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说明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样题及参考答案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辅导老师:适用班级:09春/秋英语(本科)单元简述第一单元语言、文化与交际内容:介绍语言、文化和交际之间的关系,跨文化交流模式,交流中的各种意义等。
教学目的:帮助学员认识到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对语言的充分理解需要文化意识。
学习目标:通过各种练习了解决定交际质量的基本要素,认识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把握交际场合的定义、程式和价值观等。
第二单元文化冲击内容:介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时常常感到的种种“文化诧异”现象。
教学目的:通过对各种“文化诧异”现象的分析培养学员的文化意识。
学习目标:通过练习认识到英汉在好客、谦逊、隐私、礼貌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进一步体会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对交际行为的影响,初步学会如何适应一个新的文化环境。
第三单元姓名里的文化内容:姓名、称呼语和亲属语中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的:通过对姓名、称呼语和亲属语中的文化内涵的分析,使学员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英汉在这方面的文化差异。
学习目标:通过各种练习学会正确使用姓名、称呼语和亲属语。
第四单元人际间的交互作用内容:介绍在处理日常生活琐事过程中人际间的交互作用。
教学目的:培养学员对人们在处理日常生活琐事过程中不同行为模式的认识。
学习目标:通过练习学会处理邀请、约会、付帐、馈赠、请求、恭维、招待等行为中的文化差异,了解其中的一些不成文规则,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受本族文化影响的。
第五单元角色和关系内容:介绍社会角色,如男和女、父母和孩子、朋友、社会身份等中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的:帮助学员分析社会角色和关系在不同文化中的期望值。
学习目标:意识到不同角色的不同期望值;意识到不同角色的不同责任;做到同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能够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第六单元体态语交流内容:介绍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的:使学员熟悉不同种类的体态语以及不同文化对体态语的不同解释。
学习目标:通过练习能够描述体态语的不同意义;意识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而且要知道伴随恰当的体态语,在交流中有意识地注意脸部表情、目光接触、手势和身体位置、身体距离等。
跨文化交际(含教案)(高中英语选修课)
跨文化交际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英文名称:跨化交文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2、课程类别:专业专选课程3、课程学时:18学时4、学分:2分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到文化和交际的各个层面,包括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观念和信仰等。
该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不同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不同文化语境中语言交际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环境。
使学生了解其他文化的社会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更多关注相关国家的文化,特别是通过与本族文化的对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增加跨文化交际意识,并最终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和基本要求:(一)课程的重点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帮助学员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
通过典型实力分析,模拟交流联系,交际失误分析,英汉双向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对象国文化的了解,掌握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质量。
(二).基本要求:1、了解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和目前发展的动向。
2、掌握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运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奠定向该学科研究纵深发展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以语言学习为前提,强调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利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对交际与语言,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价值观的学习和讨论,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对文化现象的思考和讨论,反思语言学习过程,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通过课堂活动和案例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语言及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规则。
跨文化交际课程标准
《跨文化交际》课程标准英文名称: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适用专业:英语(普通) 学分数:1一、课程性质“跨文化交际”是国家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所规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在我院英语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属于专业模块课程,是专业基础系列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外语实践技能,拓展外语以及相关商务知识,提升全面素质和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理念1、课程所属学科分析“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属于“文学”门类,其一级学科为“外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为“英语语言文学”。
本课程是根据教育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课程,侧重毕业论文写作一系列步骤的理论讲解和实践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毕业论文写作的科学方法。
2、课程授课对象分析本课程面对的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四年级的学生,在前三年里学生们已经对“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英美文学及选读”、“英语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西文化”、“英美小说选读”、“文体学”、“英语教学法”等专业基础课程有了系统的学习。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本课程从论文选题、查阅文献、开题报告写作和论文写作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研究和创造能力,进而以统观全局的思想、清晰的思路和规范的格式完成论文写作。
3、课程内容选择分析本课程的框架结构是根据授课对象和授课任务安排的,主要包括开题报告、文前文本、正文文本、文后文本的写作方法,以及资料搜集、整理等技巧。
