文化创新和社会实践是统一的②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传统文化的继承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④创作者的综合素质是文艺创作的源泉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A【解析】发展文化的关键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关键是社会实践,故②④观点错误;“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说明文化创新和社会实践是统一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所以①③符合题意。

最新高考政治试题分项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最新高考政治试题分项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012高考北京卷26)随着国际和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

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

此举有助于A.丰富中华饮食文虎的内涵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传播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2012高考江苏卷20)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这表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题干体现的是先进的技术加快了文化的传播,体现了科技对文化的影响,故选B。

AD说法题干没有体现。

C本身错误,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2012高考江苏卷21)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

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由此可见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2012高考福建卷33)下列选项能体现图10漫画寓意的有② 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2012高考浙江卷31)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

这告诉我们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012高考海南卷18)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

高考政治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考政治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J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6.J1[2012·北京卷] 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

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 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

此举有助于( )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26.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点。

提供英文菜单,可以使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华饮食文化,A与题意无关,C符合题意。

中餐菜名翻译成英文名称有利于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播,与西方饮食文化及其传播无关,B错误排除。

D表述错误,排除。

32.O3、J1[2012·江苏卷] 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

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

这说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文化的多样性。

中外的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体现了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也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①②应选。

题干没有体现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③不选。

④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不等于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23.J1[2012·山东卷] 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

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3.D [解析] 本题以全球“汉语热”为背景,考查对文化交流与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福建高中新课程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福建高中新课程

应该成为抛弃传统文化的理由 ③传统文化对维
系人间情感起着重要作用 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
化不可调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对于“三三制”组合型选择题,在对某一
或某几个选择项有准确把握的情况下,可以采取
排除法。本题中④表述错误,故应选A。
精选课件ppt
7
7.春节,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无论身在何处,只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按照国际公约,圆明园被列强劫掠的文物理应归
还中国,回到它的原生地。但法国佳士得公司不 顾中国人民的感情,坚持拍卖圆明园流失海外文 物鼠首、兔首铜像,引起了大多数中国人民的愤 慨,留法华人则举行抗议集会行动。中国人民高 度关注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是因为 ( ) A.它们是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能够展现世界文
证法的观点应该
( C)
①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 ③坚持从实
际出发,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
文化 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
合起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解析 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
此全面肯定的观点错误,①不选。传统文化具有
精选课件ppt
2
2.2009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布朗向英国华人发表新
年致辞,祝愿华人牛年愉快、成功。他说,在牛
年,只有发扬华人一贯吃苦耐劳的“牛的精
神”,英国才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这种富有挑战的时刻取得成功。
这说明 A.民族文化具有开放性
( C)
B.民族文化具有包容性

高考政治易错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解析版)

高考政治易错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解析版)

易错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易错题【01】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手段1.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大众传媒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

[矫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易错题【02】传统文化2.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矫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没有先后之分。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01(2021·天津·高考真题)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古人用语言、图符、钟鼓、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创造了古老的通信,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现代人将各种信息通过不同科技手段进行传输、交换和处理,通信网络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整个世界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由此可见()①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②新的传媒取代了旧的传媒,使汇集的信息更加丰富③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化发展的方向④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的局限,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详解】①:现代人将各种信息通过不同科技手段进行传输、交换和处理,通信网络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这表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①符合题意。

②:新的传媒与传统传媒各具优势,新的传媒不能取代旧的传媒,二者可以同存并行,②错误。

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决定着文化发展的发展方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影响着文化发展,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文化发展的方向,③错误。

④:通信网络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整个世界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表明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的局限,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2021·湖南·高考真题)2020年11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外参观者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的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等赞不绝口;来自意大利的55个世界文化遗产被浓缩成5个主题,通过五面氛围大屏展示,给观众带来一场全方位的意式审美体验。

高三政治二轮专题检测(模拟题汇编)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全解析)

高三政治二轮专题检测(模拟题汇编)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全解析)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1.【福建省平和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为了给中国和平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国际环境,我们必须向世界说明中国,花大力气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

这表明( ) A.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起基础性作用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对政治、经济能产生重大影响【答案】D【解析】题干是强调中华文化的传播对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影响,故选D。

