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第6 执行装置及其控制-PPT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技术六PPT课件
开始 前页 后页 结束
r1
X1
I1
U1
Im
r2 X2
I2 Xm
(1-s)r2/s rm
I1
I2
U1 Im
Xm X2
(a)
I2
I1
Im (b)
I2 (c)
-I'2
I'1
-I2
I1
Im
Im
(d)
图6-19交流电动机等效电路及简化等效电路 (a)等效电路 (b)电流矢量 (c)简化等效电路 (d)简化电路电流矢量
20世纪50年代,无刷电机和直流电机实现了 产品化,并在计算机外围设备和机械设备上 获得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则是直流 伺服电机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时代。
开始 前页 后页 结束
6.3.1直流伺服电机的分类与特性
直流伺服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与一般直流电 动机相类似。
S Fa F0
S
F0
开始 前页 后页 结束
思考练习
1、步进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是什么?驱动 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2、直流伺服的特点是什么?驱动方式有哪些? 3、交流伺服的特点是什么?驱动方式有哪些? 4、各种伺服电机的区别和特点? 5、液压执行机构的特点是什么?
开始 前页 后页 结束
开始 前页 后页 结束
本章小结
对不同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伺服系统驱动部 件时所需功率的差异很大,在确定驱动方式 时一般从输出功率与响应频率两个方面综合 选择。液压驱动伺服系统输出功率大、响应 频率高。伺服电机驱动的伺服系统,对不同 的伺服电机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具有所选 择的输出功率范围大、响应频率宽的特点。
(式6-13)
K一系统泄漏系数,一般取K=1.2;
r1
X1
I1
U1
Im
r2 X2
I2 Xm
(1-s)r2/s rm
I1
I2
U1 Im
Xm X2
(a)
I2
I1
Im (b)
I2 (c)
-I'2
I'1
-I2
I1
Im
Im
(d)
图6-19交流电动机等效电路及简化等效电路 (a)等效电路 (b)电流矢量 (c)简化等效电路 (d)简化电路电流矢量
20世纪50年代,无刷电机和直流电机实现了 产品化,并在计算机外围设备和机械设备上 获得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则是直流 伺服电机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时代。
开始 前页 后页 结束
6.3.1直流伺服电机的分类与特性
直流伺服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与一般直流电 动机相类似。
S Fa F0
S
F0
开始 前页 后页 结束
思考练习
1、步进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是什么?驱动 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2、直流伺服的特点是什么?驱动方式有哪些? 3、交流伺服的特点是什么?驱动方式有哪些? 4、各种伺服电机的区别和特点? 5、液压执行机构的特点是什么?
开始 前页 后页 结束
开始 前页 后页 结束
本章小结
对不同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伺服系统驱动部 件时所需功率的差异很大,在确定驱动方式 时一般从输出功率与响应频率两个方面综合 选择。液压驱动伺服系统输出功率大、响应 频率高。伺服电机驱动的伺服系统,对不同 的伺服电机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具有所选 择的输出功率范围大、响应频率宽的特点。
(式6-13)
K一系统泄漏系数,一般取K=1.2;
机电一体化系统基本组成ppt课件
测量值
测量值 温度
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 概念
– 多输入
• 设定值 • 反馈
– 过程控制
• 优点
– 自动化
– 精确
• 缺点
– 昂贵
机械
传感器
辅助
驱动器
机电
设计
一体化
电气
计算机
控制
– 更复杂
设定值
控制系统 (自动体温)
测量值
闭环控制系统
• 传感器
– 测量设备输出
• 误差检测
– 检测误差
• 反馈控制系统 • 跟踪误差最小化
计算机
控制
F =kx
最终读数 时间
建模系统
输入 电力
机械
传感器
辅助
驱动器
机电
设计
一体化
电气
计算机
控制
水壶
输出 水温
100℃
温 度
20℃
时间
电水壶系统的输入响应
2min
连接(接口)系统
输入 CD
电信号
CD机
更大的电信号
扩音器
喇叭
输出 声音
CD 机
机械
传感器
辅助
驱动器
机电
设计
一体化
电气
计算机
控制
测量系统
加法器
(比较单元)
设定值
误差
控制单元
校正单元
过程
测量值
机械
传感器
辅助
驱动器
机电
设计
一体化
电气
计算机
控制
测量系统
马桶水箱
• 设定值 - 调整后的浮臂位置
• 比较单元 - 浮臂
第六章--执行器PPT课件
2021
23
