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简答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
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
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
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
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
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市场是
一种结构精巧而且具有效率的商品交易机制,这已经为经济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经济
发展史所证实,而且为各种经济学说所论证和肯定。亚当·斯密将市场规律形容为
“看不见的手”,认为不需要任何组织以任何方式的干预,市场就可以自动地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而且宣称当每个人在追求私人利益的同时,就会被这只手牵动着
去实现社会福利。简而言之,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帕累托效率标准(或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作为我们分析经济效率和财政效率的一个规范性参照标准。
2.什么是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由于市场效率是以完全的
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
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
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
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
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
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个简明的概括清楚地说明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
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其二,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
固有的缺陷,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而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
其中包括转换财政职能。
4.试述政府干预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答: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1)政府决策失误。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失误,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的选择或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选择不
当等,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经济体制转轨的一个核心是明确政府与市场的
关系,规范政府经济行为,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其中包括转变财政职能。
5.试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答: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
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
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付钱购买私人产品之后,他人
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竞争
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
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非排他性则是公共物品的第
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
品中获得利益。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
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此外,外部效应和效用的
不可分割性,也是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重要标准。
6.试述公共需要的历史性与特殊性。答:一般来说,公共需要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
是存在的,不因社会形态的更迭而消失,这是共同性。公共需要又总是特殊的,即
具体地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形态之中。对它的历史性可以沿着两条线索去探讨:一是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线索,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上,社会产生了或可能
产生怎样一些公共需要;另一条是生产关系变迁的线索,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社会
形态下,统治阶级或集团如何以社会公共需要的名义将剩余产品的分配做有利于本
阶级或集团的安排。在财政领域,资本主义的历史功绩之一就在于将统治者个人及
家族的需要同社会公共需要区分开来,并为公共需要提供了显示或决定的途径。但
是,代议制并不能完全反映公共需要的真谛,通过这一制度满足的公共需要确有一
些是“公共的”,但同时通过这一制度也将公共需要向那些操纵国家预算审批过程的
阶级或集团倾斜。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经济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社会公共需要能够充分显示它的本来面貌,并通过不断完善
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给以保证。
7.如何理解财政的特殊性?答: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从起源上考察,
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出现私有财产,社会分裂为阶级后才产生了国家。国家一旦产生,就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
国民收入来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于是才产生财政这种特殊的经
济行为和经济现象。马克思、恩格斯对财政与国家的关系都有明确的论证:“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财政首先是作为经济范畴加
以研究的,所以财政学是一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但是,经济与政治
本来就是不可分的,而财政这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与政
治的关系更为紧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学则是一门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学。综观当今西方国家的财政学,也都是十分重视
财政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甚至将财政学等同于“政府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
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们将政府经济活动视为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一个特
殊的经济领域而加强了研究力度,特别是从政治角度研究政府经济活动的特殊规律
性,从而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8.试述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答: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
就是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转变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
治经济制度前提下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因而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重新认识财
政,也就是要从资源配置方式转变的角度重新认识财政。这是社会主义市场财政体
制改革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1)首先是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 (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
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的一切
活动都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征税、依法拨付支出、依法实施财税政策,同时财政活
动还必须增强透明度,便于立法机关、审计部门和人民大众的审查和监督。
9.试述研究财政职能的基本思路。答: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履行和实现
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所以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
经济稳定和发展。这里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分析和研究财政在履行和实现政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