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21LID雨水利用技术资料汇编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主要内容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主要内容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是指通过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城市降雨水资源的一种环保技术。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通过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顶、道路和其他硬质表面的降雨水收集起来。
常见的收集设施有雨水桶、沟槽和地下管道等。
2.储存:将收集到的雨水储存在地下或地上的蓄水设备中,以便在需要时使用。
地下蓄水设备包括蓄水井、坑洼和地下贮水池等;地上蓄水设备则包括蓄水塔、堰坝和湖泊等。
3.净化:对于储存的雨水,需要进行必要的净化处理,以确保其安全可用。
常见的净化方法有过滤、沉淀、消毒等。
4.利用:经过处理后,可以将雨水用于灌溉植物、冲厕所、洗车等非饮用用途。
同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将经过高级处理后的雨水作为饮用水使用。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具有节约自来水资源、缓解城市排水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多重优点。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采用这种技术,成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LID与雨水花园案例收集与研究
• LID与雨水花园概述 • LID与雨水花园案例收集 • LID与雨水花园设计研究 • LID与雨水花园应用前景 • LID与雨水花园案例研究
01
LID与雨水花园概述
LID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方式,旨在通过 分散式的雨水管理和生态工程技术,减少城市开发对水文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 响。
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案例进行深 入剖析和比较。
成功案例的特点与共性
特点与共性
总结成功案例在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的特点和共性,提炼出具有推广价值的 经验和教训。
应用价值
通过对成功案例的深入研究,为今后LID与雨水花园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参 考和借鉴。
03
LID与雨水花园设计研究
04
LID与雨水花园应用前景
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应用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改造
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采用LID与雨水花园技术,对传 统的雨水排放系统进行改造,提高城 市对雨水的处理和利用能力。
LID与雨水花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城 市排水系统的负担,减少对自然水资 源的依赖,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
设计原则与要素
01
02
03
04
生态优先原则
优先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 复,确保雨水花园的可持续性
。
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 土壤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
和设计。
多功能性原则
雨水花园应具备观赏、生态、 休闲等多种功能,满足人们的
不同需求。
美学原则
注重雨水花园的美观性,通过 植物、水景、小品等元素营造
浅谈雨水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LID)的应用
水 人 渗设 施 在 日本 得 到迅 速 发 展 . 包 括 深井 , 渗沟 , 渗池等 . 这 些设 施 占地 面 积 小 . 可 因 地 制 宜 的 修 建
在 楼前 屋后
分 利 用 道路 两 侧 绿化 带 . 设 置 街道 L I D雨 水 处 理设
施 . 从 小 规 模 的源 头 控 制 . 来 达 到 对 暴 雨 所 产 生 的 径 流 和 污染 的控 制 . 该部 分 雨水 主要 以道 路 初期 雨 水为主。 道路 两侧 绿 化 带 内设 置 L I D雨水 处 理 系统 . 机 动 车 道 雨 水 通 过 雨 水 豁 口 就 近 汇 流 至 溢 流 井 周 围 绿化带 . 经过滤渗入绿化带 . 通 过 渗 透 管 收 集 雨 水 后. 最 终排 入市 政雨 水检 查井 在市 政 雨水 排 出 口的末 端 . 设置 了 L I D雨 水处 理 设施 , 通 过渗 透处 理后 , 最 终排 入北 川 I 河。 人 行 道 采 用 透 水 路 面 .其 中 面 层 均 采 用 透 水 砖。 此 次设 计 为 首 次 在 青 海 省 进 行 L I D技 术 的相 关 设 计 的 尝试 。 通 过 源 头控 制 、 过 程 削 减 及 末 端 处
渗透管 : 是指在传统雨水排放 的基础上 , 将 雨 水 管 改 为 渗 透 管 .周 围 填 充 砂 砾 或 砾 石 等 多 孑 L 材
下水 的补 给 . 形 成雨 水 资 源化 利 用 的生 态 道 路 。达
到 道路 绿 化 面积 最 大 化 、 呼 吸 面 积 最 大化 、 最 水 最
态 湿 地
城市 绿 地作 为城 市 生态 中建 设 最广 泛 的部 分 . 在 水 资 源 匮 乏 的 今 天 .必 须 重 视 改 变 水 的利 用 模 式。 走 集水 、 节 水 型 的 公 园 绿 地 发 展 道 路 。 研 究 城 市
LID技术的应用
• •
• • • • •
“以蓄为主,排蓄结合”
雨水控制方面:“先下渗净化,再回收利用”的自然水质净化方法 雨水利用方面:采用智能化灌溉系统和膨润土防渗毯措施
在具体设计中,首先考虑自然下渗,再考虑多余积水的就地回收和就近利用。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园区 也相应采取了不同的雨洪管理方式,包括: 森林公园的竖向设计 下凹式绿地 中轴线景观带与树阵 下沉花园 地下空间的屋顶以及市政道路等雨洪可持续技术的应用
•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水系规划图
