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打印版)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汇总(打印)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汇总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同盟会2.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3.我国公务员退休需要满:30年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你的工作年限未满三十年,年龄离国家退休年龄也超过五年(《公务员法》规定男退休年龄为60,女为55),所以不能提前退休。
4.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关系的总和5.江泽民同志最早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间是:2000年2月6.在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7.在中国的地震探测史中,有一个驰名中外的地震探测仪:侯风地动仪8.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主持人是:陈云;工作中心是: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10.我国现有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1.其效力同被解释的法律一样,具有普遍约束里的是:学理解释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任意解释网上有说A 也有说C 我遇到过2套试卷也是2种解释立法解释是立法者确定的对于法律的解释,是符合法律基本特点和本质的一种解释。
尤其是符合立法者意志和国家意志的一种能够得到法律承认的解释行为。
学理解释只是学者从纯学理角度对于法律进行解释,虽然在理论上具有权威性和完整性,但是如果不能得到统治者或是立法者承认的话就没有普遍约束力,不能被社会说普遍接收了。
这题待意,,,12.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13.基本法律的制定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4.我国行政诉讼法的标志是:具体行政行为15.我国机构改革的关键是:转变职能16.我国最早设立行省机构是在:元代17.遗传编译与物种演化是生物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生物之间的融合18.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是:泰勒19.我国国家政机关实行:职位分类制20.为了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一般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21.我国古代远古居民中,使用新石器的是:河姆渡氏族22.文化建设的基础恭城是:发展科技和教育23.“三个代表”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24.制定工资报酬时应考虑的第一个因素应当是:公平因素25.任何国家行政职能中,最为核心的基本职能是:政治职能26.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7.在现地技术领域中:“需求型”技术不断涌现28.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行政首长进行决策最重要的关键环节是:召集和主持本纪政府的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29. 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是:《唐六典》30.现在领导班子不仅要求每个成员具备良好的个体素质还要求整个领导班子具备优化的群体结构31.在我国,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3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刑法、诉讼法等33.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系34.行政诉讼不属于行政司法35.行政确认行为的法律效果:具有前溯性36.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37.依据决策的条件不同,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38.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在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作品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39.区别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革根本标志是:革命领导权不同40.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经济基础41.2005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公共基础知识讲解整理(打印版)—法律篇
公共基础知识讲义(法律篇)法律之宪法概述(什么是宪法)一、宪法的形式特点1.内容: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最高。
3.制定和修改的程序: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真题-多选】宪法的特征主要有()。
A. 宪法具有最高效力B.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性问题C. 宪法的制定要通过特定的程序D. 宪法的修改要通过特定的程序ABCD二、宪法的原则1. 人民主权原则2. 基本人权原则3. 权力制衡原则4. 法治原则核心价值: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真题-单选】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体系是( )。
A 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歌、国徽、首都B 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徽、国歌、国旗、首都C 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D 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徽、国歌、国旗、首都C权力机关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
2.组成和任期:省级区域选出的代表组成。
每届任期为5 年。
3.职权(1)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提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通过:全体代表的2/3 以上的多数通过。
(2)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真题-多选】下列属于国家宪法修改程序组成部分的内容是:( )A. 1/5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B. 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议C. 全体到会代表的2/3 以上多数通过D. 全体代表2/3 以上多数通过ABD【真题-单选】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修改权属于()。
A. 特别行政区立法会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3)监督权:对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的选举、决定和罢免(注:总理由国家主席提名,全国人大决定)(4)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打印版)
姓 姓
姓 姓 姓
4
21
姓 姓 古择 姓姓 姓姓
姓 姓 古7 姓姓 古 姓姓 该 姓姓 详 姓姓 旧 姓姓 旨 姓 姓 古8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 姓 古9 姓姓
姓 姓姓 姓 姓 该口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该古 姓姓
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 姓 该该 姓 姓 古979
姓 姓 古98该
姓 姓 古98旧 姓 姓 古997 姓 姓 古999
姓 姓
姓 姓
姓
20
21
古9古该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古该 古
姓 姓 古详 姓姓 古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该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详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旧 姓姓 姓 姓 古旧 姓姓 古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该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详 姓姓 姓姓 姓姓 旧 姓姓 姓 姓 古旨 姓姓 姓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13
21
姓姓旨
姓
姓姓
姓姓 古
姓姓 该
姓 姓
姓姓 详
姓姓择 姓姓 古 姓姓 姓姓 该 姓姓 姓姓7 姓姓 姓姓 姓姓8 姓姓
姓姓9 姓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姓
姓姓 姓姓 姓 姓 古口 姓姓 古
姓姓 该 姓姓 详 姓姓
姓 姓姓 旧
姓姓 旨 姓姓 择 姓 姓 古古 姓姓
姓
姓
姓
该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详
姓
姓
姓
旧
公基知识复习资料(整理版)
公共基础知识总纲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毛泽东思想概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6、法律知识;7、语文基础知识;8、公文写作;9、经济知识;10、科技常识;11、中国近现代史;12、世界现代史;13、国际国内重大事件。
题型:1、单选;2、多选;3、不定项选;4、实务;5、论述;6、简析;7、写作;8、案例分析;9、综合分析;10、材料处理第一篇政治常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2、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实践基础3、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和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4、认识论认识与实践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真理与价值5、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一、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2.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随其他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物质和意识的问题①谁为第一性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两大派别的根本区别。
②有无统一性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一切的唯物主义者&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①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②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不彻底;现代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①产生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资义经济高速发展、资义社会矛盾充分暴露;阶级基础:无阶与资阶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无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科学:19C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19C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②基本特征✓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统一;辩证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的统一;将唯物辩证观念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由它的实践性决定的、阶级性要求的。
