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要求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新思路

合集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摘要:在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文章从供给侧 改革基本内涵出发,深入分析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目前就业现状,以及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就业新需求,从 学生、高校、政府、企业四方面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为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供了重要借鉴。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大学生就业 对策研究
一、供给侧改革 (一)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内涵 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 实现经济 发展提质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供 给侧改革概念,提出从生产端入手,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发 展的竞争力。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供给 侧结构改革提出了更为具体的部署,从供给侧改革入手,深化 改革创新,实现经济的成功转型。 供给侧改革侧重经济质量和效率的改革, 目的在于增强 企业的创新活力,注重经济长期、稳健发展。 供给侧改革包括 生产要素的高效投入、进步升级以及企业、科研机构和创新型 政府管理的创新。 通过扩大有效供给,淘汰落后产能,改善经 营环境,提高经济适应面对风险的能力和灵活性,培育更具竞 争优势的经济产业结构。 供给侧改革通过减轻企业税负、减少 交易成本、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进行各生产领 域各项改革,释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增加 向新兴领域和创新领域的资源配置,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 现经济转型和稳健发展[1]。 (二)供给侧结构改革带来的大学生就业新需求 我国教育改革是供给侧改革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体现, 供给侧改革在高校教育事业中的应用, 对社会进步起着重大 作用。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由当时历史条件产生,在我国教育发 展进程中做出不可磨灭贡献。 随着时代发展和进步,传统教育 模式已不满足实际需求,必须顺势而为做出改变。 供给侧机构 改革将经济产业结构与消费需求结合起来,修正了产业结构, 造就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就 业机会,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提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对 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国家、高校、学 生、企业四方面共同努力,统筹多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共同 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高校大学生是满足经济新要求, 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高 效人力资本,既要对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提升,又要求具备新 思维掌握新技能,不断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 高校和市场需 畅通供需渠道,进行专业内容和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更新教 学理念,培养新思维。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改革措施聚焦在供给侧是我国目前经济制度的新常态, 在高等教育供需结构调整过程中, 高校大学生就业水平和质 量有待提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能力有限,就业观念亟需转变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 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问题日渐突 出。 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就业盲目,所学专业与工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在“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培养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在“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培养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在“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培养随着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的形势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再加上在解决产能过剩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人才供给的矛盾和大学生专业素质与真实的社会需求不对口的现象,更是为毕业生就业增加了一丝难度。

要想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从最根本的问题上下手,即从供给侧改革方面入手,有效地解决人才需求结构性矛盾。

高校如何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现如今教育与经济和谐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形势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推进路径进行分析与探究,总结归纳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培养,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和借鉴。

[1]标签:“供给侧”背景;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推进路径引言: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入手,采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结构调整,将一些扭曲的要素配置进行矫正,从而达到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目的,对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并且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

并且作为“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供给侧在高校人才教育领域,优化了人才教育模式,能够提升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满足社会在人才需求方面的要求,推进“科教兴国”以及现代化教育的进程。

高校也应该进行就业创业教育。

在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的基础上主动适应“供给侧”新常态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输出更多的优秀毕业生。

[2]1、“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养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来说,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对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在缓解现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展现出了鲜活的生命力和优势。

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这其中是有一定的原因和科学依据的。

大学生如何在供给侧改革下突围就业

大学生如何在供给侧改革下突围就业

大学生如何在供给侧改革下突围就业作者:李向荣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第02期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大学生如何在毕业后顺利就业,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这是一个现实性课题,而需求和供给的脱节、割裂是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的突出原因。

接下来就从大学生就业与供给侧改革的适切性入手,探究提出促使大学生在供给侧改革下突围就业的路径,从而有效解决就业难題。

供给侧改革就是提高供给质量,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发展经济的速度与质量。

要想在供给侧改革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就需高校、政府与市场形成合力、发挥合力,优化配置资源、优化再生资源,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那么大学生如何在供给侧改革下突围就业就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难题。

大学生就业与供给侧改革的适切性从本质上看。

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人才供需匹配,面临着供给、需求之间的良心互动与协调平衡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需要高校人才供给对接市场人才需求,包括供需总量匹配、各种结构性匹配。

