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1倾斜角与斜率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2

合集下载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优质课教案_6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优质课教案_6

课题: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2课题: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定义、范围和斜率定义;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唯一性及直线的斜率的存在性.3、理解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理解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的概念,并能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关系图像的应用教学方法:启发引导、 观察归纳法 、数形结合,讲解法 教学过程:将学生分成两组,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一、复习引入: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直线 设计意图:意在强调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这些直线倾斜程度不同引出直线倾斜角定义,直线找同学说,老师在黑板上画 二、直线的倾斜角定义 定义:(1)当直线与轴相交时,取轴作为基准,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所成的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定义直接给出,结合复习引入中的三条直线,总结倾斜角范围 关键:①直线向上方向;②轴的正方向;③小于平角的正角. 规定:当直线和x 轴平行或重合时,它的倾斜角为0°,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然后采用层层深入设计问题,意在说明确定直线的要素,以抢答积分的形式l x x x l αl x 00180α≤<(1)y=x-1 (2) y=2x-2 (3) y=-x+13(1)已知直线上的一个点能确定一条直线的位置吗? (2)已知直线的倾斜角α能确定一条直线的位置吗?(3)直线上的一个点和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吗? 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是: 直线上的一个定点以及它的倾斜角, 二者缺一不可三、斜率的定义:凭少时玩滑梯记忆,理解坡比意义,有图片加以说明引出斜率定义,即接近生活,又形象生动。

一条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这条直线的斜率,记为.例1、l 当直线的倾斜角为下列各角时,斜率分别为什么?(7)6π学生以强答形式,计分回答,教师板书.意在加强练习找学生回答,重在练习,若α=090时,斜率存在吗?完善定义,找出图像,用百岁山图片加强记忆一条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这条直线的斜率,记().再由动图得出倾斜角和斜率的变化关系,强化记忆当α=00 时,k= 0; 当00<α<090时,k >0 ;αtan kα=α2π≠130()245()360()4120()5135()6150()(8)4π5(9)6π4当α=090 时,k 不存在 当090<α<0180,k <0; 例2、l 当直线的斜率分别下列各值,倾斜角会是什么?例3、若直线l 的斜率k满足:333≤≤-k 则 l 的倾斜角a 的范围是 本题设计意图为已知斜率取值范围求倾斜角取值范围,充分利用函数图像,数形结合,观察出结果,从而解决问题,采用小组讨论比赛形式完成,讨论好板书结果,教师订正2、直线的斜率公式:我们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那么,对于给定两点P 1 ( x 1 ,y 1), P 2 ( x 2 ,y 2), 并且x 1 ≠x 2,如何计算直线P 1 P 2的斜率k . 分析证明过程要详细说明,按倾斜角是锐角,钝角,再按两点上下关系不同分别说明,证明过程教师引导,师生一起完成,增强合作意识1212xx yy k --=21k =()3k =()4k =()51k =-()63k =-()13k =()263[0,][,)πππ⋃π5思考:(1)已知直线上两点111(,)P x y 、),(222y x P , 运用上述公式计算直线的斜率时,与两点坐标的顺序有关吗?(2)当直线平行于轴时,或与轴重合时,上述公式还需要适用吗?为什么?(3)当直线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上述式子还成立吗?为什么? 例4、 如图 ,已知 ,求直线AB ,BC ,CA 的斜率,并判断这些直线的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αy y ),2,3(A ),1,4(-B )1,0(-C6本题主要考察的是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关系,强化训练,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规范做题步骤 四、课堂小结: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及其范围:2、直线的斜率定义:K>0 时, α为锐角;K<0 时, α为钝角; K=0 时, α=0;K 不存在, α= 90° 3、斜率公式:课堂小结仍以学生抢答计分形式,让学生谈收获,体会,总结课堂内容,最后总结两组得分,并给与奖励,学生们记忆深刻,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提高作出很大贡献。

高中数学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1 倾斜角与斜率教案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1 倾斜角与斜率教案数学教案

