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2.1圆柱生活中的圆柱教案新版西师大版
2020六年级数学下册2.1圆柱生活中的圆柱教案新版西师大版20202001445
生活中的圆柱【教学内容】根据教科书第36页练习八设计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学生能综合运用圆柱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2.让学生经历看、说、猜、算、验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3.通过实验和计算,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1.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和容器。
2.两张长方形的白纸(25.12 cm×10 cm)。
3.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释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圆柱二、探索等底面积的圆柱和长方体谁的体积大1.认识教师:这是什么?(水管)我们知道水管是用来送水用的,但水管为什么要做成圆柱形而不做成方形呢?猜一猜会是什么原因呢?学生1:和其他形体比圆柱形流的水多(单位时间流的水体积大)。
(板书:流量大)学生2:加工圆柱形水管,用料少,节约生产成本。
(板书:用料少)学生3:……教师:同学们说的都有自己的道理,这里我们先来研究,圆柱形水管是否如同学们所说“流量大”、“用料少”。
怎样知道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必须通过实践来证明。
2.探索教师:看看你们手中的材料,(教师拿出两张纸)这是两张相同的纸,你能想出办法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吗?(学生先交流、讨论,再汇报)学生用两张同样的长方形的纸分别做成圆柱和长方体形水管。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规定长方体的底面是正方形。
3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1)在长方体底面周长为25.12 cm,高为10 cm的情况:25.12÷4=6.28(cm)……底面边长6.28×6.28≈39.44(cm2)……底面积39.44×10=394.4(cm3)……长方体体积圆柱底面周长为25.12 cm,高为10 cm:25.12÷3.14÷2=4(cm)……底面半径3.14×42=50.24(cm2)……底面积50.24×10=502.4(cm3)……圆柱体积(2)在长方体底面周长为10 cm,高为25.12 cm的情况:10÷4=2.5(cm)……底面边长2.5×2.5=6.25(cm2)……底面积6.25×25.12=157(cm3)……长方体体积圆柱底面周长为10 cm,高为25.12 cm:10÷3.14÷2≈1.6(cm)……底面半径3.14×1.62≈8(cm2)……底面积8×25.12=200.96(cm3)……圆柱体积4结论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分析,用同样的材料围一个圆柱和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大,如果不考虑材料的厚度,也就是说圆柱的容积大,所以水的流量就大,因此一般的管子都做成圆柱形。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的认识 ︳西师大版
(一)圆柱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识圆柱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圆柱特征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圆柱教具、学具导学案教学过程导学内容导学活动备注复习引入问: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它们各有什么特征?2、引入课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投影仪展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立体物体?师:能说说它们是什么立体图形吗?生:有长方体、圆柱、还有圆锥。
师:能指出画面上哪些物体是圆柱吗?(课件展示24页圆柱实物图)指名生说。
设问导读1、拿出一个圆柱形的实物,看一看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在右边的圆柱图上标出各部分名称,完成填空:圆柱是由两个和一个组成的。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周围的面叫做;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2、看一看,摸一摸,圆柱有什么特征:圆柱的底面是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圆柱有条高。
3、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笔杆上(如下图左),快速转动,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4、在圆柱形包装盒侧面的商标纸上画一条高,沿高剪开并展开(如上图右)。
观察后填空: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后是。
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等于圆柱的高5、如果不沿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形状?交流点拨1.组内交流,初步认识形体的特征,形成展示汇报材料2.小组代表展示汇报、交流质疑、完善新知。
(组织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学习体会,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完善新知)自学测试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3、填空。
(1)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圆柱的()就是它的长,圆柱的()就是它的宽。
(2)当圆柱的()和()相等时,它的侧面展开图会是一个正方形。
4、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不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的认识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的认识西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圆柱的基本概念,理解圆柱的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运用圆柱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圆柱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圆柱的相关性质和运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教学内容1. 圆柱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2.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3. 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圆柱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2.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2. 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柱模型、计算器2. 学具:直尺、圆规、纸张、剪刀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圆柱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特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圆柱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让学生理解圆柱的内涵。
3. 活动一: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活动二: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圆柱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2.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3. 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2. 提高题:探讨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3. 挑战题:研究圆柱的其他性质和运用。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学生是否理解。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
4. 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圆柱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理解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圆柱的认识》|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圆柱的认识》|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圆柱的定义、性质以及计算方法。
1. 圆柱的定义圆柱是由一个圆与它的平行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2. 圆柱的性质圆柱有以下性质:•两个底面是同心圆;•侧面是一条条平行的矩形;•每个截面都是同样的矩形。
3. 圆柱的计算方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可以用以下公式:•圆柱的表面积:$S=2\\pi rh + 2\\pi r^2$•圆柱的体积:$V=\\pi r^2 h$其中,r为圆柱的半径,ℎ为圆柱的高度。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
1. 讲授环节在讲解圆柱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2. 课后练习在概念和解题方法讲解完后,可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包括选择、判断和计算题等。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圆柱相关的实物,引起学生对圆柱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2. 讲解与示范环节(30分钟)通过多媒体讲解圆柱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以及实物模型的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练习环节(20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可以辅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总结环节(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圆柱的侧面是一条条平行的矩形。
