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演变进程中 ,实现农民收 入稳定和 快速的增长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 为此 , 四川省农科院在科技
创 新 和成 果 应 用 _确 立 了 “ 跟世 界农 业发 展 的新 趋 势 . | = 紧 坚 持 优质 农 业 , 色农 业 、 色农 业 、 特 绿 信息 农 业 ” 发 展思 想 , 的
维普资讯
经 济 研 究
■■ ■■ ■■■ ■● ●■ ■■ ■■● ●■ ■● ■■● ■■ ■■ ■一
Res ear ch ofEcon om y
加 强 农 业
为结 构 调 整 和 农民 增 收 提 供 有 力 技 术 支 撑
O 张
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 进入新阶段的一个明显特征 , 就是
农业结构向高级化和高效化演变的进程加快 ,即农业生产
从 谷物 类 产 品为 主 体 向畜 禽 类产 品 为主 体 、加 工类 产 品 为 主 体发 展 ; 产 品消 费从 温 饱 型 向小 康 型 , 农 富裕 型 发展 。在
用, 为优 质 农 业发展 提 供 坚 实的科 技 动 力 以优 质 为 目标 ,
・
的春播高效种植示范 , 探索出的“ ( ) 春 播 麦一夏稻一秋冬经
济作物” 模式, 不仅充分利用 了全年的光温资源 , 在四川不
利 的气 候 生态 条 件 下 生产 出 了优 质 专 用小 麦 ,而 且秋 冬 菜
一
种 新途 径 , 为优 质 水稻 的 产 业化 提供 了技 术支 撑 该成 果 20 年被 评 为 省科 技进 步一 等奖 , 获 得 国家 科学 技 0 1 并
省优 质农 业 的 发展 ( )加 强 新材 料 创造 和 高技 术研 究 ,为优质 农 业发 展 一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随着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也日益受到重视。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农业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 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引进高效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2.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方式和结构也在发生着改变。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实现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科学布局和合理调整,提升农业的竞争力。
3. 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仅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还可以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
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可以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促进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改善乡村经济形态。
4. 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以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提升他们的科技素养。
农民通过学习和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增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技术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农业生产的需求。
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举措1.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建立健全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加强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设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组织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和指导,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和掌握农业科技成果,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2.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帮助农民增收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帮助农民增收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科研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随着人们对健康、安全食品需求的提高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成为实现农民增收的必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围绕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展开论述。
一、加大农业科研投入的意义近年来,农业科研投入的增加对于当前的农业发展非常重要。
首先,加大农业科研投入能够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科学研究,可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提高,使得农田面积利用率更高,作物产量更加丰厚,进而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收机会。
其次,农业科研投入有助于农业结构调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传统农业产品需求逐渐减少,农民要获得更高的收益,就需要转变农作物品种结构和推广新的农业经营模式。
而农业科研投入能够提供相关技术和理论支持,帮助农民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最后,加大农业科研投入也能够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就业增加。
通过投入农业科研,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可以提升农村产业竞争力,吸引外来投资,促进就业机会的扩大,带动农民增收。
此外,科研成果的转化也会催生更多的农村产业链条,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加大农业科研投入的路径要实现农民增收,加大农业科研投入的路径必不可少。
首先,需要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培养更多的农业科研人才,提供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同时,还要加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能力,推动科研成果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其次,需要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和示范推广。
通过开展培训课程、举办技术交流会等方式,将农业科研成果普及到农民中去,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技术水平。
此外,还要建立示范基地,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种植技术,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再次,要加强行业合作和产学研结合。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还需要行业协会、企业等的积极参与。
