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实验大纲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设计
总学时:70学时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依据2003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指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实验课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

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分析机械的初步能力。

三、本课程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1.通过实验教学验证部分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原理,加强学生对一些基本理论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2.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研究方法。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问题能力。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
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70学时,其中实验6学时。

教学形式: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

实验课上指导教师概述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的使用,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具体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结果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性质:一部分实验为验证性实验。

一部分实验为应用性实验。

五、实验成果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情况逐项打分,并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评分。

实验成绩
六、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七、教材
机械原理(第五版)孙桓主编.西北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2009年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适用专业:机械类,机电类所有专业1前言1)本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本课程主要针对我系三个专业群各专业的学生开设,是机械系各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也是机械系的公共技术平台课程。

机械系各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生产工艺设计、制造、高技能操作、小型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生产及设备运行管理、设备维护和维修等工作,这类工作需要学生具有基本的工程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初步设计能力。

2)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1)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机械设计基础》面向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全体学生,注重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工程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的过程。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对设定状况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The Course Design of The Basis of Mechanical Designing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2 周,2 学分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金工实习、工程力学
2、学生核心能力即毕业要求或培养要求,请任课教师从授课对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应部分复制 (/)
3、教学方式可选: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实训 4、若课程无理论教学环节或无实践教学环节,可将相应的教学进度表删掉。
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科学和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的能
2. 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 力;
律。
□ 核 心 能力 2. 设计与执 行实
3. 进行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 验,以及分析与解释数据的能力;
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等的训练。
☑核心能力 3. 应用工业工程领
域所需技能、技术以及软硬件工
具的能力;
☑核心能力 4. 对生产系统进行
规划、建模、改善、评价的能力;
□核心能力 5. 项目管理、有效
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及创新能力;
□核心能力 6. 发掘、分析与解
决系统工业工程问题的能力;
□核心能力 7.认识科技发展现
状与趋势,了解工程技术对环境、
社会及全球的影响,并培养持续
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以及有关先修课程的
知识,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设计基础能力训练。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之间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总学时/学分:64/458/6授课时间:一(1,2)、三(1,2)/1-16周授课地点:7B414任课教师姓名:田君职称:副教授课程所属院(系):机械工程学院联系电话:Email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每次上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采用一对一的问答方式;2.每次发放作业时,采用集中讲解方式。

二、课程简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般机械设计基本知识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一般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同时扼要介绍与本课程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有关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各实践环节进行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认识机械、了解机械;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初步能力;获得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达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代机械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般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具有使用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与本课程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并结合课程设计实践,使学生具有运用标准和规范、设计手册以及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等内容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得到一定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大纲一、课程性质适应专业:机电工程系各专业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60实训学时:8总学分:4二、课程目的本课程目的是通过实训,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知识并综合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的工作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应用有关参考资料,计算图表、手册、图册、规范的能力,并熟悉各种零件的国家标准,了解各种加工设备,正确选择零件材料、热处理方法和加工方法,使学生具备机械工程、机电产品的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机械设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实验守则(八要八不要)要讲究科学态度,不要瞎干蛮干;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要闲逛吵闹;要敢于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要勤于动脑动手,不要消极对待;要尊重老师指导,不要自作主张;要爱护仪器设备,不要乱拧乱动;要注意人身安全,不要马痹大意;要保护环境卫生不要乱扔乱吐;四、对学生基本要求1、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写出预习报告,经过实验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参加实验。

2、实验做完后,所记录的数据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结束实验,数据若有短缺、不合理应该补全或重做。

3、实验后要按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求独立完成,若发现彼此抄袭,对有关学生进行批评,实验成绩为不及格。

实验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参加本门课程考试。

4、实验结束后应将使用的仪器设备整理复原,检查电源等是否确实关闭并将实验场地打扫干净。

五、实训内容六、成绩考核本课程实训重点考察学生对机械设计综合应用能力,摒弃以期末笔试为主导,只重视考试成绩不重视过程和学生技能培养的考核方式,强调过程考核和实际应用能力考核,建立和实施全程化评价和考核体系,课内实训成绩占期末成绩15%=出勤2%+实训表现10%+实训报告3%。