五、教学评价方式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课堂作业和考试等。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圆柱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的认识》 西师大版
《圆柱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2、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 cm,宽5 cm),小棒(可用铅笔代替)。
学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直尺,彩笔,卷尺,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5 cm,宽10cm),小棒(可用铅笔代替)。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并且知道了它们的特征。
谁能说说我们认识过哪些立体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生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生2:长方体的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生3:正方体也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条棱的长度也都相等。
师:我们在认识这些立体图形时,主要是了解他们的组成和各部分的特征,看来同学们都掌握得不错。
2.认识生活中的圆柱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幅图片(课件出示),请同学们一起说出它们的名字(生齐答)。
认真观察,想一想: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生:这些物体都直直的,上下圆圆的,周围鼓鼓的。
师:观察得很仔细,表述得也很形象。
师: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也就是抽象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引出课题师: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
师:除了上面这些物体,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生:茶杯、烟囱、水桶、笔筒……师:看来圆柱形的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柱。
(板书课题)4.课前质疑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1:我想知道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2:我想知道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生2:我还想知道圆柱的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师: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 圆柱的认识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教学目标:
1.了解圆柱的定义与特点。
2.能够辨认圆柱的各个部分,如轴、底面圆、侧面矩形。
3.能够应用圆柱的相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圆柱的定义与特点。
教学难点:
应用圆柱的相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引出学习课题:圆柱的认识。
2.配合展示圆柱模型进行说明,并激发学生对圆柱的疑惑。
2. 讲授新课
1.通过对圆柱模型进行观察,引入圆柱的定义。
2.辅导学生辨认圆柱的各个部分,如轴、底面圆、侧面矩形。
3.给出圆柱的特点,如有两个底面,且底面圆与轴垂直等等。
3. 巩固与练习
1.通过PPT演示圆柱相关题目,并在过程中解答学生疑问。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解答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 课堂总结
1.查看学生笔记以及布置相应作业。
2.确认学生对圆柱的概念掌握程度。
教学总结: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的定义以及相关特点,并学会应用其相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学生对圆柱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课后复习和习题练习。
六年级数学下册 2.1《圆柱》圆柱的认识教案4 (新版)西师大版
认识圆柱本节课通过“引圆柱——学圆柱——探圆柱——用圆柱以及悟圆柱”这五个环节,引领学生经历了回忆对比、看书自学、实践探究、欣赏感悟的过程,认识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一、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
我经常思考: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绝不是“一张白纸”,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有着不同的知识基础。
所以,教师的“教”应服务于学生的“学”。
对于圆柱,学生在生活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认识。
因此,我把新知的引入瞄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本课的教学起点。
由最初的回忆圆到引出圆柱,再由想圆柱到充满神秘感的摸圆柱,这一个个满载思维的过程都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圆柱的与众不同,从而产生认识圆柱的强烈欲望。
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性特征是我确定教学方式的重要前提。
对于圆柱各部分名称,书中已有明确的介绍,引导他们拿起圆柱看书自学,这种实实在在的学习方式,不仅拉近了课本与现实的距离,而且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知识的成功感。
终生受用的自学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需要上的,在新的教学理念倡导下,学生不再是活生生的容器,被动等待着教师照本宣科的浇灌和枯燥无味的填塞。
他们需要的是亲身感受、亲自体验知识的“再创造”和“再发现”的过程。
因此,对于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教学,我创设了一个制作圆柱的话题,用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引出探索圆柱侧面特征的需要。
学生围绕着“制作一个圆柱需要剪出什么材料”的问题,自然探索起圆柱的底面和侧面的特征。
在这过程中,学生的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也因需要而生成。
而在进行侧面展开图的探索时,作为引导者的我选择了先让学生重点探索侧面沿高展开得到长方形的一般情况,然后再通过“选材做圆柱”的活动,将侧面展开得到正方形的特殊情况以及平行四边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其他情况加以渗透。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的认识》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的认识》 | 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认识》,旨在让学生了解圆柱的几何特征,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柱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圆柱。
2.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圆柱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2. 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圆柱模型或实物。
2. 白板或黑板。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圆柱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圆柱的定义、特点,以及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过程。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问题解决方法。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圆柱的认识2. 定义和特点3.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4. 示例5. 练习题作业设计1. 填空题: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2. 计算题:计算给定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3.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涉及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物模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讲解详细,演示清晰,练习充分,讨论积极,总结到位。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圆柱的定义和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讲解和引导。
此外,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也有待提高,可以在下节课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教学难点在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因为圆柱作为一个三维图形,其定义和特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而且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也相对复杂。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的认识》 ︳西师大版
教案:圆柱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圆柱体的特征,掌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提高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圆柱体的特征。
2.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3. 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理解和运用。
