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30竹石_西师大版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0课《竹石》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0课《竹石》原文及教案

【原文】《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教案】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2個生字。

2、學習看注解,讀懂詩句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4、體會竹子紮根岩縫之中堅忍不拔的特點。

教學準備教師:教學掛圖。

學生:觀察竹子生長的情況,搜集描寫、讚美竹子的詩文。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一、看圖引入,釋題激趣1、出示教學掛圖或課件,指導觀察。

(1)圖上有哪些景物?(2)竹子長在什麼地方?(3)你對生長在石縫中的竹子有什麼看法?2、齊讀課文題目,釋題。

3、瞭解鄭板橋。

二、自讀自悟,瞭解大意1、自讀,讀准字音,讀通詩句。

2、抽讀,評價。

指導讀准節奏。

(二二三停頓)3、分組合作學習,讀懂意思。

老師提出學習要求:(1)小組朗讀古詩。

(2)看注釋,查字典,理解詩句。

(3)先說說每句詩的意思,再連起來說一說。

(4)理解朗讀,讀准節奏、讀出感情,讀後相互評價。

4、全班彙報學習情況,教師相機指導。

(1)說說全詩的意思。

(2)從詩中體會到竹子的什麼特點,什麼品質?(3)齊讀。

三、有感情地朗讀,深入理解1、教師範讀,自由朗讀。

2、背誦。

(1)正確背誦。

(2)有感情地背誦。

(3)表演背誦。

(4)相互評價,學習。

四、小結學習方法通過本課的學習,你能說說學習古詩的方法嗎?1、讀准、讀通古詩。

2、利用工具書理解字、詞意思。

3、理解全詩意思。

4、反復朗讀,體會詩中感情。

5、熟讀成誦。

五、拓展學習,積累語言1、人們是怎樣讚美竹子的?彙報課前搜集的詩文。

2、結合本詩和你對竹子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讚美竹子嗎?六、指導寫字。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0课《竹石》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0课《竹石》原文及教案

【导语】《⽵⽯》这是⼀⾸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句说⽵⼦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次⼆句说任凭各⽅来的风猛刮,⽵⽯受到多⼤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风⾻的强劲。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西师⼤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30课《⽵⽯》原⽂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 《⽵⽯》 咬定青⼭不放松, ⽴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教案】 教学⽬标 1、学习本课2个⽣字。

2、学习看注解,读懂诗句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体会⽵⼦扎根岩缝之中坚忍不拔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

学⽣:观察⽵⼦⽣长的情况,搜集描写、赞美⽵⼦的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看图引⼊,释题激趣 1、出⽰教学挂图或课件,指导观察。

(1)图上有哪些景物? (2)⽵⼦长在什么地⽅? (3)你对⽣长在⽯缝中的⽵⼦有什么看法? 2、齐读课⽂题⽬,释题。

3、了解郑板桥。

⼆、⾃读⾃悟,了解⼤意 1、⾃读,读准字⾳,读通诗句。

2、抽读,评价。

指导读准节奏。

(⼆⼆三停顿) 3、分组合作学习,读懂意思。

⽼师提出学习要求: (1)⼩组朗读古诗。

(2)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诗句。

(3)先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

(4)理解朗读,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后相互评价。

4、全班汇报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1)说说全诗的意思。

(2)从诗中体会到⽵⼦的什么特点,什么品质? (3)齐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深⼊理解 1、教师范读,⾃由朗读。

2、背诵。

(1)正确背诵。

(2)有感情地背诵。

(3)表演背诵。

(4)相互评价,学习。

四、⼩结学习⽅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能说说学习古诗的⽅法吗? 1、读准、读通古诗。

2、利⽤⼯具书理解字、词意思。

3、理解全诗意思。

4、反复朗读,体会诗中感情。

5、熟读成诵。

五、拓展学习,积累语⾔ 1、⼈们是怎样赞美⽵⼦的?汇报课前搜集的诗⽂。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竹石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竹石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竹石教学目标1.了解竹石的文化内涵。