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做好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省农业生产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当前和今后我省农业面临的粮食安全、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改善、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战略任务,发掘农业科技的巨大潜力,通过研发、中试、集成、示范,培育一系列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新品种(系)、新产品、新技术,建立一批集成配套技术的示范样板,加速我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实施原则一是集成为主、兼顾源头。
对增产增收潜力大的技术加强集成配套和中试示范的同时,根据我省农业发展的需要,兼顾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等源头创新。
二是部门联合、协作攻关。
项目主持单位要与有关部门、行业的优势力量联合,组建创新团队,开展技术的熟化、集成和中试,并与各级推广部门联合,在适宜区形成一定示范面积。
三是突出重点、择优支持。
项目要针对我省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问题,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择优确定项目及承担单位、协作单位。
四是规范管理、强化监督。
实行合同管理、动态考核,加强项目实施中的阶段评估、考核和资金使用监督,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三、实施目标针对我省农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大主题,按照“研发—中试—转化—示范—生产”的线路,促进科研与生产的有机结合,通过加强关键技术及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中试熟化、组装集成和生产性试验示范。
力争通过三到五年努力,使一批潜力大、见效快、技术先进、应用面广、带动力强的重大实用农业技术得到配套集成与转化应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业产业技术升级,促进农业优质高效、轻简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成果转化促增收 科技助推新农村——“三峡库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海螺基地”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关键 词 : 果转化; 成 三峡库 区;海螺:农业科技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 的重要驱 在重庆市万州区科委和龙沙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
07 月 0日隆重挂牌 。基地建设 宗 旨是通 过科技 动 力 。 重庆 三峡 农 业 科学 院 自 2 0 年 开 展新 农 村 建设 于 20 年 4 2 07
( )技物配套 。大春示范上 采取免费提供示范种 2
子 ,并给予配套肥料 方式 ,小春示范则 以免费提供示
范种子 ,收 获测产 后采取 以奖代补 的方式对 产量 达 标示范 户给 予肥料 补助 或奖励 。为 缓解 劳动 力不足
作者 简介 :袁天 泽 (96 ) 15 一 ,男 ,高级 农艺师 ,重 庆三峡农 业科学院党 委书记 、院长 一 要从事 农业科研 与推 广工作 。 — i y 88 o CU Ema: t 8 @tm. l l z O
好 :展示效果好。8 h 2 ‘ . m 的 万油 2 ’ 7 3 、小麦 ‘ 0 83 4 ’由 5 户农户种植 ,考种结果 :高产户 3 户,面积 0 1
( )科学施肥。强调平衡施肥 ,改施复合肥 ,注重 5 m ,分别 占展示总户数、总面积的6 %、6 . 3 .h 2 6 2 4 %。 6 高 :籽粒产量高。由于品种 ( )质量高、栽培技 系 产显著; 榨菜和雪里蕻种植上按要求施足底肥增产显著。 术指导到位 ,新 品种抗灾增产潜力得到发挥 ,经测产 ( )辅 助措施 。玉米花期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增加 ‘ 4 万油 2 ’产量达到 29 g 6 m2 3 0 k/ 7 ,小麦 ‘ - 3 6 0 8 ’产量 44
“ 院村联 建”以来,通过在重庆市万州区龙沙镇海螺 村 示范,促进成果转化 ,实现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农民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可以帮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
本文将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角色等方面展开阐述。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意味着将科技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从而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现代农业中,农业科技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力,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水平的关键一环。
然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科技研究成果多为实验室中的理论结果,缺乏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具体应用方案。
其次,由于农民的素质和科技接受能力不一,科技成果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面临一定的难度。
再者,一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渠道和服务体系,使得科技成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为解决以上问题,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角色需要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提出更具体的政策措施,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
企业则应加大对科技成果的投入,积极开展科技合作,加强科技成果的市场推广工作。
农民作为最终的科技应用主体,需要加强科技接受能力的培训,增强科技推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今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将继续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只有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角色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才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在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在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中的作用随着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在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乡村三产融合发展是指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的融合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科技成果转化在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对乡村三产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不仅需要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和高效的农业机械设备,还需要各种现代化的农业管理和生产技术。
