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3-4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①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影 响地方工作效率。
②地方缺乏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管理。
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
朝代
制度
▪ 选官原则
西周
“世卿世禄”
血缘
战国、秦、 军功爵制 汉
军功
汉武帝
察举制、征辟制
孝廉
东汉末年 九品中正制
才学
魏晋南北朝 门阀士族(九品中正制) 门第
隋
开创 分科举人(科举制)
影响: 唐朝中后期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造成唐朝灭亡
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旳分裂局面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实质是唐末藩镇割据发展旳延续
五代:
梁唐晋汉周, 前面加个后。
十国:
南平吴越吴,南唐闽和楚, 还有南北汉,再加前后蜀。
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驿
960年陈桥 兵变,建 立宋朝
北宋中央集权旳加强
目旳:处理唐末以来地方割据问题 杯酒释兵权 收精兵(三衙、枢密院)
课标要求:
第3课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 变旳 史实,阐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旳特点。
第4课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 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旳 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旳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旳确 立和演变
理论:战国韩非旳法家思想
确立:秦朝——三公九卿、郡县制
发展:汉朝——中外朝制、郡国并行制
背景:①南北朝时,士族制度极端腐朽,渐趋衰落。②庶族 地主发展成为一种主要旳社会政治力量,参加政权。③隋
唐统治者需要建立新旳选官制度。
隋唐科举制
背景:隋初士族没落,根据门第选官制度已经 不适应政治和社会旳需要
形成:隋文帝每州每年贡士三人,分科考试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 南北朝时期一种重 要的官吏选拔制度。 又名九品官人法。
汉武帝任人唯亲是出了名的,卫青:皇后卫子夫同 父异母的弟弟,霍去病:皇后和卫青大将军的外甥。为 了重用卫青,他不惜打击李广等老将,每次出征,他们 的装备和士兵都优于其他将领。此外在作战任务上,把 重要的,出彩的任务交给他们,而把诱敌,掩护之类的 苦差留给老将们,卫、霍的成功是踩在老将们的肩膀上 取得的。
资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是唐人赵嘏(gǔ)的诗,见 《唐摭言》卷一引,形象地刻画出进士登第的难度。正因其难,一旦登第就 名闻士林,被比作登龙门,意味着可以在仕途上飞黄腾达了。所以当时张瑰 兄弟八人,七人进士出身,一人制举(由皇帝特旨召试)出身,兄弟集会时不 要制举出身的坐在一起。足见进士科在各科之中,是最为人所看重的。以后 各朝沿袭科举制,实际就是沿袭进士科。 资料二: 贞观年间是进士科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贞观末年,唐太宗扩大进士 科,提高了进士的进身之阶,对于唐朝前中期科举制的兴盛,无疑起了推动 作用。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提供了做官的途径.
加强思想控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 举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除了。
张之洞
袁世凯
三、监察与谏议
“谏”是古代下对上的一种进言 形式,意为直言规劝,使之改正 错误;“纳谏”即指受谏者采纳 忠言。古代中国,盛世数出,但 观盛世之形成,可以认为它与统 治者的思想开明、善于纳谏、广 开言路等很有关系。
A.行政管理
C.监察官吏
B.访贫问苦
D.缉捕侦查
7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 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的意义在于 ( )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SY)
课堂设问
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 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 对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
情景材料
材料一 据史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曾是一位“广 开言路,虚心纳谏”的贤明君主。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 的17年里,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 本上都采纳了。 后来有一次由于魏征的直言明谏,唐太宗回到后 宫后见长孙皇后发恨道:“总有一 天要杀掉这个乡巴佬!”唐太宗到 了晚年,不大听得进批评意见了, 那些敢于进谏的大臣也先后去世, 他跟大臣们议事,常是夸夸其谈, 唯己是从,刚强高傲,日胜一日。 集思广益的“耳顺”被阿谀奉承的 “顺耳”声所替代……
科举制
以考试来选官的制度,其基本特点是“一切以呈 文为去留”,自隋产生后,为历代所沿用,直到 1905年清朝宣布废除科举制。
作用:1)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 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 民文化素质。
2)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 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 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课堂设问
说一说 “九品中正制”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它最终被科举制所取代?