2.能够感受诗词表现出的竹石之美。

3.了解古诗词的格式、特点和韵律。

4.能够诵读、背诵并理解《竹石》这首诗。

教学重点1.竹石的文化内涵及诗词表现。

2.诵读、背诵和理解《竹石》这首古诗。

教学难点1.竹石的文化内涵及其表现方式。

2.古诗词的格式、特点和韵律的了解和熟悉。

3.诵读、背诵和理解《竹石》这首古诗。

教学准备1.PPT教学课件。

2.《竹石》这首古诗的印刷版或手抄版。

3.竹子、桌子等实物作为教具(可选)。

教学过程1. 热身让学生们进行“表演评分”游戏。

教师表演一个小手势或者做出一个动作,要求学生们根据动作的准确程度来进行打分。

鼓励学生们讨论为什么这个动作得了多少分。

此步骤的目的是热身学生们的身体和大脑,同时引导学生们关注细节和准确性。

这对后续课堂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2. 导入让学生们观看和听老师朗读过《竹石》这首古诗。

此步骤的目的是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帮助学生们感受古诗所表现的竹石之美,培养学生们对美的感受力。

3. 提出问题过完《竹石》这首古诗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竹石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什么?•为什么会有人喜欢竹石?•诗词作者是如何表达竹石之美的?这些问题是引导学生们关注竹石文化内涵以及古诗的题材和表现方式。

4. 了解竹石文化内涵通过图片和文字的方式,讲解竹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代表含义。

引导学生们了解竹石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加深对古诗所表达的意义的理解。

5. 古诗的格式、特点和韵律通过对《竹石》这首古诗的解读,讲解古诗格式、特点和韵律。

教师可以在PPT上呈现古诗的形式,并与孩子们一起分析、理解、诵读这首古诗。

6. 感受古诗表现的竹石之美通过阅读这首古诗,引导孩子们感受竹石之美,并进行情感体验,以逐渐增强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性理解。

7. 诵读和背诵古诗讲解完古诗的形式和内涵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一起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最新精选小学语文三年级上30 竹石西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十五篇

最新精选小学语文三年级上30 竹石西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十五篇

最新精选小学语文三年级上30 竹石西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十五篇第1题【填空题】读古诗《竹石》,根据课文理解填空这首诗表面上写______,其实是写______,写作者自己那种______,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读古诗三首《竹石》,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东西______ ______万凿咬定______【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写出近义词放松—______ 坚韧—______ 咬定—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照样子,写词语:例:千锤万击千______万______ 千______万______ 千______万______ 千______万______ 千______万______ 千______万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按古诗内容填空。

《石灰吟》是______朝______写的。

吟,古代诗歌______的一种名称。

《竹石》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写的。

两诗有个共同的特点:都运用了______的手法。

《夏日绝句》是______女词人______的传世佳作。

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______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______屈辱偷生,表现了诗人______情怀。

【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仔细品味古诗《竹石》,给本诗写一段赏析文字【答案】:【解析】:第11题【问答题】阅读《竹石》,写出译文。

【答案】:【解析】:第12题【问答题】仔细阅读诗文《竹石》,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答案】:【解析】:第13题【语言表达】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①我打开门。

②我端起饭碗。

【答案】:【解析】:第14题【语言表达】缩句①天天气热得像蒸笼。

②活泼的小松鼠在松树上蹦来跳去。

2019-2020学年度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30 竹石课后辅导练习七十九

2019-2020学年度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30 竹石课后辅导练习七十九

2019-2020学年度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30 竹石课后辅导练习七十九第1题【填空题】按古诗内容填空。

《石灰吟》是______朝______写的。

吟,古代诗歌______的一种名称。

《竹石》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写的。

两诗有个共同的特点:都运用了______的手法。

《夏日绝句》是______女词人______的传世佳作。

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______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______屈辱偷生,表现了诗人______情怀。