3.1.1 倾斜角与斜率[提出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经过点P.问题1:直线l的位置能够确定吗?提示:不能.问题2:过点P可以作与l相交的直线多少条?提示:无数条.问题3:上述问题中的所有直线有什么区别?提示:倾斜程度不同.[导入新知]1.倾斜角的定义: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方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如图所示,直线l的倾斜角是∠APx,直线l′的倾斜角是∠BPx.2.倾斜角的范围: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0°≤α<180°,并规定与x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的倾斜角为0°.3.倾斜角与直线形状的关系倾斜角α=0°0°<α<90°α=90°90°<α<180°直线对直线的倾斜角的理解(1)倾斜角定义中含有三个条件:①x轴正向;②直线向上的方向;③小于180°的非负角.(2)从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看,直线的倾斜角是由x轴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直线重合时所成的角.(3)倾斜角是一个几何概念,它直观地描述且表现了直线对x 轴的倾斜程度.(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每一条直线都有一个确定的倾斜角,且倾斜程度相同的直线,其倾斜角相等;倾斜程度不同的直线,其倾斜角不相等.[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常用坡度(坡度=升高量前进量)表示倾斜程度,例如,“进2升3”与“进2升2”比较,前者更陡一些,因为坡度32>22. 问题1:对于直线可利用倾斜角描述倾斜程度,可否借助于坡度来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提示:可以.问题2:由上图中坡度为升高量与水平前进量的比值,那么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倾斜程度能否如此度量?提示:可以.问题3:通过坐标比,你会发现它与倾斜角有何关系?提示:与倾斜角的正切值相等.[导入新知]1.斜率的定义: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即k =tan_α.2.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 =y 2-y 1x 2-x 1.当x 1=x 2时,直线P 1P 2没有斜率. 3.斜率作用:用实数反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的倾斜程度.[化解疑难]1.倾斜角α与斜率k 的关系(1)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并不是所有的直线都有斜率.当倾斜角是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垂直于x 轴(平行于y 轴或与y 轴重合).(2)直线的斜率也反映了直线相对于x 轴的正方向的倾斜程度.当0°≤α<90°时,斜率越大,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当90°<α<180°时,斜率越大,直线的倾斜程度也越大.2.斜率公式(1)直线的斜率与两点的顺序无关,即两点的纵坐标和横坐标在公式中的次序可以同时调换,就是说, 如果分子是y 2-y 1,分母必须是x 2-x 1;反过来,如果分子是y 1-y 2,分母必须是x 1-x 2,即k =y 1-y 2x 1-x 2=y 2-y 1x 2-x 1. (2)用斜率公式时要一看,二用,三求值.一看,就是看所给两点的横坐标是否相等,若相等,则直线的斜率不存在,若不相等,则进行第二步;二用,就是将点的坐标代入斜率公式;三求值,就是计算斜率的值,尤其是点的坐标中含有参数时,应用斜率公式时要对参数进行讨论.[例1] (1)若直线l 的向上方向与y 轴的正方向成30°角,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A.30°B.60°C.30°或150° D.60°或120°(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此直线的斜率为tan αB.直线的斜率为tan α,则此直线的倾斜角为αC.若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sin α>0D.任意直线都有倾斜角α,且α≠90°时,斜率为tan α[解析] (1)如图,直线l有两种情况,故l的倾斜角为60°或120°.(2)对于A,当α=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故不正确;对于B,虽然直线的斜率为tan α,但只有0°≤α<180°时,α才是此直线的倾斜角,故不正确;对于C,当直线平行于x轴时,α=0°,sin α=0,故C不正确,故选D.[答案] (1)D (2)D[类题通法]求直线的倾斜角的方法及两点注意(1)方法:结合图形,利用特殊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求角.(2)两点注意:①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倾斜角为0°,当直线与x轴垂直时,倾斜角为90°.②注意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活学活用]1.直线l经过第二、四象限,则直线l的倾斜角范围是( ) A.[0°,90°)B.[90°,180°) C.(90°,180°) D.(0°,180°)解析:选C 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又直线l 经过第二、四象限,所以直线l 的倾斜角范围是(90°,180°).2.设直线l 过原点,其倾斜角为α,将直线l 绕坐标原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直线l 1,则直线l 1的倾斜角为( )A .α+45°B .α-135°C .135°-αD .当0°≤α<135°时为α+45°,当135°≤α<180°时为α-135°解析:选D 当0°≤α<135°时,l 1的倾斜角是α+45°.当135°≤α<180°时,结合图形和倾斜角的概念,即可得到l 1的倾斜角为α-135°,故应选D.[例2] (1)已知过两点A (4,y ),B (2,-3)的直线的倾斜角为135°,则y =________;(2)过点P (-2,m ),Q (m,4)的直线的斜率为1,则m 的值为________;(3)已知过A (3,1),B (m ,-2)的直线的斜率为1,则m 的值为________.[解析] (1)直线AB 的斜率k =tan 135°=-1,又k =-3-y 2-4,由-3-y 2-4=-1,得y =-5. (2)由斜率公式k =4-m m +2=1,得m =1. (3)当m =3时,直线AB 平行于y 轴,斜率不存在.当m ≠3时,k =-2-1m -3=-3m -3=1,解得m =0.[答案] (1)-5 (2)1 (3)0[类题通法]利用斜率公式求直线的斜率应注意的事项(1)运用公式的前提条件是“x1≠x2”,即直线不与x轴垂直,因为当直线与x轴垂直时,斜率是不存在的;(2)斜率公式与两点P1,P2的先后顺序无关,也就是说公式中的x1与x2,y1与y2可以同时交换位置.[活学活用]3.(2012·河南平顶山高一调研)若直线过点 (1,2),(4,2+3),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 )A.30° B.45°C.60° D.90°解析:选A 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直线斜率k=2+3-24-1=33,∴tan α=3 3 .又∵0°≤α<180°,∴α=30°.[例3] 已知实数x,y满足y=-2x+8,且2≤x≤3,求y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 如图所示,由于点(x,y)满足关系式2x+y=8,且2≤x≤3,可知点P(x,y)在线段AB上移动,并且A,B两点的坐标可分别求得为A(2,4),B(3,2).由于yx 的几何意义是直线OP的斜率,且k OA=2,k OB=23,所以可求得y x 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23. [类题通法]根据题目中代数式的特征,看是否可以写成y 2-y 1x 2-x 1的形式,若能,则联想其几何意义(即直线的斜率),再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来分析解决问题.[活学活用]4.点M (x ,y )在函数y =-2x +8的图象上,当x ∈[2,5]时,求y +1x +1的取值范围. 解:y +1x +1=y --1x --1的几何意义是过M (x ,y ),N (-1,-1)两点的直线的斜率.∵点M 在函数y =-2x +8的图象上,且x ∈[2,5],∴设该线段为AB 且A (2,4),B (5,-2).∵k NA =53,k NB =-16, ∴-16≤y +1x +1≤53. ∴y +1x +1的取值范围为[-16,53]. [典例] 已知两点A (-3,4),B (3,2),过点P (1,0)的直线l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则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________;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________.[解析] 如图,由题意可知k PA =4-0-3-1=-1,k PB=2-03-1=1,则直线l 的倾斜角介于直线PB 与PA 的倾斜角之间,又PB 的倾斜角是45°,PA 的倾斜角是135°,∴直线l 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45°≤α≤135°;要使l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k ≤-1或k ≥1.[答案] 45°≤α≤135° k ≤-1或k ≥1[易错防范]1.本题易错误地认为-1≤k ≤1,结合图形考虑,l 的倾斜角应介于直线PB 与直线PA 的倾斜角之间,要特别注意,当l 的倾斜角小于90°时,有k ≥k PB ;当l 的倾斜角大于90°时,则有k ≤k PA .2.如图,过点P 的直线l 与直线段AB 相交时,因为过点P 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PC 的斜率不存在,而PC 所在的直线与线段AB 不相交,所以满足题意的斜率夹在中间,即k PA ≤k ≤k PB .解决这类问题时,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直观地判断直线是夹在中间还是在两边.[成功破障]已知直线l 过点P (3,4),且与以A (-1,0),B (2,1)为端点的线段AB 有公共点,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解:∵直线PA 的斜率k PA =4-03--1=1,直线PB 的斜率k PB =4-13-2=3,∴要使直线l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k 的取值范围为[1,3].[随堂即时演练]1.关于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一直线都有倾斜角,都存在斜率B .倾斜角为135°的直线的斜率为1C .若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它的斜率为k =tan αD .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是(-∞,+∞)解析:选D 任一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当倾斜角为90°时,斜率不存在.所以A 、C 错误;倾斜角为135°的直线的斜率为-1,所以B 错误;只有D 正确.2.已知经过两点(5,m )和(m,8)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 的值是( )A .5B .8C.132 D .7解析:选C 由斜率公式可得8-m m -5=1,解之得m =132. 3.直线l 经过原点和(-1,1),则它的倾斜角为________.解析:k l =1-0-1-0=-1, 因此倾斜角为135°.答案:135°4.已知三点A (a,2),B (3,7),C (-2,-9a )在同一条直线上,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解析:∵A 、B 、C 三点共线,∴k AB =k BC ,即53-a =9a +75,∴a =2或29.答案:2或29 5.已知A (m ,-m +3),B (2,m -1),C (-1,4),直线AC 的斜率等于直线BC 的斜率的3倍,求m 的值.解:由题意直线AC 的斜率存在,即m ≠-1.∴k AC =-m +3-4m +1,k BC =m -1-42--1. ∴-m +3-4m +1=3·m -1-42--1. 整理得:-m -1=(m -5)(m +1),即(m +1)(m -4)=0,∴m =4或m =-1(舍去).∴m =4.[课时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给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若两直线的倾斜角相等,则它们的斜率也一定相等; ②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30°;③倾斜角为0°的直线只有一条;④直线的倾斜角α的集合{α|0°≤α<180°}与直线集合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A .0B .1C .2D .3解析:选A 若两直线的倾斜角为90°,则它们的斜率不存在,①错;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②错;所有垂直于y 轴的直线倾斜角均为0°,③错;不同的直线可以有相同的倾斜角,④错.2.过两点A (4,y ),B (2,-3)的直线的倾斜角为45°,则y =( )A .-32B.32 C .-1D .1 解析:选C tan 45°=k AB =y +34-2,即y +34-2=1,所以y =-1.3.如图,设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k 1,k 2,k 3的大小关系为( )A .k 1<k 2<k 3B .k 1<k 3<k 2C .k 2<k 1<k 3D .k 3<k 2<k 1解析:选A 根据“斜率越大,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可知选项A 正确.4.经过两点A (2,1),B (1,m 2)的直线l 的倾斜角为锐角,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1B .m >-1C .-1<m <1D .m >1或m <-1解析:选C ∵直线l 的倾斜角为锐角,∴斜率k =m 2-11-2>0,∴-1<m <1.5.(2012·广州高一检测)如果直线l 过点(1,2),且不通过第四象限,那么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 .[0,1]B .[0,2] C.⎣⎢⎡⎦⎥⎤0,12 D .(0,3]解析:选B 过点(1,2)的斜率为非负且最大斜率为此点与原点的连线斜率时,图象不过第四象限.二、填空题6.已知a >0,若平面内三点A (1,-a ),B (2,a 2),C (3,a 3)共线,则a =________.解析:若平面内三点共线,则k AB =k BC ,即a 2+a 2-1=a 3-a 23-2,整理得a 2-2a -1=0,解得a =1+2,或a =1-2(舍去). 答案:1+27.如果直线l 1的倾斜角是150°,l 2⊥l 1,垂足为B .l 1,l 2与x 轴分别相交于点C ,A ,l 3平分∠BAC ,则l 3的倾斜角为________.解析:因为直线l 1的倾斜角为150°,所以∠BCA =30°,所以l 3的倾斜角为12×(90°-30°)=30°. 答案:30°8.已知实数x ,y 满足方程x +2y =6,当1≤x ≤3时,y -1x -2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y -1x -2的几何意义是过M (x ,y ),N (2,1)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因为点M 在函数x +2y =6的图象上,且1≤x ≤3,所以可设该线段为AB ,且A ⎝ ⎛⎭⎪⎫1,52,B ⎝ ⎛⎭⎪⎫3,32,由于k NA =-32,k NB =12,所以y -1x -2的取值范围是⎝ ⎛⎦⎥⎤-∞,-32∪⎣⎢⎡⎭⎪⎫12,+∞. 答案:⎝ ⎛⎦⎥⎤-∞,-32∪⎣⎢⎡⎭⎪⎫12,+∞ 三、解答题9.已知直线l 过点A (1,2),B (m,3),求直线l 的斜率和倾斜角的取值范围.解:设l 的斜率为k ,倾斜角为α,当m =1时,斜率k 不存在,α=90°,当m ≠1时,k =3-2m -1=1m -1, 当m >1时,k =1m -1>0,此时α为锐角,0°<α<90°, 当m <1时,k =1m -1<0,此时α为钝角, 90°<α<180°.所以α∈(0°,180°),k ∈(-∞,0)∪(0,+∞).10.已知A (3,3),B (-4,2),C (0,-2),(1)求直线AB 和AC 的斜率.(2)若点D 在线段BC (包括端点)上移动时,求直线AD 的斜率的变化范围.解:(1)由斜率公式可得直线AB 的斜率k AB =2-3-4-3=17.直线AC 的斜率k AC =-2-30-3=53.故直线AB 的斜率为17,直线AC 的斜率为53. (2)如图所示,当D 由B 运动到C 时,直线AD 的斜率由k AB 增大到k AC ,所以直线AD 的斜率的变化范围是⎣⎢⎡⎦⎥⎤17,53.。

