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几点思考论文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支持。
这不仅是高职院校的职责与任务,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如何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首先,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就业的意义和目的。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既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职热情和就业动力。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就业讲座、组织就业培训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就业市场、了解职业发展方向、掌握求职技巧和面试技能。
其次,加强职业指导服务。
通过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具体实施可以包括发布招聘信息、提供实习就业信息、组织企业招聘活动、提供职业咨询等。
同时,不同专业的学生也有不同的就业需求,我们可以通过专业导师制度、专业就业指导辅导员、各类实践教学课程等方式,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服务。
第三,加强就业资源整合。
为提高学生就业质量,高职院校可以积极整合各类就业资源,争取各种政策性岗位、拓展优质的人才社区和服务平台等。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固的联系,开展实践基地建设,以便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自我发掘、自我包装,提高自身市场价值。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该从就业观念教育、职业指导服务和就业资源整合三方面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既是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也是一项重要的使命,需要学校和各个部门、教师、企业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共同行动,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服务。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就业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帮助高职学生顺利就业,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一些思考。
一、加强职业规划指导职业规划对于学生的就业非常重要,而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对于自己的未来规划并不清晰,需要更多的指导。
学校可以设置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的就业前景、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就业目标的设定和实现的方法。
学校还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业人士给学生们讲解行业动态、岗位需求等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发展。
二、加强实习实训机会实习是学生了解职场和锻炼自己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业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实习。
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实习计划,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实习岗位,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职业现实,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三、加强招聘信息发布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招聘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各类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
通过多种渠道,包括线上平台和线下宣传,将招聘信息传达给广大学生。
还可以组织就业洽谈会、招聘会等活动,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并提供便利的就业服务。
帮助学生扩大就业渠道,更好地对接用人单位,实现高效的就业对接。
四、加强专业素养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一般都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但在就业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综合素质来胜任工作。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学校可以开设一些课程或者组织一些活动,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五、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信息和指导。
包括制作个人求职简历、提供面试技巧培训、职业咨询等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求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高K,q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李晓楠(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000)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而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理清思路,迎接挑战。
欧美国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措施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结合高职院校实际。
我国高职院校应采用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开展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欧美国家突破口2008f f下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2009届的高校毕业生已经感到就业形势的紧张。
一方面。
与2008年相比.2009届的高校毕业生数净增51万人,达到610万人.另一方面。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一些企业缩减了用人需求。
抬高了用人的门槛。
在人才供需产生较大矛盾的情况下。
一些大学生开始对求职产生了悲观情绪。
悲观情绪恰恰是求职的大敌。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更应当思考:如何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既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必要补充。
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包括了择业的指导,更深层次上还涵盖了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毕业生就业素质的培养,这是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教育的体现.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通过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能做到既符合个性特征,也符合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成就人生价值。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高校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动下,近几年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及就业指导课程,组织洽谈会。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1. 引言1.1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在当今社会,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相比于本科生和研究生,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和挑战。
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门槛较低,竞争激烈,许多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现状。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主修技术类专业,但往往缺乏全面的职业素养和实践经验,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就业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学生缺乏对就业市场的准确了解和职业规划,导致就业效率低下。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严峻,急需加强相关的就业指导工作,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前景。