【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照样子,写词语:例:千锤万击千______万______ 千______万______ 千______万______千______万______ 千______万______ 千______万______【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照样子,认真写,再组词。

锤______ ______凿______ ______焚______ 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写出反义词放松—______ 坚韧—______ 东西—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加偏旁成字组词:黑______ ______ 垂______ ______ 见______ ______ 申______ ______ 林______ ______ 帛______ 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形近字组词咬______ 根______绞______ 跟______【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仔细阅读诗文《竹石》,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答案】:【解析】:第11题【语言表达】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①我打开门。

②我端起饭碗。

【答案】:【解析】:第12题【语言表达】读古诗三首《竹石》,解释下列词语①咬定②立根【答案】:【解析】:第13题【语言表达】读古诗三首《竹石》,解释句中划线的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三年级《竹石》知识点总结归纳

三年级《竹石》知识点总结归纳

三年级《竹石》知识点总结归纳《竹石》就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而题写的诗。

诗人歌咏了长在青山、扎根岩石缝中的竹子。

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三年级《竹石》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三年级《竹石》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年级《竹石》知识点注释:咬定:咬紧立根:扎根。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坚韧: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作者简介: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

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

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

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

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三年级《竹石》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破、磨、击、尔、南”5个生字,掌握“磨”的两种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扑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课件出示《竹石图》,配以古琴乐)导人:听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吧,说的就是清代大画家郑燮的故事。

他可喜欢竹子了,大家看到的这幅{竹石图}就是他62岁时的作品。

2、感知图画。

说说画中的竹子给你的感觉。

3、感知古诗。

郑燮还会作诗呢,这画中的诗就是他自己写的,老师读给你们听听吧。

教师范读古诗。

{配以课件《竹石图》及古琴乐)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儿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诗,自学不认识的字。

(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把宇音读准)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互评。

4、救师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

咬定破岩千磨万击坚劲5、小组齐读古诗,读流利。

三、读诗悟情1、欣赏图画,练习读古诗,整体感悟诗中怎样写画中竹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十课 竹石教案 西师大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十课 竹石教案 西师大版

第三十课竹石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

做到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 试着看注解读懂诗句意思。

背诵古诗。

3. 领悟诗句的内容。

体会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忍不拔的特点。

教学准备1. 生字词卡片。

2. 观察竹子长在岩石上的情况。

教材简析古代有许多画家和诗人。

他们既绘画又赋诗,大家把这样的作品称为题画诗。

《竹石》就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而题写的诗。

诗人歌咏了长在青山、扎根岩石缝中的竹子。

咏物言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反复诵读古诗,领悟诗句内容,体会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忍不拔的特点。

建议1课时完成。

*郑燮(1693~1765年)清代画家,诗人,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市)人,是“扬州八怪”之一。

* (前两句诗)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

赞美了竹子的内在精神。

“咬定”写出了抓住、扎根的特点。

要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加强朗读,体会意境。

* (后两句诗)不管你刮什么风,哪怕是千种磨难万种打击,竹子仍然坚忍不拔,表明竹子对生活条件并无过高要求,显示出它顽强的生命力。

读到这儿,拓展学习,积累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

*课后第1题:是对课文情感的感悟和积累语言的练习,可在阅读教学中一并完成。

*课后第2题:是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体会情感。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参考答案:竹子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坚忍不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

教学设计参考一、看图引入,释题1. 出示图画,图上有哪些景物?你能体会到什么?2. 齐读课题,释题。

3. 了解这是一首题画诗,了解画家和诗人的情况。

二、自读自悟,了解大意1. 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 认读生字卡片。

3. 抽读课文,正音。

4. 再读,小组合作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5. 根据注释,试串句意。

三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30竹石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30竹石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30竹石西师大版2019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赏析这首诗表面纯为写景,但绝不是对自然景物的白描。