换言之,大学生就业面临供给侧、需求侧,供给侧产品就是规格不同、层次不同、质量不同以及学科专业不同的大学毕业生。

这取决于高校招生规模、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等因素;需求侧产品则是取决于产业、行业以及职业,且会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行业兴衰的日夜更替以及职业的持续更新、变迁等不断发生改变。

所以市场需求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如果高校能培养应用型人才,就能达到由产品创造需求的目的。

否则大学生毕业后只能被动接受对接市场需求的现实。

由此可见。

大学生就业的需求侧、供给侧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大学生能否在供给侧改革下突围就业的关键就在于供给侧产品能否匹配需求侧要求,供给侧产品是否能创造新需求。

促使大学生在供给侧改革下突围就业的路径发挥高校、政府与市场的合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不高。

特别是创新能力不足。

不仅对大学生就业有直接影响,即便大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也会因无法为单位、社会创造新的价值而影响市场对大学毕业生旺盛的、持续的需求。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是一项复杂而严峻的任务。

本文旨在探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途径。

加强职业教育的培养。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职业教育的培养,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于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设立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跟随企业一起进行实训,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供给侧改革强调创新驱动发展,高校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可以设立相关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和了解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

高校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创业竞赛和活动,提升他们的创业实践能力。

加强就业政策的支持。

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需要借助就业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出台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降低企业雇佣大学生的成本,提供相应的就业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创业大学生的扶持力度,提供贷款、担保等金融支持,为创业大学生搭建有利的创业环境。

提高大学生就业的信息透明度。

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需要信息的畅通和透明。

高校可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及时了解岗位需求和就业形势,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

可以在学校内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求职指导和就业风险评估,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就业方向。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加强职业教育的培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加强就业政策的支持以及提高大学生就业的信息透明度等。

这些途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供需的匹配,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1概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供给与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供大于求,有需求无供给,供给质量不高等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

2015年,中央提出将去产能、去库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方入手,通过市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由需求来倒逼供给方提高自身发展水平和能力,以便为需求方提供更好的人才,产品和技术服务。

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供给方”,同样在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范围内。

一方面,当前高校毕业生多,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另一方面,企业出现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招工难和用工慌。

这种供给和需求的矛盾,要求作为供给侧的高校,改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当前高校人才“供给侧”存在的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率与企业需求之间矛盾的原因,主要出现在“供给侧”,高校和大学生都存在各自的问题。

高校作为大学生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2.1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国高校数量与日俱增。

但是高校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一些重点大学占用了过多的教育资源,这就使一些具有发展特色的普通大学得不到政策和财力的支持。

2.2高校专业设置缺乏特色很多高校在发展定位上就出现偏差,都一概追求向研究型大学发展,专业设置千篇一律,表现上看专业多而且全,但是缺乏特色专业。

同时,高校扩招严重,大学生数量多,但是相应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综合能力和业务素质也良莠不齐,严重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2.3高校办学质量缺乏有效监督近些年高校数量持续增长,在繁荣的高校数量下无法掩盖一个深层次问题,高校办学质量缺乏第三方的有效评估。

虽然教育部通过专业就业率调研等方式来评价高校专业设置的好坏,但这远远不够。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推进提升的思考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推进提升的思考

现代经济信息438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推进提升的思考邵 婷 薛丽梅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要提高科学化水平和工作实效,有必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提倡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明确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

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科学设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规划。

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坚持因时而变、因事而化、因势而新,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形式和载体。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5-0438-01一、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创造社会价值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年来,各高校开展了许多教育和实践活动,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但被大学生真正喜爱并接受的并没有多少,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高校就业创业依旧处于社会创业生态系统中比较弱势的地位,就业创业教育模式化、同质化,与市场脱节。

2015年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用这一概念反思当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发现在“供给”上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反思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与广大学生在“供给”上的关系,需要提供更加丰盛的、可选择的就业创业教育“营养大餐”,为大学生补充成长所需的“维生素”。

这种“营养大餐”要让国家和社会认可,得到教师的支持,容易被大学生喜爱并接受,这就要求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把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明确教育、管理和服务内容,找准实施路径和方法,设计新颖的形式和载体,使就业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的发展期待接近一致。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作者:程明爽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14期摘要: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随着供给侧结果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带来了相应的“挤出效应”和“吸入效应”,从而对大学生的就业现状造成影响。