1.2 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目前,随着高职院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就业压力的加大,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就业指导工作能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专业的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指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提供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实用指导,从而增强他们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
就业指导工作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的对接。
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实习机会,有效缩小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就业信息差距。
就业指导工作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培养,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就业环境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挑战。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高校发展的关键举措。
只有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加强相关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加强就业指导的方法1. 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
高职院校可以与各行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就业需求,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着手,探讨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一、学校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树立就业导向的教育理念。
学校要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加强职业技能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与用人单位的深度合作,进行职业规划、实习和就业实践等环节的对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增强就业自信。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体系,完善学生职业指导服务网络。
学校要在职业指导中心设立专门的指导小组,配备专门的职业指导老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
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信心,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校还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度。
通过定期举办双选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搭建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桥梁,积极推动毕业生就业。
建立校友企业数据库,加强对校友企业的管理与服务。
学校要大力发展产教融合项目,扩大实习实训基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教师教师是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力量。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就业指导能力培养,提高教师的就业指导意识和水平。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教师就业指导服务的整体水平。
教师要及时关注社会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指导学生提高就业技能。
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相关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鼓励教师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关心学生的就业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思考
80
实践
பைடு நூலகம்
一个独立的线上平台,供学生和企业发布信息、寻找合作 机会。还可以定期组织招聘活动,邀请企业进入校园进行 招聘,让学生和企业面对面沟通,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情况、 招聘岗位、用人要求。其次,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 实习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通过实习,学生可以 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就业竞争力。企业也可 以通过实习项目挖掘潜在的人才。高职院校还可以经常邀 请企业专家来校园举办行业讲座和培训,为学生讲解最新 的行业动态和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 势。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就业培训、招聘活动和实习项目 等。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获 取实际工作经验,更好地做出职业选择,并顺利实现就业 目标。最后,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 基地,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并与企业员工进 行互动交流。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制定一套双向评价体系, 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评估,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对 企业的评价机会。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良好互 动,有利于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 就业机会和经验,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将起到推动 作用。
拓 宽 就 业 渠 道。 高 职 院 校 可 以 与 当 地 人 才 市 场 开 展 紧 密合作,利用人才交流会、企业招聘会、大中专毕业生就 业见习基地等途径向企业宣传学校和毕业生,也使毕业生 更加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举 办校园招聘会,搭建就业平台。建立就业信息网,充分发 挥网络的优势,积极开展网上人才信息发布、网上求职招 聘、网上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人才信息服务。挖掘校友资源, 开拓新的就业渠道。一方面,通过健全和完善毕业生追踪 调查渠道,及时反馈人才培养信息,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学校调整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 学内容和方法等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校友参与学校的人 才培养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校友可以通过自身的影 响力,为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此外,还可 以鼓励学生创业,提供创业资金、减免税收、简化创业注 册手续等,以创业带动就业。
浅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几点思考
才培养 目标并结 合 自身素质 条件 , 确定职业 理想 , 养成职业
道德 。
【 作者简介] 李淑( 9 4 )女 , 1 8一 , 温州科技职业 学院经贸管理 系辅导 员, 究方向为思想政 治。 研
c l g s t i r v h t d n s e ly n c mp t ii .T e mp ra c o i l e ly n i x o n e n n lz d ol e o mp o e t e su e t mp o me t o ei v t e t y h i ot n e f t me y mp o me t s e p u d d a d a ay e o mp o me t g i a c n v c t n l c l g s o h a i f c re t p o l ms u g sin f i r vn e ly n g i — n e l y n u d n e i o a i a o l e n t e b ss o u r n r b e .S g e t s o mp o i g mp o me t ud o e o
