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文艺性说明文阅读之整体感知
高三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整体感知.doc
【复习目标】1、明确山东卷该考点特点。
2、学会整体感知文本。
3、培养检索、细察的做题习惯。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活动一:研读《新坐标》专题十三名师导拨一点通:怎样整体阅读论述类文本小结阅读技巧:。
活动二:研读《新坐标》山东卷2011-2013,小结命题特点:活动三:列出下面文本思路结构,整体感知文本。
二、【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活动一、二、三。
三、【当堂检测】完成本节阅读训练(“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
”)答案1、 2、 3、四、【我的收获】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浅谈语文阅读中的整体感知
教学研究27记得陶渊明老先生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对自己读书态度有过这样的陈述:好读书,不求甚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喜欢读书只求把握文章要旨,不咬文嚼字,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
我觉得它不只是作者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读书方法。
那么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整体感知追根溯源,也许正是这不求甚解四个字吧。
整体感知课文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
而今教师为了应试而教学,只求高分而忽视学生读书的心里体验,所以在教学中很容易犯咬文嚼字肢解课文的毛病。
例如听一位教师讲《饮酒》这首诗文时,教师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翻译每句诗,说说“悠然见南山”句中“见”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教师忽视了学生读后和作者心灵的初步沟通,忽视了学生都这首诗的整体感受。
将这些问题生硬的强加给学生,偏离了对课文主题的把握,将完整的课文肢解成一块一块的个体。
课文是由字词句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然而我们教师为了学生的高分往往条分缕析,不厌其细。
这样非但提高了教学成绩,反而将本该生动有趣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大大消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语文能力的弱化。
怎样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课文,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旋,走进作者心灵?下面我简单说说不同文体整体感知的一些具体方法。
记叙文的整体感知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尊路识斯真。
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首先要摸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弄明白文章中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一捕捉线索,它是一篇文章的“筋骨”,通过它材料才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例如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就是利用自己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将复杂的内容贯穿起来。
把握住了这条线索才不至于把文章分割成支离破碎的部分去理解分析。
线索可以是中心事件,感情,具体的事物,还可以是时空的变化。
二要抓住各个语段的要点句。
要点句常常放在段首和段尾,它们往往是一段内容的概括。
语文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摘要:阅读文章,首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如果缺乏整体意识,劈头就是架空分析,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难以发现作品的内在美,更难以真正把握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意义要义角度必要性在2000年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了“整体感知”的阅读新理念,针对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面面俱到的扣挖肢解,主张让学生自己整体感知文章,让学生自己直接参与文本的对话,而不是老师将筛选好的东西喂给学生。
所以本文以“记叙文阅读”为例,谈谈对“整体感知”这种理念的个人认知。
一、整体感知的作用和意义“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明确要求。
而且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的整体感知能力的阅读题,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也屡见不鲜。
例如: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件事?写了这些事的用意是什么?怎样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即使是一些关键句的含义分析,也离不开对作者写作意图的融会贯通。
例如:“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含义,作者强调要将人生中面临的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困难,再一个个地克服它们。
学生们只有明白了文章的主旨,把它放在全文的语境中,才能清晰地明确这句话的内涵。