课程重点内容包括论文摘要、文献综述、论证和结论。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用规范、流畅的语言和正确的格式撰写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的acknowledgements、abstract、table of contents、the literature review in the Introduction、the form of the chapters、conclusion 和bibliography,以及如何查阅资料等。
《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大纲
四、期末课程考核
1、考核的方式方法:考试。
2、考核的日期和时间:由教务处依据校历安排。
3、考核类型:闭卷笔试。
4、考核范围与分值比例:
(1)对文化与跨文化交际概念的理解占10%
(2)对非言语交际文化及相关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和掌握占20% (3)对日常言语交际文化及相关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和掌握占20% (4)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及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占20% (5)对中西文化和价值观差异的理解和掌握占30%
5、考核要求:掌握。
6、考核的试题类型与分值比例:填空题占30%,单项选择题占30%,问答题占15%,案例分析占25%。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论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考核类别:考试适用对象:本科适用专业:英语总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 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的提高。
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
1二、课程教学要求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跨文化交际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 是在完成了精读、泛读、综合英语、写作等基本技能训练后开设的,旨在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
因此,学生先期完成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基本课程,如《基础英语》、《英国文学选读》等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2化的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
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
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
六、课程教学内容Unit 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4学时)3一、教学内容(一)Reading I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二)Discovering Problems: Slim Is Beautiful?(三)Debate(四)Reading II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五)Writing二、重、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Identifying Difference: How We Address Each Other(二)教学难点:1. Further Reading I Stumbling Block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 Further Reading II Communication in the Global VillageUnit 2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4学时)一、教学内容4(一)Reading I What Is Culture.(二)Fill-in Task(三)Sharing Knowledge: More About Culture(四)Writing(五)Reading II 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六)Discovering Problems: Misreading Commercial Signs二、重、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Identifying Difference 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二)教学难点:1. Further Reading I Understanding Culture2. Further Reading II Essentials of Human CommunicationUnit 3 Cultural Diverse(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Reading I Different Lands, Different5Friendships(二)Cultural n formation: American Friendship(三)Survey(四)Identifying Difference :Family Structure(五)Reading II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Cultures(六)Interview(七)Sharing Knowledge: Confucian Cultural Patterns二、重、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1. Intercultural insight2. Translation(二)教学难点:1. Further Reading I Cultural Dimensions2. Further Reading II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6Unit 4 Language and Culture(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Reading I How Is Language Related to Culture(二)Fill-in Task(三)Group Work(四)Identifying difference: Kinship Terms and Mores.(五)Reading II Language-and-Culture,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六)Survey二、重、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1.Discovering Problems: Translating Across Languages2. Translation3. Case Study: Cases 13-16(二)教学难点:71. Further Reading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2. Further Reading II Language, Thought, and CultureUnit 5 Culture and Verbal Communication(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Reading I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e of Conversation(二)Fill-in Task(三)Identifying Difference: Compliment Response(四)Interview(五)Reading II The Way People Speak(六)Group Work(七)Cultural Information: Making Telephone Calls二、重、难点提示8(一)教学重点:1. Intercultural insight2. Translation3. Case Study: Cases 17-20(二)教学难点:1. Further Reading I Cross-Cultural Verbal Communication Styles2. Further Reading II Preference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Verbal CodesUnit 6 Cultur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Reading