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word学案1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案
7、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是()
A加加林B魏格纳C奥尔德林D杨利伟
学生自评:
学习小组评价:
疑问题强化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越来越正确,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并非正球体,不过地球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小,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双基过关题
1.地球的形状是。
2.地球的平均半径___千米,赤道半径___千米,极半径_千米,赤道周长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________亿平方千米。
3.“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是()
A.盖天说B.浑天说C.大陆漂移说D.板块构造说
4.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
A .5万千米B.4万千米C.3万千米D.8万千米
失的是轮船高大的烟囱,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球的球体形状影响B小明视力不好
C海水起伏的影响D小明的位置太高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赤道B北极圈C南极圈D北回归线
6.经过漫长的探索历程,人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其平均
半径是千米()
A、正方体40 000B、球体6 371
材料二先完成下面填图题2,然后观察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
(1)请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资料,提出两个地理问题,不作答。
(2)请根据材料二,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
2.填图:
教师评价: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
中学初一地理课时学案稿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地理
主备老师
拟用第1周
课题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1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地球相关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的扁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大小,知道地球的扁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对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一定的认知,但大多数学生认为地球是平的,对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清晰的认识。
学生对于新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扁率,建立对地球的基本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的扁率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地球的相关知识。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理解。
4.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地球扁率的实际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地球仪、模型等教具,以便进行实物展示。
3.设计相关的问题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扁率。
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球的扁率是如何产生的。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模型,加深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
同时,让学生思考:地球的扁率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
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doc
第一单元地球第1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班级:___姓名:___一、学习目标:1、能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2、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二、重点难点:培养描述地球的大小等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四、自学导航:请阅读课本P2---5页图文资料,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①在我国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_____”。
②我国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______”,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③1522年,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成功。
④1961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是前苏联宇航员____。
⑤目前在的太空中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
2、生活在海边的小明根据他观看航船的经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除此以外,你还能说出其它证明地球为球体的证据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为______千米;赤道周长为______千米。
表面积______平方千米。
4、假设一列火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环绕赤道行驶一圈,大约需要____小时。
五、疑点解析:根据人造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南北两个半球并不对称,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长___米。
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些差异就看不出来了。
因此,我们仍可以把地球看做是一个球体。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造成的原因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应从中感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易而举的,都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要像先辈们那样对待科学,坚持严谨、执著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只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和掌握真理。
2017秋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word教案2
主持人( 4) 在西方文明苦苦探求真理的同时,东方文明也未停止查找的脚步,作 为文明古国,我们祖先对世界天文学进展做出了不朽的奉献。公元 1 世纪 我国东汉闻三名、天结文论学总家结张衡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提出了“浑 天讲”。
画面( 3)《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图。
时刻车轮滚滚向前,人类的认识也持续进步,转眼三百年过去了,让 我们看看古三希、腊结的论先总哲结们又是如何样观看摸索的。公元前六世纪,毕达哥 拉斯坐在海边高山上观海摸索。
画面( 4)《请毕总达结哥一拉下斯人头类像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画面( 5)天“圆船地桅方杆→近浑岸天与说离→岸麦图哲”伦。环球航行→地 球卫星照片(球体)→椭球体→不规则球体
请总结一下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主持人 (2) 这位小妹妹天的圆疑地咨方询→的浑确天是说个→难麦题哲,伦随环着球人航们行视→野地的扩大,专门多现
球卫星照片(球体)→椭球体→不规则球体 象讲明大地并不是直觉得那么平.人们对原有的关于地球的结论开始产生 怀疑,做了各种各样的讲明,开始认为地表可能是个曲面,如我们祖先就 认为:大地像只倒扣的盘子,天像一顶半圆的斗笠,得出了“天如斗笠, 地如覆盘”的假设。这确实是“盖天讲” 。
球卫星照片(球体)→椭球体→不规则球体 大差不多上海洋,不如称之为水球,地球像我们看到的太阳、月亮一样, 高高悬挂在三布、满结星论斗总的结太空中,发出蓝光。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想象、 探究地球形状的本来面目,我是站在先辈们的肩膀上来到太空的,我要感 谢他们,感谢他请们总细结心一的下观人看类,认大识胆地的球想形象状,的勇过敢程的实践,我要代表全人 类对探究地球形状奥妙的所有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1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设计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案列分析(一)新课讲授[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时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2、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追问: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们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