公基知识点总结打印
公基知识点总结打印一、宪法和法律法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的最高法律。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总纲。
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政权的构成和分配、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政策等。
法律是国家的一种权力机关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是国家权力的具体体现,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
法律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行政和司法机关的职权、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程序等。
二、国家制度国家制度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和运行体系,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制度,包括国家政权的性质、国家政权的构成和分配、国家政权的运行机制等。
我国国家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性质和性质、国家的政府机构、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家的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的性质是指国家的性质和性质,国家的政府机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形式和职能范围,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具体设置和职权范围,国家的社会组织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和社会权利和义务是指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活动的基本条件。
三、公民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是公民在法律和政治体制下享有的基本人权,是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制约。
公民的权利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文化权利,其中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组织、结社和言论自由等,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财产权和教育权,文化权利包括宗教信仰自由、科学研究自由和传统文化保护等。
公民的义务是公民在法律和政治体制下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对国家权力的支持和维护。
公民的主要义务包括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社会主义事业的义务、国防义务和税收义务等。
四、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机构设置,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组织形式,包括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职权范围。
国家机构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国家机构的职权范围包括国家机构的职权范围和国家机构的职权分配等。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打印)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22.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公共基础知识(全)
公共基础知识(全)
l.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而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娓定、条例、办法。
9.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一切唯心主义首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0Fiswq《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打印版)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公共基础笔记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公共基础知识(完整版)
1.从文学常识的角度,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卖炭翁》——白居易,《江南春绝句》——杜甫,《海燕》——高尔基B.《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红楼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水浒传》C.郭全海——《暴风骤雨》,闰土——《社戏》,奥楚洛夫——《变色龙》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出淤泥而不染——《陋室铭》2.下列文言文篇目:①《核舟记》②《出师表》③《桃花源记》④《岳阳楼记》⑤《捕蛇者说》按朝代先后排列,选出正确的一项( C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C.②③⑤④① D.⑤④③②①3.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4.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A )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D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6.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D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7.下列关于表述法的效力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A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8.依据宪法,下列哪个领导人或机关或组织必须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C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中央军委主席C.全国人大常委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杨律师接受一起民事案件的原告的委托担任代理律师。
当其得知被告的代理律师欲向原告方的证人调查了解情况时,劝阻原告方的证人不要理会该律师。
公共基础知识完整版
公共基础知识完整版公共基础知识1.___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根本遵循党章。
2.___全会强调,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
3.下列与鸟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鸵鸟肌肉发达,后肢粗壮有力,可以飞行。
4.全面扶贫是中共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决策部署。
5.《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发布,公安机关要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依法立为刑事案件。
公检法要依法快侦、快捕、快诉、快审、快判,坚决遏制电信诈骗犯罪。
6.关于大河起源,下列对应错误的是:亚马逊河——落基山。
7.国际上根据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是恩格尔系数。
8.___因经济危机被公司裁员在家待业属于自然失业。
9.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
10.在新时期的政府改革中出现的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组织结构形态是扁平化组织结构。
11.我省50年代建成的佛子岭、梅山、磨子潭、响洪甸四大水库都在皖南山区。
12.下列国家或地区与其货币发行机构对应错误的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13.当人遇到危险时,他们会发挥比平时更大的力量和更敏捷的反应。
此时,肾上腺素水平会明显升高,这是( B.肾上激素 )。
14.如果灯丝断了,把灯泡晃动使灯丝接触,再次使用时会发现( C.没有变化 )。
15.新能源是指利用新技术开发利用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
以下关于新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新能源尚未大规模应用 )。
16.下列文学作品与其主人公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桃花扇》——___、___B.《西厢记》——___、___C.《牡丹亭》——___、___D.《长生殿》——___、___17.世界着名短篇小说《项链》的作者是( C.莫泊桑 )。
18.下列古代文化典籍中,以书房命名的是( A.《聊斋志异》 )。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标准。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汇总(打印)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汇总(打印)2017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汇总1.16.我国最早设立行省机构是在:元代2.17.遗传编译与物种演化是生物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生物之间的融合3.18.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是:泰勒4.19.我国国家政机关实行:职位分类制5.20.为了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一般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6.21.我国古代远古居民中,使用新石器的是:河姆渡氏族7.22.文化建设的基础恭城是:发展科技和教育8.23.“三个代表”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9.24.制定工资报酬时应考虑的第一个因素应当是:公平因素10.25.任何国家行政职能中,最为核心的基本职能是:政治职能11.26.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12.27.在现地技术领域中:“需求型”技术不断涌现13.28.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行政首长进行决策最重要的关键环节是:召集和主持本纪政府的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14.29. 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是:《唐六典》15.30.现在领导班子不仅要求每个成员具备良好的个体素质还要求整个领导班子具备优化的群体结构16.31.在我国,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17.3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刑法、诉讼法等18.33.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系19.34.行政诉讼不属于行政司法20.35.行政确认行为的法律效果:具有前溯性21.36.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22.37.