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散教学设计孙利
《光的色散》教案:利用棱镜实现光的分光
《光的色散》教案:利用棱镜实现光的分光!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1.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的基本原理;(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1.2 基本要求:(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光的色散的基本原理;(2) 学生能够根据教学要求,准确地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3) 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提高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过程2.1 教学准备教师先进行教学准备,将实验室清扫干净,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同时,准备好所需的棱镜、白纸、光源等实验器材和设备。
2.2 实验操作(1) 将棱镜竖着直接放在白纸上,与白纸的交界处是棱镜的底部;(2) 打开光源,让光线射向棱镜,观察白纸上的光谱现象;(3) 轻轻地调整棱镜的角度,观察光线的变化,理解棱镜对于光线的折射作用;(4) 改变光线入射的角度,观察光线的变化,了解光线的入射角度对色散效果的影响。
2.3 实验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发现在白纸上形成了一个五颜六色的光谱,就是利用棱镜实现光的分光。
(2) 实验原理:利用棱镜的折射、反射和色散作用,将复杂的白光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从而形成光谱。
2.4 实验讲解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对于实验进行一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原理与意义。
比如,讲解光质的性质、波长的定义、色散现象的实际应用及其他相关知识。
三、教学效果评估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一下评估,来查看学生对于光的色散实验的理解情况。
比如,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考察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和安全意识等多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估。
四、教学体会通过此次《光的色散》教案:利用棱镜实现光的分光的实验教学,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非常大,能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光的色散的原理与应用,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
同时,教学也要注重安全保障,防止伤害和事故的发生。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十三章:13.7光的颜色色散导学案
§ 13.7 光的颜色色散导教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编者:孙大力审察:备课组日期:。
【学习目标】 2.光的单缝衍射实验及现象:1.知道什么是色散现象。
1)用平行单色光照射狭缝较 ________时,在屏上产生一条宽度与狭狭缝2.观察薄膜干涉现象,知道薄膜干涉能产生色散,并能利用它来讲解生相当的亮线。
活中有关的现象。
2)当狭缝调至很窄时,屏上出现的亮线尽管高度 ________,但宽度反而3.知道棱镜折射能产生色散。
认识对同一介质,不一样颜色的光折射率不________了,说明光会绕过缝的边缘流传到 ________的地方。
同。
3)衍射条纹的特点及规律:中央条纹最 _______、最_______,离中央条【知识回顾】纹越远,亮条纹的宽度越______,亮度越______,且条纹间距1.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及现象:___________,狭缝越窄、入射光波长越长,中央亮条纹越_______,间1)光产生干涉的条件是:距越 _____。
;2)4)用白光坐单缝衍射时,中央亮条纹是______,两边是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两束有关光的振动状况相同时,光程差满足。
这也说理解光是由七种单色______________处出现亮条纹,光程差满足 ________________处出现暗光组成的复色光。
条纹。
【新课导学】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同一装置获得的干涉条纹中,从红光到紫光条一.预习案:纹的间距依次 _________,由条纹间距 ?x=__________,可推知不一样颜色1.光的颜色由光的决定,当光发生折射时,光速发生变化,而________的光,其波长大小 ________,其中 _________的波长最长, _________的颜色不变。
波长最短。
2.白光的组成:白光干涉时,条纹是;说理解光是由4)用白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中央亮条纹是______,两侧出现__ 组成的复色光。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色散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2.掌握不同材料对光的色散效应的影响;3.了解各种不同用途中涉及到光的色散的情况;4.能够解答相关知识点的问题并进行扩展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光的色散的基础概念和原理;2.能够分辨不同材料对光的色散效应的影响;3.理解和归纳各种光的色散应用场景;4.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和实验的引导,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讲授式教学法:通过教师讲解和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3.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验和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知识。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问题引导:我们平常见到的光具有哪些性质呢?(带有颜色、有折射、有反射等)2.探究:1)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用一个棱镜将阳光投影出来,然后用一个白纸或幕布接住让其显示颜色条。
2)教师讲解光的色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扩展和思考:如果我们用不同材料的棱镜进行光的分离,它会产生什么变化呢?3.展示和练习:1)课件展示不同材料对光的色散效应的影响;2)在实验室进行不同材料棱镜的实验;3)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深入讨论:哪些颜色有更高的反射率?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光的折射,你有什么深刻的体验和感悟?4.总结: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
2)安排相关任务,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学生自行到外面寻找各种光的色散效应的例子,汇总后进行展示并讨论。
五、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作品评选等。
2.总结性评价:集中安排一次考试或者期末评价进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课程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六、思考拓展1.对于光的色散原理,你有哪些深刻的认识和看法?2.光的色散在哪些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3.对于光的色散,你可以想到哪些创新性的研究和改进方向?。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光的色散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2. 掌握利用光的色散原理进行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展示有色光的图片或讲解彩虹的现象,引起学生对光的颜色差异的注意。
第二步:理论讲解通过图示和简单的文字解释,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光的色散,以及为什么会有颜色差异。
重点强调光的折射和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第三步:实验演示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一条白色光源,例如白炽灯或激光笔。
