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四个向度
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理念是中国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它强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是一个全面、系统性的发展理念。
这一理念的核心思想包括:1. 坚持绿色发展: 提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2.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推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关系,让人与自然共同发展。
3. 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技术创新: 鼓励绿色产业发展,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4.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系: 建设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污染少的社会体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5. 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理念是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的理念。
它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倡导从传统的“以人定利”到 “以人为本”的价值转变,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理念在中国的政策和发展规划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我国开始探索绿色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理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优先:在发展过程中,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确保经济发展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探索中国特色文明发展道路的理论努力——生态文明研究新论述要
地位 , 重新树立人的“ 物种” 形象 , 把关心其他物种 的命运视为人 的一项道德使命 , 把人与自然的协调
发展视为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需求和文明的一种 新 的存在方式。在生态文明时代 , 人们将超越工业 文 明时代那 种认 为保 护 环 境 只 是 一种 权 宜之 计 的
、
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将本国的生态保护建立在
探索生态文明战略问题 , 必须梳理生态文明观
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来源 。根据学者的研究 , 它主要 包括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 探索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论述和前期经验 ; 国外有 关生 态文 明建设 的理 念和经 验 ; 中华 文 明中的生 态 文明智慧; 等等 。在此基础 上 , 少学者强调 , J 不 中国特色生态文 明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 和生态
意。如加快物质文明的进程 , 解决从生存到发展的 所有问题 ; 提升精神文 明的内涵, 解决从功利 主义 到环境 主义 的所 有 问题 ; 出政 治 文 明 的引 导 , 突 解 决从偏狭性到公正性的所有问题 ; 等等。马克思主 义是对资本 主义 的超越 , 含着对工业文明的反 包 思, 从而使生态文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 社会主义 的根本属性 。三是存在方式思路 。即 】 生态文明从文明重建的高度 , 确立人在大 自 然中的
过程 , 是促进 人类社会 与 生态环 境可 持续 发展 的 也
过程 。
体主体性的辩证统一 。这种统一就是科学发展、 和 谐 发展 的宏 观架 构 和 微 观 日常生 活 与保 护生 态 环
境 的 实 践 性 统 一 J 如 果 从 跨 越 式 发 展 方 面 观 。
照, 有学者 认 为 , 国 已 出 台 “ 型 ” 会 试 验 、 中 两 社 可 持续 发展 试 验 , 展 循 环 经 济 、 碳 经 济 、 态 经 发 低 生 济、 绿色能 源等 一系列 生态 文 明建设 战略性举措 和
生态文明的三个关键问题-2019年精选文档
生态文明的三个关键问题一、生态文明的历史地位现在一般认为,“文明”这个范畴主要有两方面的涵义。
一是表示社会的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应。
二是与“文化”基本同义,只不过文明是对整个社会生活的概括,文化则往往特指社会生活的局部或某一方面。
比如,在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说法中,文化一词就可以与文明互换;而齐鲁文化、江浙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商业文化、官场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说法,若将其中的文化一词改为文明,要么涵义会有所变化,要么就显得不伦不类。
就社会整体的进步状态而言,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划分文明的标准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各有差异。
有的从生产方式的角度,将文明划分为采集渔猎文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有的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将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这两个角度共同的前提是,文明和社会都是不断进步的,而且服从一般规律。
有的更强调文明在起源上的差异性或者发展上的冲突性。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是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
斯宾格勒在其名著《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指出,世界历史并不具有统一的发展性,文明的起源是多中心的,各种文明如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墨西哥、希腊―罗马和西方,不仅相互独立、自成一统,而且相互等价、无法融合,即使互有接触,甚至表面相似,那也是貌合神离。
惟一相同的是,各种文明具有大致相同的生命周期:发生、发达、衰败。
很明显,斯宾格勒的文明观既是反西方中心主义的,也是悲观主义的。
二是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
汤因比的历史观是英雄史观,其代表作是12卷巨著《历史研究》。
他把文明(文化)作为研究历史的基本单位,认为世界历史上一共有37种文明。
与斯宾格勒一样,他也把文明看成是具有起源、生长、衰落、解体过程的有机体,认为各种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
他强调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应战成功,文明产生;文明的生长遵循“多数与少数”原则,少数人具有创造性,多数人加以模仿,文明就兴盛发展;文明衰落的原因是创造者的少数变成少数人对社会的统治,从而失去自觉的追随者,其标志是“大一统国家政权”的出现;文明在衰落中遵循骚乱、整顿、在骚乱中整顿的节律。
生态文明 八观
生态文明八观生态文明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和行动指南。
它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文明观,形成科学、合理、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面将从八个方面介绍生态文明的观点。
第一观:生态优先观。
生态优先观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我们要推动绿色发展,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工作。
第二观:绿色发展观。
绿色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要以绿色方式为导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我们要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产业发展,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态城市和乡村。
第三观:循环发展观。
循环发展观要求我们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再利用。
我们要推广“三废”资源的回收利用,加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研发,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
第四观:低碳发展观。
低碳发展观要求我们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碳排放强度,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们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发展低碳交通和低碳建筑,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第五观:资源节约观。
资源节约观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避免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
