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专项(05) 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实验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 滴定管、搅拌器、试纸等
试剂:强酸、强碱、指示 剂(酚酞或甲基橙)、蒸
馏水
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器材 干净、干燥,试剂无杂质、
无污染
实验前需核对试剂的浓度、 纯度等信息,确保实验结
果的准确性
配制酸碱溶液
计算所需酸碱的浓度和体积
准备所需试剂和器具
按照所需浓度配制酸碱溶液 标定酸碱溶液的浓度
土壤改良:中和 反应可以用来改 良酸性或碱性土 壤,提高土壤的 肥力和生产力。
医药领域:中和 反应在药物制造 和释放中起到关 键作用,例如pH 依赖性的药物释 放系统。
THANK YOU
汇报人:XX
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沉淀、颜色变化等实验现象。 准确测量并记录实验所需的温度、pH值等数据。 观察并记录实验后溶液的颜色、透明度等变化。 记录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问题,并分析原因。
实验结果分析
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分析
实验原理: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通过测量反应过程中的温 度变化可以分析热量变化。
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实验
汇报人:XX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总结
实验目的
了解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原理
实验目的:探究强酸和强 碱的中和反应过程
实验原理:强酸和强碱在 水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盐和水
实验步骤:取一定量的强 酸和强碱,加入同一烧杯 中,搅拌混合,观察反应
过程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 可以得出强酸和强碱的中
实验步骤:将一定浓度的强酸和强碱溶液混合,测量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混合后温度升高,说明中和反应放热。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酸碱中的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帮助学生了解酸碱中的中和反应,并掌握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实验材料:
- 硫酸(5%)
- 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
- 酚酞指示剂
- 玻璃棒
- 试管
实验步骤:
1. 取两支试管,分别装入等量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在硫酸试管中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
3. 使用玻璃棒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溶液中,直至试管中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
4. 记录溶液混合时出现的变化,观察是否有气体生成或者温度变化。
5. 分析反应产物及观察结果,总结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实验前准备:
- 学生需要提前了解酸碱中的基本知识,了解酸碱中性化反应的原理。
-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并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需要小心操作化学药品,避免溅射到皮肤或眼睛中。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用具,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台的稳定性,避免试管倾斜或倒下。
实验评价: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实验结果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及应用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主要考查判断中和反应的发生、中和反应过程的变化,特别是中和反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题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性。
【实验验证】【分析与思考】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和反应实质的认识,重在检验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确定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可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若酚酞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碱过量),若酚酞不变色,这时溶液应该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呈中性(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二是呈酸性(酸过量);避免碱性溶液中的OH-对环境的污染,可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镁、氯化铜、氯化铁等物质,将其转化为沉淀;为了进一步确定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还是呈酸性,可向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锌)、碳酸盐(如碳酸钠)等物质或用pH试纸来检验。
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溶液呈中性;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溶液呈中性;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若pH﹤7,则溶液呈酸性,若pH=7,则溶液呈中性。
鹤壁市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专题五 酸碱中和
鹤壁市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专题五酸碱中和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 . 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C . 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D . 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2. (2分) 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B . 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C . 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D . 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3. (2分)(2018·通辽)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 有两种分子参加反应,且个数比为2:1C . 有五种分子参加反应D . 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4. (2分)(2018·广州) 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B . 氯化钾(KCl)和磷酸氢二铵[(NH4)HPO4]都属于复合肥料C .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嗅到刺激性气D . 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5. (2分)(2017·老河口模拟)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火药点燃后发生的反应为:2KNO3+S+3C 点然K2S+N2+3CO2↑。
该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是()A . 硫B . 氧C . 碳D . 氮6. (2分) (2016八下·河南期中) 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可能合理的是()A . 通电分解水B .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氧化铜C . 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铜D . 向一定量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二、填空题 (共2题;共8分)7. (2分) (2019九上·沂源期中) 某同学在参加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考察了一家化工厂的污水处理情况。
