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试题精选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专题第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

高一历史专题第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

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895年台湾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与这一局面的出现有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时间1895年并由“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可以分析出本题选C,因为《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给日本引起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A、B、D与题意不符合。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马关条约》。

2.19世纪未一个中国人说到:“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此话所反映的情况,不正确的是()A.上述情况是由《马关条约》签订造成的B.中国人民反对割地,斥责清政府的悲愤心情C.反映了“扶清灭洋”的思想D.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关键信息“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等,明显可以看出,作者对清朝统治的怀念。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项“扶清灭洋”无从体现,明显不正确.进一步可知,其余ABD三项表述客观,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反割台斗争3.黄遵宪在诗中写道:“城头逢逢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该诗创作于()A。

鸦片战争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C。

《辛丑条约》签订后 D.“九•一八”事变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后割占的是香港岛,与题干中“台湾”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倭人竟割台湾去”,可知是《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割占台湾,故B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没有割占台湾,故C 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东北地区,没有割占台湾,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拒斗争1.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阔的帝国,不顾时势,仍旧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大国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瞒自己,这样一个帝国最终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的评论()A.对陈腐的天朝帝国表达了深切的怜悯B.剧烈指责了现代社会的代表英国政府C.指出清朝因被排斥而孤立无依的事实D.深刻揭示了鸦片斗争爆发的本质缘由【答案】选D【解析】材料中“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白英国发动鸦片斗争的真实目的,故选D。

2.有学者针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一个条款指出,“他们只要交纳5%的关税,就能通过条约口岸中的任何一个口岸,运进洋货或输出土产;他们只要再交纳进口税额的一半,作为子口税,就能把洋货运至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

这一条款()A.使列强限制了清政府财政大权B.适应了列强商品输出的须要C.有效削减了各国间的贸易壁垒D.加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答案】选B【解析】由该条约内容可以看出列强通过关税特权获得了贸易自由,表明列强通过此条约打开了中国市场,适应了列强商品输出的须要。

3.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见,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

下列对这段史料最恰当的相识是()A.是台湾士绅仿照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尝试B.是非正常状况下保卫祖国的特别行为C.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领土的独立行为D.是坚决拥护大清王朝统治的爱国行为【答案】选B【解析】“改年号为‘永清’”说明还是旧式政权,故A项错误;结合题干时间,可知是中日甲午斗争之后台湾被割让,台湾人民实行的特别措施,故B项正确;台湾民主国成立是为反对日本殖民统治而不是脱离祖国的行为,故C项错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没有得到清政府的支持,材料中体现不出拥护大清王朝的信息,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保定高三适应性考试]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C.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D.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解析:由材料可知,从侵略与反抗的角度看待鸦片战争,则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但从“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近代化或工业化的角度来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故答案为C项,排除A项;根据“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可以看出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而不是阻碍,故B项错误;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野蛮者,而不是进步者,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9·昆明高三调研]1864年中国与西班牙签订《和好贸易条约》,经清政府的努力,将清朝基本法典《大清律例》中禁止拐卖人口的条文写入了条约之中。

这反映了清政府( )A.积极利用条约维护自身利益B.对“天朝上国”地位的维护C.未能真正认识条约的危害性D.试图将内政与外交融为一体解析:根据“经清政府的努力,将清朝基本法典《大清律例》中禁止拐卖人口的条文写入了条约之中”可知清政府积极利用条约维护国家利益,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清政府积极利用条约维护国家利益,无法体现“天朝上国”观念,排除B项;“将清朝基本法典《大清律例》中禁止拐卖人口的条文写入了条约之中”无法体现“条约的危害性”,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外交问题,没有涉及内政,排除D项。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试题:2.1列强入侵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试题:2.1列强入侵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试题:2.1列强入侵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6分〕1.有人说,中国“战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

这里的“战”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由“战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可知,是第一次使中国发生重大变化的战争。

【答案】A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解析】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国家,为了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疯狂地对外扩张,并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因此,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外扩张的必然产物,费正清的观点没有点明鸦片战争的实质。

