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传奇中被称为善弹阮咸又通经史

合集下载

【doc】“阮咸牌”琵琶在唐代的发现

【doc】“阮咸牌”琵琶在唐代的发现

“阮咸牌”琵琶在唐代的发现第27卷第4期2011年l2月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JOURNALOFJIAOZUOTEACHERSCOLLEGEV ol_27.No.4Dec.2011"阮咸牌"琵琶在唐代的发现.木刘小兵(黄淮学院中文系,河南驻马店463000)摘要:竹林七贤代表着令人神往的名士风范,4J'1以其超尘绝俗的才情气质,个性禀赋,成为后人包括唐代士人崇拜和接受的偶像.从竹林七贤事迹中抽取了"阮成"这个具有象征意义且颇具影响力的"符号",展示七贤的代表人物阮成之诗性与才情在唐代的嗣响,并以此说明七贤旱已成为唐人的历史记忆,成为唐代士人精神传统与文学传统之一脉.关键词:阮成;竹林七贤;琵琶;唐代;发现中图分类号:K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465(2011)04—0001—03竹林七贤之所以能够成为魏晋风流的代表,成为后世文人追踪效法的偶像,这既与他们共同代表的一种令人神往的名士风范有关,也与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超尘绝俗的才情气质,个性禀赋密不可分.阮咸作为阮籍的侄儿,无疑是竹林七贤中的小字辈,然而能被列入这个名士组合,其才情气质亦必有卓越超拔之处.《世说新语》中已有许多关于这位"小阮"的风流才情甚至惊世骇俗之举的记录,如骑驴追婢,晒犊鼻祥,神解音律,与猪同饮等等,兹不赘述.而他留给唐人最值得称道的"文化遗产",还是其所擅长弹奏并被后人命名为"阮咸"的那只琵琶.从此,唐人口中说着阮咸,手中演奏着阮咸,耳中聆听着阮咸,自然,也会情不自禁地遥想起阮咸其人及其风采神韵.下文仅从阮咸及其琵琶留给唐人的记忆的角度,展示七贤之诗性与才情在唐代之嗣响.由此或可部分感受魏晋至隋唐之间,士人之精神气质曾经历过怎样的传承与流变,并以之印证竹林七贤确为唐人所继承的士人精神传统之一脉. 一,"阮咸"再现如同许多出土文物一样,"阮咸"作为一件古乐器在唐代的发现也属偶然.关于此事,唐人在笔记小说中有所记述,其一是刘觫的《隋唐嘉话》:元行冲宾客为太常少卿,有人于古墓中得铜物,似琵琶而身正圆,莫有识者.元视之日:"此阮咸所造乐具."乃令匠人改以木,为声甚清雅,今呼为阮成者是也._】J】.另一记述见于李济翁的《资暇集》:往中宗朝,元宾客行中(当为冲,笔者注)为太常少卿.时有人于古冢获其铜铸成者献之,元日:"此阮仲容所造."乃命工人木为之,音韵清朗,颇难为名.权以仲容姓名呼焉,于今未蒙佳号.…两处记录大同小异,但都叙述了"阮咸"这一乐器被发现的时间,地点以及被命名的经过.如需了解更多关于琵琶的历史知识,不妨再阅读一段《旧唐书?乐志》中的文字:琵琶,四弦,汉乐也.初,秦长城之役,有鼗而鼓之者.及汉武帝嫁宗女于鸟孙,乃裁筝,筑为马上乐,以慰其乡国之思.推而远之日琵,引而近之日琶,言其便于事也.今《清乐》奏琵琶,俗谓之"秦汉子",圆体修颈而小,疑是弦鼗之遗制.其他皆充上锐下,曲项,形制稍大,疑此是汉制.兼似两制者,谓之"秦汉",盖谓通用秦,汉之法.《梁史》称侯景之将害简文也,使太乐令彭隽赍曲项琵琶就帝饮,则南朝似无.曲项者,亦本出胡中.五弦琵琶,稍小,盖北国所出.《风俗通》云:以手琵琶之,因为名.案旧琵琶皆以木拨弹之,太宗贞观中始有手弹之法,今所谓掏琵琶者是也.《风俗通》所谓以手琵琶之.乃非用拨之义,岂上世固有掬之者耶?阮成,亦秦琵琶也,而项长过于今制,列十有三柱.武太后时,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之.晋《竹林七贤图》阮咸所弹,与之类同,因谓之阮咸.咸,晋世实以善琵琶知音律称.收稿日期:2011—10—08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唐人墓志与魏晋想象》(编号:2011一ZX一303)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刘小兵(1968一),男,山东滨州人,黄淮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文学批评史研究.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由此,我们知道琵琶之历史亦很久远,"阮咸"乃为琵琶之一种.另据现代学者研究认为:唐代盛行的曲项琵琶传自西域,即所谓"胡中".而武后时期发掘出的琵琶却是秦汉时就有的古琵琶,形为直项,自然还当有其它方面的区别."阮咸"的再现无疑是唐人的幸运,它使唐人得以目睹并聆听这一与前贤有关的古乐器;"阮咸"的再现与被命名也是阮咸本人的幸运,使得阮咸的名字与风采伴随着这件乐器一直流传下去.也许,这是弥补古今同心而异世,不得相见之遗憾的最好方式,也是人类神往的延续自我生命的最好方式吧.二,"神解"之境界唐人之所以会将一件出土的古琵琶与七贤之阮咸联系在一起,不仅仅因为阮咸曾弹奏过这种乐器, 更是因为阮咸具有超常的音乐天赋,以至达到对音乐"神解"的境界!这一点早已为古人所称道.如《世说新语-术解》篇第一则日: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暗解",遂调律吕,正雅乐.每至正会,殿庭作乐,自调宫商,无不谐韵.阮咸妙赏,时谓"神解".每公会作乐,而心谓之不调.既无一言直勖,意忌之,遂出阮为始平太守.后有一田父耕于野,得周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荀试以校己所治钟鼓,金石,丝竹,皆觉短一黍.于是伏阮神识.《世说新语?术解篇》注引《晋诸公赞》中记录了阮咸的观点:勖所造声高,高则悲.夫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今声不合雅,惧非德政中和之音,必是古今尺有长短所致.然今钟磬是魏时杜夔所造,不与勖律相应,音声舒雅而久.不知夔所造时人为之,不足改易.《文心雕龙?乐府》篇亦云:杜夔调律,音奏舒雅,荀勖改悬,声节哀急,故阮威讥其离声,后人验其铜尺.故而唐人所撰《晋书?阮咸传》才有"咸妙解音律,善弹琵琶"阮成传之语,《晋书?乐志》亦有"时阮咸妙达八音,论者谓之神解"乐志,之句.我们知道,唐代的音乐艺术一度非常繁荣,因此,富于艺术才情的唐代士人对阮咸这样的奇才不能不惺惺相惜,予以格外的偏爱.三,唐人的"阮咸情缘"刘长卿曾经在《幽琴》诗中感叹"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他透露了琴这种乐器在唐代渐受冷落的命运,而更受时人宠爱的是来自"胡乐"的琵,.琶时.由上文所引《旧唐书?乐志》可知,琵琶早在秦汉时就传至中国,只是到了唐代仍有新的琵琶种类传人,且更受有"胡气"的唐人欢迎罢了.自然,阮咸最初喜欢琵琶可能与他爱上了其姑母身边的胡女有关,爱屋及乌亦喜欢上了琵琶.对于"异质"之人,物以及"异质"文化的喜爱,或许可视为唐人与阮咸之间的共性之一.唐人对琵琶的喜爱,从《全唐诗》中上百首之多的咏琵琶之作已可部分说明问题.薛收,虞世南皆有《琵琶赋》传世,白居易的《琵琶行》更是咏琵琶之经典名篇,薛用弱《集异记》载王维"性闲音律,妙解琵琶".尽管琵琶亦有新旧之分,"阮咸"所指为古琵琶,但是唐人在歌咏琵琶时并不加以严格区分.