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呵呵光学基础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光学体系知识点梳理总结

光学体系知识点梳理总结

光学体系知识点梳理总结一、光学基础知识1. 光的本质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交替而成的波动现象。

光是由光源发出,经过介质传播,最终影响我们的视觉系统。

2. 光的特性(1)波动特性:光具有波动性,可以表现为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

(2)微粒特性:光也具有微粒性,可以用光子模型解释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等现象。

3. 光的传播(1)直线传播: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着直线传播,遵循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2)折射现象: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遵循折射定律。

(3)反射现象:当光线从介质表面反射时,遵循反射定律。

4. 光的颜色白光是由所有可见光波长组成的,当光通过色散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按不同程度发生偏折,从而产生色散现象。

5. 光学仪器(1)凸透镜: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可以将平行入射的光线聚焦或发散。

(2)凹透镜:凹透镜同样可以将平行入射的光线聚焦或发散,与凸透镜形成对称。

(3)棱镜:通过对光的折射和衍射,可以实现光的分光和复合。

二、光学成像1. 成像原理成像是光学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成像原理是指当物体放在一定位置时,通过透镜、镜面等光学元件可以在另一位置产生与实物相似的像。

2. 透镜成像透镜成像是指通过透镜实现对物体的成像,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

3. 成像公式成像公式是描述透镜成像的数学关系式,可以根据物距、像距、焦距等参数计算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4. 像的性质像的性质包括实像与虚像、正像与负像、放大与缩小等,是成像过程中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5. 透镜组成像透镜组成像是指通过不同透镜的组合实现对物体的成像,常见的透镜组包括双凸透镜组、凹凸透镜组等。

6. 成像畸变(1)球差:由于透镜的非理想性,会出现球差现象,导致成像的模糊和色差。

(2)色差:不同波长的光经过透镜时折射角度不同,会导致色差现象,影响成像的清晰度。

三、光学仪器1. 望远镜望远镜是一种基于透镜或镜面的光学仪器,可以放大远处物体的像,包括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

光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光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光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光的基本特性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波粒二象性,既具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

光的波长决定了它的颜色,波长越短,频率越高,颜色就越偏向紫色;波长越长,频率越低,颜色就越偏向红色。

媒质对光的传播起到了阻碍的作用,阻碍的程度由折射率决定。

在真空中,光速是最高的,为3.0×10^8m/s。

二、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当光通过不同介质时,光速会减慢,并且折射。

光的折射是由于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差异导致的,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反之,当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这就是为什么水池里的东西看上去都有些歪的原因。

三、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透过到另一种介质时,遇到界面时发生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定律表明入射角和反射角是相等的。

光的折射是指光在通过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由于介质折射率的不同,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四、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是光波相互叠加,在波峰与波谷相遇时叠加会增强,而在波峰与波峰相遇时叠加会减弱。

光的干涉现象有两种:一种是菲涅尔干涉,一种是朗伯干涉。

光的衍射是指光波通过一道障碍物,由于波的直线传播受到限制,在障碍物边缘处波前发生变形,这种现象就是衍射。

光的干涉和衍射是光学中非常重要的现象,也是很多光学仪器(如干涉仪、衍射光栅等)的原理基础。

五、光学成像光学成像是指通过光学器件将物体的形象投射到屏幕或者成像器件上的过程。

根据成像光学器件的不同,光学成像可以分为透镜成像和反射镜成像。

在透镜成像中,成像的原理是由于透镜对光的折射性质,使得光线汇聚或发散从而产生物体的形象。

在反射镜成像中,成像的原理是由于反射镜对光的反射性质,使得光线经过反射后,同样能够形成物体的形象。

光学成像技术在医学、军事、天文学、摄影等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光学基础理论总结

光学基础理论总结

光学基础理论总结光学是一门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光的产生、传播、衍射、干涉、吸收、散射和偏振等现象。

光学基础理论为我们理解光的性质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光学基础理论进行总结。

1. 光的传播光可以传播的方式有直线传播和波动传播两种。

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均匀介质中以直线方式传播,这是光的基本传播方式。

波动传播是指当光遇到边缘、障碍物或介质界面时,会发生折射、反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这是光的波动性所表现出的特点。

2. 光的干涉与衍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相互叠加形成明暗条纹的现象。

光的干涉可以分为相干干涉和非相干干涉两种。

相干干涉是指光波的相位关系相对稳定,可以出现干涉现象;而非相干干涉是指光波的相位关系不稳定,无法出现干涉现象。

衍射是指当光通过孔径或遇到边缘时发生的射线的弯曲现象。

衍射现象是光波的一个重要特性,它使我们可以观察到术语衍射图样,从而推断光的传播特性。

3. 光的折射与反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传播速度的改变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的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满足一个特定的关系。