4、控制机构
1). 作用与分类
• 作用:直接作用于对象,并使对象的运 动(如流量)发生变化。
• 由于被控对象千差万别,控制机构的形 式也各不相同,如控制阀、调压变压器、 变速器、振动给料机等等。
• 化工系统中最常用的控制机构为各种形 式的控制阀(调节阀)。
2021
24
• 控制阀实质是一个局部阻力可以改变的 节流元件。由于阀芯在阀体内移动,改 变了阀芯与阀座之间的流通面积,即改 变了阀的阻力系数,被控介质的流量也 就相应地改变,从而达到控制工艺参数 的目的。即:
2021
25
正作用:阀芯向下, 阀杆下移时,阀芯与阀座间的流通面积减少。 反作用: 阀芯向上,阀杆下移时,阀芯与阀座间的流通面积增大。
2021
26
• 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调节阀(控制阀)主要有以下 几种: 1. 直通单座调节阀;
• 2. 直通双座调节阀; • 3. 角型调节阀; • 4. 高压调节阀; • 5. 隔膜调节阀; • 6. 蝶阀 • 插板阀、浆液阀
套筒阀
套筒阀:
1. 套筒阀的结构比较特殊,阀体与一般的直通
单座阀相似,但阀内有一个圆柱形套筒,又 称笼子,利用套筒导向,阀芯可在套筒中上 下移动。
2. 套筒上开有一定形状的窗口(节流孔),套
筒移动时,就改变了节流孔的面积,从而实 现流量调节。
3. 套筒阀分为单密封和双密封两种结构,前者
类似于直通单座阀,适用于单座阀的场合; 后者类似于直通双座阀,适用于双座阀的场 合。
PO
1
气
动
执
2
行
机
3
构
6
4
调 节 机 构
5
《机电一体化技术》PPT课件
编辑ppt
10
式中:
线性时变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一般形式为:
开始 前页 后页 结束 10.011.02.0021.12021
编辑ppt
11
开始 前页 后页 结束 10.011.02.0021.12021
编辑ppt
12
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当线性系统的参数恒定时, 由式 (5-10) 则可得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3.系统最佳化。
4.系统仿真。
开始 前页 后页 结束 10.011.02.0021.12021
编辑ppt
6
5.2系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有 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要对系统进行仿真处理, 首先应当知道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才可以 对系统进行模拟。
数学模型是描述元素之间、子系统之间、层 次之间相互作用以及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 数学表达式。它是根据系统的动态特性,即 通过决定系统特征的物理学定律,如机械﹑ 电气﹑热力﹑液压﹑气动等方面的基本定律 而写成的。
A 称为系统的状态矩阵; B 称为控制矩阵 ( 或输入矩阵 ) ; C 称为输出矩 阵; D 称为前馈矩阵。
开始 前页 后页 结束 10.011.02.0021.12021
编辑ppt
13
由以上分析可知,状态空间表达式具有以下 特点:
(1) 状态空间表达式是一种对系统的完全描 述,其核心是状态方程。
开始 前页 后页 结束 10.011.02.0021.12021
编辑ppt
3
5.1.2控制系统的分类 一.按输入量的特征分类
恒值控制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 随动系统(伺服系统)
二.按系统中传递信号的性质分类
《机电一体化系统》PPT课件
提高精度可以减少片缝气隙, 降低剪切毛刺;提高送料 速度直接影响到效率。对 硅钢片横剪线的要求,不 但要满足在高速下
(240m/ min)的片料定位要 求,以保证±0.1mm的尺 寸精度,而且还要满足去 毛刺(<0.02mm)的要求。
主-从驱动方式的速度/转矩与机 械耦合同步控制系统 ①
主-从驱动方式的速度/转矩与机 械耦合同步控制系统 ②
2.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数字测速
M法测速、T法测速和M/T法 测速。详见光电编码器的内容。
方向TTL
方向TTL为高电平时,表示CP脉冲为正转 计数脉冲;方向TTL为低电平时,表示CP脉 冲为反转计数感器用于齿轮转速测 量的工程实例
5. 电涡流式(电感式 )接近开关在位置限位 中的应用
非电量 非电量
电参量
电量
敏感元件
传感元件
测量转换电路
(被测量)
在弹性敏感元件上粘 贴有一种称电阻应变片 的 传感元件,该传感元 件能将变形量转换为电 阻值(电参量)的变化。 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由 电桥电路转换成电压输 出,电桥电路即为测量 转换电路
因为在转换过程中, 压力、变形量、电阻值 及电压均成线性关系, 因此,最终压力与电压 成线 性对应关系。压力 转换成电压后,经过放 大等一系 列处理,由手 持式显示器显示出压力 变化值。
IC芯线焊接工作台技术指标 ③
项目
运动部分质量 运动部分速度 滚珠丝杠螺距 滚珠丝杠直径 滚珠丝杠长度 减速机构
摩擦系数 定位性能
停止精度
技术条件 项目
技术条件
15kg 125mm/s 5mm φ14mm 150mm
AC伺服电 动机
(低惯量电 动机)
额定功率 100W 额定转速 1500r/min 额定转矩 0.32Nm 光电编码器2500P/r (增量式)
(240m/ min)的片料定位要 求,以保证±0.1mm的尺 寸精度,而且还要满足去 毛刺(<0.02mm)的要求。