七、教材1、选用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版)陈立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机械设计基础学习与训练指南》张建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参考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王玉和高桂仙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机械设计基础》薛铜龙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大纲要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大纲要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大纲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大专模具专业、液压技术应用及工业工程专业
总学时:14学时
教研室执笔者:宋敏
编写日期:2003年5月
一、课程实验的目的和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一门必修的主干技术基础课。

实验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材料的机械性质、变形及破坏规律,了解常见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形式、运动的特性及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典型的机械零部件结构,传动装置组成等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掌握对机械传动装置进行力、力矩等的测试方法,初步具备进行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验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实验、实验操作、数据测定、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行完成操作、测定、记录以及实验报告的整理工作。

二、实验的基本内容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1、按实验过程各环节和实验测试综合评定成绩。

各实验均按实验操作、实验效果、实验报告质量和实验纪律综合评定成绩。

2、实验成绩以15%计入本课程学期总成绩。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从事机械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系统化的机械设计思维能力,包括需求分析、构思设计、详细设计和验证测试等环节。

2. 培养学生的机械工程实践能力,包括绘图、CAD建模、工程计算和实验测试等技能。

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在机械设计项目中的管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a) 机械工程的概念和发展历史;b)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c) 材料力学和机械结构设计基础;d) 设计过程中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考虑因素。

2. 机械工程图学:a) 三视图和投影法;b) 轴测投影和透视投影;c) 绘图符号和尺寸标注;d) 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3. 机械零件设计:a) 标准零件的选用和设计;b) 摩擦、磨损和润滑的基本原理;c) 轴承和齿轮传动的设计;d) 机械连接件和紧固件的设计。

4. 机械传动:a) 认识各类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b) 了解齿轮传动和皮带传动的设计;c) 了解齿轮箱和减速机的设计;d) 传动的布置和配合。

5. 机械结构设计:a) 熟悉各类机械结构的形式和功能;b) 了解各类机械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c) 利用结构材料和构件进行机械结构设计。

6. 机械设计项目实践:a) 进行机械设计课程实践项目;b) 完成机械设计实践报告;c) 进行设计方案评审和展示。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的讲述和示范,系统全面地介绍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和技能。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室课程,进行机械设计基础技能的实际操作和练习。

3. 实践项目: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大纲与教学计划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大纲与教学计划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大纲与教学计划一、课程背景与目标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其未来在机械设计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大纲与教学计划旨在明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学习目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

二、课程大纲1.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2. 课程编号:MEC1013. 学时分配:- 理论课:36学时- 实验课:24学时- 设计实践:12学时4. 先修课程:数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5. 课程内容:- 第一章:机械设计基础概述- 第二章:机械元件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第三章: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第四章:机械零部件的选材与加工工艺 - 第五章: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化与规范 - 第六章:机械产品的装配与调试- 第七章:机械设计中的热处理与防腐蚀6. 考核方式:- 平时表现:20%- 期中考试:30%- 期末考试:50%三、教学计划1. 第一周:- 理论课:机械设计基础概述- 实验课: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2. 第二周:- 理论课:机械元件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 实验课:机械元件的制图与仿真3. 第三周:- 理论课: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实验课:机械传动系统的测试与分析4. 第四周:- 理论课:机械零部件的选材与加工工艺 - 实验课:机械零部件的制造与检验5. 第五周:- 理论课: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化与规范 - 实验课:机械产品的标准件选择与组装6. 第六周:- 理论课:机械产品的装配与调试- 实验课:机械产品的装配与测试7. 第七周:- 理论课:机械设计中的热处理与防腐蚀 - 实验课:机械零部件的热处理实验8. 第八周:- 复习与考试四、教学方法与评价1. 教学方法:- 理论课采用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 实验课注重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设计实践通过项目实践、课程论文等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熟悉机械设计工程基本知识的能力,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原理;
2.熟悉机械部件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材料选择、结构设计;
3.掌握机械装配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4.了解现代机械设计技术发展趋势。