中和反应及应用
中和反应及应用
1.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强酸和强碱反应,一般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沉淀、气泡、不溶物溶解消失、溶液颜色变化),所以为了观察反应是否发生,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
虽然不能用酚酞溶液鉴别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但借助一种碱溶液,就能将酸性和中性溶液区分出来。
2.中和反应的应用
1)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在缺少熟石灰的情况下,用生石灰也可以)。
2)熟石灰改良酸性河流(处理硫酸厂的污水:H
2SO
4
+Ca(0H)
2
=CaSO
4
+2H
2
0)。
另外,铁粉、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也可改良酸性河流,但它们不属于中和反应。
3)碳酸水可以改良碱性土壤。
4)用含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
其化学方程式为:
AI(OH)
3+3HCI=AICI
3
+3H
2
Mg(OH)
2+2HCI=MgCI
2
+2H
2
当然,也可以用小苏打、墨鱼骨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治疗胃酸过多,但它们也不属于中和反应。
5)被蚊虫叮咬时涂含氨水(或者是牙膏、肥皂水)的药物。
3.中和反应同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一样,是特征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4.中和反应是放热的反应。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教案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中物质的消失与生成
实验目的:通过此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中物质的消失与生成规律,增强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反应,当强酸与强碱按化学计量比混合时,会产生中和反应。
在此过程中,酸和碱相互中和,生成水和盐。
实验材料:
1. 盐酸溶液
2. 氢氧化钠溶液
3. 酚酞指示剂
4. 试管
5. 坩埚
实验步骤:
1.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在每只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3. 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盐酸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4. 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观察到颜色维持不变为止。
5. 用坩埚进行热分解干燥,观察物质的变化。
实验记录:
实验前后物质的性质和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
1.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
2. 酚酞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粉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淡紫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现无色。
3. 在中和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相等,同时生成物质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实验讨论:
1. 酸碱中和反应中,物质的消失与生成的规律是怎样的?
2. 哪些指标可以用来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了?
3. 修改实验条件,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实验总结:
通过此实验,我们深入探究了酸碱中和反应中物质的消失与生成规律,加深了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带答案解析) 专题五 酸碱中和
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专题五酸碱中和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1.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是()A. 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B. 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C.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2.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 的变化,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D. 由a 点到b点的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3.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反应后溶液中的粒子只有Na+、Cl﹣和H2O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C. 该反应的实质是HCl+NaOH=H2O+NaC1D. 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不变4.某同学对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中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种实验方案。
通过对四个实验方案的评价,你认为最佳的实验方案是()A. AB. BC. CD. D5.海水中镁元素的总储量约为2.1×1015t,可用于生产金属镁,目前世界生产的镁60%来自海水。
利川用海水提取镁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沉淀槽中总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O=Mg(OH)2↓+CaCl2B. 在上述流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C. 反应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中和反应D. 由贝壳制取生石灰的反应条件是高温6.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B. 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C. AB段有沉淀生成D. F点溶液的pH>7二、填空题(共2题;共8分)7.向盐酸溶液中滴NaOH溶液时pH变化如图所示(1)中和反应实质是________;(2)A点溶液中的阳离子有________。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题型05 定量实验探究-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题型特训(解析版)
题型05 定量实验探究1.【2019年葫芦岛市】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B.负极得到的气体具有可燃性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答案】B【解析】A、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正极得到的是氧气,故A错误;B、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负极得到的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故B正确;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D、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故D错误。
故选B。
2.【2019年哈尔滨市】分类、类比、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化学实验的方法也从定性到定量发生了质的转变。
若按实验方法分类,应将实验D和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分为一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A.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B.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C.甲烷在空气里燃烧D.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答案】B两个实验都进行的是定量实验【解析】(1)A、C实验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B实验通过定量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实验通过定量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按实验方法分类,应将实验D和B分为一类,依据是:两个实验都进行的是定量实验。
