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构社区多元主体共治新格局——以浙江新昌南明街道社区党建
探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
探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 ●薛文雯[内容提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社区治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着重点,探索社区治理精准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已然成为一种趋势。
近年来,福建省结合各地实际,对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实践,打造出一批具有福建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品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关键词] 多元主体 共建共治共享 社区治理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670(2020)10-0088-04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2]社区治理作为当前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探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
自上个世纪30年代引入社区这个概念以来,我国有关社区治理的研究应运而生。
目前,国内对社区治理的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对社区自治内涵和社区自治的定位的研究;[3]二是对社区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4]三是对中国社区治理模式的研究。
近年来,福建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模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本文以福建省内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代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旨在推广社区治理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推动其他省市的多元主体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社区的治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一、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福建省委、省政府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导向,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省内各地探索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对社区进行精细化管理,整合各方资源,满足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拉近社区与居民间的距离。
社区在职党员“假日支部”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步 ,我们将 以实施 “ 日支部 ”建设 为契机 ,做好 假
深化文章 ,在工作 中积累经验 ,逐步完善。
一
是 “ 临时支部 +动态管理” ,搭建组织架构。 各社 区党组织按照 “ 就近就便 、利于管理”的原则 ,以
一
是 深化 社 区创先 争优 活动 。当前 ,全党 上下
社区为单位 ,采取 自愿申请与组;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较 多地仍停 留在
建起联系服务群众的新平 台。这就要求我们合 理设计 务实有效的活动载体 ,切实做到在活动组织上切合实 际, 在活动程序上简便易行 , 在实践载体上便于操作 ,
使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
参加 理论学 习会 、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等 ,在挖掘 自身 优势 为社 区提供服务的方式方法上有待创新 等等。下
一
、
“ 日支部” 建设 的重要意义 假
赖, 进一步扩大社 区党组织和党员的影响力 、 号召力 。 三是形成 了推进社 区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当前 社区建设和管理任务 日 趋繁重 ,许多社区党员干部都疲
所谓社区在职党员 “ 日支部 ”,它是 以社 区党 假 组织为依托,以服务居 民群众为重点 ,组织和动员机关 事业单位及驻区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注册而组建起 来 ,在此基础上 ,组织和发动这些在职党员在周末、节 假 日积极参与建设社区、服务居 民等志愿活动。它坚持
党 的十七 届 四 中全 会通 过 的 《 中共 中央关 于加 强和 来 ,社 区在 职党 员 “ 位党 员 ”意识 较强 , “ 区 单 社
党员 ”意识 相对 较弱 ,在社 区建 设 中参与 度不 高 、 积极性欠佳 ,存在八小 时之外 的 “ 活动盲 区” 、 “ 作
用盲点”。 “ 日支部 ”的建立 , 假 深化了社 区党建 “ 契
“三社联动、四员共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社联动、四员共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作者:耿百峰李真真吕晓玲梁耿闻达来源:《商情》2019年第17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对未来社会治理提出的新目标,需要基层社会治理积极响应。
济南市天桥区宝华街道康成花园社区的“三社联动、四员共治”模式,无疑是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的良好模式。
但是目前就济南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看,尚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以党建为引领,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协商民主作用;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进一步开拓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关键词】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康成花园社区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对以往我国社会治理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社会治理提出的新目标。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只有切实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调动起各方主体,尤其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来共同参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才能保证人民群众共同享有社会治理成果,也才能使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
