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十章学前教育学
中职《学前教育学》教案
中职《学前教育学》教案
教案主题:幼儿教育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
2.学习如何通过基本原则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3.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教育原则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什么是幼儿教育基本原则?
2.如何通过基本原则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3.案例分析:幼儿教育中原则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1.引入
老师对幼儿教育基本原则进行简单介绍,并让学生组成小组,谈论一下他们对幼儿教育基本原则的理解,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和认知水平。
2.讲解
老师在此阶段对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幼教的特点、原则等内容,注意让学生们明白各个原则的含义。
3.点拨
讲解完毕后,老师将关注点转移到如何通过基本原则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老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们挖掘教育原则背后的价值,提高学生们的分析思考能力。
4.案例分析
老师在此阶段选取一个幼儿教育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们对教育案例进行分析,理解教育原则在实际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5.结合实际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理解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老师可以结合实际幼儿教育场所的情况,让学生们参观幼儿园、托儿所等地方实地感受教育原则的实际运用效果。
教学扩展:
1.学生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教育原则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更多教育原则的应用价值;
2.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应用教育原则。
教学评估:
1.按照教师所订立的目标对学生行为和表现进行跟踪记录,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2.通过小组讨论互动、实地考察学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考察,提高学生们的思辨力。
学前教育学 第十章 第二节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谢谢聆听!
国内学者的观点
陶行知 “ 生活教育理论”:
“社会即学校”,“ 立刻要求拆墙,拆去学校与社会中间之围墙, 使我们可以达到亲民亲物的境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
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 和学习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
一、幼儿园和社区的合作的意义 (一)幼儿园为社区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献爱心 送欢乐
一、幼儿园和社区的合作的意义 (一)幼儿园为社区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共建和谐社区
一、幼儿园和社区的合作的意义 (一)幼儿园为社区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共建和谐社区
一、幼儿园和社区的合作的意义 (二)幼儿园用社区资源,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一、幼儿园和社区的合作的意义
(二)幼儿园用社区资源,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3.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无形地影响幼儿园教育,如:文明程度高的 小区幼儿园风气好等。
结论:
幼儿园和家庭的合作是互惠互利双向服务,幼儿 园作为社区的一部分,既依托于社区资源而发展,同时 也承担着为所在的社区服务的功能。幼儿园与所在社区 的良好合作是双方获得双赢的必由之路。
安排幼儿去社区内的各机构、部门、地区等开展丰富 的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学》中职教资面试 第十章教案及逐字稿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图片展示
教学准备
教学PPT、视频、案例文本、图片、教学活动案例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试讲关键词
一、导入部分
二、基本部分
(一)儿童发展评价
1.健康与动作发展评价
2.认知与语言发展评价
3.品德与社会性发展评价
4.习惯与自理能力发展评价
(二)教师工作评价
1.安全工作
【案例】结合记录来辨析
最后一种方式呢,是行为核查法。往往呢,我们可以结合这个表格行为核减表。这个表格列举了我们所要观察的一些行为,当小朋友出现某一种行为的时候,我们可以在上面进行一个勾选,并且做好记录。它是一种比较好操作的一个。比较适合观察外在行为的一个方式。
【案例】结合行为核检表来辨析
(二)问卷调查法
第一种方式呢,是观察法。观察法呢,也分为具体的若干方式,第一是连续观察法,我们也把它叫做日记法。也就是对孩子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持续的观察和记录,但这种方法往往在实践过程当中比较难坚持。
【案例】这种评价方式在裴、陈鹤琴,我们可以看看具体的记录。
第二种方式呢,是时间取样观察法。也就是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观察我们预先预先选定的行为的情况,比如说一周当中某位小朋友攻击行为的情况。
(三)访谈谈话法
第三种方式是访谈谈话法。也就是说跟评价对象之间面对面的交谈,来搜集评价信息。我们也来看一下几个实例。好,比如PPT上的这个案例,通过访谈,教师了解儿童发展上存在的一些。特点。还有这个案例。通过访谈家长,了解大班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的情况。但我们要明确的是,在这个访谈之前,我们要先确定好反弹的问题。然后呢,做好访谈提纲的一个书写
《学前教育学(第二版)》电子教案(教科社)-2024鲜版
《学前教育学(第二版)》电子教案(教科社)
目录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基础
•学前教育原理与方法探讨
•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
•家庭教育与家园共育模式探讨
•幼儿教师职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PART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03
学前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01
学前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探讨0-6岁儿童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02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指导学前教育实践,推动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前教育学概述
反映当前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增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教材内容更新
教材结构优化
教材呈现方式改进
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采用生动的案例、图表等,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03
02
01
第二版教材特点与更新
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知识目标
能够运用学前教育学知识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与要求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导论、儿童发展、教
育原理、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五
个部分。
课程时间
本课程共36学时,每周2学时,共
18周。具体上课时间根据学校安排
而定。
PART02
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基础