这个画面有鲜明的象征意义,破岩恶风,压制摧残着竹枝的生长,让人联想到封建王朝的残酷统治,这正是当时腐朽黑暗社会环境的象征和写照。

竹枝“咬”住青山,扎根岩石,挺立风中,虽经千磨万击,不管是在炎夏还是在残冬,仍然节节向上,傲然屹立;一个“咬”字使读者感到多少顽强的力量,这不正是作者那种不屈不挠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吗?破岩恶风是凶残的,但在恶势力的催残中,竹枝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劲挺拔。

竹子“立根破岩”不但不足虑,反倒磨练出坚韧的特质;人面对贫穷亦不足耻,反而正好磨砺自己的品格。

从这强烈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恶势力的强烈憎恶,更能体会到作者对竹所象征的那种刚强人格的崇高赞美。

诗人高度的技巧还体现在语言具有人格化的特征,“咬定”、“不放松”等拟人手法的运用,再有对竹枝形态描绘上。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里的竹,分明是坚韧顽强的斗士!人格化的手法,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不仅为诗中的自然美陶醉,更为其性格美所感染。

千磨万击指经受各种磨难,东西南北风指来自各方面的打击和压力,恶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

一个“咬”字,表现出了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还显示出了无穷的韵味和奇妙的意境。

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30 竹石课件

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30 竹石课件

《竹石》赞颂了岩竹坚定顽强 的品质, 表达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社会不妥协的斗 争意志和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 阿的高尚品质。
写法点拨
《竹石》用 托物言志 的手法,借赞 颂 岩竹 坚定顽强 的品质,表达 诗人 对当时黑暗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 高尚节操。
拓展提升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西师大版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30 竹石
资料宝袋
郑燮(1693—1765)清代文学家、书 画家.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人.康
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元年进 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 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擅画兰竹。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7年,最大的政绩是 救济灾民。他处处关心百姓,千方百计拯 民于水火,因此触犯了豪绅巨贾利益,遭 诬告罢官。
课文理解

“竹石”,指长在岩石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 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 首诗。
竹 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 松口一样。 立根原在破岩中。 原:本来。 立根:扎根, 千磨万击还坚劲, 生根。 坚劲:坚定强劲。 磨:折磨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任凭。 尔:你。
谢 谢!

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 们面对竹子有感而发,托物言志,创作 了数以千计的竹子神话、诗歌、书画, 形成了中国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宝袋

《竹石》图
资料宝袋

《竹石》图
资料宝袋

《竹石》图
预习检查

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发 挥想象,理解诗的大意。
字词乐园

2019年精选小学三年级上语文30 竹石西师大版复习特训五十五

2019年精选小学三年级上语文30 竹石西师大版复习特训五十五

2019年精选小学三年级上语文30 竹石西师大版复习特训五十五第1题【填空题】读古诗《竹石》,根据课文理解填空这首诗表面上写______,其实是写______,写作者自己那种______,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查字典填空:“闲”字是______结构,音序是______,音节是______,部首是______,除部首外______画,字义是______。

“乾坤”的“乾”应读______,是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最后一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_,“乾坤”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加偏旁成字组词:黑______ ______ 垂______ ______见______ ______ 申______ ______林______ ______ 帛______ 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写出反义词放松—______ 坚韧—______ 东西—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照样子,认真写,再组词。

锤______ ______凿______ ______焚______ 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阅读《竹石》,写出译文。

【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仔细阅读诗文《竹石》,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答案】:【解析】:第11题【语言表达】用下列词语造句①破岩②坚韧【答案】:【解析】:第12题【语言表达】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①我打开门。