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党的十九大则根据我国的社会治理实践探索进一步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所谓“共建”是指共同参与社会建设,而社会建设的主体,包括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所谓“共治”,是指共同参与社会治理,而社会治理的主体,除了政府,具体到城乡社区,也包括社区居民;所谓“共享”,是指共同享有治理成果,人民群众要共同享受改革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成果。
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
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
一、引言
社区治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多方参与,还需要完善的制度和积极的态度。
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多元主体参与的角度,探讨相关的策略和选择。
二、多元主体参与的重要性
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可以有效地影响社区治理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同时促进社区就业和经济发展。
社区治理不仅是政府官员参与的过程,而且也需要公民参与。
社区治理应该考虑多方的利益,有效地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
只有在多元主体的参与下,社区政策和程序才能有效地实施。
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策略与选择
(1)政府官员参与社区治理
政府官员是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制定政策并根据政策的执行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促进社区治理的科学化和公正化。
政府可以打造一个容易参与的环境,以便其他多元主体可以参与社区治理,担负责任。
(2)公民参与社区治理
公民参与是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参与不仅可以促进社区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
浙江省民政厅关于推进“五社联动”提质增效助力现代社区建设的意见
浙江省民政厅关于推进“五社联动”提质增效助力现代社区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民政厅•【公布日期】2024.01.09•【字号】浙民基〔2023〕5号•【施行日期】2024.0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正文浙江省民政厅关于推进“五社联动”提质增效助力现代社区建设的意见浙民基〔2023〕5号各市、县(市、区)民政局:“五社联动”是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
“五社联动”作为广泛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机制,是我省推进现代社区建设、强化协同治理的内在要求,是整合基层治理资源、提升基层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
为适应新时代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根据全省现代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部署,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推进“五社联动”提质增效助力现代社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社区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完善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现代社区治理机制,推动“五社”有机融合,实现“五社”优势互补,更好发挥多元主体参与现代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功能,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让城乡社区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舒心、省心、暖心、安心、放心的幸福美好家园。
二、工作目标到“十四五”末,推动现代社区形成党建引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数字赋能、保障充分的“五社联动”参与社区治理机制,社区党组织统合能力进一步增强,社区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社会工作者专业作用有效发挥,社区志愿服务广泛开展,社会慈善资源充分激活,居民自治和社会协同水平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显著增强。
到2025年底,全省建成1000个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专职社区工作者中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人数占比突破60%;4A级及以上社会组织数达到3800家以上,平均每个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分别拥有社区社会组织20个、9个,每个社区培育1个以上志愿服务类的社区社会组织,每个社区拥有5个以上活跃度较高的社区社会组织,全省社区发展基金会总数达200家,登记的乡镇(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级评估率80%以上;每万人拥有持证社会工作者35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全覆盖。
多元主体协同共治路径优化
多元主体协同共治路径优化作者:王奕杰来源:《公关世界》2021年第10期摘要:自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基于实际情况都有所行动,阶段性成效显著。
西藏自治区林芝L镇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就走出了自身特色,可将其称作“L镇模式”。
传统单一主体治理的模式制约了L镇的发展,需要以政府、企业、民众为主体结合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类变量通过合作、制衡与竞争形成协同。
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模型有助于明晰各主體在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需履行的职能以及它们间存在的关联,帮助L镇走出困境并实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治理困境西藏林芝从传统藏族村落集群到特色旅游小镇,L镇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在广东对口援建的支持下把握住了机遇,实现了从传统村落自治到城镇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转型。