科技成果转化可以将研发出的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科技成果转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在“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可以带动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稳定性,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1.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可以将研发出的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推广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和高效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还可以推广现代化的农业管理和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2.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可以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推广研发出的节水灌溉技术和高效施肥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和绿色化;推广现代化的农村环保技术和设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积极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体系。
太原市明确五大技术领域 加快成果转化
功能 服务 。
工程 ,大 力 推广 农 业 绿 色 生态 循
环 技 术 ,建 设 一 批 生 态 型 、集 约 化 的科 技 新 村 ,全 年 引进 农 业 新 品种 、新 技 术 10项4 0 0年
等 可 再 生能 源 利 用 技术 转 移 和 成 果 转 化 .提
展年 ” 的工作 要求 ,2 1 太原 市 00年 农 业 技 术 承 包计 划项 目的 实施 力
度 较 往年 有 所 加强 ,将 进 一 步完 善“ 三位 一 体 ” 的农 村科 技 服 务体
一_ ^
o
系 ,积 极创 建 国 家科 技 富 民 强 县
在世 界经济 形势复 杂多变 的背景 下 ,2 0 0 9年 ,山西 省科技 部 门和知识 产 权部 门把 知识产 权工 作摆 在 了
更加 突 出的位置 ,紧 紧围绕保 增长 、调结 构 ,大力实 施 国家知识 产权 战 略 ,针对性 地 采取 了一 系列 行 之有 效 的措施 ,加快 自主创新 和结构 调整 ,知识产权 工作 实现 了跨 越式发 展 。截 至 20 09年底 ,山西省专 利 申请 受理 总量 累计 达 4 3 件 ,专利 授权 总 量突 破两 万件 大 关 ,达 到 2 1 。山西 省 专利 事 业发 展特 点 明 00 1 1 2件 8 显 ,一 是技 术含量增 强 ,专利 结构更 趋合 理 ;二是企业 自主创新 主体 作用 凸显 ;三是科 研 院所 专利 申请 受 理量成倍增 长 。
按 照 太原 市 “ 科技 创 新转 型发
t O o
—
日前 ,太 原 市 人 民政 府 出 台 《 于促 进 关 技术 转移 加快 成果 转 化 的实施 意 见》 ,明确 了 2 1年 太 原 市技 术 转 移 和 成 果转 化 的五 大 重 00 点 领 域 ,其 中包 括 :加 快 太 阳能 、生物 质 能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背景意义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背景意义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够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可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
通过转化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推广和应用创新技术,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够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和物资的消耗,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农产品供需匹配,农业产值能够得到提高,农民收入也会相应提高。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够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减少对土地、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通过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国经济的发展。
通过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产值,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
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都应该加强合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0字】第二篇示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因素。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使先进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的背景意义。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用地的减少,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申论写作:以科技创新助推农业现代化[修改版]
第一篇:申论写作:以科技创新助推农业现代化延边华图教育申论写作:以科技创新助推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
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面对人均耕地不足一亩的情况,立足地处长三角城市群的优势,坚持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了强劲动力。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可以促进各类创新资源的开放和共享,降低创新、创业的成本与风险,提升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
镇江市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市农科所、江苏大学、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农业科技资源优势,围绕种业创新、农机装备、丘陵农业开发、高效生态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在省内外有地位、有影响的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特色产业板块,确保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省前茅。
今年6月,举办首届镇江农业科技洽谈会,签订了10个农业科研平台合作建设协议。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价值的关键环节。
