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超伟-教育学第十章1.

合集下载

石大数学教育学课件02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

石大数学教育学课件02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
“目的”不同于“目标”,只有在对目的进行 具体化之后,目的才会变成目标。“目的”和 “目标”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普遍要求和具体 结果、宏观和微观、教师的愿望与学生的行为变 化之间的关系。
从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的, 到课堂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一个从整体到局
部、从原则到具体、从外在目标到内在目标的细 化过程,以达到总体与局部、外在目标与内在目 标、教与学的统一。
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成3个类别领域:
1 认知领域目标
2 情感领域目标
3 操作技能领域目标
实际应用中,这三个领域并不是孤立的,它 反映同时发生的行为的不同侧面,只是为了研究 方便,将其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参见罗 增儒 李文铭编著《数学教学论》第118-123页)
三、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几点建议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是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实 施课堂教学的方向,是实现宏观教学目的的基础,有必要在 教学实践中作深人探讨与研究。
1.把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列 入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安排和引导学生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 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最重要的途径。
2.教学目标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层次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数学知识的掌握要
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四个互相衔接的阶段,反映为 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就是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遵循 这一规律,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应该体现这种由低到高逐次 递进的不同认知水平,反映出由对知识的了解、理解到掌握, 到付诸应用,形成能力并逐步内化提高的不同层次。
(4)现代科学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作为 主导,学生作为主体,以教师、学生、教学内 容、教学环境、教学技术为要素,共同组成的 双边多因素的活动过程。教学原则是对这一过 程中客观规律的反映与运用。教学过程以学生 为主体,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身心发展和健 康成长的过程,因而它需要现代多种科学理论 的支持。因此,包括哲学认识论、心理学、生 理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在内的现代 科学理论知识也成为制定教学原则的重要依据。

教育学第十,十一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第十,十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1、班级是师生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它兼有自功能性与半自治性。

2、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特点:1.新时期班主任的角色2.班主任工作的时代任务3.班主任胜任力的时代要求3、简述新时期班主任的角色?答:1.班主任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引导者和社会生活规范的训育者。

2.班主任是学生发展潜质的发现者和学生自主发展的引领者(学生的发展涉及多个领域,具体表现为:1.知识与认识能力的发展;2.情感的发展;3.兴趣态度的发展;4.社会技能的发展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人类的智力潜能表现在八个独特的且彼此相对独立的方面,即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肢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和关于自然的智力)3.班主任是学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和整合者4、论述班主任工作的时代任务?答:1.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帮助学生肃清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

2.在促进学生一般能力充分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素质教育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改革的重点。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首先,班主任应当善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实践兴趣。

其次,班主任要关注并促使学生生理和心理素质综合、协调的发展。

再次,班主任要在学生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对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

最后,班主任要经常在真实的情境中为学生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首先,班主任应当协调学校各方面教育力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其次,班主任应当善于保护和培育学生的创新个性。

最后,班主任要与其他教师相配合,在课内外教育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以灵活和创新的方式把相关理论知识运用于问题解决。

)3.适当协调社会发展需求与家长教育意愿之间的关系。

5、简述班主任胜任力的时代要求?答:班主任不仅要通过教学工作体现教书育人,通过班级的组织管理体现管理育人,还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中体现服务育人。

现代教育学笔记(靳玉乐)期末考试

现代教育学笔记(靳玉乐)期末考试

师范大学现代教育学笔记整理教育学导论一、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一)前教育学阶段基本特征:第一,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这一时期,出现了论述教育问题的现象,如东方的孔子、墨子、孟子、朱熹等;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

第二,对教育的论述已经不少,但这些论述还散见在哲学、伦理等著作中,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语体系。

中国:《学记》《大学》《论语》《孟子》;西方:《理想国》;《论演说家的教育》。

《学记》的主要内容:1.论述了教育的重要;2.提出了以下教育原则:教学相长;豫时逊摩;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广交朋友。

