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着力点
2024年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库及答案
()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山东半岛地区重要的国际化物流中心。
A、青岛港B、烟台港C、日照港D、威海港答案:B三大石油公司在沿海建设()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LNG接收站)为山东省解决了处于输气末端的难题。
A、2B、3C、4D、5答案:C两横:分别为济青基础设施廊道和()。
A、青烟威日基础设施廊道B、雏烟威基础设施廊道C、潍日基础设施廊道D、鲁中基础廊道答案:B山东省省长周乃翔在2022年1月23日在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继续办好日本、韩国、RCEP区域3个()。
A、出口博览会B、进口博览会C、世界贸易展D、国际贸易展答案:B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A、0.1B、0.2C、0.3D、0.4答案:C以()理念引领新时代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A、经济B、特色C、先进D、新发展答案:D2019年12月5日,《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2019)》在北京发布,山东半岛城市群位列2018-2019年度城市群品牌前5强第()位。
A、2B、3C、4D、5答案:C山东把“()”作为八大发展战略之一,摆到了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战略位置,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A、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B、区域协调发展C、重大基础设施建设D、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答案:C2021年中国将光的存储时间提升至()小时。
A、1B、2C、3D、4答案:A比特数中国研发全球最大量子的超导量子体系()。
A、九章B、祖冲之号C、庄子D、墨子号答案:B()年,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A、2019B、2020C、2021D、2022答案:A山东省()年的工作动员大会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A、2019B、2020C、2021D、2022答案:D()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简称。
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几个着力点
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几个着力点4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成功摆脱了贫困和落后的状态,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面对新时代的变局和挑战,中国需要再次出发,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以下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几个着力点。
第一,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破解各种难题的关键所在。
改革需要坚持问题导向,面对曾经不敢触碰的难题,大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需要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要重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土地产权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第二,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
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和法律保障。
推动全面开放。
开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当前挑战的重要手段。
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大对外贸易的力度,提升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要加强对外投资,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转让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权益。
第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
要加强对生态保护的监管,强化环境执法力度,落实生态环境责任。
要加强环保产业发展,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第五,加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要注重解决就业问题,加大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要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率。
要加强社会治理,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要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
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要高度关注风险发生发展趋势,按照严控增量、区别对待、分类施策、逐步化解的原则,有序加以化解。
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
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
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
要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培训质量,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
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几个着力点
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几个着力点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新时代,而改革开放也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向前推进,为中国的发展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
时代在变,形势在变,改革开放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和深化。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改革开放的实践路径,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找到再出发的着力点。
本文将着重谈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几个着力点,以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一、继续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而深化改革则是解决当前社会奇乏、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力抓手。
中国的改革开放长期以来,一直在不断深化,而深化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发展的关键任务。
需要看到的是,改革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例如体制机制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行政效率不高等。
我们需要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放开制度藩篱,推动市场化、法治化等改革措施的全面实施,以释放改革红利,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需要深化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是深化改革的关键领域之一。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一些国有企业却面临着效益低下、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需要深化国企改革,加强国资监管,推动国有企业向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和盈利能力。
需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的财税体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税收体系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建立健全的税收体系、完善地方财政体系等。
只有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才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财政政策支持,推动财富均衡分配。
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血脉,而金融体制改革则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金融体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力、金融机构过于庞大、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等。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体措施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开放、稳定、高效的经济新体制。
本文将围绕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具体措施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加强市场开放1.促进国内市场的开放随着内需的增长和国内市场的扩大,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开放,为外商提供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通过取消一些非关键领域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吸引更多外资进入我国市场。
2.扩大服务业开放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大幅度扩大服务业的开放,特别是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
这不仅可以为外商提供更多投资机会,也有助于提升国内服务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三、优化外贸环境1.降低贸易壁垒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降低进出口关税、简化贸易程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为外贸企业创造更加有利的外贸环境。
要加大力度打击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自由贸易的国际环境。