I An Overview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二)Matching Task(三)Observation Task(四)Sharing Knowledg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9Touch(五)Reading II Gender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二、重、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1. Identifying Difference: Posture and Sitting Habits2. Cultural information: How the Japanese Communicate Nonverbally3. Translation4. Case Study: Cases 21-24(二)教学难点:1. Further Reading I Functions of NonverbalCommunication2. Further Reading II Sounds and SilencesUnit 7 Time and Space Across Cultures (4学时)一、教学内容10(一)Reading I The Heartbeat of Culture(二)Identifying Difference: What's the Rush?(三)Group Work(四)Intercultural insight(五)Reading II The Language of Space二、重、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1. Cultural information: Home in Various Cultures2. Sharing Knowledge: Cultures Built Into the Landscape3. Translation4. Case Study: Cases 25-28(二)教学难点:1. Further Reading I Cultural Conceptions of Time2. Further Reading II German Use of Space11Unit 8 Cross-Cultural Perception(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Reading I French Leave and Dutch Courage(二)Fill-in Task(三)Cultural information: Who Is Gaijin?(四)Survey(五)Reading II Ethnocentrism and Ethno relativism(六)Discovering Problems: Tile Image(七)Group Work二、重、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1. Sharing Knowledge: Culture and Perception2. Translation3. Case Study: Cases 29-32(二)教学难点:1. Further Reading I Behaviors That Separate Us122. Further Reading |1Stereotype and PrejudiceUnit 9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Reading I Adapting to a New Culture(二)Discovering Problems: Chinese Students Abroad(三)Reading II Overcoming Ethnocentrism inCommunication(四)Group Work二、重、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1. Identifying Difference: Little Things Where They Differ2. Debate3. Translation4. Case Study: Cases 33-36(二)教学难点:131. Further Reading I Sojourner Adaptation2. Further Reading II Developing Mindfulness七、学时分配14八、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成绩评定:笔试占70%,平时考核(出勤、作业,测验,课堂表现)占30% 。
跨文化沟通课程考核说明实施方案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跨文化沟通形成性考核方案(一)课程形成性考核的任务和目的形成性考核是远程开放教育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考核方式,是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的重要措施。
形成性考核的目的是要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考核和管理,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学习信息,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的目的。
形成性考核的任务主要是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了解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指导,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
(二)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内容按照“3123”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模型的要求,课程形成性考核包括对学生现实课堂学习过程和虚拟课堂学习过程的考核。
现实课堂的考核包括平时作业、阶段测试、集中辅导出勤、课堂讨论、学习小组;虚拟课堂的考核包括网上资源学习、网上专题讨论、网上实时答疑、网上作业提交的考核等。
(三)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比例安排学生本课程的总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最终总成绩达到60分为通过。
形成性考核成绩由辅导教师按省电大要求评定,期末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
对于选择综合式学习模式的学生,其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中,现实课堂和虚拟课堂的考核成绩各占50%。
其中现实课堂考核成绩中,作业成绩占80%,辅导课占10%,小组活动占10%。
虚拟课堂的考核成绩中,上网资源学习占50%、上网讨论占50%。
选择完全个别化学习模式的学生,其课程形成性考核项目主要包括学习计划制定、网络课堂学习、多种媒体资源学习、平时作业、阶段性学习总结、阶段性学习测试、期末复习等。
各部分所占比例为:(1)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占课程形考总分数的10%;(2)按要求完成文字教材、网络资源及多种媒体资源学习(网络资源学习包括网上文字和音视频资源浏览、开展网上讨论和答疑等),占课程形考总分数的40%;(3)按时完成平时作业、阶段性学习总结(可以书面形式提交,也可通过网络提交),占课程形考总分数的40%;(4)按要求参加期末复习,占课程形考总分数的10%。
《跨文化交际》课程标准
《跨文化交际》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是为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拓展性后续课程,也是大学英语提高阶段的选修课程。
本科A级学生第三学期可以选修,B 级学生第四学期可以选修。
该课程以语言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视频和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与概念。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中国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异同,掌握必要的技巧以应对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冲突;在对各种场景案例的讨论中,提升学生识别与辨别文化差异的能力、增强其对不同文化现象的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撞击问题的灵活性;通过对真实交际场景的模拟演练和反馈,熟悉跨文化交际的策略与方法,提高跨文化交际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帮助学生理清与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困惑及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熟悉本族文化,了解他族文化,思维能够在不同文化之间自由转换;能够预判和避免由于不同的文化期望而产生的误解;能够解释手势和其他形式的体态语并且可以在交际过程中熟练地使用;在跨文化交际时能够进行文化适应和文化包容。