孔子的主要教学思想:及时巩固原则;启发诱导原则;学思结合原则;有教无类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二)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1.教育学雏形时期。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英国)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英国)洛克:《教育漫话》;(法国)卢梭:《爱弥儿——论教育》;(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2.教育学学科形成时期。

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问世。

首先,赫尔巴特明确表示教育学要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就必须形成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独立的教育思想。

其次,赫尔巴特以心理学、伦理学为基础,应用一系列概念,建构了相对完整、独立的教育学体系,形成了赫尔巴特独有的教育学话语体系和研究典范。

(三)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学》。

主要观点:第一,反对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它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

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

第三,把教育实验分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及实验——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

第四,差别教育实验和心理实验,认为教育实验是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中进行。

教育学基础第十章到第十二章

教育学基础第十章到第十二章

教育学基础第十章到第十二章第一节学生评价概述一、学生评价与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学生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二、学生评价的类型(名词解释、单选)(一)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1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重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为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

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和学习全过程的检验。

(二)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1相对评价法:是根据所要评价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被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的位置。

2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见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

三、学生评价的功能(一)导向功能(二)发展功能(三)管理功能第二节学生学业评价一、学生认知学习的评价(一)认知学习评价的种类对认知学习的评价一般可以采用检测、行动观察、实验、评定等方法。

1准备性测验和结果性(终结性)测验2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教师自编测验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经验及对教学目标的认识,自行设计与编制并确定评分标准的测验。

3客观性试题测验和主观性试题测验客观性试题是学生在测验中从事事先提出提供的多种答案中确认出一个正确答案,如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等。

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学10-13章重点

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学10-13章重点

第十三章 教育法制
西方国家教育法的历史发展经历: 零星立法阶段,专门对普及义务教育进行立法阶段,广泛进行教育立法阶段,教育综合法制阶段。 我国学校的法律地位: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在其活动时,根据条件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具有两种主体资格。当其参与行政法律关系, 取得行政上的权利和承担行政上的义务时,它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当其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 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时,它就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学校事故:是指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内,以及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之外,但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组织 的活动中发生的,由于学校、教师的疏忽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而导致学生人身伤害的事故。 学校事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2、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3、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 错而实施的行为
第十一章 学校咨询与辅导
学校咨询与辅导: 是指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 诊断矫治的过程。主要包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心理课程辅导,担任顾问及开展必要的心里测评等等。 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 干预与矫正,预防与发展,预防与干预的平衡 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1、针对学生个别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在班级中开展以心理卫生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辅导。3、为其他教师 和家长担任顾问或间接咨询。4、配合学校教育需要开展必要的心里测评工作。5、协调学校和社区咨询。 咨询活动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 根本目标是使来访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能自己独立处理,而不是动辄就寻找咨询者的帮助。 原则: 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4、严格为来访学 生保密。 咨询会谈的一般过程: 1、建立咨访关系。2、澄清和评估问题。3、确定改变的目标。4、促成改变的实现。5、结束咨访关系及追踪咨 询效果。

福师09春学期《教育学》第十讲课堂笔记

福师09春学期《教育学》第十讲课堂笔记

福师09春学期《教育学》课堂笔记第十讲学生与教师(下)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

韩愈把教师的职责定为“传道,授业、解惑”。

“道”和“业”都是固定的、不变的,“解惑”是解释、解决学生学习“道”和“业”中的疑惑,目的还是为了掌握“道”和“业”。

这是典型的知识本位观念下的教师角色。

这种角色在近代的西方也是如此。

西方第一本写给教师的教育著作——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教师的角色必须跳出和超越传统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而认识到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书”,而在于“育人”,在于创造新的精神生命。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66年,联合国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的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而不是普通职业。

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制订的,1966获日内瓦11届国际劳工专家会议通过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中,各级各类教师被列入了“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这一大类。

1986年我国也将教师列入了“专业、技术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承担教化任务的是教师,他们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向年轻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二、教师的传统角色①蜡烛论。

将教师比作蜡烛,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促进“尊师重道”的传统社会风气形成;但另一方面它将教师无限拔高而带有将教师抽象为“圣人”的倾向,忽视了教师的物质生活和经济地位。