本文通过探讨L镇治理模式转变的路径,厘清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以期给出相应建议。
一、问题的缘起现代治理理论与实践表明,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配合,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在我国传统治理模式中,一元主体下的行政垄断与各个部门间的行政碎片化,使得政府在解决公共消费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短缺这一突出矛盾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阻碍了公共利益的进一步增长。
俞可平教授的“治理与善治”理论就是强调通过多元主体的合作与互动,有效凝聚社会力量实现社会整合,同时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善治”。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认为,许多地方和社群中的人们,借助既不同于国家也不同于市场的制度安排,对某些资源系统成功地实行了适度治理。
质言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不仅是解决单一主体治理弊病的良药,也需进行自身的完善使得该模式能实现最终的治理有效。
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L镇近一周时间内,笔者对该镇及所辖几个村落进行了观察与访谈,了解到在当地发展过程中,原有治理格局被冲散,转为由企业提供资本开发资源、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集聚资源、人民提供劳动力利用资源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
探索微综合体“四联四共”工作法,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效能
探索微综合体“四联四共”工作法,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效能作者:暂无来源:《青海党的生活》 2021年第1期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积极构建“小区党支部引领,业委会示范带动,小区党员、物业公司和居民主动参与”的小区党建管理服务体系,西宁市城东区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为主线,以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打造育才路社区党建“微综合体”,探索创新“四联四共”工作法,不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效能的倍增效应。
组织联动机构共建。
“微综合体”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由小区党支部书记担任“微综合体”负责人,业委会主任和物业单位负责人参与“微综合体”建设与发展,推动三方交叉任职,建立社区党委引领、小区党支部具体管理、业委会示范带动、物业公司和居民主动参与的“四方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党建与居民自治有机衔接,形成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主要目标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城市基层组织体系。
同步建立以“城东区党建综合服务中心”为轴心,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纽带,小区基层党建“微综合体”为阵地的“四级联动”网络,推动基层治理更加简约、能动、高效。
服务联做资源共享。
为充分发挥城市基层党建“微综合体”的阵地功能,实现阵地资源利用最大化,社区将部分服务事项如党组织关系转接及党费收缴、高龄津贴审核、临时救助办理等90%的服务事项下沉至“微综合体”,让“居民少跑腿、社区多服务”,使“微综合体”真正成为服务居民群众的重要窗口。
“微综合体”成为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为小区及周边党员提供集中学习、主题党日等活动场所,让党员有了“归属感”,“红色细胞”不断被“激活”。
“微综合体”成为居民群众休闲娱乐、文化互动的场所,使小区资源“活”了起来,居民群众“动”了起来,满足了居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了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微综合体”作为党员学习教育、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主阵地,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党的声音和服务事项送到党员群众家门口,搭建起党群联系的“微”阵地,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构建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新格局
构建让数据发声、用数据说话 的数据治理文化,推动数字技 术赋能社区治理。同时,根据 社区的建设与治理需要,着力 推广社区协商治理技术和推进 “三社联动”治理机制建设, 全面助力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
●充分运用“互联网 +” 网络信息技术
在新技术全方位发展的时 代,“互联网 +”参与城市社 区治理已是大势所趋。[5] 特别 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形成的大数 据技术,有助于深入挖掘治理 信息,促进社区服务和各类资 源的整合。但是,一个值得注 意的现象是,在防控新冠肺炎 疫情过程中,有许多城市社区 还停留在人海战术,靠填报、 网格员登记等手段收集信息, 这不但加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 负担,也使数据取得的精准性 难以控制。今后,要继续推进 智慧社区建设,将社区日常管 理信息以及应急管理信息进行 统一整合,让大数据在数字化 城市社区治理的运行决策、指 挥调度、基层管理等环节上发 挥作用。
●构建需求导向型的公共 服务供给模式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要对接 大多数居民的普遍化需求,因 为居民的实际需求是社区公共 服务的导向所在。这反映了我 国城市社区所提供的公共服务 由“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 的转变。随着城市社区公共服 务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只 有持续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 让居民积极参与和反馈,才能 形成有效的需求导向型机制。
基层党组织要联合其他社 区治理主体通过多种形式调研, 及时了解居民实际需求,不断 增强社区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 匹配程度,让居民需求得到有 效回应,这样才能调动社区居 民参与热情,提升社区治理的 能动性和主体性。要改变政府 公共服务项目“一刀切”的供 给方式,警惕一些社会组织以 资源输入方式主导政府公共资 源分配的方向。对于社区公共 服务项目,除了法定职能和上 级政府部署的公共服务事项外, 可以由社区居民个人或集体提 出申请,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 下召开议事会,定期商讨适合 本社区的公共服务项目,决定 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的实施,以 此实现政府行政事务与社区居 民自治的衔接互动。