镇江市注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发展种子种苗供应、农资供应、机械作业、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营销等农业服务业,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成100家植保统防统治标准化合作社和60家粮食高产专业服务合作社,重大病虫统防统治覆盖率达80%以上,粮食规模经营面积达50%以上;深化农业科技进村落户行动,完善农技人员包县联镇挂村入户考核办法,实施20项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推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工程,2010年开始设立市级农业技术推广奖。
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镇江市大力加强农业科研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培养“创新团队”;加强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放大科技兴农典型示范带动效应,全面完成了乡镇农技人员“千人培训计划”;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持专业证书农民比例,全市持证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达12.19%,培养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摘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着转化周期长、转化效率低等问题,影响农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此,需要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完善转化机制、拓宽科技服务渠道等举措,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未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将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发展方式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生态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更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发展, 农业现代化, 路径, 举措, 必要性,关键, 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农业科技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成果和技术,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和不足,导致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问题意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其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然存在着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以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剧,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农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实施地,通过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农业科技的发展一直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而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则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环节。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既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意义、现状、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一、意义1.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通过将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可以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增加粮食供给,满足人民对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
2. 促进农民增收:推广应用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在转化过程中培育相关产业链条也可以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
3. 保护环境:通过引入节水、减肥、防病虫害等环保型种植技术,可以降低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压力,并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
4. 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可以推动农业从传统的人工劳动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二、现状1.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研成果难以快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一方面是由于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科研人员对于成果转化缺乏积极性。
2. 推广应用不平衡:由于地域差异、资源禀赋等原因,我国各地对于科技成果的需求和推广应用情况存在差异。
一些发达地区已经较好地实现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而一些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3. 农民接受程度不高:由于信息传递渠道不畅、教育程度等原因,在一些地区农民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对于科技成果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障碍。
三、问题1. 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缺乏有效的机制,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缺乏紧密的合作关系。
同时,缺乏对于科研人员进行成果转化工作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
2. 缺乏市场导向: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缺乏市场导向。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打造特色农业新优势
加 速农 业科 技成 果转 化 ,提高 生产 水平 ,改进
装备 条 件 ,是 实 现农 业 增 效 和农 民 增 收 的 重 要 手 段 。近年来 ,盐 城市 通过 实施 国家 农业 科技 成果 转 化资 金项 目,利 用先 进 的技术成 果 推进农 业 产业 化 进程 ,农业 综合 生产 能力 明显增 强 。
1 农 转资 金项 目概 况
保 型农 用 化学 品 合成 、现代 农 业 装 备 技 术 等领 域 , 获得 国 家 财 政 无 偿 资 金 80万 元 ,引 导 企 业 投 入 2 340多 万 元 ,计 划 项 目数 和 经 费 数 位 居 全 省 前 0 列 。据 统计 ,项 目实 现 产 值 4 8亿 元 ,利 税 08 . .4
亿元 ,获 得 专 利 2 6项 ,发 表 论 文 10多 篇 ,有 1
2 0名 大专 以上科 技 人员 参加 农 业 科 技成 果 转 化 活 8
动
自2 0 0 1年设 立 国家农 业 科 技 成果 转 化 资 金 项