②工程师论。

工程师论的积极意义在于肯定了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高尚的。

但是把教师比作工程师也有欠妥的地方,它曲解了师生关系,夸大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不恰当地把教师提升到一个神圣的境地。

同时,教师仅作为既定方案的执行者又难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师论又有自相矛盾之处。

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原理笔记第十章,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原理笔记第十章,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原理笔记第十章,教师资格考试朋友们来看看自己对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吧,以下资讯由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原理笔记第十章”,预祝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1、教育途径:进行教育活动时,教育者借以传授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渠道。

2、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类所积累的文明成果的一种认识活动3、课外活动: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基本内容:社会政治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科学技术活动、体育活动、劳动技能学习活动、社会公益活动4、社会实践: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对学生施加各种影响的教育活动内容:以德育为目的的活动;以智育为目的的活动;以劳动教育为目标的活动以劳动教育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勤工俭学活动、自我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生产劳动等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对学生个人成长的教育效益,及对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教育途径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全面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是影响教育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因素6、教学的本质是:一种认识活动,是受教育这个体在教育者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人类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的活动。

教学是学生的个体认识;是一种间接的认识。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这个体的全面发展是学生的个体认识,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是一种以间接认识为主的认识过程7、教学的任务: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受教育者体力,增强体质,使其健康成长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质教学的教育性表现在: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8、学校教育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l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核心作用l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是学校于工、农、商等其他部门的根本区别之所在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他所占时间最多,工作比重最大,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比其他途径更强,能更充分地发挥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历史上正反2方面的经验表明,要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l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9、课外活动的特点: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上广泛性活动上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基本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包括:学科小组、技术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群众性课外活动的特点:参与人数多,活动规模大,教育效率高以个人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外活动具有的特点:活动场所广活动内容宽泛开放性强10、课外活动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抵御不良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11、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明确的目的性与周密的计划性坚持因地制宜与因材施教重视综合效益加强领导与保障安全12、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有利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向13、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14、中小学的科学技术课外活动的主要有:科技探索活动和技术普及活动15、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16、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反映了古代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17、学生收集废电池、防止环境污染是一种社会公益活动宣传时事政策是社会政治活动宣传交通法规是社会公益活动18、课外活动的主人是:学生19、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都是正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各具特点,无法互相替代20、中小学社会实践应重视综合效益,但处于第一位的只能是教育效益21、夏令营是一种群众性活动22、原始社会的教育途径:生产实践、政事活动、宗教活动、艺术活动23、以智育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教学实验,专业实习,科学考察与普及活动,信息咨询服务24、社会公益劳动是:以德育为目标的活动以劳动教育为目标的活动注重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25、家庭教育: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影响(广义)指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与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狭义)26、社区教育:指的是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于社区具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类型:以学校为主体的社区教育以社区为中心,由社区领导机构负责组建社区教育组织统一社区内的各种力量,为社区的统筹发展服务地位:是学校教育的大环节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影响学校和家庭教育、学校是社会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27、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的活动28、教育合力:指学校、家庭、社区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方向。

2010年 教师资格 中学教育学{重点标记打印版}

2010年 教师资格 中学教育学{重点标记打印版}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及其演变一、教育的概念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一)广义定义和狭义定义我国教育学者根据教育定义外延的大小,将教育定义划分为“广义定义”与“狭义定义”。

广义定义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定义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义对象的某些关键特征或指出使用被定义定性定义的一种复合形式,既揭示出被定义对象“是”什么,又明确或隐含地表明被定义对象“应是”什么。

这三种定义方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育定义往往既是描述性的,又是规定性的,同时又是纲领性的。

二、教育概念的演变(1)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2)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4)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形态根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实施机构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可以将教育的形态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

根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根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的教育形态,按照教育的实施机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在实体化教育产生以后,就同时并存于不同的社会之中。

根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划分教育的形态,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的教育形态(1)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2)教育具有原始性;(3)教育具有同一性。