剖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更好的运用供给关系,实现对大学生就业相关问题的指导,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业路径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为了去除对社会无效的供给,此项改革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合理有效的路径。

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中居于顶端的构成部分,其教育理念和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对我国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本文将主要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分析高校教育出口(就业问题中存在的结果性矛盾,为改善大学生就业路径提供借鉴。

一、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的概念源于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理论,即萨伊定理。

但我国供给侧改革理论的出现在背景方面与供给经济学有很大差异,简单说来,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强调优化需求管理、释放新需求,并创造新供给。

也就是说,供给侧改革核心在于扩大有效供给,而扩大有效供给的关键在于优化供给结构,优化供给结构的前提又在于完善生产要素供给[2]。

劳动力配置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告知劳动群体,即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合理就业意味着可以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突破口。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大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不足。

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不够充分和全面的问题,导致专业素养不足,在就业过程中无法展现出过硬的基础知识。

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讲授时没有做到充分考虑学生主体地位,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得学生仍然被动接受知识的多,自主学习动力不足,缺少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学生自然无法对专业知识掌握牢固;二是多数学校所设置的专业课没有遵循“发展”的规律,没有从社会和企业中找寻需求点,从而使得“学无以用”,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极少的获取对就业和职业发展有效的知识和技能,专业素养不足。

供给侧改革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

2023-10-29•研究背景与意义•供给侧改革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概述目录•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论与展望01研究背景与意义03供给侧改革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供给侧改革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也提供了提升就业能力的机遇。

01供给侧改革的提出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02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理论意义通过研究供给侧改革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与提升对策,可以丰富和发展就业能力理论,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实践意义通过研究供给侧改革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与提升对策,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其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02供给侧改革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概述供给侧改革指通过优化供给侧结构,提高供给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通过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等措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发生较大变化。

因此,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就业市场变化,提高自身就业能力以适应新的就业需求。

供给侧改革概念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指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获得就业机会、展现自身价值、实现职业发展的综合能力。

具体来说,包括专业技能、通用技能、个人素质和求职技能等。

构成专业技能:指大学生在专业领域内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础。

通用技能:指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通用的技能,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自我管理等。

个人素质:指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中的综合素质,如职业素养、责任感、诚信等。

求职技能: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的技能,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发展规划和就业意识思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发展规划和就业意识思考

选择,探讨了大学生在就业前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如何从自身角度做好未来发展规划和就业意识培养,为更多大学生就业定位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选择;就业意识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0)18-0059-02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0.18.028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比上一年增加了40万人,综合考虑供给侧改革、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互联网大数据及随机调查研究报告表明,很多大学毕业生在面临毕业选择时,往往自我定位不清晰,方向感不明确,不知如何做出正确选择,出现随波逐流现象。

一、大学生毕业发展规划分析大学生在毕业时的选择一般有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出国留学、直接就业以及创业等,每种选择都不是绝对好或者不好,下面笔者对不同选择进行了客观分析、权衡利弊。

(一)考研优势、弊端和建议2019年,参加考研的人数高达290万,比2018年增加了52万人。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学历高低成为求职应聘的一大砝码。

很多单位在招聘的时候,会优先考虑研究生,还有一些单位在招聘时明确要求学历为研究生及以上。

综合来看,读研会让自身增加竞争优势,就业也拥有更多选择权。

但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在科学研究上要花费2—3年时间,但如果学生自身不热爱研究及所学专业,既浪费了时间,也增强不了专业能力。

1.优势第一,国家对考研政策的放宽和扩招,考研难度降低,可以获取更高的学历,拓宽眼界,拥有更多的人脉;第二,在就业压力增大的形势下,延缓当前的就业压力;第三,可以提升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增长对事务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性。

2.弊端第一,扩招政策会使研究生人数大大增加,毕业后就业压力仍然存在,失去了大学毕业的年龄优势;第二,全日制研究生的精力主要用在学术上,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需要家庭给予经济上的支持;第三,相比较于直接就业,研究生长期专注在自己的科研小世界中,实践能力及适应社会能力较弱,为人处世和情商方面锻炼机会不多。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新校园标主要考查学生对同一命题作文的写作有无深入了解,立意和修辞上有无提高。

