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合集下载

历史九年级下17课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下17课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下17课知识点一、辛亥革命与新中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标志性的一次革命,它带来了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共和时代,不再是封建社会体制下的大清帝国。

1. 辛亥革命的背景- 清朝政治腐败,农民起义频繁- 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与割地2.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 武装起义与北洋政府的成立- 新军与北洋政府的倡导- 运动党与革命团体的积极参与- 孙中山的领导和三民主义的提出3. 辛亥革命的意义- 标志着千年封建社会的终结- 推动了中国民主制度的探索- 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二、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们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1.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生在1919年,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主要内容包括: - 反对外国列强的压迫与剥削- 呼唤革命与民主的口号- 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思潮2. 五卅运动五卅运动指的是1925年的上海市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开端,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初次亮相。

它对于中国工人运动与共产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3. 七七事变与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是指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的事件,引发了全面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艰苦的斗争之一,人民军队与民众团结一心,最终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的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实现了自主独立与全面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从建国初期的困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革,中国正不断奋斗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历史背景- 建党初期的斗争与探索-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与作用2. 新中国的初期发展- 解放战争与土地改革- 建立人民政权与统一中国- 国有经济与社会主义改造3.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总结:中国近代史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高中历史 第十七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十七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No 年月日
辽宁省大连市四十四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七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17五四爱国运动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 Nhomakorabea过程与方法
结合所 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感受民族精神的觉醒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
重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
难点
二、新授:
1、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
课堂设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主要面临哪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什么是五九 国耻?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
课堂设问:日本对中国历来就有野心,这表现在什么地方 ?
情境营造:用大屏幕打出五四运动的油画。营造历史教学氛围。
设计问题:五四运动是怎样发生的?他对中国的命运和前途产生了什 么影响?这就是我们在本节课要学习的问题
教学方法
时间
分配
课堂设问:巴黎和会是怎样的会议?
中国人民为什么会对他有期许?
结果怎样?
课堂设问: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上一问题的回答情况,结合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中国的态度
2、五四运动的过程
课堂设问: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五四运动的中心在哪里?
参加五四运动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五四运动取得了什么直接结果?
提示: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加紧侵略中国,提出了旨在 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学生回顾历史知识。
教师提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战败,逼迫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又趁八国联军侵华之际,加紧侵略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

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知识点归纳

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知识点归纳

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知识点归纳初中八年级历史知识点:五四爱国运动(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也是导火线)。

(2)斗争中心:北京(前期) 上海(后期)(3)主力:学生工人(6月初)(4)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5)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6)结果:取得初步的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8)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起了巨大的作用。

)初中八年级历史知识点:中共一大的召开(1)时间:1921年7月(2)地点:上海(3)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4)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选举成立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

(5)中共一大(中共诞生)的意义:中共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初中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北伐战争1.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胜利进军(1)时间:1926年(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5)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6)胜利进军: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在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国民革命失败原因: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教案(岳麓版必修一)1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教案(岳麓版必修一)1

第17课五四爱国运动课标解读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标解读:要与学生一起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并深入分析五四运动历史过程的特点,深刻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政治近代化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五四精神的实质。

二、能力和方法1、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结合文中所给的史料,培养学生从历史史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五四运动作出价值判断,由此感受到民族精神的觉醒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并由此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难点:理解五四精神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教学过程:大家都应该知道青年节在五月四日,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吗?中国共青团团歌里为什么要写上:“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

那么五四运动一场怎样的运动呢?它为什么会发生呢?它体现了什么精神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回顾这段青春燃烧的历史吧!一、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1、国际方面:⑴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一战后列强企图卷土重来,民族危机大大加深;⑵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启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这给中国的无产阶级以启迪。

[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

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教材第二三段小字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五四运动PPT课件

五四运动PPT课件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①
主义的传播;②
队伍的壮大;
③建立
早期组织。
(2)时间: 年 月
(3)地点:先是在
举行,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4)代表人物:
董必武、李达等13人。
(5)内容:①通过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
,建立
专政,实现
。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