二、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形态(一)学校的产生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学前教育学--第十、十一、十二章讲义+笔记

学前教育学--第十、十一、十二章讲义+笔记

第十章幼小衔接一、名词解释1.幼小衔接幼小衔接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主要阐述的是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一般来讲,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连接。

幼小衔接工作是指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以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机构。

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存在不同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衔接存在的意义。

幼小衔接的意义:(1)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更快适应新生活的需要,(2)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

幼小衔接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适应(2)心理适应(3)能力适应(4)学习适应。

2.幼儿园小学化(2018年名词解释)指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做小学生来要求,在幼儿园阶段教授小学课程,企图拔苗助长的一种做法。

它属于一种超前教育,是当前幼儿教育的误区之一,从长远角度看,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做法,无论是对幼儿的生理发育还是对幼儿的心理成长都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

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幼儿不能或者不甚理解,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这样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

3.混龄教学对于幼儿的入园和编班,《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可按年龄分别编班,也可混合编班。

根据蒙台梭利的教学定义,混龄教学是指把3-6岁不同年龄的幼儿编排在同一个班级内进行生活、学习、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这种教育组织形式打破了过去以幼儿年龄为界限的班级组织形式,不同年龄的孩子编制成班,每个年龄的幼儿就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不同年龄的幼儿接触与交往,并且在此过程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不同年龄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他们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

《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

《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

教育学原理部分
第1章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
第2章教育的概念
第3章教育、社会与人
第4章教育目的
第5章教育制度
第6章教师、学生与学校
第7章课程
第8章教学
第9章德育
中外教育史部分
第1章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第2章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第3章外国古代教育
第4章外国近现代教育制度
第5章外国近现代教育思想
教育心理学部分
第1章绪论
第2章心理发展
第3章学习及学习的理论
第4章知识的获得
第5章学习动机
第6章学习策略
第7章教学心理
第8章课堂学习管理
第9章学校群体心理
第10章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第11章心理健康
第12章教育教学的测量与评定
第13章教师心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部分
第1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第2章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第3章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4章教育科学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表述。

2015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博课参考书-真题-分数线-资料-育明考博

2015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博课参考书-真题-分数线-资料-育明考博

育明考博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668-6978 QQ:493371626 QQ:2890064351 2015北京师范大学考博QQ 交流群105619820 英语群335488903 专业课群157460416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考博分析一、考博介绍: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院招生58人,其中教育学原理专业分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其指导老师分别为石中英、檀传宝、肖贵祥、郑新蓉、康永久。

二、联系导师:在初步定好考博学校之后,就要和所报考院校中意的老师取得联系,询问是否有招生名额,能否报考,这是我们考博成功的关键第一步。

大多数考生会在九月中下旬与导师取得联系。

因为太早,学校里面直博名额什么的还没有确定,育明考博2014届学员成绩喜报 英语各类课程学员数873人 专业课各类课程学员239人 专业课教学测评中学员零差评 英语一对一全程32名学员全部过线 第七期考博英语集训营四个班97名学员90人过线报考的导师也不清楚是否有名额;太晚的话,怕别的学生比你早联系就不好了。

一般情况下,导师对一个学生很中意的话,后来联系的学生,导师一般也不会答应其报考了。

在此说点题外话,联系导师的过程中,如果读研期间的导师有关系,可以尽量利用。

如果没有,也没关系,凭着自己的本事也是可以和考博导师很好的沟通的,这就要看自己了。

通常跟导师初次联系,都是发邮件。

导师回复邮件的情况一般有几种:(1)、欢迎报考。

这种答复最笼统,说明不了问题。

我们可以接着努力和老师多沟通,看看具体的进展,避免出现初试之后却没有名额的情况。

(2)、名额有限,可以报考,但有竞争。

很多人说这样的回复不满意,认为希望很小一般会被刷。

其实这样还是比较好的一种回答,最起码导师没有骗你而且给你机会去证明自己,考的好就可以上。

(3)、你的研究方向和我一样......各种一大堆他的研究方向和你相关,欢迎报考什么的话。

教育学第十章知识要点

教育学第十章知识要点

教育学第十章知识要点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重点章节)1、态度与品德的结构2、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3、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4、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5、品德和态度的关系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一、态度的实质及结构(一)态度的含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二)对态度含义的理解第一,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第二,态度不同于能力。