此外,丰富英语语言知识、提升应用技能也是本课程不可或缺的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本课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
在对话和讨论的过程中能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在发言中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2)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了解认识英语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现象,对目的语文化产生兴趣,进而主动观察、分析、对比、评价文化及文化差异现象。
能够较为客观、系统、全面地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能够探讨深层文化和研究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能够互补和融合两种不同的文化。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河南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_____ 跨文化交际_________ 课程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专业:_____ 英语语言文学________ 学制:________ 4 ____ 年____________ 所属系部:________ 外语系______________ 制订日期:_2012—年_4—月_15 日河南工程学院教务处编制二0—二年四月十日河南工程学院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英文名称:跨文化交际,In tercultural Commu nicati on课程编码: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英语本科学时数:_32_;其中:讲课学时:_16_ ;实验学时:_16_ ;学分数:2_ ;编写人:_靳爱心审定人:_屈平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跨文化交际》是英语本科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第3学期开设,32学时,2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及相关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跨文化交际对当代世界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形成和发展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和宽容以及处理文化差异问题的灵活性,提高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培养学生与英语本族人通过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浅easy、宽wide、精elite 、新new、用useful ”的教学思想。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提高外语的理解能力,在与英语本族人交流时准确深刻地理解对方和得体地表达自己。
同时,通过学习文化知识进一步训练语言基本功,提高英语应用水平。
英语本科专业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 •掌握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特征。
2 •了解影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各种因素。
3 •了解跨文化交际的途径以及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法等。
4. 对语言与跨文化研究的有关理论有初步的了解;5 •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异同的比较,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说明
《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说明
本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形成性考核和课程终结考试,分别占总成绩的20%和80%。
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即形考手册),参与面授辅导和各项教学活动的情况,以及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情况。
课程终结考试即课程结束后的全面考核,以考查读写技能为主,
听说译技能为辅,同时包括课程中介绍的跨文化交际的有关知识。
本考试分口试和笔试两部分,口试和笔试都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在同一时间全国统考。
口试成绩占终结考核成绩的15%,笔试占终结考核成绩的65%。
二、试题结构
(1)笔试:笔试分为4部分。
请看下面的试题结构。
《跨文化交际》笔试试卷内容与结构
部分内容题型考点题量题号分数总分时间(分钟)
I 听
力
简短对话/讨论
多项选
择
听辨及综合理
解能力
51-510
20
30(含约
10
分钟誊写
答案时间)讲座片段填空题
听辨细节的能
力
106-1510
II语言得体性多项选恰当运用蕴含1516-3
0303020
考核方式
(2) 口试部分:
考学生两人一组,进行问答对话。
总共出3套口试题签,每一个题签上有两个话题,话题与教材的内容相关。
考试时,首先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抽签,然后按照A, B两个角色准备对话,准备时间为10分钟。
接着开始口试,两个话题各进行5分钟,口试时间总共为10分钟。
《跨文化交际》课程标准
《跨文化交际》课程标准2023年10月目录一、课程信息 (1)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任务 (2)三、课程目标与要求 (2)(一)课程目标 (3)(二)课程要求 (4)四、课程结构与内容 (5)(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原则 (5)(二)教学内容组织构架 (6)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8)六、教学实施与保障 (9)(一)教学实施 (9)1.教学理念 (9)2.教学模式 (9)3.教学方法与手段 (10)4.学法 (11)5.教学实施过程 (12)(二)教学实施保障 (14)1.师资保障 (14)2.教学资源保障 (14)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学时:64学分:4适用专业:旅游英语、商务英语、旅游管理、导游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跨文化交际》课程是旅游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旅游管理、导游等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利用现有教育资源,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基本知识,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开展跨文化旅游交际活动的基本素质,达到有效解决各类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问题的职业要求。
