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田古民居卵石地面铺装艺术探析
培田古民居调查报告
培田古民居调查报告“民间故宫”福建培田古民居调查时间:2010年11月调查地点:福建培田古民居调查方法:实地参观考察人: 调查学院:学号:【摘要】在福建省闽西山区,有一个至今保存完好的连片成群的客家古老村落,这就是已有800多年历史的连城县培田明清古民居。
培田古民居建筑群由30幢高堂华屋、21座古祠、6家书院、二道跨街碑坊和一条千米古街构成。
各座建筑布满浮雕、楹联、名匾、石雕等,工艺精巧,十分壮观。
一些建筑专家和国外友人前来考察后认为,这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葩,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关键词】装饰雕刻;寓意;造型, 引言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宣和乡河源溪上游的培田古民居是客家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客家古民居建筑群。
培田古民居始建于宋末,大部分建筑成于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的乾隆和光绪年间。
它由50多座建筑联在一起,总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面积超过600平方米的建筑占了一半以上,有15座建筑的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其中官厅、继述堂、务本堂的建筑面积都约有7000平方米,如此宏大之规模,在古代闽西以至于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地区都是鲜见的。
整个村落大体由两牌坊、两庙、三庵、两座书院、六座学堂等传统文化宗教建筑和二十一座古祠、三十余栋民居以及一条古街、五条巷道、两条贯穿村落的水圳组成。
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整体布局尊卑有序,考量周到,配置得体,可与福建永定土楼、广东梅州围拢屋相媲美。
, 800年前的自来水工程南方的山城离不开山和水,培田的建筑更能体现山水的韵味。
在培田,你会发现每家每户房边均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水圳相伴,穿街过巷,直通各户。
村里的老人介绍,水圳可谓古时“自来水工程”,想想早在800年前培田就是户户通“自来水”,村民常常在自家门前洗菜淘米。
其实每家每户的院里均有天井,每当雨季,雨水顺着天井蜿蜒而下,顺沟而出,流入石砌的水池中,这样的房屋布局也应了风水学中的“四水归堂,财源攘滚而来”的聚财布局。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培灰街,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有100多间房屋。
这些古民居建于明代至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多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技术和设计:培田古民居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结构、砖木结构和瓦木结构,
建筑工艺精湛,材料考究。
房屋的布局按照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设计,尊重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屋顶采用了斗拱、蟠龙和螺旋状的飞檐装饰,形式独特,富有
艺术感。
二、园林景观:培田古民居以园林为特色,布局合理,景色秀丽。
古民居周围种植了
各种名贵花木,并设计了池塘、假山、长廊等景观,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魅
力。
三、传统文化活动:培田古民居不仅是一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群,更是一座传承和
弘扬传统文化的场所。
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传统戏曲、舞蹈、音乐等表演,了解传统书法、绘画的技艺,还可以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如编织、雕刻等,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历史人物和故事:培田古民居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曾经居住
过一些历史人物,如曾国藩的后代曾朴、胡适的岳父王方庚等。
古民居中还保存有一些历
史文物和古董,这些富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和故事使培田古民居更加具有独特的魅力。
曾经走过的地方——培田古民居
曾经走过的地方——培田古民居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座落着一个被称为“中国最美村镇”之一的培田村。
在这个面积仅13.4平方公里的客家小山村中,曾经拥有30多幢高堂华屋、21座祠堂、6个书院、四处庵庙道观、两道跨街牌坊和一条千米古街。
对于这个仅三百多户的小村庄来说,可称其为豪华的小庄园。
同是客家建筑,培田古民居的风格与永定土楼、梅州围屋大不相同。
土楼和围屋封闭坚固,有防匪患和野兽的作用。
而培田古民居沿袭连城九厅十八井的建筑格局:开放、精致。
体现出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
客家人聚族而居,培田村居民以吴姓为主。
自明朝成化年间七世祖吴祖宽创办第一所私塾后,吴氏家族培养了不少人才。
其中秀才191位,19人入仕,官至五品以上的5人。
近代更是人才辈出,其中有参加兴中会等民主革命活动的吴爱群、在法国留学与周恩来同窗的吴建新等人。
2005年8月,我们全家一起回到连城新泉的老家。
那也是唯一一次我们姐弟三家人陪着父母回祖籍。
新泉也是古镇,我们的祖宅“思源堂”也小有名气。
十几年前,连城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交通不发达,古镇、古村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我们去培田游览时,村子也只是做为国内一些知名大学建筑专业学生的观摩实习地,没有什么游客。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加修饰的古村落。
虽显破旧,但从沧桑中体会到了吴氏家族曾经的辉煌。
近几年回老家没有去过培田。
据说那里的旅游搞的风生水起,门票都要好几十元钱了。
估计和我们的家庙、祖宅一样,得到政府专项资金进行了维修。
但愿修旧如旧,不失古风古韵。
客家人以立牌坊的形式表彰家族中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之人。
村口,恍如世外桃园。
古老的街巷。
整个村中有完善的排水系统。
官厅,字意理解主人应该是做官的。
这里曾经设有学馆和藏书阁,藏有万余册古籍。
中央红军长征前的温访、松毛岭战役期间,官厅一度成为红军的指挥部。
古民居。
大门上装饰有精美的雕花。
这家出过进士。
门前能立石桅杆的家族都不简单。
祠堂保存相对完好的民居大厅。
浅谈岭南园林的卵石铺贴艺术
浅谈岭南园林的卵石铺贴艺术岭南园林是中国南方地区独特的一种园林形式,其特点是以优美的自然风景为蓝本,强调山水园林与居住空间的融合,同时在花园设计和细节处理上也有其独特的奥妙。
其中,卵石铺贴艺术是岭南园林中一种重要的技艺,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展现了园林文化的独特魅力。
卵石铺贴是指将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卵石通过拼接组合铺设成各种图案和造型的一种石材铺贴技术。
卵石的来源多为大自然中经过河流冲刷、流水冲刷、风化剥蚀而形成的石头,形状各异,质地坚硬。
卵石铺贴技术的运用早在古代就已广泛存在于岭南地区的建筑与园林中,至今仍有沿袭和创新。
卵石铺贴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使岭南园林的独特性更加鲜明。
卵石铺贴技术具有多种形式,可以铺设成不同的花纹,最常见的的是“鱼骨”、“六弦琴”、“砖石”等纹样。
其中,“鱼骨”纹是最常见、最典型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由相互咬合的小石块组成斜纹交替的组合,形态如同鱼骨。