二、整体感知的要义孙荻芬先生说:“感知课文内容,是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直接的反映,简单的认识。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明确指出:“整体感知课文是阅读理解的起点,也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读物的一种近乎直觉的认识。
”据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整体感知课文的要义归纳如下:1.学生是阅读行为的发出者,是阅读的主体。
2.整体感知课文基本上属于感知阶段,是对课文的“直接的反映”,“近乎直觉的认识”。
3.整体感知强调阅读的整体性。
三、整体感知的方法和角度在阅读教学中,提出整体感知课文的要求,是对阅读规律的遵从。
记叙文阅读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整体感知文章,就是着眼于全文,通过自己的主观认知,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对文章进行全面而仔细的通读、理解,经过反复研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能够达到对全文有一个整体地了解。
整体感知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可以是文章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的结构特征、思路线索、感情基调等。
对于文章的感知,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感性认知,就是粗略地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不必理会没有弄懂的问题,只要对全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即可。
可采取以下方法:①了解背景,明确用意;②把握感情基调,体会精神面貌;③理清思路,掌握线索。
后一个阶段为理性认知,这是在感性认知基础上的思维方式的层进,它要求对全文进行更加细致深入地挖掘,它的内容往往要几经反复细加琢磨之后才能确定。
可采取以下步骤:①分析题目,揣摩中心;②把握文意,了解意图;③理清结构,归纳中心。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1)时间:即记叙内容所发生的具体时间。
可以明确说明是某年、某月、某日,甚至某个时刻;也可以大体交代若干年前,或"我小时候""很久以前"之类的表达。
时间表达具体到什么程度,这要看记叙内容而定,基本的要求是能让读者准确理解记叙内容,不会引起歧义。
(2)地点:即事情发生的地方。
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地点可能会有变化。
写记叙文,就要把变化了的地点交代清楚;读记叙文,也要认真分析,把握地点变化的情况及其线索。
要从大范围答到小范围。
(3)人物,即文章记叙的人物对象。
写记叙文,必须明确要写的是什么人;读记叙文,也必须清楚作者写的是什么人。
A、如果问写了哪些人物,无论是正面出场,还是侧面表现的主次人物都列出来。
B、如果问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主人公、中心人物),看全文写的事为了表现谁,文章的中心靠谁来表现,议论、抒情围绕谁。
(4)事情,即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般是对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说的。
说明文复习专题一:整体感知(教案)
说明文复习专题一:整体感知(内容及思路)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2、掌握说明文整体感知的答题思路。
教学过程一、中考链接(一)、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中考指导书》考试内容:1、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获取主要信息;2、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二)说明文阅读的基本知识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常见的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引用。
4、说明文的语言:前提是准确,有平实和生动两种基本风格。
5、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二、直击中考出示科技说明文阅读中“整体感知”几种常见题型:(1)概括文章内容(2)完成全文或段落层次示意图(3)选择题三、阅读指导题型:(一)本文说明的中心(或主要内容)是什么?解题思路: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各段主要内容(抓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层次,概括全文内容(即把各段内容相加)格式:说明对象+特征(性质、功用、原因、成果、危害、影响、前景等)题型:(二)阅读全文或某个段落,完成全文或段落层次示意图。
(主要考察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把握及内容的概括。
)解题思路:(1)从文章题目入手,整体把握文章,明确各段主要内容。
(抓中心句、关键句)(2)从文章结构入手,分析段落关系,理清写作思路。
题型:(三)选择题: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解题思路:在原文中寻找相关选项的语句表达,通过关键词语的分析,推断选项的正误。
四、实战演练1、独立完成中考指导用书的相应题目,共同明确。
《中考指导用书》P114/1、4P116/1P118/5P121/1、52、完成中考真题。
14说明文整体感知资料
说明文阅读——整体感知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获取主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例题引路:例一:2009朝阳一模《民俗文化中的牛》文章第3段从哪一方面介绍有关牛的民俗文化?例二:2012平谷二模《怪风揭秘》阅读第3段,概括出作者介绍了焚风哪些方面的内容。
例三:2012年朝阳一模《酸化的海洋》文章第2至6段,作者主要从海洋酸化的_____和_______两方面进行了说明。
(每空限2字)例四:2013年门头沟一模《昆虫的拟态》文章首先介绍(不超过8个字)进而揭示(不超过12个字)然后让我们了解(不超过10个字)。
答题基本策略辅助练习:《新目标》(五)《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3、阅读第③段内容,请概述我国古建筑抗震的显著手法。
(七)《中国结》3、根据第③段文字,概括中国结的特点。