主-从驱动方式的速度/转矩与机 械耦合同步控制系统 ①
主-从驱动方式的速度/转矩与机 械耦合同步控制系统 ②
2.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数字测速
M法测速、T法测速和M/T法 测速。详见光电编码器的内容。
方向TTL
方向TTL为高电平时,表示CP脉冲为正转 计数脉冲;方向TTL为低电平时,表示CP脉 冲为反转计数感器用于齿轮转速测 量的工程实例
5. 电涡流式(电感式 )接近开关在位置限位 中的应用
非电量 非电量
电参量
电量
敏感元件
传感元件
测量转换电路
(被测量)
在弹性敏感元件上粘 贴有一种称电阻应变片 的 传感元件,该传感元 件能将变形量转换为电 阻值(电参量)的变化。 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由 电桥电路转换成电压输 出,电桥电路即为测量 转换电路
因为在转换过程中, 压力、变形量、电阻值 及电压均成线性关系, 因此,最终压力与电压 成线 性对应关系。压力 转换成电压后,经过放 大等一系 列处理,由手 持式显示器显示出压力 变化值。
IC芯线焊接工作台技术指标 ③
项目
运动部分质量 运动部分速度 滚珠丝杠螺距 滚珠丝杠直径 滚珠丝杠长度 减速机构
摩擦系数 定位性能
停止精度
技术条件 项目
技术条件
15kg 125mm/s 5mm φ14mm 150mm
AC伺服电 动机
(低惯量电 动机)
额定功率 100W 额定转速 1500r/min 额定转矩 0.32Nm 光电编码器2500P/r (增量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PPT课件
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
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
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
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2021/6/10
33
1.7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2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 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 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 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 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 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 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 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 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 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 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 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4. 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 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
2021/6/10
11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CNC
位置,速 度反馈
位置,速度 检测单元
电机
2021/6/10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组成
机械 部件
12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品设计和制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后,即可投入大
批量生产。
2021/6/10
27
1.6 机电一体化对机械工业的影响
1 提高性能、扩展功能
今日的数控机床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威力,运用 时间序列分析和精度创成等理论建立数学模型。 已有可能实时预报包括随机误差在内的机床误 差,然后自动校正,从而达到前所未有的精度。 采用对阻尼进行预报,一旦接近临界值时就自动 调整切削用量,这又可能出现永不颤振的机床, 保证很高的生产率和良好的加工表面。
《机电一体化》课件
认识机电一体化与工业自动化的关系 与人工智能、大数 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相结合,推动 智能制造的发展。
自动化仓储
机电一体化在仓储和物流领域的 应用将实现更高效的货物管理和 分发。
智能城市