2. 圆柱底面半径和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柱模型、直尺、圆规、剪刀等。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个圆柱模型,彩色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体实物,如饮料瓶、圆柱形笔筒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圆柱的概念。
2. 探究圆柱特征(1)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圆柱模型的特征,如底面、侧面、高等。
(2)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圆柱的特征。
(3)引导学生思考: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变成什么图形?(4)学生动手操作,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图形。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
3. 巩固知识(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圆柱的认识。
(2)教师挑选几份作业进行讲解,指出常见错误,并进行点评。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圆柱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圆柱的认识1. 特征: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曲面,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等于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2. 侧面展开图:长方形。
七、作业设计1. 画出一个圆柱,并标出其底面、侧面、高。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描述其特征。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圆柱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课堂提问环节,需要更多关注学困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1 圆柱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1 圆柱 |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圆柱的定义、特征,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圆柱的定义与特征:介绍圆柱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圆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2. 圆柱的表面积:引导学生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
3. 圆柱的体积:通过实验和推导,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柱的定义、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柱模型、PPT、计算器。
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纸张。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形状物品,引发学生对圆柱的初步认识。
2. 探究圆柱的特征: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圆柱模型,总结圆柱的特征。
3. 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推导,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实践应用: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圆柱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5.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板书设计1. 圆柱的定义与特征:文字描述,配合图形示例。
2.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配合计算示例。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包括基本题和提高题。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圆柱形状物品,测量数据,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圆柱的定义、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程度如何。
2.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具、学具是否合适,教学流程是否顺畅。
3.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学习过程中是否有疑问或困难。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圆柱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圆柱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十章《圆柱和圆锥》,详细内容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重点:圆柱的基本概念、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柱体模型、计算器、投影仪。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生活中的圆柱体,如易拉罐、铅笔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 教学圆柱的基本概念(10分钟)(2)板书圆柱的基本概念。
3. 探索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15分钟)(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推导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4.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例题,强调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例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十章课后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提出拓展问题:如何计算一个不完整的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六、板书设计1. 圆柱的定义和特征2.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3. 例题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已知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
(2)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为10cm,高为15cm,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答案:(1)表面积:3.14×5²×2+2×3.14×5×10=785cm²,体积:3.14×5²×10=785cm³。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圆柱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圆柱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十章《圆柱和圆锥》,详细内容为生活中的圆柱。
通过学习圆柱的定义、特征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柱的定义、特征,并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状。
2. 培养学生运用圆柱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柱的定义、特征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柱形状的实物、多媒体课件。
学具:直尺、圆规、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形状实物,如饮料罐、铅笔筒等。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实物的共同特点。
2. 例题讲解(1)讲解圆柱的定义、特征。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柱的展开图。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圆柱形状。
(2)绘制圆柱的展开图。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1. 圆柱的定义、特征。
2. 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圆柱形状。
(2)绘制圆柱的展开图。
2. 答案:(1)生活中的圆柱形状如饮料罐、铅笔筒等。
(2)圆柱展开图的绘制方法:将圆柱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圆柱的定义、特征掌握情况,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探讨圆柱在建筑、工业等领域中的应用。
(3)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圆柱形状的实物,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2024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圆柱西师大版
2024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圆柱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西师大版,第三章《圆柱和圆锥》。
具体内容包括:圆柱的定义、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的定义、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圆柱的定义、特征,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柱体模型、直尺、圆规、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规、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体物品(如饮料罐、铅笔筒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的圆柱。