生态驳岸与湿地景观的运用
• (1)构建生态驳岸,提高水质净化效率 基于生态驳岸的种种优势,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在雨洪管理过程 中,充分利用生态驳岸设计技术,形成了兼备水质净化的雨水 利用系统。通过驳岸分布图可以看出,奥林匹克公园不论在北 区还是南区,除了与入口广场相连接的水岸采取了人工驳岸以 外,其余几乎全部采用生态驳岸,充分体现出生态景观的设计 的理念。
中轴路与树阵区的应用
• 中心区延北京城中轴线由南至北为宽 60m的中轴景观大道,大道西侧为树 阵区,东侧从南向北依次是国家体育 场、下沉花园和北部休闲花园。 中轴路中间24m范围内铺设的是花岗 岩,为实现有效的雨洪利用,在铺设 时采用了透水材质填补缝隙。地面基 层采用的是无砂混凝土,基层之下铺 设了级配碎石垫层,并在道路两侧各 设置了一条透水性的雨洪排水沟,排 水沟采用透水砖砌筑而成,并与周围 的渗滤沟相连,形成完整的雨洪收集 利用系统。
•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现状地形图
竖向设计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主山的规划和水系的设计
主山的竖向规划
• 主山仰山,最高峰海拔约为86.5m,相对湖区 常水位48m。 为了丰富山峦的总体效果,公园在主峰的西南 侧规划了一座海拔约 60.2m、高度约为 28m 的次峰;在西南方的湿地区北侧堆筑了高约 20m 的小山以作为主山的余脉;在东南方向模 仿自然形态的水陆交接,设计了一些小岛来实 现水系流速的缓冲和污染物的净化。最后,在 主山的南面山系构建了一条横跨北五环路并一 直向北延伸的生态廊道,形成了一系列迂回曲 折的高度约为 5-10m 的低山丘陵,与蜿蜒的 带状溪流相辉映。在原有地形基础上的这些构 建方式,在丰富水景层次的同时,也增强了山 体的连绵感,并为雨洪在植被和水景中的可持 续利 用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海绵城市建设及LID理念下雨水资源化技术分析
程
涛 C h e n g T a o 苏洪 涛 S u Ho n g t a o
中 图分 类号 T U 9 8 4 . 1 8
文献标 识7 3 9 X( 2 0 1 6) 1 2 — 0 0 7 2 - 0 4
[ 摘 要】 雨水资源化利用是应对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资源、缓解干旱的重要技术保障, 是 海绵型城市的建
海 绵城 市 建 设 及 L I D 理 念 下 雨水 资 源 化 技术 分析
Con s t r uc t i o n o f Sp ong e Ci t y a nd t he L I D- ba s e d An al y s i s on
典型城市雨水低影响开发(LID)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
关 键词 雨 洪管理
低 影 响 开 引言
力 于 通 过减 少 不 透 水 面 积增 加雨 水 径 流 人渗 量 从 而恢 复 场 地天然 水 文特征 。 然而, 在低 影 响开发 技 术逐 渐 成熟 之 际 , 成 本效 益成 为影 响其 发展 的 主要
i m p a c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 回 的非传统雨洪管理方式 ,致
★ 基 金 项 目: “ 十二 五”国家科 技重 大 项 目( 2 0 1 0 Z X0 7 3 2 0 — 0 0 2) , 北 京 市教委 计 划项 目( K M2 0 1 2 1 0 0 1 6 0 1 2) , 北 京市科 技新 星计划 项 目( XX2 0 1 2 0 1 7)
因素 。
城 市化 进 程造成 混凝 土 、沥青 、 建 筑屋 面 、 乃
至密实植被等不透水面积显著增多; 从而降低雨水 人渗和地下水补给, 增大降雨径流 ; 降雨冲刷城市
地表带来沉积物等各类污染物 , 经由城市雨污排水
系统进入水体 ,污染水环境。 与此同时 ,全球性 气候变迁引起暴雨频发现象 , 使得城区暴雨径流量
物的去除率达9 3 % 。污染物的去除可削弱雨水径
流造 成 的面源 污染 。
出绿色屋顶可 以削减峰值流量的5 0 %, 延长径流持
H e a t h e r F i s h e r 等人 研 究表 明 ,低影 响 开发措
续时间。( 2 ) 降低径流系数 ,显著降低汇流比例 ,
由表 1 可见 , 坡 面漫 流 、下渗 措施 、渗透铺 装 、
果差距很大 ,甚至 出现T P 不减反增 的现象 ;土壤 修复主要用于改 良密实而透水 眭不佳的土壤 , 增加 孔隙率和土壤营养成分 , 尽管其径流削减量也可以
LID措施对于新开发地块降雨径流影响的研究
以 章 节模 拟分 别 模拟 了1 年、 3 年 和3 O 年重 现期 下 区域开 发 前 、开 发后 和采 取 L I D 措施 后 的 地表 径 流情 况 , 共计 9 种 不 同状 况 , 模 拟 结 果及 综 合 分析
【 5 1 李彦伟 , 尤学, 等 基f f - L I D .  ̄念的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规划研究Ⅱ 】 . 水 电能
源科 学, 2 0 1 3 , 3 0( 7 ) : 2 9 — 3 2
【 6 ] Hu b e r W C, D i c k i n s o n R E . S t o r m wa t e r ma n a g e me n t mo d e l , v e r s i o n 4 , u s e r’ s 图4采取 L I D措 施后 区域径 流 曲线
能 平稳 的 输送 小 区 内的雨 水 ,出水 口和小 区内各 节 点都 未 出 现超 载情 况 ; 但 【 1 1 车伍 等 中 国城 市 内涝防 治 与 大小排 水 系统 分析 U 】 . 中 国给 水排 水 , 2 0 1 3 , 2 9
( 1 6 ) : 1 3 — 1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 在 面对 3 0 年 重 现期设 计 暴 雨的 时 ,小 区仍 然未 能 及时 排 空 场地 内雨水 , 出
5 2 0
3 5 0 2 5 0 2 5 0 4 0 0
满 管运 行情 况 , 并 且 洪峰 时刻 有 明显 推后 。 考 虑到 项 目的实施 难 度及 可 行性 ,
本 项 目L I D 措 施 仅考 虑 将 区域 内部 地 面停 车场设 置 为 透水 铺 装 ,下 凹绿 地 也 仅 在 实施 较 易 的 区域设 置 , 雨水 调 节 池 只在 I I 区 中设 置 一个 。若 将 场地 内所 有 景观 区路 面 、 / J 、 区内 的人行 道 、 非机 动 车道 全部 设 置 为透 水铺 装 , 且 将 小 区 内地势 平 坦 的绿地 全 部设 为 下 凹式绿 地 , 则 将 获得 更 为显 著 的成 效 。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介绍