机电一体化将在智能城市建设中 发挥重要作用,提供高效的能源 管理和智能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课程总结和收获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掌握机电一体化的优势和应用领域 拓宽视野,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2
第二阶段:集成时代
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进入了集成时代,涉及更 多领域的应用。
3
第三阶段:智能化时代
21世纪初,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进入 了智能化时代。
机电一体化与工业自动化的关系
互为基石
机电一体化和工业自动化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了现代工业生产的基础。
紧密合作
机电一体化技术为工业自动化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效率。
相辅相成
工业自动化推动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而机电一体化则为工业自动化带来了更高的标准。
机电一体化的优势和应用领域
优势
• 提高生产效率 • 降低人工成本 • 优化产品质量
应用领域
• 制造业 • 能源行业 • 交通运输 • 农业和食品加工
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2 提升生产效率
3 推动创新与发展
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技术, 机电一体化能够提高生产 效率、降低成本并改善产 品质量。
机电一体化在工业领域的 广泛应用推动了技术和工 程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1
第一阶段:起步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初,机电一体化开始萌芽,主要应用于机床、车床和自动化生产 线。
机电一体化系统第6章 执行装置及其控制-PPT精品文档
6.1.4 步进电动机的主要特点
1. 步进电动机低速时可以正常运转,但若高于一定速度就无法启动,并伴有 啸叫声:步进电动机有一个技术参数:空载启动频率,即步进电动机在空载情况 下能够正常启动的脉冲频率,如果脉冲频率高于该值,电动机不能正常启动,可 能发生丢步或堵转。在有负载的情况下,启动频率应更低。如果要使电动机达到 高速转动,脉冲频率应该有加速过程,即启动频率较低,然后按一定加速度升到 所希望的高频电动机电动机转速从低速升到高速)。 2. 两相混合式步进电动机在低速运转时具有较大振动和噪声,步进电动机 低速转动时振动和噪声大是其固有的缺点,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以下方式来 减低振动和噪声: (1)如步进电动机正好工作在共振区,可通过改变减速比等机械传动避开共 振区; (2)采用带有细分功能的驱动器,这是最常用的、最简便的方法; (3)换成步距角更小的步进电动机,如三相或五相步进电动机; (4)换成交流伺服电动机,几乎可以完全克服震动和噪声,但成本较高; (5)在电动机轴上加磁性阻尼器,市场上已有这种产品,但机械结构改变较 大。
Βιβλιοθήκη 3. 动态特性 步进电动机的控制电流的增加和转速的上升不是瞬间完成的, 它需要有一个过度过程的时间,动态特性就是研究过渡过程 对电动机运行的影响。 当控制脉冲的时间大于步进电动机的过渡时间,电动机 呈步进运行状态。如果控制脉冲的时间间隔适当小于过渡过 程时间,在B相通电时,当转子还未减速到其稳定平衡点以 前,B相就断电而C相通电,则转子将继续顺时针方向转动, 这种状态就称为步进电动机的连续运行状态。如果控制脉冲 的时间间隔过度小于过渡过程时间,则出现丢步或堵转,步 进电动机失去工作能力。
低频特性:步进电动机在低速时易出现低频振动现象。 振动频率与负载情况和驱动器性能有关,一般认为振动频率 为电动机空载起跳频率的一半。这种由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 理所决定的低频振动现象对于机器的正常运转非常不利。当 步进电动机工作在低速时,一般应采用阻尼技术来克服低频 振动现象,比如在电动机上加阻尼器,或驱动器上采用细分 技术等。 矩频特性:步进电动机的力矩会随转速的升高而下降: 当步进电动机转动时,电动机各相绕组的电感将形成一个反 向电动势;频率越高,反向电动势越大。在它的作用下,电 动机随频率电动机或速度)的增大而相电流减小,从而导致 力矩下降。所以其最高工作转速一般在300~600RPM。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教学课件
B. 论文
引用一些与机电一体 化系统设计和控制系 统设计相关的研究论 文。
C. 网页
提供一些在线资源和 网页链接,供进一步 深入学习。
D. 视频资源
推荐一些教学视频资 源,方便学习者深入 了解相关知识。
IX. 结束语
感谢您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教学课件的关注。希望本课件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知识和启发, 并帮助您在相关领域取得成功。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控制 系统设计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关于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的教学课件PPT。通过本课 件,您将了解相关背景、目标、概述以及具体实现和应用示例。