3.如图为电解水的装置。
(1)a管和b管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通电前,为增强导电性加入了少量的硫酸钠,再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
通电一段时间后,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b试管中的水溶液呈红色,说明b试管中溶液pH_______7(填“>”、“<”或“=”)。
【答案】(1)2:1(2)氧气(或O2)>【解析】(1)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2)a试管连接正极,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水中加入了酚酞,实验过程中b试管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pH>7。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实验探究中和反应
实验探究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应用以及实验是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命题的热点,而最常见的中和反应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中考试题常以这个反应去诠释中和反应知识。
例题小何进行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的实验,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了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才发现忘记了加入指示剂。
为了判断该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他进行了如下探究:(1)提出问题:小何要探究的问题是。
(2)猜想与假设:所得溶液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酸性,还可能显性。
若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使其显碱性的离子是 (填写离子符号)。
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要对所得溶液进行沉淀处理,你认为处理的方法是。
(3)实验与分析:小何从烧杯中取了部分反应后的溶液置于一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了溶液显中性的结论。
小张认为小何得出的结论不正确,你认为小张的理由是。
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张取试管中的溶液做了 (溶于水的二氧化碳忽略不计) 的实验。
(4)交流拓展:第二天,小明也做同样的实验。
当他向氢氧化钠溶液加稀盐酸时,发现溶液有气泡冒出,你认为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1)该实验若不使用酸碱指示剂,就不易判定反应进行的程度,也不易直接判断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所以小何要探究的问题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2)酸碱中和反应,若完全中和,反应所得溶液就显中性,若酸过量则显酸性,若碱过量则显碱性,碱溶液里含有大量的OH-,若对碱性溶液进行沉淀处理,可以加入可溶性铜盐、可溶性铁盐等,然后滤去沉淀即可。
(3)在使用酚酞溶液鉴别溶液酸碱性时,若溶液显无色,则不能判断溶液是中性还是酸性。
正确的方法有:加活泼金属(看是否冒气泡)、加氢氧化钠溶液(看是否出现红色)、加碳酸盐(看是否冒气泡)等。
(4)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生成了碳酸钠。
参考答案(1)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2)中性 OH-滴加氯化镁溶液至无沉淀生成,然后过滤(3)盐酸过量时溶液也不变色取样,加入锌粒,观察现象等(4) Na2CO3+2HCl = 2NaCl+H2O+CO2↑变式题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了一定量的稀盐酸。
202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酸和碱中和反应探究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酸和碱中和反应探究》1、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_性。
【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用试管取溶液1mL-2mL,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无色酚酞溶液变________ 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溶液是_______【分析与思考】(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_(填写微粒符号)。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方案一: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__________,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三:取样,加入氧化铜,若_____,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实验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同学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甲溶液由红色变成_____色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乙U形玻璃管中_________边的红墨水液面下降(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忽略不计)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丙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后再测定溶液的pH最后溶液的pH________(填“≥7”“≤7”或“不变)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1)乙同学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
化学实验酸碱中和反应
化学实验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
在化学实验中,酸和碱可以相互中和,形成盐和水。
本文将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一般过程和一些常见的实验方法。
一、酸碱中和反应的一般过程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溶液和碱溶液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质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出大量的热。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酸 + 碱→ 盐 + 水例如,将盐酸溶液(HCl)和氢氧化钠溶液(NaOH)混合,它们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二、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方法1. 酸量法酸量法是一种测定酸与碱中和反应的方法。
它通过逐滴加入酸(或碱)溶液到反应容器中的碱(或酸)溶液中,直到产生中性溶液(pH值为7)。
通过记录加入酸(或碱)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酸(或碱)溶液的浓度。
2. 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一种测定酸和碱的相对浓度的方法。
它通过逐滴加入一种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到待测酸(或碱)溶液中,直到两者中和反应达到终点。
通过记录加入酸(或碱)溶液的体积和已知溶液的浓度,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3. 中性化反应实验中性化反应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酸碱中和反应。
在实验中,将酸和碱溶液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随后逐滴加入酸(或碱)溶液到另一个试管中的碱(或酸)溶液中,同时使用pH试纸或pH计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当溶液中的酸碱性达到中立(pH值为7)时,观察到颜色的变化,表示酸碱中和反应已经完成。
4. 温度变化实验酸碱中和反应通常会伴随着温度的变化。