90 HUANJINGYUFAZHAN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介绍张宗农(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本文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10月)中给出的各类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的概念、适用性和优缺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LID技术;黑臭水体;治理中图分类号:X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1-0090-02DOI:10.16647/15-1369/X.2018.01.053The introduction of the urban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yZhang Zongnong(He’Nan Building Materials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Co.,Ltd.,Zhengzhou He’nan 4500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the fundamental conception, applicabilit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 of every kind of the urban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y. These technologies are contained in the Technical guide for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 Construction of low impact development rainwater system (Trial Implementation) which is issued by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on October, 2014.Key words: LID technology;Black and smelly water;Treatment按主要功能分类,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包括渗透技术、储存技术、调节技术、转输技术、截污净化技术等几类,下面就这几类技术做简单的介绍。
雨水回收利用培训资料
学校雨水回收利用
总结词
学校雨水回收利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为学校绿化、清洁等提供可 利用的水资源。
详细描述
学校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顶、操场等处的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学 校绿化灌溉、卫生间冲洗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公园雨水回收利用
总结词
公园雨水回收利用可提高公园的生态效益,同时减轻城市排 水系统的压力。
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02
政府或相关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帮助企
业掌握雨水回收利用的相关技术和项目管理能力。
搭建合作平台
03
政府或行业协会可以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
作,共同推进雨水回收利用项目的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雨水回收利用的益处
雨水回收利用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减轻城市排水系统 压力、减少水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平衡等。
雨水回收利用的技术
雨水回收利用技术包括雨水收集、过滤、储存、处理和回 用等环节,涉及到的技术手段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等。
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
制定雨水回收利用相关政策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雨水回收利用的实施,如给予 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详细描述
该城市在多个领域实施雨水回收利用,包括建筑、园林、道路等,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 城市绿化、公共设施等,有效缓解了城市的水资源压力,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06 雨水回收利用的推广与普 及
提高公众对雨水回收利用的认识
雨水回收利用的概念
雨水回收利用是指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建筑物、小区、 道路等区域的雨水,实现节约用水、减轻城市排水压力、 改善生态环境等目的的过程。
lid雨水
lid雨水lid雨水【篇一:对lid的理解及关于其的应用与改进(胡松华)】一、 lid 低影响开发技术lid英文的全称是low impact development,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旨在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
lid低影响开发是一种可轻松实现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生态技术体系,其关键在于原位收集、自然净化、就近利用或回补地下水。
主要包含:生态植草沟、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地下蓄渗、透水路面。
二、我对校内排水系统的一些认识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内排水系统向来广为诟病,几乎每年都会有水淹紫菘、水淹韵院的消息,更有“爱她就带她来华科看海”的恶搞。
就在今年11月底,暴雨过后,从韵院寝室到东九的道路再次被水淹没。
收集几张图片见下:由此,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内排水系统可见一斑。
而随便在校内一走,问题之多,显而易见。
可以引用陈老师上课说的那段话来解释,十分形象贴切:“城市街面和建筑物屋面采用水泥或沥青混凝土等不透水材料,使得降雨形成径流,排入排水系统或进入天然水体,减少在源头被土地吸收的水量。