我们要加强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
第六观:生态保护观。
生态保护观要求我们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我们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第七观:社会共治观。
社会共治观要求我们加强社会治理,形成政府、市民、企业等各方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我们要加强法治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文明格局。
第八观:文明新风观。
文明新风观要求我们树立文明新风,倡导绿色环保、节约资源、文明礼貌的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内容
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内容
生态文明是指在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的自然生态系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明。
生态文明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1. 生态保护和恢复: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损失。
2. 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推广节约资源、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最大化的利用。
3. 绿色发展和清洁生产: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环保技术创新,促进清洁生产,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
4. 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和执行,推进社会文明进步。
5. 国际合作和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 1 -。
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
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事业的过程。
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态文明建设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减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影响,为人民创造一个适宜居住的环境。
这涉及到各个方面,例如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等,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2.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的基础上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取推广节能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开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等措施。
3. 文明习惯:生态文明建设还要培养人们的良好生态习惯。
这包括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广低碳出行、减少浪费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环保,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面临的迫切需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只有在地球和人类自身都能够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实
现更加美好、幸福、安全的未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的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的主要内容篇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优先:生态文明理念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应置于经济发展之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2. 全面协调可持续:生态文明理念强调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
3.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理念鼓励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发展。
4. 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理念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动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5. 环境治理:生态文明理念要求加强环境治理,提高环境保护的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力度,推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6.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节约资源的理念,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生态。
为了落实这些生态文明理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节能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和考核力度,鼓励企业和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篇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的主要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
以下是该理念的主要内容:1. 倡导绿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基本要求,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2. 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优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原则之一。
生态文明理念的内涵
生态文明理念的内涵
生态文明理念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
下面是生态文明理念的一些基本内涵:
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理念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
人类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以合理的方式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2.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强调经济发展要以绿色、可持续的方式为导向,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这包括优先发展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提倡循环经济和资源回收再利用等。
3.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倡导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这包括加强环境监管,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理和恢复生态系统等。
4. 绿色生活方式:生态文明鼓励人们采取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这包括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废物产生,倡导绿色出行和健康饮食等。
5. 全球合作:生态文明理念认识到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国际合作与共享经验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生态文明理念的内涵不仅涉及环境保护,还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
文化传承紧密相关。
它秉持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旨在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后代子孙留下更美好的生存环境。
生态文明理念认识
生态文明理念认识
生态文明理念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
续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为目标的发展理念。
在传统发展模式下,经济增长常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浪费,人类与自然相互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旨在转变这种发展方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社会发展模式。