反射是指光波遇到一个界面时,一部分光被界面反射回原介质中,另一部分光被界面折射到新介质中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4. 光的吸收与散射光在通过物质时,会与物质相互作用,其中一种作用是吸收。

吸收是指光在物质中被吸收而失去能量的过程。

不同物质会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吸收特性。

散射是指当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被改变并产生非反射的现象。

散射可以分为拉曼散射、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等多种类型。

5.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中电磁场振荡方向的特性。

根据光的振动方向,光可以分为自然光、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偏振光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3D眼镜、偏振片等。

总结:光学基础理论涵盖了光的传播、干涉与衍射、折射与反射、吸收与散射以及偏振等多个方面。

初中物理光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光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光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也接触到了一些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光学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指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这是光的直线传播性质。

光通过空气、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时,传播速度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介质的折射率不同所致。

光的传播速度最快是在真空中,为光速,约为3.00×10^8m/s。

二、光的反射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有两个重要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利用这两个定律,我们可以解释光的反射现象。

三、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也有两个重要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的比值,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利用这两个定律,我们可以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四、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通过介质时,由于光速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介质对光折射率的不同,不同频率的光被折射的角度也不同,导致光的分散现象。

当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同颜色的光线会分散成不同的方向。

太阳光经过雨滴的折射和反射,形成了彩虹。

五、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互叠加形成明暗条纹的现象。

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是:光的波长相同,光的相位差相等或者相差整数倍。

常见的干涉现象有双缝干涉、薄膜干涉等,可以通过干涉实验来观察和研究。

六、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孔径或者物体边缘时,发生扩散和弯曲的现象。

光的衍射也是波动性质的表现之一。

常见的衍射现象有单缝衍射、双缝衍射等。

利用光的衍射现象,人们发明了激光、显微镜等很多仪器和设备。

七、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指光经过透明介质时,由于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在屏幕上形成物体的像。

根据成像形式的不同,光的成像可以分为实像和虚像。

光学必备知识点总结图解

光学必备知识点总结图解

光学必备知识点总结图解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以及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在现代科技中,光学应用广泛,包括光纤通信、激光技术、光学显微镜、望远镜、光学测量等方面。

因此,了解光学的基本知识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科技、发展科学技术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对光学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光的性质、光的传播、折射、反射、色散、光学仪器等方面的知识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光的性质1. 光的波动性光具有波动性质,即光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光波的传播方式可以用波长、频率、波速来描述。

光的波长决定了光的颜色,不同波长的光对应不同的颜色。

波长和频率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即速度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在真空中,光的波速是一个恒定值,即光速等于约299,792,458米/秒,记作c。

2. 光的粒子性光也具有粒子性质,即光是由一些微小的粒子组成的。

这些粒子被称为光子,是光的一个基本单位。

光的粒子性质可以用来解释一些光学现象,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等。

3. 光的干涉和衍射干涉是指两束相干光叠加在一起时会产生明暗条纹的现象。

衍射是指光通过狭缝或物体边缘时会发生偏折的现象。

这两个现象是光的波动性质的重要体现。

二、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着一条直线传播。

这是光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光学成像的基础。

2.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到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

折射定律表明了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这个定律对于理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光的反射当光线与界面垂直入射时,光线会发生反射。

反射定律规定了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

反射还可以产生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形式。

三、光的折射1. 透镜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主要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透镜可以将平行光线汇聚成一个点,也可以将一点光源产生的光线汇聚成一个点。

透镜的焦距决定了透镜的成像性能。

2. 成像原理成像原理是指由透镜成像的规律。

通过透镜,可以将物体成像到焦平面上,形成实物像或虚物像。

光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光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光学基本知识点总结光学是一门研究光传播、控制和利用的学科,以光为研究对象,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光学在激光、光电子技术、光通信、光存储、光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光学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光的本质、光的传播、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内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光学。

一、光的本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长决定了它的颜色,短波长的光呈蓝色,长波长的光呈红色。

光的速度约为每秒300000公里,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不受模式、光源、光线方向等影响,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即出现光的折射现象。

二、光的传播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在其他介质中会发生光的折射。

光线的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都是沿着光线法线的垂直方向,在不同介质中光的速度不同,根据斯涅尔定律可以计算光线折射角度。

光的传播还可以遵循菲涅耳衍射规律,即光经过一个小孔、缝隙或边缘会形成衍射,这种现象称为菲涅耳衍射。

三、折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光速的不同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即光线偏离的现象。