(十)《小品建筑》2.第②段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_____(不超过20个字),再说明_____(不超过10个字),最后______(不超过15 个字)。
(十一)《陶瓷与国画》1、阅读文章第⑤段,说出作者是如何对陶瓷装饰中运用的国画技法进行说明的。
十四)《逐梦》1、仔细阅读文段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梦形成的原因。
(十八)《京城“老字号”》1、文章第④段说明了老字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说明,接着说明,继而说明,最后概括说明。
(十九)1、阅读第②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雾“形成的条件。
(朝阳09一模)阅读《民俗文化中的牛》,完成第18~20题。
(7分)民俗文化中的牛①戊子鼠遁春风至,己丑牛携喜气来。
如果说人们对生肖鼠持有矛盾的心态,对于牛则几乎是一致地赞美和怜惜。
②我国自古就以农业立国,牛以其气力和血肉之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
牛是运输耕田的主要动力,然而牛的用途绝不止于此。
它的肉和奶是富含营养的优质食品,它的皮可以做船做衣服鞋帽,它的毛可以打绳子、擀毡毯,甚至它的粪便也是很不错的燃料。
整体感知
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魏名宝现代文阅读是考查学生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综合性试题,它考查的范围比较广泛,要求运用的知识能力较高,因此,高一学生在阅读中感到非常棘手。
那么,怎样才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应该先在整体上做一个了解,然后,在局部重点的语句、段落进行重点突破。
下面我们具体来谈一谈:整体把握文章是阅读的第一步。
这一步中,应该做到:整体感知文章全貌,抓住文章主旨,理清文章思路。
1、感知文章的全貌阅读任何文章,我们都要先浏览一下文章,对文章的信息做一个大体了解,留一个对文章的总体印象,这就是对文章全貌的感知。
感知是对文章总体的把握,是理解分析文章的前提。
如果没有对文章的总体、概貌的把握,就很难说能够阅读好一篇文章。
那么,怎样才能阅读感知文章的全貌呢?平时多阅读、多积累、多比较,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但是,也需要掌握一定阅读知识,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
记叙文就要从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方面进行概括,了解文章的所讲述的事件的全貌;议论文就要感知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概括出它们的要点,了解文章的全貌;散文概括各个事件、各个人物不同事情,概括写景抒情的基点等等。
甚至,可以说就是要在阅读完文章之后,要对文章有一个回忆的过程。
这样,才能够对文章有效地进行前后勾联,更好地把握文章,为质疑、解难做好准备。
2、抓住文章主旨过去写文章,人们总是反对“主题先行”,但是在这里,我们可以借用一下这个名词用在文章的分析中。
也就是说,任何文章都有一个主旨,那么,我们阅读文章就要首先找一找这个主旨。
因为不管是叙述故事,还是抒发感情,抑或阐述主张,都表达了作者的旨意。
“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李渔《闲情偶寄》)阅读一篇文章,必须抓住文章的主旨。
只有主旨抓住了,阅读时才能纲举目张。
有的文章主旨比较明显,用一句或几句话表现出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中间,或在文章的结尾。
高一语文培优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整体感知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整体感知本讲目标整体感知的认知散文整体感知小说整体感知1 认清“整体感知”的定义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立:“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整体感知,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去,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
”整体——局部——整体整体感知1:通过文章的文字表达,获得关于阅读文本的形式和内容的初步印象整体感知2对文章初步的领悟和体会,“深入局部”的先决条件,揣摩语言的基础,进行其它一切分析的前提。
2 散文的整体感知(根据文体特征)(2015 北京)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
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
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
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
那人就说“是玫瑰花”。
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
《记叙文阅读——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旨》教学设计
《记叙文阅读——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旨》教学设计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
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即明白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要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2、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能力目标1、根据文章体裁,归纳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通过文章题目,概括内容,体现文章主旨。
3、通过寻找中心句或中心段把握文章的主旨。
4、通过归纳各段的段意来提炼。