依据决策的条件不同,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2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同盟会24.2.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25.3.我国公务员退休需要满:30年26.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27.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公共基础知识单项选择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单项选择知识点一、政治知识点: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总书记、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的职责和任免程序3.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划分4.国家行政管理体制5.支部组织生活制度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9.全面依法治国10.民族、宗教和海外侨民工作二、经济知识点:1.宏观经济调控2.市场经济的供给和需求3.三大产业结构4.国民经济核算5.经济周期的特点和表现形式6.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7.基本经济制度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9.中央和地方经济关系10.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三、文化知识点:1.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2.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3.文化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4.文化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5.文化体制和文化市场的建设6.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方向8.世界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9.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和文化遗产四、法律知识点:1.宪法和法律的概念及特点2.法治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原则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5.经济法和劳动法的基本规定6.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规定7.民法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规定8.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规定9.环境保护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基本规定10.人权法和国际人权法的基本规定以上是公共基础知识(公基)单项选择题的主要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学员们熟悉和掌握。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员们更好地备考公共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
已打印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公共基础笔记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公共基础知识打印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字母符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物质是运动的(A)A.主体B.形式C.属性 D.客体2.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B.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发展的曲折性3.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设大厦的普遍事实说明( )。
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创造物质4.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地理环境B.人口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阶级斗争5.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B.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C.剩余产品的出现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6.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 )。
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C.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D.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7. 从党的( )以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勇于实践,努力探索,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十一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九大 D.八大8.党的< )进一步提出“九五”时期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
A.十四届五中全会B.十四大C.十五大D.十三届四中全会9.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A.共产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依法治国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的基本目标就是( )。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发展民主,健全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11. 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它们的核心内容都是坚持( )。
(完整word版)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选择题、填空题要点识记一、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实践性。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9、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0、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1、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12、意识从本质上看,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4、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15、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个性包含共性。
1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1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18、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9、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活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0、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1、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2、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2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种社会形态始终,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的矛盾。
26、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
27、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整理版)
公共基础知识总纲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毛泽东思想概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6、法律知识;7、语文基础知识;8、公文写作;9、经济知识;10、科技常识;11、中国近现代史;12、世界现代史;13、国际国内重大事件。
题型:1、单选;2、多选;3、不定项选;4、实务;5、论述;6、简析;7、写作;8、案例分析;9、综合分析;10、材料处理第一篇政治常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2、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实践基础3、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和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4、认识论认识与实践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真理与价值5、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一、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2.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随其他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物质和意识的问题①谁为第一性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两大派别的根本区别。
②有无统一性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一切的唯物主义者&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①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②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不彻底;现代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①产生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资义经济高速发展、资义社会矛盾充分暴露;阶级基础:无阶与资阶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无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科学:19C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19C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②基本特征ü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统一;辩证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ü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的统一;将唯物辩证观念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ü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由它的实践性决定的、阶级性要求的。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打印版)