这里是指文化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不是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

经济、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故B错误。

这里也不是说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2.【北京市丰台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拾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进行图书漂流。

图书漂流活动A.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B.超越时空对文化传播的局限C.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D.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答案】D【解析】图书漂流活动传递着知识,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

A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错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C与题意无关。

3.【北京市丰台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下列选项能体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是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③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④己所欲,尽施于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①③体现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②的意思是说,一根弦演奏不出音乐,一棵树不能成为森林。

比喻个人力量单薄,要人协助,才能成事,因此与题意不符合。

;“己所欲,尽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④也不合题意。

4.【北京市西城区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在“入世十周年”的座谈会上,一位企业家讲了这样一个小尴尬:为了增进与客户的感情,感恩节这一天,他给世界各地的客户都发邮件表示感谢,没想到回复的特别少,一位希腊的客户干脆直接告诉他,他们根本不过感恩节。

高三政治复习:必修3之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三政治复习:必修3之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三政治复习:必修3之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文化多样性,主要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2)文化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3)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透过传统节日和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世界遗产的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如何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

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

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必要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精品) 高中政治知识点: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解析)

(精品) 高中政治知识点: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解析)

文化传承与创新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尽管很多人在外打工,离家千里之外,但“千万里,一定要回到我的家”,人们忙碌了一年,总是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

这说明A.民族节日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答案】C2.我国传统民族节日包含家国天下的社会秩序,也包含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还涉及戏曲曲艺、音乐舞蹈等艺术品类;此外,也与娱乐游艺、游山玩水的生活趣味和美食、服饰、工艺等美的追求密切相关。

这说明我国传统民族节日①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表达着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③引领着时代文明的新风尚④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A3.比尔·盖茨说过,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能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段话说明①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无所不能第1页共9页②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③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C4.因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特点,微博、微信等被称为“自媒体”“公民媒体”。

基于这一平台,一些通俗的“乡村诗歌”“打工小说”等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有机会走向大众。

这说明①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依然发生作用②新媒体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④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大众文化传播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5.“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中国,尤其在春节来临之际,离家在外的游子眼中往往只有一个目标——回到故乡,回到亲人身边。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名校组合测试题(教师版)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名校组合测试题(教师版)

一、选择题。

1.【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丰富多彩,有歌舞、相声、戏曲、朗诵、魔术、小品、杂技、武术等,从不同角度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的特点。

()A.差异性、多元化、时尚化 B.求异性、多样化、丰富性C.民族性、统一性、生活化 D.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2.【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时下有些地方、有些领域很流行向老祖宗讨饭吃。

电影清一色的古代格格、皇帝、皇太子秘史等;书法清一色颜体、柳体等;教育思想清一色孔孟之道。

很多有识之士担忧:中国文化,特别是文艺将何去何从?下列对传统文艺认识正确的是()A.对传统文艺坚决抛弃B.中华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传统文艺的造诣,现代人是难以突破的D.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典型建筑为代表【答案】B【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传统文艺。

对传统文艺坚决抛弃的说法是错误的,A不符合题意,C的说法是错误的,中国传统文艺也不是以古代典型建筑为代表,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B。

3.【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9月1日,全国2.2亿中小学生共同迎来一堂特殊的公益课——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开学第一课:我爱你,中国!》。

在我国,能实现2.2亿人同上一节课直接得益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发展C.教育传递文化的功能D.文化需求的多样化4.【辽宁省本溪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长期以来,尽管西方消费者通过印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而不断地接触中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

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

这启示人们要进行( )A.文化创新B.文化继承与发展C.文化交流与传播D.文化要与经济相交融【答案】C【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文化交流与传播。

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这告诉我们要加强对外的文化交流与传播,C符合题意,A、C、D说法正确但与题目无关。

[高考精品资料]高考政治高三政治复习人教版 必修3 文化传承与创新2 专题练习.doc

[高考精品资料]高考政治高三政治复习人教版 必修3 文化传承与创新2 专题练习.doc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考点是近几年高考中的高频考点。