I. 引言
引言部分将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教学课件的背景和目标。
II. 机电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系统设计
A. 机械设计
介绍机械设计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性和流程。
VII. 总结
1 A. 内容回顾
概述主要内容和重点,回 顾课件中的核心概念。
2 B. 学习收获
总结学习课件后的收获和 技能提升。
3 C. 展望未来
展望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和控制系统设计领域的未 来发展趋势。
VIII. 参考文献
A. 书籍
推荐一些经典的机电 一体化系统设计和控 制系统设计相关的书 籍。
C. 控制系统设计流程
详细阐述控制系统设计的具体 步骤和流程。
IV. 控制系统元件
1 A. 传感器
2 B. 操作器
介绍传感器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和常见类型。
探讨在控制系统中使用的操作器及其功能。
3 C. 控制器
讲解不同类型的控制器和其在控制系统中的 应用。
4 D. 执行器
详细阐述执行器在控制系统中的功能和种类。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最终版)ppt课件
2020/4/11
电力拖动
22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机械技术(精密机械技术)
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电一体化的机械产 品与传统的机械产品的区别在于:机械结构 更简单、机械功能更强、性能更优越。
机械技术的出发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 术相适应,利用其他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 实现结构、材料、性能以及功能上的变更。
现代机械:以力学、电子学、计算机学、控制 论、信息论等为理论基础,以经验、机、电、 计算机、传感与测试等技术为实践基础。
机械:强度高、输出功率大、承载大载荷;实 现微小复杂运动难。
电子:可实现复杂的检测和控制;但无法实现 重载运动。
202的定义
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 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 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 边缘技术学科。
2020/4/11
电力拖动
39
第四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 基本功能要素
接口
将各要素或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使各个功能环节有目的地协调一致运动, 从而形成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工程。
其基本功能主要有三个:变换、放大、传 递
2020/4/11
电力拖动
40
第五节 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机电一体化 系统的目标最佳化。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自动控制技术主要包 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最优控制、自适 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2020/4/11
电力拖动
26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伺服驱动技术
伺服驱动技术就是在控制指令的指挥下, 控制驱动元件,使机械的运动部件按照指 令要求运动,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常见的伺服驱动系统主要有电气伺服和液 压伺服。
机电一体化系统总体设计 ppt课件
• 总体设计报告要突出设计重点,将所设计系统的特点阐述 清楚,同时应列出所采取的措施及注意事项。
• 总体设计给具体设计规定了总的基本原理、原则和布局, 指导具体设计的进行;而具体设计则是在总体设计基础上 进行的具体化。具体设计不断地丰富和修改总体设计,两
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因此,只有把总体设计和系统的 观点贯穿于产品开发的过程,才能保证最后的成功。
2.2 机电一体化系统原理方案设计
• 机电一体化系统原理方案设计是整个总体设计的关键,是 具有战略性和方向性的设计工作。
•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原理方案设计中,常用的方法有功能分 析设计法、创造性方法、评价与决策方法、商品化设计思 想及方法、变型产品设计中的模块化方法和相似产品系列 设计方法等。
2.2.1 机电一体化系统原理方案设计步骤
功
物料 能量 信息
总功能
物料 能量 信息
能 分
分功能1
分功能2
分功能3
解
分功能4
模
分功能21
分功能22
分功能23
型
......