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以及心理年龄特征。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
具体方法。
2024年学前教育学教案-(含多场景)
学前教育学教案-(含多场景)
学前教育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概念、意义、原则和任务。
2.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观察、分析、评价学前儿童的发展状况。
3.培养学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前教育活动的实际操作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增强专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
1.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等。
2.学前教育的意义、原则和任务:全面发展的教育、尊重个体差异、家园共育等。
3.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4.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环境创设等。
5.学前教育评价:评价原则、方法和内容。
6.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任务等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设计、实施和评价学前教育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情景模拟法:模拟真实的教育场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评价学前儿童的发展状况。
四、教学安排
1.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2学时)
2.学前教育的意义、原则和任务(2学时)
3.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4学时)
4.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4学时)
5.学前教育评价(2学时)
6.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2学时)
五、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表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件第十章
要点三
总结反思
根据评价结果,对课程进行总结和反 思,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 教学提供参考。
05
课程总结
总结内容
课程内容回顾
回顾本章课程的主要内容,包 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 目标和内容,以及相关的教学
方法和策略等。
重要概念的澄清
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一些重 要概念进行澄清和深入阐述,例 如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科学实 验等。
基本知识。
认识安全标识案例
通过观察安全标识的图片、视 频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安 全标识的名称、形状和意义等
基本知识。
实施效果
提高幼儿科学素养
通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幼儿的 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包括科学 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 面的培养。
增强幼儿探究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 实施,幼儿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 高,包括观察、实验、推理、总 结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观察和描述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 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 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技能。
讨论与辩论
案例分析
通过组织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 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科 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提高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创 造力。
《学前教育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教育学概述
学前教育学的定义
研究0-6岁儿童教育现象和规律的科
学。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包括儿童发展、教育原理、教育方法、
教育评价等方面。
学前教育学的重要性
为儿童提供全面、科学、有效的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01
知识目标
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
0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学前教育学的知识,分
析和解决儿童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0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儿童教育的热爱和责
任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
观。
教学目标与要求
03
本课程共分为导论、儿童发展、教育原理、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五个部分。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计36学时,每周3学时,共12周。
课程时间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课程形式
课程安排与时间
心理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心理发展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他们开始形成自我意识,掌握语言,发展思维能力和情感
表达能力。
生理发展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发展是首要的基础。这包括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逐渐成熟,以及运动技能、感知觉和协调能力的不断提
高。
社会性发展
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逐渐学会与他人建立关系、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他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社交技能也在这个过程
中逐渐形成。
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教育心理学原理
学习理论
01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探讨了儿童如何获取、处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这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多种理论流派,为教育实践提
供了重要的指导。
动机与激励
02
动机是推动儿童学习的内在力量,而激励则是外部因素对儿童学习的促
进作用。了解儿童的动机类型和激励方式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激发儿童的
学前教育学 第十章 幼儿园游戏
• 2. 松弛说(松弛消谴说)
•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拉扎鲁斯、德国哲学家帕特里克
• 主要观点:与剩余精力学说相反。认为,有机体在持续 工作以后丧失了大量的精力,需要有一种能使有机体放 松,并使失去的精力得以重新恢复的活动,这个活动就 是游戏。
• 3. 生活预备说
• 德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格罗斯:把儿童游戏看成是未 来生活的预先练习。认为儿童游戏是他将来必须承担的 更为成熟的活动的低级形式,游戏内容取决于他将来成 人后的活动内容,儿童自发地将自己设身于这样的活动, 目的是为了未来生活做准备。
• 1. 剩余精力说(精力过剩说) • 2. 松弛说(松弛消谴说) • 3. 生活预备说(练习说) • 4. 生长说 • 5. 复演论 • 6. 成熟说
• 问题研讨: • 游戏和幼儿的其他活动(如教学活动)相比,有 什么特点?