③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
2.他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
a
19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间的联系:
•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 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组织奠定了思想基 础。
• 五四运动中的骨干和领导,为中国共产 党成立早期组织奠定了干部基础。
• 所以,五四运动属于共产党诞生的原因 之一。
a
20
P49 活动与探究:
反对外国侵略坚强 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或关心 不屈的爱国精神 祖国前途命运或关心国家大事)
(3)为弘扬五四精神,我国把5月4日
定为 青年 节。a
28
李敖在清华大学演 讲时认为:
我为什么赞成共产党?
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改 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的 二个“挨”:
挨打和挨饿。
我为什么要喊毛主席万岁?
a
29
的 诞 生
① 奋斗目标: (4)内容 ② 中心任务:
③领导机构:
3.意义:P49
a
14
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a
15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分布与建立
此图说明中共一大代 表来自哪些地方?
a
16
什么地方?
a
17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理解五四爱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同和情感投入。

二、教学内容
1.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介绍;
2.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学习运动中的优秀代表人物和事件。

三、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引发对五四运动的疑问和兴趣。

步骤二:背景介绍
1.通过简短的讲解和展示相关图片,介绍五四爱国运动发生的时间和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爆发的原因和意义。

步骤三:运动内容和影响
1.分组讨论:学生分为小组,结合课堂内容和相关资料,共同探讨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小组展示:各小组派代表,依次介绍小组讨论结果;
3.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步骤四:优秀代表人物和事件
1.学习优秀代表人物:教师介绍五四爱国运动中的杰出代表人物,如陈独秀、胡适等;
2.学习代表事件:引导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中的代表性事件,如五四运动的爆发、学生运动等。

步骤五:情感投入
1.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对五四爱国运动的认同和情感投入;
2.小组发言:各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3.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
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小组讨论的质量;
3.小组展示和发言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教学延伸
1.邀请相关专家或研究人员给予专题讲座,深入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写作、演讲或展示活动,扩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四运动简介

五四运动简介

五四运动简介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次爱国革命运动。

该运动于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由于学生们对于和约内容的不满而起义。

这次运动的目标是反对外国侵略,并推动中国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进程。

这次运动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对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运动起因五四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15年的“二十一条”,这是一份由日本提出的对中国实施的不平等条约。

此后,中国政府的被动态度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引发了人们的愤怒和不满情绪。

在这个背景下,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巴黎和约签订后,中国未能取得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

运动特点五四运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学生运动:五四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大学生和中学生,特别是北京的学生。

他们成立了许多爱国团体和学生组织,并举行了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

2.反对帝国主义: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外国侵略和压迫的爱国运动。

学生们愤怒地反对“二十一条”和列强在中国的干涉,并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

3.爱国主义和民主思潮:五四运动强调了爱国主义和民主思潮。

学生们认为,只有通过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国家建设,中国才能真正崛起,并摆脱外国的压迫。

4.文化思潮: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些学生运动领袖提倡西方文化的革新,称之为“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自由、科学和民主,反对旧有的传统和封建的价值观。

运动影响五四运动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1.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使得中国人民的意识觉醒。

人们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问题,并主张改革和革新。

这种觉醒促进了中国思想和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2.政治影响:五四运动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革命团体的崛起。

运动期间,一些学生运动领袖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成员,并为中国革命和独立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3.文化变革: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变革。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推动了一系列文化改革,包括对汉字的简化、对文学艺术的新探索等。

高一历史五四运动说课教案

高一历史五四运动说课教案

高一历史五四运动说课教案五四爱国运动说课稿《五四爱国运动》是岳麓版高一历史17课的内容。

现就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几个部分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又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故教材的地位相当重要。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通过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②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二十一条”是日本妄图灭亡中国而提出的,“二十一条”激起了人们的反帝斗争,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深层背景。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②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③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结果及五四精神难点:五四精神的内涵(四)教具准备及课时安排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以辅助教学,内容包含五四运动的相关史料、板书设计等;本课安排1课时。

二、教法采用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学本人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如讲述法、提问法、设问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引导讨论法、小组讨论回答得分法等,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

特别是本人还将采用倒叙法,打破教材结构,把五四运动背景放到五四运动经过、结果之后并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讲授。

什么叫做五四爱国运动

什么叫做五四爱国运动

什么叫做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

后来得到了各地学生以及各界的广泛支持,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二十一条”:“二十一条”是一战时期日本强迫袁世凯签订的卖国条约。

一战爆发后,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于1915年向袁世凯秘密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主要内容:中国政府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等。

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目的是要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袁世凯于5月9日接受了除了第5号以外的全部要求,这就是“五九国耻”。

由于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二十一条”最终未能付诸实施。

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个阶段。

革命性质的确定主取决于革命领导者及其纲领、对象、任务、结果等因素。

1、相同点:(1)社会性质: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者为主要矛盾;(4)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6)革命主力:人民群众。