【答案】B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A.倾销鸦片B.传播宗教C.输出资本D.打开市场【解析】应明确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即打开中国的市场,使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答案】D4.〔山东省济南一中2017届高三模块检测〕一个侵略者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园门和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我们已经完成这项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所有年深日久,精美绝伦的建筑和物品,都一齐牺牲了。

”据此分析,他参加的侵华战争应该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从所给的材料可知,侵略者火烧的是圆明园,因此,他参加的侵华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练习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练习人民版必修1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选择题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文中的“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从1514年向后加325年,正好接近1840年,故“这场战争”应是鸦片战争,“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是指中国由古代社会走向近代社会。

答案:A2.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而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与题干的提示,英国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商业战争,中国史学家则认为这是英国对我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站在文明史观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实质上是东西两种不同文明冲突的表现。

答案:B小小的,矮矮的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3.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的形象。

解析右图,该新闻事件应该是( )A.中日甲午战争B.巴黎和会C.抗日战争D.明治维新解析:从漫画中中国人的穿着可判断,当时的中国应处于清朝时期,联系所学可知,该事件应该是1894—1895年日本发动的中日甲午战争,故选A项。

答案:A4.清朝官员曾与外国使者拟定了一条约草案:该草案达成于(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中日甲午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解析:根据材料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可判断此为《南京条约》的内容,故A项正确。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含解析人民版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含解析人民版

课时作业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21·承德市高三联考]某西方学者在评价鸦片战争时说道:“鸦片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包括英国和印度,都是合法的,单单在中国不合法。

结果在中国,不但成千上万的中国商人与黑帮疯狂地走私鸦片,就连最上层的高官也染指其中。

”这一评价( )A.掩盖了战争的实质 B.完全脱离了历史事实C.揭示了战争的根源 D.肯定了战争的正义性2.[2021·烟台市高三模拟]1841年,英军对广州发动进攻,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三元里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

周边百余村的团练手持戈矛犁锄,“将方、圆两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使得英军“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三元里抗英说明(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小生产者存在固有阶级局限C.战斗的意志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D.民众团结抗争勇于反击侵略3.[2021·合肥市高三模拟]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

这主要反映了( )A.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收回关税自主权B.中国海关关税自主化的努力与实现C.关税自主极大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D.人民反帝爱国斗争取得了全面胜利4.[2021·亳州市高三模拟]下表所示为清末至民国时期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

据此可A.历史评价标准难有定论B.研究者立场影响其对鸦片战争的评价C.文字史实带有主观因素D.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程度逐步深化5.[2021·芜湖市高三模拟]1860年10月13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多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报复中国之野蛮行为,教训中国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及法国,联军洗劫烧毁了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两天两夜,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

2018福建高考历史一轮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测试

2018福建高考历史一轮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测试

2018福建高考历史一轮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中山期末)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

”这段话的最确切最完整含义是() A.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剧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C.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解析:本段话的含义是:落后的清政府虽然反抗英国侵略是正义的,但结果却失败了;市场贸易的原则是公平原则,英国却通过发动鸦片战争获得不平等贸易的特权。

由此可知,鸦片战争充满了矛盾与悖论,故选D项。

答案:D2.(2017·绍兴期末)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的自然经济尚未开始瓦解B.当时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C.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D.世界市场形成后对华贸易减少解析:鸦片战争前广州是唯一的官方允许对外贸易口岸,《南京条约》签订后对外贸易口岸达到了五个,广州对外贸易总额必然有所下降,故C项正确;此时中国的自然经济已开始瓦解,故A项错误;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在1929~1933年,故B项错误;世界市场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7·广东联考)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之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之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之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的价值判断的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

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就有不同的观点。

鸦片战争是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

第5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

第5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

第5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1.(2017·湖南高考考前演练三)中美《望厦条约》明确规定鸦片为违禁货物,禁止美国商人及他国悬挂美国国旗从事鸦片贸易。

这主要是因为()A.鸦片贸易违背国际道义B.美国人民和传教士反对C.忙于西进运动侵华受限D.美国商业利益原则制约答案 D解析鸦片贸易与国际道义的冲突在材料中并没有相关的体现,故A项错误;美国人民和传教士对鸦片贸易的态度在材料同样没有提及,故B项错误;始于18世纪末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进运动属于美国国内的群众性运动,这与对华的鸦片贸易并没有任何联系,故C项错误;鸦片贸易在美国正常商业贸易中是明令禁止的,这也是《望厦条约》将其列为违禁物品的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