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考查学生是否在学习中进行了反思,是否取得了进步。

作文网站评分通过批改网、新东方在线等英语作文批改网站,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

总成绩(100%)=出勤(10%)+期中(10%)+成长记录袋(50%)+期末(30%)。

2.研究结论。

(1)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手段的态度。

在80份学生自述中,72人表达了对形成性评价手段的喜欢和接受;(2)细化的评分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到底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44人);(3)“Drama Acting”“Peer Re-view”“Information Collecting”等方式让学生有了上台发言、表演的机会,彼此之间相互帮助启发(23人);(4)多样化的课后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了高质量的词汇和句型,培养了英语语感(25人);(5)教师的及时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46人)。

五、应用前景我校首届中外合作本科生共194人(该年级共196人)首次参加四、六级考试,其中,152人顺利通过,一次性通过率为78.35%,中外合作项目本科生500分以上人数达77人。

第二届学生首次参加考试的一次性通过率为58.13%。

2017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首次通过率达到81.81%,全校成绩前10名中有2名来自中外合作项目。

对比同期上大学英语课然后参加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形成性评价在提高学生英语考试成绩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

另外,由于英语读写课采用的是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使学生在更高年级接受全英文专业课教学时不会非常吃力,并且具有国际化视野。

国际学院的本科生普遍参与暑期交流项目和中外合作项目出国留学。

游学的学生反映,由于在上课时已经接触到类似的教学方式,因此融入国外学习生活的时间比较短。

六、结语本文对中外合作项目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的可行性和实施方式进行研究,证明形成性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学有改善和促进作用。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成为当前经济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

一、供给侧改革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影响1.1 供给侧改革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供给侧改革是指以增加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为核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改革。

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和优良经济结构,推动企业提升技术能力和竞争力。

这种供给侧改革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这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与此供给侧改革也加快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空间和就业岗位。

供给侧改革使得企业对技术和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从高校毕业生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毕业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素质,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解决途径2.1 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就业竞争力供给侧改革下,企业对技术和创新人才的需求增加,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应当结合产业需求,加强职业教育,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特别是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

2.2 加强产学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实际技能和实践能力,加强产学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应当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的生产和工作。

这样既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3 推动创业就业,培育创新型人才供给侧改革下,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推动创业就业,培育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创业辅导和资金支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供给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创新研究

供给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创新研究
74
给侧下的这四个 主体需要密切配合 ,担负起各 自的责任 。
二 “四位 一体”就业 模式 研 究 (一 )大学生需全面提 高 自身素质 首先要做好 自身 的职业规划 ,为就业工作打下基础。高 校毕业生就业素质的培养 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需要 经常化和系统化的。这就需要 学生做好 自己的职业规划 ,根 据对 自身的情况以及 想要从事 工作 的研究 ,结合 自己的 自身 特点 以及优势 ,分析 国家 以及社会 的环境 ,进而找到更加适
合 自己的工作 ,做好 自己的职 业选择 方案,为今后在就业方 面 打 下 基 础 。
其次 ,多参加社会实践 ,提高 自己的就业素质 。在社会 上的实践 就是把 自身 所学到的书本 知识 转变为就 业素 质的 重要过程。社会实践能够给 高校毕 业生增加对社会更加深刻 的了解 ,增加工作经验 ,可以在社会 工作过程 中提高 自己的 素质 ,进而明确 自己的就业 目标 。所以高校毕业 生应该在平 时的课余时间多参与 一些社会实践 ,把重点放在适应社会的 能力上。学生可以积极 的参加 学校组织 的实践活动 ,及时的 把在学校学到的书本知识 和实 际的工作结合 ,多参加一些学 校组织的活动 ,比如创 业活动等各种社 团类 的活动 ,学 生还 能够利用寒暑假 以及 周末 的时间参加校外的社会活动 ,根据 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 自身 的优势 ,在社会上寻找较为适合 自己的工作参加实践活动 。
收 稿 日期 :2017—10一 l5
基金项 目:安徽省高校人 文社科重点项 目 “中国传统文 化与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项 目编号 Sk2015A055)的成果
之 一 。 作者简介 :李兴兴 (1979-),女,安徽合 肥人 ,硕士 ,
讲师 ,主要从事思想政 治教 育研究 。宿玉 (1986一),女 , 安徽合肥人 ,硕士 ,讲师 ,主 要从 事思 想政治教育研究。胡 静娴 (1982-),女 ,安徽合肥人 ,硕士 ,讲 师 ,主要从事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但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面对当前形势,为了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探究一些解决途径。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

