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说课稿###44f82408df614fc2ace4ad33d16f8b15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说课稿
实验三:模拟法拉第实验
操作 开关闭合瞬间 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不动
表针的摆动情况 摆动
不摆动
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触片滑动
摆动
开关断开瞬间
摆动
实验结论:即使大线圈与小线圈无相对运动,导体 不切割磁感线,但当小线圈中电流变化时,大线圈 所在处的磁场变化,大线圈中就有电流产生。
结论: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可能与磁场的 变化有关,与导体是否切割磁感线无关
实验二:把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或从螺线管拔出
开关闭合情况 开关断开
开关闭合
磁铁的运动情况 表针的摆动情况
插入瞬间 停在线圈中
拔出瞬间 插入瞬间
不摆动 不摆动 不摆动
摆动
停在线圈中 拔出瞬间
不摆动 摆动
实验结论:闭合开关,磁铁插入和拔出的瞬间,螺 线管中的每一线圈都切割磁感线,有电流产生;磁 铁停在螺线管中时,没切割磁感线,无电流产生。
结论:无论是导体运动,还是磁场运 动,只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 了磁感线,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问题: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 感线”是不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必 要条件呢?
若:产生感应电流的必要条件是“闭 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则:磁场和导体必须保持相对运动。
即:磁场和导体相对静止的话,导体 就不切割磁感线,导体中就没有感 应电流产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感应电流的产生 条件。 难点: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二、实验内容设计
本实验包括3部分: 1、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把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或从螺线管拔出 3、模拟法拉第实验 第1,2部分在书本实验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开关,
人教版高三选修3-2第四章第2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
第三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一、说教材:楞次定律是俄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后总结出来的,它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普遍适用的法则,因此,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中的重点和难点。
再者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
(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
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根据如上分析,可确定出本节教学的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楞次定律。
2、理解楞次定律并能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知道右手定则并能用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
4、从楞次定律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感应电流方向的探究,体会完整探究的过程及思想方法,这一思想方法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从楞次定律到右手定则,理解从普遍到特殊的物理思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
3、通过体验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分析、归纳、比较的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不怕艰苦的学习态度。
2、从楞次定律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从楞次定律的不同的表述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和高度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应用2.楞次定律的理解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先通过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通过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交流等,得出感应电流方向的结论,为突破楞次定律的难点奠定坚实的基础。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由于此定律所牵涉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较多,只有对原磁场方向、原磁通变化情况、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以及安培定则和右手螺旋定则进行正确的判定和使用,才能得到正确的感应电流的方向。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课题: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人教版版高中物理3-2第二节5页-9页)教学目的:1、理解磁通量的变化的含义。
2、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4、能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线运动方向有关。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归纳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况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学生基本掌握了感应电流的概念,对于磁生电也有基本的掌握。
从实验入手,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演示实验提问引导(约5分钟)引入新课新课教学(约30分钟)1、复习旧课磁通量(φ)的概念:什么叫磁通量?它是如何定义的?公式是怎样的?通常情况下如何表示?(1)定义:面积为S,垂直匀强磁场B放置,则B与S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φ=B·S(3)单位:韦伯(wb)1wb=1T·m2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2、引入新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漫漫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重大发现和发明的问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刚刚跨过的二十世纪,更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
经济建设离不开能源,人类发明也离不开能源,而最好的能源是电能,可以说人类离不开电。
饮水思源,我们忘不了为发现和使用电能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法拉第。
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由此受到启发,开始了“由磁生电”的探索,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于1831年8月29日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开辟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说课稿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说案灵台一中于永锋一、设计思想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新的疑问,驱使学生作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最后又让学生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以利于学生的课后学习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做到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对学生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研究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和方法,进而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中对法拉第坚信磁能生电,并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最后终于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物理学史料的介绍,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切入点,同时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四、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2)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2、教学难点(1)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引到与操控;(2)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五、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整个设计惯穿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这一主线,抓住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核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一、教材分析本节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打下基础。