在实验中,可以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并通过计算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来推测反应的进行程度。
当酸和碱完全中和时,温度变化最大。
总结: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
通过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
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方法包括酸量法、酸碱滴定法、中性化反应实验和温度变化实验。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及应用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主要考查判断中和反应的发生、中和反应过程的变化,特别是中和反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题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性。
【实验验证】【分析与思考】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和反应实质的认识,重在检验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确定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可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若酚酞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碱过量),若酚酞不变色,这时溶液应该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呈中性(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二是呈酸性(酸过量);避免碱性溶液中的OH-对环境的污染,可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镁、氯化铜、氯化铁等物质,将其转化为沉淀;为了进一步确定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还是呈酸性,可向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锌)、碳酸盐(如碳酸钠)等物质或用pH试纸来检验。
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溶液呈中性;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溶液呈中性;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 试纸上,若pH ﹤7,则溶液呈酸性,若pH=7,则溶液呈中性。
中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讲解与专题训练30---中和反应
中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讲解与专题训练考点30 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如:NaOH+HCl NaCl+H 2O,Ca(OH)2+2HCl CaCl2+2H2O,2NaOH+H2SO4Na2SO4+2H2O。
2.实质酸解离的H+与碱解离的OH-生成水,即H++OH-H 2O。
3.中和反应的判断(1)判断一个反应是中和反应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二是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
(2)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
二、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1.原理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中,往往无明显的实验现象,无法确定反应是否发生及反应进行的程度,因此,需要借助指示剂或其他方法来判断。
2.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方法(1)若是酸滴定碱,酚酞作指示剂,则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是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pH,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即表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4.酸滴定碱时检验酸是否过量的方法(1)滴加石蕊溶液,若溶液变红色,说明酸过量。
(2)用pH试纸,pH小于7时,说明酸过量。
(3)加入比较活泼的金属,若有气泡冒出,说明酸过量。
(4)加入碳酸盐,若有气泡冒出,说明酸过量。
三、中和反应的应用1.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如果土壤的酸性或碱性太强都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1)若土壤呈酸性,可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中以中和土壤的酸性。
(2)如果土壤呈碱性,可通过加碳酸水来中和土壤的碱性从而得到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2.处理工厂的废水(1)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含硫酸等杂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2)若工厂的废水呈碱性,则可用废硫酸等中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 2SO4Na2SO4+2H2O。
中考化学复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考点汇总+精练!
中考化学复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考点汇总+精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考点汇总1.中和反应的实质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即H++OH-=H2O。
2.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3.实验拓展(1)指示剂的选择:酸碱中和反应的指示剂一般选用无色酚酞溶液,不选用紫色石蕊溶液,因为紫色石蕊溶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两种颜色的转化没有明显界限。
(2)滴定终点的判断:酸滴定碱时,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时,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再变色,则此时为滴定终点,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二、知识+例题讲解知识点1.酸碱反应1.酸和碱发生反应的证据利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反应进行判断,或用PH试纸测量。
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逐渐滴加盐酸,直到红色刚好褪去,说明酸碱发生了反应;酸碱反应时,当溶液的PH等于7时,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2.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氯化钠和硫酸钠都属于盐,所以碱跟酸之间发生反应能生成盐和水。
NaOH +HCl=NaCl +H2O2NaOH +H2SO4=Na2SO4 +2H2O【注意】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慢慢注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否则非常容易使稀盐酸过量,从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当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说明中和反应常常伴随溶液酸碱性的改变,因此,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例题1】下列各组物质的反应,需要加入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的是()A.Fe和CuSO4溶液B.Zn和稀H2SO4C.NaOH溶液和稀盐酸D.澄清石灰水和CO2答案:C知识点2 酸碱反应的应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这一反应会放出热量。
