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1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鲁教版必修1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结合实例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分析自然资源在形成和分布上的共性特征,并从人类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分析,归纳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学生用书P91])一、认识自然资源1.概念: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分类类型特征举例可再生资源能够不断地生长和繁殖,可不断更新、循环使用的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时期,相对人类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更新的矿产资源3.共性特征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土地资源与人类(1)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土地资源,人类将难以生存和发展。
(2)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根据人类社会文明的特征,可以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采猎文明阶段a.土地数量对于人类的影响不大,土地质量影响较大。
b.人类通过适应自然环境求得生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和影响较小。
②农业文明阶段a.土地的数量、质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b .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主动地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
③工业文明阶段a .土地的质量与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b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步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2.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背景: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
(2)可持续利用措施①适度开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
②兼顾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代人的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③环境保护: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答案(dáàn): (1)20 人口 非农业用地 (2)水土流失 荒漠化 (3)世界耕地总面积的供给明显减少,而按现有生产水平 所需的耕地面积却明显增加 (4)2000年 (5)世界人均耕地面积逐渐下降。
第二十七页,共45页。
一、选择题 (2011·试题调研)我国的“风电三峡” 材料一 内蒙古、甘肃和江苏北部风能(fēnɡ nénɡ)资源得天独厚,都可建设超过1 000万千瓦 的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风电 三峡”。
[归要纳点总2结 ]人类从中应吸取教训,保护热带雨林。
不仅如此,还应保护我们(wǒ men)整个的人类生存 的家园。
第十六页,共45页。
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huídá)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 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 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 能满足需要。
4.有关内蒙古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意义,不正确的 是( ) A.紧邻东北、华北和西南电网(diànwǎng),输电经 济合理 B.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C.振兴装备制造业,打造能源大省 D.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十五页,共45页。
解析: 第1题,两省区均地势平坦开阔、风力资源丰富; 风力发电场所占用的土地多是滩涂或戈壁(gēbì)荒漠,土 地租金较低,没有移民负担;风力发电在某些地区会产生 噪声污染;江苏是经济强省,存在着能源短缺问题,但内 蒙古是能源输出的省区。第2题,太阳能的能量巨大;风 力发电运营成本较低;我国人均可开发水能资源少。
第二十一页,共45页。
答案: (1)资源(zīyuán)分布不均,资源(zīyuán)组合不 协调 生产成本 (2)矿产资源(zīyuán)相对短缺 可持续发展 (3)资源(zīyuán)利用率低 生产技术 管理水平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课件 鲁教版必修1
K12课件
1
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 差异。 3.运用案例分析法,说明自然资源在不同历 史时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K12课件
2
一、认识自然资源 1.概念
人类可以直接从 自然界 获得,并用于 生产 和 生活 的
物质与能量。
K12课件
3
利用途径的不可
二战以来,石油、天然气逐渐成
自然资源的利 为主要能源;目前,核能、太阳 再 生 资 源 最 好 不
用率不断提高 能、风能、地热能等正推广利用 要轻易开发利用
K12课件
19
[学法指导] 判断某些物质或能量是否属于自然资源 凡是自然资源都必须同时具有自然属性(直接从自然界中获 得,即天然)和经济属性(能够用于生产和生活,即有用),二 者缺一不可。例如,石油是自然资源,但由石油加工获得的 汽油、柴油、煤油等就不能称为自然资源;再如,雷电等尽 管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具有自然属性,但由于目前仍不 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也不属于自然资源。
性。 公众参与 是实现自然资源可 参与
持续利用的关键
K12课件
12
知识点一 自然资源的特征
[问题探究] 读教材 P81 图 4-1-2、图 4—1—3,完成下列问题。 (1)按照能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可将能源分为常规能源 和________。
K12课件
13
多年来大规模利用的能源称为________,如煤、石油、 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________是指近若干年才开始 使用的能源或过去利用过、后来被取代了、现在又有了新 的利用方式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等。
K12课件
10
2.措施及要求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案鲁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一、认识自然资源1.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分类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3.共性特征(1)分布的不平衡性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影响明显矿产资源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制约(2)资源间的联系性: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3)数量的有限性。
(4)利用的发展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将进一步拓展。
[温馨提示](1)判断一种物质或能量是否为自然资源,关键看是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二是用于生产和生活。
(2)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一定是自然资源。
但有些能源,如非矿产性能源(汽油、电等)就不是自然资源。
[易错提醒]可再生资源的分布都有地带性规律这种说法不全面。
一般可再生资源如土地、水、生物等资源的分布,受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的影响,其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但并非所有可再生资源都如此,像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多受地形、地质等条件的制约,一般不具有区域分异规律。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1.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土地资源,人类将难以生存和发展。
2.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1)采猎文明阶段:①土地数量对人类的影响不大,土地质量影响较大。
②人类通过适应自然环境求得生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较小。
(2)农业文明阶段:①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是主动地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
(3)工业文明阶段:①土地的质量与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②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步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必要性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
2.措施(1)适度开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
(2)兼顾利益: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代人的利益与子孙后代的利益关系。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一讲自然资源与人类自然灾害与人类学案鲁教版
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一、全球气候变化1.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地形变化及人类活动等。
2.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3)仪器观测时期: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未来变化幅度1.气候变暖的原因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有关。
2.未来的预测至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_℃,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
三、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2.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3.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名师注解]【注】正确理解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如人类出现前的地质时期,气候也在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2)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只是近一二百年的气温升高现象。