高中数学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 新

高中数学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 新

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3.1.1 倾斜角与斜率一、内容及其解析“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人教版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高中解析几何内容的开始。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直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倾斜角和斜率。

其核心内容是直线倾斜角的概念和斜率的求法,理解它的关键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角和角的正切值.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次函数的图像和平面中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这节内容就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与代数表示,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坐标法(解析法)的方式来研究直线及其几何性质(如直线位置关系、交点坐标、点到直线距离等)的基础.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直角坐标平面内几何要素代数化的过程,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研究方法。

直线的斜率是后继内容展开的主线,无论是建立直线的方程,还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讨论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目标及其解析目标定位:1、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会求出直线的倾斜角和直线的斜率3、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目标解析:1、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是指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X 轴为基准,直线与X 轴相交时,X 轴正方向与直线向上的方向的角;理解斜率概念是指直线的斜率就是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优质课教案_3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优质课教案_3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并能应用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线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和直线倾斜角和斜率关系的揭示,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感悟并形成倾斜角与斜率两个概念;2、推导并初步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3、体会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思想在概念形成及公式推导中的作用。

难点:用代数方法推导斜率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发现法相结合。

即在多媒体课件支持下,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探索,亲身经历概念的发现与形成过程,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问题1(出示幻灯片)过一点能确定一条直线吗?引导学生发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过一点不能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2 这些直线有怎样的区别?倾斜程度不一样.由此引导学生归纳,确定直线位置可有两种方式(1)已知直线上两点(2)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倾斜程度怎样准确的表示它们的区别呢?观察图形,相互讨论,但是在倾斜角定义得出时会有困难。

给学生鼓励、引导,师生共同得出倾斜角概念。

1.倾斜角的定义:直线与x 轴相交时,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角 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依倾斜角的定义,倾斜角的范围是什么?(二)巩固旧知,同化新知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表示倾斜程度的量?(坡角与坡度)初中对坡度是如何定义的?当坡角α增大时,坡度如何变化?坡角、坡度都能反映倾斜程度,迁移到数学中,坡角相当于直线的倾斜角,而坡度则对应于直线的斜率。

2、斜率:倾斜角不是90 的直线,其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即)90(tan k ≠αα=问题3 所有的直线都有倾斜角和斜率吗练习已知直线的倾斜角,求对应的斜率 k :(1)α =30︒; (2)α =45︒;(3)α =120︒; (4)α =135︒.(三)尝试推导,深化认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可见由两点也就确定了直线的倾斜程度,即倾斜角与斜率。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优质课教案_5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优质课教案_5

《3.1.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会求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过程与方法:(1)经历倾斜角与斜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领悟数形结合的解析几何思想;(2)借助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情境贯串教学,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通过数学概念的学习,体会到数学中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数学结论中的美。

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初步体会到数学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斜率计算公式难点:(1)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关系(2)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关键点: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设置学生活动;借助几何画板的演示,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演示实验法学法: 观察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类比归纳法【教学用具】多媒体、几何画板【授课类型】新授【设计理念】本节课以一个情境贯串教学始终,层层深入,采用问题引领的探究式教学法,借助一个教学平台,贯串两条教学主线,再现三次教学情境,设置多次学生活动,根据“情境创设生活化,问题探究活动化,辨析质疑及时化,习题设置梯度化”的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经历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从而将本节课的教学步步推向高潮.【内容解析】本节课选自人教A版《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分别从几何和代数的角度刻画了直线的倾斜程度,两者的联系桥梁是正切函数值,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研究直线方程及其位置关系等思维的起点.因此,本节起到“开启全章、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本节课内容在平均变化率,导数的学习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情简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1720班.学生数学基础一般,已初步具备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学生思维较活跃,善于交流,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也有部分学困生,对高中数学的抽象性,符号化特点不太适应,对数学有畏难情绪。