九品中正制
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 制度。 “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 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 所管人物,定为九等,政府据此以授官职。” 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 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 九品中正制实质是察举制。
请你说一说军功爵制与“世卿世禄” 制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世卿世禄”制度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西周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是世卿世禄制度, 这种制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 被破坏而遭到破坏的。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成熟、加强【课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纵向角度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1)起源于战国(2)确立于秦(3)巩固于汉(4)成熟于隋唐(5)发展于宋元(6)强化并趋衰落于明清2、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概况1、主要特征:(1)权力高度集中(2)政权与神权相结合(3)政治制度与封建伦理道德、儒学相结合(4)实行人治、君主专制(5)贵族特权与官僚政治相结合2、基本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3、基本趋势:(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明代丞相制度被废除;(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不断削弱,宋代中央集权战胜地方分权;3、地方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1)商朝:内外服制度(2)西周:分封制(3)战国:县制(4)秦朝:郡县制(5)汉初:郡国并行制(6)唐期:节度使制度(7)宋朝:州郡直属中央;设通判监督地方州郡长官;派文臣做地方官,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8)元代:行省制度4、认识中古代地方政治制度:(1)一个趋势: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中央的权力得到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北宋解决)(2)两个重点:一是郡县制,二是行省制;(3)把地方官制的变化放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分”与“合”中考察。
每次国家大分裂都与制度尤其是地方制度有关。
(4)作用:在征发徭役、兵役、赋税、管理地方秩序等方面发展作用。
同时也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5)局限:地方权力受到多方面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在宋明突出。
5、中央官制演变(1)秦三公九卿制度(2)汉:中朝外朝制度(3)隋唐:三省六部制(4)北宋:二府三司制(5)元:一省制(全称为一省二院制)(6)明: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7)清: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设立6、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1)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2)世卿世禄制度(周)(3)军功爵制度(战国至秦,汉初)(4)察举制和征辟制(汉)(5)九品中正制(魏晋)(6)科举制(隋唐)(7)八股取士(科举制在明朝表现形式)①体现了严格的程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僵化;②为封建统治选拔人才;③从整体上说,束缚了人的思想,淹没人的个性,压抑了人的创新思想和创造力,也没落了人才。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以及演变,秦汉宣官制度的内容,科举制;秦汉、隋唐、明清监察制度的内容。
理解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科举制作用的变化;正确评价古代的监察制度。
1、 能力目标:通过认识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和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同通过对三省六部制的学习,借鉴其长处,做到古为今用;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中国队世界人才选拔制度的突出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科举制教学难点:监察与谏议制度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以来,政治制度不断成熟,在官制、法制、科举选官制度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树,形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些突出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怎样走向成熟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哪些突出特点?这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 秦汉的中枢权力机构(秦——三公九卿,西汉——中朝)教师讲解: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已经了解从秦朝开始,皇帝位于全国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时的中枢决策机构是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牵制,避免了大权旁落局面的出现。
从秦朝开始,中国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这一体系中,一直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这矛盾处理得好,就能使国家安定,百姓安乐,处理不好政局就容易出现动荡。
在秦朝以后,中枢权力体系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而不断变化。
汉承秦制,西汉时一开始继续沿用三公九卿制度,但到了汉武帝时,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于是起用一些级别比较低的官员作为他身边的办事人员,这些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形成宫内的决策班子,号称“中朝”,这样就使得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机构“外朝”,沦为了执行一般政务的行政机构。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材料 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 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而 丞相周亚夫说:“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 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 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丞相不同意, 景帝也只好作罢。
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皇帝的烦恼之相权过大
九品中正制
“九品官人法”,仍保持了曹操用人“不 计门第”的原则。曹芳时,司马懿当政,于各 州设大中正,任用世族豪门担任,选取原则以 “家世”为重。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 势族”,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 工具。而靠世袭为 官的士族日益腐败, 缺乏行政能力,到 南朝已经走向末路。 因此,到隋朝时, 它最终被科举制所 取代。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阅读教材 完成表格
朝代
秦朝
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制
西汉武帝
中外朝
东汉
尚书台
魏晋南北朝 三省制萌芽
隋唐 宋 元 明
三省六部制确立 二府三司制 一省制 内阁制
清
军机处
1、秦朝中枢权力 体系:三公九卿制
皇帝
御史 大夫
丞太 相尉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令
内
史
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
战国、秦、 军功爵制 军功
西汉初
汉武帝 察举征辟 品行
东汉末、魏 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
门第
隋唐
科举制 才学
明清
八股取士 八股文
“世卿世禄”制度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西周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是世卿世禄制度,这种 制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被破坏而遭 到破坏的。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三公九卿制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
2.西汉武帝时:建立中朝
皇 中 尚 书 令 决策机构 朝 侍 中 常 侍
帝
执行机构
外 丞 相 九
朝 御 史 大 夫 卿
太 尉
有事上报
随置三公 事归台阁
3.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
中书门下 三
度 支
帝 相权反弹 威胁皇权
司
盐 铁 户 部
宋代:二府三司制
枢密院
行政
中书省
财 政
财 政
军政
门下省
不参与政事
尚书省
不参与政事
归入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归入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5.元朝:一省制
“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 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实行一省制的原因:
元疆域空前,政务繁多,为提高效率,巩固统治。
军功爵制
商鞅
有军功者,各以率(凭借)受上爵......宗 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 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 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商君列传》
统一后的秦朝还以军功选官是否适应 时代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 响?