在内容安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知识生成方式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能根据实验结果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 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让学生初步学会“实验—分析—猜想—实验验证—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3)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1)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2) 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四、教学难点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五、教学策略引导、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六、教学环节1、课堂导入教师活动:用右图装置演示产生感应电流,提问学生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
学生: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
教师:有没有其他方法能产生感应电流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课堂讲授实验观察1: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把磁铁从线圈中抽出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将实验现象填入表格并归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磁铁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磁铁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N极插入线圈S极插入线圈N极停在线圈中S极停在线圈中N极从线圈中抽出S极从线圈中抽出学生:穿过线圈的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实验观察2:模拟法拉第的实验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将实验现象填入表格并归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一、使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选修3-2二、实验器材1500匝铜线圈1个、钕铁硼强磁铁一个、弹簧2个、红色和黄色发光二极管各4支、电流传感器1个、电脑、铁架台等。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教材演示实验与改进实验对比原实验存在不足:(1)磁性弱,线圈匝数少,指针偏转不明显,演示效果差,不便于后排学生观察。
(2)电流具体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关系不好确定。
(3) 指针偏转幅度与磁铁运动快慢关系难以观察。
改进后的实验:(1)二极管取代指针,效果明显、有趣。
(2)便于观察,能够直观确定电流的方向。
(3)操作便捷,能够科学有效的处理数据。
四、实验原理(1)铜线圈与二极管组成闭合回路,当强磁铁穿过线圈时,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因而可以从红、黄二极管的发光情况直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通过对磁铁振幅的调整,来控制磁铁运动的速度,再将线圈与数字化探究设备相连,由电脑绘制出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图像,进一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加强演示实验的效果,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2)能从实验中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过程目标:通过实验的操作及演示,学会利用数字化探究设备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六、实验教学内容1、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2、利用数字化探究设备探究磁铁运动对电流大小的影响七、实验方法和过程设计实验设计(一)第一步:断开开关,拉动磁铁,观察二极管现象:二级管都没有发光第二步:闭合开关,拉动磁铁,再次观察二极管,可以明显的看到红、黄二极管交替发光,且磁铁进入时,红灯发光,磁铁离开时,黄灯发光。
从以上两步实验现象中,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当开关闭合,磁铁运动时,才有感应电流,进一步分析可知,磁铁的运动,实质上造成的是线圈磁通量的改变。
《科学探究 怎样产生感应电流》说课稿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说课稿作者:文代铭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7年第04期摘要:电磁感应是在奥斯特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磁生电的知识,是知识的自然延续,为后续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提供前置知识,是揭示电磁规律,完善电磁体系的重要内容.以实验为基础,从事物自然规律出发,通过实验探索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经历自主探究、思维加工、联系实际、应用知识等环节学习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和规律,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电磁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关键词:电磁感应;实验探究;电流作者简介:文代铭(1968-),男,贵州遵义桐梓县人,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1 教材分析1.1 作用和地位本内容是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第二节,在电生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磁生电的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揭示电磁规律,完善电磁体系的重要内容,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渗透自然现象相互联系的思想,进一步运用“转换法”学习物理知识,以实验为基础,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及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1.2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学习了电、磁、能量的基础知识,在奥斯特实验的基础上知道了电生磁的相关知识,对电磁联系有一定的认识和探究能力,但不全面,没有形成体系.1.3 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整合而确定如下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2)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3)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1.4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了解;交流与合作意识的培养.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探究.1.5 教学准备教师用:发电机模型及动画、手摇式电筒及内部结构示意图.学生用:支架、导体(线圈代替)、蹄形磁体、灵敏电流计、开关、导线等.2 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学法: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3 教学过程3.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手摇式电筒导入新课.请学生把不发光的手电筒摇一摇,使电筒发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导入新课.展示发电机模型.介绍其结构,摇动发电机,让学生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取下发电机的磁体,再摇动观察.提出问题:如何在磁场中产生电流?3.2 自主探究,获得电流学生思考后猜想.教师记录并整理学生的猜想.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参考教材中18-11图,结合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尝试用各种方法使导体在蹄形磁体中运动产生电流(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把实验探究的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中.学生探究时,教师巡视,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接着探究影响电流方向的因素(改变磁场方向或线圈运动方向,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如何变化).