2.拓展贸易伙伴积极寻求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拓展贸易伙伴,拓宽贸易渠道,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多元化程度,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四、推动投资自由化1.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制度,取消一些行政审批和准入限制,优化外商投资环境,降低投资者的市场进入门槛,吸引更多优质外资进入我国市场。
2.促进投资便利化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简化投资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鼓励和支持外资企业投资新兴产业和技术领域,推动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1.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实施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提升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促进市场化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市场化债转股、重组上市等多种形式的国企改革,加大市场竞争力度,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3.创新金融体系推动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升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内容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提出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
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改革开放的坚持,更需要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政策的支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要加强外贸合作,拓宽对外开放的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拓展贸易的广度和深度。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降低关税壁垒、简化贸易手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引进,促进贸易的平衡发展。
要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自由贸易区是一种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要形式,它能够为各国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第三,要推动金融开放和创新,提升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支撑,其开放和创新对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金融业的开放,吸引更多的外资和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促进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国际竞争力。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关键因素。
我们应该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来我国工作和创业。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外贸合作,拓宽对外开放的领域;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金融开放和创新,提升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几个着力点
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几个着力点改革开放再出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决策。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历史阶段,改革开放再出发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们需要着力点在哪些方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第一,着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要在发展中升级,要在升级中发展,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具体来说,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提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经济实现向高端产业链、价值链延伸,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第二,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开放是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需要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具体来说,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化贸易投资合作,优化开放环境,扩大开放领域,促进双向投资,改善营商环境,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为我国经济发展融入全球经济提供更多机遇和动力。
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需要着力点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具体来说,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推动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打破城乡发展壁垒,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打造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同城同标准同服务,建设更加和谐、宜居的城市和乡村。
第四,着力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治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这需要着力点在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聚焦积极财政政策的“三个着力点”
聚焦积极财政政策的“三个着力点”●林江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召开①,从2023年全国财政运行数据来看,负重前行的总体特征依然明显(支出刚性、政府债务与收支缺口持续扩大),财政形势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收支矛盾还有阶段性扩大的态势。
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聚焦高质量发展。
本文从聚焦积极财政政策的“三个着力点”出发,分析新形势下财政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扩大和引导有效需求改善以及体系化高标准提升社会保障服务能力。
一、构建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财政支撑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从中西方现代化发展的历程来看,产业现代化是物质条件也是核心环节),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提供发达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物质支撑。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23)研究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具有系统协同性、高效融合性、多维分布性、动态演变性等体系特性;薛丰(2022)研究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形成优质多样化的产业供给体系;魏琪嘉(2023)研究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还要着力推动一批具有基础性、长远性的制度建设,并从“产业用地、人才供给、创新技术、数据要素”四个维度提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机制。
具体到财政工作的发力方向而言,我国宏观税负持续下降:一般公共预算中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2018年的17%下降至2021年的15%,体现出国家税费改革的重要成绩;与此同时,财政支出效率不断提升,常态化制度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效果显现,过去5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40.7万亿元(年均增长8.4%)。
财政政策要能够持续产生基础性、巩固性和发展性三大功能,聚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产业科技创新③以及企业竞争能力④的提升。
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几个着力点
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几个着力点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它在改变着中国,也在影响着世界。
40年前,中国领导人决定开启这一历史性的篇章,今天,当中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时,再次审视和深化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改革开放再出发,需着力于几个重要领域。
一、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内生增长动力经济体制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改革开放的重中之重。
过去40年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短板。
特别是在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传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中国的发展需求。
需要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加大力度,激发内生增长动力,加快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
需要改革金融体制,完善金融市场,破除垄断,降低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增强金融机构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