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

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

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第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三)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对于某一对象而言,不同个体的态度中所含的认知成分是不同的。

2.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

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一般情况下。

态度的上述三种成分是一致的,但有时也可能不一致。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一)品德的含义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二)对品德定义的理解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最后,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

也就是说,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三)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1、联系:①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成分,离开社会道德也就谈不上个人品德,两者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②品德的形成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在家庭成员潜移默化的道德感染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③个人品德虽然不可避免地要受社会道德风气的影响,但是它对社会道德风气也能产生一定的反作用。

高等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技能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

高等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技能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

第十章课堂作业——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1)大学教学需要课外作业吗?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大学教学需要课外作业1、是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知识的需要。

2、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学需要课外作业。

《论语》中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温故而知新”之说《学记》中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记载2)如果你要布置课外作业,你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1、课外作业是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理解运用,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并补充和拓展课堂知识。

2、课外作业可以对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及其达到程度进行有效评价。

3、国外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绩与练习的相关系数为0.32,说明作业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3)在布置课外作业的两个关键问题是什么?1、明确布置课外作业的数量、难度和作用。

2、激发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动机。

只要明了以上两个关键问题,师生对课外作的一些不正确认识,教师对课外作业放任自流和“突击”测验的极端作法就会自行纠正。

5)如果你是一位大学语文老师,你会布置怎样的作业?一、阅读作业二、写作作业查看书p250页第三段6)你认为在课程中和课程结束时,布置的作业有何不同?你会分别布置怎样的作业?书上无现成答案7)谈谈针对不同的学科,你会如何布置作业?一、阅读作业1、阅读作业要结合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选读。

2、详细推荐阅读作业书刊名称、版本及查寻方法。

3、教师要结合教学及时检查阅读作业完成情况,如在提问、讨论中等。

二、问题解决型作业1、理工科专业作业以问题解决型为主,其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和意志;认真研究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把布置问题解决型作业,与掌握所学知识,总结学习经验,坚持循序渐进,重在程序方法等有机结合起来。

3、在学生开始前和结束后,应组织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探索和总结讨论。

4、解决问题是大学生学习中较难的作业,教师要加强引导和指导。

三、写作作业1、教师布置写作作业的目的要具体,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的写作作业目的是不同的。

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招生教育学院教育学A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招生教育学院教育学A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教育学原理考博真题
248教育学A
1、试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和功能及其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35分)
2、谈谈近年来教育研究方法论方面的若干变化及其意义。

(30分)
3、要求根据材料写篇小文章。

材料太长,出自《发展教育学年鉴2003》,首都师大出版社2003版。

具体内容是关于现代德育方面的。

(35分)
经验:
另外,复试在考完最后一科就进行,居然问了上午考的专业课的题目,我上午概念模糊的题,到下午还是一样,但面对专家可不如面对试卷好应付,晕!希望大家汲取教训.
个人认为:考博是宏观的考试.方法应该是:考研的教育学原理+N多的石中英教授/檀传宝教授的文章和to absorb more fresh topics and opinions on chinese education events playing everyday now...half piece of cake from龙凤呈祥。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第十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第十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第十章)(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第十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第十章教育科学研究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概述1、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1)是促进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2)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3)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4)是繁荣教育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

2023年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高频错题及答案

2023年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高频错题及答案

2023年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高频错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学校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A.师生的交互作用B.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C.同伴群体的影响D.社区的影响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精神文化B.学校的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文化D.学校的制度文化3.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学生隐私权的是()A.学生获得的荣誉B.学生的日记C.学生的缺点D.学生的家境4.1835年出版的《教育讲授纲要》的作者是()A.赫尔巴特B.洛克C.夸美纽斯D.卢梭5.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C.美国教育家杜威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6.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A.夸美纽斯B.亚里士多德C.赫尔巴特D.卢梭7.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注()。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8.从世界教育发展历程来看,提出普及初等教育要求是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前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C.第二次工业革命前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