2.(2017·昆明二模)1740年,中国1两银换800文铜钱,而到1828年时,1两银在直隶值2 500文铜钱,在山东值2 600文铜钱。

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A.正常贸易持续入超B.对外贸易长期出超C.鸦片走私无法禁绝D.商品市场普遍萎缩答案 C解析1740年至1828年时,中国对外正常的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1828年时银贵钱贱,说明此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故B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19世纪时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从而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故C项正确;清朝时商品经济继续发展,D项不合史实,故D项错误。

3.(2017·凉山三模)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

负责交涉条约的人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

这反映了当时()A.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B.国人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C.改变了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D.寻找到了解决华夷矛盾的方法答案 B解析治外法权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A项错误;材料中司法主权的丧失被国人认为是外交的成功,说明国人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故B项正确;材料中国人懒得与外国人打交道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故C 项错误;治外法权不能解决华夷矛盾,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练《 1840年到1900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练《 1840年到1900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840年到1900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面是部分学者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表述,最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解析:C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分析,A项是从资本家要求获得商品市场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属于现代化史观,故A项错误;B项从中国和英国政教悬殊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属于文明史观,故B项错误;C项从中国没有加入世界大家庭而引发战争,符合从整体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故C项正确;D项从英国对封建落后的中国抱有侵略野心出发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属于革命史观,故D项错误。

2.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凸显了中国古代“天下观”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战争解析:D 中国古代“天下观”是以华夏为中心,体现出中国天朝上国的“天下观”的价值倾向,认为四周的其他民族和国家都是地位低于华夏的蛮夷,D项符合题意。

3.学者裴钰强调:“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问题。

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这场战争”指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抗日战争C.鸦片战争D.中日甲午战争解析:C 由材料中“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可判断出该战争使清王朝被迫卷入到世界体系之中,中国被迫开放,被动地步入近代世界,据此可以直接判断出此战争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而与此特点相一致的是鸦片战争,故选C。

4.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是指( )①五口通商②协定关税③治外法权④公使驻京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解析:D 开放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是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必然,与材料“放弃所不应当放弃”不符,故①错误;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治外法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材料“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相符,故②③正确;公使驻京,虽然隐含直接向清廷施加压力的意味,但毕竟符合国际惯例,与材料“放弃所不应当放弃”不符,故④错误,故选D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限时规范训练(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限时规范训练(含解析)人民版

第3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限时规范训练(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东德州期中)1839年9月,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了一道奏折,称“知彼(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

这反映出( )A.林则徐对当时的英国完全缺乏了解B.“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清朝政府官员的认知C.地方官员仍执行传统抚夷外交政策D.清政府已经作好应对侵略的充分准备解析:选B。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已然对当时的世界局势尤其是英国侵略扩张的野心有了初步认识,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大战在即,即便像林则徐这样的封建地主阶级开明之士都没有意识到战争即将到来的危险,依然自欺欺人地高估“天朝上国”的实力,故B项正确;此时的林则徐身份是朝廷的钦差大臣而非地方官员,且此时清王朝对英国采取遏制而非怀柔政策,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林则徐认为英国不会对中国有侵略的企图,说明此时的清王朝并未认真备战,故D项错误。

2.(2018·福建泉州质检)《广州租界史大事记》载:1859年,广州沙面租界是英、法两国人花钱从珠江河水中填土而新造的,共花费32.5万墨西哥元,其中,英方出资4/5,法方出资1/5。

这些填造的土地,须按亩向清政府缴纳地租,每年每亩1 500钱。

据此推知,该租界( )A.并未侵犯清朝领土主权B.由中国主动出租给英国C.成为列强最早侵华据点D.土地所有权仍属清政府解析:选D。

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广州沙面租界的土地是英、法两国在中国的土地上自行建造的,显然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表明该租界由中国主动出租给英国,排除B项;1842年的《南京条约》中割给英国的香港岛已成为英国的侵华据点,所以该租界不是最早的侵华据点,排除C项;根据“这些填造的土地,须按亩向清政府缴纳地租”这一信息可知,该租界土地所有权依然属于清政府,故选D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