因而他们在聆听琵琶以及琴曲的美妙乐曲当中,时常会联想其阮咸这位前代的贤人,如:虞世南《琵琶赋》:"季伦欢金谷之宴,仲容畅竹林之聚."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 "仲容铜琵琶,项直声凄凄."¨再看两首专咏"阮咸"的唱和之作:一是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南斋小宴听阮咸》:阮巷久芜沉,四弦有遗音.雅声发兰室,远思含竹林.座绝众宾语,庭移芳树阴.飞觞助真气,寂听无流心.影似白团扇,调谐朱弦琴.一毫不平意,幽怨古犹今.…二是白居易《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落盘珠历历,摇骊'玉垮垮.似劝杯中物,如含林下情.时移音律改,岂是昔时声.¨这两首诗皆为和令狐楚诗而作,知令狐楚原诗亦为歌咏"阮咸",惜乎今已不存.刘诗写聆听"阮咸"之"遗音",遂起远思竹林之意;联想起阮咸被贬之事,更激起了有同样经历的诗人之共鸣,故日"幽怨古犹今".白居易亦为"阮咸"所奏出的凄清之古调所打动,并听出了其中蕴含着的劝慰之情;最后又通过对所听见的是否为真正的"昔时声"的质疑,表达了古贤已逝,雅声难存的遗憾.总之,聆听"阮咸",让唐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阮咸其人的风采,想起了七贤的竹林之会,想起了千古文人共同的"不平"之意与"幽怨"之情.下面这首唐代女道士李季兰的《听萧叔子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则又将流传在唐代的琴曲《三峡流泉》的创作权归之于阮氏叔侄: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复,直似当时梦中听.三峡流泉几千刘小兵:"阮咸牌"琵琶在唐代的发现里,一时流入深闺里.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自然,阮咸的被唐人追忆,又不仅仅因为阮咸是一个音乐天才,更因为他作为竹林名士之一,同样代表了令人神往的竹林精神.《晋书?阮咸传》载"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山涛阮咸典选:'阮咸贞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职,必绝于时.'……"太原郭奕高爽有识量,知名于时,少所推先,见咸心醉, 不觉叹焉."]l故而,阮咸之风神器度,不仅让晋人心醉,亦让唐人心仪神往.如,杜甫《八哀诗?故着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萧条阮成在,出处同世网.杨巨源《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再如,李端《奉和秘书元丞杪秋忆终南旧居》:高门有才子,能履古人踪.白社陶元亮,青云阮仲容.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一):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杜甫《示侄佐》:多病秋风落,君来慰眼前.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满谷山云起,侵篱涧水悬.嗣宗诸子侄,早觉仲容贤.《杜诗详注》引《杜臆》日:山云涧水,即所闻茅屋趣也,因此想竹林之眠,犹二阮之把臂入林耳.又如钱起《送族侄赴任》:林下不成兴,仲容微禄牵.……此时知小阮,相忆绿尊前.总之,阮咸凭借其七贤之一的身份,"神解"的音乐天才以及拔俗的风神器度,同样成为唐人所喜爱的先贤之一.阮咸与他的琵琶一起,长留于唐人的记忆之中.唐人的艺术才情与士人情怀之中,不时会闪现阮咸的身影.唐人甚至于在撰写墓志之际,亦会遥想其七贤之阮咸.如《大唐故朝议郎前薛王府兵曹参军上柱国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 仲容才美,始加都尉之名;苏建功多,遂有将军之号.又《大唐故使持节歙州诸军事歙州刺史驸马都尉王君墓志铭并序》:君褰帷驭俗,下车缉政.时雨霈然,清风自远.王承在郡,无亏高辙;阮成为邦,亦全胜范.可见,"阮咸"与"嵇琴","阮啸"一起,已成为与竹林七贤有关的颇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它们集中体现了魏晋名士的才情与气质,也是竹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跨越时空,我们看到七贤身上的艺术才情在唐代得到了传承,唐人借"阮咸"以及"嵇琴","阮啸",或寄托幽怀雅趣,或抒发狂放之情.在看到七贤之诗性与才情在唐代嗣响的同时,也使我们对有唐一代的士人情怀和文学传统多了一份认识与体悟:历史的长河前后相接,在魏晋风流与大唐神韵之间,有着许多历史性的关联,竹林七贤的确是一群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的艺术精灵,而阮咸则是其中颇有历史韵味的媒介之一.[参考文献][1]王汝涛,编校.全唐小说[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2][后晋]刘啕.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076.[3]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l17.[4]杨勇.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6:631.[5]王运熙,周锋.文心雕龙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6][唐]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7]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6:106.[8][唐]薛用弱.集异记[M].金文明,选译.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110.[9][清]董诰,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1397.[10]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 2004:llOO.[11]陶敏,陶红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 2003:656—657.[12]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761.[13]陈文华.梦为蝴蝶也寻花——李冶,薛涛,鱼玄机诗注评[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8.[14]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390.[15]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183—184.[责任编辑:程峰]3?。