2. 将白色光通过三棱镜进行折射。
3. 观察三棱镜折射后的光。
学生应该能够观察到光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即彩虹。
4. 利用一个屏幕或墙壁,将光谱投射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颜色的光。
第四步:实验设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开展一个与光的色散相关的实验。
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独立思考和设计实验步骤,并记录实验结果和结论。
以下为一个实验设计的范例:实验题目:探究不同材料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影响实验步骤:1. 准备一条白色光源和几个透明材料,例如玻璃、塑料、水等。
2. 将白色光依次通过不同的材料。
3. 观察光在不同材料中的色散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4. 根据观察结果,总结出不同材料对光的色散的影响。
5. 探讨可能的原因和解释。
第五步:实验结果呈现和讨论要求学生将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呈现和讨论,可以通过展示实验记录、图示或口头报告的方式。
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光的色散现象的应用,例如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用色散分离出不同波长的光等。
第六步:课堂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并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学习和探索与光的色散相关的知识。
教学评估: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光的色散实验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等。
2. 学生小组实验的实验结果和报告,以及课堂讨论的参与情况。
《光的色散》教案2.doc
光的色散教学目标1.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用实验让学牛•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混合是不同的。
2.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仑知识简单解释五光十色的壯界,使学生对探索白然充满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
(2)引导学生观察口然现象,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口然现彖的基本方法。
2.难点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科学探究法。
教具准备演示实验:水杷、平面镜、光碟、两个相同的三棱镜、投影仪、铁架台、光屏。
学生实验:三只聚光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胶片、光屏、放大镜、颜料盒、调色板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欣赏一幅美术作甜,用什么灯光照明最合适?牛甲:用柔合的灯光最合适。
生乙:用柔合的白色灯光最合适。
师:对,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
你知道吗?一朵红色的刀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可爱,可是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就失去了光彩。
所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柔和的片光最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白光的色散现象。
二、新课教学导入课前要求你们做课本P60图4-30实验,实验观察:太阳光经玻璃、水反射和折射后产生的现象,伤〈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看到了白色的太阳光变成彩色的了。
师:做这个实验,最好在阳光下进行。
纸板离盛水脸盆近了,光斑展不开,现象不够明显,远了,光斑亮度不够,现象也不明显,所以实验时要进行调整,获得较好效果、师:将光碟放在阳光或H光灯下,你们乂看到了什么现象?弓I导学生观察从一个三棱镜射岀的光还是口光吗?有儿种颜色,分别叫什么?七色光从第二个三棱镜射出后,是什么颜色的光?生卬:从第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不是白光,是七种颜色的光,分别叫红、橙、黄、绿、蓝、靛、紫。
牛乙:七色光从第二个三棱镜射出后乂变成…束口光。
师: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七利「颜色的光汇合后变成一条白色光带, 叫色光的复合。
板书:第四节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八章光学第二节“光的色散”。
具体内容包括:色散的定义,色散现象的成因,太阳光的色散实验,以及光谱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色散的定义,了解色散现象的成因。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并解释太阳光的色散现象。
3. 了解光谱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色散现象的成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并解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棱镜、白纸、光源(如太阳光或手电筒)。
2. 学具:每组一份三棱镜、白纸、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太阳光或手电筒照射三棱镜,将产生的彩色光投射到白纸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一现象。
2. 知识讲解(1)介绍色散的定义,解释色散现象的成因。
(2)通过实验,展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解释。
(3)讲解光谱的基本概念,以及光谱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题目: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纸上形成彩色光带。
请问这一现象是什么?(2)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是光的色散。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太阳光色散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讨论实验结果,分析色散现象的成因。
六、板书设计1. 光的色散2. 内容:(1)色散的定义(2)色散现象的成因(3)太阳光的色散实验(4)光谱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色散现象的成因。
(2)举例说明光谱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太阳光色散实验的结果。
2. 答案(1)色散现象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导致折射角不同,从而分离出不同颜色的光。
(2)光谱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光谱分析、光学仪器等。
(3)太阳光色散实验的结果:在白纸上形成彩色光带,从红、橙、黄、绿、蓝、靛到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光的色散现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原理。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光的色散过程。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难点:理解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
三、教学准备三棱镜、白色光屏、手电筒等。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很有趣的物理现象,光的色散。
大家见过彩虹吗?生:见过。
师:那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就和我们今天要学的光的色散有关系哦。
现在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拿出三棱镜、白色光屏、手电筒)师:我用手电筒照这个三棱镜,大家看看光屏上会出现什么。
(开始实验)生:哇,出现了好多颜色。
师:对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颜色呢?谁来说说看。
生:是不是光被分开了?师:非常棒!光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就被分开了,形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这就是光的色散原理。