• (三)游戏的基本特征
• 1、非功利性——目的 • 游戏没有社会实用价值的目的,游戏本身就是目的。 • 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发展且享受快乐,并不需要明确所进
第十章 幼儿园游戏
Speaker name and title here
游戏 是儿童的天性
玩具 是儿童的天使
——鲁迅
一位国外教育心理学家曾经说过:
• “要求一个孩子在游戏之外的某种基础上进行工 作,无异于一个蠢人在春天摇晃苹果树而向往得 到几个苹果,他不仅得不到苹果,还会使苹果花 纷纷落地,本来可望在秋天得到的果子也就无望 了。”
学前教育学--第十、十一、十二章讲义+笔记
第十章幼小衔接
一、名词解释
1.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主要阐述的是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一般来讲,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连接。幼小衔接工作是指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以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机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存在不同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衔接存在的意义。幼小衔接的意义:(1)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更快适应新生活的需要,(2)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幼小衔接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适应(2)心理适应(3)能力适应(4)学习适应。
2.幼儿园小学化(2018年名词解释)
指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做小学生来要求,在幼儿园阶段教授小学课程,企图拔苗助长的一种做法。它属于一种超前教育,是当前幼儿教育的误区之一,从长远角度看,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做法,无论是对幼儿的生理发育还是对幼儿的心理成长都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幼儿不能或者不甚理解,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这样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
3.混龄教学
对于幼儿的入园和编班,《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可按年龄分别编班,也可混合编班。根据蒙台梭利的教学定义,混龄教学是指把3-6岁不同年龄的幼儿编排在同一个班级内进行生活、学习、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这种教育组织形式打破了过去以幼儿年龄为界限的班级组织形式,不同年龄的孩子编制成班,每个年龄的幼儿就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不同年龄的幼儿接触与交往,并且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10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3)被忽视型:不喜欢交往,他们常常独处或一人活动, 在交往中表现得退缩或畏缩,他们既很少对同伴做出友好、合 作的行为,也很少表现出不友好、侵犯性行为,因此既没有多 少同伴主动喜欢他们,也没有多少同伴主动排斥他们,他们在 同伴心目中似乎是不存在的。(19.41%)
(3)反抗型。这类婴儿每当母亲将要离开时就显得很警惕, 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 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是当母亲回来时,他对母亲的态度又 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 当母亲亲近他时,会生气地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 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地朝母亲这里看。所以这种类型又 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这类婴儿约占 10-15%。
3.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更复杂的社会性互动行为
2 岁以后,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游戏。最初他们交往
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玩具或寻求帮助,随着年龄的增长,幼
儿交往的目的也越来越倾向于同伴本身,即他们是为了引起同
伴的注意,或者为使同伴与自己合作、交流而发出交往的信号。 教师讲解
《学前教育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区别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的概念。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的广义与狭义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什么是教育?