课时提升作业五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6·重庆调研)近代某条约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无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该项规定对中国的实质影响是( )A.中国全境对英国开放B.中国传统闭关体制走向瓦解C.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D.中国经济命脉被英国所控制【解析】选B。

根据题干中“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无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可知中国传统闭关体制走向瓦解,故B正确。

2.19世纪初,不法英商开始寻找对华走私渠道。

马克思曾指出,它使“当局、海关人员和所有官员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从而使“中国海关所颁布的严格禁令,结果都毫不起作用”。

如以此作为撰写论文的素材,下列最贴切的论题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之我见B.试析《南京条约》严重危害C.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D.中国鸦片战争失败原因初探【解析】选C。

根据材料所提时间19世纪初,可推知为鸦片战争之前,A、B、D所涉及内容都和鸦片战争相关,故A、B、D错误;材料指出鸦片走私中英国人贿赂清政府相关人员使得鸦片大量流入中国,会对中国造成很大危害,故C正确。

【拓展延伸】中国的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内在联系:反映了英国殖民者要求英国政府借中国禁烟运动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中国禁烟运动只是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鸦片战争本质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

3.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B.广州人民对洋货的抵制C.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解析】选A。

此题关键是时间,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正是鸦片战争五口通商之后,广州的贸易地位逐渐被上海取代,故A正确;广州人民对洋货的抵制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小农经济的抵制不是广州贸易减少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当时还没有兴起,故D错误。

高考历史 专题二第3讲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

高考历史 专题二第3讲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

第3讲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

这种选择()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2.下面漫画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揭示了《南京条约》的签订()A.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签订的B.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C.清政府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政权D.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3.1999年美国纽约市政府把竖有林则徐铜像的华埠中心命名为“林则徐广场”。

林则徐受到世界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他() A.严禁鸦片,是世界禁毒反毒先驱B.加强海防,提出建立近代海军主张C.学习西方,提高欧美的国际地位D.抗击英军,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4.“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

”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A.永久居住权B.海关管理权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5.协定关税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

如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的对等优惠,就是片面协定关税。

中国的片面协定关税肇始于()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望厦条约》D.《南京条约》6.日本在华攫取的侵略权益中,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取得的是()①协定关税②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③商船在通商口岸往来④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7.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高考历史一轮经纬考案 1.2.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高考历史一轮经纬考案 1.2.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考点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1.1860年,一美国商人为买丝绸同一中国商人发生纠纷,失手将中国商人打死,此美国商人应受( )A.英国领事审判B.中国法院审判C.美国领事审判D.美国法院审判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的是领事裁判权,它规定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由本国领事处理,不受清政府法律制裁。

答案:C2.右图是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漫画,题目叫“宰杀中国龙”,这幅漫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解析:此漫画的含义是西方列强开始瓜分中国,它是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产生的。

故选C。

答案:C3.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不仅没有遭到列强的公然反对,而且受到了列强的欢迎,主要是因为( )A.美国实力强大B.承认了列强在中国的既得利益C.形成了共同主宰中国的同盟D.消除了列强在中国的矛盾解析:任何国家(包括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都是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的利益,美国更不例外。

它提出“门户开放”的目的是利用本国经济世界第一的实力,插足欧洲列强的在华“势力范围”,但它高明之处在于首先替对方着想——承认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因而形成了共同主宰中国的同盟,故选B;A与史实不符,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能与欧洲各国抗衡;D的叙述错误,只要有利益,国家间就有矛盾;C只是结果。

答案:B4.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了中国的辽东半岛,没想到却遭到了俄、法、德三国的激烈反对,甚至不惜对日作战,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这是下列哪组矛盾的结果( )A.外国侵略者之间争夺中国的矛盾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的矛盾D.日本与美俄之间的矛盾解析:俄国认为日本割占辽东半岛阻碍了它向中国东北的势力扩张,于是纠集法、德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D中的美国并没有参与干涉活动。

