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前特训总复习 第一部分 必考点专练 考点11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
高考生物复习易错点知识专题讲解与训练1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解析版)
高考生物复习易错点知识专题讲解与训练专题11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的变化就是种群的增长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年龄组成若为增长型,则种群数量必将增加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答案】 D【解析】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下降或波动,不单纯指种群的增长,A错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可能因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淘汰,B错误,D正确;年龄组成若为增长型,种群数量可能因气候食物等因素影响而不增加,C错误。
2.某研究小组连续10年调查某森林中大山雀种群数量,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该年种群数量/前一年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0~2年内大山雀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6年时大山雀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C.第4年和第8年大山雀的种群数量相等D.第8~10年内大山雀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答案】 D【解析】 0~2年,λ>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A错误;4~8年,λ<1,种群数量逐渐下降,第8年时达到最小值,B、C错误;第8~10年内λ=1,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3.如图表示在有限环境中某种群增长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示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的种群增长率为0B.为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D点C.若图示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防治虫害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不可能超过K值【答案】 A【解析】分析题图可知,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增长率为0,A正确;C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因此为了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处,即C点,B错误;防治虫害应在蝗虫数量没有迅速增加之前,即C点之前,C错误;环境容纳量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条件改变或内部因素影响,种群数量可能会超越K值,D错误。
2024高考生物考前限时提分练考前5天单选高频10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含解析
生态系统和环境爱护抢分必背1.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渠道。
食物网越困难,生态系统反抗外界干扰的实力就越强。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3.探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反复利用的特点。
物质循环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消费者。
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整生物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淌——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信息传递——确定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7.反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反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实力。
复原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复原到原状的实力。
8.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整。
9.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更、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抢分关键1.关注生产者、消费者易混点(1)生产者并不都是绿色植物,如原核生物蓝藻。
(2)植物并不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是消费者。
(3)动物并不都是消费者,如蚯蚓是分解者。
2.细菌≠分解者(1)细菌并不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
(2)分解者并不全是微生物,如蚯蚓是分解者。
3.记住能量流淌的“432”(1)4个去向:①呼吸作用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流入下一养分级;③流入分解者;④短暂未被利用。
(2)3个关系式①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②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量。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体系通关1 高频考点10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19.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是就地保护
答 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错因分析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是食物 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不是按食物链(网)来传递 的。
[对点排查]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
()
2.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反之亦然,腐生型
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反之亦然。
()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
质循环及信息传递的渠道。
()
4.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中的生物不一定是同一
物种。
()
5.某动物粪便中有机物所含能量不属该动物的
10.物质循环具全球性,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
环境间往复进行。
()
11.农田除草、鱼塘清除肉食性“黑鱼”,是 为了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 (
)
12.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说明信息传
递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
13.生态系统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
性的提高。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4.生态系统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抵
抗力稳定性越高。
()
15.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 的基础。( )
16.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是
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物
质循环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
复地进行。
()
17.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
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2023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考前必背基础知识整理清单(
考前必背基础知识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1章 走 近 细 胞1.【细胞分类】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2.【蓝藻与细菌的营养方式】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3.【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三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1.【化学元素】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最基本的元素是C,基本元素是C、H、O、N,人体细胞中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
2.【氨基酸与蛋白质】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和一个羧基3.【氨基酸结构通式】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4.【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1)每种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2)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5.【蛋白质功能多样性的表现】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的多样性。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如羽毛、肌肉、头发、蛛丝等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2)催化功能: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
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
(3)运输功能: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
(4)信息传递功能: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
(5)免疫功能: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如人体内的抗体。
6.【核酸的功能及分布】(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真核细胞的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
(11)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
(11)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2021年广东卷,2】1.“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A.黄鸟种群B.生物群落C.自然生态系统D.农业生态系统【2021年广东卷,3】2.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
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
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021年河北卷,12】3.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A.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B.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C.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2021年6月浙江卷,1】4.下列关于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能吸收紫外线和X射线B.臭氧减少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加C.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D.避免臭氧层破坏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2021年6月浙江卷,7】5.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C.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D.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2021年1月浙江卷,2】6.我省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繁茂,自然资源丰富,是高校的野外实习基地。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7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专题提分攻略(解析版)
专题17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基础知识必备1.生态系统的成分(1)成分及作用成分范畴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种子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2)相互关系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②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③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④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的话,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1)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后面的营养级是消费者。
(2)次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
(3)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3.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量散失的途径是呼吸作用(代谢过程)。