浅谈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构建探讨
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构建探讨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构建探讨伴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压力,也不断加剧对城市治理模式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城市社区的治理问题,城市社区的治理不仅涉及到居民的安全、生活、环保等基本福利,也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社会稳定。
因此,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成为时下城市治理中的关键课题之一。
共建社区指的是居民们相互帮助、合作、建立起一个有共同目标和利益的社区。
在共建的过程中,居民可以共同出资建立儿童游乐场,公共休息室、垃圾桶等设施,使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提高。
共建社区最终构建的是一个和谐、繁荣的社区。
共治社区则是指社区治理中的居民主体性,强调居民通过参与、合作,积极从事社区治理的各种活动,例如制定社区治理规定,表达意见和建议,参与调解小区纠纷等。
共治社区旨在提高居民的责任意识和自治意识,促进社区管理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共享社区则是指资源共享及自治品质共享,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共享停车位、公共绿地等等,自治品质共享则体现在共享自助服务设施,以及共享公共的运动场地等,让居民更好地享受社区的公共资源和设施,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的构建,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城市基层治理的创新和调整。
由于社区治理一直以来都是政府主导的,这给社区居民的参与权、掌握权和话语权带来了限制。
因此,政府应该将主动,更加开放的姿态,引导和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工作,让居民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可以通过居委会、业委会等维护自身权利和利益。
同时,政府也应该建立起法制化的治理体系,加强社区治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加强社区治理的同时,保障市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体制创新,需要充分调动政府、社区居民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相关动因的引导。
政府应该加大社区管理中的投入力度,提高社区治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使社区治理工作更加高效,实现“智慧社区”建设,充分利用科技、网络等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的实践探索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的实践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社区生活的期望也与日俱增。
社区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基本单元,已然成为了城市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尽管社区治理的理念在逐步深化,但现实中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合理、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
因此,如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共建共治共享,织就治理中的“三维网”加强共建共治共享,是当今社区治理的中心任务和基本方针。
其中,“共建”着重强调社区建设在群众的参与中展开,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意识。
而“共治”则是指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和居民等群体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最后,“共享”就是强调在资源共享和社区公共服务中强化社区居民参与。
这三个方面的强调互为基础,共同构成了治理中的“三维网”。
实践探索措施在实践探索中,将激发广大社区居民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强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效益,有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引导居民加强自身管理能力和意识社区的良性管理需要居民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识,在治理过程中发挥自主性和主动性。
为此,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培训、座谈、宣传等活动来引导居民参与自主治理。
例如,开展商管会员、业委会、居委会等组织的建立和培训,加强居民自治组织的管理与运营,进一步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
2. 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下,社区自治纳入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总体范畴中,并在各级政府授权下实施。
这种分级自治制度,尤其需要加强下层社区组织居民自治意识、群众自愿、民主决策三大因素,以便发挥最大限度的治理效应。
3.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主要体现在管理理念和治理方式上。
以群众路线为核心,充分发扬群众自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协商合作的治理模式,使社区治理向更加便捷、协调和符合人民意愿的方向转化。
4. 强化社区大众参与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是一个良性的循环,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政府和管理机构应当提供更多的社区公共服务和资源,同时进行市民宣传和培训,培养公共智慧和公共觉悟,进而使社区治理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公正、透明和合理的过程。
以党建“共同体”构筑基层治理新格局
PARTY BUILDING 党建以党建“共同体”构筑基层治理新格局为补齐老旧小区服务功能短板,提升小区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改善群众居住品质,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心与上城区闸弄口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共同体”作用,推动2600余平方米市级存量房屋用于老旧小区配套服务,建立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治理中心,合力绘好基层党建“同心圆”。