故只能选A。

答案:A5.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台湾人民自发组织起来,反对日本割占台湾,从本质上体现了( )A.中华民族有极强的向心力B.保卫台湾的决心C.对清政府的痛恨D.誓死不做亡国奴解析:A是从本源上说,其他B、C、D都服从于A。

高考历史 专题2 第1节 列强入侵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挑战真题 人民版必修1

高考历史 专题2 第1节 列强入侵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挑战真题 人民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专题2 第1节列强入侵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挑战真题人民版必修11.(2011·福建文综)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2.(2010·新课标全国卷)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3.(2010·江苏)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地图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地图上“威海卫”“清舰队”“日舰队”等可知,该战役是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战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A说法正确;B说法显然与题干无关;邓世昌壮烈殉国于黄海大战,C说法错误;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的是丰岛海战,D说法错误。

【答案】A4.(2009·广东文科基础)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

【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3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高效演练人民版【高考真题】1.(2013·全国卷Ⅱ·T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析】选C。

鸦片战争后,在世界大势发生巨变的情况下,清政府不得不打开国门,走向国际社会,接受西方的外交理念。

驻外领事馆的设立,是中国外交近代化不可避免的选择,是社会转型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的重大进步,由此可知C正确。

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地位低下,中国的外交不可能出现制度性变化,也没有能力去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由此排除A、B、D。

2.(2016·全国卷Ⅲ·T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

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解析】材料中的文字信息主要体现了自开商埠与约开商埠的不同,地图信息突出了开放的商埠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可以从这两个角度确定主题,要注意所提取信息必须源自材料,然后结合近代中国的史实加以说明和分析。

分析说明时,史实引用准确合理并能够充分说明观点,选择史实时注意“近代”和“1898年至1910年”时间限制,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语言精练。

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3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3分)答案:示例一信息:1898年秦皇岛、三都澳、岳州等开放,标志着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的开始。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4讲 西方列强入侵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4讲 西方列强入侵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

专题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某某的潮流第4讲西方列强入侵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人民版一、选择题1.(2017·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模拟)清代实行某某、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清廷规定某某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 )A.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B.海外某某大量流入中国C.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D.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解析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中处于入超,故A项错误;海外某某大量流入中国,应该是钱贵银贱,而道光年间银贵钱贱,说明某某大量流出中国,故B项错误;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与材料反映现象无关,故C项错误;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说明某某由大量流入中国变为大量流出中国,当某某大量流入中国时,钱贵银贱,当某某大量流出中国时,银贵钱贱,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6·某某示X高中联考)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大国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的评论( )A.对陈腐的天朝帝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B.强烈谴责了现代社会的代表英国政府C.指出清朝因被排斥而孤立无依的事实D.深刻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本质原因解析材料中“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目的,故选D。

答案 D3.(2017·某某资阳一诊)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

”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对外政策灵活务实B.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C.受西学东渐的影响D.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解析“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体现了清政府在关税问题上对主权的出卖,与对外政策灵活务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闭关的认识问题和西学东渐,故B、C项错误;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国家主权,体现了清政府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 专题2 第1节 列强入侵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备选习题 人民版必修1

高考历史 专题2 第1节 列强入侵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备选习题 人民版必修1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专题2 第1节列强入侵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备选习题人民版必修11.(2010·四川文综)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2.(2008·天津文综)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

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解析】租界虽为“国中之国”,但其权限主要在租界之内,天津地方当局畏于列强压力也不敢节外生枝,所以“三不管”现象正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的体现。

【答案】C3.(2008·宁夏文综)《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4.(2008·海南)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D.壬寅年模拟质检1.山东在中国近现代海军建设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2009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山东青岛对中外海军舰艇进行了盛大的阅军仪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

而在山东另一座海滨城市威海,每次中央电视台在插播山东各城市旅游广告时,提到威海的刘公岛说“刘公岛不仅仅是一个岛”,其实刘公岛还承载着一段历史,它承载的是哪一段历史( )A.六十年前,刘公岛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此正式成立的光荣历史B.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就是在刘公岛打响的C.刘公岛见证了北洋海军由成立到全军覆灭的一段惨痛历史D.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此歼灭国民党集团的所有海军舰艇2.日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