初期雨水径流含有大量垃圾、泥沙和其它污染物;在暴雨时,传统道路排水设施条件下,初期雨水会造成排水管道淤积,同时,污染水体。
暴雨径流流速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流失,还会引发洪水,冲刷河岸,破坏生境;更不用说,造成城区渍水,影响城市生活和经济活动。
”三、我对校内引用lid的想法与建议在网上查阅资料时,我看到了一则消息:我校环境学院副教授任拥政和他的学生曾发明过一种控制面源污染的雨水口。
新型雨水口专门设计了一个布满孔洞和小槽的雨水斗。
当裹挟着泥沙和各种沉积物的雨水流经这个特殊设计的雨水斗时,体积较大的垃圾会被阻挡,过滤后的雨水则通过雨水斗上的孔或槽,流入雨水管道。
雨水口上大小不一的孔洞可以让雨水迅速流过,使雨水斗不存积水,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
基于LID技术的城市雨水利用与管理研究
基于LID技术的城市雨水利用与管理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雨水管理问题。
传统的雨水排放方式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还给城市带来了洪涝、水质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采用基于低影响开发(LID)技术的雨水利用与管理措施。
LID技术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城市雨水管理方式。
它通过模拟自然水文循环过程,将雨水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以减少城市雨水径流量和改善水质。
这种技术的核心理念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土地的硬化程度,使雨水能够渗透到土壤中,补充地下水资源。
在城市雨水利用与管理中,LID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
首先是雨水收集和储存。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冲洗马路、浇灌绿化等非饮用用途。
其次是雨水净化。
通过建设雨水湿地、雨水花园等设施,将雨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提高雨水的质量。
最后是雨水利用。
通过建设雨水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城市绿化、景观水体充水等用途,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
LID技术的应用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它可以有效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传统的雨水排放方式会导致大量的雨水径流,增加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容易引发洪涝。
而LID技术可以通过雨水的收集和渗透,减少雨水径流量,降低洪涝的风险。
其次,LID技术可以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降低城市用水压力。
此外,LID技术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通过建设雨水湿地、雨水花园等设施,可以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增加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然而,LID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难题。
目前,LID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如雨水的收集和储存技术、雨水的净化技术等。
这些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其次是政策和法规的支持。
为了推广LID技术的应用,需要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城市采用LID技术,并提供相应的经济和政策支持。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及其推广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及其推广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及其推广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法律法规
1.法律法规的重要性:雨水收集与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 要遵循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规定。这些法规不仅为雨水资源的 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也保护了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2.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与雨水收集和利 用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如《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水污 染防治法》等。这些法律对雨水的收集、处理、排放和使用做 出了明确的规定。 3.政策支持:为了促进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政府部门还出台 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技术支持等, 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工作。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及其推 广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1.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概述 2. 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3.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的效益 4.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的挑战 5.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的推广策略 6. 案例分析: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成功实践 7.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8.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的教育效益