(3)气候变化不是百害无一利的。
如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产量增加。
【联】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2)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大力开发清洁能源。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节能减排的意识。
(5)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考点全球气候变暖1.升温原理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对农业的影响(5)对工业的影响(6)对人类健康的影响4.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典题精研][典例] (2016·全国卷Ⅲ)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2)题。
(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解析] 第(1)题,材料中提示经历1次冰期即只经历末次冰期,说明只经历1次冰期的山峰是最晚的,经历3次冰期的山峰是最早的,经历2次冰期的山峰的时间介于两者之间。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1讲自然资源与人类自然灾害与人类教学案鲁教版
第一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 自然灾害与人类考纲考点知识细化 能力要求 应用实践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危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资源的分布与短缺原因系统分析短缺原因 实例探究水资源问题成因及对策水资源问题表现与对策会分析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 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能源的分布与短缺原因 系统分析短缺原因 实例探究能源资源问题成因及对策能源问题表现与对策会分析能源开发与利用重大自然灾害的原因及危害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会分析产生的原因、危害,提出解决措施案例探究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御措施一、认识自然资源 1.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分类(1)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等。
(2)不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
3.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1)分布的不平衡性⎩⎪⎨⎪⎧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影响明显矿产资源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制约(2)资源间的联系性: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尤为突出。
(3)数量的有限性:在一定的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总是有限的。
(4)利用的发展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将进一步拓展。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2.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必要性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
2.途径 途径 要求适度开发 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利益兼顾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充分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重视保护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公众参与应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关键1.自然灾害概况(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利用的发展性
4、利用具有发展性
理解: 表现、原因、意义 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范围和途径 不断扩大,利用率不断提高
科技不断发展
不要轻易开发用途和开 发途径不清楚的资源
应用指南:图示记忆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1.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约 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 耕地总面积的 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 6%。 材料二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 45 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 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材料三 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 25%~40%,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 20%~30%。 (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同时使________增高。 (2)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问题是________,因而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看, 都对我国经济的________造成很大压力。 (3)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是 ________,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 ________和________相对落后。
预习检测:
我国天然林面积不足国土面积的 10%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 但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 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数量的有限性
3、数量是有限的
理解:表现、原因、意义
一定空间 、一定时间
分布不均、再生周期
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预习检测:
能源:木材——煤炭——石油、天 然气——核能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考试说明: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 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 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课程标准: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一、导与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概念,理解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含义,并能加以区分。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原理,分析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上的特征。
3、情感目标:树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
二、导与学过程(一)情景设置阅读课本P153图4-1-1的5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你生活中使用的物品与哪些自然资源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认识自然资源1、什么是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资源具有哪两个本质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讨论导入问题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属于自然资源。
原因是前两者___________,后者___________。
自然资源可分为哪两大类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请将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进行分类,并说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生探究: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1)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同学们思考:a、我国南北方在地形、气候、矿产方面有何差异? b、西北干旱区和西北湿润区在气候、物种有何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P59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我国东部自然带分布有无规律?沿北纬40°自我国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植被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P81页探究世界上有色金属、煤的石油以及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各受什么条件影响制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P82分析:导致自然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间的联系性表现最突出的是___________。
高中地理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突破学案鲁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秋高中地理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分层突破同步学案鲁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秋高中地理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分层突破同步学案鲁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秋高中地理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分层突破同步学案鲁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分层突破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①自然灾害②形成原因③可持续利用④土地资源常见自然灾害危害强烈降温秋季和春季危害最大,使农作物遭受冻害(1)震级大小.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就越大,造成的地震灾害就严重。