今天,“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广义的教育与狭义的教育。
可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和规范的教育,由于学校教育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因而在近现代成为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对其他各种教育起着示范和主导作用。这是我们讲的广义和狭义的教育,明确了教育的概念后,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学前教育。
第一节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学前教育及其年龄划分
学前教育:从出生到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现象与教育活动。
通常们认为,3岁前是儿童身心发展比较重要的阶段,从出生到3岁前为婴儿期教育阶段,也称先学前期。从3岁到6、7岁称为学前期。由此构成
了完整的学前教育阶段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而与。〜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画技殊的阶段。
学前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泛指一6(7)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学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指凡由社会设施或资助,实施或辅导的各种机构或组织。在我国以托儿所、幼儿园为主。此外,还有多种形式的家庭托儿站、游戏小组一、咨询所等。
010 学前教育学 第十章[25页]
姚伟 主编
第10章 幼儿园教育衔接 10.1 幼儿园教育衔接概述 10.2 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衔接 10.3 幼儿园与社区的教育衔接 10.4 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
第十章 幼儿园教育衔接
内容摘要
本章主要讲授有关幼儿园教育衔接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包 括幼儿园教育衔接的含义、类型和意义;幼儿园与家庭教育衔 接的意义、任务和方式;幼儿园与社区教育衔接的意义、内容、 策略以及我国学前教育社区化发展趋势;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 差异、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任务,以及如何为入小学做准备。
第十章 幼儿园教育衔接
10.3.2 幼儿园与社区教育衔接的内容
实现幼儿园与社区教育衔接,主要通过幼儿园利用多种途 径为社区教育服务和社区利用多种资源为幼儿园提供教育平台 两方面完成。 (一)幼儿园利用多种途径,为社区教育服务 服务社区和发展社区是幼儿园做好与社区教育衔接工作的 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应利用多种途径,发挥其教育设施资源 的优势和教育师资的优势,为社区教育服务。 1.以家长学校为阵地,带动社区和谐关系的建立 2.以幼儿园师资等教育资源为社区提பைடு நூலகம்便利 3.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发挥幼儿园的社会服务职能
第十章 幼儿园教育衔接
10.3.3 幼儿园与社区教育衔接的策略
(一)构建社区学前教育工作网络 社区学前教育以“三优”(优生、优育、优教)工程为中心, 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 (二)建立社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成立由家长、教师、民众代表组成的社区教育工作机构,建立 儿童早期发展质量目标管理体系、评价系统和督导制度,创造“评 估—指导—发展—评估”不断循环互动的家庭、社区工作机制,制 定以社区为依托的学前教育方案。 (三)做好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双向服务 充分利用社区力量和社区内环境,为广大儿童提供多种接触社 会、加强交往的机会,积极为社区服务,带动和促进整个社区人文 环境的发展。 (四)促进家园、园际、社区间良性互动 全球性的信息化、网络化进程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给 人们工作、娱乐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学前教育学教案(全)
学前教育学教案
绪论
【教学目标】
通过绪论学习,学生能够:
1、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2、对学前教育学学科演变有基本的认识
3、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学科任务和内容
4、理解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5、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学习方法
【课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作为普通教育学的年龄分支学科,学前教育学研究的是人类终身发展的初始阶段的儿童,学前教育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与其他学科相比,学前教育学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教育的目的在于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以此为出发点,学前教育学兼顾理论与实践,以理论为出发点,指导实践。
学前教育学的理论性。作为教育学的年龄分支学科,学前教育学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需要探究并解释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基本现象和事实背后的原因,寻找规律,在理论上阐释为什么、是什么等问题。
学前教育学的应用性。学前教育的理论研究最终是为学前教育实践服务的。学前教育学不仅应当研究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还要探询学前教育实践的指导规律,对其目标、内容、方法等进行说明,使理论研究转化为对实践的指导。因此学前教育学具有实践的品质。
学前教育学的综合性。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发展和研究广泛借鉴了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各门学科,脑科学、生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中的相关理论如生态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际互动理论等等都对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学前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建立,促进了这门年轻学科的成熟与发展。
二、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演变
(一)国际视野中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
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在欧洲18-19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涌现出的大批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其教育论著中阐述了学前教育的思想。