分功能…
分功能…
分功能…
• (1)功能元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常用的基本功能元有 物理功能元、逻辑功能元和数学功能元。
• 1)物理功能元。它反映系统中能量、物料、信号变化的物 理基本动作,常用的有转变-复原、放大-缩小、合并-分 离、传导-绝缘、存储-提取。(常用的五种物理功能元)
2.2.2.3 求解功能元(分功能)
• 功能元的原理解法是通过物理作用和作用件确定的。现在 的任务是,寻找实现各个分功能的物理作用,即求得功能 元的原理解,通常有下述几种求解方法。
• (1)直觉法 • 直觉法是设计师凭借个人的智慧、经验和创造能力,充分
• 总体设计给具体设计规定了总的基本原理、原则和布局, 指导具体设计的进行;而具体设计则是在总体设计基础上 进行的具体化。具体设计不断地丰富和修改总体设计,两
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因此,只有把总体设计和系统的 观点贯穿于产品开发的过程,才能保证最后的成功。
2.2 机电一体化系统原理方案设计
• 机电一体化系统原理方案设计是整个总体设计的关键,是 具有战略性和方向性的设计工作。
•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原理方案设计中,常用的方法有功能分 析设计法、创造性方法、评价与决策方法、商品化设计思 想及方法、变型产品设计中的模块化方法和相似产品系列 设计方法等。
2.2.1 机电一体化系统原理方案设计步骤
功
物料 能量 信息
总功能
物料 能量 信息
能 分
分功能1
分功能2
分功能3
解
分功能4
模
分功能21
分功能22
分功能23
型
......
分功能…
分功能…
分功能…
• (1)功能元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常用的基本功能元有 物理功能元、逻辑功能元和数学功能元。
• 1)物理功能元。它反映系统中能量、物料、信号变化的物 理基本动作,常用的有转变-复原、放大-缩小、合并-分 离、传导-绝缘、存储-提取。(常用的五种物理功能元)
2.2.2.3 求解功能元(分功能)
• 功能元的原理解法是通过物理作用和作用件确定的。现在 的任务是,寻找实现各个分功能的物理作用,即求得功能 元的原理解,通常有下述几种求解方法。
• (1)直觉法 • 直觉法是设计师凭借个人的智慧、经验和创造能力,充分
《机电一体化》PPT课件
二、物流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运动控制分析举例
堆垛机:堆垛机的零位:出库口,升降台位于最
下位置,作业结束后堆垛机回零位(零位限位开关)。
列认址:在巷道货架底部与每个货格相对应都安装有
一个固定的认址片,在堆垛机底部安装有光电开关随 堆垛机一起运动,每经过一个货格,向控制器发出一 个脉冲;层认址类似。到目的货格的前一个货格时开 始减速,堆垛机到达目标货位后检测目标货位是否空,
步进电机
五、相关知识简介—步进电机控制
环形分配表:
0 1 2 3 4 5
16进制
五、相关知识简介—步进电机控制
软件环形分配器控制流程框图 软件环形分配器:单片机和PLC 中通过定时功能实现脉冲分配;再 通过光电隔离、功率放大实现电机 驱动。
六、参考资料
1.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2. 机电一体化原理及应用 3. 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刘昌祺主编) 4. 现代生产物流作业系统中PLC运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5. 电气制图与读图 6. 电工读图 7. 常用自动化控制器手册 8. 电气控制与PLC 9. 单片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0. 运动控制器与专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11. GT系列运动控制器编程手册 12. GT系列运动控制器用户手册 13. SIMENS S7-200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手册 14. 欧姆龙变频器说明书 15. 步进电机说明书
三、具体要求—说明书
1. 说明书用16开纸书写或打印。说明书、任务书及相关图 装于资料袋并贴上标签。
2. 说明书字数8000~10000字。