关于阮元的个人简介

关于阮元的个人简介

关于阮元的个人简介阮元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阮元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

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

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生平阮元于高宗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府城一个以文兼武的世家。

他的祖父阮堂武进士出身,官湖南参将,曾率军征苗,活捉苗人数千人。

父亲阮承信系国学生,修治《左氏春秋》,为古文大家。

母亲林氏也出身于仕宦之家,通晓诗书,有修养。

阮元5岁开始跟从母亲学字,6岁进私塾就学。

他的母亲对他偏重于文字的教育,他的父亲则令他通文义和立志向学。

阮承信熟读《资治通鉴》,对阮元讲“成败治乱,战阵谋略”,并教他骑马和学射箭,并对他说“此儒者事,亦吾家事也”,希望他文武兼备。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廿五岁的阮元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次年授翰林院编修。

一年后因学识渊博,受高宗赏识升任少詹事,入值南书房、懋勤殿,迁任詹事。

1793年至1795年,提督山东学政,曾数游济南名泉,留下不少赞泉诗,写有《小沧浪笔谈》,杂记济南掌故风物等;广交山东及寓鲁金石学家,遍访山东金石文物,在毕沅主持下,撰成《山左金石志》24卷,对山东乾嘉之际金石学的兴盛贡献颇巨。

后历任浙江学政,仁宗嘉庆三年(1798年)返京,任户部左侍郎,会试同考官,未几又赴浙江任巡抚,抚浙约十年。

在任期间,除吏治军政之外,又纠合浙江文人,编书撰述不辍。

《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期末复习题一)--附答案

《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期末复习题一)--附答案

《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复习题一)一、填空题1. 上官体是指高宗龙朔年间以______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2.文章四友是指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并称。

3.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在陶渊明以来的______和谢灵运以来的______的基础之上。

以______、______为代表,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4.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______四类5.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_____。

6.韩愈的《_______》被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7.“以文为诗”是_________的一种创作倾向和自觉的美学追求8.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_____”。

9.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_____。

10.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指_______。

11.长吉体是_______诗所具有的风格。

12.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______。

13.完成五言律定型的是______、______。

14.王建所作《宫词一百首》采用的诗体是______。

15.欧阳修作诗以气格为主,宋诗风气为之一变,其诗体被称为_____。

16.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_____。

17.朱敦儒的词自成一体,被称为_____。

18.宋初三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19.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_____。

21.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_________。

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常识

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常识

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常识
1.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盛唐边塞诗歌的代表诗人是王昌龄、岑参、高适。

3.唐传奇是小说的一种,其代表作有陈鸿的《长恨歌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以及白行简的《李娃传》。

4.唐代草书大家张旭和怀素为草书二绝,世谓“颠张醉素”。

5.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

6.唐代”古文运动“的发起人是柳宗元和韩愈。

7.玄宗时的画家吴道子善画人物,她的人物画用晕染法,衣带飘扬犹如风动,人们称之为“吴带当风”,她兼善山水画,重在写意,人称“疏体”。

8.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9.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新诗体。

引文词本来是配乐歌唱的,所以又称“曲词”、曲子词、歌余。

10.辛派词人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简介

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简介

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简介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简介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下面小编整理了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

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河南方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人物生平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

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三十六岁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

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终。

阮咸器名由来考

阮咸器名由来考

阮咸器名由来考贾真珍浙江音乐学院摘要:“阮咸”是阮的全称,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使用人名来命名的乐器。

提起中国传统乐器,说起古琴你可能会想起《广陵散》《流水》《潇湘水云》;说起琵琶会想起《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月儿高》;说起古筝会想起《高山流 水》《出水莲》《渔舟唱晚》……但阮呢?提起阮,我们很难说出可与上述传统古曲相对应的曲目,实则的确没有一曲流传至今。

谈阮这件乐器,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来探讨,从形制起源至乐器构造、从音乐美学至具体的表 现手法、从诗词歌赋至近代新作等,诸多方面都还有待深入发掘。

除以上诸类问题的探讨,业界各专家对阮咸 器名的由来也众说纷纭,各种说法不一。

本文将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以阮咸器名由来为切入点,探索阮咸器名的演变过程。

在对史书资料的考证和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加上自己的分析,尝试从“器名”回溯整体,对 其器名的变革作出进一步梳理和思考。

关键词:阮咸四弦枇杷批杷琵琶发展脉络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 )05-0020-03一、四弦器名的由来众所周知,在汉代以前,我们今天所见的曲项梨形 音箱的琵琶还未出现。

杜亚雄先生在其《阮咸考》一文 中有言:“就像汉代尚没有梨形共鸣箱的琵琶一样,也 没有任何一条史料和图像可以证实汉代有月琴和秦琴,这样一来,两条汉代史料所记载的只可能是“三弦” 和“阮”两种不同乐器的前身”①。

那时候在我国本土出现的类似“琵琶”的乐器只可能是“三弦”或“阮”的前 身。

据史书记载,“阮”亦被称为“四弦”,其称谓和“三弦”非常相似。

为此,笔者专门从器名和曲名两方面考 证了阮之“四弦”名称的由来。

器名说:笔者在翻阅宋代李昉等人奉敕编纂的《太 平御览》乐部时,在第二十二卷《音律图》中发现有这样 一段记载:“四弦秦汉未详所起,与琵琶同,以不开目为异O 四弦四隔,合,散声四,隔声十六,总二十声,随调应 律”②。