二、实验内容
1.基础实验
(1)机械设计原理:机械设计概述,机械部件及其安装方式,机械结构及其结构力学计算;
(2)机械设计软件实训:实训包括如下:
a.AutoCAD:了解AutoCAD的使用;
b.Pro/E:掌握Pro/E的建模;
c.Solidworks:掌握Solidworks的模型建立;
d.ANSYS:了解ANYS的结构力学分析;
e.Matlab:有机械设计的数值分析。

2.典型机械设计实验
(1)机械设计实验:对典型机械装配件的设计,比如连杆、梁、杆等;
(2)机械结构设计实验:实验内容包括型钢结构设计、吊车结构设
计等;
(3)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方法,包
括3D建模、结构力学分析等;
(4)机械制造技术实验:熟悉常用机械加工方法,如铣削、雕刻等;。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的第五章,主要讲述了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传动机构。

具体内容包括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传动机构;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难点:齿轮传动的啮合原理和传动比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齿轮模型、蜗轮模型、链条和皮带等;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汽车的传动系统,让学生了解机械传动在实际中的应用;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3. 例题讲解:分析齿轮传动的啮合原理和传动比的计算方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行计算一组齿轮传动的传动比;5.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齿轮模型的组装和传动比的实验;7. 课堂作业:布置一道齿轮传动和一道蜗轮传动的计算题目;8. 课后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机械传动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六、板书设计齿轮传动:基本原理:齿轮的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齿轮的形状和啮合方式;传动比:齿轮的齿数比。

蜗轮传动:基本原理:蜗轮的蜗杆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蜗轮的形状和蜗杆的形状;传动比:蜗轮的齿数比。

链传动:基本原理:链条的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链条的方式和链条的强度;传动比:链轮的齿数比。

皮带传动:基本原理:皮带的摩擦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皮带的材质和皮带的宽度;传动比: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数比。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一组齿轮传动的传动比。

答案:传动比 = 从动轮齿数 / 主动轮齿数;2. 题目二:计算一组蜗轮传动的传动比。

答案:传动比 = 从动轮齿数 / 主动轮齿数;3. 题目三:计算一组链传动的传动比。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非独立开课课程)开课系(部):工程学院课程编号:420066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64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4 学分:3.0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开课学期: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制图一、课程简述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研究普通工作条件下一般参数的通用零部件的选用及设计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课程与《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课程相配套,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机械专业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学生能够掌握关于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受力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及技能;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能够开展一般通用零部件和简单机械装置设计,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1、实验目的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程的实验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加强对学生的基本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加强对学生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机械结构、机械传动、机械零部件设计等方面加强基础训练。

(2)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加强学生对机械设计理论的认识。

2、基本要求《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1)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及设备;(2)能阅读简单的零部件图;(3)能按预定要求,独立操作实验;(4)独立完成数据测取、结果分析;(5)掌握一般的机械结构拆装工艺。

机械设计基础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编码:7048701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学时:48学时适用专业: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基础》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Design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的授课对象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具有选用、分析以及维护保养简单的机械传动装置,并具备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这些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设备的机械部分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内容机械的组成,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机械设计的新发展,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机械的组成,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了解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了解机械设计的新发展,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教学基本内容平面机构的组成,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2、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掌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1、教学基本内容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应用、传动特性、曲柄存在的条件、机构的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应用,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传动特性,掌握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条件,了解机构的演化,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第四章凸轮机构1、教学基本内容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按已知运动规律绘制凸轮轮廓,凸轮机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掌握从动件的位移线图及等速运动规律和等加等减速运动规律,掌握按已知运动规律绘制对心尖顶从动件凸轮轮廓,了解凸轮机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间歇运动机构1、教学基本内容棘轮机构,槽轮机构。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棘轮、槽轮机构的组成和传动特性。