通过加大对高校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可以通过增加校内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提供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符的技能培训;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和技能培训项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工作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其综合素质。

加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合理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就业自主能力。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和创业资源支持。

建立创新创业基地,提供创业团队孵化、办公场地、资金支持等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

加强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研用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加强创业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加强就业信息服务。

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共享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

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了解就业需求,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合作,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加强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帮扶,提升大学生就业满意度。

第四,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提供各种就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鼓励大学生创业。

加大对重点高校和一些特定专业的就业支持力度,提供优先就业政策和就业岗位。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加强对基层就业岗位的宣传和扶持。

加强社会责任意识。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仅追求高薪就业,更要注重实践锻炼和个人成长。

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大学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加强政策支持,加强社会责任意识。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在这一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难题。

本文将就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解决途径。

一、就业形势分析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

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数百万的高校毕业生加入就业大军,形势异常严峻。

就业市场日趋饱和,企业对用人需求更加挑剔,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1.就业观念问题。

由于社会舆论导向、家庭期望等因素,一些大学生在对就业的认知上存在一些问题,往往只盲目追求一些热门的行业或公司,忽视了一些实用性或就业前景较好的岗位。

2.专业对口度低。

一些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毕业后找工作困难。

3.缺乏实践经验。

传统的以书本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使得大学生在毕业后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也成为许多企业招聘的障碍。

4.用人单位招聘偏向。

在一定程度上,一些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存在偏见,对学历要求过高、经验要求过多,而没有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培训机会。

三、供给侧改革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启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升级,这将为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启示。

1.就业观念转变。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优化资源配置,大学生要更加理性地面对就业问题。

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名企,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大佬。

大学生应该针对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做出更加理性的就业选择。

2.加强产教融合。

供给侧改革强调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大学生应该更加注重专业对口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增加实际操作经验和解决问题能力。

3.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

供给侧改革要求产业结构要优化和升级,大学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增加对市场需求紧缺专业的培养力度。

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位之所以看好工作经验,无非是因为有经验的求职
的需求培养今天的大学生;教育又要根植于现实,
者具备了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即插即用”,同
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主战场培养适销对路的
时又节省培训费用,降低用工成本。
大学生。但目前高校存在“因师资设专业”和“发
为了应对用人单位近乎苛刻的招聘条件,帮助
展容易上马专业”两种倾向,前者置市场需求不顾, 后者导致低水平重复办学。培养的人才结构与社会
限为5万元。2005年又启动了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授之
其规模为每年5000万元,每个项目资助金额为30
以鱼”。在这方面,美国哈佛大学的做法值得称道。
万元以内,主要用于资助高校毕业生以其科研成果
哈佛大学很注重学生的课堂讨论,对学生成绩的评
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
会生存”。枣这“四个学会”内容相当丰富,它不
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的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中心
仅指知识,而且还涵盖了除知识以外的素质和能
自2003年4月起开设由政府补贴、学生免费入学的
力。高校毕业生凭借“四学会”定能由专才变通才,
创业培训班,招收有志创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创
由通才变专才,从容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左右逢
(一)积极倡导灵活就业
就业难问题要有新思路,具体工作要有新举措。
灵活就业通常是指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
潘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
78
小时工就业、季节工就业、劳务派遣就业、承包就 业等就业方式的总称。这种就业方式诞生于20世纪 70年代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和 时代进步的产物。灵活就业在创造就业机会、缓解 就业压力方面具有传统就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因而 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灵活就业涉及的领域和 行业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面。它不仅适用于社区服务业,也适用于城 市公益性岗位、商业,甚至文化领域、社会中介服 务领域及高科技领域,如外贸、房地产、保险、律 师、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演员、广告 设计人员、软件设计人员等。灵活就业以其灵活、 多样、有弹性的工作方式被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 迅速上升为占主导地位的就业方式。在国外,不论 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灵活就业总量均超过 就业总量的50%。在我国,已有6000多万人选择灵 活就业,且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可见灵活就业不仅 具有普遍意义和强大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它创造 了一种弹性的就业模式,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就业观 念,倡导了一种现代社会服务潮流。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8作者简介:徐建华(1968—),女,黑龙江虎林人,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与高等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教育供给侧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DIA180390)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指出,宏观经济社会的改革必然推动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的变革。