2、不同点:(1)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2)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为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3)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4)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广度、深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1919.5)讲解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1919.5)讲解

1919年6月“五四”运动中上 海工人的游行队伍
问题六:五四运动取得了什么成果?
五四运动的成果:
①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内惩国贼)
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外争国权)
问题七: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 运动。
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

陆宗舆参与签订“二十 一条”等卖国条约和向 日本 借款的合同。
章宗祥,曾任驻日公使,多次出卖 国家主权,向日本大量借款。
曹汝霖,亲日派,参与同日本谈判 “二十一条”和多次向日本借款。
问题四: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下列各项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B 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斗争目标是反帝反封建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D.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4.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袁世凯签字的”二十一条”
《时报》刊载的反对“二十一条”的血书: “五月九日永记勿忘。”
问题二:巴黎和会是怎样的会议?中国人对它 有何期许?结果怎样?
巴黎和会实际上是英、法、美、日、意五个列强 操纵的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
中国政府作为战胜国,希望借此改变中国在国际 上的屈辱地位。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1919.5)
一、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 1.“二十一条” 2.巴黎和会
问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主要面临哪个帝 国主义国家的威胁?什么是“五九国耻”?“二十一 条”的实质是什么? 日本。 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灭 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除第五条部 分内容以后再议外,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其 他内容。这就是“五九国耻”。 “二十一条”实际上是把中国变为日本独占的殖 民地。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讲五四运动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讲五四运动
4.五四运动的影响: ①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 动,爱国主义是运动的主旋律; ②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显示了人 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③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提 供了条件。
1.五四运动的特点 ①领导者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②广大人民直接参与,包括学生、工人和市民,其主 力先是学生,后是工人。 ③斗争态度坚决,毫不妥协。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这是五四运动初步胜利 的决定因素,也是之所以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要 标准。
【解析】从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角度上入手,因 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故选D。 【答案】D
(山东省淄博市2009年高考一模)(13分)90 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演变成了光耀千秋 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踏上 振兴中华民族的奋斗征程。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 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 万,增至战后的200 万……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 政治变革的先导。1915 年9 月,《新青年》杂志的出 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 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 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1918 年11 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 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综合新华网信息
(3)请你综合五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写 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文明演进历程中的历史作用。 (4分)
【解析】根据题前说明可知本题围绕五四爱国运动展 开考察,主要考查了获取与解读历史信息、提取图片 有效信息、调动与运用所学历史知识以及归纳概括的 能力。 问号(1):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 回答,也可以根据材料一(“中国工人”、“ 反封建 文化运动的开始”、“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 “‘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把俄国十 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等)来归纳概括。五四运动的初步成果可以根据所学 知识来回答,也可以根据材料二来归纳概括。

《五四爱国运动》说课稿

《五四爱国运动》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五四爱国运动》。

根据现行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向大家介绍。

一、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的重点课。

本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它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的中国命运。

因此,本节课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

这一节学好了,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针对八年级学生感性思维强,理性思维也有了一定发展的特点,同时,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的实质。

能力目标通过对五四运动背景、经过、影响等的讲述和分析,培养学生把握历史线索、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思维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情感目标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历史意义,因为“五四”运动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过程上,还体现在它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上。

因而定其为重点。

2、教学难点是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以及如何理解五四精神。

因为这两个问题具有抽象性,理论性较强,还由于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的他们抽象思维能力不够成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而定其为难点。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五四运动的了解仅来源于影视作品,对此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启发式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使学生在掌握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学会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理解五四精神,指导训练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从而培养他们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7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17课五四爱国运动