在光线通过界面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出现折射率不同,折射角度不同的现象,这个现象也可以被称之为光的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可以计算出光线折射的角度。

四、反射反射是光线遇到障碍物或界面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光线在遇到界面时可能会发生反射和折射两种现象,反射光线会遵守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在反光镜、平面镜等物体上,反射光线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形成影像,产生特定的影像效果。

五、干涉干涉是指两束光线相遇时,由于它们的波长、相位、方向、强度等参数不同,会出现相互作用的现象。

干涉分为光程差干涉和振幅干涉。

光程差干涉是指两束光线走过的路程不同,产生相位的差别,形成明纹和暗纹。

振幅干涉是指两束光线的干涉是由于它们的波长、强度和相对相位不同而产生的。

六、衍射衍射是指光线通过一个孔或缝隙时,光线经过弯曲、扩散等变化,从孔径周围发散出去,产生向不同方向辐射的现象。

第一章光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光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光学基础知识.doc1 第一章光学基础知识肉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它来自各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实质是电磁波,可见光的电磁波波长在380nm~760nm 之间。

研究可见光的物理现象有1、光是直线传播的人影、小孔成像、木工观察平面直不直时都是该现象的验证;2、光是独立传播的;3、光路是可逆的;4、光到达两个介质的介面时,光要产生反射和折射。

第一节光的反射和球面镜成像一、光的反射当光线投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一部分光线改变了传播方向,返回第一媒质里继续传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自然界的反射分为漫反射(不规则反射)镜面反射(规则反射)当介质的分界面(反射面)粗糙凹凸不平时,即使入射光线是平行的,反射光线并不平行,这种反射称为漫反射(不规则反射)。

当介质的分界面(反射面)光滑平整时,入射光是平行的,反射光仍然平行的反射,称为镜面反射(规则反射)。

二、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与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反射光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 1 =i 2 。

i 1 i 2 入射角法线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2 三、平面镜成像像的性质①虚像②正立③等大根据等大的性质,可以证明AO=A′O 当验光室长度尺寸达不到国家规定的5米-6米的距离时,可以利用反射镜成像的原理,将长度尺寸压缩一半。

2.5 3 ~米2.5 3 ~米5 6 ~米四、球面镜成像镜的反射面为球面的一部分称做球面镜反射面为球形的凹面凹面镜反射面为球形有凸面凸面镜1、凹面镜的成像C F O r f 凸面镜凹面镜A′ A O3 镜面的几何中心点O,称镜面的顶点。

镜面的曲率中心C,称镜面的球心。

过球心与顶点的连线称为主光轴,简称为主轴。

当一束平行于主轴的光线入射,经凹面镜反射后相交于镜前主轴上的一点F,F 点称为焦点。

焦距到顶点的距离FO 称为焦距,用f表示。

可以证明f r为曲率半径求凹面镜的成像问题(已知物体位置,求像的位置),可以用二种办法解决。

光学知识点总结

光学知识点总结

光学知识点总结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偏振等现象以及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光学现象,如镜子中的反射、水面中的折射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一些光学的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光学。

1.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束遇到物体表面时,根据入射角和法线的夹角,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镜子中的自我影像、水面上的倒影等。

反射的形式有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两种。

2.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束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和折射角满足折射定律。

折射现象在棱镜中的分光以及水中物体的看起来位置偏离都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3.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束在穿过透明介质时,由于折射率随频率变化而产生的颜色分离现象。

根据光的频率不同,其折射率也不同,从而导致不同频率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典型的色散现象可以在折射光谱仪中观察到。

4.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光波相遇时所发生的光强叠加现象。

根据光程差的不同,干涉可以分为构造干涉和破坏性干涉。

典型的干涉现象有杨氏双缝干涉和牛顿环干涉。

5. 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障碍物或经过狭缝时发生的波的弯曲现象。

根据衍射现象不同的程度,可以分为菲涅耳衍射和菲拉格尼衍射。

典型的衍射现象有单缝衍射和双缝衍射。

6.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的振动方向在特定平面上的现象。

根据振动方向的不同,可以将偏振光分为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偏振现象在太阳光经过偏振片后的消光、液晶显示屏和3D电影中的应用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上述光学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光学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光学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科,还有广泛的应用,如光学器件、光纤通信、显微镜等。

希望这篇文章对读者理解光学有所帮助。

光学详细知识点总结

光学详细知识点总结

光学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光的基本特性(一)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光的波动性主要表现在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上,而光的粒子性主要表现在光的光电效应和光的光子动量等现象上。