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和动力之源,教育部前部长袁贵仁指出,未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提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离不开根植于高等教育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应用。

因此,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供给侧改革适时出现。

一、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现实意义(一)适应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高等教育供给体系在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担着为社会输出综合型人才的重任。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高校的人才输出必须符合经济市场的运行发展规律。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要更加注重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使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融洽对接,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领域的转型与发展。

高等教育领域改革要注重将供需有机结合,培养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从而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进入新时代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应全面推进,高校办学应聚焦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大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社会协同育人新机制。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应建立与社会用人部门密切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明确市场所需人才标准,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教育内容,与相关部门对人才进行协同管理。

高等教育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才能更好地对接市场的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加大专业设置的市场匹配度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因为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求产业的人才结构与其相匹配,就业结构又决定了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每个领域的专门人才是通过相应的“专业”培养实现的[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途径探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途径探索

DOI:10.16675/14-1065/f.2019.01.03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途径探索□胡耀华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有助于高素质群体在经济发展转型期充分发挥作用。

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3条途径。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1-0073-02中国图书分类号:F121;F249.2文献标志码:A(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明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1]。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变经济发展中不适合当前形势的环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从过去依靠需求端的发展转变到依靠供给端的提升。

1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1.1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765万人,2017年为795万人,2018年为820万人。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为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家长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大学生就业逐渐从“找到工作”向“找到好工作”转变,就业质量在毕业生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1.2对口就业率偏低且分布不均按照传统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人力资本投资和其他类型投资目的都是取得收益。

在人力资本投资之后,个人作为收益主体所能获得的最直接报酬就是劳动收入以及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各种稀缺要素。

最大的收益途径就是要从事与自己专业适配性程度较高的工作,从而将多年所学转化为实践当中的高边际生产率。

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为64%,2015年为66%,上升幅度很小。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题。

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政府引导就业创业、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加强创新创业支持四个方面来探究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途径。

政府应引导大学生就业创业。

政府可以通过创新就业政策,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和就业岗位。

一方面应加大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创业资金、税收优惠政策等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拓宽就业途径,对给予就业岗位扶持。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创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支持,提供便捷的政策服务。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是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高校应结合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

一方面,高校应加强对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高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高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是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人才流动。