②我端起饭碗。

【答案】:【解析】:第13题【语言表达】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①他会迟到的。

②这件事一定得他去办。

【答案】:【解析】:第14题【语言表达】扩句①鲜花盛开了。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竹石课件2西师大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竹石课件2西师大版
郑燮(1693-1765年),字 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 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 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孰教师,教授几 百名学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 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 所读的书都能背诵。少年时在真州 毛家湾读书。康熙秀才、雍正壬子 年(1732年)到南京乡试中举人。 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礼部面 试,中进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 山东范县令。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 任潍县县令。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
“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
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
竹的诗句。
於潜僧绿筠轩 苏轼
可使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
慈老竹 李白
里竹攒石生, 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 虚声带寒早。
竹 郑燮
一节复一节,
1.读熟《竹石》,小组内讨论诗中抓住哪些 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2.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
3. 这首诗的中心是什么?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 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
• 当然喜欢,要不然他写这首诗干嘛!
咏物明志,借物喻人。 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 浪的气节。
坚忍不拔
咬定 立根 坚劲 任尔
人 刚直不阿
中心:
• 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 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石一 样刚强勇敢。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 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立根:扎根、生根。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原:原本,原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暗喻艰苦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30竹石_西师大版作者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一般指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

工诗、词,善书、画。

诗词不屑作熟语。

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

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

间亦以画法行之。

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

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

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

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

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

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人物生平家世背景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

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郑板桥故居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

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

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早年生活郑板桥资质聪慧,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

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

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填词。

在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

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

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

二十六岁至真州之江村设塾教书。

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

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即弃馆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

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

不幸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曾作诗以致哀。

三十二岁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

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

在名期间,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

三十五岁,客于通州,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四书》各一部。

三十七岁时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

郑板桥十载扬州,结论了许多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中年生活1732年,郑板桥四十岁,是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捷音》诗。

为求深造,赴镇江焦山读书。

现焦山别峰庵有郑板桥手书木刻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岁,在北京,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参加殿试,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为赐进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笋图》并题诗曰“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1737年,四十五岁,滞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图仕进,未果,南归扬州,得江西程羽宸资助,娶饶氏。

乳母费氏卒。

1739年,四十七岁,作七律四首赠淮南监运使虞见曾。

1740年,四十八岁,为董伟业《扬州竹枝词》作序。

1741年,四十九岁,入京,候补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礼诚款待。

郑板桥五十岁时,即1742年春天,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始订定诗、词集。

1743年,五十一岁,将《道情十首》几经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为上元司徒文膏。

1744年,饶氏生子。

郑板桥宰范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

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岁,自范县调署潍县。

是年山东大饥,人相食。

潍县原本繁华大邑,然自是年灾荒连年,救灾便成了郑板桥主持潍县政事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

尽封积粟之家,活万余人。

秋以歉收,捐廉代轮,尽毁借条,活民无算。

潍县饥民出关觅食,板桥感叹系之,作逃荒行。

1748年大学士高斌和都御史刘统勋为特使到山东放赈,板桥随之。

秋大熟,潍县灾情渐趋缓解,饥民也由关外络绎返乡,板桥作还家行纪其事。

为防水浸寇扰,捐资倡众大修潍县城墙。

秋末,书修潍县城记。

1751年,海水溢,板桥至潍县北边禹王台勘灾。

郑板桥作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因而他理政时能体恤平民和小商贩,改革弊政,并从法令上、措施上维护他们的利益,板桥宰潍期间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深得百姓拥戴。

潍县富商云集,人们以奢靡相容,郑板桥力倡文事,发现人才,留下了许多佳话。

1747年,满洲正黄旗人、侍讲学士德保主试山东,板桥同在试院,相与唱和。

1748年,乾隆出巡山东。

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镌一印章“云乾隆柬封书画史”。

1749年,五十七岁,饶氏所生之子又于兴化病殁。

与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园。

重订家书、诗钞,并手写付梓。

1750年撰板桥自序。

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状元桥,作文昌祠记。

1751年,五十九岁,作难得湖涂横幅。

1752年,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城隍庙碑记,在文昌祠记和城隍庙碑记里,板桥力劝潍县绅民修文洁行”,在潍且百姓间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同年,与潍县童生韩镐论文,并作行书七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郑板桥在潍县任上著述颇多,其《潍县竹枝词》四十首尤为脍炙人口。