这段文字是现存可见史料中,较早将“四弦”作为乐器名所提及的内容之一,还介绍了其乐器构造由“四 弦四隔”形式组成;关于“四弦”形制等特征的介绍从晋 朝傅玄《琵琶赋•序》中方可略知一二:“观其器:中虚外 实、天地象也;盘圆柄直、阴阳叙也;柱有十二、配律吕 也;四弦、法四时也”③。

唐宋传奇集卷七;《绿珠传》

唐宋传奇集卷七;《绿珠传》

唐宋传奇集卷七;《绿珠传》《绿珠传》【宋】乐史撰《绿珠传》,宋代中国文言传奇小说。

共一卷,收入《琅琊密室丛书》、《说郛》。

【宋】乐史(930~1007)撰。

乐史,字子正,宜黄人,官太常博士,直史馆。

此书份量虽小,却是名篇传奇,记述了西晋时期美女绿珠的离奇经历。

绿珠本姓梁,以美艳而成为西晋名宦石崇的爱妾。

"八王之乱"中,权臣孙秀向石崇索取绿珠,为石崇所拒。

不久,石崇陷罪被逮,绿珠坠楼自杀。

传中还附录了石虎的爱妾翾风的传说。

简介;《绿珠传》是宋代轶事小说,乐史撰。

它以西晋末年大动乱年代为背景,叙述石崇的宠姬绿珠"美而艳",善吹笛歌舞,石崇以"真珠三斛"买来,置于金谷园馆。

权臣孙秀知道后,派人向石崇索取绿珠,遭到拒绝。

后来孙秀在赵王司马伦面前诬陷石崇,致使石崇被灭族。

在石崇被捕的时候,绿珠坠楼自杀而死。

乐史作此小说,一是赞扬绿珠的贞洁气节,用以反衬那些享厚禄、盗高位却朝三暮四、反复忘义的小人;二是揭露石崇、孙秀等上层贵族的道德沦丧,荒淫残暴。

作者认为,石崇的被杀,孙秀被军士剖心,乃是上天对他们恶行的报复,绿珠只是使这种报复加快到来而已。

小说中的绿珠实际上只是贵族奢侈享乐、相互争夺的牺牲品,从中反映出旧时代妇女地位低下、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

《绿珠传》1卷,存有《说郛》本,《广四十家小说》本,《图书集成初编》本。

作者;乐史(公元930─1007年),字子正,抚州宜黄(今江西宜黄)人,宋初文言小说家。

由南唐入宋,曾举进士,任过三馆编修、直史馆著作郎、水部员外郎等职。

他是北宋著名学者,尤其精通地理,著有《太平寰宇记》。

他还编纂了笔记小说《洞仙集》、《广卓异记》等书。

所作传奇小说,有《绿珠传》和《杨太真外传》等。

《绿珠传》【原文】绿珠者,姓梁,白州博白县人也。

州则南昌郡,古越地。

秦象郡,汉合浦县地。

唐武德初,削平萧铣,于此置南州;寻改为白州,取白江为名。

善弹奏广陵散是谁

善弹奏广陵散是谁

擅弹《广陵散》著称的人是嵇康。

嵇康(公元224年-263年,一作公元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自幼聪颖,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

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尤为喜爱老庄学说。

早年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司马氏掌权后,隐居不仕,拒绝出仕。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因受司隶校尉钟会构陷,而遭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与阮籍等人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名列“竹林名士”之一。

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即古时的《聂政刺韩傀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

全曲共45段。

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唐代用阮演奏的名曲

唐代用阮演奏的名曲

唐代用阮演奏的名曲
在唐代,阮这种乐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阮,又称秦琵琶、阮咸、阮琴,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起源于秦汉时期。

阮的演奏技巧非常多样,包括弹、挑、勾、抹、扣、划、轮、拂、分、摭、绞、滚等。

唐代是阮咸发展的鼎盛时期,阮咸在唐代不仅用于独奏,还用于合奏和伴奏。

在唐代,有许多用阮演奏的名曲,如《酒狂》、《凉州词》、《三峡船歌》等。

《酒狂》:据传是由三国时期阮籍所作,表现醉酒之态的琴曲,是现存最古老的琴曲之一。

唐代琴家陈康士根据其音调演奏,成为唐代阮咸独奏曲。

《凉州词》: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品,描绘了西北边疆的空旷凄凉、艰苦险恶,突出了戍边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

唐代阮咸演奏家李龟年曾演奏此曲,使其广为流传。

《三峡船歌》:唐代诗人张祜所作,描写了三峡风光和船夫生活。

唐代阮咸演奏家段安节曾据此诗改编成阮咸独奏曲,展现了阮咸演奏的多样性和表现力。

此外,还有一些唐代其他名曲也被用于阮的演奏,如《阳关三叠》、《胡笳十八拍》等。

这些曲目不仅展示了阮咸演奏技巧的高超,也反映了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和多元。

以上只是部分唐代用阮演奏的名曲,实际上阮在唐代的演奏曲目非常广泛,涵盖了各种风格和体裁。

这些曲目不仅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音乐遗产,也为我们了解唐代音乐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

苏轼论琴——戴安道不及阮千里

苏轼论琴——戴安道不及阮千里

苏轼论琴——戴安道不及阮千里苏轼善琴,他有《杂书琴事十首》,今天读起来,不但可以领略苏轼琴音乐造诣之深,欣赏他的精彩琴论,了解古琴这件中国特有的乐器,还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宝贵的人生启示。

《杂书琴事十首·戴安道不及阮千里》:阮千里善弹琴,人闻其能,多往求听。

不问贵贱长幼,皆为弹之,神气冲和,不知何人所在。

内兄潘岳每命鼓琴,终日达夜无忤色,识者叹其恬澹,不可荣辱。

戴安道亦善鼓琴,武陵王晞使人召之。

安道对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

”余以谓安道之介,不如千里之达。

阮籍侄孙,“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的儿子阮瞻,字千里,约生活在公元312年左右,苏轼文中的阮千里就是指他。