那大家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光的色散现象呢?生:有时候在阳光下看水珠也会有彩色。
师:说得对,这也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那我们再来做个小实验加深下理解吧。
(让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光的色散实验)师:都看到现象了吧?通过实验,大家对光的色散是不是更清楚啦?生:是的。
五、教学反思通过师生对话和实验操作,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但在教学中,还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今后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将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通过观看自然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颜色。
3.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初步生疏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试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有关学问,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收集、沟通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2.初步生疏科学技术对社会进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初步建立可持续进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光学是有用的,表现在它的学问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表达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学学问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诞生了彩色电视机;光学学问与颜料混合的学问相结合呈现出七彩的世界。
本节教材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试验活动,让学生亲身观看、体验,获得最直接、最生动的试验事实资料,感悟试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演示试验、光的三原色的混合试验演示。
三、教学策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
通过小组试验、争论、沟通,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分,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的缘由,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看不见的光。
看不见的光,其内容抽象,在理解方面难度较大,找准切入点是关键。
本课承受先从生活入手,抓住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而让学生探究其特征和缘由,进而再回到生活中查找实际应用。
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光学的巨大魅力,感悟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和自然规律之间和谐完善的统一,培育他们理性的规律思维力气和辩证的推断力气。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的色散现象,理解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 通过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2.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原理,色散过程中各颜色光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光的色散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三棱镜、白光光源、光屏、幻灯片。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美丽的彩虹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彩虹的形成原理,激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兴趣。
2. 探究光的色散现象:1. 教师演示实验:将白光光源通过三棱镜投射到光屏上,让学生观察光的色散过程。
2.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三棱镜对白光的色散效果,记录实验现象。
3. 讲解光的色散原理:1. 教师通过PPT和黑板,讲解光的色散原理,解释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光的色散过程中的疑问。
2.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分享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深入思考。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光的色散现象和白光的组成。
6. 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光的折射》。
3. 思考题:探讨光的色散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2)掌握将白光经过棱镜分解成色散光谱的方法;(3)了解望远镜、显微镜、光谱仪等光学仪器的运用原理。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光的创造力和应用价值的意识;(3)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健康的科学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归纳和总结光的色散现象;(2)利用实验分析有效地观测光的色散现象。
2.教学难点:(1)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原理;(2)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理和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热身引入:利用彩虹的常识,让学生回想和总结光的色散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光的色散现象。
2.深化认识:(1)向学生展示一个实验现象:将白光通过一个玻璃棱镜,会发现白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激光笔照射玻璃棱镜,观察激光光束通过棱镜后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光的色散现象与棱镜的造型有什么关系。
(3)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实验及分析结果,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棱镜对光分解成色散光谱的原理。
3.拓展应用:(1)利用实验室设备和光源,分析光的色散现象对科学实验和仪器的应用,如望远镜、显微镜、光谱仪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光是白色的?4.综合应用:(1)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各自选取一个光学仪器,讨论该仪器的原理和应用,并展示给全班。
(2)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
五、课堂练习:1.单选题:(1)下列哪个不是光的基本颜色?A.红色B.黄色C.蓝色D.白色(2)以下哪个仪器利用了光的色散现象?A.温度计B.望远镜C.温度表D.指南针2.设计实验题: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光通过棱镜时会发生色散现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光的色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理解色光的三原色,知道颜料的三原色,能区分二者的不同。
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探究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和白光是复合光的理解。
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2.教学难点理解光的色散的本质原因,即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折射程度不同。