高中数学(311倾斜角与斜率)示范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

高中数学(311倾斜角与斜率)示范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本章教材分析直线与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第一章,用坐标法研究平面上最简单的图形——直线.本章首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介绍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等概念;然后建立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等;通过直线的方程,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以及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坐标法,它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坐标法的基本特点是,首先用代数语言(坐标及其方程)描述几何元素及其关系,将几何问题代数化;解决代数问题,得到结果;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本章自始至终贯穿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图形的研究过程中,注意代数方法的使用;在代数方法的使用过程中,加强与图形的联系.直线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它既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必要准备,又能为今后灵活地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打好坚实的基础.只有学好本章才能为第四章的圆与方程做好准备和铺垫.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由浅及深的学习规律,多采用变式教学,同时渗透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大胆质疑、积极思考、合作探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合理诱导并且及时鼓励,使同学们能愉快的、轻松的学习,并且提高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尤其是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出“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为用而学,学而能用”,这一点也正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和精神.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1.1 倾斜角与斜率整体设计教学分析直线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它既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知识上的必要准备,又能为今后灵活地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打好坚实的基础.事实上,只有透彻理解并熟练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这两个基本概念,学生才能对直线及其位置进行定量的研究.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必须要求学生理解它们的准确涵义和作用,掌握它们的导出,并在运用上形成相应的技能和熟练的技巧.本小节从一个具体的一次函数与它的图象入手,引入直线的倾斜角概念,注重了由浅及深的学习规律,并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之所以引入直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是进一步研究直线方程的需要.三维目标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充分利用斜率和倾斜角是从数与形两方面刻划直线相对于x 轴倾斜程度的两个量这一事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2.掌握经过两点P 1(x 1,y 1)和P 2(x 2,y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1212x x y y --(x 1≠x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3.培养和提高学生联系、对应、转化等辩证思维能力,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相互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注意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以及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教学难点:斜率公式的推导.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如图1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过点P 的一条直线绕P 点旋转,不管旋转多少周,它对x 轴的相对位置有几种情形?教师引入课题: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图1思路2.我们知道,经过两点有且只有(确定)一条直线.那么,经过一点P 的直线l 的位置能确定吗?这些直线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教师引入课题:倾斜角与斜率.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①怎样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呢?②图2中标出的直线的倾斜角α对不对?如果不对,违背了定义中的哪一条?图2③直线的倾斜角能不能是0°?能不能是锐角?能不能是直角?能不能是钝角?能不能是平角?能否大于平角?④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表示倾斜程度的量? ⑤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 ⑥任何直线都有斜率么?⑦我们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那么已知直线上两点坐标,如何才能求出它的倾斜角和斜率呢?如:已知A(2,3)、B(-1,4),则直线AB 的斜率是多少?活动:①与交角有关.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 可见:平面上的任一直线都有唯一的一个倾斜角,并且倾斜角定了,直线的方向也就定了. ②考虑正方向.③动手在坐标系中作多条直线,可知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在此范围内,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而每一个倾斜角都能确定一条直线的方向.倾斜角直观地表示了直线对x 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 规定:当直线和x 轴平行或重合时,直线倾斜角为0°,所以倾斜角的范围是0°≤α<180°. ④联想小时候玩的滑梯,结合坡度比给出斜率定义,直线斜率的概念. 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k=tanα. ⑤教师介绍正切函数的相关知识.⑥说明:直线与斜率之间的对应不是映射,因为垂直于x 轴的直线没有斜率. (倾斜角是90°的直线没有斜率)⑦已知直线l 上的两点P 1(x 1,y 1),P 2(x 2,y 2),且直线l 与x 轴不垂直,如何求直线l 的斜率?教学时可与教材上的方法一样推出. 讨论结果:①用倾斜角.②都不对.与定义中的x 轴正方向、直线向上方向相违背.③直线的倾斜角能是0°,能是锐角,能是直角,能是钝角,不能是平角,不能大于平角. ④有,常用的有坡度比. ⑤90°的正切值不存在.⑥倾斜角是90°的直线没有斜率.⑦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1212x x y y --.应用示例思路1例1 已知A(3,2),B(-4,1),C(0,-1),求直线AB,BC,CA 的斜率,并判断它们的倾斜角是钝角还是锐角.活动:引导学生明确已知两点坐标,由斜率公式代入即可求得k 的值; 而当k=tanα<0时,倾斜角α是钝角; 而当k=tanα>0时,倾斜角α是锐角; 而当k=tanα=0时,倾斜角α是0°. 解:直线AB 的斜率k 1=71>0,所以它的倾斜角α是锐角; 直线BC 的斜率k 2=-0.5<0,所以它的倾斜角α是钝角; 直线CA 的斜率k 3=1>0,所以它的倾斜角α是锐角. 变式训练已知A(1,33),B(0,23),求直线AB 的斜率及倾斜角.解:k AB =3013233=--,∵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 ∴直线AB 的倾斜角为60°.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经过原点且斜率分别为1,-1,2及-3的直线a,b,c,l. 活动:要画出经过原点的直线a,只要再找出a 上的另外一点M.而M 的坐标可以根据直线a 的斜率确定.解:设直线a 上的另外一点M 的坐标为(x,y),根据斜率公式有:1=--x y ,所以x=y. 可令x=1,则y=1,于是点M 的坐标为(1,1).此时过原点和点M(1,1),可作直线a. 同理,可作直线b,c,l. 变式训练1.已知直线的倾斜角,求直线的斜率: (1)α=0°;(2)α=60°;(3)α=90°. 活动:指导学生根据定义直接求解. 解:(1)∵tan0°=0,∴倾斜角为0°的直线斜率为0.(2)∵tan60°=3,∴倾斜角为60°的直线斜率为3.(3)∵tan90°不存在,∴倾斜角为90°的直线斜率不存在. 点评:通过此题训练,意在使学生熟悉特殊角的斜率.2.关于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任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也都有斜率 B.直线的倾斜角越大,它的斜率就越大C.平行于x 轴的直线的倾斜角是0或π;两直线的倾斜角相等,它们的斜率也相等D.直线斜率的范围是(-∞,+∞) 答案:D思路2例1 求经过点A(-2,0),B(-5,3)的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 解:k AB =)2(503----=1,即tanα=-1,又∵0°≤α<180°, ∴α=135°.∴该直线的斜率是-1,倾斜角是135°.点评:此题要求学生会通过斜率公式求斜率,并根据斜率求直线的倾斜角. 变式训练求过下列两点的直线的斜率k 及倾斜角α. (1)P 1(-2,3),P 2(-2,8); (2)P 1(5,-2),P 2(-2,-2). 解:(1)∵P 1P 2与x 轴垂直,∴直线斜率不存在,倾斜角α=90°. (2)k=tanα=52)2(2-----=0,∴直线斜率为0,倾斜角α=0°.例2 已知三点A 、B 、C ,且直线AB 、AC 的斜率相同,求证:这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证明:由直线的斜率相同,可知直线AB 的倾斜角与AC 的倾斜角相等,而两直线过公共点A ,所以直线AB 与AC 重合,因此A 、B 、C 三点共线. 点评:此题反映了斜率公式的应用,即若有共同点的两直线斜率相同,则可以判断三点共线. 变式训练1.若三点A(2,3),B(3,2),C(21,m)共线,求实数m 的值. 解:k AB =2332--=-1,k AC =2213--m ,∵A、B 、C 三点共线,∴k AB =k AC .∴2213--m =-1.∴m=29. 2.若三点A(2,2),B(a,0),C(0,b)(ab≠0)共线,则a 1+b1的值等于_____________.答案:21例3 已知三角形的顶点A(0,5),B(1,-2),C(-6,m),BC 的中点为D ,当AD 斜率为1时,求m 的值及|AD|的长.分析:应用斜率公式、中点坐标公式、两点间距离公式. 解:D 点的坐标为(-25,22-m ), ∴k AD =025522----m =1.∴m=7.∴D 点坐标为(-25,25).∴|AD|=225)255()25(22=-+. 变式训练过点P(-1,-1)的直线l 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若P 恰为线段A 的中心,求直线l 的斜率和倾斜角. 答案:k=-1,倾斜角为43π. 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1、2、3、4. 拓展提升已知点A(-2,3),B(3,2),过点P(0,-2)的直线l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分析:利用数形结合同时注意直线斜率不存在的特殊情形. 答案:(-∞,34)∪(-2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1)掌握已知直线的倾斜角求斜率;(2)直线倾斜角的概念及直线倾斜角的范围;(3)直线斜率的概念;(4)已知直线的倾斜角(或斜率),求直线的斜率(或倾斜角)的方法.作业习题3.1 A组3、4、5.设计感想本节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获得新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加强师生交流,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分析还是能得到正确结论的,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优质课教案_1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优质课教案_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直线的斜率的概念;3、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直线的斜率的变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学习,体验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的斜率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转化能力,使其进一步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直线的斜率的概念;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难点:直线的倾斜角和直线的斜率的变化关系及应用。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给定一次函数y=x+1,它的图像是什么?如何画出它的图像问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一点P能确定几条直线?观察并思考这些直线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师生活动1:教师提问,学生动手画直角坐标系并过P作图观察并思考结论:如图,过点P在直角坐标系中可以作出无数条直线。