目以来 ,盐 城市 共承担 了海水蔬 菜 的细胞 及 基 因工 程 培育 与海水 栽 培技术 、优 良栽 培类 型 药用 菊花有 机 生产 主要 配套 技术 中试 与示 范 、水 溶性 水 飞蓟 素 中试 、优 质家 蚕 新 品种 “ 豪 钟 哗 ” 的 中试 与示 苏 范 、杂 交稻 新 品 种 及 新 型 农 机 具 在 东 盟 ( 南 ) 越 示范应 用等 1 3个项 目,项 目涉 及 到 动 植 物 品种 选
( ):4 1 8—5 1
况的产 生 与部分 作者 的 引文率低 或 有的 论文 根本 没
有引 文有很 大 的关 系 ,编 辑部要 有 意识 在此方 面对 作者提 出一定 的要 求 。
农业科技推广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农业科技推广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农业科技一直被认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为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农业科技推广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提高农作物产量农业科技推广可以通过种子改良、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手段,提高农作物产量。
例如,采用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配合科学施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此外,科技创新还可以提高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农民增加收入。
改善生产条件农业科技推广还可以改善农作物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
比如,利用现代农业装备和设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技创新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条件。
降低生产成本农业科技推广还可以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科技手段改良种植技术,可以减少耕种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
科技创新还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乡村振兴农业科技推广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推广农业科技,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科技创新还可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乡村产业的升级,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提高农民素质农业科技推广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知识水平,增强农民的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参与科技示范、科技培训等方式,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培养农民的创新意识,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推广还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通过引导农民种植优质高产作物,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新型产业,可以改变传统的农业结构,培育新的农业产业,实现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技具 有显著 的公共性 、基础性 、社 会性 ,要 大幅度增加农业 科技投入 ,保证财政对 农业科技投入增 幅 明显高 于财 政经常 性收入增 幅,逐步提 高农 业研 发投入 占农业增加值 的比重 ,
建 立 投 入 稳 定 增 长 的 长 效 机 制 。这 就 进 一 步 明确 了在 推 动 农 业 科 技 发 展 上 , 政 府 要 发 挥 主 导 作 用 、 财 政 要 承 担 主 要 责 任
的基 本 政 策 取 向 。
认 真 贯 彻 落 实 中央 决 策 部 署 ,把 加 快 农 业 科 技 创 新 与推 广 摆 在 重 要 战 略 位 置
一
、
在 农 业 科 技 的 定 向上 , 中央 l 文 件 明 确 强 调 , 要 面 向 号 产 业 需 求 ,着 力 突 破 农 业 重 大 关 键 技 术 和 共 性 技 术 ,切 实 解 决 科 技 与 经 济 脱 节 问题 。这 更 加 明 确 了 农 业 生 产 要 依 靠 科 技 、 农 业 科 技 要 服 务 生 产 的要 求 , 更 加 明确 了 农 业 科 技 创 新 的方 向 。为 此 ,要 坚 持 产 业 需 求 导 向 ,切 实 解 决 科 技 与 生 产 “ 张 皮 ” 的 问题 , 大 力 推 进 农业 科 技 与 农 业 农 村 经 济 的 融 两
家相 比,我 国农业科 技发展还存在 不小差距 。主 要表现在 :
具 有 自主 知 识 产 权 的 重 大 创 新 成 果 依 然 不 足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和 推 广 应 用 水 平 依 然 不 高 , 农 技 推 广 服 务 能 力 依 然 薄 弱 ,农 业 科 技 人 才 队 伍 建 设依 然 滞 后 。我 们 要 进 一 步 增 强加 快 农 业 科 技 创 新 的 使 命 感 、 责 任 感 和 紧 迫 感 , 坚 持 走 中 国特 色 农 业
加快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建 省科技 特 派员工 作示 范点 ” ,聘 任 2 1位 省科 技 特 派 员 。示 范点 涵盖 了蔬 菜 、果 树 、食 用 菌 、茶 叶 等 主要农业 生产 领域 和农业 科 技 信息 服 务 方 面 ,有效 地 推动全 省 新 农 村 建设 ,推 进 了科 技 特 派 员 工 作 。
济 、生活待遇上 为科技 特派员 提供保 障;另一 方 面 ,通过 科技 立项 等形 式对 科技 特派 员 示范 点 给 予
资金 支持 ,对 示范点 科 技特 派员 申报 科技 项 目给予
优先支持 ;此外 ,聘请了福建省农科 院、福建农林 大学 等单位 的专 家作 为科 技 特 派 员项 目专家 组 ,为 示范点及全省科技特派员提供技术支撑。第 三,加
收稿 日 : 0 7 0 — 3 期 20 — 5 2 作者简介 : 丛林 ,男 ,15 年生 ,博士。 94
策。在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 中,各地除行政激励政
策外 ,还 十分 注重 运用 市场 手 段 ,加 大 对利 益 共 同 体 的扶持 力度 。如 宁德 市鼓励 科 技 特 派 员 以领 办 基
方 面 ,积极 争取 有关 政 策 支持 ,力求 在 政 治 、经
到 20 年 4月底 ,各示范点共开展农 民实用技术 07 培训 1. 3 4万 人 次 ,推 广 农 业 实 用 技 术 4 0多 项 , 8
建立 和完 善利益 共 同体 20多个 。 0 12 完善 运行 机 制 在 试 点 工 作 推 行 过 程 中 ,经 . 各级 政府 和有关 部 门不断 探 索 ,起 草 了全 省性 的指 导 意见 ,形成较 为科 学 的管 理机 制 。如 南 平 市 为 了 让科 技特 派员 队伍 发 挥 团 队作 用 ,按 行 业 ( 业 ) 产 整合 力 量 ,在 市 、县 、乡 各 级 成 立 行 业 科 技 服 务 组 ,必要 时通过 行业组 调 度 实行 跨 区域 服 务 ,形 成
科技助农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特举办本次科技助农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科技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3.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三、活动主题科技助力,农业振兴四、活动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五、活动地点XX市XX县XX乡XX村六、活动对象1. 当地农民2. 农业科技工作者3. 农业企业代表4. 相关政府部门人员七、活动内容1. 开幕式- 邀请当地政府领导、农业专家、农民代表等出席开幕式。
- 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意义。