5、学会筛选文章信息,抓住关键性词语来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2、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教学方法1、点拨法2、举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阅读记叙文时,如何整体感知课文,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内涵的仔细揣摩,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内容,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感情。
二、记叙文主旨的定义?记叙文的主旨一般指的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它分为两部分:一是文章主要内容,二是作者的情感态度。
概括主旨的一般形式是:本文通过对------(内容)的记叙(描写),表现了作者-------(情感态度)。
提示: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叫法不同,意思基本一致,不过有人对于记叙文一般叫中心思想,而文学作品叫主题或主旨。
三、如何把握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记叙文的主旨?(1)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从描写人物时写的事件中分析人物,在每件事中的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其中包括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一些侧面描写。
如《最后一课》、《音乐巨人贝多芬》(2)记事的记叙文——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如《社戏》(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整体感知文章
整体感知文章(文段)得内容一、整体感知得概念整体感知,就就是要从总体上把握文段得中心与主旨,把握作者得意思与思路。
阅读材料时首先要清楚写了什么,然后再分析各个段落就是怎么写得与为什么这么写等问题、总之,要把一篇文章或一个语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要孤立片面地分析问题,确实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样才能够真确地做好每道题目。
二、考纲知识解读1、辨明文体,明确不同文体应该整体重点把握得内容:训练中应该与各类文体得阅读训练结合起来、2、认真领会标题与注释对文章内容得提示或概括作用,达到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得目得。
3、通过明确文章议论、说明得话题范围或记叙得中心事件来整体把握阅读材料。
4、抓住主旨句。
主旨句往往能直接解释文章得中心或主旨,具有极大得概括力、主旨句有得完整,有得不完全,阅读时要留心区分。
主旨句大多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少量得在文章中间、有得文章虽无主旨句,但有对文章内各段段意概括得句子或词语,那么将能概括段意得句子或词语归纳起来也就就是主旨、在议论文或说明文中可利用文中提示性得语言标志,如“总之”“一句话”“因此”“实质上“综上所述”等,便能很快找到中心句。
记叙文得议论、抒情部分,往往与中心有关,阅读时也要多加注意。
三、整体感知文中信息:信息世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得消息。
文章中得重要信息包括:(1)文中照应题目及画龙点睛得词句;(2)具有特殊含义或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得词语;(3)文中行文得线索;(4)作者隐含文中得思想感情;(5)作者富有创新意识得观点; (6)作品中得人物性格及形象。
四、文中信息得表现特征要快速、准确地感知、捕捉、归纳文中信息,应注意透露文章信息句子得基本特征。
这些语句一般就是:(1)标示时空转换、上下句(段)关系(并列、转折、递进、对比、承接)、提示语境特征得提示语。
(2)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得概括语。
(3)显现人物情态、环境特点得描写语。
(4)信息较集中得主旨句、标题用语。
文章整体感知
复习内容: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一.明确复习内容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
它是读者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一定的语文感觉,对文章进展宏观的理解,把握文章的概貌,感知文章的大体内容,对文章形成总的印象。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包括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局部的大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寓意,能找出反映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从整体上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点;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根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
2.一般我们可以采用“浏览、粗读〞的阅读方法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关键信息,从文中采摘关键词句,如说明文章思路的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总说句等,进展提炼、筛选、合并等,从而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
答题时,语言表述要层次清晰,用词标准准确。
三.重点例析例1:纳米卫星纳米的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95年首先提出的。
科学家们把卫星按重量分为好多类,1000千克以上的为大型卫星,100千克—500千克的为小型卫星,10千克—100千克的为微型卫星,10千克以下的为纳米卫星。
纳米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
首先,纳米卫星的研制本钱低。
目前,平均每1千克卫星的研制费用为8万——10万美元;每千克卫星的发射量用为2万—4万美元。
研制发射一颗质量为1000千克的卫星,其费用至少需要1亿美元,而一颗纳米卫星的造价不到100万美元。
其次,纳米卫星的研制周期短。