还需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释放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将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对于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中国经济仍存在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所以需要着力促进产业升级、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一,需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这既能满足国内市场对创新产品和技术的需求,也能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应该着力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传统产业的能级和附加值。
要关注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和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三、深化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一直在坚定不移地推动对外开放,搭建了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桥梁,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但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加强对外开放显得更为迫切。
需要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十八届三中全会考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是历史赋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使命,也是本次会议的最大看点。
从12日发布的公报看,本次会议针对经济、政治、社会等6大领域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其中多领域的改革力度及深度有望突破以往。
与此同时,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呼应了此前舆论呼声,使人们对即将发布的改革决定全文充满期待。
——改革发展的目的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这不仅涉及“做蛋糕”,更关乎如何更好地“分蛋糕”。
这就要求执政党及政府如何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同时,通过全面深化的改革,使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生根开花。
——惠及全体人民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这不同于此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表述,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看来,这彰显出决策者社会主义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市场化”导向的坚决态度。
——决定性作用发展的目的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这不仅涉及“做蛋糕”,更关乎如何更好地“分蛋糕”。
这就要求执政党及政府如何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同时,通过全面深化的改革,使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生根开花。
——惠及全体人民全会重申,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期推行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前提”。
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会议决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党的领导全会要求,在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决定性成果针对各界热议的国企改革,全会明确,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国有经济主导会议提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意义和着力点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意义和着力点作者:许登奎来源:《新一代》2017年第19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在重要历史阶段和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大会议,大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了全面部署。
就经济而言,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新时代党关于经济建设的总纲领。
本文就其深刻内涵、意义和着力点,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意义着力点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提到“现代化”,大多数人的思维都会有两个趋向,一是“工业化和科技化”,二是“西化”。
比如,过去我们也提出过实现“经济现代化”目标、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等,这其实是基于现代化理论发展的惯性思维。
显然,按此思维去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过于简单化了,也必定是不准确的,必然不利于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笔者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该是指与构成现代化强国的其他要素相对应的经济体系,其在发展的总量和速度、结构和要素、空间布局性状、开放发展程度等诸多方面,都能更好呼应和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大趋势,能更好呼应和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建设现代化强国需要,是可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状态、目标和结构。
相对于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来说,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其最重要的、最基础性的建设子目标和内容,也是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意义十九大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其重要现实意义。
首先,它是新时代历史方位下的发展战略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
新时代意味着新任务,新任务需要新的战略谋划,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关于经济建设的最重要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
其次,它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选择。
十九大指出,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面临的挑战与抓手
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面临的挑战与抓手
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进程难度增大,各国经济发展和政策分化进一步加剧, 以及全球经济贸易新格局的重构,全球经贸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近期由美 国和日本主导的 TPP 谈判已经完成,由美国和欧洲主导的 TTIP 谈判也正在进行中,其 他经济体之间的双边和多边自贸区谈判也如火如荼,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面临 着新的挑战。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全球经济金融秩序进入重构期,我国构建开 放型经济新体制需要新思路、新抓手。
三、五大抓手助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围绕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 中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健全技术创新激励 机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要落实 好“中国制造 2025”,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 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同时,鼓励企业加快 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应用,实现以创新研发等方式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提高 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在全球分工体系中 获得有利地位,推进贸易转型升级。特别强调,在当前这个发展阶段,既要坚守中国 制造,发展中国创造,更要打造中国质量。 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和投资新规则的制定。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中国拥有足够的实 力来影响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的重塑,为了避免成为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和顺应者,中 国必须全面积极参与和推动重大经贸合作谈判。面对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规则优 势”,中国必须积极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新规则的制定者,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 同时,中国必须坚持实行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中国与有关国家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和 建设进程,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与沿线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建立高 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更主动的位置。 加快金融业走出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完善系统性 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的基础上,扩大金融业开放,提升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管理水平, 健全国际金融合作机制。同时,发展跨境金融业务,完善境外分支机构网络,扩大人 民币跨境使用,建立人民币清算体系和人民币支付体系,积极促进人民币加入 SDR 篮
新时代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