常常出现在园林的台阶和道路、小桥、亭阁和城门等建筑上,在阳光和阴影的对比下,显得更加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当然,除了这些形式之外,还有许多创新的卵石铺贴形式发展出来,如水波状、云朵状等特别的造型。
在岭南园林的建筑艺术中,卵石铺贴技艺不仅发挥了实用性,而且也充分展现了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首先,在实用方面,卵石铺贴技艺能够提高地面的防滑性和抗冲击性,增强了台阶、小桥等建筑的安全性;其次,卵石铺贴技艺也能够加强园林的装饰效果,使其更加奢华和精细。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石头的大小和颜色、铺贴形式都要考虑到园林的整体风格和视觉效果,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材、设计、铺贴,从而达到优美、和谐的效果。
此外,卵石铺贴技艺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南方地区的岭南文化。
在古代,岭南地区属于蛮夷地区,其文化受到了闽、粤、海等地文化的影响,许多文化传统都具有多种文化血液的融合。
卵石铺贴技艺就是其中一种表现。
在岭南园林中,卵石铺贴在古代就已存在,从助泉园、荔枝湾等经典名园到如今的一些城市公园、景区中都能看到卵石铺贴技艺的身影。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摘要】培田古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本文从历史渊源、建筑特色、传统生活方式、文化传承和艺术价值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培田古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如风水布局和木质结构等,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传统生活方式则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文化传承方面,培田古民居承载着丰富的地方文化,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
其艺术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对中国传统建筑与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强调了培田古民居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保护与传承的紧迫性,同时提出了古民居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意义。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需要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以促进其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培田古民居、传统文化、历史渊源、建筑特色、传统生活方式、文化传承、艺术价值、重要性、保护与传承、延续和发展。
1. 引言1.1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培田古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培田古民居中,历史渊源深厚,建筑特色独特,传统生活方式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文化传承和艺术价值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培田古民居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产之一。
在培田古民居中,可以看到传统的木结构建筑、独特的屋檐飞檐和精美的木雕等特色,这些建筑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培田古民居中,人们可以体验到传统的生活方式,比如尊重长辈、讲究礼仪、重视家庭等传统价值观念,这些生活方式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视。
培田古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其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保护与传承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让古民居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2. 正文2.1 历史渊源培田古民居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明清时期。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培田古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在其建筑风格、内部构造、装饰艺术等方面体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这些内涵不仅体现在其建筑结构上,还体现在其传统习俗、民间传说、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培田古民居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特色,其在布局、结构、材料等方面都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理念。
在布局上,培田古民居通常采用四合院的形式,将建筑围合而成,形成封闭的空间。
其建筑结构偏重木材结构,并注重风水学的布局,力求达到“人和自然和谐”的境界。
在材料选择上,培田古民居多使用红砖、木材等传统建筑材料,以及传统的青砖、灰瓦等装饰材料,彰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和气质。
培田古民居的内部构造展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的内部构造注重空间的分隔和隔离,例如通过廊道、天井等方式将不同功能的空间分隔开来。
这种布局既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家族观念,也符合中国传统的居住习惯。
培田古民居内部的装饰艺术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内涵,例如门窗上的木雕、砖砌图案、壁画等艺术元素,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寓意,展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风采。
培田古民居还蕴含了丰富的传统习俗和民间传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建筑不仅仅是生活的空间,更是文化的载体。
培田古民居承载了许多传统的习俗和民间传说,例如对祖先的崇拜、对龙、凤、狮、麒麟等神兽的崇敬,以及对风水、阴阳等传统理念的尊重。
这些传统习俗和民间传说融入了培田古民居的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中,成为了其独特的文化符号。
培田古民居还承载了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信仰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在培田古民居中,经常可以看到与宗教信仰相关的符号和装饰,如道教、佛教等的雕塑、壁画等。
这些装饰不仅是对宗教信仰的表达,更深化了培田古民居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在民居建筑中的延续和传承。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培田古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典范,它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通过对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和魄力。
一、历史沿革培田古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是属于古代的官宦大族所建的私宅。
由于历史的变迁,培田古民居逐渐被更多的人们认识和了解。