1.丰富学校课程内容: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可以作为环境教育 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小学课程,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珍贵性以 及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2.培养创新人才: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需要多学 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创新能 力。 3.推动研究合作: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的推广将促进不同领域 专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 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要求
1.建筑材料:要求采用耐久性强、防水性能好的材料。 2.防洪措施:考虑到雨季的水位上涨等因素,雨水收集系统需 设置防洪措施。 3.水质保护:为了保持收集到的雨水水质良好,需要在系统中 设置过滤和消毒装置。 4.配套设施:如泵站、管理房等,应与收集系统相匹配。 5.监测设备:为了能及时掌握雨水收集系统的运行状况,需要 安装相关的监测设备。 6.环境保护: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尽量减少污染。
浅谈LID技术在雨水收集中的应用
2018-10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一、主要概念界定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的意思是低影响开发,LID 技术是对暴雨进行管理和对污染进行处理的技术。
LID技术和传统的技术不同,它是通过控制源头来减少雨水的污染,从而做到保护环境和利用环境,让地区的生态发展更加自然,让水的发展更加接近原始化。
二、LID技术概述1.人工湿地。
由人创造形成的湿地即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处理达到对环境保护和对水的处理的效果①。
由于人工湿地的净水效果好,并且不需要大型设备所以在近年来也被较多的应用于景观设计当中。
2.雨水再生系统。
雨水再生系统包括雨水池。
水池可组合成功能单一的PP模块水池或储存用水和渗透力较好的双重功能水池。
雨水池,是用塑料模块作为储水单元的储水池,水池内设有清洗设施,是一个可以拆卸的水池,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快捷;雨水池可以被拆掉也可以自行安装,这样让雨水池可以回收使用,并且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节约,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3.生态滞留草沟。
生态滞留草沟是指地面上的像水沟一样的排水系统,并且在上面有植被的种植,美化效果好。
在草沟的底部有排水道,并且设立了土壤改造过后的过滤面。
它的理念可以和雨水再生系统结合利用,可以提供良好的可回用雨水。
生态滞留草沟有干草沟和湿草沟的分别。
生态滞留草沟常建设在道路、广场等硬质地面旁。
4.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
是是一种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对雨水的利用,雨水净化的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同时去除污染物②。
雨水透过植物再进入到泥土里,从而得到净化。
它的效果可以涵养地下水,还能让它作为城市用水,大量的节约了水资源的使用。
5.可渗透路面。
可渗透路面是在透水性好、具有高空隙的人工材料铺设的地面上建造的③。
雨水通过可以同过水的路面的表层和基层加上它们的储水能力进入路面,可以补充水,同时在地面上雨水的量也得到减少。
透水性路面可以常应用在城市区域内的大量地面上,如停车场、广场等。
2014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雨水控制利用评价指标介绍
2014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雨水控制利用评价指标介绍杜晓亮曾捷李建琳吕石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北京100013)0前言绿色建筑关注水环境改善与水资源利用,雨水控制利用也因此在绿色建筑中得到更多更深层次的关注.即将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以下简称“新标准”)基于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两个章节对雨水控制利用提出了系统性的评价指标以及相应的技术措施,评价指标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绿色建筑在雨水控制利用方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1低影响开发与绿色建筑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Development,LID)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旨在通过分散、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其关键在于原位收集、自然净化、就近利用或回补地下水。
从其技术理念和宗旨可以看出,低影响开发注重雨水管理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经过多年的实践运用,该方法在美国、西欧等地得到广泛运用,并有众多代表性案例.绿色建筑的理念之一是要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节水、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其中就包含了雨水控制利用的要求,与低影响开发理念所追求的目标相一致。