文 蓝杰 周平 陈秀泉作为闸弄口街道的党建共建单位,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心结合“周三访谈夜”、“走亲连心”三服务、“双万”活动载体,走访街道11次,充分了解老旧街道小区需求。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闸弄口街道党群服务、数字治理、居家养老、平安维稳等10类服务场地有较大缺口,无法满足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要求。
对此,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心与闸弄口街道协商场地共建工作,2019年以来召开共建议事会5次,以“一盘棋”的思路,探索资源共建新模式。
经过调研协商,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心与闸弄口街道签订共建协议2份,促成天仙社区新安铭苑、紫薇公寓底层共19间商铺使用权移交街道无偿使用20年;确定将其中的18间商铺,共计2515.74平50杭州 2021.4方米用于“闸们家”党群服务中心;另有1间,共计203.53平方米用于综合治理中心。
在场地共享的基础上,双方确定由街道承接新安铭苑、紫薇公寓小区的物业管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创共建为目标,实现两个小区的专业化物业管理进驻,形成完善的党组织共建、共治网络。
闸弄口街道在“闸们家”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基础上,盘活更多党建资源,提升“聚落红星”党群服务中心以及会安阁、雷锋公园、宁巢人才公寓等红色服务点功能。
2020年,开展开放式活动35场。
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心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内设置市级共建单位“建设·闸们·家”基层服务实践点,打造“市建委服务直通车”系列共建活动,借此形成街道与市级“同心圆”单位合作共建共享的标准化样板。
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
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是建设和谐社会、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社会,社区治理已经不能只依赖于政府部门的单一管理,需要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促进各方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社区的共同发展。
制定合适的策略选择,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政府引导,搭建参与平台政府作为社区治理的主导者,应该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各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和责任分工。
政府还可以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包括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志愿者组织、社会团体等,为各方提供参与社区治理的机会和渠道,促进社区治理的民主化和多元化。
二、加强社区意识,提高居民参与积极性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基础和主体,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对社区治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需要加强社区意识教育,提高居民的社区责任感和归属感。
可以通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组织社区文化节庆、开展社区义工活动等方式,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和凝聚力,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
三、支持社区组织,促进民间力量参与民间力量是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项目资助等方式,促进社区组织的发展壮大,提升其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政府还应该鼓励社区组织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等其他主体进行合作,共同推进社区治理工作,形成社区治理的合力。
四、建立沟通机制,促进合作协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要求各方之间能够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合作协商,协调共识。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座谈会、召开协商会等方式,邀请各方代表进行交流和磋商,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和矛盾。
政府还可以建立社区治理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区居民和各参与主体通报社区事务和决策,保障各方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五、完善奖惩机制,促进多元主体参与政府可以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奖惩机制,对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作出贡献的主体给予奖励和表彰,鼓励更多的主体参与进来;对于消极怠工、违法违规的主体进行惩罚和监管,确保社区治理的有效进行。
2023年绍兴市新昌县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
2023年绍兴市新昌县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1. ()是社会工作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之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
A.社会工作行政B.社区工作C.小组工作D.个案工作【答案】:C2.小美因丈夫出轨而伤心不已,患上了中度抑郁症。
在与社会工作者小杨的交谈中,小美说打算带着孩子一起离开丈夫,还表示现在活着真没意思,应该让丈夫为他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并恳请小杨为自己保密,此时,小杨做出伦理决定时,应优先遵循的伦理原则是:A.保护生命B.隐私保密C.当事人自决D.最小伤害【答案】:A3.小丽因遭受家庭暴力向当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主张孩子由自己抚养,夫妻共有住房也归自己所有。
小丽丈夫接到法院传票后,非常愤怒,变本加厉地殴打小丽。
依据《反家庭暴力法》,社会工作者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建议小丽躲开丈夫到外地工作B.为小丽丈夫提供施暴者干预服务C.请当地法院强制让丈夫搬离现在的居所D.协助小丽向当地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1/ 13【答案】:D4.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在见义勇为行为实施后,向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行为人户籍所在地或者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县级()机构申报或举荐,提出的有效期限为一年,特殊原因的可以酌情延长。