在现今社会,培田古民居已经成为了古建筑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典范之一。
二、建筑风格培田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幽夏,它以庭院为中心,四周围绕着建筑群,形成了独特的布局风格。
培田古民居的建筑风格非常注重对称和均衡,建筑物的高低、大小、角度和位置都经过精心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的和谐之美。
在建筑材料上,培田古民居大多使用木材、砖瓦等材料,这些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贯穿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
培田古民居的建筑装饰也是非常精美的,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等,这些装饰物的设计和制作都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手艺和审美眼光。
三、文化内涵1.传统价值观培田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布局都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的和谐、均衡和孝道。
庭院式的建筑布局让居民在家中得以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这种布局方式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和亲情交融。
培田古民居中还广泛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装饰元素,比如莲花、龙、凤等,这些元素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
2.文化传承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培田古民居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培田古民居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等方面都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传播。
通过对培田古民居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创新。
3.聚落文化培田古民居所处的地域是丰富多样的,这里有着丰富的聚落文化。
探析培田古民居艺术特征
0 引 言
培 田古 民居是 中 国 目前保 存较 为完 整 的明清
1 生态 健 康 、 自然 和谐 的 人居 环 境
培田位于福建省西部 , 武夷 山东侧 , 北倚 赣 南 , 向闽南 金三角 , 临广东 省 , 面 南 与福 建省 龙岩 、 长汀、 上杭 、 安 、 平 、 流等 县 ( ) 连 , 永 漳 清 市 毗 地处
维普资讯
第 5卷 第 6期 20 07年 1 2月
福建 工程学 院学 报
Jun l f u a nvrt f eh o g ora o j nU ie i o cnl y Fi sy T o
V0 . o 6 15 N . D .2 07 e Or
其 民族 性 、 地域 性 、 时代 性 , 疑 是 一 个 深 刻 的启 迪 。 无
关键词 :古民居 ; 境艺术;建筑 艺术 ; 环 装饰 艺术 ;培田 中图分类号 : U一 0 T 8 文献标识码 : A
Ex l r n he a ts i ha a t rsi s o iin n intd l ng p o i g t r itc c r c e itc f Peta a c e we l s i
四年 (34年 ) 14 由客 家祖地 宁化 迁入 现址 , 衍 至 繁 今 已历 3 0代 , 发 建设 63年 , 存 不 同时期 的 开 6 现
建筑所具有的历史价值 、 艺术价值 、 科学价值是古 人、 今人 以及 后代 共 同拥有 的一 份历史 文化 遗产 。 笔者通过对培 田古民居的实证考察 、 测绘 、 访谈等 工作 , 探析其在环境艺术 、 建筑艺术 、 装饰艺术等 方面的创作手法与特征 , 希望对中国的现代建筑
文章编号 :6 2 3 8 20 )6一 6 0— 5 17 —44 (07 0 o 2 0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培田古民居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培田镇,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群落,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四合院之一。
培田古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培田古民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回、藏、满、蒙等多种民族的建筑艺术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古建筑风貌。
整个古民居区由四合院、照壁、正堂、偏殿等建筑组成,一条条小巷纵横交错,整体布局紧凑有序。
古民居的建筑材料选用的都是当地特产的黄土和黄河漂砾,具有很好的保温和防火效果。
古民居的四合院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其建筑结构严谨而合理。
四合院分为中院和四个边院,中院为大型活动场所,四个边院分别为主人的住宅和起居场所。
中院采取开放式设计,四周是退居空地和房屋复合体。
四合院的屋顶则采用攸州瓦,画有各种传统的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装饰效果。
古民居内部的装饰更为精致华丽。
庭院中的照壁和门头正面装饰着各种吉祥的图案,如福禄寿图案、龙凤图案等,寓意着吉祥和团结。
正堂、偏殿内部的装饰则更为讲究细腻,挂着各种工艺品和字画,展示着主人的文化修养和家族的社会地位。
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是建筑文化。
古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结构,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和智慧。
其精心设计的屋顶、门头、照壁等装饰,体现了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其次是家族文化。
古民居往往是一家人共同生活的空间,代表着家族的团结和传承。
古民居内的家训、对联等都体现了家族的价值观和家教传统,强调了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和责任。
再次是礼教文化。
古民居往往是世代相传的士人家庭,注重传统礼教的遵循。
古民居内的各种礼仪场所,如书房、谒庭等,都是士人从事读书、讲学、行礼等活动的地方。
最后是乡土文化。
古民居是乡村社会的象征,代表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古民居内的庭院、院墙等设计都考虑到了家庭生活的便利和社会公德的尊重。
培田古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内涵成为一座独具魅力的古建筑群落。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作者:张仙玉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23期摘要:培田村位于福建省连城县西南部,是个拥有八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客家村落,其文化底蕴深厚。
培田村是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培田村的古建筑群被设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主要从培田古民居的空间布局、装饰、堂号与楹联、门楼方位等方面入手,探究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关键词:培田;古民居;文化吴氏始迁祖吴拔仕于元至正年间在浙江为官,为避战乱弃官迁居至此,改名“八四”,被称为“八四郎公”,在此开基。
培田村历经八、九代人努力,于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间进入繁荣时期,村庄规划成熟,高堂华屋拔地而起。
至清光绪年间,培田进入鼎盛时期,街市繁华,书院林立,深宅大院错落有致。