据统计,一次6级地震平均死亡3 993人,7级地震平均死亡13 377人,而8级地震的死亡人数达29 433人。
(2)与震中距的远近。
等震级的地震,离震中越近,地震灾害就越严重;距震中越远,地震灾害就越轻。
(3)震源深浅。
等震级的地震,震源越深,地震灾害就越轻,震源越浅,地震灾害就越严重.一些震源深度特别浅的地震,即使震级不太大,也可能造成“出乎意料"的破坏。
(4)地质条件。
包括土质、地形、地下水位和是否有断裂带通过等。
一般来说,土质松软、覆盖土层厚、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有断裂带通过,可能使地震灾害加重。
(5)房屋建筑、工程设施和设备的抗震能力。
无数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造成人员死亡、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建筑物的破坏倒塌以及伴随的次生灾害.房屋的抗震能力越强,倒塌的比例就越低,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就越小.(6)发震时间.相对而言,夜间发生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比白天要重,平均可达3至5倍。
高中地理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学案鲁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秋高中地理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学案鲁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秋高中地理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学案鲁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秋高中地理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学案鲁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1.了解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其特点。
(重点)2.举例说明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教材整理1 什么是遥感阅读教材P95~P96前两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遥感技术就是在距离地球一定距离的飞机、飞船、卫星上,使用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最后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
2.原理: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3.环节:错误!→错误!→错误!→错误!4.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教材整理2 遥感技术的应用阅读教材P96最后一自然段和表4。
4.1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应用领域:资源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
2.作用:推动经济建设、环境改善和国防建设。
3发展趋势:实用化、商业化和国际化。
教材整理3 学看遥感影像阅读教材P97~P98全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在遥感影像上,不同地物有不同的影像特征,这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又叫判读标志.2.解译标志的分类类型界定特征直接解译标志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的各种特征包括遥感影像上的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型等间接解译标志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推断其他的相关地物正误判断:(1)望远镜是一种遥感技术。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4.1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无答案)鲁教版必修1
自然资源与人类【学习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共同特征,理解并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以土地资源为例,了解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学会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地理问题,.通过剖析因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而造成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实例,理解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问题与例题】一、认识自然资源问题一: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常见的自然资源有哪些?从生产情况和用途来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内容及表4-1-1,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及各种自然资源的生产情况及用途。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获得,并用于的()与。
.自然资源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分为资源、资源、资源、资源和资源。
从性质或生产情况看,可分为资源(如各种矿产资源)和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
【例】判断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是否属于自然资源?为什么?棉花、汽油、原始森林、岩石、闪电、水电、风、极光、石油、水能、煤气、台风、寒潮()属于自然资源是;()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问题二:举例说明自然资源有哪些共性特征?【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内容,理解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分布的不平衡性: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存在上或上的显著地域差异。
.资源间的联系性: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各种自然资源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数量的有限性:在一定和内,资源的数量总是有限的。
.利用的发展性:随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利用将进一步拓展,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也不断。
【例】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自然资源是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陆地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其开发潜力却是无限的.某种自然资源的增减,对其他资源不会产生影响.所有的自然环境都是由自然资源组成的二、土地资源与人类问题三: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有什么不同?【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理解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重难点)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
(重难点)一、认识自然资源1.概念: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分类类型特征举例可再生资源能够不断地生长和繁殖或可不断更新、循环使用的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时期,相对人类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更新的矿产资源四大共性特征: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
[特别提醒](1)判断一种物质或能量是否为自然资源,关键看是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二是用于生产和生活。
(2)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一定是自然资源。
但有些能源,如非矿产性能源(汽油、电等)就不是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2.不同时期对人类的影响人类文明生产特征土地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土地的影响采猎文明阶段人类以狩猎动物和采集果实为生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极小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是开始主动地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工业文明大规模机器生产土地用途多样化,土地质量的含义和判别标准也发生了本质变化,土地的质量和数土地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阶段 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越来越严重1.必要性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
2.措施(1)适度开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
(2)兼顾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代人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3)环境保护: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
(4)公众参与:没有公众在开源节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广泛参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不可能实现。
1.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质或能量都属于自然资源。
( × )提示:存在于自然界中,并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物质与能量,称为自然资源。
2.农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的数量对人类的影响不大,质量影响较大。
( × ) 提示:农业文明阶段,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人口快速增长,需要更多更肥沃的土地,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成为重要影响因素。