林长民
一、“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 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北京 大、中学 校学生在 天安门前 “五四运动” 集会游行 口 号
“火烧赵家楼” (曹宅) 愤怒的学生直 奔赵家楼胡同曹汝 霖住宅
现在的赵家楼旧址上已是 部队的一个招待所。
今日 “赵家楼”
反动军警逮捕示威的学生
(左图)上为曹汝霖,下为
巴黎和会上,由于日本的坚持,和会决 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身 在法国的梁启超立即电告当时外交委员会的 事务主任林长民。林长民随即于5月2日在 《国民公报》《晨报》上发表题为《外交警 报警告国民》的署名文章,揭露事件真相。 从这个意义上说,林长民是点燃五四运动导 火索的人。
“胶州亡矣,山东 亡矣,国不国矣!” “国亡无日,愿合 四万万民众誓死图 之!” ——《外交 警报警告国民》
陆徵祥
中国代表团最初向和会 提出七项条件:一、废弃势 力范围;二、撤退外国军 队、巡警;三、裁撤外国邮 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 四、撤销领事裁判权;五、 归还租借地;六、归还租 界;七、恢复关税自主权。 后来,中国代表团又向和会 提出废除“二十一条”。
顾维钧
“三千六百万之山东 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 民族,用中国语言,信 奉中国宗教”;感谢日本 驱逐德国在山东的势 力,但中国不能以“割让 中国人民天赋之权为报 酬”,德国也没有“转交 他国之权力”。
李大钊
陈独秀、李大钊 创办的杂志。 陈独秀、李大钊起草的《北京市民宣言》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严正态度,使中国 代表团毅然做出拒绝签约的历史性决定。结 果在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日本尽管 对交还山东附加了种种条件,但中国最终争 回了山东主权。至1923年3月10日,北洋政府 最终废弃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我“二十 一条”。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七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的独立与人民解放第17讲五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七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的独立与人民解放第17讲五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化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

(1)政治上:南京国民政府打着“革命、统一”的旗号,实行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际上是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地方割据势力仍然大量存在,国家并未实现真正的统一。

共产党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农村包围城市。

日本侵华,国共由对峙走向合作,中华民族历经十四年艰苦抗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

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一系列努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战争,最终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2)外交上: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要求实行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

执行“亲美反苏”的外交政策,对日本的侵略执行妥协退让政策,导致美国在华势力迅速膨胀,日本侵华程度不断加深。

(3)经济上:国民政府统一全国税收,改革币制(发行法币)、关税自主、鼓励工商业发展等措施;同时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成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

日本“以战养战”,掠夺沦陷区,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沿海工业内迁、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政策及大生产运动,为抗战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抗战后,国统区滥发纸币等措施,使得国统区经济崩溃;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保障。

(4)思想文化上:大量高校师生内迁,为抗战胜利奠定精神基础;国民党一党专政,使国统区人民思想受到了极大抑制;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第17讲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课标要求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2.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考点定位 1.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3.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主题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五四运动(1)背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英、美等国操纵的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第17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岳麓版必修1)

第17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岳麓版必修1)

第17课五四爱国运动【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知识疏理】一.原因:1.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2.主要原因: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侵华步伐,提出灭亡中国的“________”。

3.直接原因(导火线):中国在________上的外交失败。

二.过程:1.爆发:1)时间:____年__月__日;地点:____;成员:学生;2)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展:________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由____转移到上海。

3.高潮:上海的“____”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4.结果:1)__月__日,北京政府罢免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职务。

2)__月__日,中国代表拒绝在《__________》上签字。

三.意义:1.是反帝反封建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是传播民主和科学的__________,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3.是____________,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五四运动与________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基础训练】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A.日本割占中国青岛;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二十一条”的签订。

2.在五四运动中起主力军作用的是()A.青年学生;B.工人阶级;C.中国共产党;D.农民阶级。

3.五四运动的高潮发生于()A.北京;B.上海;C.济南;D.广州4.五四运动获得胜利的标志是()(1)迫使北洋政府罢免曹、陆、章;(2)中国代表拒绝和约签字;(3)使民主与科学得到更广泛的传播;(4)在斗争的高潮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北京市民欢迎被释放的学生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北京政府被迫将章宗祥与曹汝霖等3人免职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曹、陆、章三个卖国贼终于被免职。 右为《晨报》的消息报道。 左图从上至下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日本强加中国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签字的“二十一条”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日本强加中国的“二十一条”
陆宗舆(1876—1941) 浙江海宁人,日本早稻田 大学毕业。1913年,他任 北洋政府驻日公使,参与 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为五四运动时反对的卖国 贼之一。
陆宗舆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北京大学学生分组在街头讲演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五四传单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五四传单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左图为五四运动当时散发的传单 右图: 全国人民注视的中心——山东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上海各界2万余人声援北京学生(1919年5月7日)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邵力子(1882—1967),浙 江绍兴人,国民党元老,早 年是我国著名的报人。1915 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 党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野 心,在上海创办《民国日 报》。《民国日报》是中国 国民党最早的报刊,以叶楚 伧为主编,邵力子为经理兼 编辑,馆址设在法租界天主 堂街,于1916年1月22日创刊。 1925年6月底,邵力子去广州 黄埔军校任职,从此以后, 他结束了报人生活。 邵力子

八年级历史上册填空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填空题

八年级历史填空题第1课鸦片战争一、填空题:1、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在位的皇帝是。