- 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2. 科技讲座-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包括:a.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b.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c. 农业信息化技术及物联网应用d.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 农业科技成果展示- 组织参展单位展示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包括:a. 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b. 农业加工、包装、销售等产业链相关技术c. 农业生态循环、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创新成果4. 农民技能培训- 邀请农业专家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内容包括:a. 农作物种植、养殖技术b. 农业病虫害防治c. 农业机械化操作d. 农业信息化技术操作5. 农业企业对接会- 组织农业企业与当地农民进行对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 促成农业企业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发展农业产业。
6. 农业现场观摩- 组织农民参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科技示范基地等,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7. 闭幕式- 总结活动成果,表彰优秀参展单位和个人。
- 宣布活动圆满结束。
八、活动宣传1. 制作活动海报、宣传册等宣传材料。
2.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
3. 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
4. 在当地农村集市、社区等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
怎样推动现代农业科技进步,加快提高农业产值
怎样推动现代农业科技进步,加快提高农业产值
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不仅是人们获得可靠、安全、高效的粮食供应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
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产值的提高,除了市场化改革,还有很多需要采取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支持,把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中去。
应该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开发,对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增产的新型农作物;还要推广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实施精准农业,科学用药和施肥,使农民节省工作量,提高农业收益;并推广农业电子商务,通过大数据分析,改善农业生产现状。
其次,要改革农业经营制度,开展农业经营改革,大力实施农业专业化生产,引进国外经验,实施专业合作社化经营。
另外,要加大农业信息化投入,实施农业信息化和农村电子商务,通过数据分析,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和最终收入。
最后,要加强对农业的政策扶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如补贴农业机械购买、技术改造和培训等,帮助农民提高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并出台政策,刺激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提供可靠的保障,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产值提高。
总之,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步伐要不断得加快,才能达到加快提高农业产值的目标,以此更好满足人们对粮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农业科普基地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农业科普基地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与普及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
本年度,我基地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业科技创新与普及这一核心任务,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概述1. 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本年度,我基地共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50余期,培训农民3000余人次。
培训内容涵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理念等,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储备。
2.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我基地积极引进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开展试验示范,推广面积达5000亩。
同时,与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合作,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余项,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3. 搭建农业科普宣传平台我基地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开展农业科普宣传,发布农业科技信息200余篇。
同时,举办农业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等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
4. 举办农业科技竞赛活动为激发农民的科技创新热情,我基地举办了农业科技竞赛活动,共有200余名农民参赛。
竞赛内容涵盖农作物种植、养殖、加工等领域,为农民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5. 开展农业科普志愿服务我基地组织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服务,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全年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服务农民1000余人次。
二、工作亮点1. 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本年度,我基地创新培训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线上培训通过直播、录播等形式,让农民随时随地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线下培训则采取集中授课、实地操作等方式,确保农民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2. 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提升基地科研实力我基地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农业科技研发,提升基地科研实力。
全年共开展科研项目10余项,取得科技成果5项。