这些直线的主要的共同点是都过点P,不同点是这些直线与X轴的倾斜程度不同(二)探究新知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并且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0。

注:①x轴的正方向;②直线向上的方向。

思考:判断下列哪个是倾斜角?求直线的倾斜角:例1:知直线l向上方向与y轴正向所成的角为30°,则直线l的倾斜角为( ).变式训练:已知直线l1的倾斜角为15°,直线l1与l2的交点为A,直线l1和l2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的角为120°,则直线l2的倾斜角为( ).2.倾斜角的取值范围直线l的倾斜角分别为:锐角、直角、钝角、0角。

由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可知: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0≤ <180。

思考:直线a∥b∥c,那么它们的倾斜角相等?相等若给定一个倾斜角,能确定一条直线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不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对应唯一的一个倾斜角,倾斜程度相同的直线,倾斜角相等。

高中数学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教案新必修2

高中数学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教案新必修2

高中数学《3.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2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人教版)第三章直线方程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第一课时。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与一次函数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也为进一步学习直线方程等内容做好准备。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节课学生很容易在以下两个地方产生错误或困惑:1.由正切函数的单调性得到倾斜角与斜率的变化关系;2. 斜率计算公式的运用.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唯一性.3.理解直线的斜率的存在性.4.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直线的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学习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2.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的概念和公式.难点:斜率公式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问题1: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定义域问题2: 正切函数的图象与单调性(二).问题情境问题3: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一条直线,它的位置由哪些条件确定呢?我们知道,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确定)一条直线. 那么, 经过一点P的直线l的位置能确定吗? 如图, 过一点P可以作无数多条直线a,b,c, …易见,答案是否定的.这些直线有什么联系呢?(1)它们都经过点P. (2)它们的‘倾斜程度’不同.问题4:怎样描述这种‘倾斜程度’的不同?(三).形成定义定义1:直线倾斜角的概念: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注意: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优质课教案_2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优质课教案_2

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理解直线倾斜角的唯一性。

理解直线斜率的存在性。

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初步掌握过已知两点的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渗透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解析几何研究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从生活中的坡度,自然迁移到数学中直线的斜率,感受数学概念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概念的形成是自然的,从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及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

难点: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的探究。

三、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发现法相结合。

即在多媒体课件支持下,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探索,亲身经历概念的发现与形成过程,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北盘江大桥由云贵两省合作共建,全长1341.4米,桥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相当于200层楼高——这也是世界最高的桥梁:大桥主桥采用主跨720m 钢桁架梁斜拉桥方案,为目前世界最大跨径的钢桁架梁斜拉桥。

于2016年12月29日通车,云南宣威城区至贵州六盘水的车程将从此前的5个小时左右,缩短为1个多小时。

桥梁上斜拉钢丝与桥面形成了之间具有不同的倾斜程度,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探究,形成新知(1)动动手,画出满足条件的直线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一条直线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一条过原点的直线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一条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角为30°的直线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一条过原点且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角为 30°的直线(2)动动脑,回答下列问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怎样确定一条直线的位置呢?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条件: 1.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2. 已知直线上一点和这条直线的方向 (3)直线的方向——倾斜角的概念形成问题:在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哪个角刻画倾斜程度?倾斜角的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方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

3.1.1《倾斜角与斜率》教案(精品)

3.1.1《倾斜角与斜率》教案(精品)
3.给定两点 , , ,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
1、通过简单练习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
2、让学生初步了解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以及须注意的问题。
3、初步了解斜率公式.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教师在课堂上轻声走动,对个别学生进行有必要的指导。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一点P可以作无数条直线,这些直线的区别在哪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式的建立。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动手算、勤钻研”的研究式学习方法,这样增加了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新“得”,“练”有所“获”,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
学生学习




1.直线 经过原点和点 ,则它的倾斜角是,它的斜率是。
2.已知点 ,坐标轴上有一点 ,若 ,则 点的坐标为。
3.已知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则 的值为()
A. B. C. D.
4.如右下图中直线 、 、 的斜率分别为k1、k2、k3。则( )
A、k1<k2<k3B、k3<k1<k2
C、k3<k2<k1D、k 1<k3<k2
直接利用斜率定义式求解,熟悉斜率公式,并体验斜率与倾斜角之间的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过点 作直线 ,若直线 与连结 的线段总有公共点,求直线 的倾斜角 与斜率 的取值范围。
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熟练应用两点式斜率公式。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分析讲解。
教案

高中数学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高一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高一数学教案


究直线及其几何性质(如直线的位置关系、夹角、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的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直角坐标系内几何要素代数化的过程和意义,初步

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研究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函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的

应用知识。本课有着开启全章,奠定基调,渗透方法的作用。

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是解析几何的主要目标,其本质是抽象的代数语言和直观的集合语言
何对应关系? 新
程的解和直线 程的概念学

上的点的关系。 习 需 要 一 个
为 后 面 分 类 讨 过程,直线的
当学生归纳出方程的解和直线上的点存 论作准备。
方程和方程
在一一对应关系时,师生共同总结出直线的方
(2)学生准 的 直 线 概 念

程和方程的直线(幻灯片):
确说出方程的 的描述中体
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
知 定的,那么,如何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 P1P2
(2)斜率公 问题(2)
的斜率呢?
式表明,直线对 引 导 学 生 从
于 x 轴的倾斜 不同的角度
第一步:提出两个问题
程 度 可 以 通 过 计算斜率,并
(1)如何求斜率 K?
直线上任意两 对学生进行
(当 时,由 k tan [0, ) ) 2
2 同学们还能定义别的表示直线倾斜程度 的量吗?
了,直线的方向 也就确定了,倾 斜角不同,直线
破。 3. 函 数
的应用应与
3 应用哪一个三角函数更能合理地表示直 线的倾斜程度?
的倾斜程度也 不同。那么所用 函数尽可能是
实际研究问 题的需要相 结合。只有这

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第1课时)-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 教案

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第1课时)-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 教案