这一特性是量子力学对光的本质做出的描述,成为光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 m/s,而在介质中传播时,光的速度会发生改变,根据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之比称为介质的折射率,折射率是介质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影响着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方向和速度。

(三)光的强度和能量光的强度用光通量来度量,光通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光的能量,单位是流明(lm)。

光的能量和强度与光的波长、频率以及光源的亮度有关。

二、光的传播(一)直线传播在无介质的真空中,光会直线传播,根据光的波动特性,光具有干涉、衍射等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在直线传播的情况下发生的,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研究的基础。

(二)折射传播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的传播方向和速度会发生改变,这一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根据斯涅耳定律,光的折射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可以通过折射定律来描述。

光的折射是光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内容,它决定了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方向和速度。

(三)反射传播光在介质表面发生反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由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反射定律,反射也是光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科学研究中有很多重要的应用。

三、光的干涉干涉是光学中重要的现象之一,它是由于光的波动性引起的,当两束相干光叠加在一起时,由于光的波动性会使它们发生干涉现象,干涉会引起光的强度和相位的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有趣的现象。

(一)双缝干涉双缝干涉是干涉现象中最典型的一种,它可以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来观察。

当两束相干光通过两个相距很近的狭缝后叠加在一起时,会在屏幕上出现一系列亮暗交替的条纹,这些条纹就是由双缝干涉产生的。

光学知识点总结

光学知识点总结

光学知识点总结光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研究光的特性和行为,以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对光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方面的内容。

一、光的传播光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约为3×10^8米/秒,根据光的波动理论,光的传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衍射解释。

光在真空中传播呈直线传播,而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二、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线从物体表面弹回来的现象。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反射面上的法线上的夹角相等。

光的反射广泛应用于镜子、反光镜等光学器件的制造。

三、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导致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折射角、入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个简单的关系,即sin入射角/ sin 折射角 = 第一个介质的折射率 / 第二个介质的折射率。

光的折射是光学棱镜和透镜原理的基础。

四、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互叠加形成明暗条纹的现象。

干涉现象可以通过双缝干涉、杨氏实验等来观察和研究。

干涉的结果取决于光波的相位差,当相位差为奇数倍的半波长时,相干光会发生干涉增强;当相位差为偶数倍的半波长时,相干光会发生干涉消失。

五、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小孔或经过物体边缘时发生的传播现象。

衍射现象可以通过单缝衍射、双缝衍射等实验来观察和研究。

衍射使得光线能够绕过物体的边缘传播,并在背后形成衍射图样。

光的衍射说明了光是一种波动性质。

光学知识点总结到此结束。

通过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基本概念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光学原理。

光学知识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光纤通信、激光器、光学显微镜等领域。

深入学习和理解光学知识将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和生活带来诸多益处。

光学光学知识点总结

光学光学知识点总结

光学光学知识点总结一、光的基本特性1. 光的波动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质。

光的波长和频率决定了光的颜色,波长越长的光,频率越低,颜色越红;波长越短的光,频率越高,颜色越蓝。

光的波动性可以解释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2. 光的粒子性光也具有粒子性质,即光子的概念。

光子是光的能量微粒,具有动量和能量,可以解释光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等现象。

3. 光速不变原理光速不变原理是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之一,指出在真空中,光的速度是一个恒定值,约为3×10^8米/秒,与光的波长、频率和光的源头的运动状态无关。

4.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线遇到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反射是光线从一个介质到另一个介质时,在界面上发生反弹的现象;折射是光线从一个介质到另一个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二、光的传播1. 光的传播方式光在空气、真空和透明介质中传播时,有直线传播和曲线传播两种方式。

直线传播是光线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曲线传播是光线在非均匀介质中或遇到不连续介质边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导致光线的路径发生曲线变化。

2.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相干光相互叠加时,发生加强和减弱的现象。

干涉现象可以解释薄膜干涉、双缝干涉和光栅干涉等现象。

3. 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小孔或细缝时,在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弯曲、扩散的现象。

衍射现象可以解释单缝衍射、双缝衍射和光栅衍射等现象。

4.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波的振动方向被限制在特定的方向上。

光的偏振可以解释偏振片和偏振光的产生。

三、光学器件的工作原理1. 透镜透镜是一种用于集光或散光的光学器件,根据透镜的形状和材料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和反射来实现光的聚焦和散焦。

2. 凸镜凸镜是一种用于成像的光学器件,根据凸镜的形状可以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