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关系,只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理念提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绿色发展,通过改变发展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是重要的环保措施。
通过
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环境监管,减少工业过程中的排放物,有效改善大气、水体和土壤的环境质量。
同时,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关键。
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生态文明理念还着眼于社会进步。
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人们的参与和创新。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生活方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
此外,要加强法治建设,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总之,生态文明理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思维,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
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绿色发展。
只有通过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向度
生 态 伦 理 是 在 人 与 自然 关 系 恶 化 的背 景 下 道 德 哲 学 发 展 的 时 代 产 物 。2 世 纪 中 叶 以来 , 识 之 士 对 人 类 的 生 产 方 0 有 式 、 生 活 方 式 以 及传 统 的 自然 观 和 价值 观进 行 了深 刻 反 思 。
索 。生 态 伦 理 学 作 为 一种 新 兴 的道 德 哲 学 , 论 从 理 论 研 究 无
还 是 道 德 实 践 方 面 , 日益 引 起 人们 的关 注 和 重 视 。在 建 设 都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生 态 文 明 的 过程 中 , 从生 态伦 理 维 度 寻 找 缓 解生 态 危 机 、 护 自然 环境 的道 德 依 据是 十分 必 要 的一 项 保 工作 。
态 , 需要 时时提 醒 自己莫把“ 人 能为 ” 应 为” 以整体 性 的眼光 关照 自然 , 当“ , 在美 好 的生态环 境 中追 求 人的全 面发 展。
关 键 词 : 态 文 明 ; 态 伦理 ; 生 生 以人 为本
中图分类号:8 B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o 2 7 0 (0 90 - 0 0 0 1 0 - 4 82 0 )7 0 4 - 3
根 据 , 往 流 于虚 幻 , 生 态 文 明实 践 难 以 兑 现 。从 伦 理 本性 往 使
和现 实 生 活 出 发 , 态 文 明 建设 中 的伦 理 原 则 应 该 是 不 以 人 生
人 类 社 会 在 经 历 了原 始 文 明 、 耕 文 明 、 业 文 明等 几 农 工
个 不 同 的 时 期 之后 , 处 于需 要 变 革 的重 要 关 头 。 工业 文 明 正
( ) 一
境 保 护 提供 一 个 坚 实 的 道 德基 础 , 种 非 人 类 中 心 主 义 做 了 各 多 方 面 的 努力 , 出 了 许 多 建 设 性 的思 想 和 主 张 , 正 确 处 提 对 理 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 进行 生 态文 明建 设 提 供 了丰 富 的精 神 资 源 。但 是 , 人 类 中 心 主 义 的伦 理 基 础 缺 乏 现 实 依 托 和人 性 非
生态文明世界观
生态文明世界观
生态文明世界观是指一种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观念。
生态文明世界观主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应建立和谐、平衡、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生态文明世界观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看重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世界观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避免资源过度开采、污染环境等破坏性行为。
2. 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世界观主张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重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倡导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世界观提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不仅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还要考虑社会公平和环境的可持续状况。
4. 培养环保意识:生态文明世界观强调培养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倡导人们从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等各个方面改变行为,实现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世界观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层面,生态文明世界观体现为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低碳经济等行动。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目标如何实现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目标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明确四大目标并努力实现它们至关重要。
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目标包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
人类来自自然,依存于自然,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人类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开发,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尊重自然,就是要认识到自然的规律和价值,不盲目地干预和破坏自然;顺应自然,就是要按照自然的规律行事,不违背自然的发展趋势;保护自然,就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在发展方式上,要摒弃过去那种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绿色发展模式。
这需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绿色产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活方式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践行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等理念。
比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节约水电等资源。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任务。
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如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为了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我们需要加强对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同时,要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包括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等。
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内容
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内容生态文明理念是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核心是要建设一个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认为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理念强调绿色发展,即通过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3. 资源节约型社会。
生态文明理念强调资源节约型社会,即通过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合理利用资源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生态保护型社会。
生态文明理念强调生态保护型社会,即通过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等方式,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5. 循环发展。
生态文明理念强调循环发展,即通过循环再生、循环使用、循环淘汰等方式,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以上基本内容外,生态文明理念还具有以下拓展:1. 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应该符合自然的内在规律。