评价: 激励了许多将士为国效力,但不再适用和平时期。
皇帝的烦恼之官员监察
思考1: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 制度?
1.目的: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 是中华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
思考2: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 为什么?
2.概念区别: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 谏议的对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书社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教案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书社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2.掌握秦汉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3.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4.理解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2.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3.秦汉时期的经济、文化状况;4.古代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汉时期的经济、文化状况;3.古代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秦汉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2.古代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讲述法:教师通过PPT、黑板等方式讲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合作学习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进行展示;3.案例分析法:教师组织学生对秦汉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谈论“政治制度”这个概念,询问学生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何了解。
2. 正文1.介绍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包括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分权制等制度的演进;2.分析秦汉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秦始皇时期的法家思想统治和推行的一系列变革,以及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制和三公九卿制度的开创等;3.介绍秦汉时期的经济、文化状况,包括各地组织县治、厅、州,建立市场,发展手工业、商业等经济现象,以及道家、儒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兴起和文化繁荣;4.探讨古代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中央集权的强化和统一政治的实现,对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3. 总结1.小结古代政治制度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强调中央集权的优势和局限性;2.确认学生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
七、作业1.阅读相关文献,对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加深了解;2.分析秦汉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写出2000字左右的论文,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科举考试图》宋『学法指导』本课所提到的措施中哪些属于加强皇权,哪些属于加强中央集权;多角度认识科举制度;辩证、全面的分析监察谏议制的得失。
『预习填空』一.中央行政体制(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1. 秦朝实行制,是中枢机构中的最高的行政长官2.汉武帝建立“”,与三公抗衡。
3.隋唐:实行制⑴机构:三省指(负责起草诏令,有决策权)、(封驳审议,有谏议权)、(负责执行)。
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⑵特点: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⑶作用:①提高了,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
4. 宋朝: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_ _”。
前者掌管行政权,其长官为,后者掌管军政;“三司”指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_。
5.元朝:废除,实行,只设,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6.明朝:废丞相,相权归六部。
设内阁。
7.清朝:设军机处1。
234((2人们思想。
(3)评价: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三.监察与谏议1.监察指对进行监督的制度。
秦、汉两代中央有度达到高峰。
2的言行决策进行监督。
隋唐的省负责谏议和封驳;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
3.评价:(1)消极: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不能从根本上约束,杜绝。
(2)积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以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这既是的需要,又反映了的变化。
是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核心突破』1.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元朝加强皇权方面的新发展,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是指在古代社会中,政治制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稳定、完善的制度体系,为社会的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机制和渠道。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通常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改革,通过各种制度性的安排和规定,以达到政治权力的合理行使和社会秩序的有效维护。
在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过程中,人民的参与逐渐得到了保障和扩大。
在早期的古代社会中,政治权力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政治决策的过程缺乏公开和透明性,导致政治不稳定和社会动荡。
然而,随着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人民在政治决策中的发言权逐渐加强,出现了一些代表人民利益的机构。
例如,中国古代周朝的封建制度,将国家的管辖区域分为诸侯国,每个国家都有一个诸侯,他们代表着国家的一部分利益,参与国家重大决策,保障了人民的权益。
其次,在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过程中,权力的分立和制衡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要求政治权力的合理行使和控制,以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
在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中,城邦的最高权力通常由多个机构共同行使,相互制衡,以保证国家的平衡和稳定。
例如,雅典的民主制度中,最高权力被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国民大会、参议院和执政官共同行使,互相制衡,确保了政权的稳定。
最后,在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过程中,法治原则的确立和贯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治原则是指以法律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以法律为保障,使所有人都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原则。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离不开法治原则的支持和保障。
古代罗马的帝国制度中,将法治原则作为社会的基本准则,确保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通过法律的规定和司法机构的建立,权力的行使受到约束和制约,避免了政治的个人化和专制化。
总的来说,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改革中摸索和完善。
通过人民的参与、权力的分立和制衡以及法治原则的确立和贯彻,古代政治制度得以成熟,为社会的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机制和保障。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2.汉武帝: 中朝
六 部
3.东汉: 尚书台
制 的
4.魏晋南北朝: 三省六部制萌芽
确
立 5.隋唐: 三省六部制
及
其 演
6.宋:
二府三司制
变 7.元:
一省制
元: 一省制
皇帝
中书门下
行政
度 支
财政
盐 铁
户 财政 部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尚书省 不参与政事 门下省
枢密院
军政
吏
户
部
部
礼
兵
刑
工
部
部
部
部
秦至元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从中可看到中央官 制变化的哪些特点和趋势?