下面我(二)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根据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请同学们谈感受,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明白下列道理:●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会……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设更正确。
●追求真理很多时候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让我们向为真理献身的勇士们致敬!4、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应该能够回答出用半径就可以求出篮球体积的方法。
地球大小的计算方法同理。
分组活动,完成书中第11页要求填写的内容。
教师给出准确的地球周长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径等数据,并通过以下形象的说法让学生体会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飞行一周,得用50个小时。
商务星球版七上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案
1 /2 七年级地理自学学案小组 姓名 编号 01课题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 ( ) A .6371千米 B. 4万千米 C. 5.1亿千米 D.6378千米4. 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 )A.正圆形球体B.纺锤形球状C.不规则球体D.规则球体5.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最科学的方法是 ( )A 环球航行B 利用气球拍照C 利用飞机拍照D 利用卫星拍照 6.不能作为地球大小的证据的一项是 ( ) A 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B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C 地球上居住着60亿人口 D 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7.下列不能作为地球是球形证据的是 ( )A 在海边观看由远方驶来的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B 地球上的昼夜交替C 月食的形状D 站得高,看得远 8.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一周,他们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B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C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D 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9.小明是上海某中学的学生,他的舅舅一家今年暑假乘海伦去夏威夷旅游,小明一家到港口送行,小明发现舅舅乘坐的轮船在他视野中最后消失的是轮船高大的烟囱,其主要原因是 ( ) A 地球的球体形状影响B 小明视力不好 C 海水起伏的影响D 小明的位置太高 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 A 赤道 B 北极圈 C 南极圈 D 北回归线 11、经过漫长的探索历程,人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其平均半径是 千米 ( ) A 正方体 40 000 B 球体 6 371 C 正方体 6 371 D 球体 6 500 1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是( ) A 加加林 B 魏格纳 C 奥尔德林 D 杨利伟 13、为什么“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楼”( ) A 站在高处,前面遮挡的东西少 B 高处视野好 C 大地是圆的 D 风景在高处 (课堂检测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添加读图题) 【拓展延伸】做填充图册1、2两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1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课型】新授课【课标耍求】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材分析】本节是进入初中真正学习地理知识的笫一节课,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
通过序言部分的讨论激发学牛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后续具体知识的学习屮,也要沿袭这一目标,将地理知识化难为易,轻松有趣地转化为学生感兴趣并易于接受的东西。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感受而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明确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每个人都肩负着继续探索的重任。
2.从数学的角度,学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球的人小各项数据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及过程【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展示法、疑问导学法。
【教貝准备】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过程】问题探究观察与思考、总结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1.海上帆船一一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一一大地不是平的2.月食——地球也是圆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对刀食、麦哲伦航行、天圆地方论等发表口己的观点,展示学生课外知识储备量。
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4.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承转: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來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会被推翻,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能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问)虽然我们已通过视频、图片知道了地球是圆形的,那具体是什么形状呢?探究二:地球的大小1.名词解释:(板书)赤道、两极、极半径、赤道半径从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叫作地球半径。
其中, 从地心到北极或南极的半径叫极半径;从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点的半径,叫赤道半径。
请大家观察图形思考它们各有多少条?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长度同地球形状有什么关系,如果二者相等,地球是什么形状?学生口己画一个球体图,并图中指出各个名词(答)极半径侑两条,赤道半径启无数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教材以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的基本特征。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关于地球形状、大小的知识,以及科学家们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研究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地球的基本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大部分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建立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对地理学科有较强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关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科学家们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研究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掌握地球形状和大小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地球,关爱地球。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地球是一个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表面积、平均半径等基本数据。