民国时期走向衰落,村庄受到很大破坏。
至今,培田村仍保留1条千米古街、30幢古民居、21座古宗祠、6座书院、2座古牌坊,被称为“福建民居第一村”。
培田古民居,不仅外观精美大气,而且文化底蕴深厚。
1 古民居空间布局里的“和”文化首先,培田古民居空间布局体现“天人之和”的理念。
吴氏先祖选址于山清水秀、环境宜人的藏风聚气场所,追求“理想空间模式”,达到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效果。
这是许多专家考察培田后的感受。
培田村前有笔架山,后有卧虎山,左青龙,右白虎,门前还有平坦开阔的河滩农田,有玉带环水,所以整个村子的房屋,几乎都是坐西朝东,达到“天人之意,相与融合”的高度。
其次,“和为贵”理念在培田古民居得到充分体现。
培田古民居大部分属于九厅十八井式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和谐对称。
普遍采用中轴线布局,把重要的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次要的建筑物对称列于中轴线两侧。
培田官厅是九厅十八井中轴对称式住宅的代表,共四进,11个厅堂,32个天井和院落,近百间房。
四进正房外侧为左右横屋,分成八个独立小院。
这种布局促进了家族成员关系的和谐。
位于古民居中轴线上的大厅,是族人的精神家园。
它既是祭祖祀神的场所,也是族人节目喜庆举行仪式的场所,又是家族议事的场所。
浅谈岭南园林的卵石铺贴艺术
浅谈岭南园林的卵石铺贴艺术作者:吴道辉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第06期摘要:在传统岭南园林中,卵石铺贴应用广泛,通过调节卵石的大小、色泽、纹理等要素能铺贴出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图案,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通过阐述岭南园林的传统造园艺术中卵石的运用,总结出卵石在岭南园林中的作用,以供各位园林工作者参考。
“铺装”作为中国园林构成当中最为关键的要素所在,人们在园林当中游玩、闲逛的时候,往往会注视脚下的道路,因此道路铺装的艺术表现对整个园林的塑造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
在人类与大自然进行长期相处的同时,古人渐渐的对大自然所表现的环境特点产生了特殊的见解,并对这些见解进一步升华从而构建出具有“自然美”的思想观念。
对于中国所表现出来的造园艺术而言,其最高的境界则是对自然精神的不断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逐渐成为了中国创造者对古典风景园林进行创造和构建最为理想的境界。
因此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地面铺装上来看,其材料大多取自于自然界当中的卵石、乱石、青砖等等,并对其原有的造型以及色彩进行展现,从而凸显其自然的美感。
而对这些材质所特有的形状及纹理所表现的自然朴实的风格,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不断追求的重要目标,在这当中充分体现出创作者所想要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内容。
随着现代技术及先进的材料不断的产生,人们仍然对自然有着一种独特的情节,而对于铺装艺术来说,其作为整个景观当中唯一一个能够对自然进行仿效的重要表现载体,除了运用人工技术及许多防治材料对自然进行模仿之外,还通过相关的纹理变化以及其他的与自然相类似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表现,从而凸显自然所具有的古朴之情。
卵石铺地主要是运用卵石进行地面铺装的,这种铺地装饰具有较强的耐磨性特点,同时还表现出轻快、活泼、愉悦的风格特点。
一、卵石的种类卵石,是指由岩石经过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粒径大于5mm的颗粒。
卵石是经过很长时间,逐渐形成的。
卵石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岩石风化、崩塌阶段;第二阶段是岩石在河流中被河水搬运和磨圆阶段。
浅谈岭南园林的卵石铺贴艺术
浅谈岭南园林的卵石铺贴艺术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园林艺术在园林设计和建筑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岭南园林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
而卵石铺贴艺术作为岭南园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和历史风貌。
本文将从卵石铺贴的起源、特点以及在岭南园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地解读和讨论。
一、卵石铺贴的起源与特点卵石铺贴是中国古代传统园林建筑的一种铺装方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大量的卵石铺贴出现在唐代的宫殿、园林中,成为唐代园林建筑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宋代,卵石铺贴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园林铺装方式,并在岭南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卵石铺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与人工的融合:卵石铺贴是将大小不一的天然卵石通过精心的设计与铺贴方法,使其融入建筑之中,与园林的建筑、植被和水池等元素相互辉映,展现出一种天然与人工完美融合的美感。
2. 艺术与实用的结合:卵石铺贴不仅仅是一种铺装方式,更是一种艺术,它通过不同形状、颜色和材质的卵石进行组合,呈现出精美的图案和纹样,使园林的地面铺装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
3. 地域文化的传承:不同地区的卵石铺贴在风格、图案和技艺上都有所不同,反映出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岭南地区的卵石铺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在园林建筑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卵石铺贴在岭南园林中的应用卵石铺贴艺术作为岭南园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园林的地面铺装、廊庑、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装饰,为岭南园林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在岭南的各大小园林中,卵石铺贴被广泛应用,其中有些园林更是以卵石铺贴为其特色和代表,成为岭南园林文化的一部分。
1. 地面铺装:在岭南园林中,地面铺装通常采用卵石铺贴的方式,将大小不一的卵石以不同的形式进行铺排,形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和纹样。
在阳光下,这些铺贴的卵石闪烁着光芒,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这种铺贴方式不仅美观,而且还具有良好的防滑和透水性能,有利于园林的排水和景观效果的提升。
浅谈岭南园林的卵石铺贴艺术
浅谈岭南园林的卵石铺贴艺术
岭南园林是中国南方地区独特的园林艺术形式,而卵石铺贴是岭南园林中重要的构造
技法之一。
卵石铺贴艺术以自然的卵石为材料,通过巧妙的排列组合和精细的工艺技巧,
创造出独特的园林景观效果。
本文将从卵石的选材、铺贴的技艺以及艺术性等方面进行浅谈。
卵石的选材是卵石铺贴艺术的基础。
优质的卵石选材是保证园林景观效果的关键。
在
岭南地区,卵石质地细腻,颜色丰富,具有天然美感。
卵石种类繁多,形状各异,大小不一。
园林设计师在选择卵石时,会根据景观的特点和整体效果的要求,挑选合适的卵石进
行铺贴。
在水池边铺贴时,会选择平滑的扁平卵石,以便人们能够舒适地行走和观赏。
卵石铺贴的技艺是岭南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
卵石铺贴要求细致入微,每一块卵石都
要根据形状、大小和颜色进行合理的搭配。
园林工匠会根据设计图纸,精心安排卵石的铺
贴位置,力求达到视觉上的和谐和平衡。
还要注意卵石之间的间距和拼接的方式,以保证
铺贴的牢固和稳定性。
在卵石铺贴过程中,工匠还会运用一些特殊的手法和技巧,如“穿
插砌”,即在卵石中间插入一些小石或砖块,以增加固定力度,使铺贴更加牢固。