生态文明理念认为,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应该遵循自然的内在规律,尊重自然的选择和演化,避免对自然造成过度的干预和破坏。
2.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生态文明理念强调,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各方面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3.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持。
生态文明理念认为,科技创新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通过技术革新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4.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球合作的努力。
生态文明理念认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球合作的努力,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全球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理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基本内容涵盖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生态保护型社会、循环发展等方面,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中国式生态生产力构建的基本路径
求 的理想 境界。“ 建设 美丽中 国…‘ 构 建中国式生态 生产 力” 都是为了给人们 提供一个更加 美好的生产 生活 环境。党的十八 大亦将 “ 改 善人居 环境 ” 作 为
“ 全面建 成小康社 会全 面深化改革 开放的 目标” 加
建 设 美 丽 中 国 与 构 建 中 国 式 生 态 生 产 力 的 内在 通 融 与 互 动
会文明程度还不高 , 人 们 的需 求还主要 集中在衣 食 住 行等物质层面上 。党 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 以来 . 沐
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 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 . 社会文 明程 度显著提高, 人们 的生活 需求 不再局 限于衣 食
住行 等物质层面, 而对 自身 的生存 环境也 提出 了更 高 的期望。“ 天蓝 、 地 绿、 水 净” 当然是 人们普 遍追
建设美丽中 国也好 . 构建 中 国式生 态生产 力也
罢, 其实说 到底都 是为了创造 一个更加 适合人居 的
生存空 间。正 如 党 的十八 大 报告 所 指 出的 那样 ,
生产空间集约高效 、 生活空 间宜居适度 、 生态 空间山 清水秀 , 给 自然 留下更多修复空 间, 给农业 留下更多
努力建设 美丽 中国 , 实现 中华 民族永续 发展 ” 。这 是 中共十八大 为我们 描绘 的一幅关 于“ 美 丽 中国”
良田, 给 子孙 后代 留 下天 蓝 、 地绿 、 水 净的美 好 家 园。 ” 这是 建设 美丽 中 国与构建 中 国式 生态 生产 力 的共同价值追求。从这 一意义上讲 , 此 二者是 内在 通融的。 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并 且发展速 度还 比较 缓慢 . 社
式。
关键词 : 生态生产力 ; 生态文明; 中国式生态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 : F 0 6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0 7 5 1 ( 2 0 1 4 ) 0 2 — 0 0 4 4 — 0 4
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
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摒弃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念,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二、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
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让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四、树立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我们应该树立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提倡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等,都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践行的行动。
五、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我们应该在教育、宣传等方面下功夫,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六、增强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和宣传等途径,普及生态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让这些意识深入人心。
七、提倡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出行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方面之一。
我们应该提倡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该注重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同时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提高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生态文明思想是指在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实
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念。
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倡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在生产、生活、建设等方方面面都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建设
美丽中国。
其次,追求生态平衡。
生态文明思想强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再次,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思想提倡在经济发
展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
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此外,强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
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倡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和生态道德观念,提倡爱护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行为准则,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
最后,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思想倡导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促进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追求生态平衡、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这些内容构成了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人们能够认真学习和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浅析生态文明思想
浅析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中形成的理论体系,它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一、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和基本理念生态文明思想反映了人类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基本认识和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理念。
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1)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绿色低碳环保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循环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推进可持续利用资源、推广生物多样性、发展循环经济等手段,实现经济环境相互促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
(3)统筹发展,保障民生福祉。
坚持谋求更好的质量和更高的效益,通过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增长的红利,推进公平正义的社会建设。
(4)全球治理,共建共享人类命运社区。