此人善琴,无论什么人前来就教,或者听琴,他都不会拒绝,演奏起琴来,便旁若无人,至于什么人在听琴,早忘的一干二净了。

他的内兄潘岳(公元247—300年)命其鼓琴,他通宵达旦鼓之,毫无怨色。

与此相对照的一个人是戴逵(约公元326-396年)字安道,也是当时著名的琴家,但是想听他的琴,要看身份、看他的好恶,尤其是权贵前来听琴,他会拒之千里。

晋元帝司马睿之子,武陵威王晞,字道叔,大兴元年(公元318年)受封。

咸和初,拜散骑常侍,晋穆帝(司马聃)时期,“转镇军大将军,迁太宰。

太和初,加羽葆鼓吹,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晋书》列传第三十四)就是这样的一位权重一时的人物,命戴逵为之弹琴,而遭到“破琴”的严厉拒绝。

苏轼对此发表议论说:“戴安道之耿介,不如阮千里之达观。

”“耿介”是特别有骨气,正直,不同流俗的意思。

《楚辞·九辩》:“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就是指一个人有骨气,不随波逐流。

“达观”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崇尚的一种境界,所谓“达观”就是心胸开朗,见解通达。

“达观”也有“听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意思。

晋人陆云《愁霖赋》:“考幽明于人神兮,妙万物以达观。

”(《艺文类聚》卷二)东晋罗君章(罗含)《更生论》:“达观者所以齐死生,亦云死生为寤寐,诚哉是言!”(《弘明集》第五卷)唐人元稹《遣病(自此通州后作)》:“持谢爱朋友,寄之仁弟兄。

阮咸与阮琴的典故大全

阮咸与阮琴的典故大全

阮咸与阮琴的典故大全阮氏一族是音乐世家,阮咸尤通音律。

颜延之有诗云:“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

”用以形容阮咸高超的音乐技艺。

他不但音律造诣高超,而且爱创新——造出风筝和气球。

藐视礼法,放浪形骸,是“竹林七贤”的共同点,阮咸尤甚。

《晋书》载:“阮咸贞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

”践踏礼法至极致藐视礼法,放浪形骸,是“竹林七贤”的共同点,阮咸尤甚。

比如喝酒,别人用杯、用碗、用壶,他用坛子。

有一次,他将酒倒入缸内,恰巧一群小猪闻到酒香,一齐去抢喝。

阮咸见状,挤进猪群,同小猪一起喝。

这癫狂的行为,在阮咸身上屡见不鲜。

与猪共饮,醉了就睡在猪旁,痴呆之状,是七贤之最。

礼法规定,晚辈必须尊敬长辈,一定做到尊卑有序、长幼有别,所谓“长幼不比肩”是一条“铁律”。

阮咸不然,他常常将手搭在阮籍的肩膀上,甚至拥阮籍而行,勾肩搭背,形同兄弟。

更为出格的是,魏晋时,明文规定主人与奴婢、汉人与胡人不准结婚。

阮咸偏偏喜欢他姑妈家一个胡婢。

姑妈原打算赶走这个胡婢,但经不起阮咸的软磨硬泡,最终答应不赶走胡婢,但不许他们二人再见面了。

后来阮咸竟然骑着毛驴到姑妈家将胡婢抢了。

他将胡婢抱在毛驴上,绕村庄几周,扬言要娶她为妻,引起村民和官府的愤慨。

他的儿子阮孚就是这个胡婢所生。

阮咸,践踏礼法,达到极致。

精通音律创阮琴阮咸是七贤中受关注最少的一位,虽然看起来有些疯癫,但也有非凡的本领。

阮氏一族是音乐世家,阮咸是阮籍的侄子,精通音律,阮咸的祖父建安七子阮瑀琴、笛、琵琶样样精通。

颜延之有诗云赞其高超的音乐技艺:“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

”阮咸对音律的研究,超乎人们的想象。

《世说新语》载:西晋荀勖善于辨别乐音的正误,音律是否恰当。

每年正月初一举行朝贺礼时,殿堂上演奏的音乐,他都亲自调整五音。

有一次,朝廷举行“音乐会”,同样是荀勖调整音律。

阮咸认为乐器五音不协调,但他不当面指出,而是私下和荀勖说。

可荀勖怕阮咸对别人说出他的差错,就利用职权,将其调出洛阳,任始平太守。

丝绸之路上的琵琶乐器史.doc

丝绸之路上的琵琶乐器史.doc

丝绸之路上的琵琶乐器史赵维平内容提要: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几类琵琶?它们来自何处?各自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琵琶又具有怎样的文化地位等问题在我国的音乐史学界缺乏明确地认识。

因而带来了一些历史的混乱。

文章通过原始文献、考古史料等对出现在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阮咸(秦琵琶、秦汉子)、四弦曲项琵琶和五弦直项琵琶等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作了实证性的考察。

试图澄清至今为止在我国史学界对琵琶历史中的混乱不清现象。

关键词:丝绸之路、琵琶、五弦、阮咸引言琵琶,这件起端于丝绸之路上古老的乐器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我国最早出现的是秦汉时期的弦鼗,后演化成秦琵琶也称秦汉字——阮咸。

接着张骞和班超的两次西征打开了一条丝绸之路。

汉魏以来由波斯、印度通过佛教传来了四弦曲项琵琶和五弦直项琵琶,就这样琵琶在我国延绵发展,逐渐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并对中国音乐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

这里如果我们将琵琶放置在以西亚为起端,经中国大陆,至日本奈良的正仓院为终点的丝绸之路上来看的,实际上琵琶的发展还在延续、展开。

至少在《隋书》音乐志的高丽乐的条目中就已经明确地记载着“琵琶和五弦”等乐器;之后琵琶又经日本遣唐使之手将其带到了日本;唐以后琵琶又传入越南等地。

这样琵琶这件极富生命力的乐器又在东亚诸国的不同地区展演、开花,并在各个历史时期展示出绚丽多彩的文化样式。

但遗憾的是,就是这件古老而又深为人们所爱的乐器在我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至少对于琵琶的起源、以及它们来龙去脉等本原问题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我国目前最具权威的音乐辞书——《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对琵琶作了如下的描述:半梨形音箱的琵琶,曲颈,颈上有四个相(柱)……约在350年前后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北方。