2. 新课:(2)讲解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实践操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动手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3. 课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讲解答案,分析解题过程,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圆柱的定义和特征2.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3. 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圆柱体?请举例说明。
2. 答案:(1)表面积:2×3.14×5×10 + 2×3.14×5^2 = 471cm^2,体积:3.14×5^2×10 = 785cm^3。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柱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024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圆柱西师大版
2024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圆柱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西师大版,第三章《圆柱与圆锥》的第一节“生活中的圆柱”。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圆柱的基本概念,理解圆柱的底面、侧面以及高的特点;探索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与圆柱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之间的关系,理解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以及如何将现实生活中的圆柱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柱体模型、剪刀、胶带、直尺、圆规等。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实例,如易拉罐、铅笔、柱子等,引导学生发现圆柱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结合教材,讲解圆柱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探索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2)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点,理解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圆柱的基本概念:底面、侧面、高2. 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2πrh + 2πr²3.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πr²h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2)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为10cm,高为15cm,求其表面积和体积。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1 圆柱西师大版
①圆柱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②圆柱有哪些特征?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复备
(4)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5)小组展示,根据发言进行总结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书】。
独立完成并说明理由。
判断并说明理由。
齐读互学提示。
动手操作:拿出准备好的罐头盒,把它的商标纸剪开,再展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图形?
课件出示:侧面展开是正方形的图片。
小结: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沿着圆柱的一条高剪开,侧面展开后是正方形。
4、达标检测第2题。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复备
梳理小结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圆柱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圆柱特征和侧面积的探索过程。
学习难点
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圆柱教具、圆柱学具、直尺、易拉罐、美工刀、剪刀、课件等。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复备
1、观察主题图。
2、说出在图中找到的立体图形。
说出在教室内找到的各种圆柱形的物体。
生齐读自学提示。
(1)拿出准备的圆柱,摸一摸,了解圆柱由几部分组成。
(2)阅读数学书第24页,明确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了解圆柱的特征。
1、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019年(春)六年级数学下册 2.1《圆柱》认识圆柱教案 (新版)西师大版
2019年(春)六年级数学下册 2.1《圆柱》认识圆柱教案(新版)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1页的内容,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他们的特征及区别。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教学重点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其中一个能将表面的包装纸裁剪下来,再准备用纸做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各一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两三个,一个小纸箱。
学生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一张白纸,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摸猜游戏,引入课题(1)(教师用纸箱,装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教师:老师这个纸箱中有几个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的物体,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摸一摸,一边摸一边描述自己摸着的几何体的特征,其他同学边听他描述,边猜测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2)让一位学生上来摸,其余学生猜。
提醒学生从棱的多少、长短,面的大小、形状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来进行描述。
学生猜的时候可以在学生摸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去猜测,这样,可以根据物体特征的完善而接近正确答案。
例如:圆圆的——球体长长的,有六个面,每个面是平平的——长方体……(3)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过渡,引入课题。
教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圆柱的特征。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圆柱,并探索特征教师出示圆柱。
教师:这就是圆柱。
各小组的同学拿出你们(或老师准备)的圆柱,摸一摸,了解一下圆柱由几部分组成。
学生按小组互相交流,感知圆柱的特征。
全班交流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板书。
板书:两个圆,一个曲面教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一下子就看清了圆柱的各个部分及其形状,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圆柱的特征。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的认识 西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圆柱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茶叶盒、罐头盒等圆柱体实物、硬纸、剪刀、直尺、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课件或投影出示教材第10页中圆柱形物体。
谈话:师:仔细观察画面中的几个物体的形状,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圆柱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课件抽象出圆柱的几何模型揭示课题:师: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整体感知圆柱谈谈圆柱。
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找找圆柱。
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圆柱的表面摸摸圆柱。
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小组内说说发现了什么,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圆柱的高让学生在所准备的圆柱模型中挑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
提问:哪个圆柱高,哪个矮,圆柱的高矮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小组议一议,交流汇报:圆柱的高矮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距离有关。
课件演示圆柱的高。
揭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动手做一做指导学生将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将它快速转动。
观察:转出来的是圆柱。
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师: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感受, 如果要想知道圆柱体侧面的包装纸有多大,怎么办,动手操作。