第六章机械的调速与平衡1、教学基本内容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机械的平衡。

2024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辅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
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 学生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
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
针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 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设计过程顺利进行。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成果展示, 以便互相学习和交流。
根据机械零件的特殊要求,选 择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
陶瓷等。
复合材料
根据机械零件的综合性能要求, 选择复合材料,如金属基复合
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等。
材料选择原则
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工艺性能 良好、经济性合理和环境友好。
03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轴承与轴的设计
轴承类型与选择
了解各种轴承类型、特点及应用 场景,掌握轴承选择方法。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和目标,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 生的课程设计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进行课程设计答辩 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答辩,就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设 计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和答辩,以便进一步检验学生的设 计能力和水平。
课程设计总结与反思
指导学生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对课程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步骤等方面的总结, 以便在今后的设计中加以借鉴和应用。
学生未来学习方向建议
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理论 建议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相关的 理论知识,掌握更加扎实的设计基础。
关注机械设计前沿技术 建议学生关注机械设计领域的最新技 术和发展趋势,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
态度。
拓展现代设计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 优化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提高设计 能力和水平。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01.教学单位名称:机械原理与设计教研室
02.实验中心名称: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03.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04.课程代码:412209
0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06.课程性质:必修
07.课程学时:68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
08.课程学分:4学分
09.面向专业:工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交通运输、生物工程
10 .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和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环节,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机构测绘和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操作的基本训练,提高动手能力。

学生在实脸前应阅读实验指导书,写出预习报告。

实验后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分组应能保证每个学生能亲自动手实验。

11 .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基本技能
1) 了解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及特点。

2) 了解常用传动件的性能、测试方法,掌握常用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3) 了解常用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布置形式及特点,熟悉各零部件的连接、定位形式及主要功用。

4) 了解根切现象及齿轮加工方法,掌握齿廓范成原理。

12.开设实验项目
[1]李晓韬编著,《械设计基础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17年
14.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现场操作及提交实验报告情况综合评定实验成绩。

实验成绩按百分制给定。

其中预习报告成绩占30%,现场操作占50%,实验报告占20%。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0787课程负责人:乐滨、郭菁课程中文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3.5学分课程学时数:63学时(其中实验学时6学时)授课对象:机械类、近机类、非机类的本科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金工实习》等。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实验目的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实验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巩固课堂教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常用机构和典型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通过实验数据及其处理结果,揭示一般的原理或规则;使学生了解所用仪器的结构和操作方法,从而获得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增强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动手能力。

2)实验基本要求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及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本次实验的实验项目、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积极提问、认真做好各种试验参数记录,写出实验报告,以便进行考核和评分。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1)机构运动简图测绘(2学时)绘制四个机构模型及实物的机构运动简图。

2)刚性转子的动平衡(2学时)掌握试验机的工作原理;掌握校定转子动平衡方法;验证刚性转子平衡理论。

3)机构运动参数的测定与分析(2学时)在实验台上测出机构的运动参数。

三、教材与参考书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杨可桢、程光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1] 《机械原理》(第七版),郑文纬、吴克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 《机械原理》(第五版),陈作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 《机械设计》(第六版),濮良贵、纪名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 《机械设计》(第四版),邱宣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四、考核方式1. 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写出实验分析报告,交实验指导教师批阅。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是该课程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机械通用零部件的基本试验方法、常用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和设计机械的初步能力、发现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
3.训练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分析研究和科学实践的基本能力。
实验内容:
1.典型机构介绍
2.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3.机构运动创新设计
4.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范成
5.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参数测定与分析
6.减速器的拆装与测绘
实验基本要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并掌握的有关内容):
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掌握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方法和步骤,熟悉实验设备和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清楚对试件的要求和准备。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原理、目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试件,实验方法和主要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3、建立机构运动简图的正确概念。
4、观察和分析不同运动副、连杆相对长度的改变对运动的影响
3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
4
设计
1、了解机构的组成原理。
2、了解机构的创新设计方法。
3、根据运动方案进行机构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拼装实验。
4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范成
2
验证
1.通过实验掌握用范成法制造渐开线齿轮齿廓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
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时数
实验类型
内容提要
备注
1
典型机构介绍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3301003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Design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总学时:64讲课学时:58实验学时:6学时:64学分:4适用对象:四年制工业工程专业四年制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四年制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四年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年制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四年制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等先修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公差与技术测量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非机械类各专业,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设计性技术基础课程。