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唐选)拔房官玄员龄时等《会晋徇书私》舞卷弊四五,《难刘以毅传》 选(拔2)出概真括正材有料用二的中人的才主,要因观而点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
二、选官制度
朝代
西周 战国、秦、西汉初
汉武帝 东汉末、魏晋南北朝
隋唐 明清
制度 世卿世禄
军功爵制 察举征辟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八股取士
三、谏议()
朝代
隋唐 宋朝
机构 门下省 谏院
职能 谏议和封驳,可以对宰相决策提出异 议,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的意见。
独立的谏官机构
活学活用 请尝试对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 进行综合评价。
材料一 据史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 曾是一位“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 贤明君主。他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 衰;以人为镜,可观得失。”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的17年里, 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采纳了。
三 省
2.汉武帝: 中朝
六 部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结构】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表现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监察与谏议制度评价【课前回顾】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内容和影响【自主学习,知识梳理】——课前案【自主学习要求】1、结合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2、小组内相互检查基础知识,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表现:(一)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1、秦:三公九卿制2、西汉:中朝3、隋唐:三省六部制(1)三省和六部的职责:(2)特点:分工明确。
(3)作用:a 分工明确,b 完整的相权c 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深远影响4、宋代:二府三司制(1)二府: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2)三司:度支、盐铁、户部——掌管财政5、元代: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二)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1、原因:2、演变过程:(1)战国时期:秦和汉初:(2)汉武帝时期: 选官标准:德行评价:(3)东汉末年: 选官标准:家世门第(4)隋唐时期:A 原因:旧的门第选官制度已经不适应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B 选官标准:学识能力C 作用:(5)明清时期:八股取士3、思考:选官制度的启示?(三)监察与谏议制度1、监察制度——目的: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1)秦朝:(2)汉朝:中央地方(3)明清:——顶峰A 中央:B 地方:2、谏议制度——目的: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1)隋唐:(2)宋代:(3)明清: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原因:3、评价:(1)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2)积极作用:作为一种常设政治制度,二、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评价)1、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PPT课件
清朝 顶峰
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
朝代 西周 战国、秦、 汉 汉武帝 东汉末年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明清 制度 备注 影响(作用)
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
朝代 西周 制度 “世卿世禄” 备注 贵族世袭土地、人口、 职务、待遇 商鞅变法 影响(作用)
战国、秦、 军功爵制 汉
汉武帝
察举制:察廉、举孝。 地方每年推荐人才。 察举制、征 征辟指:策问当时重大 辟制 政治经济问题,不定期 ,政府向社会招聘。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 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 三、监察与谏议——官僚制度的维系 重点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监察制度
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朝代 中枢权力体系 职能(作用) 备注
秦朝 西汉武帝 东汉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唐
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朝代 中枢权力体系 职能(作用) 备注
宋
中书门下 枢密院 三司(度支、盐铁 、户部)
中书省 废丞相,设内阁
元 明 清
军机处
宰相办公机构,行 政权 军权(发兵权) 财政,长官”计相 ” 下设六部 丞相制度被废除 跪奏笔录
加强,相权 再分割 三省长官基 本不参与政 事 发展 顶峰 三省六部保 留,无实权
3、元朝中书省的职能类似于唐朝的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
秦朝的 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丞 相 太 尉
御史 大夫
奉 郎 卫 廷 典 宗 治 少 太 常 中 尉 尉 客 正 粟 府 仆 令 内 史
隋唐时期 的中央集权体制源自皇帝 尚 书 礼 兵 门 下 刑 工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2)内容: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 责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吏、户、礼、兵、刑、工 贯彻各种 ②六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别负责_________ 政令 _______,处理日常事务。
(3)作用:
办事效率 ①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__________。 完整的相权 ②____________被分割,避免权臣专权,加强了皇权。 3.演变: (1)宋代: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中书门下”负责行政; 枢密院 财政 ______负责军政;“三司”负责_______。 中书省 (2)元代:只设________,长官为宰相,六部归入中书省。
特点?