大专学前教育学教案
大专学前教育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定义和重要性;
2.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掌握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4.能够设计和实施适合学前儿童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内容:
1.学前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
2.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4.学前教育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过程:
1.学前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20分钟)
-学生阅读有关学前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的文献资料;
-教师讲解学前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
-学生提问和讨论。
2.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0分钟)
-教师讲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学生展示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的PPT;
-学生提问和讨论。
3.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方法(30分钟)
-学生阅读有关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文献资料;
-教师讲解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4.学前教育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30分钟)
-学生分组设计适合学前儿童的教学活动;
-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实施;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
1.学前教育的相关文献资料;
2.PPT演示素材;
3.打印的教案和设计活动表格;
4.学前教育的相关工具和玩具。
六、教学评估:
1.学生个人的学习笔记和讨论记录;
2.学生小组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表现;
3.教师的评价和反馈。
七、教学反思:
通过设计这个学前教育学的教案,我认识到学前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及其发展历程和现状,同时也学习了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了他们的教学能力和设计能力。同时,通过教学评估,我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改进我的教学策略。
《学前教育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区别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的概念。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的广义与狭义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什么是教育?
今天,“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广义的教育与狭义的教育。
可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和规范的教育,由于学校教育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因而在近现代成为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对其他各种教育起着示范和主导作用。这是我们讲的广义和狭义的教育,明确了教育的概念后,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学前教育。
第一节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学前教育及其年龄划分
学前教育:从出生到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现象与教育活动。
通常们认为,3岁前是儿童身心发展比较重要的阶段,从出生到3岁前为婴儿期教育阶段,也称先学前期。从3岁到6、7岁称为学前期。由此构成了
完整的学前教育阶段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
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学前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泛指0——6(7)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学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指凡由社会设施或资助,实施或辅导的各种机构或组织。在我国以托儿所、幼儿园为主。此外,还有多种形式的家庭托儿站、游戏小组一、咨询所等。
第十章学前教育学
日常生活活动
学习目标
• 1,理解日常生活活动的含义和功能 • 2,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活动的组织指导要 点 • 3,理解和掌握自由的组织要点 • 4,了解幼儿园其他形式活动内容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含义
一)学生每天要进行的活动有上课、课间休息、 劳动、睡眠、吃饭、上厕所、洗脸刷牙等等;其 中,日常生活活动有睡眠、吃饭、课间休息、上 厕所、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动是指活动中的 生活环节和一些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活动。
4、劳动形式多样化,有趣味性
在幼儿自我服务劳动中,可通过儿歌、故事、歌舞表演、幻 灯以及游戏等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实际操作,进行反复练习。 2、重视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 幼儿身心发育尚未完善,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和知识经验, 幼儿劳动应在安全卫生的环境中进行。
节日活动
节日活动有哪些?
节日活动有很多,如除夕、春节、妇女 节、清明节、劳动节、儿童节、建党节、 父亲节、母亲节、“八一”建军节、教 师节、国庆节、世界动物日、端午节、 圣诞节等。
幼儿园节日活动的形式和组织
1)全园庆祝会:大型的庆祝集会,通常都有各个班级幼儿表演的文 艺节目,还可以邀请领导、家长和来宾参加。 (2)联欢、游艺活动 利用各班活动室,或在室外的庭院场地上,划分和布置成多种多样 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区域开展游戏活动;也可以组织表现民俗节日 特色的联欢、游艺活动。 (3)班级庆祝活动:班级庆祝活动要注意突出主题,体现不同节日 的特色,欢迎家长参加庆祝会。 (4)慰问活动:慰问活动主题突出,可充分发挥慰问活动对幼儿的 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