新时代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作者:李香兰来源:《北方经济》 2017年第12期新时代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李香兰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要求,是适应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是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体系、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关键词: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党的十九大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意味着中国在经济基础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预示着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体系将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与调整。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面对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领会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要求,是适应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建成现代化强国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反过来说,若没有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也很难建成现代化强国。
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总要求,现代化经济体系至少应包括动力支撑体系、产业协同体系和经济制度体系。
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
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应着力解决动力不足问题。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意义和着力点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意义和着力点作者:许登奎来源:《新一代》2017年第19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在重要历史阶段和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大会议,大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了全面部署。
就经济而言,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新时代党关于经济建设的总纲领。
本文就其深刻内涵、意义和着力点,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意义着力点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提到“现代化”,大多数人的思维都会有两个趋向,一是“工业化和科技化”,二是“西化”。
比如,过去我们也提出过实现“经济现代化”目标、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等,这其实是基于现代化理论发展的惯性思维。
显然,按此思维去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过于简单化了,也必定是不准确的,必然不利于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笔者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该是指与构成现代化强国的其他要素相对应的经济体系,其在发展的总量和速度、结构和要素、空间布局性状、开放发展程度等诸多方面,都能更好呼应和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大趋势,能更好呼应和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建设现代化强国需要,是可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状态、目标和结构。
相对于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来说,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其最重要的、最基础性的建设子目标和内容,也是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意义十九大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其重要现实意义。
首先,它是新时代历史方位下的发展战略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
新时代意味着新任务,新任务需要新的战略谋划,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关于经济建设的最重要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
其次,它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选择。
十九大指出,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2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
2021年高考政治时事202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202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1.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202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2.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是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202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3.北斗三号,从立项论证到启动实施、从双星定位到区域组网,再到覆盖全球,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历经30多年探索实践,三代北斗人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我超越的建设发展之路,建成了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成为我国第一个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为世界卫星导航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球民众共享更优质的时空精准服务提供了更多选择、为我国重大科技工程管理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202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4.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
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202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5.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共同发展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共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经济的开放性成为了当前社会的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
因此,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共同发展成为了国家和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开放型经济的定义、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要性、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所应具备的特征和实现共同发展的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开放型经济的定义开放型经济,是指实行开放政策,不断加强经济和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地发展贸易和投资,保持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使国家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合作的一种经济体制。
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要性1. 贸易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国之间经济关系紧密相连。
开放型经济有助于促进对外经济合作,增加经济交流和互惠互利关系。
2. 开放型经济有利于扩大企业市场,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 开放型经济有助于本国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引进优良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竞争力。
4.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
5. 有利于加强国际交流和国家形象的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三、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特征1. 自由市场自由市场是开放型经济的基础和前提,是指各种自由市场机制的运作,如价格自由形成,企业自主竞争等。
2. 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包括降低和取消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便利,降低各种税费等。
3. 投资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是开放型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包括减少各种限制,采取有利于投资的政策,提高投资自由度和投资环境。
4. 国际金融自由化国际金融自由化包括外汇自由买卖、资本自由流动等。
只有金融市场真正自由化,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
5. 跨国企业自主决策跨国企业在开放型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该实现其自主经营,自主经营后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四、实现共同发展的途径1.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是实现开放型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20XX年地方全面深化改革知识竞赛试题(多选题)
20XX年地方全面深化改革知识竞赛试题(多选题) 1 20XX年地方全面深化改革知识竞赛试题(多选题)第1题 20XX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