公共基础笔记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完整打印版)学习资料
一、人际关系<核心:把工作做好>,认真审题,时间可以短一点1、帽子<符合题干,忌假大空>例:虽然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可能会对我造成困扰,也会影响我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我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妥善处理。
2、自查(将反思的内容说出来)+合理假设(假设未必要表态,根据题干决定)。
3、如何沟通?(说出具体如何沟通)。
4、怎么想办法把工作做好(最终目的)。
5、要表明如果实在解决不了,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找领导,希望领导指示,注意题干中领导的称呼。
6、鞋子(紧扣题眼,说将来)。
注意:主体分析法,原则与矛盾的处理,阳光心态,坚决服从组织,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能越权。
实例:你们单位在审查下属工作时发现了违法事件该事的主要负责人是局长的亲戚,这是局长找你,希望你去帮忙解决这一问题,你会怎么办?首先,(说认识)局长找我,希望解决此事,是为了告诉我要严格依法办事、秉公处理,不要因为与他有亲戚关系而有不必要的顾虑,一切以国家利益、单位利益为上<阳光思维>。
我会依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对违法事件彻查,并将有关资料、证据记录并保存(原则+自保)。
对此事彻查后,如果并未对单位、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按规定只要内部纪律处分的话,我会提交相关资料及处理意见给领导,由领导决定。
如果对单位、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失,如挪用公款等,我一定会坚持对事原则,同时也建议局长要让负责人弥补损失、承担责任。
作为本次调查人员,必须坚持国家利益为上,严格遵守法律制度,不能掺杂任何私人感情,切实调查清楚,按规定处理。
(表态)人际沟通N字方针:控制情绪理性对待;大局为重责任意识;查找原因认真分析;尊重领导服从安排;沟通协调消除误会;谦虚谨慎学习请教;团结协作营造氛围;总结经验自我反思。
二、计划组织(注意题中主题,突出亮点)1、帽子例:我会认真组织好此次XX活动,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2、事前准备工作例:我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定活动的主题和方式为XX,确定好此次活动(报告会等)的时间、地点,地点选在XX,并与XX的管理员沟通时间,充分尊重主讲人的意见,进一步商榷,确定出席的主要领导,并电话或上门邀请确保能准时参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笔记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9、意识的本质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10、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联系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和作用,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作用。
系统论扬弃了先分析后综合的传统科学方法,开拓了从整体出发,从事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认识把握事物的新方法。
它要求人们综合地、系统地考察事物,并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向整体的最优化方向发展。
系统论运用和证明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有力地驳斥了孤立、片面地认识事物的形而上学观点11、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
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任务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
12、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原因在于:(1)对立统一学说提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对立的联系,归根结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个联系,是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联系。
(2)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事物的发展,是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已运动和自我发展。
(3)对立统一学说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之中。
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可知论和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进了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阐明了认识的本质,解决了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的问题,从而消除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实现了认识论的根本性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消除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所造成的认识脱离社会实践的消极直观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过程,阐明了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过程,消除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僵死不变的形而上学缺陷;由于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的引入对历史发展和历史意识问题作出了唯物和辩证法的解释,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5、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实践: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它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最为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建立和调整生产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处理阶级关系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
(3)科学实验:1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认识的辩证发展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是来自客体的各种刺激和主体的感知系统的相互作用的产物。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运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的条件:(1)必须把理性认识即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2)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办法;(3)要将理论、计划、办法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必然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
在认识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
18、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主要分为两种情形:(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和区别。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
另一方面,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范围内,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谬误也可能转化为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又是相对的。
(2)失败和错误为正确的认识、为成功准备条件。
19、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一种意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
客观性是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的根本条件,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是惟一的,真理多元性以认识的多元性取代真理的一元性,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实质上否认了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可能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20、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1)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绝对的。
21、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
真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2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神学史观、英雄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23、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现在:(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3)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24、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社会意识的构成可分为:按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按社会意识的结构划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还可分为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阶级心理是阶级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群体心理,民族心理也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群体心理;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具有相对稳定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意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们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类是各种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它们本身没有阶级性,可为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阶级服务。
25、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和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体现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两个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