提示:①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 准趋向公开、公正。 ②方式:由举荐或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选拔方式渐趋严密、 科学。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 【思路分析】对科举制看法的回答应区分不同时期分阶段分析, 既要看到隋唐时期科举制创立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随着君主 专制的强化,科举制日益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而产生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左图为科举制中殿试的场景。封建 的统治者在建立官僚制度的同时, 也建立了一套相应的选官用人制 度。从战国开始,打破了西周以来 的“世卿世禄”制,先后实行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隋唐 时科举制的实行不仅促进了官僚体系的进一步成熟,并为以
后历朝历代所沿用,成为统治者加强统治的人才保障。
【易错提醒】 元朝“中书省”≠唐朝“中书省”。 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职权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 机构,元朝的中书省则是行政机构,它与唐朝的尚书省职能类
似。
【图说历史】宋代的三省制示意图。
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编制:刘洋审核:历史组【学习目标与要求】1、根据课本内容填写学案,掌握基本史实。
2、结合学案理清课本内容,能自构简单知识体系。
【基础自主梳理】一、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一)确立:隋唐1.内容:三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省下设六部,即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部。
2.职权及运行程序:____________是决策机构,就军国大事、重要官员的任免等事项,替皇帝起草诏令。
____________负责审核____________起草的诏旨,有认为不当者可以驳回。
____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构,下设六部。
3.作用: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二)演变:宋元1.宋朝:二府三司制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另外设置“_______________”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军政归_______________掌管,财政则归度支、盐铁、户部____________掌管,三司的长官___________又称为“计相”;宰相只保留_____________。
2.元朝:废除三省,只设____________,长官为________________。
(三)影响: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深刻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选官制度(一)目的:补充_____________,保证这个队伍的________________。
(二)发展:1.西周:实行________________制。
2.战国:实行________________制,秦和汉初基本沿袭。
2014年岳麓版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件
B
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 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 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 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D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 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 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 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 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为什么实行一省制,实行之后有何 影响?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政务繁忙, 需要提高行政效率,巩固统治。 影响:到元朝后期,宰相权力过重, 不时卷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 争,甚至左右皇位的继承,引起政局 动荡。
地方行政体制演变:
元朝行省制度
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
1、实行行省制 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 2、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1.西周时期是如何选任官员的?这 种制度是如何被破坏的?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西周宗法分封与社会等级图
结论:西周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是世卿世禄制度, 这种制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被破 坏而遭到破坏的。
2.军功爵制在战国时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完成了统 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秦朝还以军功作为选官的依 据,是否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 影响?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
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 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 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 唐代初年君权受到三省宰相和法律的制约。 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自主学习】填写成长资源第13页自主研读部分。
【阅读思考】1.概括秦至隋唐中枢权力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内容及职权运行情况如何?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有什么影响?3.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4.宋元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统治者制定选官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并概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
6、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分别的选官标准是什么?分别评价一下这三个制度、7.监察与谏议【问题探究】1、唐大明宫是唐长安城中最大的一处皇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其父李渊营造的消暑“夏宫”。
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怎样的?2、从课本P10最后一段小字中提炼出元朝为什么要实行“一省制”?3.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
但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唐宋时期的许多诗人官员出身于进士,而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化名人却不是状元或进士而是落第秀才,你能举例说明吗?结合以上材料和设问,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评价。