(3)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4.能量流动的特点(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
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可绘成能量金字塔。
(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能量流动的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6.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022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与易错题专题: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4)TS表示曲线与正常作用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2)“天敌”减少的情况:“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其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最终结果比原来数量要大。
(3) “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为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5.生产者为自养型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6.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一级的消费者;食物链中无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7.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物质循环是载体,能量流动是动力,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某一营养级的三种分析法
解答能量流动问题时,首先要明确能量流动的来源和去路,从不同角度分析,能量流动的去路可有三种分类方式。即:
但无论哪种分类方式,能量都是守恒的,即输入=输出。
4.能量传递效率及相关计算法
能量传递效率= ×100%=10%~20%
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理清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解题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从而确定使用10%或20%来解题。
2.1×;2√;3×;4×;5×;6√;7×;8×;9×;10√;11×
3.1×;2×;3√;4√;5×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前自主预习案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前自主预习案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素能目标★考向导航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碳循环的过程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使其在机体内浓度的现象。
(2)特点①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的某种物质浓度就。
②生物富集也具有。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概念、传递形式及实例2.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知识点三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平衡及调节机制(1)生态平衡的含义:生态系统的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3)调节机制:调节。
2.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3.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理解(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有关,还与生物的个体数量有关。
食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再看生产者,生产者多的稳定程度高。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具有一定的限度。
(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呈。
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如北极冻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
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在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选择性必修2 P62正文)()2.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
(选择性必修2 P64正文)()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选择性必修2 P65正文)()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固定的稳定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选择性必修2 P73正文)()5.在处于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均衡,生物种类的组成稳定。
(选择性必修2 P73正文)()6.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选择性必修2 P74正文)()7.由于正反馈调节的存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和兔子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选择性必修2 P74正文)()8.一般而言,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新人教
专题17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方面。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自养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为异养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基本功能。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全过程。
①能量的源头——阳光;②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③总能量——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④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⑤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⑥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⑦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⑧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4.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反复,具全球性。
5.生物圈在物质上是自给自足的,但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必须从系统外获得。
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
7.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以及生物种间关系的调节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9.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0.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资源利用加快,环境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
1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12.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
1.(2012·海南高考)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
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
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卷: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与环境爱护1.(2019海南卷,19)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直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生气地啄击扑打。
下列关于该事务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干脆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答案】A2.(2019浙江卷,2)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削减的措施是()A.削减氟利昂的运用B.增加化肥的运用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答案】A3.(2019海南卷,2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
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学/科**网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答案】D【解析】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鳜鱼的养分级比鲢鱼高,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正确;通气有利于水体中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促进残骸分解为无机物,C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
4.(2019海南卷,2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复原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复原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增加C.复原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养分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养分级【答案】D5.(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考前模拟检测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一般会渐渐降低B.建立动植物园是爱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湿地能调整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干脆价值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D【解析】生物群落在自然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一般会渐渐增加,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生物多样性不肯定会增加,A错误;就地爱护可爱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爱护,B错误;湿地能调整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性和环境保护总复习
闪堕市安歇阳光实验学校专题十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环境保护高考预测本专题主要介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及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
由于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研究生态的重要基础,高考考查生态系统的内容必然以具体的某一生态系统来出题。
所以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特点,功能以及食物链(网)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人类社会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是一个科学难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加强,世界对生物多样性及环境问题日益重视,有关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内容也成为今年高考的热点。
知识体系考点归纳突破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由两部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
非生物成分是指阳光、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以绿色植物为主,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属于自养型生物,在营养结构中总是处于第一营养级。
消费者主要是指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消费者属于异养型生物。
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也包括一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等。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中的复杂有机物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成分,如果缺少分解者,物质循环将会中断。
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由于生态系统中动物的食物来源大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常交错成网状,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
食物链(1)捕食链:生物之间因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
其第一营养级(开端)一定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一定是植食性动物。
例如:草→鼠→蛇→猫头鹰。
高中生物通常意义上的食物链就是捕食链。
(2)寄生链:生物间因寄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