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这样更适应快速开展的科技时代。
第三,纳米卫星不仅仅节约了发射、回收本钱,而且还节约了轨道空间。
第四,纳米卫星可以发挥群体优势。
科学家正在设计由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其功能使不少的大卫星甘拜下风。
开展高频段的、高速宽带的低高轨道星座系统,构筑太空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21世纪的热点。
因为它比光纤通信本钱低、建造容易,是信息时代的主力军。
说明文阅读中的整体感知与概括
结构图:
提、 有时相结合 功能分类等) 介绍原理运用(用途体现) 展示发展前景 层进式结构
阅读材料二,完成练习
理清层次,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规律小结二: 说明文阅读的整体把握的基本步骤:
1.看题目——明确说明对象(无题目则 看内容确定) 2.析结构——层进式(纵式)、并列式 (横式)、总分式 3.抓重点——重点段与支撑段;中心句 (重点句)与过渡句 4.做归纳——归纳段落、层次大意及全 文内容等
掌握概括题解题思路:
说明文阅读中“整体概括类”常 见题型:
(1)指出说明对象类 (2)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类 (3)概括文章内容类 (4)拟写文章题目类 (5)阐释文中概念类
根据解题思路提示, 阅读材料三,完成练习。
本节课回顾:
1、说明文写作的一般思路:提出说明对象 具体说明原理 介绍原理运用 展示发展前景 2、说明文阅读的整体感知与整体把握的基 本步骤:看题目 析结构 抓重点 做归纳
方法:要点归纳法。 明确说明对象—分析具体内容—归纳整理要点
(语言力求准确、精炼)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 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 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 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 图画。 ——选自《苏州园林》
“阐释文中概念类”题目解题思路:
文章中如有概念说明,可直接加以摘录 或整理。 根据题目要求,找出与概念直接有关重 要内容(划出重点词语、句子),分析 整理,总结归纳。
“指出说明对象类”题目解题思路:
1、一般说明事物或说明科学原理的文 章,可直接摘引文章说明的主体对 象。 2、针对某些问题而写的说明科学原理 的文章,“说明对象”即为所要说 明的问题。
说明文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几种常见题型:
(1)指出说明对象 (2)拟写文章题目 (3)概括文章内容
116页1 119页2 (4)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 122页1 125页1 (5)阐释文中概念
127页1 (6)完成全文或段落层次示意图 129页1 133页1
“整体感知”简单步骤:
1.明确说明对象 2. 抓住关键句,概括要点 3.理清文章思路
格式:说明对象+特征(性质、功用、 原因、成果、危害、影响、前景等)
《中国古代的茶具》125页 1 作业:《化石家族里的新秀》122页 1
题型: (五)阐释文中概念
1、文章中如有概念说明,可直接加以摘录或 整理。
2、 根据题目要求,找出与概念直接有关的 重要内容(划出重点词语、句子),分析 整理,总结归纳。1. 明Βιβλιοθήκη 说明对象看标题 看开头(内容)
1、《蚂蚁——动物界的“活雷锋”》、 《中国古代的茶具》 2、《我们为什么会打喷嚏》、 《地沟油的重生》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3、《走进湿地,非诚勿扰》、《化石家族中的 新秀》、《动物圈里那些“好声音”》
初步:对象(内容)、语言风格。
《蚂蚁——动物界的“活雷锋”》、 《中国古代的茶具》
技,使紫砂茶壶造型庄重典雅,形状千姿百态,色泽也很古朴光洁。此外, 紫砂茶壶还常雕以书画,金石书画、诗词联句,集名家佳作镌刻壶上,得以 “壶随字贵,字随壶传”,使紫砂茶壶成为一种精美的艺术欣赏品。这样, 紫砂壶问世不久便名噪天下,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周高起《阳羡茗壶录》说: “一壶重不数两,价重一二十金,能使之与黄金争价。”
作业:《走进湿地,非诚勿扰》127页1
题型:(六)阅读全文或某个段落,完成 全文或段落层次示意图。(主要考察对文 章结构层次的把握及内容的概括。)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之整体感知能力教学简案
《现代文阅读之整体感知能力》教学简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对现代文阅读概括能力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2、复习和强化现代文阅读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训练现代文阅读的概括能力教学难点:现代文阅读概括能力训练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教学方法:教师举例点拨为辅,学生自主训练为主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出示中考要求及分值三、出示主要考点四、讲授过程(一)请同学们回忆并说出记叙文六要素,思考并完成材料一:《最后一课》的要素。
《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是,事件是:。
生回答,补充,师明确: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板书:要素归纳法材料二:《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1.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
生说出自己划出的语句并思考完成题目,归纳方法,师明确。
材料三:《一桩奇特的诉讼案》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主要内容。
生思考说出要素并完成题目,归纳方法,师明确。
再给同学们一个方法,这个方法也容易记住。
就是5W.“5W”:Who-人物 What-事情 Where-地点 When--时间 Why- 为什么。
(二)每篇文章都有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把标题适当补充一下,让它更完整,请同学补补看。
师明确板书:标题扩展法。
材料四:《为梦想拼尽全力》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分)生挖掘标题,看短文内容,完成问题。