凸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反射来实现物体的放大或缩小。

3. 折射望远镜折射望远镜是一种利用透镜和凸镜组合构成的光学器件,用于观察远处物体。

光学知识点总结

光学知识点总结

光学知识点总结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的科学。

它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应用广泛的一门学科。

下面将从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方面,对光学知识进行总结。

一、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恒定的,约为每秒3×10^8米。

光的传播是沿直线路径进行的,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当光遇到介质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二、光的反射光在与介质界面相遇时,根据入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会发生反射。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与法线的夹角相等。

光的反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如镜子的反射和光的漫反射等。

三、光的折射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折射定律可以表达为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光的折射现象在透明介质中非常常见,如光在水中的折射。

四、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叠加产生的干涉现象。

根据干涉的相干性,干涉可以分为相干干涉和非相干干涉。

相干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在相位相同或相差恒定的情况下叠加产生干涉现象,如杨氏双缝干涉。

非相干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在相位相差不恒定的情况下叠加产生干涉现象,如牛顿环干涉。

五、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缝隙或物体的边缘时,产生的波的弯曲现象。

根据衍射的程度,衍射可以分为强衍射和弱衍射。

强衍射是指波的弯曲程度较大,如单缝衍射和双缝衍射。

弱衍射是指波的弯曲程度较小,如物体的边缘衍射。

光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光通信、光计算、光储存等领域。

通过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从而推动光学的发展和应用。

同时,光学的研究也为我们揭示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制,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杜呵呵光学基础知识总结

杜呵呵光学基础知识总结

杜呵呵光学基础知识总结光学基本定律:–光学三大定律:折射、反射、直线传播–光圈景深数值孔径NA 色散 EFL、FNO.、BFL、FFL、光阑、FOV、相对照度、MTF 阿贝尔数 MTF、空间频率子午平面 (meridional) 弧失平面– MTF曲线、离焦曲线,理解空间频率– MTF、空间频率、TV分辨率三者关系–费马原理斯涅尔定律惠更斯定律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夫琅禾费衍射–光通量光强光照度辉度–球差,慧差像散场曲畸变垂轴色差轴向色差–对焦调焦成像公式物像公式几何公式光学(optics) 是研究光(电磁波)的行为和性质,以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学科光圈:是照相机上用来控制镜头孔径大小的部件,以控制景深、镜头成像质素、以及和快门协同控制进光量,在快门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比较亮;光圈越小,画面比较暗。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

(1)、镜头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2)、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3)、拍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数值孔径(NA):NA = n * sin α,其中 n 是被观察物体与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射率;α是物镜孔径角(2α)的一半。

数值孔径是物镜和聚光镜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判断两者(尤其对物镜而言)性能高低(即消位置色差的能力。

色散:材料的折射率随入射光频率的减小(或波长的增大)而减小的性质。

七色光。

对于一枚镜头而言,不同色光的焦点位置实际上是不一样。

阿贝数:用以表示透明物质色散能力的反比例指数,数值越小色散现象越厉害。

材料的折射率越大,色散越厉害,即阿贝数越低。

费马原理:光在任意介质中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时,沿所需时间最短的路径传播。

又称最小时间原理或极短光程原理。

斯涅尔定律 Snell's Law(光的折射定律):光入射到不同介质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光学基础知识详细版

光学基础知识详细版

光学基础知识详细版光学是一门研究光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不仅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光学基础知识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和光的偏振等方面。

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0万千米。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是光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2.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反射可以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

镜面反射是指光线在光滑表面上的反射,反射光线方向明确;漫反射是指光线在粗糙表面上的反射,反射光线方向杂乱无章。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如眼镜、放大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都是基于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4.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时产生的光强分布现象。

光的干涉可以分为相干干涉和非相干干涉两种。

相干干涉是指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光线相遇时产生的干涉现象;非相干干涉是指频率不同或相位差不恒定的光线相遇时产生的干涉现象。

光的干涉现象在光学测量、光学成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5. 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线通过狭缝或障碍物时,发生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

光的衍射现象在光学成像、光学检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6.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波的电场矢量在某一特定方向上振动的现象。

光的偏振可以分为自然光、线偏振光、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等。

光的偏振现象在光学通信、光学测量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光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光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光学常识知识点总结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光学知识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光学的常识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光学知识。

一、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其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为299,792,458米/秒,通常用c来表示。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受到介质折射率的影响,一般来说,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就越慢。

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规律,光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为直线传播,而在介质中由于光的速度发生了变化,光线会出现折射现象。