4.如何认识:P12小字提到的:孙中山五权分立学说中的“弹劾及考试两权”?5.思考: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监察机构的发达、完备,是我国古代官制的一个重要特点。
监察机构及职能愈来愈强化,而明清时期专门的谏议制度却没有了。
说明了什么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皇帝或大臣,你的工作、言行能否受到监察制度的有效约束?当时的制度环境对你是否会有影响?【课堂小结】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有哪些?2、汉唐以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巩固练习】1.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才服兵役。
2020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三、监察与谏议 1.监察 (1)秦汉:官员监察制度确立。 ①秦朝:_御__史 __大 ___夫__掌管监察。 ②汉代 a.御史府的长官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和弹劾百官。 b.汉武帝设立__刺__史__,负责监督郡国长官,刺史统属于御 史府。
(2)明清时期 ①中央:设有_都__察__院___与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 ②地方: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__按__察__使__司__。 2.谏议 (1)隋唐: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的_门__下__省___可以对皇帝的 做法提出不同意见。 (2)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__谏__院__。
——《朱子语类》
问题 1:据史料一,概括唐朝“三省”职权的分配以及唐朝 中央机构行政运作的程序。
学生试答: 提示:职权分配:中书省负责政令草拟;门下省负责政令审 核;尚书省负责政令执行。 运作程序:中书→门下→尚书。
史料二:(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 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 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 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3)影响 ①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__士__人__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 治的社会基础。 ②促进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大批的 __高__素__质__人__才__。 ③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分界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以隋唐为界,分为两大阶段。隋唐 以前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以门第族望为选官的主要依据,其方式 有世袭和任命两种;隋唐至明清时期是以才学为选官依据,采取 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由皇帝任命。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体现出 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宋、元时期三省六部制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明了皇权与 相权斗争的延续。宋朝以另外的方式继续分割相权,元朝出现反 复,出现权力集中的现象,相权一度得到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整合
知识点一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确立: 门下省 尚书省 的合称, 中书省 、________ ①职责:三省是________ 、________ 宰相 。尚书省下设________ 六部 。 三省长官都是________ ②特点:相互牵制 ________,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相权 ,避免了权臣独 ③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 ________,分割________ 皇权 。 揽大权,有利于加强________ 中书门下 (2)宋代发展:设立“ ________”作为宰相办公机构,设 枢密院 掌军政;设________ 三司 使总管财政。 ________ 中书省 ,六部归入中 (3)元代废除:实行一省制,只设________ 书省。
练习3
练习1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 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 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 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变式练习 • 《资治通鉴· 唐纪》记载:“每议 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 这表明唐朝时期( ) • A.政治民主化出现 B.皇帝大权已旁落 • C.三省体制存有弊端 D.社会纷争错综复杂
唐后期大量设节 度使 设州郡、置通 判、转运使
行省制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逐步衰弱; 地方势力被削弱, 中央集权进一步 加强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从兵权入手: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纷争,无 不源于节度使手握重兵。宋太祖本人也是凭借掌握禁军而黄袍加 身的。因此集中兵权是宋初统治者最关心的问题。 ②分化相权:在中央设置二府、三司分割相权,将“事无不 统”的相权一分为三。在地方设置通判监督州郡长官,设转运使 管理财政等。 ③重文轻武:进一步吸取唐末以来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派 文臣到各地方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武夫悍将不再称雄。 ④“守内虚外”:北宋大量增加禁军数量,并把大多数禁军 驻守在东京及其周围地区。 此外,统治者还重视发展隋唐以来的科举制,严格考试程序, 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被录取人的待遇。
(3)影响:
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________ 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冗兵 冗官 ②消极:造成了“________ ”、“________ ”、 冗费源自“________”的国家财政危机。
轻松巧记
列表巧记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地方政治制度 郡国并行制、刺 史制 趋势
朝代 中央政治制度 西汉 隋唐 宋朝 元朝 建立“中朝” 三省六部制 设枢密院 一省制,只 设中书省
2.宋朝中央集权的强化
(1)背景:
安史之乱 ①唐“ ________”后,出现了藩镇林立的局面。
五代十国的大分裂局面。 ②藩镇割据进一步发展,形成________
(2)措施: 禁军 ,并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的 收精兵 :编练_________ ①_________ 分离。 节度使 、州郡长官 ②削实权:削弱或剥夺了宰相、地方________ 武将 的权力。派________ 文臣 出任州郡长官。 和________ 制钱谷 :州郡财赋大部分由________ 中央 掌握,消除地方 ③________ 物质基础。 割据势力的________
练习2
• (2009年广东历史,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 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 •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 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 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 臣会议决定
从汉朝至元朝,君权与相 权矛盾斗争的发展趋势为怎 样?