2、在清朝的大臣中,有见识的主张严禁鸦片的是。

3、标志着中国人民取得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的事件是。

、4、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被割占的中国领土是。

5、把中英《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按照由南到北排列顺序是。

6、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7、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

8、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件是。

9、鸦片战争的时间是从。

10、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的根本目的是。

11、虎门销烟的积极意义在于。

12、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的地点是。

1330、1839年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的皇帝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填空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是。

2、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凶是。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成为帮凶的是。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皇帝逃到了。

5、英法联军在1860年攻占北京后犯下的滔天的罪行是6、中国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7、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领土多万平方千米。

8、在中国近代史上割让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9、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时间领导人分别是。

10、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的军队名称是。

11、洋枪队的统帅是美国人。

12、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的将领是。

13、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是在战斗中。

14、规定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15、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共割占我国领土为平方公里。

1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条约是。

17、太平军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是在。

18、1860年,侵入北京城抢劫并烧毁圆明园的是。

19、北京西郊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侵略者放火烧于。

20、1851年在中国发生的规模巨大的农民运动是。

北大附中高二历史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北大附中高二历史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思考导学】1.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答案:北洋军阀政府实行黑暗的政治统治,国内军阀混战不断,导致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这是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导致五四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

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但五四运动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其胜利只能是“初步胜利”。

2.何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它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何根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相同点是革命的任务和性质相同,二者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根本的不同点就是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充当领导阶级,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3.何谓“五四精神”?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答案:“五四精神”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自学导引】一、背景1.国际背景(1)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尤其是日本乘机加紧侵略中国,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的道路。

2.国内背景(1)由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军阀混战,国内的阶级矛盾日益加深,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2)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壮大,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阶级基础;(3)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3.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1919年初,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五四爱国运动优质课件

五四爱国运动优质课件

第二阶段 中心:上海
意义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青年学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是主力军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过过招
1、不是五四运动的国际背景是 ( A、日本、美国加紧侵略中国。
C

B、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C、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影响。 D、巴黎和会重新分割中国的山东。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且与中国工 人运动相结合。 3、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4、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具有 划时代的意义)
思考: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表现在哪?
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比较 社会性质 名称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半封社会 半殖半封社会 反帝反封
B

B、主要限于知识分子范围 D、只限合法斗争
4、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的作用是 (
A、领导作用 B、主力军作用
B

D、推力作用 )
C、 ( A、反帝反封的学生运动 C、反对卖国军阀的群众运动
D
B、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 D、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
过过招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是 (
D

A、中国各阶级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B、中共和国民党联合进行的反帝反封斗争 C、工人阶级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D、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的反帝反封斗争
山东
青岛
五四运动
山东 青岛
1919 沈泊尘 作
镜头一
1、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民族矛盾加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吴丽梅电话
学科历史年级高一
邮件
单位枣庄市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五四爱国运动
一、教材分析
本课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概述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重点叙述了北洋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所受到的屈辱。

第二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讲述了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第三目“五四精神”,讲述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精神和影响。

整体上本节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又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所以本节课的地位相当重要。

二、学生分析
由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精神等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在讲课时需补充适当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培养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良好习惯。

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法,帮助学生思考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
通过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②通过设置问题,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二十一条”是日本妄图灭亡中国而提出的,“二十一条”激起了人们的反帝斗争,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深层背景。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②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
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③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导入新课,展示《中国共青团团歌》歌词,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

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讲解巴黎和会时播放一段新闻视频,其中包括电影《我的1919》片段,然后根据视频内容提出一组问题,让学生简单的讨论一下,从而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及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
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播放歌曲,展示歌词听歌曲,看歌词播放音频文件
讲授多媒体课件显示背景
材料,并指导学生阅
读课本有关内容,再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后
归纳回答。

阅读材料及课
本内容思考,讨
论并回答问题。

播放视频文件
训练多媒体展示题目完成题目
探究设置问题组,指导学
生分组讨论,合作探

小组讨论
建构多媒体展示知识结构

回顾知识点进
行总结
知识结构图
研讨多媒体展示表格对表格里的要
素进行回答,完
成内容的比较
表格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在讲解教材最后一目“五四精神”时,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这一目的内容,并归纳。

在讲授到“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新旧民主义革命比较表,让学生对表格里的要素进行回答,通过表格对比,学生就认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然后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后用多媒体展示材料,通过材料进一步突出五四精神,特别是主旋律——爱国主义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