区分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的规律和结果的不同。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阳光充足的天气,将三棱镜放在阳光下,在教室的白色墙壁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提问学生:我们看到的太阳光通常是无色的,为什么通过三棱镜后会变成彩色呢?这些彩色光带是怎么形成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的色散。
(二)讲授新课1.光的色散现象实验演示:再次用三棱镜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白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的彩色光带,按顺序指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讲解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光的色散原理:结合光的折射知识,讲解不同色光在同一种介质中的折射程度不同,红光的折射程度最小,紫光的折射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按不同色光的折射顺序分开,形成彩色光带。
可以用简单的光路图展示不同色光的折射路径。
2.色光的混合实验探究:准备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光源(如激光笔或彩色灯泡),将红色光和绿色光投射到白色光屏上,让学生观察混合后的颜色(黄色);再将红色光和蓝色光混合,观察得到的颜色(品红);最后将绿色光和蓝色光混合,观察到的颜色(青色)。
八年级《光的色散》教案、教学设计
3.知识整合与应用:将光的色散知识与日常生活现象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彩虹、太阳光等自然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观察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三棱镜,观察并记录光的色散现象。
2.识图练习:给出一些包含光的三原色的图片,让学生识别并说明三原色在图片中的应用。
3.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的色散现象,如彩虹、光盘等。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首先,我会请学生回顾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纠正错误概念,强调重点知识。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解释自然界中的彩虹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色散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光的三原色概念。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推荐光学科普读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以学生身边的自然现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光学知识。首先,我会展示一张美丽的彩虹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彩虹吗?它是由什么形成的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认识。接着,我会拿出一个三棱镜,让学生观察当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个实验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双优课一等奖.doc
教学模式说明:《光的色散》这节课内容主体分为三部分: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看不见的光。
本节的知识与生活、生活联系非常多。
第一部分内容光的色散,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色散现象,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折射现象,我通过引入演示:一束激光通过三棱镜传播的路径,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白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色散)内容。
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亲历实验的过程,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所需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改变了仅仅教师做演示实验的传统教案模式。
第二部分色光的混合,这部分内容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利用色光混合器进行三原色的混合,通过主动实验获得知识。
我通过演示计算机中的颜色也是通过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比例混合而成的让学生了解色光混合的实际应用。
第三部分看不见的光,这部分内容我采用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模式,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小资料如何发现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知识的欲望,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和学案的小资料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师生的交流、讨论,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图片、和小实验“红外报警装置”“验钞”让学生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我在学案中安排了结合本节课内容的三个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课后完成并交流。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初步了解太阳光谱。
2.知道光的三原色及色光的混合规律。
3.初步认识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它们的性质。
4.了解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生产、军事、高科技领域等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尝试对不可见的事物通过其可见的效应来对该事物进行研究的方法。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3.经历色光混合的实验探究过程。
4.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初步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亲和感;培养尊重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1)了解色散现象。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3)经过探求活动,确认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存在;(4)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性质、运用和防护;2.进程与方法初步尝试运用转换的方法将不可见的事物经过其可见的效应来对该事物停止研讨的方法,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求的学习活动,培育先生尊重客观理想、实事求是的迷信态度。
(2)经过探求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先生取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光的色散、不可见光。
2.难点:能用色光的混合知识解释五颜六色的世界。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求法,讲授法四、教具:多媒体等。
五、课型:新授课六、课时布置:1课时七、教学进程:(一)温习提问,引入新课请同窗回想前一节学习的内容,回答:光的折射时遵照什么规律? (先生回答,教员总结)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外表时,传达方向不改动。
在折射光阴路是可逆的。
[复杂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普通不等(空气中大)]。
[思索] 白光射到玻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先生猜想) [多媒体展现图片] 以下这些你见过吗?[思索] 你见过彩虹吗?它们是怎样发生的?你画过这样美术作品吗?这些美丽的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引入] 同窗们明天学完第四节光的色散(板书)就能完整回答这些效果。