主要介绍常用机构的结构、运动学设计以及机构和机器动力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训练和培养学生设计通用零件、机械传动装置及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及新的科学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机构结构分析的基本知识,熟练地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绘制与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掌握常用机构的性能特点,设计与计算方法,了解确定机构的运动方案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

3.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4.掌握设计机械零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确定设计步骤;进行失效分析计算准则,进行材料及热处理方法选择、参数选择、设计计算、结构设计等。

5.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6.掌握各种零件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掌握主要零件的工作原理。

7.能正确运用机械零件计算中一些常用技术处理方法;计算载荷、条件性计算、当量法、试算法等。

8.能够提出改善零件工作条件和受力状况、提高零件强度和刚度以防止零件发生失效的技术措施,能考虑工艺问题。

9.能够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会编制技术文件。

10.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本课程研究对象和内容。

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1.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平面运动副及其分类。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

2.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和特性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

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3.凸轮机构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按给定运动规律设计盘形凸轮轮廓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4.机械的调速与回转件的平衡研究机器运转及其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

机器运转的平均速度和不均匀系数。

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平衡的目的和分类。

刚性回转件的静平衡和动平衡。

刚性回转件的平衡试验方法及平衡精度。

5.带传动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和应用带传动受力分析、欧拉公式带传动的应力分析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打滑的基本概念和传动比计算。

带的标准和许用功率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带轮的结构和材料。

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6.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渐开线的形成、性质及参数方程。

渐开线齿廓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齿轮各部分名称、符号及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计算。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啮合过程及正确啮合条件。

渐开线齿廓切削加工原理:仿形法、范成法。

渐开线齿廓的根切现象和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

齿轮的材料、齿轮传动的精度、齿轮传动的设计参数和许用应力。

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斜齿圆柱齿轮机构齿廓曲面的形成、传动特点、当量齿数概念及尺寸参数计算。

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圆锥齿轮机构简介。

齿轮的结构设计。

齿轮传动效率和润滑。

7.蜗杆传动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8.轮系轮系及其分类。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和应用。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的应用。

9.螺纹连接连接的类型和应用螺纹参数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机械制造中常用的螺纹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和螺纹连接件螺栓连接的防松和预紧。

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螺栓的材料和许用应力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螺旋传动10.轴与轴毂连接轴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轴的材料及选择。

轴的结构设计。

轴的强度计算轴的临界转速概念键连接和销连接11.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和特点,滚动轴承的代号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选择计算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设计12.联轴器联轴器、离合器的类型和应用固定式联轴器可移式联轴器四、所含实践环节(一)实验1.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2小时2.带传动实验2小时3.渐开线齿廓范成实验-齿轮范成仪切齿2小时(二)课程设计一级减速器或二级减速器设计。

1~2周在一周或两周内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3000~5000字),装配图一张,轴及齿轮零件图一至二张。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外习题(包括自测题)不应少于30题。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章节(或内容)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它合计绪论1平面机构的运动简424~6图及自由度平面连杆机构43~5凸轮机构42~3机械的调速与平衡22~3带传动522~3齿轮传动1425~8蜗杆传动22~3章节(或内容)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它合计轮系43~5螺纹连接53~4轴与轴毂连接62~4滚动轴承52~4联轴器21~2合计58664八、课程成绩评定办法本课程为考查课程,采用闭卷笔试。