校 就 业 指 导 工 作 的 新 成绩 和新 经 验 , 对工 作 中 的新 情 况 和 针
21 就业指导现状 有待重视 . 首先 , 各大高校的就业 工作 者对就业指导 内涵缺乏正确
新 问题 , 采取新措施 , 对取 得的新经验 , 要大力推广 , 以点带 面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联动 。 32 加强 高职生就 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
第3 第1 卷 期
2 分析 高 职 生 就 业 指 导现 状
[浅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其他论文文档]浅析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浅析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论文关键词:就业指导;问题;对策论文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有效的就业指导。
而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时间滞后、功能缺失、信息不畅、专业化程度不高等诸多弊端,应从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深层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等方面改革就业指导工作。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当前高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一般都是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其职责主要是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手续办理、就业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提供招聘信息等工作。
由于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就业指导时间滞后当前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都是在学生即将毕业时开展的,主要围绕当年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开设就业指导课、提供就业信息和开展求职技巧的培训等,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
由于学生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需要一个过程,就业观念的形成也并非一朝一夕,职业能力的培养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现行的短时段、浅层面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及合理的就业期望值,更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
因此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实现教育过程的长效性。
(二)就业指导工作功能缺失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包括很多内容,主要有就业手续办理、提供招聘信息、政策指导、求职技巧训练、就业心理辅导、决策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和综合素质提高等工作。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停留在就业手续的办理、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介绍、提供供求信息和求职技巧训练等浅层面。
就业指导工作功能缺失,内容狭窄,尤其是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辅导和综合素质提高等深层次呈现严重缺位。
缺乏对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也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致使毕业生在择业时迷茫、彷徨,无所事从,或就业后学生的后发优势较差,不利于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持续发展。
强化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论文
强化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论文强化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环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一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改进措施,以更好地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首先,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就业素质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实习实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其次,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
当前,社会企业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学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必不可少。
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学生的实习机会,并且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培养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就业指导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和需求,提高学生对就业的认知。
再次,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服务的个性化和专业化。
不同学生的就业需求和职业目标各不相同,因此,就业指导服务应该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定制。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提供一对一的就业咨询和辅导服务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就业计划,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最后,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估和监督。
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评估,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指导老师的培训和监督,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优质】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指导-范文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指导论文摘要:从学生职业生涯的角度,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问题,并从职业指导全程化,指导教师专业化,开展职业定位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思路。
1问题的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根本保证。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其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将面临新的竞争与压力。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优劣不仅影响着学院未来的招生,也关系着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职业院校除了要抓好教育质量外,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就业指导是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职业院校如何通过规范有效的就业指导,把企业的现实需求与学生的就业需求结合起来,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职业院校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结合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现状,指出了当前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职业指导教育全程化、指导教师专业化、开展职业定位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对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2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