断开开关重做上述实验.3.3 思维加工,弄清实质展示各小组的探究成果,全班交流分享,概括电磁感应现象.讨论以下问题.(1)导体运动的方向与磁感线斜切割时,是否产生电流?(2)导体不动,移动蹄形磁体,是否产生电流?讨论后动手做一做.归纳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在班级交流.问题探讨: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引导:产生电流时,需外力使导体或磁体运动做功,消耗机械能,得到电能.分析手摇式电筒的发电原理.展示电筒内部结构示意图并介绍,请学生分析(前后照应).3.4 联系实际,应用知识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生产中有大量的应用,除发电机、手摇式电筒以外,还有动圈式话筒(麦克风),POS机、变压器等.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18-15图阅读课文,了解交流发电机的发电过程.播放动画,加强了解.与直流电动机对比学习(两人一组,分别打开教材151页和167页的电动机工作原理和交流发电机发电原理示意图,合作完成).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发电机产生的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分组讨论后在班级展示交流,展示成果由学生点评,教师作正面评价.课外知识链接:法拉第与电磁感应(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3.5 作业设计设计2-3个课堂练习题,当堂检测.并完成教材168页第1、3、4题.课外活动:利用废旧玩具中的直流电动机发电(使小灯泡发光).下节物理课展示,比比看,谁做得好.3.6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小结,归纳知识要点,谈谈探究的收获和存在的疑惑.4 板书设计边教学边板书本节的重点和要点,构成框架,形成电磁知识体系.板书如下.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肖传魁.课程标准教案物理九年级(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磁通量定义,知道φ=BS的适用条件,会用这一公式进行计算。
2.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3.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
”4.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进磁通量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介绍法拉第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激发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及其条件的归纳——磁通量改变。
教学方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具: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线框,条形磁铁,大小线圈各一个,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漫漫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重大发现和发明的问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我们刚刚跨过的二十世纪,更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建设离不开能源,人类发明也离不开能源,而最好的能源是电能,可以说人类离不开电,饮水思源,我们忘不了为发现和使用电能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法拉第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由此受到启发,开始研究由磁生电的探索,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于1831年发现了由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开辟了人类电气化时代。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1、磁通量用磁通量概括电磁感应规律,有必要先介绍磁通量的概念:设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平面的面积为S如图所示,物理上把磁感应强度B与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通常用Φ表示磁通量,则Φ=BS思考:如果平面跟磁场方向不垂直,如何计算磁通量呢?我们可以作出它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投影平面,从右图可以看出穿过斜面和投影面的磁感线条相等,即磁通量相等,故Φ=BScosθ在国际单位制中,磁通量的单位是韦伯,简称:韦,符号:Wb.B的单位是T,S的单位是m2, 1Wb = 1T•m2=1V•S2、电磁感应现象问: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演示实验。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5篇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5篇第一篇:《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沪科版物理(3-2)第四章第2节内容。
在上节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也能生电,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为本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作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探究感应电流的实验,学好本节内容,掌握其科学探究的方法,为学生进一步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感应电流的大小作铺垫。
所以本节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这是课程目标中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个具体实施过程。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学生对电磁感应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闭合导体回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能产生感应电流,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但是磁场过于抽象,学生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设计思想: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新的疑问,驱使学生作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而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领悟科学思维方法;通过观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介绍法拉第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史实让学生体会物理探究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真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更要在学习与研究中培养持之以恒的顽强意志,树立乐于探究、积极参与的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知识与技能】1.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过程】★重难点一、磁通量及磁通量变化量的计算★1.对磁通量的三点理解(1)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正负。
磁通量的正负不代表大小,只表示磁感线是怎样穿过平面的。
即若以向里穿过某面的磁通量为正,则向外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为负。
(2)若穿过某一面的磁感线既有穿出,又有穿入,则穿过该面的合磁通量为净磁感线的条数。
(3)由Φ=BS可知,磁通量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
2.匀强磁场中磁通量的计算(1)B与S垂直时:Φ=BS。
B指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S为线圈的面积。
(2)B与S不垂直时:Φ=BS⊥。
S⊥为线圈在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有效面积,在应用时可将S分解到与B垂直的方向上,如图所示,Φ=BS sin θ。
3.磁通量变化量的计算当B与S垂直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1)S面积不变,B改变,则ΔΦ=ΔBS。
(2)S面积改变,B不变,则ΔΦ=B·ΔS。