酸碱发生反应时,溶液中的H+和OH-都减少,因而溶液的酸碱性也发生改变,因此常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并广泛应用于实际中。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中和反应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中和反应一、单选题1.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过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增大B.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减小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D.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2.芋艿(俗称毛芋)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A.食醋B.料酒C.纯碱D.食盐水3.下列图像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4.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B.a克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C.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D.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一定相同5.下列四个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向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C.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O2D.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气、硫酸钡和氨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B.体积不同但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体积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相同,而m和n无法确定相对大小C.CuCl2+2H2O⇌Cu(OH)2+2HCl,加入少量硝酸银固体后可以增大CuCl2水解程度D.用来配制标准NaOH溶液的NaOH固体含有少量的KOH,此时中和测得盐酸的浓度数值一定偏高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水氢氧化钠固体消失氢氧化钠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B 向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液中一定含有Zn2+、Fe3+、可能有Cu2+C 向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有大量气泡产生氧化铜起催化作用D向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无明显现象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钙恰好反应A.A B.B C.C D.D9.能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A.氢氧化铝B.氢氧化钠C.生理盐水D.氢氧化钙10.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A.用浓硫酸干燥氧气B.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留的硫酸11.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片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12.某实验室废水含有较多的盐酸,排放前应加入某种试剂将废水调至中性,下列试剂中最合适的是()A.AgNO3溶液B.NaOH溶液C.稀醋酸D.KNO3溶液二、填空题13.现有白纸、溶质量分数为(A)10%的NaOH溶液(B)5%H2SO4溶液(C)5%的紫色石蕊试液.试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现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取(填序号,下同)画出花,再蘸画出叶,将白纸挂上墙,用向纸上一喷即可.实验的化学原理是.14.某兴趣小组用下图1所示装置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试回答:(1)用胶头滴管吸取盐酸逐滴加入烧杯中,当溶液刚好由色变成色时,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1)中,某同学不小心又多加了几滴盐酸,这时溶液为色.这个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上图2所示.当加入盐酸的质量为a 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3)若要除去实验(2)中过量的盐酸,可以加入过量的(填化学式),过滤.15.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加入熟石灰m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若改用ng氢氧化钠与相同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7.(填“>“、“<“或“=”).16.酸之所以显酸性,是因为酸在水中可以解离出,碱之所以显碱性,是因为碱在水中可以解离出.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三、综合题17.如图所示,进行中和反应实验(1)B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化学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本实验将介绍一种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实验,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化学现象。
以下是实验的步骤和材料。
实验材料:1. 稀硫酸溶液2. 稀氢氧化钠溶液3. 酚酞指示剂4. 蒸馏水5. 试管6. 试管架7. 滴管8. 称量瓶9. 火柴实验步骤:1. 用称量瓶分别取得稀硫酸溶液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标注为试管A和试管B。
确保所取溶液的量相等。
2. 将试管A和试管B放置在试管架上。
3. 用滴管向试管A中滴加几滴酚酞指示剂溶液。
4. 用滴管向试管B中滴加几滴蒸馏水,直至试管B中的液面高度与试管A中的液面高度相同。
5. 将试管A和试管B倾斜放置,使两者溶液相互接触。
6. 用火柴等小物件逐滴向试管A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同时仔细观察试管中的液体变化。
实验观察:1. 开始时,酚酞指示剂使试管A中的溶液呈现粉红色,表示呈酸性。
2. 当滴加硫酸溶液到试管A中时,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淡,粉红色消失。
3. 当试管A中的溶液变为无色时,停止加硫酸溶液滴加。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2. 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
3. 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酸性溶液逐渐中和,直至呈现中性。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在本实验中,稀硫酸是酸性物质,稀氢氧化钠是碱性物质,二者反应后生成盐和水。
酚酞指示剂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溶液从酸性到中性的转变过程。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加深了我们对这一化学现象的理解。
在酸性溶液滴加稀硫酸溶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淡,最终变为无色。
这说明酸性溶液经过反应逐渐中和,直至呈现中性。
通过实验,我们也学到了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
这一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
总结: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及应用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主要考查判断中和反应的发生、中和反应过程的变化,特别是中和反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题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性。
【实验验证】【分析与思考】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 (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和反应实质的认识,重在检验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确定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可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若酚酞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碱过量),若酚酞不变色,这时溶液应该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呈中性(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二是呈酸性(酸过量);避免碱性溶液中的OH-对环境的污染,可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镁、氯化铜、氯化铁等物质,将其转化为沉淀;为了进一步确定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还是呈酸性,可向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锌)、碳酸盐(如碳酸钠)等物质或用pH试纸来检验。