……因其头部向后弯曲,以区别于当时的直柄圆形的汉琵琶,故名曲项琵琶;因其经过龟兹传来,又称龟兹琵琶。

其他如五弦琵琶、六弦琵琶、忽雷(二弦琵琶)、火不思等都属于这一系统。

到宋代以后,曲颈琵琶迳称琵琶,而直柄圆形的琵琶,则称阮咸。

“阮”,古画里的一种乐器

“阮”,古画里的一种乐器

“阮”,古画里的一种乐器阮,中国传统乐器,得名于魏晋名士阮籍之侄阮咸,据说后者曾改良秦代的琵琶,昼夜弹奏,引风邀月,一时成为名器,但随后失传于时局云扰的南北朝。

所以现在大家想要见到这个“阮”,只能在我们祖先的画作里寻找了!唐武后时,蜀人蒯朗于魏晋古墓中寻得一件铜制乐器,形似琵琶,音色浑沉,被大理寺太常少卿元澹鉴为阮咸所弹奏的改良琵琶——阮。

此阮咸所作乐器也。

命易以木,弦之,其声亮雅,乐家谓之阮咸。

——元澹《消夏图》元· 刘贯道日本正仓院藏唐螺钿紫檀阮咸·日本正仓院藏唐螺钿紫檀阮咸,琴体用紫檀木制作,通体嵌以螺钿、玳瑁、琥珀等物,背板设螺钿镶嵌的一对鹦鹉,口中衔着长长的彩色珠链。

工艺之精细,造型之秀美,令后世阮作望尘莫及。

“琵”意指向前弹拨,“琶”意指向后。

“琵琶”一词,实则指以“弹”、“挑”演奏的乐器统称。

今日所谓“琵琶”,原身为西域传入的“龟兹琴”,在欧洲被称为“吉他”,阮咸则名副其实,堪为中国流传至今最为古老的弹拨乐器。

而最爱阮声的时代,正是诗意风雅、词章纵横的两宋,在今日留下的画迹中,我们还多能一窥阮咸旧日的风采。

《月夜拨阮图》南宋·马远绛蜡攒花夜气横,樽前更著许风情。

却将江上风涛手,来听纱窗侧阮声。

马远身为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开启了南宋山水构图的崭新篇章,在他的画中,留白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无论是他流传于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还是这幅《月夜拨阮图》,画面的物象尽数缩减至极,留下大片空白用以传达辽远的意境。

在图中,月下的文士仅有一只白鹤陪伴,独自面对寂静的长夜,怅然拨动怀中的阮咸。

低昂的阮声回荡在无人的旷野,似乎明月也被吸引前来聆听,营造出孤独的意境。

《停琴摘阮图》南宋·赵伯驹传为南宋赵伯驹所作的《听琴摘阮图》,描绘了山崖之间两人听阮的画面。

幅中松石耸峙,一人袒衣席地弹拨阮咸,一人横琴于膝,背坐握羽扇倾听,山间云岚出岫,鸟雀惊飞,意境高远。

唐宋传奇研究理论(含原文翻译)

唐宋传奇研究理论(含原文翻译)

一、何为唐宋传奇是指我国唐宋时期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

二、唐宋传奇的内容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如《莺莺传》;强调侠义精神的《谢小娥传》、《无双传》;讲述人生哲理的《枕中记》等等。

唐代的传奇故事多半是虚构的,因此很容易发挥文人的想象力,编造情节故事,创造生动鲜明的人物角色;而宋代传奇则较多记实的故事,它独特的写作手法,是过渡到明清文言小说的重要桥梁。

一、唐传奇的繁荣中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处于萌芽阶段。

唐传奇出现。

“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唐人小说,不可不熟。

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

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 (宋洪迈?《唐人说荟》例言引)。

二、唐传奇繁荣的原因唐传奇的繁荣具有历史的、社会的原因1.城市生活的娱乐需要唐朝统一中国以后,长期来社会比较安定,农业和工商业都得到发展。

为了适应广大市民和统治阶层文娱生活的需要,在这类大城市中,民间的“说话”(讲故事)艺术应运而生。

佛教的“变文”也促进了“说话”艺术的发展。

文士间流行“说话”风气,其“说话”艺术又很细致,是促使唐传奇大量产生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2.唐代科举取士,重视文学。

传奇以叙事为主,文体近于野史,中间常穿插诗歌韵语,结尾缀以小段议论,即所谓“文备众体”。

唐代后期传奇专集产生颇多,大约同唐代科举考试前的“行卷”、“温卷”风尚有关。

3.佛道两教的影响。

两教经典和文艺作品,如变文、壁画等对一部分唐传奇(主要是神怪一类作品)的题材、构思以至细致的描绘有一定影响。

4.唐传奇作者的主观原因。

作家们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文学创作,虚构曲折情节,注意语言华美,富于文采与意想,从而取得了突出的文学成就。

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认为“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

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注:已嫁妇女归母家后不再回夫家,叫大归。

阮咸的主要成就

阮咸的主要成就

阮咸的主要成就荀勖善解音声,时论为之闇解,遂调律吕,正雅乐,每至正会,殿庭作乐,自调宫商,无不谐韵。

阮咸妙赏,时谓神解,每公会作乐,而心谓之不调;既,无一言直勖。

意忌之,遂出阮为始平太守。

后有一田夫耕于野,得周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

荀试以校己所治钟鼓、金石、丝竹,皆觉短一黍。

于是伏阮神识。

阮咸的神解,当比荀勖闇解为高,阮咸是真正了解音韵的,他之所以批评荀勖,本来也是出于好意,希望他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有所改正。

无奈荀勖本人,心高气傲,自以为音乐造诣旷世无敌,面对阮咸的指责,更视为是存心捣蛋,并在晋武帝前进谗言,贬除了阮咸的职位。

但也由于这样,而使阮咸在中国音乐史上获得地位。

由此可发现,“酒与音乐”正是阮咸生命中的两大精神支柱。

如果说,嵇康是当代的操琴名手,那么阮咸就是当时的琵琶大师。

阮咸是一件纯正的中国古老弹拨乐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载,汉武帝将公主嫁与西域乌孙王,出嫁前怕她途远思念,特令工匠参考琴、筝、筑、箜篌等乐器而创制了一种形状似满月的乐器供公主解闷。