一方面,可以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吸引企业和投资者进入。

可以推动区域间的人才流动,让高校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强对一些特定地区的重点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是时代发展的 必然趋势, 不可逆转。 2 . 供给侧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供
大学生数量逐年不断积压, 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 给侧改革 是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自 我完善的外在 隐患和影响。2 0 1 4 年6 月, 鲁昕指出, 我国大学生就业比 表现。作为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早在多年前就已将改革作 例正处于失衡状态。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形势下 , 的绊脚石 , 给我国经济发展、 社会秩序、 公共管理等诸多方 为实现我国自我调节 、 自 我完善和发展的必要手段。供给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健康、 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侧改革作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 其理念应用于教育改革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教师设置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该项目的所有工作的教学方法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更能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既提高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利于学生将其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实现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并重
继 续教 育研 究
2 0 1 7 年第 8 期
的现实矛盾 , 即从供给侧改革与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关系人
当前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导致此机
手, 探究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制下培养出的大学生素质无法满足当前社会企业人才需
有利于推 供给侧改革具有深刻的内涵。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 要。将供给侧改革理念应用于高校教育改革中,
多方面 均产生不利影响, 严重阻碍我国整体意义上的发 方面的内容, 在整个教育体系均有所体现, 高校教育也不
展。因此 , 将供给侧改革理念应用于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 例外。对于高校教育阶段来说, 在当前情况下, 如何提高 的解决中, 有利于改善和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其培育的大学生的质量和工作能力是关键, 在此基础上将
从而改善大学生的 侧的一个经济学概念, 是指从供给出发, 以提高供给质量 动人才培养机制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
提高大学生质量, 更加适应当前企 为 手段, 达到调整经济结构、 提高生产率、 促进经济平稳、 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 , 供给侧改革有助于缓解当前社会人才 健康 、 持续发展的目的的一项改革措施。教育以其对 国民 业人才需要。因此,
素质提高的人力资本的供给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供 紧缺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矛盾。
现状的改革措施。其次 ,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 量 日 渐增多, 2 0 0 0年到 2 0 1 6 年的 l 6年间, 我国高校毕业
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任何事物, 即使是真理, 也具有具体 生数量增长 6 5 3 万人次 , 增长速度极为惊人, 世界罕见。 性和 条件性, 只 在一定条件下发挥作用, 教育模式同样也 数量如此庞大的毕业大学生群体给社会就业带来极大压 是如此。当前的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基于其产生时期的具 力, 也是大 学生就 业难问题的主要影响因 素。 结合当前大
体历史条件而产生的, 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做出不 学生就业难的问 题引 入供给 侧改革概念, 从高 校人才培养
可 磨灭的贡献。然而时代毕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 传统 的机制体制着手, 思考高校大学生就业新思路, 以改善大
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现实需要, 因此, 必须做出改变O将 学生就业难问题, 从而缓解社会人才紧缺与大学生就业难
关键词 : 供给侧改革 ; 高校教 育; 大学生就业创业 ; 新思路 中图分类 号 : G 6 4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4 1 5 6 ( 2 0 1 7 ) 0 8 — 0 9 7 — 0 3
当前, 我国毕业大学生数量不断上涨 , 从2 0 0 0年的 供给侧改革理念应用于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机制与就业 1 1 2 万人 , 一直到 2 0 1 6 年增加到 7 6 5 万人。每一年毕业的 大学生数量庞大, 且实现就业人数较少, 就业 困难的毕业
供给侧改革要求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新恩路
廖利明
( 闽南师 范大学 文学院 , 福建 漳州 3 6 3 0 0 0 )
摘要: 当前 , 我 国大学生数 量以及 就业能力素质等 因素 制约 大学生 的就业 问题 , 形成企 业人 才 肾缺和 大学生就业
困难 的现 实矛盾。 因此 , 在供 给侧 改革的 大背景 下, 着力推行 高校教 育改 革, 推进 高校人 才培养 机制 革新促进 就业具 有重要 的现 实意义。基 于此 , 从 高校人 才培养机制 着手 , 探 讨 高校大 学生就业新思路 , 以改善大 学生就 业难 问题 . 从而 缓解社会 就业矛盾 , 可通过 强化专业素养与 实践 , 培养大 学生的创 新能 力, 解 决资本 问题 , 鼓励 大学生创业 , 加 强就业 平 台建设 , 促进 大学生素质 建设 , 提 高大学毕业生质量 , 以适应 时代 和社会发展 的新要 求。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即 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 重要性与
必要性。
二、 供 给 侧 改 革 语 境 下 的 新 时期 大 学 生就 业 难现状 分 析
1 . 供给侧改革是时代发展的 必然趋势。首先, 供给侧
改革是基于时代发展要求下提出的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1 9 9 9 年实行大学生扩招政策开始, 我国大学生数
中, 同样也是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自 我完善的外在表
面均带来不小的麻烦和阻碍。更为关键的是, 大量毕业大 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的进步, 我国基于现实
学生无法实现就业, 不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还对于我国 社会的实际情况和考量, 提出教育改革, 目的在于改善教
的社会秩序、 法治建设、 社会公共管理、 未来人才储备等诸 育现状, 推动 教育 制度 适应时代和社 会。教育改革涉及多

供 给侧 改 革 对 于 推 进 大 学 生 就 业 的 现 实
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理念应用于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 革新
和改变上, 既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 也是时代和社会的 必然要求, 还是高校发展和壮大、 大学生提高素质建设水
意义
供给侧改革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现实意义 平的内在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