汉:内外朝制度,借内朝削弱外朝相权 隋唐:三省六部,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 宋朝:“二府三司”,宰相多人,进一步分割、削 弱宰相的权力
知识点二
明清时期皇权的不断加强
2.明朝专制皇权的强化 (1)丞相的废除: ①废除:明太祖裁撤________ 中书省 ,废________ 丞相 ,亲掌六部。 ②意义:标志着________ 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2)内阁的设立: 殿阁大学士 。 ①明太祖设立不参与决策的____________ 明成祖 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 ②________ 票拟 ”权。 讨,并逐渐拥有“________
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②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 的原则。 ③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 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
• 10.(2011年广东文综,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 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 要原因是( )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 解析:D 从题干信息可知,隋唐以前官府用人需 查考谱籍,看祖上有何官爵,门第如何,这实际上是 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形成的。A项宗法制在春 秋战国时崩溃,但其影响深远,故排除;B项察举制 主要在汉朝实施,选官标准注重品行,故排除;C项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与此无关。
3.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西北军务 而设立。 雍正 年间为处理_________ (1)设立:清_________ 跪奏笔录 。 (2)职责: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_________ 专制皇权 高度发展的重要标 (3)影响:军机处的设立,是_________ 志。
归纳总结
• (2012年广东文综,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 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 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 ) •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 • 解析:A 此人认为宰相劝谏君主可以防止君主肆 无忌惮,有利于防止君主暴政,此人的观点实际要 求限制君主的权力。
• 14.(2010年广东文综,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 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 解析:D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谏官由 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谏官荐举(选拔)权力由宰相向皇帝 转移,评议对象由皇帝转变为宰相。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 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A项表述与材料 信息相悖;B项唐代谏官的设置用于制约皇权;C项到宋代谏官由皇 帝选拔产生,向皇帝负责。
☞误区警示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并不是民主的体现,也不同于资本
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相反,它是皇权不断加强的产 物,是“皇权下的民主”。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政令, 门下省仅有封驳审议权,没有裁决权,而尚书省则负责执 行。三省长官都必须绝对听命于皇帝。
2.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1)演变:
(2)趋势:
①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
监督,合称“中科道 ________”。地方省级机构还有专门负责司法、
按察使司 监察的 ________。
(2)谏议制度: 皇帝 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 ①含义:谏议制度是对________ 督的制度。 门下省 负责谏议和封驳。到宋代 ②演变:隋唐时期________ 谏院 。 还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________
(2)影响: 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中央集权强化,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在宋朝基本得到解决。 ②消极:造成“冗官”、“冗兵”、“冗费”问题, 最终使得北宋社会陷入“积贫积弱”局面。
2.选官制度
(1)________ 军功爵 制度:________ 战国 时期开始用立军功便授官爵 世卿世禄 的制度替代西周以来贵族世袭的“ ________”制,秦和汉初基 本沿袭。 (2)察举制和征辟制: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从 题干信息“诸侯……不与政事”可以看出诸侯的权力被限 制、削夺,故C项符合题意。A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题干中 的材料也没有提及宗法制,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受封的诸 侯是可以参与国家政事的,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练习3
知识点三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与强化
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刘邦 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 (1)背景:西汉初年,________ 同姓诸侯王 驻守各地。以巩固皇权,但中央和 又分封____________ 封国 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公元前154年,爆发了 ________ 七国之乱 “ ________”。 推恩令 ”,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2)措施:实行“________
练习1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 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 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 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变式练习 • 《资治通鉴· 唐纪》记载:“每议 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 这表明唐朝时期( ) • A.政治民主化出现 B.皇帝大权已旁落 • C.三省体制存有弊端 D.社会纷争错综复杂
• 解析:D 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明确“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应 该是指君主专制遭到削弱,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 权受到极大限制,由此判断正确答案为D。
• (2012年广东文综,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 事”的现象反映了( ) •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汉武帝 时期。 ①创立:西汉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