请同学分小组拿出罐头盒、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或切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1 圆柱的认识 ︳西师大版 (8)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9--31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并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2、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观察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事先制作好的纸的几个圆柱模型、剪刀、直尺、一张长方形纸等。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制作好的纸的圆柱模型、剪刀、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播种阶段(导入)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老师口袋里准备了一些立体图形,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摸一摸,一边摸一边描述自己的摸到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其他同学听完他的描述后,猜猜他摸到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猜得真准确!看来同学们配合得十分默契,大家已经知道了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我们今天就重点来认识一下圆柱。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二、养护阶段(一)、联系生活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像圆柱一样的物体?生活中的圆柱数不胜数,老师这儿就有几个,比如:(柱子、水杯、笔筒、蜡烛等)(二)、观察发现1、认识底面、侧面和高。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对吗?下面请你们拿起你桌上圆柱,仔细观察,圆柱有几个面?再摸一摸,圆柱的面有什么特点?还可以在桌上轻轻地滚一滚,看看还能发现圆柱的哪些特征?师:把圆柱放好,谁来说说,你发现了圆柱的哪些特征?生1:2个底面是相同的圆形。
(板书:2个底面完全相同)师:我们把上下2个圆形叫做圆柱的底面,你是怎么知道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观察到的)能不能验证一下:(先把一个面画在纸上,然后再把另一个面画下来,刚好会重合;)还有其他方法吗?(量一量直径,发现它们的直径相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的认识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的认识 | 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主题为“圆柱的认识”。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圆柱的定义、性质、特征以及圆柱与其它几何图形的关系。
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和理论讲解,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圆柱,理解圆柱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1.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理解。
2.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准备圆柱体的模型或实物,如饮料罐、卫生纸卷等。
2. 准备直尺、圆规、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3. 准备圆柱体展开图和相关的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如饮料罐、卫生纸卷等,引发学生对圆柱的初步认识。
2. 新授:介绍圆柱的定义、性质和特征,通过教具展示和板书配合,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教具探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4.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关于圆柱特征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加深对圆柱的理解。
5. 总结:对圆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进行总结,强调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圆柱的基本性质和特征,以及侧面展开图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作业设计设计一些与圆柱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如计算圆柱的体积、表面积等,以此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圆柱的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难点在“圆柱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 圆柱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圆柱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看懂和描述圆柱的概念;2.能正确地测量圆柱的高度、直径、底面积和侧面积,解决有关图形的应用问题。
二、教学重点1.圆柱的定义和测量;2.通过实例讨论如何解决应用问题。
三、教学难点1.如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2.应用问题的解法要点。
四、教学过程1.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个圆柱模型,并了解学生们对它的知识和观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他们了解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2.例题引导讲解一个有关圆柱的例题,让学生们能看懂和描述它。
通过讲解问题的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圆柱相关知识点。
3.思考问题将一个有关圆柱的应用问题呈现给学生。
学生们需要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课堂讨论和辅导逐步掌握应用方法。
4.解决问题学生需要分组进行解题,通过讨论协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师要在课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有关圆柱的练习题,以检验他们掌握的圆柱相关知识。
对于一些错误的解法,要进行指正和改正。
6.巩固通过一些小活动或讨论,巩固学生对圆柱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在课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带领实验等等。
注意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协作学习。
六、教学资源教学资料可以是PPT、工具书、实物等多种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
七、教学评价在课程结束后,通过小测验或课程回顾的形式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并根据检测结果对课程进行评价和总结。
八、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反思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九、课后作业1.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2.完成课后书本上有关圆柱的题目。
十、教学总结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描述圆柱的概念,掌握圆柱的相关测量,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图形应用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圆柱
【教学内容】
根据教科书第36页练习八设计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综合运用圆柱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2.让学生经历看、说、猜、算、验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3.通过实验和计算,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
1.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和容器。
2.两张长方形的白纸(25.12 cm×10 cm)。
3.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释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圆柱
二、探索等底面积的圆柱和长方体谁的体积大
1.认识
教师:这是什么?(水管)我们知道水管是用来送水用的,但水管为什么要做成圆柱形而不做成方形呢?猜一猜会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1:和其他形体比圆柱形流的水多(单位时间流的水体积大)。
(板书:流量大)学生2:加工圆柱形水管,用料少,节约生产成本。
(板书:用料少)
学生3:……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有自己的道理,这里我们先来研究,圆柱形水管是否如同学们所说“流量大”、“用料少”。
怎样知道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必须通过实践来证明。
2.探索
教师:看看你们手中的材料,(教师拿出两张纸)这是两张相同的纸,你能想出办法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吗?(学生先交流、讨论,再汇报)
学生用两张同样的长方形的纸分别做成圆柱和长方体形水管。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规定长方体的底面是正方形。
3交流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1)在长方体底面周长为25.12 cm,高为10 cm的情况:
25.12÷4=6.28(cm)……底面边长
6.28×6.28≈39.44(cm2)……底面积
39.44×10=394.4(cm3)……长方体体积
圆柱底面周长为25.12 cm,高为10 cm:
25.12÷3.14÷2=4(cm)……底面半径
3.14×42=50.24(cm2)……底面积
50.24×10=502.4(cm3)……圆柱体积
(2)在长方体底面周长为10 cm,高为25.12 cm的情况:
10÷4=2.5(cm)……底面边长
2.5×2.5=6.25(cm2)……底面积
6.25×25.12=157(cm3)……长方体体积
圆柱底面周长为10 cm,高为25.12 cm:
10÷3.14÷2≈1.6(cm)……底面半径
3.14×1.62≈8(cm2)……底面积
8×25.12=200.96(cm3)……圆柱体积
4结论
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分析,用同样的材料围一个圆柱和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大,如果不考虑材料的厚度,也就是说圆柱的容积大,所以水的流量就大,因此一般的管子都做成圆柱形。
教师:谁的体积大?(圆柱)说明我们的猜想对吗?