3. 拓展科普宣传渠道,扩大科普影响力我基地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拓展科普宣传渠道,扩大科普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2009年09月16日 08:16:35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字号大中小】【留言】【打印】【关闭】【Email推荐:提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农业和粮食生产依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
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制约不断增加,农业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
因此,解决中国的农业和粮食生产问题,必须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为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从2001年起,国家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
从2001年至2008年期间,中央财政累计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22.5亿元,引导地方投入财政和社会资金140亿元,共立项3784项。
该项目实施给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及企业发展注入了较强的活力和动力。
据科技部2008年统计,八年来我国共累计支持了3700多项成果转化,开发各类动植物新品种8560个,新产品4846个;植物新品种推广面积3.08亿亩,建立中试线2730条,举办培训班6万多期,累计培训农民1200万人次,带动了5200多万农民增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八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转化了一大批先进实用的技术成果,满足了农村与农业生产一线的科技需求,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各地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
二是有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科技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联动,企业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强化,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和企业从事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一大批实验室成果得到熟化,促进了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同时,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逐步形成,培养了大批转化人才,缩短了转化周期,有力提升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三是培育了一大批“拳头”产品、优良品牌和科技型龙头企业,提高了涉农企业和农业科研机构的技术自主开发、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提高劳动力素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在实施中取得了不少的成效,但还是没有完全改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实。
据农业部科技司2008年统计,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左右。
同时,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能够得到大面积、跨地区推广的仅有15%左右。
而且,近年来,我国虽然每年约有6000-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转化率只有30%-40%,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20%。
可见,农业科技的核心技术缺乏、科技成果适用性较差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农业科技成果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只是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和实验室成果阶段,并没有到达应用技术开发阶段和中试、示范推广转化阶段;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科技成果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常规技术及农艺技术,导致没有配套技术的科技成果大多难以实现转化,可行性较差。
在有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我国曾经出台了中试产品、新产品免税等政策,但相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地方政府更偏好于投资见效快、回报率高的工业产品,而不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等“软性”公共产品,这一状况必然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结果使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无法享受优惠政策。
另外,国家一些金融政策、信贷政策不配套,不能满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所需要资金,也是严重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
粮食增产中科技推广的潜力分析在我国耕地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要持续提高粮食产量,必须在单位播种面积上做文章。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必须依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下面简要分析在粮食增产中的科技推广潜力。
(一)良种推广和应用的潜力优良的种质资源是粮食增产必不可少的条件。
以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中的小麦来说,在20世纪下半期,先后在黄淮海地区及北方麦区推广小麦育种专家赵洪璋、李振声等育成的碧玛1号、丰产3号、小偃6号、陕7859优良品种达20亿亩,增产小麦1000多亿公斤,良种推广对粮食增产做出巨大贡献。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区域经济与现代农业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的多年调查,在当今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组织制度下,农民通过增加化肥、农药及灌溉设施等投入品而使粮食增产的积极性,因受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而不会提高,而对应用适应性、抗逆性、抗虫性很强的新品种的积极性还是有增无减的。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专家曾指出,如果在“十一五”期末和“十二五”期间,国家能保证水稻、小麦和玉米的育种科研资金,15年后由于粮食作物品种改良,水稻、小麦和玉米三种作物单产水平可能提高90%-150%,足以使我国粮食总产量在目前水平上实现翻一番。
(二)中低产田改造的潜力据2005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现有中低产田面积13.12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2.46%,北方各省区的比重相对较高,如东北地区有中低产田1.7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西北地区有中低产田1.34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8%;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1.96亿亩,占耕地面积的68%。