卵石铺贴艺术在岭南园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除了常见的铺地铺墙外,还常常被应用
于水池、小桥、假山等景观构造之中。
卵石的天然纹理和独特形态赋予了园林独特的艺术
魅力,使得整个园林显得自然而有情趣。
卵石的冷峻与粗犷也给人一种质朴和稳重的感觉。
卵石铺贴艺术由于其独特性和艺术性,受到了广大园林设计师和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浅谈岭南园林的卵石铺贴艺术
浅谈岭南园林的卵石铺贴艺术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种类中的重要分支,以广州、佛山、南海、肇庆等地区为代表,以石材、石灰、砖、木、水等元素构建的园林风格。
其中,卵石铺贴是岭南园林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岭南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卵石铺贴是一种以小卵石或碎石为原料,在地面上或墙面上铺设成各种形状、图案、文字等的装饰艺术。
卵石铺贴起源于中国南方,是一种古老的装饰艺术,历史悠久,并在岭南园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卵石铺贴作为岭南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用与岭南园林的自然风景的融合十分紧密。
卵石铺贴艺术在千年岁月中逐渐演变出岭南园林特有的卵石铺贴风格和工艺,形成了独特的卵石铺贴技法,传承至今。
若想造就琳琅满目、触目惊心的岭南园林,卵石铺贴是必不可少的艺术之一。
岭南园林卵石铺贴在制作上讲究的是色彩、形状、大小、分布等要素的协调统一。
色彩上以深色卵石为宜,一般选用色泽鲜艳、质地优良的大型流沙、湖石等有色石材。
形状上,卵石有圆形、椭圆形、扁平形,随着卵石的不同形状,制作的图案可以非常多样。
大小上要根据要铺贴的园林或墙面的大小面积量身定制,不要过大或过小。
分布上,卵石的分布也需要根据不同的铺贴位置来精心排列组合以达到最佳的装饰效果。
卵石铺贴在岭南园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铺设在地面上,还可以用于堆石、雕刻、做山水、栏杆、门洞、墙壁、石阶、亭子、灯塔等。
卵石铺贴技艺在岭南园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但美化了景观,还可以起到防滑、防腐、保护等作用,可以说,卵石铺贴是岭南园林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卵石铺贴在岭南园林中是一种重要的装饰艺术,是岭南园林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技艺和美学风格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并成为世界园林艺术中的一颗瑰宝。
岭南园林的卵石铺贴艺术是中国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园林造景中关于卵石铺面艺术的研究
园林与建筑园林造景中关于卵石铺面艺术的研究□陈晨1严菲2摘要:卵石铺面艺术是园林景观中必不可少但容易被忽视的一类艺术形式。
卵石具有实用性、经济性、装饰性、自由性、生态性,这些特征属性与现代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愿景一致。
卵石铺面艺术不仅能给人带来身体的放松、审美的享受,而且具有调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性,能够迎合大众审美,开拓艺术创意形式。
关键词:卵石园林景观铺面艺术生态一、卵石的概念和艺术背景卵石是地球上的岩石经过自然风化、水流搬运、水蚀砂磨,堆积而成的卵形、圆形或椭圆形的表面光滑的石块卵石生成尺度与河源距离、山石成分密切相关,一般而言,距大落差河源越近,其粒径越大⑵。
卵石艺术是依据卵石自身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性,对卵石进行加工或者将卵石拼组图纹而形成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因此,卵石铺面既能够体现材料特有的质感、色彩、纹路等,又可以表现出形成图案的丰富视觉语言,可间接展示艺术家的思想内涵,传承当地的艺术人文情怀。
人们赋予卵石生命灵性,将其广泛应用于盆景填充、现代园林景观、庭院建筑、路面、公共建筑、公园假山以及高层建筑设计中。
现在人工卵石的应用也是一种趋势。
人工卵石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法制造出的,主要包括天然颜色的机制鹅卵石、雨花石、河卵石等[-4]o目前,我国涉及卵石铺面艺术的书籍不多。
明朝计成撰写的《园冶》是我国首部涉及卵石的园林著作;1990年出版的由现代卵石艺术家黄惕恒编著的《中国卵石艺术》,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精于卵石艺术的著作,该书重点阐释了卵石艺术的分类与制作方式;孟兆祯主编的《风景园林工程》也关注卵石铺面的形式和施工工艺;等等。
湘西老司城与龙门古镇是我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值得考察卵石纹样的地点⑸。
国外对于卵石的应用可追溯的历史较为久远。
古希腊提洛岛神庙中和古罗马庞贝古城、赫库兰尼姆古城的街道上都有卵石铺面;古罗马哈德良行宫铺地、法国凡尔赛宫苑里的园林点缀、德国弗莱堡镇的卵石街道、非洲兹立坦镇的卵石艺术以及苏格兰的卵石彩绘,都表现出卵石艺术的地区差异性和文化表达性;日本枯山水园林以卵石运用为其重要特征,凸显其禅意、典雅之感。
园林卵石图案铺贴艺术探讨
鹅卵石和碎瓷、石片 、瓦片等各种材料筑成海棠花纹 ,犹如
一
条绣着海棠花纹的锦带飘逸于花木之 间。( 见封三彩图1 )
在 中国古典 园林 中,这些用 卵石 、瓦 片和石片 等材料 组成 的图案往往 带有深一 层的 文化意味 。最为 常见是 “ 五 蝠捧寿”铺地 图案( 见封三彩 图2。图案呈 圆形 ,外 围是5 ) 只 蝙蝠 ,围住正 中的是 1 “ 个 寿”字或象征 “ ”的松 、鹤 等 寿
在立 面的维 度上 ,卵石 的垂直 镶嵌形成 卵石景 墙 ,甚 至还 被使用于 水池壁上 。如广 州珠江新 城誉峰 园项 目中的 水 池 ,水池壁 就采用统 一规格 和颜 色的卵石 ,无填缝镶 嵌
在我 国第一部 最完整的 园林艺术理论著 作 《 园冶》 中, 作者计 成就提到 “ 惟厅 堂广厦 中铺 ,一概 磨砖 ,如路径 盘 蹊 ,长砌多般乱石 ,中庭或宜叠胜 ,近砌亦可 回文 。八角嵌
然的喜爱和追 求。卵石还具有丰富各异的形状和颜色以及可 对人体 部位起按 摩作用 等特点 ,在 园林 中的使用越 来越 广
泛 ,越来越受人们的喜 爱。 园林 铺地 ,是 指在 园林环境 中运用 自然或人 工的铺 地
材料 ,按 照一定 的方式铺 设于地 面形成 的 园林小 品 。从 古 至今 ,这 些铺 地材料 丰 富多 样 ,包括 条石 、青砖 、瓦 片 、 碎石 、卵石 、石 材 、木 材 、广场 砖 、彩 色水泥 等 ,而其 中
铺地又被誉为 “ 石子画” ,它是选用精 雕细刻的砖、细磨的瓦 片和经过 严格挑选的各色卵石拼凑而 成的路面 ,图案内容丰 富 ,如有以三国戏 《 古城会 》 《 、 回荆州》等为题 材的 图案 ,
而成 。水池 圆滑的 曲线和 卵石表 面 凹凸不平的特征 ,带 来
浅谈岭南园林的卵石铺贴艺术
浅谈岭南园林的卵石铺贴艺术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其中的卵石铺贴艺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在园林中使用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卵石、石子、石板等做成的各种花纹、图案以及人物、动物等形象,以达到美化园林、增加观赏价值的效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园林的文化内涵。
卵石铺贴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技艺还非常简单,主要是将一些自然形成的石子或石片堆积在一起,形成简单的花纹图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艺的高超,卵石铺贴艺术也逐渐发展,不仅出现了更加复杂和细致的花纹和图案,而且还融入了音乐、诗歌、书画等多种文化元素,表现出了岭南文化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理念。
它所呈现的风格动感、姿态美妙、造型优美,以及色彩斑斓等特点,更是让卵石铺贴艺术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园林艺术之一。