例如:鸟类→跳蚤→细菌→噬菌体。
(3)腐生链:某些生物专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而形成的食物链。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创新题训练考点13+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
考点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1.2024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少,对生态和环境影响越小B.发展畜牧业时牲畜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C.“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D.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关键在于植被恢复及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2.紫茎泽兰又名破坏草、臭草,为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或亚灌木,原产于中美洲,大约于20世纪40年代传入我国,紫茎泽兰对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破坏性很大,造成巨大损失。
图Ⅰ表示某被紫茎泽兰破坏的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其中甲~己表示各组成成分,箭头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图Ⅱ表示对该草原紫茎泽兰进行防治过程中紫茎泽兰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准确表示该生态系统碳的流动关系,图Ⅰ中缺少3个箭头B.对该草原进行修复时应尽量选择当地物种,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图Ⅱ中a点之前,紫茎泽兰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D.若图Ⅱ中a喷洒农药,e引入天敌,则a防治效果更持久而稳定3.杜氏盐浆是一种能在高盐度极端环境下生长的藻类,其光合效率远高于陆生植物,在碳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有重要作用。
科研工作者研究了硝酸钠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嗜碳杜氏盐藻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以下据图分析得到的结论,错误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硝酸钠浓度的提高,嗜碳杜氏盐藻的叶绿素含量随之增加B.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提高,嗜碳杜氏盐藻的叶绿素含量随之减少C.随着环境中硝酸钠浓度的不断提高,嗜碳杜氏盐藻的生物量也将随之不断增加D.嗜碳杜氏盐藻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吸收二氧化碳而在碳减排方面发挥作用的4.多氯联苯(PCB)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强致畸性,厦门湾海域及其水产动物体内PCB 的含量如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1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1.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 A.基因、染色体、细胞B.细胞、物种、生物圈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不包括( )A.阳光B.细菌C.食物链D.绿色植物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B.能量循环、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C.能量积累、物质合成和信息流动D.能量释放、物质分解和信息流动4.下列陆地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最贫乏的是( )A.热带雨林B.荒漠C.北方针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5.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果园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6.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的主要污染物分别是( ) A.二氧化碳、氟利昂、二氧化硫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利昂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利昂D.氟利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 )A.组成生物体的所有物质B.组成生物体的各种有机物C.组成生物体的各种无机物D.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8.在生态系统中,当鹰捕食兔子时,鹰属于 ( )A.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9.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肉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和真菌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有些生态系统只具有生产者和分解者两种成分11.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B.3代表的是自养生物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D.4中包含了大气中的CO2库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构成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成分C.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D.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在系统中具有加快物质循环的作用13.下列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根据食物链草→虫→食虫鸟分析,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从而导致害虫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B.一场森林大火导致森林中种群密度降低,但不久种子迅速萌发并长成新植株C.运动员长期服用兴奋剂,会导致自身性腺分泌性激素的量减少D.河流受到严重污染时,进一步加剧污染14.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1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草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B.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泄物中的能量C.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D.用于草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1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少,所以自我调节能力强D.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17.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假如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的能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D.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的植物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更大18.(2014·湖北七市联考)如图为某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大于①B.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是完全相同的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19.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C.图中②/①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20.在宁波的河道治理过程中,发现某河道因大量排入污水,藻类过度繁殖,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随之大量浮游动物及鱼类等死亡,水体发臭。
后经过整治,该河道水质大有好转。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严格控制污染源是恢复河道水质的有效措施B.鲢鱼和鳙鱼生活于河道的上层是由光照和温度等因素直接决定的C.大量水生生物的死亡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D.随着河道水质的好转,鱼类的K值也会随之升高21.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80 J/(cm2·a)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J/(cm2·a)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0%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J/(cm2·a)22.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
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有能和鳄鱼搏斗的缅甸蟒蛇、疯狂繁殖的亚洲鲤鱼、数量惊人的八哥等。
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干扰的能力增强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23.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描述,错误的是(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B.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湿地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24.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25.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以下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C.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的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答案解析1.C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A、B、D错误,C正确。
]2.C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不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选C。
]3.A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三个: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选A。
]4.B [热带雨林中由于雨水充沛,群落结构复杂,动植物种类较多,属于群落演替的顶极群落,A错误;荒漠中生态条件非常恶劣,植被稀少,植物种类非常贫乏,B正确;北方针叶林与热带雨林相比生物种类少一些,但群落结构较复杂,C错误;温带落叶阔叶林中,动植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较高,D错误。
]5.C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
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选C。
]6.C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含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层遭到破坏,故选C。
]7.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选D。
]8.B [在生态系统中,兔子属于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当鹰捕食兔子时,鹰属于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B正确。
]9.C [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这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方向的、不可逆的,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正确;鹰的迁入不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能量依然按照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D错误。
]10.C [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也有少数动物如蜣螂是分解者,肉食性动物应该处于第三营养级,A错误;细菌和真菌主要是分解者,也有少数细菌不是,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肺结核杆菌是消费者,B错误;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正确;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D错误。
]11.D [题图中1应为生产者,2为消费者,3为分解者,4为非生物环境;①代表被消费者利用,②代表呼吸作用,③代表光合作用。
据图可知,1、2、3等所包含的所有生物可构成群落,A错误;3为分解者,为异养生物,B错误;①代表被消费者利用,②代表呼吸作用,C错误;4 为非生物环境,包含了大气中的CO2库,D正确。
]12.A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组成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但是没有分解者,A错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构成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成分之一,B正确;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可以为其他生物成分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C正确;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在系统中具有加快物质循环的作用,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