这些耕地由于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农业资源配置不合理,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量一般比高产田低20%-40%。
据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五省300多个县市统计,2005年粮食亩产平均高产田为390公斤,中产田为303公斤,低产田为231公斤。
通过推广农田节水、保水保墒技术;配方施肥,增肥地力;坚持区域和流域的综合治理,把低产田改造为中产田,中产田改造为高产田,则每亩有80-100公斤的增产潜力。
根据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专家们的计算,把现有科学技术在全国中低产区广泛推广应用,把全国的中低产田全部改造一遍,一年即可多获得500亿公斤粮食;改造2亿亩,则可增产70-80亿公斤粮食。
(三)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潜力目前我国的化肥投入量不少,而化肥的利用水平不高,其有效利用率平均只有30%左右。
这一方面有氮、磷、钾不同种类的肥料搭配比例不合理的问题,也有施肥的技术环境问题。
近几年农业部在全国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据湖南和湖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的数据,推广配方施肥和合理施肥技术,一般可以提高肥效15%左右,即相当于全国每年多投入2500多万吨化肥。
按目前化肥肥效每公斤纯养分增产10公斤粮食计算,每增加1吨纯养分的化肥投入,就相当于增产1万公斤粮食,也就相当于全国多增产250亿公斤粮食。
(四)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潜力目前,我国农田灌溉能力较低,仅有8.7亿多亩灌溉农田,每年有4亿多亩左右的农田受到旱灾的危害,水资源十分短缺,但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很低,仅为35%-40%,据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的试验,低压输水灌溉和渠道防渗技术一般可节约水资源30%-40%,增产粮食20%-30%以上;喷灌技术比地面漫灌一般节水30%-50%,增产粮食10%-30%。
我国如能有效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则每年5000亿立方米的灌溉用水,按每立方米提高粮食产量0.1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
(五)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的潜力利用地膜覆盖是一种投资少,收益大的新技术,将地膜覆盖广泛应用于各个粮食主产区的蔬菜和大田作物,能够提早农作物的成熟期,减少虫害,减少中耕次数,使蔬菜增产30%以上,例如,在河北广平、吉林公主岭等地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创造出了玉米亩产过吨的纪录。
2008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约4.32亿亩,如果在其中1/3的面积上推广地膜覆盖,每亩增产50公斤,仅此一项就可增产粮食72亿公斤。
(六)推广间套复种技术,提高复种指数的增产潜力推广间套复种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
据中国农科院专家测算,我国耕地复种指数的理论值可达195%,2008年我国耕地复种指数只有155%左右,还有40个百分点的潜力可挖。
如果在我国北方地区推广间作套种和合理的轮作倒茬技术,将复种指数提高15个百分点,可增加播种面积2.1亿亩,可生产粮食5700-8300万吨,完全可以弥补由于耕地减少而造成的5700-8300万吨的损失。
(七)推广植物保护技术的增产潜力通过推广植物保护技术,可延缓病虫害对科学农药的抗药性的发展,保持农田生态基本平衡,保证粮食稳定持续增产,使农业生产实现良性循环。
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专家估计,全国每年因病、虫、草、鼠害损失粮食产量达 10%-15%,约500-550千亿公斤。
如果充分推广现有的植物保护综合防治技术,可挽回上述粮食产量损失的80%,就相当于增产400-440千亿公斤粮食。
因此,依靠科技提高粮食产量,就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一系列粮食增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我国粮食持续丰产能力,夯实我国粮食生产的科技基础;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并重的原则,通过粮食增产关键技术的突破、现有粮食增产技术的组装集成和先进适用粮食增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高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土地单位面积产出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粮食增产、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实现粮食丰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相协调;要在试验单产突破的基础上,注重大面积粮食丰产能力的提升;既要注重单项技术创新,又要注重技术的综合集成和系统配套。
注重节本增效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对粮食作物大面积、规模化种植配套技术和防灾减灾、产后减损技术进行系统安排;注重粮食丰产技术的综合集成,形成一批适合不同区域粮食作物丰产栽培技术的模式;推动我国粮食主产区丰产能力的建设,带动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业的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工作重点(一)加大对粮食增产技术研究和推广的经费投入,支持进行粮食增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以粮食生产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重大项目,如“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四大粮食作物生产力科技提升行动”、“科技入户工程”、“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
各粮食主产区应首先重点落实这些项目的匹配经费,保证这些项目的顺利完成。
另外,各地还应该组织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部门的科技力量,运作一批研究和推广项目,加强粮食生产关键实用技术的集成创新,形成具有不同地区区域特色的技术体系,为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二)加强机制体制创新,进行制度建设示范在国家明确要求大幅度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条件下,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粮食生产投入体系,有效整合优势粮食生产资源、强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加强资金集成和配套。
使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要充分利用组织资源,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规模较大的经营主体,如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协会等,在体制、机制运行上起到示范作用,这些都将为“十一五”期末和“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实施“粮食增产1000亿斤工程”,提供组织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