卵石铺贴艺术在岭南园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每一个园林都会有卵石铺贴作品的存在。
其中比较出色的有广东省的清远丹霞山、佛山南海观音山、广州珠江边的白云观和越秀公园等,这些园林中的卵石铺贴作品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让人们在游览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岭南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
卵石铺贴艺术在岭南园林中的应用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通过石子的颜色和形状进行拼贴,呈现出花草、山水等图案,这种作品主要以石子为主,运用得当可以如同绘画一般,表达出千姿百态的景物;另一种是利用石板来建造室内外的建筑物,将室内的地面、墙壁、窗台、门廊以及室外的亭台、桥梁、池塘等等铺贴以石板拼成的图案,有时更建造完整的建筑物。
而这些不同类型的卵石铺贴作品都必须依靠园林师傅的心灵手巧和创新之能,通过自己的审美、艺术及文化背景,发挥出每一处场景和景物的优点,以及提升整个场景的美感和景观价值。
总之,岭南园林卵石铺贴艺术是一种独具特色和历史价值的园林艺术。
它既是园林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提升园林景观品质和观赏价值的重要手段。
培田古民居卵石地面铺装艺术探析
培田古民居卵石地面铺装艺术探析谢玮【摘要】卵石地面铺装艺术是培田古民居建筑空间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装饰艺术之一,展示了培田客家先民的生活智慧、意象情感以及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其构图简洁、纹样古朴,具有符号性、寓意性以及象征性.这些传统铺装艺术形式不仅为传统客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期刊名称】《龙岩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7)003【总页数】6页(P37-42)【关键词】培田;卵石;地面;铺装【作者】谢玮【作者单位】龙岩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9培田古村坐落于福建省连城县西北部,它始建于元末,占地71900平方米,经明、清两代的经营,最终形成了寓意隽永、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
培田古村落不仅在总体布局上重视宏观风水营造,讲求尽善尽美,构思精巧;在装饰艺术方面也因受到地域文化、儒家文化以及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形成了较为完整、丰富的建筑装饰类型。
在培田古村落众多的装饰类型中,卵石地面铺装艺术颇具特色,其构图简洁,纹样古朴,蕴含着一定的文化观念和象征意义,充分反映了培田客家先民的审美倾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较强的符号化特征和较高的欣赏价值。
其简练的造型、丰富的内涵以及巧妙的创造性思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本文在对卵石地面纹饰进行细致考察的基础上,运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为研究提供一个相对有序的思维向度,从而更好地归纳地面纹饰的符号形态,挖掘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和创作思维,为解读、传承和发展传统民间造型艺术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培田村落的历史背景据《培田吴氏族谱》记载,培田吴姓始祖吴八四郎为避战乱,于元末自浙江迁至福建,定居宣和上篱。
吴氏定居上篱传至三世时,八四郎之长孙文贵公迁居培田,在此建基立业,繁衍生息,最终形成仅有吴姓族人聚族而居的单姓村。
定居后,吴姓子孙农、工、商、读并举,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先后于明清时期创造了培田经济和社会事业空前发展的盛景,并在此相继建造了“衍庆堂”“官厅”“继述堂”等高堂华屋,奠定了村落格局和建筑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第3期2019年5月龙㊀岩㊀学㊀院㊀学㊀报JOURNALOFLONGYANUNIVERSITYVol.37No.3May2019客家研究培田古民居卵石地面铺装艺术探析谢㊀玮(龙岩学院㊀福建龙岩㊀364000)摘要:卵石地面铺装艺术是培田古民居建筑空间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装饰艺术之一,展示了培田客家先民的生活智慧㊁意象情感以及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其构图简洁㊁纹样古朴,具有符号性㊁寓意性以及象征性㊂这些传统铺装艺术形式不仅为传统客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启示㊂关键词:培田;卵石;地面;铺装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629(2019)03-0037-06培田古村坐落于福建省连城县西北部,它始建于元末,占地71900平方米,经明㊁清两代的经营,最终形成了寓意隽永㊁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㊂培田古村落不仅在总体布局上重视宏观风水营造,讲求尽善尽美,构思精巧;在装饰艺术方面也因受到地域文化㊁儒家文化以及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形成了较为完整㊁丰富的建筑装饰类型㊂在培田古村落众多的装饰类型中,卵石地面铺装艺术颇具特色,其构图简洁,纹样古朴,蕴含着一定的文化观念和象征意义,充分反映了培田客家先民的审美倾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较强的符号化特征和较高的欣赏价值㊂其简练的造型㊁丰富的内涵以及巧妙的创造性思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㊂本文在对卵石地面纹饰进行细致考察的基础上,运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为研究提供一个相对有序的思维向度,从而更好地归纳地面纹饰的符号形态,挖掘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和创作思维,为解读㊁传承和发展传统民间造型艺术提供参考与借鉴㊂一㊁培田村落的历史背景据‘培田吴氏族谱“记载,培田吴姓始祖吴八四郎为避战乱,于元末自浙江迁至福建,定居宣和上篱㊂吴氏定居上篱传至三世时,八四郎之长孙文贵公迁居培田,在此建基立业,繁衍生息,最终形成仅有吴姓族人聚族而居的单姓村㊂定居后,吴姓子孙农㊁工㊁商㊁读并举,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先后于明清时期创造了培田经济和社会事业空前发展的盛景,并在此相继建造了 衍庆堂 官厅 继述堂 等高堂华屋,奠定了村落格局和建筑风格㊂①二㊁培田卵石地面铺装艺术概述培田卵石地面铺装是培田古民居建筑空间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装饰内容之一,是村落人文环境营造的组成部分,常见于祠堂㊁庙宇㊁居住建筑门前㊁天井以及宇坪等诸多地面铺砌㊂传统建造者依据培田吴姓先民的身份背景㊁居住环境㊁审美思想㊁功能价值等方面的需要,对不同建筑类别的地面进行精心设计与布置,选用河卵石为原料拼接不同的装饰图案,装饰题材多选择钱纹图样㊁如意纹样㊁动植物纹样以及组合纹样等,这些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无论是一个或是多个形象组合,皆是 以象寓意,以意构象 来造型,并与73㊀收稿日期:2018-12-30㊀㊀㊀㊀㊀Doi:10.16813/j.cnki.cn35-1286/g4.2019.03.007作者简介:谢玮,女,福建武平人,龙岩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㊁文化艺术策划㊂基金项目:龙岩学院闽台客家研究院 客家民间艺术的当代价值与创新利用 (LK201607)㊂周围建筑环境呼应妥当,相得益彰㊂其中部分图形因受到培田当时的经济以及风土人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代地域特征㊂培田吴氏先民历史上重视经济发展㊁教育事业以及道德建设,这在卵石地面纹饰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例证㊂如卵石拼砌的钱纹图案虽然具有镇邪和吉祥的寓意,但同时也有重视经济的用意,从钱纹装饰数量之多不难想见当时培田经济繁荣的盛景;另一方面,因受到 