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中实验成绩占10%,出勤、作业、课堂测验、学习主动性等占20%。

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机械设计基础》,毛炳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杨可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十、说明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工科非机械类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本校四年制本科非机械类各专业实际情况制定而成。

2.本大纲规定的总学时数为最少学时数。

3.本课程先修课为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

4.对齿轮切削原理,建议看电视录像,以便了解齿轮加工的动态过程。

5.在学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本课程应尽力开发实用教学软件,开展CAI扩采用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6.本课程教学要突出应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密切配合并注意发挥多种教学媒体的作用,使对学生设计基本技能的培养贯穿在全课程之中。

大纲制订人:毛炳秋大纲审定人:王贤民制订日期:2010年5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近机类各专业的一门设计性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机构简图测绘,齿轮加工,机械的平衡原理等,有较深的感性认识,以及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真正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二、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1、机构简图测绘实验了解机构简图测绘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计算机构自由度的方法,加深对机构的认识和理解。

2、渐开线齿廓范成实验-齿轮范成仪切齿了解齿轮的加工过程,切齿原理。

刀具与轮坯之间的位置与相互运动关系,齿轮变位原理,根切现象与根切的原因,加深对齿轮加工的认识和理解。

3、带传动实验了解带传动时,张紧力,摩擦系数,带轮的包角对带传动的影响,弹性滑动与打滑产生的原因与它们的根本区别。

三、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1、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了解机构简图测绘的方法,绘制4~6个从简单到复杂机构模型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完成实验报告1份。

通过实验,掌握机构简图测绘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机构的认识和理解。

2、渐开线齿廓范成实验-齿轮范成仪切齿了解齿轮的加工过程,切齿原理。

观察标准齿轮,变位齿轮的轮齿齿廓有什么变化,掌握齿轮加工时,刀具与轮坯之间的位置与相互运动关系,用纸制轮坯在齿轮范成仪上加工出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各一个,完成实验报告1份。

通过实验,掌握齿轮加工原理和步骤,加深对齿轮加工的认识和理解。

3、带传动实验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V带传动实验操作,测定和记录转速,扭矩、加载数值及转速差,进行带传动滑差率分析和传动效率分析,绘制带传动的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完成实验报告一份。

通过实验,了解带传动实验操作方法与操作步骤,掌握扭矩、转速、转速差的测试方法,加深对带传动中弹性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1、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采用各种简单到复杂的机构模型4~6种2、渐开线齿廓范成实验-齿轮范成仪切齿:齿轮范成仪3、带传动实验:皮带传动实验台五、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序号实验项目内容提要实验学时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实验要求1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绘制4~6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机构模型的机构简图,并计算该机构的自由度,运动副特性等2验证4~6必做2渐开线齿廓范成实验-齿轮范成仪切齿用齿轮范成仪,在已加工好的纸坯上加工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与负变位齿轮2验证1必做3带传动实验通过实验,测定弹性滑动现象以及弹性滑动与张紧力的关系,定量的计算弹性滑动引起的滑差率大小,观察打滑现象与原因2验证4~6选做六、实验报告要求每次实验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由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数据的记录及处理组成,并附有实验原始记录。

七、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1、对每个学生所做的每个实验,根据其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效果、实验报告及实验记录综合评定成绩。

2、实验成绩:考勤10%、预习与操作40%、报告40%、原始记录10%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机械设计基础》,毛炳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杨可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九、其他说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的主要先修课程是《机械设计基础》,学生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后,方可进行教学大纲设置的实验内容。

大纲制订人:毛炳秋大纲审定人:王贤民制订日期:2010年5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3901036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英文名称:Curriculum Design of Machine Design设计周数:2学分:2开设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四年制工业工程专业四年制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四年制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四年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年制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四年制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等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一、目的和意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以后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的理论课进行一次综合的全面的工程训练,是全面掌握本课程的重要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