★磁通量的变化: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四种情况:B不变、S变例: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B变、S不变例:线圈与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B和S都变注意:此时可由ΔΦ=Φt-Φ计算并判断磁通量是否变化B和S大小都不变,但二者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例: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典型例题】如图所示的线框abcd面积为S,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成θ角,当线框以ab为轴顺时针转90°到虚线位置时,试求:(1)初末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大小Φ1和Φ2;(2)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解析】(1)方法一在初始位置,把面积向垂直于磁场方向进行投影,可得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为S⊥=S sin θ,所以Φ1=BS sin θ.在末位置,把面积向垂直于磁场的方向进行投影,可得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为S′⊥=S cos θ.由于磁感线从反面穿入,所以Φ2=-BS cos θ.方法二如图所示,把磁感应强度B沿垂直于面积S和平行于面积S的方向进行分解,得:B上=B sin θ,B左=B cos θ.所以Φ1=B上S=BS sin θ;Φ2=-B左S=-BS cos θ.(2)开始时B与线框平面成θ角,穿过线框的磁通量Φ1=BS sin θ;当线框平面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当转动θ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为零,继续转动至90°时,磁感线从另一面穿过,磁通量变为“负”值,Φ2=-BS cos θ.所以:ΔΦ=Φ2-Φ1=-BS cos θ-BS sin θ=-BS(cos θ+sin θ).★重难点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及其应用★提出问题:“有电就有磁”,那么是不是“有磁就有电”呢?猜想一:有磁就有电猜想二:有磁不一定有电探究课题: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呢?实验一: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实验结论:当导体棒左右运动时,切割磁感线,有电流产生;导体棒上下平动时,不切割磁感线,没有电流产生。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的说课稿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的说课稿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的说课稿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沪科版教材初中物理最后一个探究性实验,也是最后一个考点,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高中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它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节无论是知识内容,对学生能力培养上,还是在社会实践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六年级《科学》第七课电能从哪里来中已学习过手摇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的实验,但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科学探究没有涉及,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没有得到培养。
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究,概括分析能力。
(2)经历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意识和能力以及实事求是记录实验现象的态度,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概念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感应电流的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2、难点:组织学生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既要设法使现象明显,又要能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五、教法与学法启发诱导,实验观察,发现,分析,比喻,推理,控制变量,自主合作,分组实验。
六、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师演示自制器材;电吉他。
利用细金属线制作电吉他,与功放机相连,把金属线置于强磁场中,拨动琴弦,此时琴弦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发出不同声音。
(二)新课教学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解释拨动琴弦过程中产生了微弱的感应电流使功放机发出声音)老师提出问题:“导体在磁场中怎样才能产生电流呢?”设计意图:教师诱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惊奇和困惑,同时也为猜想作好准备,对这节课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材分析】电磁感应问题,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只进行了初步的介绍,但仅限于现象的认知和描述。
而高中物理对电磁感应的教学要求非常高,因为,《电磁感应》的内容整合了电场、恒定电流和磁场的相关知识,并且与力学的力和运动、冲量动量关系、功能关系等都发生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高中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属于电磁感应的基础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从理论的高度分析和掌握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为后继教学中对电磁感应规律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和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虽然对电磁感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比较肤浅,仅存留在现象上,例如,知道“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话筒等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等,但对产生电磁感应的根本原因还缺乏全面的和理性的认识。
同样的,绝大多数学生虽然在初中经历了不少“科学探究”,但对科学探究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拓展性推理能力还较弱。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困难。
【教学策略】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看,本节很好地体现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鉴于学生对电磁感应的感性认识基础,以及理性分析能力不强的现状。
本节课的教学从复习回顾开始,通过“回忆—探究—分析—探究—归纳—巩固—设疑”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磁感应的概念。
2.理解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和强化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和理性分析方法。
2.通过探究性实验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使学生感悟“由现象到本质”的实验设计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科学进步和科技成果对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电磁感应现象的深入研究,也是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材还将电磁感应现象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电场、磁场的基本概念,以及电流的磁效应等知识,对电磁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学生还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
在能力方面,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在处理复杂实验数据和总结规律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理解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产生的关系。
2、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对磁通量概念的理解以及磁通量变化的计算。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人教版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
目录
分析论证 2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模拟演示, 推理论证
设计意图 在分析论证中让学生体会科学 研究的一般历程:猜想→实验 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分析论证。
N极插入
N极抽出
NS
S极插入
S极抽出
实验操作 N极插入线圈 N极静止在线圈中 N极从线圈中抽出 S极插入线圈 S极静止在线圈中 S极从线圈中抽出
电流表表针是否偏转
设计意图
通过亲自设计方案、动手实验 更好地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细 致观察、严密推理、逻辑思维 等综合能力。在教法上这里采 用了先“破”的手法,为以下 的再“立”奠定基石。为下面 模拟法拉第实验做一个铺垫。
讨论交流
目录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S变化
探寻规律,得出结论
B变化
B变化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寻找三个实验现象的 共同特征,尝试从本质上概括 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突破 难点。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 悦、探究的乐趣。
目录
分析论证 1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模拟演示, 推理论证