3.工业文明阶段,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是开始主动地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
( × )提示: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是开始主动地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
4.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适度开发。
( × )提示: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没有公众在开源节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广泛参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不可能实现。
5.下列能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 ①水能 ②风能 ③生物能 ④煤炭 ⑤石油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D .②④C [矿产资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相对短暂的人类社会是非可再生的。
]自然资源的特征我国天然林面积①不足国土面积的10%,全国木材产量的②40%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东北是全国的林业基地。
由于种种原因,东北拥有的用材林、成熟林已由新中国成立时的1 200万公顷减到1998年底的590万公顷,③减少了51%,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风沙旱涝灾害频频发生,一些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物种减少。
近年来,东北林区一方面保护和营造森林,另一方面实行森林的④综合开发和深加工,挖掘潜力,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问题(综合思维)材料中画横线部分内容分别反映出自然资源的哪些特征?对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哪些启示?提示:反映出的自然资源共性特点对人类开发利用的启示①数量的有限性在资源开发利用时,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②分布的不平衡性因地制宜③资源间的联系性注意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④利用的发展性提高科技水平,挖掘开发潜力[归纳总结]自然资源来源于自然环境,尽管多种多样,但都具有以下共性特征,也影响了其开发利用要求,具体分析如下:1.2018年上半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为53 068.91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746.24万吨。
然而,自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的铁矿石2018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增加3 200万吨。
结合材料,完成(1)~(2)题。
(1)从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来看,与铁矿石属于同一类自然资源的是( )A.天然气B.水资源C.森林D.钢材(2)我国铁矿石需大量进口,而巴西和澳大利亚铁矿石资源丰富,这反映的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A.资源间的联系性B.数量的有限性C.分布的不均衡性D.利用的发展性(1)A(2)C[第(1)题,从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来看,铁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天然气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钢材不属于自然资源;水资源与森林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第(2)题,世界上一些地区铁矿石资源丰富,一些地区铁矿石资源贫乏,这说明铁矿石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不均衡。
]自然资源与人类正在田里除草。
那流亡队伍中一个王子模样的人物,走下车子来,尽量客气地向农民请求着:“求你给我们弄点吃的东西吧!你总得要帮忙才好,我们已经好几天没有吃的了。
”……农民……一句话也没说,从田地里捧起一大块泥土,送到王子模样的人物面前,压抑着悲愤说:“这个给你吧!”王子模样的人……突然跪下地来,叩头谢过上苍,然后郑重地捧起土块,放到车上,一行人又策马前进了。
辘辘大车过处卷起了漫天尘土……。
这是《左传》记载下来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在亡命途中发生的故事。
问题1 (综合思维)材料反映了哪一种资源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为什么?提示:土地。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土地资源,人类将难以生存和发展。
问题2 (人地协调观)材料中所描述的时间,人类活动与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提示:材料中的故事发生在农业文明阶段,此阶段土地的质量和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是主动地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
问题3 (综合思维)当今社会人类活动与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会比较紧张?提示:工业文明阶段,由于土地用途的多样化和人口的急剧增长,土地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越来越严重;土地的质量和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问题4 (综合思维)举例说明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严格限制草场的载畜量”“森林的采伐要与林木更新相结合”等。
[归纳总结]1.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土地资源,人类将难以生存和发展。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2.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类型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特点总量丰富,分布不均类型多样,比例不当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北更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率大①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区);②草地: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③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地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产南方居多问题水土配合欠佳,淡水日趋紧张,浪费惊人,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森林减少;草场超载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对策①跨流域调水;②兴修水库;③节约用水;④防治水污染①依法管理;②“开源”“节流”;③建设保护①贯彻《矿产资源管理法》;②合理利用;③综合利用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A.甲B.乙C.丙D.丁(1)A(2)B[第(1)题,人类社会的四个发展阶段中,原始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故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人类主要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第(2)题,原始文明时代的主要活动方式是采集和渔猎,劳动力是主导因素,因此甲图例是劳动力,到了农业文明时代,土地成为主导因素,因此乙图例是土地;到了工业文明时代,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并成为主导因素,因而丙图例为资本,丁图例为科技。
]综合思维: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空间分布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如下图所示:下面为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区位条件)。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序号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A.①智力资源②矿产资源B.①空间资源③矿产资源C.②空间资源③智力资源D.②矿产资源③智力资源2.工业文明阶段,曲线①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C.矿产和交通条件的影响程度增大D.劳动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1.D 2.C[第1题,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对土地等空间资源的需求较多,随着技术进步,如灌溉方式的改进和良种的培育等,人类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在工业文明时期,矿产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
生态文明时期,科技飞速发展,使生产力布局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摆脱区位条件的限制。
因此①为空间资源。
②在工业文明时期使用最多,在生态文明时期使用减少,因而为矿产资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因此③为智力资源。
第2题,工业生产对资源、交通、市场、科技等的需求加大,导致曲线①迅速上升。
](教师独具)1.下图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 )A.a B.bC.c D.dB[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即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a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但没有用于生产和生活;c和d是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但不是从自然环境中直接获得的。
]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可循环再生,取之不尽B.矿产资源的开发潜力是有限的C.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其分布也是有规律的D.受水热条件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分布都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C[可再生资源可循环再生,但它们都有一定周期,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区内,资源数量都是有限的;随着科技进步,任何资源的开发潜力都是无限的;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影响,分布受地质规律制约;某些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