(三)材料五《痛苦聚积力量》1.本文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2. 用一句话概括文中所列举的事例。
答:生思考完成题目。
师明确:找中心句(摘录句段法)。
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来说,文章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语文阅读全攻略:整体感知篇(一)教学设计
语文阅读全攻略:整体感知篇(一)教学设计The whole strategy of Chinese Reading: overa ll perception (1) teaching design语文阅读全攻略:整体感知篇(一)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言运用是指人们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特定意义,并产生相应交际效果的活动,这种活动具体表现为交际双方进行交际的动态过程,即表达和理解等活动。
本教案根据语言运用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有言在先]传说有几个盲人摸一头大家,摸到象腿的说大象似一根柱子,摸到身子的说大家像一堵墙。
摸到尾巴的说大家如一条蛇,大家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在我们的同学中,也会有不少类似的“盲人”。
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往往错把局部当成整体,因而闹出了不少笑话。
整体感知文章可以避免我们成为这样的“盲人”,掌握了整体感知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比较快捷地提取文章的信息,把握全文的主旨了。
提醒你,闯关开始啦![第一关]睡美人①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女A脚却“失踪”了。
②“嘭”,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朝回过头看的导演一耸肩:“找遍了,哪儿也没有!”导演阴沉着脸,心中紧扣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声响绷断了。
突然,他的手指向了坐在一边的女B角:“你上!”③女B角色激动地站直身,双手抚摸着短裙,眼里闪着倔强和自信的光。
只见她,踮起脚尖,一个优雅的旋转,轻盈地提着舞裙,飘然来到台上……④导演余怒未息。
女A用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扮演王子菲利浦的男A角又是老搭档,今天的汇报演出正是胜败定局的关键,万一女B角腿一软……他不禁打了个冷战。
⑤女B角在追光中独舞。
多么雍容的舞步,多么潇洒翩翩的舞姿,她巧妙地把音乐的颤动和光融会在一整套芭蕾舞的语言里了……⑥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目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6、阐释文中概念类
对策及方法:
方法一:文章中如有定义说明,加以摘录或整 理,即可。 方法二:根据题目要求,找出有关重要内容 (划出重点词语、句子,分析整理,总结归纳)
例1 、《“平台”,书面语中新热点》
1.快速浏览全文,写出“平台”一词的本义和 在电脑业、其他行业中的不同含义。(3分) 本义: 电脑业: 其他行业:
四、总结:各类说明文阅读的整体感知与整体 把握的基本步骤: 1.看题目——明确说明对象
2. 做归纳——归纳段落、层次大意等
3.理思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 序 (抓关键句)
理思路方法指导
抓好关键句
• 抓段落的关键句——概括全段
(关注段落首尾句)
• 抓全文的关键句——统领全篇
(关注文章开头)
方法四:分析概括法,即从文题入手全局把握,通过 分析概括全文大意,小结段意,抓住主要内容,简明 扼要进行概括。 •文章内容的概括
例:《计量雨滴》 1.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分) 【答:计量雨滴的方法与必要性(目的、作用、意 义)。】 •局部段落的主要内容 例:《茶马古道》 3.要点概括: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第二、三两段的内容。
(答案: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 电脑 操作系统。一切虚拟的为某项工作提供支持的 系统或层面)
例2、《绿色塑料》
3.阅读第②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 “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 (答:绿色塑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具有与普 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功效后, 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 料。)
(关注段落首尾句)
• 抓全文的关键句——统领全篇
(关注文章开头)
• 抓过渡的关键句——揭示上下文关系
(关注连接词、高频词、
序数词)
方法三:直接摘录关键句法,即结合全文内容, 找出文章中心句、段内中心句、文中过渡句,整 合这些信息回答。
例:《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开头段: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 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 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 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昔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 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 位技术。 问题: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答:介绍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如何用手机来定位)】
(4)概括文章内容或局部段落的主要内容
(5)完成全文或段落层次示意图
(6)阐释文中概念
二、【设题方式】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的含义。
3、本文围绕说明对象共说明了几方面内容?