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后续课程有:旅游英语、英语口笔译实务、目的地和客源国概况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了解了对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掌握了一定的跨文化服务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对旅游英语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任务课程主要帮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礼仪,经由跨文化交际基本理论指导下主要国家交际的介绍、理解和必要的运用,以培养学习者开展日常交往、接待、策划、谈判等必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程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十二个模块的内容,突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国际化视野和多元文化视野的培养。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考核方案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考核方案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能够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不仅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还可以促进文化的多元融合和相互尊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考核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目标本考核方案旨在评估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能力和技能。
具体目标包括:1. 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和书面表达;2. 评估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适应能力;3. 评估学生的跨文化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评估学生的跨文化团队合作能力;考核内容和方式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考核内容包括口语和书面表达。
口语考核可以采用会话或演讲形式,以评估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
书面表达考核可以采用写作或论文形式,以评估学生的写作和组织能力。
文化意识和文化适应能力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面。
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对文化差异的适应能力。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或情境模拟等方式进行考核。
跨文化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的跨文化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在跨文化环境中有效交流的关键。
考核内容可以包括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或情景模拟等形式,以评估学生在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和冲突时的能力。
跨文化团队合作能力学生的跨文化团队合作能力是在团队环境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合作的关键。
考核内容可以包括小组项目或团队实践等形式,以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和跨文化决策能力方面的表现。
考核评价和反馈考核评价应结合量化和定性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评价结果可以根据不同的考核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的个人表现进行综合评分。
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并为学生提供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结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核方案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的重要手段。
本方案综合考虑了语言表达能力、文化意识和适应能力、跨文化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力、跨文化团队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跨文化沟通课程考核方案
论跨文化沟通课程考核方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跨文化沟通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跨文化沟通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然而,为了确保课程的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考核方案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关于跨文化沟通课程的考核方案。
一、考核目标首先,制定考核方案的前提是要明确考核的目标。
对于跨文化沟通课程而言,考核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跨文化沟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等。
2.理解不同文化的通信模式,包括非语言、语言、身体语言等。
3.培养敏锐的跨文化认知能力,包括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言语规范。
4.提高跨文化交际技能,包括有效的沟通、解决文化差异问题等。
5.发展跨文化领导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跨文化管理能力。
二、考核形式为了评估学生在跨文化沟通方面的学习成果,需要采取多种考核形式,包括考试、作业、研究报告、课堂表现、实践操作等。
1.考试考试是最常见的考核形式之一,通过考试可以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题等不同形式的题目,涵盖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作业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论文写作、翻译练习等等。
通过作业可以测试学生对主题的深度理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3.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某个文化,掌握跨文化沟通的艺术。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文化主题,比如文化习俗、社会价值观、语言差异等,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研究报告。
通过这个形式,能够考查学生在研究和写作方面的能力。
4.课堂表现课堂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考核形式。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出回应。
这可以衡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5.实践操作跨文化沟通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需要实际操作经验。
因此,实践操作也是一种重要的考核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说明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形成性考核和课程终结考试,分别占总成绩的20%和80%。
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即形考手册),参与面授辅导和各项教学活动的情况,以及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情况。
课程终结考试即课程结束后的全面考核,以考查读写技能为主,听说译技能为辅,同时包括课程中介绍的跨文化交际的有关知识。
本考试分口试和笔试两部分,口试和笔试都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在同一时间全国统考。
口试成绩占终结考核成绩的15%,笔试占终结考核成绩的65%。
二、试题结构
(1) 笔试:笔试分为4部分。
请看下面的试题结构。
(2) 口试部分:
考学生两人一组,进行问答对话。
总共出3套口试题签,每一个题签上有两个话题,话题与教材的内容相关。
考试时, 首先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抽签,然后按照A, B两个角色准备对话,准备时间为10分钟。
接着开始口试,两个话题各进行5分钟,口试时间总共为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