二、反射和折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根据折射定律,角度相等但方向相反的现象。

折射定律可以用来计算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角度,根据折射定律可以得出光线的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为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制造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反光镜、透镜等光学元件的设计都需要考虑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三、透镜和光学成像透镜是一种能够改变光线传播方向和焦距的光学元件,通过透镜可以实现对光线的聚焦或发散。

透镜一般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分别用来实现对光线的聚焦和发散。

透镜在光学成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入射光线聚焦成像,实现对物体的放大或缩小。

透镜的成像原理可以用光线追迹法来描述,通常可以通过透镜的主焦距和物距来计算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四、干涉和衍射干涉是指两组或多组相干光波相互叠加形成的明暗条纹现象。

干涉现象是由于光的波动性质,当两组相干光波叠加时会出现明暗条纹的现象。

干涉现象在干涉仪、薄膜、厚膜等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制造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衍射是指光波通过小孔或经过边缘时出现的偏离和扩散现象。

衍射现象是由于光的波动性质,当光波通过小孔或经过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光学基础物理知识点总结

光学基础物理知识点总结

光学基础物理知识点总结光学是研究光和其在物质中传播时的各种现象的科学。

光学在物理学和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激光技术、光学通信、成像技术、光学仪器等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光学的基础物理知识包括光的本质、光的传播、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光的折射等各种现象。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详细介绍。

一、光的本质1.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在光学中,光既可以看作是波动的电磁波,也可以看作是由光子组成的微粒。

这种波粒二象性是光学的重要特征,揭示了光在不同实验中呈现出的双重性质。

2.波长和频率:光是一种波动,具有波长和频率。

波长是光波在空间中波峰到波峰之间的距离,频率是指光波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振动次数。

波长和频率之间有着纯粹的物理规律关系,即λν=c,其中λ是波长,ν是频率,c是光速。

3.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恒定值,即光速。

光速在真空中的数值为299,792,458米每秒(约合300,000千米每秒),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物理常数之一。

光速的恒定性对于光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光的传播1.直线传播和波阵面:光在真空和各种各样的介质中都能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遵守直线传播原理。

此外,光的波阵面是光波最前面的一组点构成的面,波阵面的变化决定了光波的传播方向和光照的照射形式。

2.光的干涉和衍射:干涉是当两组光波相遇时,按着一定的相位关系叠加在一起而形成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它是光的一种重要现象。

而衍射是当光波通过一个孔或者绕尖角、边缘等障碍物时,发生偏离的现象。

干涉和衍射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对于光学现象的解释和应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光的偏振1.偏振光的特性:光波在传播过程中会有偏振现象,偏振是指电磁波振动方向的确定性,波的振动方向既可以是垂直于传播方向,也可以是平行于传播方向。

偏振现象对于光学成像、光学通信等技术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偏振光的产生:偏振光可以通过光的吸收和反射、透射、折射以及干涉等现象产生。

初中物理光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光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光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光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领域。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中物理光学基础知识,下面将对光的基本概念、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颜色等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光的基本概念1. 光的产生:光是通过物体发出的或者由光源发射的。

常见的光源包括太阳、电灯等。

2. 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直线传播,也可以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

3. 光的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二、光的反射1.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以解释光的反射现象。

2. 光的反射特点:光的反射具有反射方向与入射方向相对、反射光与入射光在同一平面内等特点。

三、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定律: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以解释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的偏折现象。

2. 光的折射特点:光在垂直入射时不发生折射,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向法线弯曲等特点。

四、光的颜色1. 光的颜色与波长:不同波长的光对应着不同的颜色。

光的波长越长,颜色越接近红色;光的波长越短,颜色越接近紫色。

2. 光的颜色与分光:通过分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即红、橙、黄、绿、青、蓝、紫。

五、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1. 镜子的应用:平面镜具有直射反射特性,可以用于反射光线、成像等。

凸透镜和凹透镜则具有折射特性,可以用于聚焦光线、矫正视力等。

2. 光的色散现象:不同色光在折射过程中偏折角度不同,从而产生色散现象。

这一现象可以通过三棱镜等光学器材进行观察和实验。

光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理解和掌握光学基础知识对于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光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初中物理光学基础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相信同学们对光学的基本概念、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颜色等内容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继续深入探索,加深对光学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光学基础知识

1.光学基础知识

1.光学基础知识光,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它不仅是生物视觉的基础,也是我们周围许多事物的存在方式。

了解光学基础知识是理解我们周围世界的关键。

1、光的基本性质波动性:光作为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的性质。

这意味着光在传播时会像其他波一样,在空间中传播振荡的能量。

粒子性:尽管光具有波动性,但它也表现出粒子(或量子)的性质。

这种粒子被称为光子,是光的能量单位。

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恒定的,约为3×10^8米/秒。

在其他介质中,光的速度会降低。

2、光学基础知识反射:当光遇到物体表面时,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看见物体。

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例如从空气进入水,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这是因为光的速度在不同介质中是不同的。