3. 说明书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供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第三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机电一体化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1. 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1 .4.5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流程 各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研究、开发、生产
及销售的过程各有其自身特点,归纳其基本规 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流程如图1-6所示。
目录
第1章概论 1. 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1.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构成 1. 3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 1.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1.5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下一页
第2章机械技术 2.1概述 2.2机械传动 2.3支承部件 2.4导轨副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目录
第3章自动化控制技术 3. 1自动控制技术概述 3. 2 PID控制技术 3 .3模糊控制理沦 3 .4计算机控制系统 3. 5先进控制方法简介
取代法就是用电气控制取代原系统中机械 控制机构。这种方法就是改造旧产品开发新产 品或对原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常用的方法。如用 电气调速控制系统取代机械式变速机构,用可 编程序控制器取代机械凸轮控制机构、中间继 电器等。这不但大大简化了机械结构和电气控 制,而且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质量。这种方法 是改造传统机械产品的常用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 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1 .4. 2机电一体化系统开发的类型 1.开发性设计 开发性设计是一种独创性的设计方式,在 没有参考样板的情况下,通过抽象思维和理沦 分析,依据产品性能和质量要求设计出系统原 理和制造工艺。开发性设计属于产品发明专利 范畴。最初的电视机和录像机、中国的“神舟 一七号”航天飞机都属于开发性设计。 2.适应性设计 适应性设计是在参考同类产品上一的页基下础一上页 ,返回 主要原理和设计方案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
1. 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1 .4. 4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所谓的系统设计,就是用系统思维综合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3 步进电动机的控制
步进电动机的驱动控制是通过弱电驱动强电来实现的。 1. 步进电动机的弱电控制 弱电部分实现了频率、数量和方向的变化,主要包括脉冲混 合电路、加减脉冲分配电路、加减速电路和环形分配器四个 部分。下面简要介绍各部分的作用。 (1)脉冲混合电路 无论是数控装置送来的插补进给信号、 齿补信号,还是手动进给、手动回原点信号等等,这些信号 的目的无非是要使工作台正向进给和反向进给,因此首先应 将这些信号混合为使工作台正向运行的“正向进给”信号或 使之反向运行的“反向进给”信号。这就是脉冲混合电路的 作用。
3. 动态特性 步进电动机的控制电流的增加和转速的上升不是瞬间完成的, 它需要有一个过度过程的时间,动态特性就是研究过渡过程 对电动机运行的影响。 当控制脉冲的时间大于步进电动机的过渡时间,电动机 呈步进运行状态。如果控制脉冲的时间间隔适当小于过渡过 程时间,在B相通电时,当转子还未减速到其稳定平衡点以 前,B相就断电而C相通电,则转子将继续顺时针方向转动, 这种状态就称为步进电动机的连续运行状态。如果控制脉冲 的时间间隔过度小于过渡过程时间,则出现丢步或堵转,步 进电动机失去工作能力。
过载能力:步进电动机一般不具有过载能力。 运动性能:步进电动机的控制一般为开环控制,启 动频率过高或负载过大易出现丢步或堵转的现象, 停止时转速过高易出现过冲的现象,所以为保证其 控制精度,应处理好升、降速问题。 速度响应性能:步进电动机从静止加速到工作 转速电动机一般为每分钟几百转)需要50~200毫 秒。