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热点题型: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例1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溶液___________。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
解析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常加入酚酞做指示剂,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加入少量“水”,溶液颜色变为红色,说明“水”中含有酞酞,而“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的物质是碱溶液;继续加“水”又变无色,说明“水”中含有与碱反应的另一种物质是酸溶液,故无色的“水”是由酚酞和酸混合而成的;此过程可能发生的反应,只要是可溶性酸与碱的反应均可;因无色酚酞溶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呈现无色,因此仅根据溶液为无色,不能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
答案(1)碱溶液(如NaOH) (2)NaOH+HCl═NaCl+H2O[答案不唯一,但与(1)要有对应关系] (3)不能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呈无色例2)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
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方法,旨在研究酸碱溶液之间的中和反应。
本文将介绍该实验的步骤和原理。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取一只烧杯和一根滴管。
确保烧杯和滴管都清洁干净。
2. 酸溶液的制备:取一定量的酸液(如硫酸或盐酸),倒入烧杯中。
3. 碱溶液的制备:再取一定量的碱液(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倒入另一只烧杯中。
4. 滴定:用滴管将碱溶液滴加到酸溶液中,同时搅拌烧杯中的液体。
5. 颜色变化观察:继续滴加碱溶液,直到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如从酸性的红色变为中性的绿色)。
6. 记录数据:记录用掉的碱溶液滴数。
实验原理: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
和水,并使溶液的酸碱性质相互中和。
在实验中,通过滴定的方法,逐渐将碱溶液加入酸溶液中,当酸和碱的摩尔比例为1:1时,酸碱
中和反应发生。
滴定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指示剂,以帮助判断溶液
酸碱性的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要小心谨慎,避免溶液溅出或误吞误触。
2. 实验器材要保持干净,避免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在滴定过程中,滴管要垂直滴加,避免溶液流失。
以上是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五)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类型一对实验过程的分析1.[2019·吉林]某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G5-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G5-1(1)向A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是。
(2)曲线上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3)C点溶液中含有种溶质。
2.[2019·常州]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某同学利用如图G5-2所示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G5-3甲和乙。
图G5-2图G5-3(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3)图乙中V的数值最接近(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
A.图甲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B.取图甲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C.图甲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D.图乙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3.[2019·金华]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
实验操作如图G5-4所示,用试管取6 mL氢氧化钡溶液,往试管中加入6 mL稀盐酸,等分成两份。
图G5-4实验证明(1)往其中一份混合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呈无色。
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继续探究(2)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于是往混合液中滴入石蕊溶液,发现变红色,溶液呈酸性,这不能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
讨论后,形成了新的对照实验方案,将步骤补充完整:①往盛有另一份混合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镁片;②,加入等量的镁片。
(3)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
微观解释(4)从微观上分析: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4.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G5-5所示。
图G5-5(1)由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
(2)在A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呈色。
(3)B处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4)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填“增大”“减小”或“无变化”)。
(5)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化学方程式为。
类型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5.[2018·怀化]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明显变化,询问老师才知道忘记滴加指示剂。
因此,他们停止实验,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的溶质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和HCl;猜想三:NaCl和NaOH;猜想四:NaCl、NaOH和HCl。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你说出不合理的理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阅资料NaCl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的相关内容。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同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猜想一成立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有气泡产生猜想二成立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CuSO4溶液没有蓝色沉淀产生猜想不成立评价反思老师看了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报告,指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准确,请你分析甲同学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
得出结论猜想二成立。
拓展延伸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G5-6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G5-6(1)由图甲可知,该同学实验操作是。