3.科学家们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研究的过程:学生需要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观测、实验等方法,逐渐揭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测量地球仪等,加深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地球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地球仪、测量工具等教学用品。
3.分组讨论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21.商务星球初中地理七上《1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word教案 (1)
第一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目标】1、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识记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3、通过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用具】地球仪,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新课导入: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启发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热情。
2、阅读课本第3页,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分几个阶段。
(讲述)自从人类产生开始,人们对于地球的形状的探索就从没有停止,在古代的早期,由于受视线所限,人们以为地球是平的,所以有“天圆地方”之说。
后来,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可能是圆的,于是出现了“浑天说”。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1、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浑天说近代:麦哲伦环球航行现代:人类进入太空,精确反映地球的性状(讲述)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了人阅读课本,相互讨论,分成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看课本的插图,讨论什么是天圆地方和浑天说。
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了解麦哲伦对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贡献,这属于第二个阶段。
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例如:远方驶来的帆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这是近代属于第二个阶段,它虽然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不能精确的反映地球的性状和大小。
到了现代,人类进入太空,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测得地球的性状和大小。
板书:2、地球的性状:不规则的球体二、地球的大小阅读第5页地球图,找出三个半径和周长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板书:1、大小:半径:周长(总结)通过人们的测量,认识到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不但两极和赤道长度不同,即使两极也不对称,北极大约比南极长40米。
因为相差比较少,所以当缩小到地球仪大小的时候,就可以看成一个正球体了。
【作业设置】描绘地球示意图,标出各种数据船,月食等。
讨论找出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秋商务星球七上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教案】.docx
安宁二中地理备课组七年级地理上册(2013年8月)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并能够提供实例证明地球是球 形天体。
2、 能够运用有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与犬小。
难点: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辅助工具:1、课堂练习2、看图一、 导入课题:1、凭借过去的知识:说一说“地球的形状”;您从什么地方了解的? 2、 中国古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是什么呢?“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凭直觉和臆想来猜测提出“天圆1、地球仪或挂图 主要训练形式:2、或多媒体课件(生、师)如:地方”。
夸日追父、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
师:古人的科技水平低,无法直接看到地球的形状,所以,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经历了儿千年。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
二、教学过程(-)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
(板书)1、(臆想阶段)古人对大地形状的直观感受一一天圆地方(多媒体可用)(1)古代诗歌《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了解古人对天地的认识---天圆地方。
(2)“天圆地方”解释不了天与地结合部位的问题,开始猜测“天如斗笠, 地如覆盘”。
(3)图片展示“盖天说” ---天总是在地的上方,“天上地卜2、(推测阶段)P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用什么方式来推测?生:刀全食或刀偏食ffi:(用挂图)月球被地球遮住的部分呈“圆弧形”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或近似球体,最早提出地球是球形的人3、(验证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亲身验证地球是球体。
师:您怎样验证地球是的?(1)挂图和文字资料展示,麦哲伦环球航行。
(2)他从什么地方岀发,经过哪些地方?(讣学生上台指挂图)(记忆难点)师:您还可以用什么方法來验证:地球是圆的?生:宇航员拍摄地球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
图片展示1、太空第一人:加加林;第一个看到地球是圆的。
2、航拍仪拍摄地球照片。
2017秋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word教案1
2017秋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word教案1【课标要求】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所经历的漫长过程, 感受前人勇于探究的精神,激发探究大自然隐秘的爱好。
(难点)2、能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准确描述地球的大小,逐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教学模式】咨询题探究、合作竞学。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摸索、演示观看等。
【教具预备】伞、纸船、日地月运行仪、地球仪、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参观过科技馆吗?现在我要带领大伙儿去一个奇异的世界——地理科技馆。
我们地理科技馆内容丰富,容纳了人类探究地球的足迹,有五个不同的展区,下面由我带领大伙儿走近科技馆。
观赏地理科技馆简要了人类探究地球的大致历程。
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直观臆想推测形状请大伙儿观看第一展区图片区中古代人是如何认识脚下大地的吧!阅读图片,并尝试讲出古人对地球的认识:古代中国认为:“天圆如张盖,地点如棋局”。
古印度人认为:地球是通过图片直观出现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古代中国古代印度这两幅图是古代中国和古代印度凭直观和臆想认识地球的,你能讲一讲古代中国和印度认为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点是什么模样的吗? 一个隆起的圆盾,那个圆盾由三只站在龟背上的大象驮着,而这只庞大的龟又被一条在一望无际的海洋中游动的巨蛇支撑着。
衔接过渡由于古人活动范畴狭小,古人只能靠直观和臆想来推测地球的形状,他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今天看来是专门可笑的。
随着人们生活范畴的扩大,生活体会的增加,人们观看到了专门多现象,如果大地是平面的话,这些现象是无法讲明的。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展区:体验区,去亲自感受一下吧!生活体会探究形状体验一:海边看船探究缘故教师提供伞和小纸船,让学生在伞面上演示模拟小船向海边驶来和小船驶向大海场景。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学历案-初中地理商务星球七上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我们将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地球的基本形态特征,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理解地理学中关于地球形状与大小的科学知识。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基本概念,了解地球的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
2. 过程参与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其学习过程的表现。