2021届高三历史暑期微训练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保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

2021届高三历史暑期微训练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保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保护国家主权的斗争(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 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借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口岸,贸易通商无碍。

对此明白得最准确的是( )A.开放五个口岸B.要求设立公行C.规定五口通商D.中国自开商埠2.“对一个民族来讲,更重要的是从民族灾难中取得新生。

”以下说法符合该观点的是( )A.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化B.鸦片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C.太平天国运动形式上仍是旧式农人运动D.义和团运动是两种文明的碰撞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紧密尔惊异地说:“通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而且两边都已废除一切独立制度。

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咱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仿佛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在那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显现的最要紧缘故是( )A.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B.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D.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4.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

这段材料说明( )A.作者经历圆明园遭劫,是第一手史料B.夷人损坏圆明园进程中也有国人参与C.圆明园最终毁于某些中国人趁火掠夺D.清政府尚未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5.中日甲午战争时,日本国内知识界的一样观点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发的战争,但是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惊醒支那,论定朝鲜战争是义战”。

这些观点的本质是( )A.认定战争是推动文明的本源B.坚持以为战争可超越国家利益C.以狭隘地域观总结战争性质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6.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趋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卷:2.1列强入侵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卷:2.1列强入侵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卷:2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有人说,中国“战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

那个地点的“战”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由“战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可知,是第一次使中国发生重大变化的战争。

【答案】A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如此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伙儿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确信了中国抗击英国入侵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缘故【解析】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国家,为了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疯狂地对外扩张,并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因此,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外扩张的必定产物,费正清的观点没有点明鸦片战争的实质。

【答案】B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英国选择这些都市作为通商口岸的要紧目的是 ( )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解析】应明确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即打开中国的市场,使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答案】D4.(山东省济南一中2011届高三模块检测)一个入侵者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庄重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园门和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我们差不多完成这项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所有年深日久,精美绝伦的建筑和物品,都一齐牺牲了。

”据此分析,他参加的侵华战争应该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从所给的材料可知,入侵者火烧的是圆明园,因此,他参加的侵华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试题精选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湖南长郡中学调研)19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文。

19世纪20年代,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200文。

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600文。

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 )
A.实行闭关锁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
B.农耕经济发达,对铜钱的需求量增大
C.中国被迫开埠,棉纺织品大量输入
D.鸦片大量走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2.(2018·安徽芜湖模拟)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

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

”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
A.饱读儒家经典著作
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
C.初具民族主义观念
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
3.(2019·河北邯郸模拟)光绪六年,中德《续修条约》规定:“德国允,中国如有与他国之益,彼此立有如何施行专章,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

”这表明清政府( )
A.外交的屈辱地位明显改变
B.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
C.奉行互利互惠的外交政策
D.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
4.(2018·湖北武汉联合调研)裴士锋在《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中写道,“鸦片战
争的爆发,标志着自满人入主中原以来,首度有满人以外的‘夷’人欲入侵中国。

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王夫之关于‘夷’的陈述,用在西方人身上,比用在满族统治者身上更为适切。

”上述变化说明( )
A.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天朝上国观念逐渐改变
C.夷夏之防思潮备受质疑
D.经世致用遭到时代淘汰
5.(2018·河南郸城考前预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

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

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
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
6.(2019·天津河北区模拟)《天津条约》规定:“大清皇上特简(选择)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主持与大英钦差大臣文移、会晤各等事务,商办仪式皆照平仪相待;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材料表明清政府( )
A.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B.完全放弃了华夷等级观念
C.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D.改变传统的对外交往体制
7.(2019·河南郑州模拟)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一现代概念,她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事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

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事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

”下列能够体现晚清逐渐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 )
A.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
B.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
C.互派公使进驻对方国都
D.甲午战后放弃宗藩朝鲜
8.(2019·四川绵阳模拟)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