学而优则仕 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培田吴氏先民重视教育的投入,并表达出了对功名利禄的渴望,因此在地面纹饰中也能看到 三元及第 禄路顺达 等题材的表现,反映了培田吴氏先民耕读并重,对培育英才,争取功名的企盼㊂还有,培田的卵石铺砌有不少 如意㊁吉祥 等图案,反映培田吴氏先民除了对 财富 和 功名 的祈盼外,还有 平安顺利 ㊁ 万事如意 的美好愿望㊂卵石地面装饰不仅在题材选择上较为讲究,在用工方面也非常认真细致,这在材料选择以及图案铺设上皆有体现㊂卵石铺地的原料一般选取培田村前河源溪里质地光滑㊁形状扁平的河卵石㊂在对装饰部位进行铺装前,需要用竹筒对卵石进行严格筛选,以确保河卵石大小规格的一致㊂[1]223在对地面铺装时则特别注意卵石的形状㊁大小㊁颜色的协调,图案的外形线条一般选用大小色泽较为一致的细长灰色卵石拼接勾勒,主要形态会用灰褐色石子拼砌,轮廓外的空间则选用灰白色㊁白色㊁红褐色的石块铺设,通过地面石块的颜色㊁大小对比衬托,使图案得以清晰呈现,并具有美感和层次感㊂卵石铺地不仅具有很好的装饰性,还具有耐磨防滑㊁牢固坚实的实用性㊂在培田,用卵石铺装的地面历经数百年,经无数人踩踏至今完好,充分体现其工艺精细,质量上乘㊂培田精巧的卵石铺砌艺术成果不单单是反映了闽西客家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其材料应用和工艺水准也反映出客家人善于就地取材,在各种环境条件顽强生存㊁努力发展的精神㊂三、卵石地面装饰纹样的文化艺术寻绎卵石地面纹饰具有丰富的题材形式,凝聚了传统建造者精巧的构思㊁丰富的情感和培田吴姓先民的美好愿望,其美学内涵不仅体现在形式表象的感官渲染上,更体现在意象层符号的寓意传达之中㊂[3]以下将卵石地面纹饰的图案特征进行分析,梳理其视觉符号和文化内涵,通过研究尝试将内容契合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进行传承与创新㊂1.钱纹符号的形式与意义闽西客家人认为居家正向大门的位置是相当重要的,有 开门纳吉 之说法㊂[1]230因此在正向大门前的地面几乎都有卵石设计的装饰图案,其中最为常见的当属钱纹,形态较为丰富,如都阃府㊁敦朴堂等建筑门前地面装饰选用的是圆形钱纹图案;大夫第㊁工房门楼等建筑门前地面则装饰半圆形钱纹图案;除了圆形和半圆形的独立纹样之外,还有组合钱纹造型,比如三枚钱纹两两相交的三连钱纹图㊁方形边框与圆形钱币纹结合的方圆钱纹图㊁钱纹与蝙蝠纹结合的吉祥图案等等㊂众所周知,钱是 财富 的象征和体现,但是培田客家先民取钱纹作为装饰,并非仅仅着眼于钱的财富之意,其用意要宽广很多㊂在这里,钱纹依据谐音与形式取义,形成了丰富的内涵㊂在谐音上, 钱 与 前 同声同韵,铜钱上的孔又称眼,二者组合,成为 眼前 之意㊂因此,钱纹与蝙蝠纹饰相组合,寓意 福在眼前 ㊂在形式上,圆形钱纹不仅具有镇邪㊁趋吉纳祥之意,还具有财富的象征意义㊂半圆形的钱纹则因建筑单元以及构造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内涵,比如在大夫第门外装饰的半圆钱纹除了突出入口以及导向功能外还有教育意义,它提示外出的游子出门要乐善好施,心存善念,拿出多余的钱财去救济苦难的人;工房门楼地面装饰的半圆钱纹却有所不同(如图1),其装饰地面比普通地面低,外侧有两层台阶向内而下,走下台阶踏过钱纹往里走代表财源广进,踏过钱纹登上台阶往外走代表步步高升,每当下雨积满水的时候,这个半圆型的卵石盆就像个聚宝盆㊂83㊀㊀㊀㊀㊀㊀㊀图1㊀(工房门楼)半圆钱纹装饰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2㊀(济美堂中厅)天井出水口这些造型看似简单,实则大有用途,里面隐藏着传统建造者对排水系统的巧妙设计,如工房门楼地面装饰部位的右侧有一出水口,而敦朴堂的地面装饰外侧则有一条出水的弧形清水沟,每当梅雨季节,多余的雨水就会流向这些较低的部位,并从出水口排出,避免积水㊂这些排水系统的设计同样出现在天井等装饰部位,如济美堂中厅天井的出水口巧妙地运用钱纹造型符号(图2),美观实用,充分体现了传统建造者在创新实践中的聪明才智㊂除此之外,组合钱纹的寓意也是相当丰富,根据谐音,钱币又称为元,因此三连钱纹又称为 三元 ㊂在九公祠大门地面的三连钱纹和蝙蝠纹的组合图案,寓意 三元开泰 ,表达了客家人企盼吉利的生活意愿;而济美堂天井的三连钱纹图则寓意 三元及第 (图3),钱纹里巧妙地隐藏着官帽的图形,以此激励培田吴姓子孙努力学习考取功名,表达了客家人对功名和仕途的追求㊂方圆钱纹图装饰在部分天井处以及院落门口,该图形是根据古人对天地结构的朴素认识而形成,圆形代表天㊁方形代表地,而钱币代表人,三者组合构成了符号的内涵,寓意天地人三才和谐㊂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3㊀(济美堂)三连钱纹图㊀㊀㊀㊀㊀㊀㊀图4㊀(官厅天井甬道)双凤朝阳图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钱纹虽然在形式上有丰富的变化,但总体都是以群体的价值准则为导向,以吉祥顺利为主题,以善和美为行为方向,钱纹的装饰意匠在审美心理上暗合了客家人财富象征观念和追求吉祥的民俗心理诉求㊂932.其他符号纹饰的形式与寓意解析除了钱纹之外,卵石地面装饰还有其他诸多题材:一是凤凰与太阳,在官厅天井甬道铺设的 双凤朝阳 图是根据传统形制演变和简化的图案,整体造型以流动回转线条作为基本构成要素,律动的线条代表了凤凰,圆形石块则代表太阳,构图均衡,造型凝练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是百鸟之王,在古时候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符号,它基于礼制社会制度而产生,并以此符号表达尊卑的意义㊂如官厅天井甬道铺设的 双凤朝阳 图(图4),在古时候只有达官贵人才能行走,因此具有制度性指示意义㊂另一方面,凤凰为瑞鸟,非吉地不落,非宝地不栖,凤落之处必是祥瑞之地,因此,在天后宫庙宇地面装饰的 双凤朝阳 图具有吉祥之意㊂二是字体纹饰㊂从符号学的表达意义来看,文字本就是约定俗成的符号,与所代表的意义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㊂[2]将字体融入地面装饰增加了建筑装饰的丰富性与艺术性,其折射的文化,渗透着士大夫和培田客家先民的传统意识㊂在培田地面装饰中,以字为铺地题材的有多处,一处是大夫第天井甬道铺设的纹饰㊂笔者对该处纹饰进行了多方的咨询与调查,发现此纹饰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据培田吴氏第24代村民吴载泉的说法是该处纹饰为 国 字㊂因历史记载,大夫第屋主曾有父子五人同朝为官的现象,因此在大夫第天井甬道铺设 国 字卵石纹饰,表达了屋主以国为家,为国奉献的赤子之心,同时也彰显了主人的身份地位㊂另一种说法是该处纹饰是万字回纹,它传达出的是吉祥的寓意㊂还有一处字体纹饰是在吴家大院天井甬道铺设的万字图,它采用方形构图,根据块面的旋转对称搭配体现出循环往复的延续感,给人一种庄重而不失灵活的视觉感受㊂万字纹取意 万 ,既是一个图形,也是一个形音义具备的文字,[3]此处纹饰具有 福寿万代 的涵义㊂除了这两种字体纹饰外,还有人字铺地纹,它嵌铺在大门口与厅堂处,该纹饰受到培田耕读文化思想的影响,具有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隐含意义㊂㊀㊀㊀图5㊀济美堂中厅天井三是如意中国结,在培田卵石地面装饰中,如意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交错相连㊁环环相扣的造型特征蕴意着物质世界的生生不息与永世如意,反映了培田客家先民深刻的哲学思辨㊂[1]226除此之外,卵石地面装饰中的如意装饰纹样与其他形态进行组合可以构成隐喻双关的纹样符号,是吉祥的象征指符㊂如济美堂中厅天井的装饰依据寓意的表达,在两个如意中国结之间还添加了鹿的形态,根据谐音形成了 福禄如意禄路通达 的涵义(图5)四是铺装在世德堂雨坪的 鹤鹿同春㊁松鹤延年 图(图6),该装饰图形由鹤鹿松三题材组合,是晚清时期培田卵石地面装饰的代表作㊂图形在表现上突破传统对称式结构,富有设计意味㊂较之明代的地面纹饰设计,该纹饰更加注重题材的组合表意和意境的表达,在鹤鹿松的题材符号中,储存着传统的文化信息和象征寓意,传达出培田客家先民企盼健康长寿㊁祥和吉祥的生活意愿㊂04㊀㊀图6㊀世德堂雨坪 鹤鹿同春㊁松鹤延年 图五是蝴蝶纹饰㊂因 蝴 与幸福的 福 字音相近,而福又是人们对美好生命主题的高度概括及向往追求,所以蝴蝶的形象被以符号化的方式代替 幸福 去构成吉祥图案,理所当然成了 福 文化的象征符号之一㊂因此在地面纹饰中,蝴蝶纹样的运用较为普遍,通常装饰在边框的四角,与其他纹饰进行搭配形成吉祥的涵义㊂如戏台雨坪地面的钱纹边框四角装饰有蝴蝶纹样,寓意 四季如福 ;九公祠大门前地面三连钱纹图搭配蝴蝶纹寓意 三元开泰 ㊂综上所述,培田古民居卵石地面纹饰可谓是 工艺精益求精,选题匠心独运,表现恰到好处 ㊂其承载的丰富寓意,是纹饰构成的巨大动力,反映了培田客家先民对财富㊁对美好生活以及对社会地位的憧憬与追求,也从侧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理念㊂四、传统铺装艺术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与运用通过以上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明清时期的培田卵石地面纹饰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形式,均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与培田当时的经济㊁生活环境和社会心理相关联,呈现出多元的形态㊂这些纹饰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变化,进而形成具有文化价值的特殊象征符号㊂它们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展示了培田客家先民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㊁生活智慧以及意象情感,为我们深入研究传统文化㊁审美情趣和思维原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当代设计提供了创意灵感和启示㊂从其造型手段来看,以变形㊁概括来强化主观精神的造型手法与现代设计所追求的单纯㊁间接的特征不谋而合;[4]从其造物观念来看,它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准则又与现代设计所追求的环保自然的设计理念并行不悖㊂有鉴于此,以下将传统卵石铺装艺术贯穿于现代生活的精神层面和形式层面,从文化意蕴的表现㊁材料与工艺的创新运用以及形式的创新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传统卵石铺装艺术以及材料等内容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再生和创新设计㊂1.在现代铺装设计中融入文化意蕴与地方特色培田古民居卵石铺装艺术之所以能够形成当地的特色景观之一,在于它的文化性与艺术性,这点对于现代铺装设计而言也有一定参考意义㊂当然,我们所说的 参考 并不是要对过去的设计一味效仿,而应该进行适度的改进㊁创新,从而展现融会贯通后的当地特色㊂[5]现代铺装作为空间环境营造的要素之一,运用领域相当广泛:从公园㊁广场到居住小区㊁道路等都能看到地面铺装设计,它对于美化生活环境㊁凸显地方特色㊁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㊂但是纵观现代公共区域的景观铺装,很多地方还存在如出一辙,缺乏个性特色等问题,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在设计中缺乏特色文化内涵的融入㊂每个地方都会有各自的文化历史,如果能够将地方文化内涵提炼成装饰图形符号,融进铺装设计之中,将有利于构筑出既有人文情怀又有时代美感的铺装艺术,同时,对于塑造地方形象,提升地方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㊂[6]因此,在现代铺装设计中,文化意蕴的融入是铺装艺术展现地方特色,呈现艺术韵味,避免景观同质化现象的有效途径之一㊂另一方面,在铺装设计时,应当尽量考虑使用本地材料,这样不仅能够14节约成本,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还能展现当地特色,从而克服铺装效果千人一面的弊端㊂2.传统材料及工艺的创新运用任何设计的概念实现于形式,最终必然落实到材料㊂[7]虽然科技的进步带来了不少新型材料的出现,丰富着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但是生态环保,节能减排依然是现代设计中所积极提倡的理念㊂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然材料普遍性㊁广泛性㊁环保性的优势,将其与现代人的家居生活㊁文化传承相对应,通过当代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创新改造,从而减少能量消耗,节省成本,赋予传统材料新的美感与利用价值㊂[8]在培田古民居卵石地面铺装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其铺装材料除了常见的卵石之外,还有瓦片㊁碎石等自然素材,这些材料通过土壤的黏合性铺装于地面之中,不仅能体现出废旧材料的自然美,还具有很好的透水性能,一旦遇到阴雨天气可以较好地避免积水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道路泥泞,充分体现了传统铺装材料的生态性㊁宜人性㊁功能性特征,为现代设计的材料运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㊂五㊁小结通过对培田卵石铺装艺术的符号特征㊁审美特征以及建造特征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培田古民居卵石铺装艺术注重意境的表达,强调功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建造的过程中注重因地制宜,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其中的观念㊁形式㊁载体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文化养分和灵感借鉴㊂特别是在当今全球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人们更加期待传统文化㊁区域文化和技术文化的互生共补㊂因此,现代铺装设计不仅要考虑实用性和经济性,还需要注重艺术性㊁生态性和文化性,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精华,通过不断的继承㊁发扬和推陈出新为现代人居环境营造出和谐优美又具有人文气息的氛围㊂注释:①吴树得‘九厅十八井客家美庄园“,‘培田古今透视“,‘培田吴氏族谱“续编理事会㊁培田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理事会编,2010年,第7页㊂参考文献:[1]俞如先.培田:中国古村落[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2]刘云,方学兵.从符号学角度探析徽州三雕艺术[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3-96.[3]管静.中国传统万字纹的符号学解析与现代运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6):126-128.[4]崔春华.民间艺术考察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9.[5]杨亚南.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及其表意研究[D].吉林:长春工业大学.2016:26.[6]梁瑛.现代城市景观铺装艺术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07:1.[7]欧阳烈.园路特色铺装浅析[J].新闻天地,2007:98-100.[8]谢玮.客家民间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6(4):116-123.责任编辑:林清书 ArtisticAnalysisofPebble-PavingGroundArtofinPeitianAncientHousesXIEWei(LongyanUniversity,Longyan,Fujian364000,China)Abstract:TheartofpebblegroundpavementisoneofthemostwidelyuseddecorativeartsinthebuildingspaceofPeitianancienthouses,whichshowsthelifewisdom,imageemotionanduniqueimagethinkingmodeofHakkaancestorsinPeitian.Itscompositionissimple,andthepatternisancient-looking,symbolic,andallegorical.ThesetraditionalpavingartformsnotonlyprovidevaluableinformationforthestudyoftraditionalHakkaculture,butalsoprovidereferenceandinspirationfortheartdesignofcontemporaryenvironment.Keywords:Peitian;pebble;ground;paving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