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
平行运动
G
切割运动
+
-
+
设计意图
利用动画模拟实验,回顾旧知,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发学生的 思考,使学生产生新的疑问, 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顺利开展 更加深入的研究。
目录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分组 实验1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一、教材内容分析学生通过上一章的学习,认识了磁体磁场、各种电流磁场磁感线的分布规律,理解了磁通量和磁通量变化的概念;在本章第一节《划时代的发现》的资料中,又了解了法拉第通过十年的艰苦努力,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自然会激发起同学们继续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兴趣和热情,而且同学们目前已经有一定的电学实验操作基础。
对本节课中设计“研究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相关实验经教师指导和小组合作,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的关键是要以“切割”为基石,以“磁通量”为跳板,找到“闭合电路内磁通量变化”这一电磁感应产生的根本条件。
本节教学中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寻找物理规律。
在提出问题---动手设计---观察描述---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等小组实验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亲自动手设计获得实验成功的乐趣,感受小组合作的力量,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细致观察、严密推理、科学描述的科研能力,提升科学研究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②会用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解答有关问题③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收集、处理信息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通过科学探究之后,使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树立把物理事实作为依据的观念,形成根据证据、逻辑和现有知识进行科学解释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粗略了解从电磁感应到发电机再到今天的电气化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认识科学对社会进步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的得出突出重点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的完全过程。
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采集数据---分析归纳---交流反馈---形成理论---实践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电磁感应中的重要一环。
教材要求运用磁通量的变化的概念来描述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这也是后继学习的基础。
学生通过三个实验的探究,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进一步强化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及总结的方法。
根据如上分析,可确定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通过实验进行比较和思考,概括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个实验的探究,进一步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2、通过三个实验的探究,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
3、通过体验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强化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及总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经历电磁感应再发现,体会并学习科学家们研究科学的态度,在学习中也能树立持
之以恒的信心。
2、通过体验探究过程,领略到物理规律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即设想----实验---规律,形成
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概括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通过三个系列探究实验,分别利用蹄形磁铁的磁场、条形磁铁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观察、分析,将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感应电流形成的根本原因---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掌握规律,使学生克服困难并理解本节的重难点。
教学中必须明确要使学生形成产生感应电流的根本原因是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的认识是有相当难度的,需要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步步推进,反复比较。
在这一节中,一共要求做三个实验,学生初步具备了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简单操作技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反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要求学生明确学习和实验的目的,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
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说程序
1、新课引入
提出一个问题: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确实能生电,同时也表明磁生电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呢?
①利用蹄形磁铁的磁场
让学生先观察实验装置,然后带领学生用实验来探索这一问题。
在磁场中悬挂一根导体ab,把它的两端跟电流表连接起来。
由于导线和电流计组成一闭合回路。
当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反之,当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时,说明有电流流过电流表。
电流能够产生磁场,把导体放在磁场中也许会产生电流,让我们试试看。
保持导体ab不动,合上开关,电流表的指针并不偏转,表明导体中没有电流,我们的推断落空了。
可能是磁场不够强,换用强磁体试试看,保持ab不动,合上开关,电流表的指针仍不偏转,实在令人失望。
我们不能固守一种办法.不妨换一个办法试试看,保持电路闭合,让导体ab在磁场中上下(与磁感线平行)运动,但还是没有电流。
要像法拉第一样坚持实验,保持电路闭合,让导体ab在磁场中左右(切割磁感线)运动,电流表的指针这次偏转了!
改变磁极的方向,重复实验,电流表的指针又偏转了!但偏转方向发生了变化。
学生思考讨论得到: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发生变化),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向学生说明:科学家探索自然界的秘密,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经过反复曲折,才能打开真理之门。
我们这里遇到的曲折,不过是历史上科学家进行探索的一个缩影而已。
是不是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产生感应电流呢?
②利用条形磁铁的磁场
让学生观察实验装置,然后带领学生进行探索实验。
指导学生将磁铁插入螺线管,然后静止在螺线管中,最后从螺线管中拔出来,观察以上三个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再次分析讨论可得到: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引导学生反思前面的结论的不完整性。
让我们重新观察该实验,课件演示前两个实验,教师总结:两个实验表明(1)电路应该是闭合的而不是断开的,即组成电路的各个器件连接成一个电流的通路。
(2)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所谓切割磁感线,垂直地切割或斜着切割都可以。
这就是说,导体的运动方向一定要与磁感线成一定角度,而不是与磁感线平行,否则无法切割磁感线。
其中“运动”二字指相对运动。
⑶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中都有磁通量发生变化的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得到更普遍的结论?
③利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让通电螺线管插入空心大螺线管中,引导学生观察开关接通瞬间、开关接通,划片不动、开关接通,划片移动、开关断开瞬间四种情形下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从实验更加清楚得到结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不论何种原因,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可能是闭合电路或闭合电路一部分的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或者是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发生变化,也可能是闭合电路与磁场的夹角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