A.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B.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C.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D.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第2题 20XX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
A.系统性B.整体性C.协同性D.全面性第3题 20XX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
A.中国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B.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C.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D.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第4题 20XX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会指出,除了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外,还要紧紧围绕()。
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B.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C.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D.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第5题 20XX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2018年公需科目《加快开放强省建设》继续教育练习题答案
2018继续教育培训练习题1.过去,促进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分别是()。
ABCA. 自然资源B. 廉价劳动力C. 投资D. 出口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 单选题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B )A.伟大斗争B. 伟大工程C. 伟大事业D. 伟大发展4. 单选题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A )。
A.伟大斗争B. 伟大工程C. 伟大事业D. 伟大发展5.判断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6. 多选题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坚决打好()的攻坚战。
ABCA.防化解重大风险B.精准脱贫C.污染防治D.生态修复7.单选题从十九大到(),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BA.二〇三五年B. 二十大C. 二十一大D. 本世纪中叶8. 多选题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的发展理念。
ABCDA.协调B. 绿色C. 开放D. 共享9.单选题(C )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A.党B. 政府C. 人民D. 军队10.单选题党的()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BA.思想建设B. 政治建设C. 组织建设D. 制度建设11.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稳居世界前列。
ACDA.对外贸易B. 外汇支出C. 对外投资D. 外汇储备12. 多选题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
BCDA.领导者B. 参与者C. 贡献者D. 贡献者13. 单选题从(),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着力点
作者:赵文丁
来源:《领导之友》2013年第12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把建立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作为重要目标,强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对外开放的新优势。
这一新提法,既是对35年来我国开放型经济经验探索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我国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的新部署、新要求,必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产生深远影响。
一、当前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区域经济合作正成为全球化的重要动力;从世界经济增长模式看,世界经济结构经历深度调整,围绕新能源、气候变化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抢占技术标准和规则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从全球总需求结构来看,发达国家消费需求增速减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传统外需增长空间受到制约;从国际地位来看,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总额居全球第二位,外汇储备全球第一,可以说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
相应的,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也在提升,但其中也蕴含着复杂的博弈和竞争,在责任与义务方面,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与期待也越来越多,对我国的加强合作与防范牵制的两面性更趋明显,各国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相互交织,政治经济关系更为复杂。
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新形势下的战略选择
面对国际经济环境新变化,顺应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强调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从这一战略部署可以看出: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注重对内对外开放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比如,放宽投资准入并非仅仅“放宽外资准入”,也包括民间资本,对内外资实现真正的一视同仁。
扩大对内开放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内地统一市场的规模和一体化程度决定了对外开放的效益和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而扩大对外开放又可为对内开放增添新动力,故二者需要相互促进。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继续做好引进来的同时,改进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支持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在此基础上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注重以开放促改革。
加快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开放体制创新,包括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一系列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形成稳定、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商业环境。
以扩大开放推动改革深化,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三、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着力点
一是放宽投资准入。
外商投资带来的不仅是资金,而是一揽子投入,还包括技术、管理经验的传播与扩散,它对于我国产业升级的推进作用已得到证明。
一般制造业还要进一步开放,而相对于制造业而言,我国的服务业对外开放不足,竞争力还不够强。
壮大和发展服务业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放宽投资准入重点是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
与之相配套,《决定》还提出改革涉外投资审批体制,完善领事保护体制,提供权益保障、投资促进、风险预警等更多服务,扩大投资合作空间。
同时,《决定》还强调改革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明确提出要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允许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允许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
这将加快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更好地体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政策取向。
二是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自由贸易区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如北美自由贸易区等;有时它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划出一定地域空间,实施“境内关外”的特殊政策,形成经济自由度较高的特定区域,如我国的上海自贸区。
当前,自贸区已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顺应这一新趋势,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以周边为基础、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当前主要是要抓紧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拓展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发展空间。
同时,《决定》提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切实建设好、管理好,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
三是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要从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做好内陆沿边开放这篇大文章。
挖掘内陆沿边地区的开放潜力,激发开放活力,加快形成更多维度、更多联动的开放新格局。
要统筹推进内陆地区国际大通道建设,推动内陆沿海沿边通关协作。
推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使内陆地区成为沿海加工贸易链条的承接地。
加快推进沿边省份向周边地区开放,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为沿边开放提供良好条件。
通过加快内陆沿边开放步伐,打造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新格局。
作者: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责编/张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