课 题: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教学内容: 3.1.1 直线倾斜角与斜率教学目的: 理解和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 掌握经过两点P 1(x 1,y 1)和P 2(x 2,y 2)的直线斜率公式. 教学重点: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以及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教学难点: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以及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本章首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介绍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等概念;然后建立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等;通过直线的方程,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以及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坐标法,它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坐标法的基本特点是,首先用代数语言(坐标及其方程)描述几何元素及其关系,将几何问题代数化;解决代数问题,得到结果;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本章自始至终贯穿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图形的研究过程中,注意代数方法的使用;在代数方法的使用过程中,加强与图形的联系.直线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图形,能为今后灵活地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打好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由浅及深的学习规律,渗透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二、讲解新课(1)为什么学习解析几何?(2)解析几何的桥梁是坐标系,理论根据是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一次函数b kx y +=,它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对于一给定函数b kx y +=,作出它的图象的方法: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在直线上任找两点即可.这两点就是满足函数式的两对y x ,值.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一般地,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是以满足b kx y +=的每一对y x ,的值为坐标的点构成的.由于函数式b kx y +=也可以看作二元一次方程.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个方程的解和直线上的点也存在这样的对应关系.直线的方程;方程的直线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过来,这条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时,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王新敞指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直线时,就是利用直线与方程的这种关系,建立直线的方程的概念,并通过方程来研究直线的有关问题.这就是解析几何的思想。

高中数学 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

高中数学 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2、掌握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之间的转化关系3、通过学习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数学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直线斜率与倾斜角,初步体验“数形结合”2、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激发其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会求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难点:理解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关系教学工具:计算机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怎样确定一条直线?(两点?)2:过一点P ,加一个方向可以吗?(二)探究直线倾斜角的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0.看一看:(1) 如图三条直线的倾斜角分别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2)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画一画:分别画出过点(1,0),(2,0)倾斜角都是4π的直线a 、b. 指出:倾斜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倾斜程度不同的直线,其倾斜角不相等(三)探究直线斜率1.回顾坡度的含义 =αi tan2:斜率的概念: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倾斜角是090的直线没有斜率(为什么?).斜率常用k 来表示,公式1:tan k =α(090α≠).巩固定义:(1)倾斜角是045、030、060、090、0120、0135的直线斜率分别是多少?(2) 由上计算探究:直线的斜率k 与倾斜角α的关系?)())()090090180009090180o o o o o o o o k k kαααααα⎡∈⎣↑+∞∈-∞↑⎡∈⋃⎣当,时,随的不断增大,直线的斜率不断增大,由。