跟据它的形状,人们常用“揽月入怀”来形容其弹奏。

这种乐器与其它具有相似演奏手法的弹拨乐器被统称为“琵琶”或“汉琵琶”。

武则天在位期间,曾有人在古墓中得一铜琵琶,人们认为这正是晋朝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所作的乐器,加上阮咸本人善弹此琴,从此这种乐器就被称为“阮咸”。

而“琵琶”这个名字,就让位给了一种来自西域的乐器。

以人名命名一种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仅有“阮咸”一个。

阮至今已发展为包括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及倍大阮等的乐器组。

他们音色圆润柔和、醇厚丰满、细腻流畅、韵味深长。

阮不仅承载了几千年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统,而且其醇厚的音响特点更能表达当代人的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听阮咸,在一片清幽静谧的竹林深处,手握一杯清茶、氤氲热气,依依馨香。

弄琴者,信手弹拨,青翠欲滴的音符从指尖泻出,凉凉的渗在心间,那悠然,怎一个惬字了得。

且去听吧,那颤抖着的琴音,正好触到了你的弦,那就让你的心一同发出声音……且去醉吧,那弦音凝结着透人的灵气,让你在云水相伴的竹林幽世中清心涤尘…且闭上眼睛,让喜与悲皆化作如秋水一般的平静与清凉吧。

阮咸个人资料介绍

阮咸个人资料介绍

阮咸个人资料介绍阮咸是谁?他是竹林七贤之一,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阮咸个人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阮咸个人简介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

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县)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文学家、音乐家、官员。

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

阮咸是阮籍之侄,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之孙。

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生平放浪不羁。

阮咸也是著名的音乐家,精通音律,有一种古代琵琶即以"阮咸"为名。

作有《三峡流泉》一曲。

阮咸个人生平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人。

晋始平太守。

魏武都太守阮熙之子,步兵校尉阮籍从子,阮瞻、阮孚之父。

晋人所称的"竹林七贤"之一,是七人中最少受关注的一位。

存世的阮咸生平事迹甚少,散见于世说新语、晋书和一些类书中。

阮咸年龄比王戎稍长,在竹林七贤中是第二小的。

阮咸少有夙惠,曾与叔父阮籍一同饮酒宴游。

历仕散骑侍郎.山涛曾举荐阮咸为吏部郎,评之曰:"(咸)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武帝以其崇尚虚浮之谈、嗜酒如命为由不用。

阮咸为人放诞不拘礼法,为当世所讥。

阮咸私幸其姑母家的鲜卑婢女。

后来阮咸的母亲去世,阮咸服丧,姑母也要回夫家去。

起初姑母答应将此婢女留下,但离开时又私自把她带走了。

当时阮咸正在会客,闻之借客人的马去追。

追上后还穿着丧服与婢女共骑一匹马回来,说:"人种不可失"。

阮孚即阮咸与此婢之子。

七月七日,按当时风俗,阮氏各家都把华贵的衣物拿出来晾晒。

唯独阮咸在庭院里褂了一条寒酸的布犊鼻裈。

别人问他,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儿。

"阮咸不喜与人结交,只喜与亲族一起饮酒弦歌取乐,尤其与从子阮修意气相投。

曾与族人群聚饮宴,不用普通的酒杯饮酒,而是把酒盛在大瓮里,几个人围坐在瓮前相向而酌。

此时有一群猪也来寻酒喝,阮咸便跟在猪群的后面共饮。

阮咸的故事典故

阮咸的故事典故

阮咸的故事典故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南)人。

魏晋时期名士。

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又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为“竹林七贤”。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阮咸的故事典故,供大家阅读!阮咸的故事典故:阮咸曝裈阮咸、阮籍居住在路南,其他阮姓人住在路北;住在路北的阮姓人都很富有,住在路南的都很贫穷。

七月七日,路北的阮姓人大晒衣服,都是绫罗绸缎。

阮咸就用竹竿在庭院中挂了一条粗布做的犊鼻形状的裤子,有人对他的做法感到奇怪,他答道:“我没能免除世俗的习惯,姑且再这样应付一回罢了!” 这也是成语“南阮北阮”的典故出处。

阮咸的故事典故:与猪酣饮阮氏家族的人都能喝酒,阮咸到同族人当中聚会,不再用一般的杯子来喝酒,而是用大瓮来盛酒,大家一起围坐,面对面痛饮。

当时有很多猪也来喝,它们直接就上去喝了,于是大家就与这群猪一道喝酒。

诸位兄弟莫不认为阮咸以放任旷达为德行,唯独阮籍不这样看。

阮咸的故事典故:骑驴追婢阮咸原先宠爱姑母家一鲜卑族的婢女,等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姑母要搬到远处去,起初说要留下这位婢女,当要出发了,终于带她走了。

阮咸借了客人的驴子,身穿重孝,亲自去追她。

两人合乘一头驴回来,他说:“传宗接代的人不能失去!”这位婢女就是阮孚的母亲。

阮咸的故事典故:命名阮咸阮咸原先称为秦琵琶,排列有十三柱。

武则天为太后时,蜀人蒯朗挖古墓得到一铜器形状好像琵琶,铜器身正圆,没有人能辨认。

元行冲说:“这是阮咸所作的乐器。

”命人换成木头制作,再装上弦,其声清亮雅致,演奏音乐的人于是叫它“阮咸”。

阮咸在晋朝的确因为既懂音乐又善弹琵琶被称道,《竹林七贤图》中阮咸所弹之物与此相似。

阮咸的主要成就质疑音律荀勖精通乐理,当时人都称他是“暗解”。

他创制了十二支新律用的笛子,用来调整乐律,规范雅乐。

每到正月元旦聚会时,在殿堂奏乐,他自己亲自调整五音,音韵没有不和谐的。

当时阮咸精通八音,时人称他为“神解”。

阮

中国民乐--阮阮是一种汉族传统乐器,阮咸的简称。

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

四弦有柱,形似月琴。

始于宋代,元代时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有了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

乐器介绍阮,阮咸的简称,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琶不同。

西晋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善弹琵琶,唐代开元年间从阮咸墓中出土铜制琵琶一件,命名为"阮咸",简称"阮"。