因此将低影响开发的理念融入绿色建筑的雨水控制利用,将有助于解决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水环境及水资源难题.2低影响开发原则下的雨水控制利用措施与传统的雨水控制利用措施相比,低影响开发推崇的措施更注重因地制宜,追求实现接近于自然状况下的水文循环、低耗能且生态化.我们将此类措施称为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它是由诸如林荫街道、湿地、公园、林地、自然植被区等开放空间和自然区域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网络,此类设施有: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截流设施、渗透设施、雨水塘、雨水湿地、景观水体、多功能调蓄设施等。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8.1概述雨水资源的利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凡是利用雨水的活动都可以称为雨水利用。
如兴建水库、塘坝等开发利用地表水的活动,打井开采地下水的活动以及人工增雨等活动。
而狭义的雨水利用是指直接利用雨水的活动,如利用一定的集雨面收集雨水用于生活、农业生产和城市环境卫生等。
本书所述及的雨水利用是指狭义上的利用。
8.1.1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生命资源,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
地球上70%的面积是海洋,因而水资源总量中97.5%是不可能直接利用的海水,淡水资源只占2.5%,而可以直接利用的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淡水资源,仅为淡水资源总量的0.26%。
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排污量大增,又导致水源的污染;森林等植被破坏使得生态失去平衡,也会造成雨量减少,地下水的补充量减少。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90个国家,40%的人口出现缺水危机,因此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联合国于1997年发出淡水资源短缺的警报:“缺水问题将严重制约下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³,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2300m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被列位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
我国66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08个。
据统计,全国城市目前日缺水量达1600万m³,每年因缺水损失工业产值1200多亿元。
全国农村每年缺水约300亿m³,有5000多万人和2.5亿头牲畜饮水困难。
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干旱日益严重,全国每年受旱面积达2000多万hm²,因干旱粮食减产达150亿kg左右。
面对水资源的紧缺局面,解决的办法是开源节流,首先要保护现有的水源,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节约水源,如农业上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工业上治理水污染、利用废水,国家调节供水政策,提高水价等。
雨水利用技术介绍
雨水利用技术介绍雨水利用技术是指将雨水收集、储存、处理及利用的一系列技术。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出现,雨水利用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
它不仅可以缓解城市排水系统负荷,还可以降低用水成本,保护环境。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雨水利用技术。
1.雨水收集与储存技术:雨水收集与储存技术是实现雨水利用的基础。
常见的收集设备包括屋顶收集系统、地面收集系统和道路收集系统。
屋顶收集系统通过将雨水收集到屋顶上,经过过滤和沉淀后储存在水库或贮水池中。
地面收集系统通过设置雨水收集槽、排水管道等设备将雨水收集到地下水库中。
道路收集系统通过设置排水板块、集水井等设备将道路上的雨水收集到沉积池中。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收集雨水,并确保水质清洁。
2.雨水处理技术:雨水收集后需要进行处理以保证水质符合使用标准。
常见的雨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过滤、沉淀等操作,通过去除悬浮物、泥沙等杂质来提高水质。
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加入消毒剂,如氯或臭氧等,来消除水中的细菌和有机物。
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生物降解能力,通过植物湿地等处理方式来净化水质。
这些处理技术可以使收集到的雨水达到可用水源的标准。
3.雨水利用方式:雨水利用方式主要分为非储水利用和储水利用两种。
非储水利用主要是将雨水直接应用于非饮用水和无需储存的领域,如冲洗马桶、洗衣机、灌溉、景观水体等。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饮用水使用量,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储水利用主要是将雨水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储水利用方式可以将雨水作为饮用水来使用,如饮用水补给和消防应急等。
这种方式可以降低用水成本,提高用水安全性。
4.雨水利用设备:雨水利用设备主要包括沉淀池、滤芯、水泵、水储罐、水管等。
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使雨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沉淀下来。
滤芯通过过滤作用去除水中的颗粒物和有机物。
水泵用于提高雨水的供水压力。
水储罐用于储存雨水以备不时之需。
水管用于输送雨水到各个利用点。
LID雨洪排水
LID雨洪排水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是从基于微观尺度景观控制的BMPs措施发展而来的,LID理念由美国乔治省马里兰州环境资源署于1990年首次提出,主要是以分散式小规模措施对雨水径流进行源头控制。