当,时,随的不断增大,直线的斜率不断增大,由。

但当,,时,随的增大,无单调性!所以:()()0090090180o o o o k k αααα>∈<∈当时,,即为锐角。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优质课教案_1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优质课教案_1
注重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形结合,使概念更直观、易懂,能够更好的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从而引入描述直线倾斜程度的概念——直线的倾斜角;体会直观想象这一核心素养。
倾斜角是从“形”的角度刻画了直线的倾斜程度,但是如何具体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呢?这就需要一个能够“量化”的量来刻画。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其他表示倾斜程度的量?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经过原点且斜率分别为1,-1,2,-3的直线 , , 及 。
例1的作用是已知给定直线上两点坐标求直线斜率,在练习过程中自主发现直线上两点的坐标与直线的斜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体现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核心素养。
目的是加强数形结合。通过分析,得到为了方便的画出直线,还需要在确定一个点。从而说明用坐标法表示斜率公式的必要性。体会逻辑推理喝几何直观想象。
板书课题: 3.1.1倾斜角和斜率
通过一些列问题,自然生成寻找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的想法。由熟知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去掉一个点后,提出问题:“过一点能确定一条直线吗?”通过与学生共同画图,借助于PPT的展示,直观的看出,过一点可以作出无数条直线,一点不能确定一条直线。那么,紧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直线的区别在哪?什么地方不同?”,学生通过图片很自然地看出直线的倾斜程度不同,感受倾斜角这个反映倾斜程度的几何量的必要性和形成过程。逐步渗透数学抽象这一核心素养。在几何画板上的操作直观的感受到倾斜程度不同。
既然斜率是直线倾斜程度的一个很好的代数表示?为什么还要引入过两点直线的斜率的公式呢?这是因为倾斜角的正切值表示斜率有其局限性:对有非特殊倾斜角的直线,正切值很难算出,有必要用其他更好的方法来计算斜率,自然而然引入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重难点分析
重点: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感受倾斜角这个反映倾斜程度的几何量的形成过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第三章《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第三章《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23.1.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唯一性.(3)理解直线的斜率的存在性.(4)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直线的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学习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2) 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重点与难点: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的概念和公式.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教学过程:(一)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我们知道,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确定)一条直线. 那么, 经过一点P的直线l的位置能确定吗? 如图, 过一点P可以作无数多条直线a,b,c, …易见,答案是否定的.这些直线有什么联系呢?(1)它们都经过点P. (2)它们的‘倾斜程度’不同. 怎样描述这种‘倾斜程度’的不同?引入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 取x轴作为基准, 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α= 0°.问: 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0°≤α<180°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 α= 90°.因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每一条直线都有确定的倾斜程度, 引入直线的倾斜角之后, 我们就可以用倾斜角α来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每一条直线的倾斜程度.如图, 直线a∥b∥c, 那么它们的倾斜角α相等吗? 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一个倾斜角α不能确定一条直线.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一个点...........P.和一个倾斜角α(二)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k = tanα⑴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⑵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由此可知, 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例如, α=45°时, k = tan45°= 1;α=135°时, k = tan135°= tan(180°- 45°) = - tan45°= - 1.学习了斜率之后, 我们又可以用斜率来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三) 直线的斜率公式: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如何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 可用计算机作动画演示: 直线P1P2的四种情况, 并引导学生如何作辅助线,共同完成斜率公式的推导.(略)斜率公式:对于上面的斜率公式要注意下面四点:(1) 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α= 90°, 直线与x 轴垂直;(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即y1,y2和x1,x2在公式中的前后次序可以同时交换, 但分子与分母不能交换;(3)斜率k可以不通过倾斜角而直接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求得;(4) 当 y1=y2时, 斜率k = 0, 直线的倾斜角α=0°,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5)求直线的倾斜角可以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而得到.(四)例题:例1 已知A(3, 2), B(-4, 1), C(0, -1), 求直线AB, BC, CA的斜率, 并判断它们的倾斜角是钝角还是锐角.(用计算机作直线, 图略)分析: 已知两点坐标, 而且x1≠x2, 由斜率公式代入即可求得k的值;而当k = tanα<0时, 倾斜角α是钝角;而当k = tanα>0时, 倾斜角α是锐角;而当k = tanα=0时, 倾斜角α是0°.略解: 直线AB的斜率k1=1/7>0, 所以它的倾斜角α是锐角;直线BC的斜率k2=-0.5<0, 所以它的倾斜角α是钝角;直线CA的斜率k3=1>0, 所以它的倾斜角α是锐角.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画出经过原点且斜率分别为1, -1, 2, 及-3的直线a, b, c, l.分析:要画出经过原点的直线a, 只要再找出a上的另外一点M. 而M的坐标可以根据直线a的斜率确定; 或者k=tanα=1是特殊值,所以也可以以原点为角的顶点,x 轴的正半轴为角的一边, 在x 轴的上方作45°的角, 再把所作的这一边反向延长成直线即可.略解: 设直线a上的另外一点M的坐标为(x,y),根据斜率公式有1=(y-0)/(x-0)所以 x = y可令x = 1, 则y = 1, 于是点M的坐标为(1,1).此时过原点和点M(1,1), 可作直线a.同理, 可作直线b, c, l.(用计算机作动画演示画直线过程)(五)练习: P91 1. 2. 3. 4.(六)小结:(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 直线的斜率公式.(七)课后作业: P94 习题3.1 1. 3.(八)板书设计: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2022年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版精品教案《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2022年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版精品教案《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2、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1、用代数方法刻画斜率的过程。
2、过两点的直线斜率计算公式及适用范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第一局部
预设情境
引入新知
解析几何是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和费马共同创立的,这是数学开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数学从此由常量数学进入变量数学时期。解析几何的本质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表达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
从学生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物体入手,抽象出数字模型,感受熟悉知识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感受数学实用性。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3:请在图标中标出直线ι1与ι4的倾斜角。
问题4:当直线ι与χ轴平行或重合时,倾斜角该如何定义?
我们规定上述情况倾斜角为0°
问题5: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多少?
问题6: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怎样描述山坡的倾斜程度?
2、判断正误
(1)直线倾斜角越大,斜率越大。
(2)每条直线都有倾斜角和斜率。
小结:
下面我们探究如何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斜率
教材,问题:给定两点,求直线的斜率。
答复:
答复:
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得出过两点直线的计算公式
(1)
(2)
稳固新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严谨性,为下文斜率计算公式作好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直线是一次函数,会根据函数解析式在直线坐标系中画出直线的图象。学生已经初步形成用坐标法研究直线的概念,所以本节内容是承接初中知识,强化用坐标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感受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越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1 倾斜角与斜率[提出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经过点P . 问题1:直线l 的位置能够确定吗? 提示:不能.问题2:过点P 可以作与l 相交的直线多少条? 提示:无数条.问题3:上述问题中的所有直线有什么区别? 提示:倾斜程度不同. [导入新知]1.倾斜角的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方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如图所示,直线l 的倾斜角是∠APx ,直线l ′的倾斜角是∠BPx .2.倾斜角的范围: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0°≤α<180°,并规定与x 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的倾斜角为0°.3.倾斜角与直线形状的关系[化解疑难]对直线的倾斜角的理解(1)倾斜角定义中含有三个条件:①x 轴正向;②直线向上的方向;③小于180°的非负角.(2)从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看,直线的倾斜角是由x 轴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直线重合时所成的角.(3)倾斜角是一个几何概念,它直观地描述且表现了直线对x 轴的倾斜程度. (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每一条直线都有一个确定的倾斜角,且倾斜程度相同的直线,其倾斜角相等;倾斜程度不同的直线,其倾斜角不相等.[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常用坡度(坡度=升高量前进量)表示倾斜程度,例如,“进2升3”与“进2升2”比较,前者更陡一些,因为坡度32>22.问题1:对于直线可利用倾斜角描述倾斜程度,可否借助于坡度来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提示:可以.问题2:由上图中坡度为升高量与水平前进量的比值,那么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倾斜程度能否如此度量?提示:可以.问题3:通过坐标比,你会发现它与倾斜角有何关系? 提示:与倾斜角的正切值相等. [导入新知]1.斜率的定义: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即k =tan_α.2.