散射:当光遇到微小颗粒时,它可能会向各个方向散射。

这种现象解释了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干涉和衍射: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加强或抵消,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衍射则是光绕过障碍物边缘传播的现象,例如光通过细缝时的弯曲。

颜色:我们看到的各种颜色是由不同波长的光引起的。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在400纳米(蓝色)到780纳米(红色)之间。

光学仪器:望远镜、显微镜、眼镜、相机等都是利用光学原理制造的设备。

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和理解世界。

视觉:人类的视觉系统通过眼睛接收并处理来自周围的光信息,使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世界。

了解视觉过程对于理解光学原理至关重要。

3、应用光学在现代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也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一些光学应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利用光的传输性质来实现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这是现代通信网络的基础。

医学诊断和治疗:光学仪器如显微镜、内窥镜和激光治疗设备等在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

它们帮助医生进行精确的诊断和治疗。

环境监测:光谱分析等光学技术用于检测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有助于环境保护和治理。

光学知识点总结(基础资料)

光学知识点总结(基础资料)

光现象知识总结一.光的产生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二.光的传播 1.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密度不均匀的液体或气体中传播会折射,比如海市蜃楼,星星闪烁,通过火苗看物体会晃动。

2、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物理模型法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辅助线:法线和光的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表示。

实际光线:用实线表示,且带有箭头。

3、应用及现象:① 激光准直,站对看齐。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日地月同线时,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日月地同线时,当地球在月球后面可形成日食:在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 关。

只与光源(亮物体)的形状有关。

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共同决定。

稍大的小孔成模糊的像,较大的大孔不能成像,只能形成与大孔相同形 状的亮斑。

4、光速: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可以传播)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 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三、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123 2 太阳 月实验:光的反射定律1.实验材料准备材料:激光笔、平面镜、白纸板、量角器、纸筒(牙膏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呵呵光学基础知识总结
光学基本定律:
–光学三大定律:折射、反射、直线传播
–光圈景深数值孔径NA 色散 EFL、FNO.、BFL、FFL、光阑、FOV、相对照度、MTF 阿贝尔数 MTF、空间频率子午平面 (meridional) 弧失平面
– MTF曲线、离焦曲线,理解空间频率
– MTF、空间频率、TV分辨率三者关系
–费马原理斯涅尔定律惠更斯定律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夫琅禾费衍射
–光通量光强光照度辉度
–球差,慧差像散场曲畸变垂轴色差轴向色差
–对焦调焦成像公式物像公式几何公式
光学(optics) 是研究光(电磁波)的行为和性质,以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学科
光圈:是照相机上用来控制镜头孔径大小的部件,以控制景深、镜头成像质素、以及和快门协同控制进光量,在快门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比较亮;光圈越小,画面比较暗。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

(1)、镜头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数值孔径(NA):NA = n * sin α,其中 n 是被观察物体与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射率;α是物镜孔径角(2α)的一半。

数值孔径是物镜和聚光镜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判断两者(尤其对物镜而言)性能高低(即消位置色差的能力。

色散:材料的折射率随入射光频率的减小(或波长的增大)而减小的性质。

七色光。

对于一枚镜头而言,不同色光的焦点位置实际上是不一样。

阿贝数:用以表示透明物质色散能力的反比例指数,数值越小色散现象越厉害。

材料的折射率越大,色散越厉害,即阿贝数越低。

费马原理:光在任意介质中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时,沿所需时间最短的路径传播。

又称最小时间原理或极短光程原理。

斯涅尔定律 Snell's Law(光的折射定律):光入射到不同介质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n1sinθ1 = n2sinθ2叫斯涅尔公式。

惠更斯原理:球形波面上的每一点(面源)都是一个次级球面波的子波源,子波的波速与频率等于初级波的波速和频率,此后每一时刻的子波波面的包络就是该时刻总的波动的波面。

其核心思想是:介质中任一处的波动状态是由各处的波动决定的。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Huggens-Fresnel principle:行进中的波阵面上任一点都可看作是新的次波源,而从波阵面上各点发出的许多次波所形成的包络面,就是原波面在一定时间内所传播到的新波面。