LID也是一项基于综合性措施来管理城市雨水的方法,可以归纳为图1所示的五个方面。
图 1 LID的核心是通过合理的场地开发方式,模拟自然水文条件并通过综合性措施从源头上降低开发导致的水文条件的显著变化和雨水径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LID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场地适用技术(如储存、渗透等)来模拟开发前场地的水文条件,主要目标和原则是:(1)为受纳水体的水环境保护提供改良技术;(2)为促进环境敏感性的项目开发从经济上提供鼓励(即经济上具可行性); (3)发展全方位的环境敏感性的场地规划与设计;(4)促进公共教育和鼓励参与环境保护;(5)有助于建立基于环境管理的社区;(6)减少暴雨基础设施建造和维护成本;(7)引入新的暴雨管理理念(如微观管理、多功能景观),模拟和复制接近自然的水文功能,维护受纳水体的生态/生物的完整性;(8)有助于规章制度的灵活性,鼓励创新工程和因地制宜的场地规划;(9)有助于从经济、环境和技术可行性方面对当前雨洪控制利用措施的适用性与合理选择方法方面展开讨论。
LID设计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控制技术来综合处理场地径流,主要分为保护性设计、渗透技术、径流储存、径流输送技术、过滤技术、低影响景观等六部分,具体情况见表1。
表 1相较于传统的排水设计,高效的LID和海绵城市设计需要更加广博的知识,并与经验更丰富的规划相配合。
这一点不但没有得到重视和推广,反而往往被忽视。
人们常常认为通过网络搜索、借助设计手册,或采用通用的计算工具就可以做出LID和海绵城市设计。
错!专家已经证明,目前超过70%已付诸实践的LID理念都是错误的,还有25%的实践并非最优设计。
规划的主要障碍包括法规不健全、管控不严格;不同法律和法规之间存在矛盾,监管程序和手段与现行法规脱节,无法保障每一个项目的LID设计都能融入海绵城市整体理念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D雨水利用技术介绍水是生命之源,水环境是城市之脉。
由于思路、规划、经验、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诸多城市/社区面临着水环境的改善问题。
天澄科工联合深圳大学建设工程生态技术研究所,建立生态研发基地,专注于生态水环境治理。
作为国内的先行者,天澄科工依托科研院校在水质科学与生态科学方面的优势,创建了多维生态修复技术,通过研发、融合多项前沿水生态及水处理技术,形成了一批专利,并实现了水清草美、可持续的水环境;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综合性最强的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
天澄科工立足深圳,面向全国,形成了以深圳为中心,在西南、华东等地设立分支机构的一体化运作模式。
具有操作大型项目和复杂技术的能力和经验,是技术实力雄厚、专业配套齐全的专业水环境治理公司。
•与深圳大学、合肥工大等机构发起并成立“广东生态建筑与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担任深圳大学生态技术研究所顾问•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研发《城市暴雨风险控制与雨水利用技术开发研究》《给水管网爆管与漏损控制技术研究》等课题•2012、2013年于深圳大学成功举办“生态水环境技术论坛”•在《都市园林》《给水排水》等杂志发表《景观水处理技术分析》等多篇论文•具有湖泊、河流水生态治理的全系列领先技术•多维生态修复技术及专利,为国内最先进的综合性水生态修复技术•超微净化水处理系统相关专利、以及专用生态药剂配方•河道原位治理专用土著微生物筛选、培育技术•生物酶底泥原位修复治理及相关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及先锋物种培育技术•生物操纵技术及浮游动物培养等相关专有技术•LID技术专用填料介质配方•电子水处理、复合介质膜专利水处理技术•最先进的湖泊、河流模拟计算技术(Pondpack,Delft 3D,Civilstorm等,是水体生态修复的关键性软件技术)专利及专有技术Bill Hunt, PE, PhD, D.WRE Professor 教授NC StateUniversity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王荣和 博士、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学院教授、博导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Idaho State 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刘建教授、博导、PMP 深圳大学建设工程生态技术研究所所长佘年(Nian She )教授华盛顿大学生态学博士、美国西雅图市共用事业管理局高级环境专家,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LID 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客座教授William Lucas博士、 LID 资深专家Principal of Integrated Land Management 美国综合土地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刘国庆博士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硕导深圳大学生态技术研究所高级顾问拥有10余项专利主持完成上百项水环境治理案例专家团队目 录LID概念LID背景LID政策及规范LID作用LID应用领域LID技术介绍LID案例介绍第三章第二章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六章LID概念 LID 英文的全称是Low Impact Development,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
和传统雨水利用技术不同的是LID技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
国内LID技术的先行者,采用以LID技术为核心的雨水利用模式,摈弃为概念而利用雨水的思路,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大幅度降低降低雨水系统的造价,降低用水费用,并提高排洪标准。
不论水资源匮乏、旱涝灾害还是水质污染的控制与治理,和水环境的不合理规划和调控都有着必然的联系,故如何合理的利用现有的雨水资源,用于地下水的补给,杂用水的回用,并控制暴雨径流,延缓洪峰,减少排洪压力,都是筮待解决的问题,进而使LID技术的推广成为一种必然。
LID背景城市内涝 水资源匮乏 水污染严重政策及规范● LID技术2007年开始推广应用。