很多职业院校已经开展了就业指导的实践和探索,但仍有不少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简单粗略流于形式,指导的实效性不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对就业指导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一方面.不少学校缺乏“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缺乏市场意识,重“进”轻“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状况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学校在未来招生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对就业指导工作在学校就业工作中的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所需的“人、财、物”难以到位,“一把手工程”难以落实。
关于专科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专科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关键词: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 核心理念; 价值取向; 择业观论文摘要: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专科学校应当考虑在就业指导中建立以学生为本,注重其全面发展的新的就业指导模式。
就业指导是专科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关健环节,如何开展特色鲜明的就业指导工作,知何科学界定就业指导的核心理念、价值取向和主要内容,是专科学校就业指导建立新模式的根本出路。
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专科学校的毕业生相对而言属于大学毕业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要改变这种状况,专科学校应当考虑在就业指导中建立以学生为本,注重其全面发展的新的就业指导模式。
如何开展特色鲜明的就业指导工作,如何科学界定就业指导的核心理念、价值取向和主要内容,是专科学校就业指导建立新模式的根本出路。
一、就业指导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和其他本科学校的学生相比,专科学生存在文化功底较浅、学习动力不足、有较强的自卑感、人生目标不是很明确等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专科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就业指导方面既要体现人生方向上的导航性,又要体现就业实现上的功利性。
要破解这种特殊性的矛盾和困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在专科学校就业指导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在就业指导中既要见“物”,更要见“人”。
所谓见“物”,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产品”,所谓见“人”,就是要对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培养的“产品”要具有个性化特征和保真品质。
具体来讲,就是要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所学专业为基础,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方法、途径渠道和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把就业指导溶人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活动之中,为学生提供知识、信息、心理和实践等多方面的指导,既要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更要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职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
二、专科学校就业指导的价值取向是“就业与成才”价值取向问题是教育领域中最核心的价值问题,是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指挥棒。
职业高中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思考论文
职业高中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思考论文关于职业高中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思考论文一、引言本学期,学校增强了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力度,新成立的培训就业办公室,笔者成为了其中一员,分派在第二工作组,按照领导分工,积极开展工作,一学期结束了,我组重点开展了就业跟踪,就业推荐,实习基地建设等工作。
在工作中,方方面面深有感触,以下是平时工作积累的点滴。
二、认识培训就业工作的意义一是为寻求职业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吸收更多生源,扩大规模,稳定发展,学校新成立了培训就业办公室,旨在开展毕业生的在校与就业前指导教育,端正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就业把握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二是通过走访企业,与企业人事部门或现场主管交流,跟踪了解已就业学生在单位工作的成长情况以及企业对已就业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要求(评价,建议……),这样也为学校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在校生就业,生存,发展能力提供借鉴;三是走出学校大门,为寻求到与企业方双赢的效果,多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选择一些重点知名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更好更快适应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三、具体工作情况第一,就业跟踪方面。
每周一我组根据办公室例会精神及领导安排,制定一周工作方案,采取深入企业,定点跟踪随访本人或通过与相关人事主管或现场主管交流,信息联络等方式,一学期下来,共走访企业37趟次,就业推荐42人次。
优秀毕业生随访12人次。
在就业跟踪工作中,人们了解到对我校毕业学生的总体评价还是不错的,主要有两种评价,一是肯定性评价,如在圣马丁工程部的郑锦华、张金洪等同学,已经做到了该部门的技术员级别的工作了,梁丽霞做人事主管的助理了,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出来社会工作以后一定要坚持,要踏踏实实做事、做人,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就会有回报。
第二,就业推荐方面。
在推荐跟踪过程中,女生面试成功概率还算高,能达到80%左右,但男生的成功概率则不到50%。
主要问题表现为;其一,不重视面试,缺乏面试的技巧;其二,就业观念需要改变;其三,时间观念欠缺。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就业指导不足等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方面依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和问题出发,探讨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就业信息不对称。
由于学校与社会之间信息流通不畅,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后仍然对就业市场一无所知,无法迅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就业途径狭窄。
学校一方面缺乏与企业、行业进行深度合作的机制,另一方面传统的就业渠道也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就业需求。
就业能力不足。
很多学生在毕业后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在与社会交流和自我推销方面存在不足,无法顺利地融入职场。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就业指导可以缩小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信息差距,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加强就业指导可以丰富学生的就业途径,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发更多的就业机会,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就业需求。
加强就业指导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自我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职场。
四、总结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学校、社会和学生共同努力。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是为了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专业人才。