3. 综合应用评价:布置相关作业,评价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20分钟)(1)讲解地球的形状:通过科学实验和历史记录,讲解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现代科学对地球形状的证明。
(2)讲解地球的大小:通过数据和图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赤道周长、表面积和体积等基本数据。
(3)讲解地球的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介绍地壳、地幔、地核等概念,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3. 课堂活动(15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球形状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分享观点。
(2)实验操作: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知过程。
4.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地球形状与大小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理解和认识。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1)(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目标】1、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难点)2、学会运用赤道周长、表面积和平均半径等数学参考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重点)【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地球卫星照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暑假中有许多同学都外出旅游了,但也有些同学没有出去。
不过不用遗憾,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一趟地理科技馆中的——“地球馆”参观一下。
(展示馆内展厅的组成)请大家不要喧哗,紧跟队伍,我们要进馆了!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展厅——“远古的呼唤”。
利用学生喜欢参观旅游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一)远古的呼唤1、看图说出远古人们认为地球是平整一块还是球体一、认识地球的形状(一)看后的直觉学生观看第一展厅的图片,并阅读P3“天圆地方”图文资料,谈自己的见解。
1、无论是古中国、古埃及、还是古俄罗斯、古印度等地区的人们认为地球是平整的一块。
通过简介世界不同地区的远古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明白科技的重要。
呢?2、远古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3、在《敕勒歌》中,有一句经典的诗句,最能反映古人对天地的认识,你知道吗?2、远古的人们结论来自与眼睛的观察,但是他们目视的X围有限,在目视X围内大地看起来是平的,因而,他们就得出了这一结论。
3、学生背诵:“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过渡承接古代的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如果你通过穿越到达了古代,想要告诉先民们大地并不是平面一块,在没有其它现代科技元素的情况下,你怎样来证明你的观点呢?(允许学生进行即兴讨论)让我们到第二展厅——“弯曲的大地”来体验一下,或许这里对你有帮助的。
2017秋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word教案
2017秋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word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会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爱好,领会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具预备:地球仪、地图教学过程:一、导课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讲、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讲的看法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如何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讲明一个真理的发觉,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咨询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学生摸索、讲故事,讨论,谈看法。
鼓舞那些平常注意积存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适应,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现。
)二、新授1.讲解显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舞学生勤于摸索,大胆假设。
学生摸索,回答、分析2.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不(平面、立体)让学生正确认识地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摸索、回答、交流。
3.讲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分组讨论、达成意见,各小组代表发言举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体会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
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案商务星球版(1)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习目标:1.明白地球的形状----球体,了解人类熟悉地球形状的进程,培育勇于探讨的精神.2.会说出地球大小的几个数字.3.熟悉地球仪,明白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学习重点:熟悉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习难点:培育学生科学探讨的精神课前预习读“地球的形状”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⑴、完成课文4页“试探”1题⑵、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利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的引导,认真阅读教材并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包括文字与任何图片),完成讲义相关活动,并独立完成导学案。
2.将预习时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并随时记录在导学案【我的疑问】区,预备课上讨论质疑;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并按要求踊跃互动,踊跃试探,展现标准,点评到位,斗胆质疑。
教材助读:查阅中学教课网,了解相关内容预习自测:1.通过精准测量发觉,地球是一个( )A.正圆形球体B.纺锤形球状C.不规那么球体D.规那么球体2. 地球是一个不规那么的(),地球的极半径是()千米,赤道半径是()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
3. 地球的表面积是()平方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千米。
我的疑问:课内探讨一、自主学习讲义第二页至第三页内容,明白得人类熟悉地球形状的进程。
二.完成讲义第五页“试探”,讨论:地球与地球仪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学始于疑:对地球的熟悉进程,把握地球的真实情形质疑探讨:⑴、人类熟悉地球形状经历了那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进程?⑵、“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⑶、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当堂检测:课后训练1.以下自然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①海边远方驶来的航船,先见到桅杆,后见到船身②水往低处流③站在大地上,不管向那个方向走,永久也走不到地平线④太阳东升西落⑤站得高,看得远⑥世界不同地域,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⑦日食时,日面上显现弧形阴影⑧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⑥⑧C、②④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正确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是()A、地球的表面积为5.1平方千米B、地球平均半径为4万千米C、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D、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3.麦哲伦船队航行的线路是()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B、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D、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4.地球的形状是()A不规那么的球体 B、扁球体 C、正球体 D、椭圆球体。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案