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 =y 2-y 1x 2-x 1.当x 1=x 2时,直线P 1P 2没有斜率.3.斜率作用:用实数反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的倾斜程度.[化解疑难]1.倾斜角α与斜率k 的关系(1)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并不是所有的直线都有斜率.当倾斜角是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垂直于x 轴(平行于y 轴或与y 轴重合).(2)直线的斜率也反映了直线相对于x 轴的正方向的倾斜程度.当0°≤α<90°时,斜率越大,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当90°<α<180°时,斜率越大,直线的倾斜程度也越大.2.斜率公式(1)直线的斜率与两点的顺序无关,即两点的纵坐标和横坐标在公式中的次序可以同时调换,就是说, 如果分子是y 2-y 1,分母必须是x 2-x 1;反过来,如果分子是y 1-y 2,分母必须是x 1-x 2,即k =y 1-y 2x 1-x 2=y 2-y 1x 2-x 1. (2)用斜率公式时要一看,二用,三求值.一看,就是看所给两点的横坐标是否相等,若相等,则直线的斜率不存在,若不相等,则进行第二步;二用,就是将点的坐标代入斜率公式;三求值,就是计算斜率的值,尤其是点的坐标中含有参数时,应用斜率公式时要对参数进行讨论.[例1] (1)若直线l 的向上方向与y 轴的正方向成30°角,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A.30°B.60°C.30°或150° D.60°或120°(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此直线的斜率为tan αB.直线的斜率为tan α,则此直线的倾斜角为αC.若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sin α>0D.任意直线都有倾斜角α,且α≠90°时,斜率为tan α[解析] (1)如图,直线l有两种情况,故l的倾斜角为60°或120°.(2)对于A,当α=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故不正确;对于B,虽然直线的斜率为tan α,但只有0°≤α<180°时,α才是此直线的倾斜角,故不正确;对于C,当直线平行于x轴时,α=0°,sin α=0,故C不正确,故选D.[答案] (1)D (2)D[类题通法]求直线的倾斜角的方法及两点注意(1)方法:结合图形,利用特殊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求角.(2)两点注意:①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倾斜角为0°,当直线与x轴垂直时,倾斜角为90°.②注意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活学活用]1.直线l经过第二、四象限,则直线l的倾斜角范围是( )A.[0°,90°)B.[90°,180°)C.(90°,180°) D.(0°,180°)解析:选C 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又直线l经过第二、四象限,所以直线l的倾斜角范围是(90°,180°).2.设直线l过原点,其倾斜角为α,将直线l绕坐标原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直线l1,则直线l1的倾斜角为( )A.α+45°B.α-135°C.135°-αD.当0°≤α<135°时为α+45°,当135°≤α<180°时为α-135°解析:选D 当0°≤α<135°时,l1的倾斜角是α+45°.当135°≤α<180°时,结合图形和倾斜角的概念,即可得到l1的倾斜角为α-135°,故应选D.[例2] (1)已知过两点A (4,y ),B (2,-3)的直线的倾斜角为135°,则y =________; (2)过点P (-2,m ),Q (m,4)的直线的斜率为1,则m 的值为________; (3)已知过A (3,1),B (m ,-2)的直线的斜率为1,则m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1)直线AB 的斜率k =tan 135°=-1, 又k =-3-y 2-4,由-3-y 2-4=-1,得y =-5.(2)由斜率公式k =4-mm +2=1,得m =1.(3)当m =3时,直线AB 平行于y 轴,斜率不存在. 当m ≠3时,k =-2-1m -3=-3m -3=1,解得m =0.[答案] (1)-5 (2)1 (3)0 [类题通法]利用斜率公式求直线的斜率应注意的事项(1)运用公式的前提条件是“x 1≠x 2”,即直线不与x 轴垂直,因为当直线与x 轴垂直时,斜率是不存在的;(2)斜率公式与两点P 1,P 2的先后顺序无关,也就是说公式中的x 1与x 2,y 1与y 2可以同时交换位置.[活学活用]3.(2012·河南平顶山高一调研)若直线过点 (1,2),(4,2+3),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 )A .30° B.45° C .60° D.90°解析:选A 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 直线斜率k = 2+3 -24-1=33,∴tan α=33. 又∵0°≤α<180°,∴α=30°.[例3] 已知实数x ,y 满足y =-2x +8,且2≤x ≤3,求y 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 如图所示,由于点(x ,y )满足关系式2x +y =8,且2≤x ≤3,可知点P (x ,y )在线段AB 上移动,并且A ,B 两点的坐标可分别求得为A (2,4),B (3,2).由于y x 的几何意义是直线OP 的斜率,且k OA =2,k OB =23,所以可求得yx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23.[类题通法]根据题目中代数式的特征,看是否可以写成y 2-y 1x 2-x 1的形式,若能,则联想其几何意义(即直线的斜率),再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来分析解决问题.[活学活用]4.点M (x ,y )在函数y =-2x +8的图象上,当x ∈[2,5]时,求y +1x +1的取值范围. 解:y +1x +1=y - -1x - -1的几何意义是过M (x ,y ),N (-1,-1)两点的直线的斜率. ∵点M 在函数y =-2x +8的图象上,且x ∈[2,5], ∴设该线段为AB 且A (2,4),B (5,-2). ∵k NA =53,k NB =-16,∴-16≤y +1x +1≤53.∴y +1x +1的取值范围为[-16,53]. [典例] 已知两点A (-3,4),B (3,2),过点P (1,0)的直线l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则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________;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________.[解析] 如图,由题意可知k PA =4-0-3-1=-1,k PB =2-03-1=1,则直线l 的倾斜角介于直线PB 与PA 的倾斜角之间,又PB 的倾斜角是45°,PA 的倾斜角是135°,∴直线l 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45°≤α≤135°;要使l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k ≤-1或k ≥1.[答案] 45°≤α≤135° k ≤-1或k ≥1 [易错防范]1.本题易错误地认为-1≤k ≤1,结合图形考虑,l 的倾斜角应介于直线PB 与直线PA 的倾斜角之间,要特别注意,当l 的倾斜角小于90°时,有k ≥k PB ;当l 的倾斜角大于90°时,则有k ≤k PA .2.如图,过点P 的直线l 与直线段AB 相交时,因为过点P 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PC 的斜率不存在,而PC 所在的直线与线段AB 不相交,所以满足题意的斜率夹在中间,即k PA ≤k ≤k PB .解决这类问题时,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直观地判断直线是夹在中间还是在两边.[成功破障]已知直线l 过点P (3,4),且与以A (-1,0),B (2,1)为端点的线段AB 有公共点,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解:∵直线PA 的斜率k PA =4-03- -1 =1,直线PB 的斜率k PB =4-13-2=3,∴要使直线l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k 的取值范围为[1,3].[随堂即时演练]1.关于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一直线都有倾斜角,都存在斜率 B .倾斜角为135°的直线的斜率为1C .若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它的斜率为k =tan αD .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是(-∞,+∞)解析:选D 任一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当倾斜角为90°时,斜率不存在.所以A 、C 错误;倾斜角为135°的直线的斜率为-1,所以B 错误;只有D 正确.2.已知经过两点(5,m )和(m,8)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 的值是( ) A .5 B .8 C.132D .7解析:选C 由斜率公式可得8-m m -5=1,解之得m =132.3.直线l 经过原点和(-1,1),则它的倾斜角为________. 解析:k l =1-0-1-0=-1,因此倾斜角为135°. 答案:135°4.已知三点A (a,2),B (3,7),C (-2,-9a )在同一条直线上,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解析:∵A 、B 、C 三点共线,∴k AB =k BC ,即53-a =9a +75,∴a =2或29.答案:2或295.已知A (m ,-m +3),B (2,m -1),C (-1,4),直线AC 的斜率等于直线BC 的斜率的3倍,求m 的值.解:由题意直线AC 的斜率存在,即m ≠-1. ∴k AC = -m +3 -4m +1,k BC = m -1 -42- -1 .∴-m +3 -4m +1=3· m -1 -42- -1.整理得:-m -1=(m -5)(m +1), 即(m +1)(m -4)=0, ∴m =4或m =-1(舍去). ∴m =4.[课时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给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若两直线的倾斜角相等,则它们的斜率也一定相等; ②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30°; ③倾斜角为0°的直线只有一条;④直线的倾斜角α的集合{α|0°≤α<180°}与直线集合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 A .0 B .1 C .2D .3解析:选A 若两直线的倾斜角为90°,则它们的斜率不存在,①错;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②错;所有垂直于y 轴的直线倾斜角均为0°,③错;不同的直线可以有相同的倾斜角,④错.2.过两点A (4,y ),B (2,-3)的直线的倾斜角为45°,则y =( ) A .-32B.32C .-1D .1解析:选C tan 45°=k AB =y +34-2,即y +34-2=1,所以y =-1.3.如图,设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k 1,k 2,k 3的大小关系为( )A .k 1<k 2<k 3B .k 1<k 3<k 2C .k 2<k 1<k 3D .k 3<k 2<k 1解析:选A 根据“斜率越大,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可知选项A 正确.4.经过两点A (2,1),B (1,m 2)的直线l 的倾斜角为锐角,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1 B .m >-1 C .-1<m <1D .m >1或m <-1解析:选C ∵直线l 的倾斜角为锐角, ∴斜率k =m 2-11-2>0,∴-1<m <1.5.(2012·广州高一检测)如果直线l 过点(1,2),且不通过第四象限,那么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 .[0,1]B .[0,2] C.⎣⎢⎡⎦⎥⎤0,12 D .(0,3]解析:选B 过点(1,2)的斜率为非负且最大斜率为此点与原点的连线斜率时,图象不过第四象限.二、填空题6.已知a >0,若平面内三点A (1,-a ),B (2,a 2),C (3,a 3)共线,则a =________. 解析:若平面内三点共线,则k AB =k BC ,即a 2+a 2-1=a 3-a 23-2,整理得a 2-2a -1=0,解得a=1+2,或a =1-2(舍去).答案:1+ 27.如果直线l 1的倾斜角是150°,l 2⊥l 1,垂足为B .l 1,l 2与x 轴分别相交于点C ,A ,l 3平分∠BAC ,则l 3的倾斜角为________.解析:因为直线l 1的倾斜角为150°,所以∠BCA =30°,所以l 3的倾斜角为12×(90°-30°)=30°.答案:30°8.已知实数x ,y 满足方程x +2y =6,当1≤x ≤3时,y -1x -2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y -1x -2的几何意义是过M (x ,y ),N (2,1)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因为点M 在函数x +2y =6的图象上,且1≤x ≤3,所以可设该线段为AB ,且A ⎝ ⎛⎭⎪⎫1,52,B ⎝ ⎛⎭⎪⎫3,32,由于k NA =-32,k NB =12,所以y -1x -2的取值范围是⎝ ⎛⎦⎥⎤-∞,-32∪⎣⎢⎡⎭⎪⎫12,+∞.答案:⎝ ⎛⎦⎥⎤-∞,-32∪⎣⎢⎡⎭⎪⎫12,+∞三、解答题9.已知直线l 过点A (1,2),B (m,3),求直线l 的斜率和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解:设l 的斜率为k ,倾斜角为α, 当m =1时,斜率k 不存在,α=90°, 当m ≠1时,k =3-2m -1=1m -1,当m >1时,k =1m -1>0,此时α为锐角,0°<α<90°, 当m <1时,k =1m -1<0,此时α为钝角, 90°<α<180°.所以α∈(0°,180°),k ∈(-∞,0)∪(0,+∞). 10.已知A (3,3),B (-4,2),C (0,-2), (1)求直线AB 和AC 的斜率.(2)若点D 在线段BC (包括端点)上移动时,求直线AD 的斜率的变化范围.解:(1)由斜率公式可得直线AB 的斜率k AB =2-3-4-3=17.直线AC 的斜率k AC =-2-30-3=53.故直线AB 的斜率为17,直线AC 的斜率为53.(2)如图所示,当D 由B 运动到C 时,直线AD 的斜率由k AB 增大到k AC ,所以直线AD 的斜率的变化范围是⎣⎢⎡⎦⎥⎤17,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