(二)停止新课[想一想] 太阳光是白色的,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大家猜猜看)我们用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们的猜想能否正确?1、光的色散同窗们看课本图4-30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是不是怎样,我们用以下实验来探求它们。
[演示]照以下图甲那样,让一束光穿过狭缝射在棱镜上,让先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7颜色组成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了解光谱以及红外线紫外线的运用。
2.通过光的色散实验,知道白光的组成,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探究光的混合,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3.在观察分解太阳光和色光混合的实验中,产生探索未知物理知识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三原色,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色散现象三、教学过程环节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演示实验:光照射水蒸气呈现彩虹的颜色,在播放视频前,让学生思考我们见的太阳光有几种颜色。
运用实验现象与学生已有认知产生矛盾,教师提出太阳光不是单纯的一个颜色,导入今天的新课内容:光的色散(板书)环节2:新课讲授教师引导:其实早在很多年以前,人们也认为太阳光就是单一的白光,直到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发现了太阳光的奥秘。
首先用实物向学生展示三棱镜的特征,然后提问学生,光线遇到三棱镜会有什么现象,可以大胆猜想。
教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用光线照射三棱镜,让学生观察现象(彩色光带)教师归纳补充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些光用白色光屏承接,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教师引导学生虽然太阳光有七种颜色,但只需要三种颜色就可以将其他颜色全部“变”出来,向大家介绍这三种颜色分别是:红、绿、蓝。
介绍红、绿、蓝就是光的三原色。
此时组织小活动,可让学生利用画笔自己调配出其他的颜色。
老师介绍光的三原色的运用:彩色电视机的的荧光屏上面只涂了红、绿、蓝三种荧光粉就可以将全部的颜色显示出来。
教师向大家介绍三棱镜可以将太阳分解成7种颜色的光,科学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序,形成了太阳光的可见光谱,并结合多媒体向学生展示。
此时老师播放多媒体动画,温度计放在红光以外的地方,温度计示数上升明显,提问学生为什么有这个现象?根据学生的猜想,老师归纳总结红外线,并总结红外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红外胶片拍摄热谱图,做遥控器等。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不同,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知道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2、科学思维应尽量给学生足够的感性认识,要做好演示实验和进行“分解太阳光”的学生活动。
要让学生了解光的合成,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画面,在现象感知的基础上,再介绍色光的三原色。
3.科学探究让学生“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动手参与“想想做做”,了解白光是混合光,获得白光能够分解为七色单色光。
4.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分解太阳光、研究物体的颜色等实验中,对揭开色彩的奥秘充满好奇,体验到探究和发现的快乐,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白光的色散、光的三基色教学难点: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讲述法、归纳法四、设计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创设“探究”性的学习的意境,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同学们,下面请大家看一个图片,这是什么?你见过彩虹吗?你想知道天空中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吗?太漂亮了!今天阳光明媚,一会儿你也可以自制一个彩虹。
学生活动:学生对揭开色彩的奥秘充满好奇,体验到探究和发现的快乐,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设计意图:图文并茂,引起学生兴趣,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为本节课做铺垫。
2.光的色散教师活动:(一)光的色散演示实验一:太阳光的折射实验教师活动:在容器中装满水,把一块平面镜斜插在水中,将装置放在从窗口射入的阳光下,让镜面对着阳光,调整镜面倾斜的角度,请说出你看到的现象。
学生活动:动手实验,在对面的白色墙壁上看到一个彩色的光斑。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精选6篇)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光的色散》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难点:色散的原因。
三、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三棱镜、玻璃砖、彩色透明纸等。
2、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创设情景法、分组实验法等五、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什么灯光照明最合适?学生回答。
(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一朵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可是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就失去了光彩。
所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折光的色散现象。
(二)、新课教学1、光的色散学生完成实验4-30(上次作业),观察太阳光经玻璃、水反射和折射后产生的现象:看到了白色的太阳光变成了彩色。
师:将光碟放在阳光或日光灯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观察从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还是白光吗?有几种颜色?学生回答:白光从第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变成了彩色,具体的是七种颜色的光,从上至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光的色散》 学历案
《光的色散》学历案一、学习主题光的色散二、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
2、理解光的三原色原理,以及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区别。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的色散相关现象。
三、学习资源教材、实验器材(三棱镜、白色光屏、手电筒等)、多媒体课件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拿着三棱镜对着太阳光,会看到在白色光屏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那么,光的色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知识讲解1、光的色散现象当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会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这表明,白光是由这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这三种颜色的光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光。
例如,红光和绿光混合可以得到黄光,绿光和蓝光混合可以得到青光,红光和蓝光混合可以得到品红光,而红、绿、蓝三种光等量混合则可以得到白光。
3、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区别色光混合是相加混合,遵循加法原则。
例如,两种色光混合后,亮度会增加。
而颜料混合是相减混合,遵循减法原则。
两种颜料混合后,颜色会变得更深、更暗。
(三)实验探究实验一: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实验器材:三棱镜、白色光屏、手电筒实验步骤:(1)将白色光屏放在水平桌面上。