(3)加减速电路(自动升降速电路) 步进电动机的加减速特性要求是, 进入步进电动机绕组的脉冲电流的频率变化要平滑。而且应有一定的时 间常数,但各进给脉冲频率间的变化可能是跃变的。因此应该将此跃变 频率经加减速电路缓冲后,再进入步进电动机绕组,使步进电动机工作 正常可靠。这就是加减速电路的作用。 (4)环行分配器 环行分配器的作用是将来自加减速电路的一系列脉 冲按一定方式送入并驱动功率放大器工作。如图6-4是三相六拍环行分配 器原理图,其三根输出引线分别接步进电动机三个线圈的A相、B相、C 相功率放大器输入端,+X表示正转信号,-X表示反转信号,CP0是进给 脉冲序列,其工作状态如表6-1所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环行分配器已软件化了。关于软环行 分配器在这里不再赘述。
步进电机 6.2 直流伺服电机及其控制 6.3 交流伺服电机及其控制 6.4 液压与气压控制
6.1
第6章 执行装置及其控电系统对执行装置 的一些参数,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和力矩等输出参数, 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在数控机床中,伺服系统接收来自插补 器的进给脉冲,经放大和变换后转化为机床工作台的位移。 对伺服系统的要求是快速性、精确性和稳定性,即输出量迅 速而精确地响应指令输入的变化。因此认识了解执行装置及 其控制的有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见的执行装置包括步进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液压与气动装置。本章将从工作 原理、特点及控制方式等几个方面阐述这几种执行装置及其 应用。
6.1 步进电动机
6.1.1 步进电动机工作原理 一般的电动机是连续运转的,而步进电 动机则是一步一步运转的。步进电动机的转 子做成多极的,定子上嵌有多相星型联接的 控制绕组,由专用的电源输入电脉冲信号, 每给一个脉冲信号就使步进电动机的转子转 过一个角度,由于输入的是电脉冲信号而输 出的角位移是断续的,因此也称步进电动机 为脉冲电动机。
低频特性:步进电动机在低速时易出现低频振动现象。 振动频率与负载情况和驱动器性能有关,一般认为振动频率 为电动机空载起跳频率的一半。这种由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 理所决定的低频振动现象对于机器的正常运转非常不利。当 步进电动机工作在低速时,一般应采用阻尼技术来克服低频 振动现象,比如在电动机上加阻尼器,或驱动器上采用细分 技术等。 矩频特性:步进电动机的力矩会随转速的升高而下降: 当步进电动机转动时,电动机各相绕组的电感将形成一个反 向电动势;频率越高,反向电动势越大。在它的作用下,电 动机随频率电动机或速度)的增大而相电流减小,从而导致 力矩下降。所以其最高工作转速一般在300~600RPM。
当仅是A相绕组通电时,气隙磁场与A相绕组轴相重合,如图6-2所示。转子 将受磁场拉力旋转到与A相绕组轴线对齐,此时定子、转子之间取得最大磁导位 置,转子上只受径向力而无切向力,故此位置使转子具有自锁能力。如果从A相 换接到B相通电时,转子将转到使其轴线与B相绕组轴线相重合的位置。可见电 流每换接一相,电动机转子旋转沿逆时针方向转过30度,或说在空间前进了一 步,每一步所转过的角度称作步距角。 从一相通电换接到另一相通电,称作一拍,每一拍转子转过一个步距角。如 果按A-B-C-A顺序通电,转子就沿此顺序一步一步旋转;反之,若按A-C-B-A顺 序通电,转子将反方向转动,如图6-2所示。此种三相依次单相通电方式,称为 三相单三拍式运行。所谓单就是指每次有一相绕组通电,三拍是指一个循环周期 换接了三次,即A、B、C三相。 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也可以是三相双三拍方式运行,即通电方式以AB-BCCA-AB的顺序,每次有两相绕组同时通电。这种电动机动作原理与单三拍方式相 同,双三拍式的转子每拍前进一步也转过30度空间角度。改变通电顺序,将按 AC-CB-BA-AC通电时,则转子旋转方向将相反。如果步进电动机按A-AB-B-BCC-CA-A方式通电就称为三相六拍运行方式,即一个循环内共换接六次,则其步 距角相应地为三拍方式的一半。
6.1.2 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的主要机械 特性
2. 静态特性 静态特性是指绕组电流为恒定值,转子不动时步进 电动机的一些特性。矩角特性是在单位脉冲、电流 不变的情况下,步进电动机静转矩M与转子失调角 之间的关系。 如图6-3中所示,两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转矩 Mst是电动机的最大起动转矩。实践证明,凡是外 加转矩小于Mst的,均能启动电动机。随着电动机 相数的增加,步距角减小,两曲线的交点就升高, Mst也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