晚年生活“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

官潍七年,板桥无论是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为时所重”。

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

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

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

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

1754年,郑板桥游杭州。

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亭,往来山阴道上。

1757年,六十五岁,参加了两淮监运使虞见曾主持的虹桥修禊,并结识了袁枚,互以诗句赠答。

这段时期,板桥所作书画作品极多,流传极广。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

板桥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郑墨之子鄣田嗣。

2多才多艺画竹自谓画竹多于纸窗粉壁见日光月影的影射怪取得。

曾题道:“吾之竹清俗雅脱乎,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

”他擅写竹,更将款题于竹石间,以竹之“介于否,坚多节”来表达自我孤高的情操。

工楷隶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称“六分半书”,他以黄山谷笔致增强作画的气势,以“乱石铺街、浪里插篙”形容其书法的变化与立论的依据。

擅画兰竹石体貌书朗,风格劲峭,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蒋士铨题画兰诗中说:“板桥作画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是姿致。

”这段话,将“书”与“画”在他作品中的关系真是说得透剔极了。

书画特色独创写意,着意趣味。

他自谓应有“真气、真趣、真意”诗文特性(1)去陈旧套语。

(2)白话代替古典。

(3)暗喻民族志节。

郑燮(板桥)有二首咏竹的诗,其一为“题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既点出竹之“处境”,更直接说出竹的贞定,经得起各种磨难考验,俨然是个顶天立地、昂然不屈的烈士,令人望之生“敬”。

另一首为“题画竹”:“画竹插天盖地来,翻风覆雨笔头载;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来。

”前二句写画竹的气势,后二句则双写人与竹的“择善固执”及不从俗流、不为俗物的个性。

《郑燮六十自寿》:“常如作客,何问康宁。

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

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

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

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题焦山自然庵)◎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近斗茶。

(题茶馆)◎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难得糊涂难得糊涂:一句平淡有味的名言。

他本是个聪明绝顶,通今博古的一代文豪,却偏偏写什么“吃亏是福”、“难得糊涂”,并煞有介事地再加上个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入糊涂更难”。

一般为官者都会了解,为政得罪巨室,就难有好的下场。

而板桥一反积习,独行其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最后,不惜扔掉热烘烘的乌纱,而宁可回到冷飕飕的秋江上去钓鱼,也正因他的率真,才能显得如此的洒脱。

他所题的“难得糊涂”,可能有两种含意,一方面似有鉴于官场中的糊涂,他难得那种糊涂,只有及早抽身。

另一方面当系看透世态,为免多惹烦恼,不妨糊涂一点。

他能保全这种糊涂,也算得是可人了。

板桥三绝“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正可概其生平,也是最确切的赞颂。

传统书香门第的楹联,常题:“传家有道存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正是郑板桥的最佳写照。

举其诗集里三首题画的诗,来看郑板桥三绝--诗、书、画的高妙。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

《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二十年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

从这三首诗中,悠悠然的感受到题诗如画的美外,更可闻到他关心民情,以及因案辞官的高操志节;疏放狂宕中,更见其真性情,故人有云,板桥三绝充满了三真:真气、真意、真趣,的确形容得非常贴切。

绘画艺术封建社会中,士大夫自以为清高、坚贞、虚心,往往在画图中邮票上的郑板桥绘画作品、题画诗中表露其意,但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多方面因素,这些士大夫对人生的挫折、社会的不公往往多采取远离生活,逃避现实,隐遁山林,寄情于自然丘壑的态度,作品大都是以闲情寄兴、自娱娱人的为多,即使有感而发的诗题也是泛泛而谈,有它的局限性。

而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的题画诗却有所不同,他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正如他在《兰竹石图》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