在全球层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国际环境合作,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共同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二、实践中生态文明如何建设?(1)强化全过程管理和源头治理。
改革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各项环保工作全面落实,规范环境监管,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的目标。
(2)加强环境惩治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保护生态和垃圾分类处理等环境公共责任,促进行业监管和执法。
(3)鼓励技术创新和创新投资。
支持优质环保科技成果和创新研究,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技术进步。
(4)促进环境教育和文化建设。
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形成共建绿色环保的社会共识。
(5)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绿色发展并共建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
三、生态文明思想的意义和价值生态文明思想的出现为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特思路和前瞻性理论。
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和价值:(1)有助于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建设。
生态文明思想基本内容
生态文明思想基本内容生态文明思想是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发展理念,它强调以自然为本,以保护自然环境为核心,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突出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是发展生态文明和实现良好生活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一是以自然为本。
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支柱,只有遵循自然规律,谨慎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使我们的社会不断发展、和谐。
二是以可持续的发展为核心。
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积极开展绿色发展,才能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长期和谐相处。
三是以环保环境为核心。
环境保护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更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标志。
因此,保护环境是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要求所有的发展都要以最小的环境影响为前提,并要求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四是以节约为出发点。
节约有助于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更有助于提高发展效率,降低成本,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节约资源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要求在资源利用和消费方面要有节制,要科学利用、合理利用资源,要创新发展,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促进绿色发展。
五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以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为前提,保护和适当利用自然资源,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充分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以此为宗旨,积极开展绿色发展,促进全球人类的福祉的发展模式。
因此,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要求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增长。
总之,生态文明思想包含了以自然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环保环境为核心,以节约为出发点,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等内容。
它强调以生态发展为目标,依靠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实现美好未来,是当今发展重要理念。
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内容
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内容
1.坚持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将环保、资源节约和社会公正等因素纳入考虑,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的协同发展。
2. 推动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是指在物质和能源利用上更加环保、节约的生产方式。
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生产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3. 加强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要求保护自然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这需要加强环境监管、完善环境法规、加强生态修复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 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节约型社会是指通过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资源节约、环保和社会公正的目标。
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培育节约文化、推广节能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5.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需要通过教育、宣传、科普等各种渠道,让人们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提高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形成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共识。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的四个向度作者:曹孟勤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2期何谓生态文明?目前人们众说纷纭。
笔者认为,作为生态文明的内涵至少应该包括四个向度。
第一,生态文明的物质文明: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谐与稳定。
文明是指人类脱离野蛮的过程,而人类脱离野蛮的起点则表现为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改造。
当原始人凭借自己的智慧打造出第一个用于加工自然物的石器工具时,人猿便揖手相别,人类由此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历程。
由此我们不难断言,原始人制造的石器工具既是人猿相别的见证物,也是文明的象征物。
这表明,任何文明都必须有自己的物质形态,任何文明都必须通过那个时代所创造的物质产品表现出来。
用物质形态承载文明,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物质文明。
人类加工制造的物品之所以能够成为文明的物质形态和文明的象征,是因为这些人造物品凝结着人类的智慧,是人类本质的对象化。
我们说,中国古代社会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就是因为中国古代人加工制作了许多精美的物品。
然而,以往的文明(指生态文明以前的文明)都是以人类加工制造的物品为文明的象征物,尤其以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界能力的生产工具为表征文明的基本向度,并且理所当然地认为,越是能够生产出促逼自然的人造物,即越是能够生产出在自然面前体现人类强大力量的生产工具,文明程度就越高。
石器工具表征的是低级文明,大机器则表征的是高级文明。
生态文明的提出,则使评价文明的标准发生了彻底转向。
生态文明不再以制造的工具为文明的基本象征物,而是以自然环境的美丽、稳定、和谐为文明的象征。
也就是说,生态文明是以自然环境为自身的物质形态,以创造出优美怡人的自然环境来表征文明。
如清洁的空气、干净的饮水、肥沃的土地、大片的荒野、茂密的森林、多样化的生命、绿色的城市等。
当然,在我们说作为生态文明的物质承载形态——自然环境的美丽时,并不暗含对原始自然环境的称赞,也不提倡回归原始,因为原始自然环境并没有凝结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所以它不能成为生态文明的物质承载形态。
作为承载生态文明的物质形态——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谐与稳定,必须是通过人类劳动创造的结果,它表达着人类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的目的合理性与社会正当性。
第二,生态文明的精神文明:人是自然的看护者。