4、本文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5、概括说明全文或局部段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考法指导】
题型及一般解题对策及方法
玉州区九中 蒲洁清
文艺性说明文,不同于专门的科学论著,它是在大千世界和 科学领域的某一个角落里,摘取一枝一叶、片鳞半爪,以轻松 活泼的笔调、趣话闲谈的方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给读者, 让读者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得到艺术上的享受。中学课本 中所选的说明文多属此类。
这类说明文,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还辅以叙述、描写、 议论甚至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为了增强文艺性,有时娓娓地 讲段故事,有时绘声绘色地写段风景,有时激昂慷慨地抒发一 通感想……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既增添了文采,又增强了可 读性。
(答: 宋朝统治者和藏族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 )
题型: 5.完成全文或段落层次示意图(主要考察对 文章结构层次的把握及内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概括。) 对策及方法: 方法一:从文章题目入手,整体把握文章,明确各段 主要内容。(抓中心句、关键句) 方法二:从文章结构入手,分析段落关系,理清写作 思路。
如:《蟋蟀出世记》 12.细读文章③⑥⑦段,将下面图示中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 整。 (3分) → 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 → →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
方法三:理思路,抓关键句,概括归纳段 意,确定对象特点。
例:《神奇的彩色棉》
问题:与普通棉相比,彩色棉具有哪些特点? (3分)
(答案:①种植过程中不需农药;②纺织过程 中不需化学染料;③色彩自然柔和,永不褪 色。)
题型:4、概括文章内容或局部段落的主要内容 对策及方法: 方法一:概括事物说明文主要内容=说明对象+对象 的特征
题型:3.归纳说明对象特征
对策及方法:
方法一:首先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 制成分。这些成分往往就是对象特征的概括。 (如《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方法二:找文章的中心句或段内中心句,这是把 握对象特征的最基本的方法。(如《苏州园林》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完美的图画。)
例:《苏州园林》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苏州园林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 美的图画的特征。
方法二:概括事理说明文主要内容=说明对象+现 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 例:《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 1.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3分) (答案:介绍猪链球菌病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 施。)
• 抓过渡的关键句——揭示上下文关系
(关注连接词、高频词、
序数词)
抓段落的关键句 ——概括全段
(关注首尾句)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 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 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 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 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 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 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 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
抓过渡的关键句 ——揭示上下文关系
(关注连接词、高频 词、序数词)
• 有的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 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 千百年来,薰衣草不但可以当作爱情的
象征,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美丽的薰衣草》
理思路方法指导
抓好关键句
• 抓段落的关键句——概括全段
对策及方法:
方法一:抓题目中的关键词的理解。
例:文章《21世纪的家——绿色住宅》
问题:标题“绿色住宅”中的“绿色”指的是什 么? (答案:①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②合理利用一 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③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造 房屋。)
方法二:标题有比喻义的,我们应该联系文章 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 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例文:《天使也会变魔鬼》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的含义。 (答案:外来物种的引入虽然一时给新环境带 来某些好处,但最终却会破坏那里的生态环境 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解题要点:抓关键词“天使”和“魔鬼”的比 喻义。
玉林市教科所教研员明确指出,考试淡化文体,但 无论考什么文体,都会考一道整体把握、整体感知的 题目,所以我针对这一考点整理出了这类文体主要考 查的内容和角度及一些解题的思路及方法对策与大家 共同探讨。
一、【主要考查的内容和角度】
(1)指出说明对象
(2)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3)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
抓全文的关键句 ——统领全篇
(关注文章开头)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 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 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故宫博物院》
明段意
同类合并
理思路
《中国石拱桥》
1.通过“虹”引出石拱桥 2.总体说明石拱桥的特征: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3.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 4.举例介绍赵州桥的历史悠久 5.举例介绍赵州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等特点 6.举例介绍卢沟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等特点 7.举例介绍卢沟桥的形式优美、闻名世界 8.举例卢沟桥的历史价值 9.说明我国石拱桥有着辉煌成就的原因 10.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这类说明文,语言不仅准确明晰,而且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引人入胜。 这类说明文,还常常以童话、科幻故事、相声、剧本等形式 出现,也能收到大众喜闻乐见的效果。
说明文是中考阅读题中的重要考题,纵观近年全国中 考试题中所选的说明文,内容多以航天、环保、信息、 生命、科学等为主。而我们玉林市考说明文的话,多 以文艺性说明文这种体裁为命题材料。
题型:1.指出说明对象类
对策及方法:
方法一:看文章的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 方法二:读文章的开头、结尾。 方法三:分析文中的关键句,概括说明内容,确定说 明对象。 前两种方法适用于确定全文的说明对象试题,后一种 方法适用于确定某一段或某几段说明对象的试题。
题型:2.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