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突出考查对知识的变通理解和与运用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从考查方式上看,多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选取材料,切入点或大或小,灵活多变。

从知识上看,重点把握“传统文化特点、作用、正确态度”,“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从能力上看,重点培养能力1,2,3。

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设问模式: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答题模板:形式+特点+作用+态度答题要点:传统的习俗、建筑、文艺、思想;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反对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1.(2016年·全国III卷)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

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新题分类汇编:文化传承与创新(高考真题+模拟新题)课标文综25.J1[2011·北京卷] 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

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

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课标文综25.J1[2011·北京卷] B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点。

材料中“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说明了不同艺术形式在文化融合中促进了文化发展,B说明符合题意。

A、D两项本身说法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C说法夸大了民族融合的作用。

故选B。

课标文综25.J1[2011·福建卷]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

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

保护文化遗产( )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课标文综25.J1[2011·福建卷] D 【解析】本题以福州的三坊七巷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三坊七巷这一福州城市名片的信息,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在物质层面上,保护文化遗产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精神层面上,文化遗产反映当时的自然生态状况和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状况,保护文化遗产可以激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故选D项,排除B项。

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排除A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排除C项。

课标文综35.J1[2011·福建卷] 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

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课标文综35.J1[2011·福建卷] B 【解析】以徐悲鸿和毕加索为代表的东西方文艺作品形式上的互相借鉴,反映了文化源自实践,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因而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故选B项。

文化融合指外部文化和内部具有的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由于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文化具有民族性,两位大师的作品借鉴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A项表述错误。

文化具有传承性,C项认为不可承袭的观点错误。

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但也不是不可复制的。

课标文综35.J1、J2、O3[2011·江苏卷] 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讲。

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迎机遇和挑战等。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视角阐释“包容性发展”的内涵。

(2)“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课标文综35.J1、J2、O3[2011·江苏卷] 【答案】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文化发展的差异性;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博采众长,交融发展。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世界各国的发展既是不平衡的,有自身特色和历史传统,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世界各国在差异和包容的对立统一中向前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的多样性、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包容性就是要承认多样性、尊重差异性,在与其他文化交流借鉴、融合中发展。

课标文综39.I2、J1、P1、J3[2011·课标全国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

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

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

课标文综39.I2J1P1J3 [2011·课标全国卷] 【答案】 (1)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

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

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祖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3)挖掘妈祖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妈祖文化的凝聚作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赋予妈祖文化新的时代内容,更好地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

【解析】本题以妈祖文化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以及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1)问要注意解读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妈祖源于宋代……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

妈祖信仰越传越广”体现了妈祖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体现了妈祖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第(2)问切入点小,答案简洁,但是在答案组织时,要准确、完整地理解和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道理。

其内容包括两点:一是从时间上看,社会意识有时会超前于、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二是从反作用看,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不要出现知识点的遗漏。

第(3)问较宽泛,可以将妈祖文化放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理解,从而提出不同的举措。

可以结合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发挥、挖掘妈祖文化的精华,促进思想道德建设;结合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加强妈祖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结合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加强妈祖文化的与时俱进发展。

课标文综19.J1[2011·山东卷] 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

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课标文综19.J1[2011·山东卷] B 【解析】将我国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向世界,增进世界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增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题目强调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故①④正确;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②的观点认为当今的文化交流会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错误的;③强调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题目强调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故不符合题意。

课标文综13.[2011·天津卷] I1、J1、L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根据下表左列信息,将右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益的主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解析】本题是图表式简答题,依据图表的做法回答出国家发布政策的文化生活依据。

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等免费向社会开放,可从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等方面来作答;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从文化遗产的地位、意义作答;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可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意义作答。

课标文综31.I2、J1[2011·浙江卷] “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

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课标文综31.I2、J1[2011·浙江卷] 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考查调动运用知识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旨在表明不同国家的人对同一行为的不同理解,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同一行为有不同理解,表明同一行为在不同文化氛围中有着不同的含义,答案为D;各地文化既有个性又存有共性,A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人们接受文化影响的过程是主动的、自觉的过程,B夸大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评价,但文化背景不同评价并非一定不同,C系绝对性表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