A.内发论观点B.外铄论观点C.需要论观点D.实质论观点10.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

A.刹帝利B.吠舍C.婆罗门D.首11.“解释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这一工作内容属于CIPP 评价模式四个步骤中的()。

A.背景评价B.输入评价C.过程评价D.成果评价12.纠正认识中不合理的绝对化要求、过度泛化、夸大后果等症状通常用()的方法。

A.着重调整情感B.着重训练行为C.着重改变认知D.游戏13.提出道德教育“体谅模式”的是()。

A.皮亚杰B.班杜拉C.彼得·麦克费尔D.罗杰斯14.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中学教育学精讲讲义第十章.Conv

中学教育学精讲讲义第十章.Conv

主讲老师:郭启维中学教育学精讲班1一、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班级管理的意义、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班集体的形成以及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十章班级管理2二、考点指南识记:班级、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及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领会: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的意义、班主任的作用及工作内容。

应用:运用班级管理的理论分析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十章班级管理3第十章班级管理在历年考试中,本章是比较次要的部分,涉及的知识点不多。

在以后的考试中,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等知识点,出简答题的可能性较大。

4第十章班级管理三、知识点梳理第一节班级管理的意义(一)班级1.班级的概念班级是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从结构上来说,班级可以分为班、时、课。

它具有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矫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

5第一节班级管理的意义【例题·选择题】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B.教导处C.总务处D.班级【答案】D6第一节班级管理的意义【例题·填空题】班级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满足学生的要求、_________、校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

【答案】促进学生的发展72、班级组织的发展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班级管理的意义82、班级组织的发展19世纪初英国学校出现了导生制这种管理模式。

对班级组织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组织形式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第一节班级管理的意义9【例题·选择题】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马卡连柯D.杜威【答案】A第一节班级管理的意义10【例题·填空题】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其代表作()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

河南省开封市《专业知识测验》教师教育招聘考试与答案

河南省开封市《专业知识测验》教师教育招聘考试与答案

河南省开封市《专业知识测验》教师教育
招聘考试与答案
根据河南省开封市教师教育招聘考试的要求,以下是《专业知识测验》的考试内容和答案。

考试内容
1. 以下哪个教育学派主张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
- (A) 进化主义派
- (B) 建构主义派
- (C) 保守主义派
- (D) 功能主义派
2. 著名的《心理学》一书的作者是谁?
- (A) 弗洛伊德
- (B) 普拉格
- (C) 普金
- (D) 潘诺夫斯基
3. 以下哪个教育指标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A) 学生人数
- (B) 学校设施
- (C) 师资力量
- (D) 音乐教育环境
4. 乌克兰教育制度中,义务教育共分几个阶段?
- (A) 2个
- (B) 3个
- (C) 4个
- (D) 5个
5. 以下哪个国际组织致力于推动教育的全球发展?
- (A)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C) 世界卫生组织
- (D) 亚洲开发银行
答案
1. (B) 建构主义派
2. (C) 普金
3. (C) 师资力量
4. (C) 4个
5. (A)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以上为《专业知识测验》的考试内容和答案,供参考使用。