年级: 七总第 1 个学案课题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课型复习单位姓名主备人审核人课标解读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熟悉几条重要的经线和纬线。
双横线代表常考点,必须背过。
感悟考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我国古代的“天圆地方”--------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 地球卫星照片。
(2)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3)麦哲伦环球航行方向是自东向西,而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它们的方向相反。
3、思考: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哪些?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月食现象;海边归船;登高望远。
4、(1)大小数据:(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考点二:经线与纬线1、地球仪:(1)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并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1)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线并且填写出它们的度数,其中虚线是那四条?(2)填写出五带的名称。
(3)填写出五带的现象。
(4)在上图中画出代表30°,60°的纬线,比较它们的位置与五带分界线位置的区别: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5)在下面空白处将上图独立画一遍。
5、几条重要的经线:(1)经线又称子午线。
(2)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3)思考,0°经线属于(东经、西经),180°经线属于(东经、西经),那么0°纬线那,180°纬线那?也就是说,0°和180°需不需要在后边标注字母?90°?(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初一地理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学案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3.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4.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5.运用插图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观察各种示意图和数据实例,说明地球的形状、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重点难点】地球的形状、大小。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本及插图,使用双色笔把课本上的重难点勾画出来并进行记忆。
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导学部分,请大家阅读课本2—3页,填空: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形状存在着“________”与“_________”的假说。
2.读图1.1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________出发,经过_______洋,饶过南美大陆南端的______海峡,进入____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群岛,向西穿过_____洋,饶过非洲南端的________角,终于在155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3.人类通过人造卫星拍摄出地球的照片,证明地球是个_____体。
4.人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精确测出了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______千米,极半径是______千米,赤道半径是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______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____万千米。
二、合作、探究、展示:1.看课本第4页活动,求证地球是个球体。
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你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实例么?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答案】一、自主学习:1.盖天说浑天说2.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太平菲律宾印度好望3.球4.6371 6357 63785.1亿 4万二、合作、探究、展示:1. 比如“登高望远”,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登高望远;月偏食;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中外史料的学习,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历程,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难点:
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引导学生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导学问题
(一)地球的形状
1、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我国古代的观点是。
2、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推测,得出地球的形状是。
3、1519年—1521年,麦哲伦船队首次环航地球,环球航海实证了地球的形状
是。
4、通过近代人类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人类确证地球的形状是。
5、西班牙国王对环球航行归来的英雄们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的原因是。
6、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
(二)地球的大小
1、地球的极半径是是千米,赤道半径是是千米,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周长是千米,表面积是千米。
2、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的不规则球体。
(三)我的疑问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怎样的?
2、地球与地球仪的形状有什么差异?
3、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四、参考资料
1.地理大发现
从各文明古国的产生到15世纪的漫长时期,各文明民族在古代文化发源地以外的广大区域已经完成了许多发现,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大地球形的概念。
1409年,湮没了1 000多年的托勒密《地理学指南》被译为拉丁文后,大地球形说被广泛传播。
但是古代学者不可能直接验证地球的形状,也很难精确地测定地球的大小和海洋陆地的分布。
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飞跃。
这些事件被称为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变革,对地球科学的进步和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古代学者关于大地球形的猜测,通过地理大发现,特别是环球航行得到了证实,宗教迷信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最终被否定;证明了地球上存在着一个统一的世界大洋,海洋与陆地相比较,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推动了全球海洋和陆地的研究;促进了地球科学的进步,也促进了天文学、航海学、天气预报学的发展及造船技术等科学技术的近代化过程;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和世界市场的出现,开始了殖民掠夺,同时也促进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
选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
2.地球的大小的数据
根据人造地球卫星观测结果,1980年国际大地测量学和地理物理学联合会公布了地球部分参数。
赤道半径:6 378 137米
极半径:6 356 752米
扁率:1∶298.257 222 010 1
总面积:51 000万平方千米
总体积:10 830亿立方千米
总质量:5.976×1027克
2.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在自然地理上是很有意义的。
地球是个圆球体,太阳距离地球较远,它以平行的光线射达地球表面(曲面),因而与地表构成不等的入射角。
在地球上,任一时刻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只有一点,其他部分为斜射,所以,圆球体表面获得的太阳热能不均,这是导致地球上各地气候有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球有巨大的质量,它以强大的引力将大气层、水体吸引在自己的周围,加上太阳光热能的作用,在地球表面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转化、物质交换,从而形成了复杂的自然面貌。
地球表面积巨大,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