文明不仅表现在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形态上,同样也表现在人的精神气质上。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来讲,文明的精神气质表现为人类对待自然所呈现出来的道德态度和价值追求。
农业文明以及农业文明以前的文明,对自然世界多持一种敬畏的态度,那个时代的人们总是匍匐在自然的脚下,把自己标榜为自然的一部分,乞求具有神性的自然能够恩赐给他更多的食物。
工业文明将敬畏自然的态度做一倒转,建立起支配、控制自然的精神气质。
它要求用人类的理性照亮自然的黑暗,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决裂,认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就在于把自然征服为人的一部分;越是能够征服自然的社会,就越进步、越文明。
生态文明作为超越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它所呈现出来的精神气质既不是对自然世界的敬畏,也不是对自然世界的支配,而是对自然世界的看护。
因为自然世界是人类存在的家,这里“家”的含义不仅指示着自然世界是人类的物质家园,同时也指示着自然世界是人类的心灵家园,人性生成的家园。
人类正是在看护自己的“家”时而走向生态文明。
依据海德格尔的考察,西方“伦理”的概念原初是指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后引申为人的“居所”,即“家”的含义,进而才转化风俗和伦理。
海德格尔还指出,作为伦理的“居所”也是诸神的所在地,人就居住在神的近处。
依据伦理的这种原初含义,我们可以说,伦理最初是指人的居所和人的家,而这个家是与大地、自然存在物融合为一体的。
因此伦理最初对人的要求是,人要成为大地和所有存在物的看护者,并在看护它们的过程中而接近神或与神同在。
“神”在古希腊则象征着人的道德理想和更高级的文明。
人之所以会成为自然世界的看护者,其形而上学的根据是: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体的,人即自然,自然即人。
当人与自然在本质上融合为一个整体,人类关爱自然即关爱自己,关爱自己即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就成为人类不得不承担的道义。
第三,生态文明的劳动文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从事劳动,可以说,劳动是人类被抛到这个世界上获得的一种天命,是人类特有的且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和神圣使命。
通过劳动,人类以改造自然世界,进行产品生产,通过消费产品来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基本要求。
人类的生活,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纬度来看,无非是需要、生产、消费、废弃的过程。
以劳动为中介的生活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分界线,通过劳动才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人类文明。
因此,劳动本身具有属人的价值,是文明的象征。
然而,工业社会尽管创造了工业文明,但并没有真正实现劳动的文明。
从劳动的性质看,工业文明中的劳动属于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工业文明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与资本主义,但资本主义是工业文明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从劳动的实际结果看,工业文明中的劳动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将人类自身的生存置于危险的境地。
因此,超越工业文明而建构生态文明,必须首先使劳动本身得以文明,而使劳动本身得以文明的路径则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马克思认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1]所谓物质变换,是指物质代谢和物质循环,意指人从自然环境中所提取的东西,经过消费之后而又能够还原于自然环境,能够被自然环境所吸收和所利用。
然而,工业文明则使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出现了裂缝,“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了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马克思语)。
也就是说,工业文明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大量废弃物,远远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且不能被自然环境所消解,从而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代谢的中断。
正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出现了裂缝,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循环发生了中断,才造成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马克思认为,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合理调节”和“共同控制”物质变换的共产主义社会,就可以修复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裂缝。
根据马克思对劳动本质的这一规定性,我们可以说,生态文明中的劳动文明是指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文明,即人类通过劳动在向自然环境提取自己所需要的物质以养育自身的同时,也反馈自身的物质能量以养育自然环境。
所谓反馈人类自身的物质能量,是说人类消费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工厂生产中的废弃物和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能够还原于自然环境,被自然环境所吸收、所利用。
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以及自然环境本身的生态平衡。
因此,生态文明意味着劳动的生态化,意味着劳动不再简单地是向自然索取人类所需之物的经济活动,还是维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生态活动。
劳动的文明是人类养育自身与养育自然环境的统一。
第四,生态文明的制度文明: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制度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关系结构和组织结构体系,它对社会具有整合、规范的功能,并硬性地担保公共社会的有序运行。
如果说工业文明发生于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那么生态文明则生成于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
生态文明的制度内涵是建立起一种节约型社会制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制度。
如果说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那么节约型社会则是对奢侈型社会的超越,环境友好型社会则是对反自然社会的超越。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追求奢侈和浪费的社会,如桑巴特在《奢侈与资本主义》中指出,资本主义起源于奢侈,是奢侈生出了资本主义。
也如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描述的那样,资本主义目前已进入消费社会,而消费社会的消费不是为了享有物品,而是为了浪费物品,只有奢侈地将物品大量浪费掉,才能使企业把这些被浪费的物品又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以供现代人继续奢侈和继续浪费。
资本主义社会也是一个反自然的社会,它把自然看作是一种恶,认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就在于敢于与天斗、与地斗、敢于做自然的主人。
然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宣告了追求奢侈的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不可持续性和自我毁灭性,反自然的结果却遭到了自然的报复。
因此,奢侈型和反自然型社会必然要遭到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拒绝和社会正义的禁止。
节约型社会将节约作为本质,作为价值评价的标准和所追求的善,因为节约是对生活目的的一种合理的计划和生活方式的明智选择,它体现了一种理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节约本身并不是限制人们的正常生活需要,而是节制不合理的欲望,约束不必要的或超生活需要的浪费行为,使人类过一种“好生活”和“善生活”。
正是由于节约本身是一种善,以及节约的伦理本质能够使消费行为合理化,因而以节约为目的的节约型社会本身就获得了价值合理性与道德正当性。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善待自然的社会。
为什么要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有两个充分必要的理由:第一,人与自然世界是相互作用的,人类怎样对待自然,自然也就怎样对待人类。
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就善待人类;人类将自然置于死地,自然也将人类送上不归之路。
第二,现实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是对象化的人自身。
人对自然的关系就是对自己的关系,人对自然的任何态度与行为都将变为对自己的态度与行为。
人对自然善就是对自己善,人对自然恶也等于对自己恶。
正是这两个理由,就内在地规定了人类社会必须对自然环境友好,像善待自己那样善待自然世界。
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