希望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能够不断完善,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试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试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发布时间:2021-07-01T14:58:37.070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作者:李裴[导读] 高职院校作为为国家、社会、企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各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能够在毕业之后,从事自己心仪的工作,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是需要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李裴 063000摘要:高职院校作为为国家、社会、企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各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能够在毕业之后,从事自己心仪的工作,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是需要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
从长远来看,想要让毕业生有一个更好的就业前景,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使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以更加饱满的信心应对来自企业和市场的挑战。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思考引言在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新经济产生新动能,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着我国职业人才的培养改革。
高职院校在为社会提供各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不应忽视对学生应用实践方面能力的培养,人才市场竞争激烈,高职院校毕业生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能够在毕业时形成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技术能力。
因此,在高职院校就业管理过程中,可采用分段实习、预定人才等方式,促进就业率提升。
1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还不够高高职院校虽然大都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如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创业中心等,但一般都是管理职能突出,缺乏教育和服务职能,对就业指导服务功能重视不够、认识还不到位,甚至片面地把就业指导理解为宣传就业政策,介绍就业形势、发布岗位信息、传授面试技巧等,却忽视了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忽视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个别高校甚至没有把大学生就业与生涯指导课纳入必修课范畴,就业指导内容单一,教材陈旧且缺乏新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加强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清醒地认识自我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社会,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
关键词:高职高专;就业;观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138-001
当前的社会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速,就业竞争强烈,随之生活压力递增。
21世纪的大学生面临着社会的这样的严峻的考验,只有以健全的思想武装的大学生才能够经得起社会的考验而生存下来,才能够成就事业。
特别是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讲,社会上崇尚高学历,用人单位也注重学历,面对学历要求大部分高职学生为求学历而以“专接本”、“专转本”、“专升本”等各种形式进一步深造。
然而,真正能够升上去的大学生比重还是占少部分。
因此大多数学生心理处于矛盾状态,既好高骛远又自愧不如,便丧失求职信心,对前途迷茫,不知所措。
面对这样的现实,如果要提出解决方案,我认为关键在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清醒地认识自我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社会,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一、专业就等于职业的观念与目前就业形势
大多数学生从走进大学校门后就将自己将来的职业目标定位于
本专业上,这一观念并不科学,在指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职业并不等于专业。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固然是服务于社会的职业人才,高等院校培养的固然是高级专门人才,然而,培养人才目标并不能与扎根在学生头脑里的“我学了这个专业就要从事有关本专业的职业”这一想法混为一谈。
专业是一个人的特殊技能,是就业的“敲门砖”,在学校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不是选择职业的充分条件。
面对毕业班的学生我经常问道,工作找的怎么样了或是工作落实了没有,大部分学生就会对我说与他们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太少了,每天奔波于招聘会也很难找到。
另外,曾有一家电话销售的企业来我系做招聘宣讲,之前通知了全系200人,但来听企业宣传的学生只有23人,参加应聘的学生为零。
没有参加应聘的原因就是因为和外语系这个专业没关系,说是学了外语就要到外资企业工作,或是做翻译工作,销售不是本人的专业所以不能接受此类工作。
说到这里,我认为大学生就业首先做到的是打破专业等于职业这一思想误区。
二、白领就业梦与企业用人要求的矛盾
随着就业的市场化,当今高校提倡大学生自主择业。
大学生在校园里为自己的未来定位为稳定的白领工作。
然而,在毕业之际穿梭于人才市场时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梦难以实现。
其实,现在就是“错位”现象严重,用人单位找不到人、大量的毕业生无处可去。
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大学生具有过高的就业期望值。
因此,要指导学生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认识就业形势,调整
原有的就业期望值。
降低就业的期望值并不是毫无选择地有工作就去看,有单位要就去撞,而是调整就业期望值。
指导学生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职业的选择。
传统的择业观则是“一次到位”的绝对安稳的工作。
我们提倡“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理念,让学生在起初选择职业时不能期望太高,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从而为自己的职业目标不断前进。
在择业时带有过高的就业期望值无疑是憧憬美好的想象,客观地脚踏实地去就业才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正确抉择。
三、珍惜每一个工作岗位,要成为工作的主导
心态直接反映在行动上,就业毅然也是这样。
很多用人单位经常会说刚毕业的学生缺乏工作经验,花时间培养后没过多久就跳槽了,所以用了刚毕业的学生后总是在担忧人才流失,又没有办法制止这样的问题。
这是学生的盲从性所致,是毕业生久久难以治愈的就业心理的通病。
就业中的盲目从众形态就是指在求职中对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点、职业目标等因素没有明确的认识,对个人的素质特点也不能够客观的评价,只是一味的盲目跟在别人后面行动的现象。
这样的学生择业时往往表现出茫然、犹豫不决、见异思迁,把自己和其他同学视为统一体,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独立求职的能力。
这样的学生通过学校或院系的推荐找到工作也不能坚持下来,只要旁边
有煽风的同学马上就动摇起来,不知何去何从。
其实这样的现象与独生子独生女的家庭环境下的教育也是分不开的。
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时要时刻指导学生改变盲目跟从的心理,尊重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我国高职院校规模日益壮大,发展迅猛,为社会创造出服务性技术人才,可以说在高等教育中不断受到重视。
那么就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一环,如何解决高职院校的就业问题,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率是当今社会的一大课题。
在这里我仅对大学生的几个就业观念提出了几点看法,今后将在工作中继续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观念改变了,才能解决大学生找工作难和用人单位招人难的双向矛盾。
参考文献:
[1]阎大伟.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迁[j].淮安师范学报,2009(5):580-584
[2]尹秀娟. 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