请考生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准备。

祝您考试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必须尊重 他人的看法和想法,考虑到他人和社 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 并尽量按这种要求去做。在这个阶段, 儿童已经开始从关心自己的需求发展 到较全面地关心别人的需求,从而为 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经典故事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 药能救她,就是本城药剂师最近研制的一种新药。配制这种药 成本为200元,但药剂师却索价2000元。病人的丈夫海因兹到 处借钱,最终才凑得1000元。海因兹迫不得已,只好请求药剂 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但药剂师说:“我研制 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撬开了药店的门 ,为妻子偷了药。
经典故事
海因兹应该偷药吗 ?为什么?
如果海因兹不爱他 的妻子,他应该为 她偷药吗?
假设将要死的不是 海因兹的妻子,海 因兹应该为陌生人 偷药吗?
假定快要死的是海 因兹唉的一种动物 ,他应该为救这只 宠物去偷药吗?
为什么人们应该尽 其所能的搭救别人 的生命?不论用什 么方式都行吗?
药剂师见死不救应 该吗?
在学生思考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 识使用一些提问策略,使问题不断升华, 包括澄清事实的追问。对特定争端的追 问,角色转换的准稳以及对后果的追问等。
二、体谅模式
二、体谅模式
该模式属于情感性发展模式,由英国道德教育专家麦克菲尔及 同事首创。他们于1964—1971年以问卷和访谈方式对英国 13~18岁的男女生进行三次大规模的调查,提出了一些关于学 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假设,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教材。
(二)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道德两难法
START
1.引入性提问
2.深入性提问
让学生明白自己所要讨论的问题;帮助 他们认真分析两难情景中的道德成分; 引导学生尝试阐明自己判断的理由是什 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 这一环节上,教师通常以引起道德争端 为目的进行引导,借助“为什么”的话 语有意地是情景复杂化,促进学生进一 步思考。
该道德教育模式兴起于20世纪70年 代的欧美各国,主要倡导者是美国 道德教育学家弗雷德·纽曼(Fred Newman)等,其代表作是《公民 行动教育:对中学课程的要求》、 《公民行动教育技巧》。
(一)理论假设
END
(二)教育实践 1.第一学期
(1)政治 法律活动 课
(2)交际 பைடு நூலகம்程
(3)社区 服务实习
(1)公民 行动工作
(2)文学 研习
2.第二学期
(3)公共 交流
(三)简评
1.贡献
MIND CORE
2.不足
THANK YOU
(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概述
柯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研究路线,运用 “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问 题进行了大量的追踪研究(每隔三年重复 一次,追踪到22、23岁)和跨文化研究, 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对儿童道德判断的 研究更加具体、精细和系统,并提出了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 判断是按三个水平(前习俗、习俗、后习 俗)、六个阶段向前发展的。
第十章 德育实践
15级美术学 石超伟
了解德育三种模式,并能结合我国实践进行评价。
识记德育原则与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应用。
学习目标
能综合运用德育理论,对当前我国德育实践中 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第一节 德育模式简介
一、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
一、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 道德认知性发展理论是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的德 育理论,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道德教育进行的研究,其代 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柯尔伯格(L.Kohlberg) 。他认为一个人 的道德判断结构反映其道德判断水平;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 之中;冲突、交往和生活情境是最适合个体道德判断力发展的 环境。在此认识基础上柯尔伯格提出了经典的认知性发展理论 模式。
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开始从维护社会 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 认识到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全社 会共同约定的某些行为准则,即强调 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因此,海因兹 偷药值得同情,但不能宽恕,否则, 社会就会发生混乱。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二)体谅模式的教材与方法
1.《生命线教材》
(1)第一部分——《设身处地》
(2)第二部分——《证明规则》
(3)第三部分——《你会怎么办》
2.教学方法
(三)简评
1.为培养学生的道德
3.该模式对我国学校 道德教育的启示
判断力和敏感性提供
了新的思路
MIND CORE
2.存在理论上的不足
三、社会行动模式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对成人或规则 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在进行道德判 断时开始比较行为和个人的关系,认 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海 因兹为妻子偷药符合他的自身利益, 药剂师赚钱也符合自己的自身利益。 这个阶段中个体的道德判断具有较强 的自我中心的特点,即认为符合自己 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认识到法律不再 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是可以 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来改变。 如果一个人感到法律有失公平,就有 权利通过正当途径说服别人改变法律。
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其认识超越了 法律,认为除了法律以外,还有诸如 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 尊严等更高的道德原则。因此,海因 兹有责任挽救任何人的生命,不管这 个人是他的妻子、朋友还是路不相识 的陌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