A.公安B.民政C.综治D.政府【答案】:C5.两个月前,高奶奶因脑中风导致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语言表达也有困难。
高奶奶的女儿因工作繁忙,没有更多时间照顾老人,请了住家保姆照顾高奶奶。
社会工作者小王入户探访后认为高奶奶可能存在被疏于照顾的问题,因为她发现________。
A.保姆不让朋友见高奶奶B.高奶奶身上有多处瘀伤C.高奶奶身上出现了褥疮D.高奶奶身上有多处烫伤【答案】:C6.针对学生特殊需要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时,对那些在学习障碍方面存在共性的学生,可以采取()的方法。
A.社区工作B.个案工作C.小组工作D.家庭工作【答案】:C7.社会工作者协助丧偶独居老人建立互助小组,发展社会支持网络。
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
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区治理不再是由政府单一主导,而是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来实现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决策。
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主要包括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提升多元主体的参与能力、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是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基础。
社区居民需要意识到他们是社区治理的主体,应该积极参与到决策和管理中来。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社区居民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也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升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是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手段。
多元主体包括社区居民、社区组织、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各方应该通过建立合作协议、签订参与协议等形式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多元主体的参与方式、程序和责任。
也需要建立社区居民代表机制,通过选举产生社区居民的代表,促进他们参与决策和管理。
提升多元主体的参与能力是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关键。
社区居民、社区组织、企业等各方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参与能力,包括专业知识、管理技能等。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提升多元主体的参与能力。
也需要加强对多元主体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是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关键。
社区治理涉及到各方的利益和诉求,需要通过沟通和合作来协调各方的关系和利益。
政府可以建立相关的沟通平台和合作机制,加强与多元主体的交流和合作。
也需要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社区治理与居民需求的对接。
台州市椒江区:深化“1+4”模式,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台州市椒江区:深化“1+4”模式,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台州市椒江区作为浙江省重要的行政区之一,一直致力于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
近年来,椒江区深化“1+4”模式,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构建了一套适合本地实际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深化“1+4”模式,注重治理体系建设椒江区深化“1+4”模式,即“一中心、四平台”,即以综合治理指挥中心为核心,围绕新型城镇化、社区治理、基层治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四个重点领域,建设相应的平台,推动社会治理取得实质性成效。
综合治理指挥中心是椒江区社会治理的核心平台,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提高工作效率,履行好社会治理的各项职责。
在深化“1+4”模式的椒江区还重点加强了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将治理体系建设作为社会治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有效解决社会问题,不断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二、建立全方位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椒江区通过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社会服务、社区治理等多个领域的社会治理体系,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推动社会治理各方面的协同发展。
椒江区充分发挥群众自治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加强社会治理的群众基础,使社会治理工作更加贴近民生,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椒江区还通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信息共享,构建社会治理共治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度,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治理的共享和共赢。
三、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基层治理是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和关键,椒江区注重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将基层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建设一支具有崭新理念和先进管理制度的基层治理队伍。
一方面,通过建立基层治理现代化标准和机制,规范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提高基层治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椒江区还注重培育和发展基层自治组织、提升基层自治组织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基层治理与社区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