(2)用手电筒照射三棱镜,使光线通过三棱镜折射后投射在白色光屏上。
(3)观察白色光屏上出现的光带。
实验二:探究色光的混合实验器材: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滤光片、白色光屏、手电筒实验步骤:(1)将白色光屏放在水平桌面上。
(2)用手电筒分别透过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滤光片照射在白色光屏上,观察光屏上的颜色。
(3)用手电筒同时透过两种颜色的滤光片照射在白色光屏上,观察光屏上的颜色变化。
(4)用手电筒同时透过三种颜色的滤光片照射在白色光屏上,观察光屏上的颜色。
(四)生活中的光的色散现象1、彩虹彩虹是最常见的光的色散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颜色的“三原色”
自然界的色彩种类繁多。人们可以用红、黄、蓝颜料调出其他色彩,而不能用其他颜料调出这三种颜色,因此红、黄、蓝被称为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合成黑色。
授新课
授课时间
2014.11.29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
2.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3.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4.知道红外线、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出示练一练
红光照在白衣服上,白衣服呈____色
红光照在绿衣服上,绿衣服呈___色
红光照在黄衣服上,黄衣服呈____色
红光照在红衣服上,红衣服____色
4.学习红外线、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让学生先阅读课本,思考并总结出红外线、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课件显示
(1)红外线、紫外线是看不见的
(2)红外线的作用
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遥控器
出示练习
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光
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光
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光
⑵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课件播放红色、白色、黑色的表面能反射的色光,让学生总结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色光决定的。
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的表面上会发生反射,在阳光下我们看到一个物体呈红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红光而其他色光都吸收了,可见,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当不透明物体几乎将各种色光全部反射时,该物体为白色,因此,白色物体否认在什么颜色的灯光下,看起来总跟灯光的颜色一样;当不透明物体几乎把各种色光全部都吸收时,该物体为黑色。
让学生比较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区别。
3.物体的颜色
⑴透明物体的颜色
课件播放红色、绿色、蓝色的玻璃能透什么光,让学生说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物体分为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光能够通过透明物体,不能通过不透明物体。透明物体又有无色透明物体(空气、纯水、无色玻璃)和有色透明物体之分,无色透明物体可以让各种色光透过,如装有各种色彩灯泡的水池中的水能够变得五彩斑斓;而有色透明物体只让同样颜色的色光透过,其他的色光几乎都被物体吸收掉,可见,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重难点
1.探究光的光的色散规律
2.判断物体的颜色
3.知道红外线、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3)紫外线的作用
紫外线验钞机紫外线杀菌
小结
典型例题
巩固练习
让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课件播放
1.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3.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5.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典型例题2
2008年8月8日晚,举世瞩目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北京拉开帷幕,开幕式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在近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和全球数十亿电视观众的眼前展开,电视屏幕上丰富绚丽的色彩是由、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这利用了“三基色”的原理。关了电灯后,坐在电视机前正在观看现场直播的小李同学突然看到自己的白色上衣呈现蓝色,则此时他黄色的书包应呈色。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板书设计
§4.5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把白光分散成不同颜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2.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
3.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物体:由它反射的色关决定
4.红外线、紫外线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有天空中的彩虹引入新课,§4.5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
让一束太阳光(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可以观察到,该束光不但改变了传播方向,而且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上的颜色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光分散成不同颜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说明:
⑴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⑵不同的单色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从实验中能够发现: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让学生总结说出光的色散的概念,同时课件播出色散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彩虹的成因。
拓展:⑴光的色散是由于白光发生折射时,不同的单色光的折射角不同所形成的现象;
⑵不仅玻璃三棱镜能使太阳光发生色散,用其他透明介质如水、塑料等制成的三棱镜也能使太阳光发生色散。
2.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
⑴光的“三基色”
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的光。科学实验发现:红、绿、蓝三种色光是无法用其他色光合成的,而其他任何一种颜色的光都可以用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红、绿、蓝三种色光按比例也能混合成白色光,所以红、绿、蓝三种色光称为光的三基色。
易误点:对物体颜色的判断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让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通过,把其他颜色的光都吸收了,如透过红色透明玻璃看白色的墙壁和物体都是红色的;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如红色物体反射红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而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
典型例题1
如图所示,(观看课件)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光现象,其中与光的色散无关的是()
1.4月2日至5日,作为全国油菜高产区的我市,举办了“中国荆门首届油菜花旅游节”。那时节,乡村处处可见黄灿灿的油菜花,时时可闻浓郁的菜花香。我们能看到黄灿灿的油菜花,是因为油菜花能___________黄色光。
2.(09株洲)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