教师:是的。
用同样的材料围一个圆柱和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大,如果不考虑材料的厚度,也就是说圆柱的容积大,当然水的流量就大,所以一般的管子都做成圆柱形。
教师:像这样通过实验、计算来证明猜想的方法(板书:猜、实验、算),科学家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也经常用到。
孩子们运用这一方法证明了我们的猜想,真了不起。
其实水管为什么要做成圆柱形的除了这个原因,还有物理学上的因素。
请看屏幕显示,请一个同学读。
5.科学常识介绍
水管为什么要做成圆柱形?
圆柱形水管除了“流量大”、“材料省”;从力学的角度上来说,圆柱形的东西受力均匀,不易变形,不易被破坏,例如:一个鸡蛋,很脆弱,但是用手掌握住,用力捏是不易捏碎的,石拱桥做成拱形也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加工圆柱形的管子比加工其他形状的管子容易,工艺也要简单些。
三、深化
1.认识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装液体的容器也是圆柱形的,例如:油桶、装饮料的易拉罐等,这又有什么原因呢?
学生说装得多。
教师反问: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材料省。
(可能会有争议,教师应及时肯定、激励)
如果把刚才的圆柱和长方体加上底,就是两个容器,算算吧?
教师:究竟做圆柱形容器省不省材料呢?通过解决下面的问题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2.探索
已知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它的底面积是12.56 cm2,高是10 cm,有一个圆柱和它等底等高。
(12.56≈3.55×3.55)要画图。
教师:这两个物体的体积怎样?(相等)你怎么知道的?
教师:如果不考虑材料的厚度,也就是说长方体容器和圆柱形容器装的东西一样多。
教师:那做这两个容器谁的用料少呢?请你们算一算。
(1)长方体表面积:
12.56×2=25.12(cm2)……上下两底面积
3.55×4=1
4.2(cm)……底面周长
14.2×10=142(cm2)……侧面积
142+25.12=167.12(cm2)……表面积
(2)圆柱表面积:
12.56×2=25.12(cm2)……上下两底面积
12.56÷3.14=4(cm)……底面直径
4×3.14×10=126.6(cm2)……侧面积
125.6+25.12=150.72(cm2)……表面积
3.结论
小结: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做圆柱容器的材料比长方体容器的要少,所以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容器都选用圆柱的。
那有没有比圆柱形更为省料的形状呢?
4.科学常识介绍
有没有比圆柱形更为省料的形状呢?
根据数学的原理,用同样的材料做的容器中,球形容器的容积要比圆柱形的更大,也就是说,做球形的容器,可以更节省材料。
但是,球形容器很容易滚动,放不稳,它的盖子也不容易做,所以不实用。
四、拓展
教师:既然圆柱有这么多的优点,那为什么生活中的容器不都做成圆柱形呢?
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虽然做圆柱形的容器比较省料,但是,装起固体东西来都不经济,所以装固体物体的容器通常把它们做成长方体的。
比如:放饼干的盒子、装衣服的箱子和柜子等。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全课总结:有趣的数学问题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只要你们做有心人,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它,相信你们都能成功。
把观察、思考当作一种习惯,把习惯用在你的学习之中,你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