构建区域化社区党建新格局
构建区域化社区党建新格局
佚名
【期刊名称】《城市管理》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城市社区处于城市管理服务的第一线,是城市社会和谐的基础。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中共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委紧扣城市发展新形势,坚持抓活动强党建、抓党建促发展,着眼破解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推行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工作,着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驻区单位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推动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总页数】1页(P47-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3
【相关文献】
1.党建"兄弟"分外亲——哈尔滨市呼兰区依托基层党建协作区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J], 姜皓
2.组建社区联合党委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J], 蔺秀荣
3.构建区域化社区党建新格局 [J], 冯力军
4.探索“五联五增”新机制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宜昌高新区以党建工作助推园区建设 [J], 陈继平
5.整合党建资源优化组织设置规范运行机制扩大区域互动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虎台街道办事处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既可 以是公共机构 , 也可 以是 私人机 构 , 还可 以是公 共机 构和私 人机构 的合作 ” _ 4 J 3 。政府 不再 是社 区治理 中的唯一主体 , 其他社 区单位 、 民间组织 、 公 民个人等也通过 自愿 、 平等 的方式参与到社
包括政府机 制 , 同时也包含非正式 、 非政府 的机制 ” 。 _ l 比较有权威性 的定义是全球治理委员会 给出
的: “ 治理是各 种公共 的或私人 的机构管理其共 同事务 的诸多方式 的总和 。它是使相互 冲突 的或不 同的利益得 以调 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 的持续 的过程 。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 的正式制度和规 则, 也包括各种人们 同意或 以为符合其 利益的非正式 的制度安排 。 ” _ 2
No . 4. 2 01 5
( S e r i a l N o . 1 5 8 )
探索建构 社区多元主体共 治新格 局
— —
以 浙江 新 昌南 明街 道 社 区党 建 工 作 为 例
丁 丁
( 中共新 昌县 委 党校 , 浙江 绍 兴
3 1 2 5 0 0)
摘
要: 社 区建设 中涌现 出许多问题要求社 区党建工作创新 , 而治理理 论提供 了一条 多元主体 共治 的解
2 0 1 5年 第 4期 ( 总第 1 5 8期 )
中共 贵 州 省 委 党 校 学 报
J o u r n l a o f t h e 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G u i z h o u P r o v i n c i a l C o mmi t t e e o f t h e C. P. C
社区是社会 的细胞 , 更是社会 的缩影 。一 个城市 的现代化 建设水平 , 包括 经济社会 发展程 度 、
民主文 明发展进程 等 , 无一不体现于社 区这个最基层 的社会发展水平 中。在我 国 , 随着 经济转轨 和 社会转 型 , 一方面单位制逐步衰落使得社 区开始成 为社会 服务 的承接 主体 , 另一方面社会 成员从单 位人 向社会人过 渡又令社 区面临更多更高 的要求 。街居制运行也困难重重 。由此 , 社 区任务 繁重 ,
当然 , 治理 的涉及层面可大可小 , 大到全球 治理 、 国家治 理等 , 小 到地方 治理 、 社 区治理等 。就
社 区治理而 言 , 结合不同学者从 不同角度对 治理理论 的研 究 , 我们 可逐渐形成 对社 区治理 的界定 。 社 区治理 主要是 “ 一种 由共 同的 目 标 支持 的社 区公共 事务方 面的活动 或管理机 制 。这些社 区活动
词逐步形成概念运用于经济学 、 政治学和管理学等诸多领域 。有关 治理的概念 , 比较有代表性 的是 詹姆斯 ・ 罗西瑙 ( J .N .R o s e n a u ) 的定义 , 他认 为“ 治理是 由共 同的 目标所支 持 , 这个 目标未必 出 自 合法的 以及 正式规定的职责 , 而且它 也不一 定需要 依靠 强制力 量克 服挑 战而使别 人服从 ” , “ 它 既
西方 国家对 于社 区建设 问题 的关注起步较早 , 早期相关 的理论研究有公共选择 理论 、 新公 共管 理理论 、 新公 共服务理论 等。然而 2 O世纪 7 O年代 以来 , 由于政府 与市场 的双 重失灵 、 经 济全球 化
附带 的公共问题 以及全球公 民运动的兴起 , 治理理论 成为继 前三者之 后应对各 国治理 危机 的重要 社会科学理论 。“ 治理 ” 一词 , 首见于世界银行 1 9 8 9年以“ 治理危机 ” 描述 当时的非洲情 形 , 之后 该
决之道 , 为社 区党建 工作注入 了新 的生命力 。文章基 于 治理 理论 , 深入调 研浙 江省 绍兴 市新 昌县南 明街道 “ 蜂巢工程” 组织机 制创新工作 , 以期在 治理理论视域 下优化 党组织 的管理 培育 能力、 凝 聚 向心 能力 、 影响 渗 透 能力和与时俱进能力 , 从 而不断提 高社 区治理能力 , 进 一步优 化党组织引领 下的社 区多元主体共治。 关键词 : 社 区多元 主体共 治; 治理理论 ; 党建 工作 中图分类 号 : D 6 6 9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5 3 8 1 ( 2 0 1 5 ) 0 4—0 0 8 8— 0 8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0 2—1 5
作者简介 : 丁 丁, 女, 中共新 昌县委党校教师, 硕士。主要研 究方向: 地 方治理 , 社会 组织。
・
8 8・
丁 丁: 探索建构社 区多元 , 也无需依靠 国家的强制 力量来实 施 。它是 指在一个社 区范 围 内的公 司行 为 主体 ( 包括政府 、 社 区居 民、 社 区组织公 司机 构 、 权 力机 关 和非权力 机关 以及社 会和 市场等 ) , 依据 社 区正式的相关的法律法规 , 以及那些非正式 的 、 人们 自愿服从 的社区规约 , 通 过彼此 的沟通互 动 、 协商 、 谈判 以及 资源 的交换等方式 , 共 同对涉及 社 区居 民利益 的公共 事务进行 有效 的管理 , 从 而增 强社 区向心力和凝聚力 、 提高社 区 自身 的 自治 能力 、 增进社 区成员 的福利 、 推进社 区经济 和社会进 步 的一系列行为治理过程” _ 3 J 。由此 , 我们可 以进一 步分析 出社 区治理 的一些 方 向性 的特点 , 主要 可 以从组织和机制两个层面切入 。就组 织层面来说 , 社 区治理 的主体呈现 多元化 特征 , “ 治 理 的主
社 区问题涌现 。面对如此情况 , 党组织作 为社 区工作 的领 导核 心 , 如何 充分发挥 引领作 用 , 从 传统
的社 区党建工作模式 中寻找突破 口, 并结合 当代先进理论加强和创新社 区党建工作 , 从 而进 一步优 化社 区发展 , 理所应当地成 为当务之急 。
一
、
寻求多元主体 共治解 决之道 : 社区治理的整合方 向与现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