●2013年3月, 由LID技术派生的LID建设模式已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13〕23号)列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内容之一 。
●2013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建城[2013]98号)列为必须实施的建设项目之一。
●2013年9月, LID技术已被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列为必须实施的建设项目之一。
●LID技术已被列为美国LEED认证体系、我国正在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4.2.13条款)、《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年版)(GB 50014-2006)(1.0.4A条款)的必选技术。
⏹减少暴雨径流30-99%、延迟暴雨径流峰值5到20分钟 减轻排水管网系统的排水压力并降低排洪投资;⏹利用景观空间直接利用雨水,节省雨水回用成本,雨水利用无需处理费用;⏹节省了排水的投资费用,比传统排水系统至少节省1/2-1/3的成本;⏹有效去除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磷、氮、油脂、重金属等污染物,完成雨水初级净化;⏹绿色屋顶可降温2度,生态节能;⏹降低酸雨效果;⏹美化环境,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后期维护简单,每年仅需维护两到三次。
LID作用LID技术效应防止城市内涝推进城市安全河流水及地下水水环境保护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降低城市排水系统投资助力城市自然景观建设美化环境雨水水文循环减轻排水管网系统的压力并降低排洪投资时间 (hr)传统排水技术LID技术LID作用消减尖峰流量流量(m 3/s )延迟尖峰时间的发生LID作用雨水系统采用LID系统后径流监测数据之前之后径流量减少= 84%注:采用新西兰城市统计数据。
◆市政公共工程生态滞留带雨水花园注:采用深圳市光明新区门户区市政道路为例。
◆ 商品住宅工程生态草沟生态停车场植被浅沟景观湖自然排水系统雨水花园绿色街道◆绿色建筑/LEED评星(LID应用意向图)AECOM提供美国俄亥俄州注册工程师中国区环境与生态规划总监雨水花园雨水花园通过填料的过滤和吸附,以及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净化雨水;将雨水暂时存储而后慢慢渗入周围土壤,有效削减地表雨水的洪峰流量;一般下凹深度为10-30cm;常规包含地表植被,生物质填料,排水系统、进水系统、溢流系统;结合景观设置。
雨水花园属于点状汇水方式,可广泛用于城市道路、停车场、庭院、各类建筑小区等诸多场所。
雨水花园建造前后(8年)径流峰值的监测数据之前之后径流量峰值减少 = 50%注:采用夏洛特北卡市中心雨水花园示范点统计数据雨水花园原理示意图常规降雨条件下,通过填料基质和渗透管完成雨水的初级净化和收集;强降雨条件下,雨水通过超越流管道实现应急排水。
庭院内的雨水花园可根据庭院的布局和汇水面积并密切结合景观效果灵活布置。
住宅小区内的雨水花园亦需根据小区地形、汇水面积、景观效果等因素进行综合布置。
一般将雨水花园设置在道路两边,道路雨水通过孔口道牙流入雨水花园内,过量雨水通过超越流雨水口排水。
停车场的雨水花园设置与城市道路类似。
自然排水系统 自然排水系统由表层植物、洼地、介质、当地土和必要的排水管组成。
该方式属于带状汇水方式,适用于主干道两侧、片区排水通道、山体山脚排水通道等末端排水区域的雨水汇集。
特点:►自然排水系统将地表初期雨水滞留,并通过土壤渗透实现水质净化,同时完成对地下水进行补充。
►适量种植植物增加土壤空隙,以增强雨水的渗透速率。
►初期雨水的滞蓄量设计为排水系统24-48小时水体入渗量 。
►自然排水系统设计重现期为50年一遇,排水效率远远超出传统市政管网。
常水位道路道路溢流排水管溢流排水管常水位溢流口道路溢流排水管自然排水系统切面图自然排水系统剖面图纵剖面图横剖面图生态草沟道路两侧生态草沟做法示意停车场生态草沟做法示意绿色街道具有收集和过滤雨水、减缓水流的综合功能。
将雨水种植沟、雨水种植池、路牙石扩展池、雨水渗透园与透水性铺装5种基本雨水管理设施充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充分考虑雨水流入、雨水流落差、街道人行流线、街道雨水流向、雨水溢流、雨水景观植物、植物种植基质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布设,追求功能与景观效果的统一。
绿色街道雨水湿地►主要用于汇集雨水的末端净化,尤其适用于雨水入湖前的初级净化;►常规条件下临湖设置,必要条件下在远湖区设置;◆确保入湖水体水质在湖体容纳范围内;◆有效改善小环境内生境和气候调节;◆富有景观效果,利于景观设计和建设。
生态景观湖本技术不仅可以减轻雨洪对排水设施的压力,增加了水体景观,还可将蓄存雨水用于绿化浇灌和道路冲洗等杂用(雨水利用率至少50%以上)。
►有效滞洪,调节洪峰,减少排洪压力;►营造有效的生态系统,水质自净化;►丰水期可提供部分杂用水,节约水资源;►形成良好的水景景观。
旱溪卵石沟根据建筑规格及各落水管布局,布设合适的卵石沟:◆缓滞雨水落水流速,减少对原土体冲刷;◆利用卵石的表面张力和物理吸附作用,初步净化雨水。
植被浅沟生态屋顶● 生态屋顶由表面植物、介质、防根层、排水花管和防渗层组成;● 生态屋顶设置厚度约为25-50cm;● 合理控制雨水出流,实现滞水功能。
作用:●滞缓暴雨,减少排水系统压力;●改善小空间范围水质和空气;●节省能源,降低能耗;●减少硬质规则建筑的视觉冲击。
深圳大学生态屋顶示范区施工现场绿色屋顶雨水径流削减效果监测(2007-2011)径流总量减少67%注:采用新西兰奥尔巴尼社区为例SEA Street in Seattle西雅图SEA大街建设前建设后化州·绿景国际花城项目位于广东化州市,总占地面积117万平米,其中雨水收集区域总面积为84万平米,依靠收集雨水满足景观湖全年补水和项目杂用水需求,全年有效利用雨水量36.5万立方。
化州.绿景国际花城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生态草沟旱溪卵石沟驳岸渗透带排水管植被浅沟龙沐湾度假区龙沐湾国际度假区,占地面积34.16km2生态排水沟(自然排水系统)项目采用生态排水沟(横向采用道路两侧排水系统,纵向采用道路中间统一排水),节省了主干道排水系统投资1/2的费用,并确保了地块排洪安全。
项目位于广州·从化,总占地面积13.1万平米,收集山体雨水用于景观湖补水,旱季时依靠温泉排水及外河水作为补水水源,并以湖体作为30万平米山体雨水的排洪通道,雨水年有效利用4.2万立方。
从化·雅居乐温泉酒店溪涧缓冲配水区生态滞留池山体雨水收集范围山体雨水流向贵州·首开龙洞堡国际社区驳岸渗透带自然排水系统山体排洪沟旱溪山体雨水流向项目位于贵阳,总占地面积为108.3公顷,景观湖面积约2万平米,雨水收集面积为15.5万平米,本项目主要通过收集雨水满足部分景观湖补水及社区绿化浇灌用水,全年有效利用雨水量8.8万立方,达到绿色住宅二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