结构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

唐时琵琶是军中传令之器,故有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说法。

近代中国的发展的中乐团中,阮咸类乐器有中阮、大阮。

作为弹拨乐器中的中音声部。

1949年以后,阮咸类乐器经过改良,发展成阮族乐器,包括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和低音阮。

其中高音阮在香港中乐团被用于替代柳琴作为高音弹拨乐器,中阮和大阮为各民乐团常用中低音弹拨乐器。

阮音箱圆形,十二个音柱,四弦,用假指甲或拨片弹,可用于独奏、重奏和歌舞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演奏阮的演奏技巧,原来比较简单。

随着乐器的改革,如今逐步得到丰富。

阮多用拨片弹奏。

我国许多音乐学院先后开设了阮的专业本科,大阮和中阮的独奏曲也相继涌现。

经过演奏者的继承、实践、移植和创造,右手的指法已有弹、挑、勾、抹、扣、划、轮、拂、分、摇、扫、滚等30多种,左手指法也有泛、打、带、滑、推、拉、吟、纹等10多种,显著提高了阮的艺术表现力。

折叠大阮独奏大阮独奏《丝路驼铃》用大阮和碰铃、蛇皮手鼓配合演奏的《丝路驼铃》描绘了丝路驼商行进的情景,空旷荒凉的丝绸之路,清脆的驼铃声,由远而近。

然后是轻灵的旋律,表现了商人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然后又满怀希望,精神振奋地踏上了征途,驼铃声渐渐远去。

乐曲以唐代张籍《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中的诗意为依据,吸取了新疆民间音乐音调。

阮咸怎么读

阮咸怎么读

ruǎn xián1. 1.晋名士。

阮籍从子,与籍齐名,时称大小阮。

见《晋书.阮咸传》后以阮咸为侄子的代称。

2.古乐器名。

简称阮。

拨弦乐器。

古琵琶的一种。

形状略像月琴,柄长而直,四弦有柱。

相传晋阮咸创制并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

国语词典1.人名。

字仲容,生卒年不详,三国时魏国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东南)人,阮籍之姪。

性任达不拘,长于音律。

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相传为他的作品。

擅长弹奏直项琵琶。

为竹林七贤之一。

2.乐器名。

一种弹拨乐器。

圆形音箱,直柄,十二品位,四弦。

古称秦琵琶或月琴。

晋人阮咸善于弹奏此种乐器,故称为「阮咸」。

唐代武则天时发展为十三品位。

亦称为「大阮」。

分词解释阮咸 ruǎn xián词语解释:1.晋名士。

阮籍从子﹐与籍齐名﹐时称“大小阮”。

见《晋书.阮咸传》后以“阮咸”为“侄子”的代称。

2.古乐器名。

简称“阮”。

拨弦乐器。

古琵琶的一种。

形状略像月琴﹐柄长而直﹐四弦有柱。

相传晋阮咸创制并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

分词解释:侄子:弟兄或其他同辈男性亲属的儿子。

能发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因而:1.连词。

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结果。

2.匆促;草草;轻易。

3.轻忽;很不重视。

4.轻微;不足道。

简称:①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化形式。

如中专(中等专业学校)、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会)。

②简单地称呼:化学肥料简称化肥。

名士:①有名望而不出仕的人:聘名士,礼贤士。

②以学术诗文称著的人:江南名士|名士自风流。

唐顺之诗词

唐顺之诗词

唐顺之诗词唐顺之诗词唐顺之(1507~1560) 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

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

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

嘉靖八年会试第一贡士。

历官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

文武全才,提倡唐宋散文,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被称为“唐宋派”。

唐顺之(又名唐顺,六书作者)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

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

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

崇祯时追谥襄文。

学者称"荆川先生"。

唐顺之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兵法及乐律皆有研究。

他是明中叶重要散文家。

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同为明代重要文学流派唐宋派代表。

唐顺之的文学主张早年曾受前七子影响,标榜秦汉,赞同"文必秦汉,必盛唐"。

中年以后,受王慎中影响,察觉七子诗文流弊,尤其是散文方面,七子抄袭、模拟古人,故作诘屈之语。

于是抛弃旧见,公开对七子拟古主义表示不满,提出师法唐宋而要"文从字顺"的主张。

他一方面多推崇三代、两汉文学传统,同时也肯定了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

提出学习唐、宋文"开阖首尾经纬错综之法"。

在其选辑的《文编》中,既选了《左传》、《国语》、《史记》等秦汉文,也选了大量唐宋文,并从此逐步确立了"唐宋八大家"的历史地位。

另一方面,唐顺之又提出诗文写作应"直据胸臆,信手写出",要师法唐、宋而"卒归于自为其言"。

要有"真精神"及"千古不可磨灭之见"。

并以"未尝较声律、雕文句"的陶渊明与"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的沈约加以比较。

说前者的作品为"第一等好诗",指斥后者之作"不免为下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传奇中被称为善弹阮咸又通经史的是倩女幽魂手游科举
答题答案
唐宋传奇中,被称为善弹阮咸,又通经史的是?倩女幽魂手游科举答题唐宋传奇中,被称为善弹阮咸,又通经史的是?不要急小编为大家分享答案,快来看看吧!
电脑用户点击查看:倩女幽魂手游科举答题题库
手机用户点击查看:倩女幽魂手游科举答题器
倩女幽魂手游科举:
问题:唐宋传奇中,被称为善弹阮咸,又通经史的是?
答案:红线
游戏简介:《倩女幽魂》手游是由网易雷火工作室出品的即时制MMORPG手游。

本作由网易第一玄幻网游《倩女幽魂》原班人马倾力打造,沿袭倩女品牌极致唯美画风与人设,用音与画的结合,将玩家带入丰富的人妖魔世界。

再现经典玩法,实现多人实时PK;极品装备公平随机掉落,极大丰富手游的可探索性。

9000万玩家再聚,三界情续写,敬请期待!
想了解更多倩女幽魂手游相关资讯,敬请关注搞趣倩女幽魂手游专区!
安卓客户端下载二维码:
IOS客户端下载二维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