夫琅禾费衍射:把单色点光源放在透镜的焦点上,经过透镜后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衍射屏时,在屏后面不同距离上会观察到一些衍射现象,其中当屏远离到足够大的距离后,光斑中心出现一个较大的亮斑,外围是一些较弱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此后再往外移动,衍射花样出现稳定分布,中心处总是亮的,只是半径不断扩大而已,这种衍射称为夫琅禾费衍射,又称远场衍射。

光通量Φ:单位:流明[lm],光源发射并被人的眼睛接收的能量之总和即为光通量(Φ)。

光强;单位:坎德拉[cd]:一般来讲,光线都是向不同方向发射的,并且强度各异。

可见光在某一特定方向角内所发射的强度就叫做光强(l)。

照度E:单位:勒克司[lx],照度(E)是光通量与被照射面积之间的比例系数。

1 lx即指1 lm的光通量平均分布在面积lm2平面上的明亮度。

辉度L:单位:坎德拉/平方米[cd/m2]:辉度(L)是表示眼睛从某一方向所看到物体反射光的强度
色温:单位开尔文[K]:,当光源所发出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颜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色温。

“黑体”的温度越高,
EFL 与FOV
焦距越短,视场角越大,放大倍率越小,监控范围越大,反之视场角越小,放大倍率越大,监控画面中人越大。

FNO=EFL(焦距)/D(光圈直径) :对于定焦镜头(光圈直径)越大,通光量就越大;
MB---机械后焦,指镜头最后的机械面到像面的距离,
BF---光学后焦,指镜头最后一片镜片最后一面中心点
到像面的距离。

FB---法兰后焦,镜头法兰面到像面的距离。

MTF可以近似理解为黑白线条的对比度,最大值为1;
芯片的极限分辨率=2倍的pixel size分之一,单位为lp/mm
焦深越大,镜头聚焦越容易。

子午平面 (meridional):轴外物点与光轴所确定的平面
弧矢平面 (sagittal):过主光线且与子午面垂直
像差:
球差,慧差,像散,场曲,畸变,轴向色差,垂轴色差。

产生的原因:
1.球面折射系统的特性
2.不同孔径入射光线像的位置不同
3.不同视场的成像倍率不同
4.子午、弧矢面成像性质不同
5.相同光学介质对不同波长的色光折射率不同
只考虑球差展开式前 2项的系统,当边缘球差为零时,在0. 707 位置残余球差最大为高级球差的- 1/4。

球差:是高度或者孔径角的函数
1.球差的对称性-函数不含奇次项
2.孔径小-初级球差为主要影响
3.孔径大-高级球差为主要影响
4.正单透镜产生负球差,负单透镜产生正球差
三对不产生像差的共轭点称为不晕点或者齐明点
彗差( coma ):彗差是孔径和视场的函数
1.在子午面和弧矢面内用不同孔径的光线对在像空间的交点到主光线的垂直距离。

子午彗差:子午面内的光线对交点到主光线的垂直距离
弧矢彗差:弧矢面内的光线对交点到主光线的垂直距离
在实际光学设计中,一般物点所成像偏离对称光斑的情况都是光学系统的彗差(正弦差)造成
像散:
由于轴外物点偏离轴对称位置,细光束中也会表现出子午和弧矢的成像差别,使得子午像点与弧矢像点不重合。

即一个物点的成像将被聚焦为子午和弧矢两个焦线,这种像差我们称为——像散。

场曲:像场弯曲的简称,是平面物形成曲面像的一种像差
畸变( distortion ):垂轴放大率随视场增大而变化,
枕形畸变( pincushion )-正畸变,桶形畸变( barrel)-负畸变,
畸变仅由主光线光路决定,引起像的变形,不影响成像清晰度,光阑位置影响畸变,透镜之前产生负畸变,透镜之后产生正畸变。

色差-轴向色差:沿光轴度量的色差
色差同时存在于近轴和远轴区域,一般情况下,正透镜产生负色差,负透镜产生正
色差,所以,光学系统校正色差须用正负透镜组合。

色差-垂轴色差:波长→折射率→焦距→放大倍数→垂轴色差(倍率色差)
两种色光的主光线在高斯面上的交点高度之差。

变焦(zoom):改变焦距f也改变了镜头的视场,原理是在镜头中加一组活动的透镜。

调焦(Focus)改变像距v,即改变镜头光心到sensor平面的距离。

变焦镜头原理图:
成像公式:1/u+1/v=1/f, 其中u是物距,v是像距,f是焦距。

物像计算公式:f=h D/H, D:物距 h:象高 H:物高。

电视线:TV Line = lp/mm x 2 x 传感器的靶面高度 = lp/mm x 2 x 传感器垂直分辨率x 像素点尺寸
几何光学公式:
几何光学公式.pd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