A.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B.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2)由图甲可知,在b点处溶液中溶质是。
(3)图乙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此反应的微观实质为(合理答案均可)。
6.[2019·陕西]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得的烧碱中常含有一定量的NaCl。
为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方案一:称取m g烧碱样品测定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方案二:称取m g烧碱样品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请回答:(1)方案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方案一中,为减小误差,最好选择下列方法中的(填序号)来判断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A.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根据溶液颜色变化判断B.测定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边用pH试纸频繁测定混合液的pHC.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根据溶液颜色变化判断(3)判断方案二中FeCl3溶液过量的化学方法是。
(4)小李同学认为可将方案二中的FeCl3溶液换成稀硝酸和(填化学式)溶液,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参考答案】1.(1)溶液变为红色(2)B(3)2[解析](1)由图可知,A点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曲线上B点pH=7,表示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3)C点溶液pH大于7,显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盐和过量的碱两种。
2.(1)NaOH+HCl NaCl+H2O(2)HCl(3)12(4)C[解析](1)烧杯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从反应的pH变化图像可知,一开始溶液的pH大于7,故呈碱性,因此烧杯中为氢氧化钠溶液,仪器A中为稀盐酸,溶质为氯化氢,化学式为HCl。
(3)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当体积为V时温度不再升高,即两者刚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为7,从图甲可以判断出此时盐酸的体积为12 mL。
(4)从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故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图甲中d点时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加热蒸干,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剩余固体只含有氯化钠,为纯净物;图甲中c点时,溶液的pH等于7,呈中性,此时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再向烧杯中滴加盐酸,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图乙中e→f的温度变化趋势逐渐升高是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3.(1)OH-(2)另用试管取3 mL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3 mL水混合(或另用试管取3 mL相同的稀盐酸)(3)第①步产生的气体比第②步慢(或少)(4)H+和OH-结合生成H2O[解析](1)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是因为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若加入酚酞溶液不变色,则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根离子。
(2)①中是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镁片,为了证明溶液中的氢离子参加了反应,②中应采用向等量稀盐酸中加入等量的镁片进行对比实验。
(3)若氢离子与氢氧化钡发生了反应,则混合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相比反应前盐酸中浓度减小,因此在反应中,混合液中镁片的反应速率要比在盐酸中镁片的反应速率低,可以看到①产生气泡比②慢。
(4)从微观角度讲,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4.(1)放热(2)蓝(3)NaCl(4)减小(5)有气泡产生CaCO3+2HCl CaCl2+H2O+CO2↑[解析](1)由图像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升高,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2)A处是反应开始前,此时是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滴加石蕊溶液显示蓝色。
(3)B点的温度最高,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4)B到C的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说明反应结束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中性转化为酸性,pH逐渐减小。
(5)C点的溶液显酸性,加入碳酸钙后,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5.猜想假设NaOH+HCl NaCl+H2O实验探究锌粒(或CaCO3或Na2CO3,答案合理即可)三评价反思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拓展延伸(1)A(2)氯化钠(或NaCl)(3)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合理即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酸碱中和反应过程的探究以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猜想假设猜想四为NaCl、NaOH和HCl,其中NaOH和HCl在溶液中不能共存,会发生化学反应:NaOH+HCl NaCl+H2O。
实验探究猜想二中有HCl,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气泡,也可以和碳酸盐反应产生气泡;加入CuSO4溶液,没有出现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没有NaOH,故猜想三不成立。
评价反思酚酞溶液不变色,不能说明溶液呈中性,因为在酸性溶液中酚酞溶液也不变色。
拓展延伸(1)由图像可知,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所以选A。
(2)由图像可知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生成物氯化钠。
(3)由图像可知,反应前有氯离子、氢离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有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故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6.(1)NaOH+HCl NaCl+H2O(2)A(3)取少量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NaOH或K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合理即可)(4)AgNO3[解析](1)氢氧化钠俗称烧碱,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 NaCl+H2O。
(2)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为红色,当稀盐酸刚好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溶液变为无色,此时按消耗盐酸的质量计算,能减小误差; 测定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边用pH试纸频繁测定混合液的pH,会消耗混合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导致测定的数值偏小;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蓝色,当完全反应时,溶液变为紫色,但是蓝色与紫色的颜色变化不是太明显,故也不适合。
(4)将方案二中的FeCl3溶液换成稀硝酸后,氢氧化钠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然后继续滴加硝酸银,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可根据氯化银沉淀的质量计算氯化钠的质量以及烧碱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