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

”这反映当时( )
A.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观念
B.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
C.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
D.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
9.(2018·广东深圳考前模拟)中国两次反日侵略战争的时长、意志和结果出现巨大反差(如下表),其根本因素是( )
A.经济实力
B.民族意识
C.政府领导
D.国际援助
10.(2018·重庆名校联合测试)下面是当时中日两国公开出版物刊载的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手绘场景图,这组图片( )
A.是一手资料,史料价值高
B.客观真实反映历史事实
C.是主观想象,不具史料价值
D.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11.(2018·江西师大附中模拟)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

”直接加速武昌起义爆发的“外力冲击”是( )
A.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B.开始出现“西学东渐”局面
C.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12.(2018·广西玉林模拟)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注:图中器具:坛、提勺、漏斗、壶)( )
A.清廷成为洋人朝廷
B.政府统治岌岌可危
C.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D.官府搜刮民脂民膏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湖南雅礼中学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两千年时间里,中国依靠其优越的文化、富足经济、军事力量,在东亚保持领袖地位,而朝鲜、琉球、安南、缅甸等周边小国则接受小伙伴的地位。

构成这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不平等,而非如近代西方那样的国家平等,“国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国际法来制约,而是由所谓的封贡体系来支配。

封贡体系体现了儒家的礼仪观念,并确认一个等级制的世界秩序,中国在其中享有优越地位,安如磐石且不可侵犯。

清廷坚持封贡体系不仅适用于亚洲周边国家,也适用于其他想与中国建立关系的西方国家。

清廷把西方国家的使节当作藩属国使臣对待,作为内政的一部分由礼部和理藩院负责处理,而没有专门常设的外交机构。

——摘编自徐中约《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的纷纷涌入,打破了中国传统的闭关政策。

清廷中一些比较早的“开眼看世界”的大臣开始探索在西方外交语境下建立适应国际交往需求的外交机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增开通商口岸、
列强公使驻京。

1860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京设立,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中华民国建立后,陆征祥出任外交总长,立即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改组外交部。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把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的头等大事,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

1943年,蒋介石成功出席开罗会议,并于会后发表《开罗会议宣言》,“中外舆情莫不称颂为中国外交史上空前之胜利”,表明国际体系平等地接纳了中国,中国第一次以一个大国身份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外交近代化转型至此基本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外交体制形成的原因,并分析说明其与西方近代外交体制的区别。

(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机构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

(15分)
14.(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甲午战败后中国士大夫心态
——摘编自周松青《甲午战争与士大夫心态》根据材料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参考答案
1-12:DCDCB DCDBD CA
13.答案(1)原因:长期以来中国的国力强大对周边国家的优势;受儒家礼仪观念的影响。

区别:明清时期中国的朝贡外交体制是以中国为中心的等级体系,受到宗藩关系的制约,没有专门常设的外交机构;西方近代外交体制是平等主权国家为主体,受国际法的约束,有专设的外交机构。

(2)趋势:建立起正式的外交机构,逐渐形成近代外交体制,由被动适应西方列强要求到主动设置调整。

评价:适应西方列强的侵略需要,体现了清政府机构的半殖民地化;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外交活动一定程度维护了国家利益,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4.答案示例一论题:甲午战败加速了中国士大夫阶层价值观的分化。

阐述:甲午战败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精神上都使中国受到了重大挫折,中国士大夫对这场挫折的反应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以抨击为取向的士大夫,他们不仅批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也仇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径,体现了部分士大夫的消极心态;而以发奋图强为取向的士大夫,不仅主张学习日本进行维新变法,更体现了对中国现实的正视。

无论哪一种心态取向,都说明在甲午战败社会思潮的转型中,中国士大夫阶层价值观出现了分化。

(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论题:甲午战败使中国士大夫阶层尝试新的强国模式。

阐述:甲午战败后,遭受到政治和精神双重挫折的中国士大夫阶层,虽然对战败表现出了不同的取向心态,但都体现了对民族危机的关注。

其“抨击取向”虽批评了洋务运动和体现了对日本的仇视,但这种批评和仇视,有利于中国尝试新的强国模式,从而为维新运动提供了可能。

“发奋图强取向”更是体现了民
族的觉醒,他们敢于提出向日本学习,要求进行维新变法,这也同样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模式的新发展。

总之,甲午战败使中国士大夫得以重新审视过去,而探索未来中国的新发展。

(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