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第十六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增强政治互信
加强高层交往和战略沟通,增 进政治互信,推动国际事务合 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应对挑战
加强沟通协调,妥善管控分歧 ,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中外关 系不断向前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文化交流丰富多彩
中外文化交流在文学、艺 术、教育、科技等领域取 得显著成果,增进了相互 了解和友谊。
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中外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高层交往频繁,国际事务 合作日益密切。
未来中外交往的趋势与挑战
趋势
未来中外交往将继续向纵深发展,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将更加紧密, 政治互信将更加牢固。
挑战
与中国的交往为西方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推动了西 方经济的繁荣。
丰富了西方的文化
中国文化对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西方的文化内涵。
推动了西方社会的进步
与中国的交往使西方更加开放和多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 2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中外交往推动了贸易和资本的全球化流动,促进 了世界经济的繁荣。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 外的交往与冲突
目
CONTENCT
录
• 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 • 中外交往的主要方式 • 中外交往中的冲突与战争 • 中外交往对各自社会的影响 • 当代中外交往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01
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
古代中外交往的起源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丝绸之路逐渐成为古代中外交往的重 要通道,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
100%
玄奘西行
唐代高僧玄奘前往印度取经,促 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同时也为中 国与南亚地区的友好关系奠定了 基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课文解读+批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课文解读+批注联邦主席、女士们、先生们:①五年前,在巴黎,[批注]根据教材注释提供的演讲时间——1919年,可以倒推出“五年前”是1914年。
在1894年我宣布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地方,世界各国的代表们共聚一堂,同我们一起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0周年。
5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
[批注]指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分崩离析”一词,高度概括了当时的世界局势与人们心中的苍凉。
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批注]两个词语,与“分崩离析”、“浩劫”形成鲜明对照,看出演讲者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无比自信!而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
②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祟。
[批注]平和与自信,不焦躁也不悲观,多么难得的人生境界!演讲者以这两个词语给予青少年希望(“渐趋”),进而视之为文明的支柱,深谙人性,深具哲理,令人回味!古文明的魅力,时有衰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力的支撑。
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雨中诞生的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
然而,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
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
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
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锋相对。
[批注]由“自信”说到天生的“恐惧”,再说到“勇气”。
有些人认为,勇气这一高贵美德只有在我们的祖先身上才能看到,他们因此非常尊重先人。
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
但是如今,我们知道该在将来采取何种态度了。
③勇气是战争中的美德,它能够在时世中造就英雄。
正如我最近在一篇关于教育学的文章中所暗示的那样,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共26张ppt)
洋务运动
在近代中国早期历史上,太平天国肯定是一个怎样估价都不算过分的重大事件。……即便最终失败了……但确确实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我们不难设想,假如没有这场革命……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 ——马勇《中国历史的侧面》
创办时间
学堂名称
创办人
类别
1862
京师同文馆
奕
外语
1863
上海广方言馆
李鸿章
外语
1866
福州船政学堂
军事
创办新式学堂
创办新式海军
北洋舰队
4.评价
材料一: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材料二: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2、代表人物: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同光中兴
中央:
内容
口号
企业/机构
/
/
自强
求富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
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北洋舰队
军事工业
民用企业
新式教育
新式海军
3.内容
福州船政局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天津机器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开平煤矿
安庆内军械所
(1)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2)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笔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笔记
在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中,第16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及其对社
会的影响。
这节课内容丰富,包括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和发展,以及它们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首先,我们学习到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分别是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
刷术。
这些发明对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指南针的发明使得航海和探险变得更加精准,帮助了中国的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写和传播知识更加方便,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火药的发明则在军事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影响了古代的战争和征服。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印刷更加高效,推动了古代的文化繁荣和传播。
其次,我们学习到了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影响。
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发展不仅改
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科技的发展还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推动了古代的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
古代的科技发展使得古代社会变得更加繁荣和进步,为中国古代的辉煌文明和文化传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和创新对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
推动作用,推动了古代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促进了古代的社会进步和繁荣。
了解和掌握古代的科技发展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古代的科技文明和文化传统。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理解这节历史课的内容,努力掌握古代的科技发展史,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
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 分析以下句子。
被捕前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 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 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分析:写父亲早出晚归,为工作而忙碌。 引起下文的回忆。“埋头”指李大钊工作 专心。
被捕前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1927年4月28日,父亲的被难日。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给你 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以下几件事:首先写了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 及工友阎振三被抓,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表现了敌人的心虚、残 暴和父亲的镇静、处乱不惊;接着写了父亲在法庭上与敌人斗争的情最, 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最后写了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悲痛的心情我对 李大钊在法庭上与敌人斗争的场景印象最深。尽管敌人十分凶残,李大钊 同志仍然坚强不屈,沉着、冷静地同敌人进行斗争。面对亲人的哭喊,他 表现得异常坚强,表现出一个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念。
被捕时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分析:这里的“果然”照应前文的“果然”,写出在此种局势之下, 人们心中早有不详的猜想,而当这些猜想实现的时候,人们心中更加 恐惧。
被捕时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动作描写
“不慌不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李大钊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精 神,更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强烈对比。
被捕时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神情描写
分析:从“惯有”一词,体会到李大钊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 伟大精神。
法庭上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 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九下语文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合作探究
地论证了中心论点:“欣赏文艺作品,要 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 作者的所见所感。”
合作探究
第11、12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 么作用?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先从反面 分析,单就字面解释,领会不到这首诗的 意思;接着再从正面分析,在想象中生出 一对翅膀,就会进入到作者创造的情境中 去,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接触到作者的 意境,从中体验到愉快,得到受用。 通过 ②拘泥(nì):固执,不知变通。 ③契(qì)合:合得来;意气相投。 ④刻板:比喻呆板,没有变化。 ⑤驱遣(qiǎn):驱使。 ⑥苟(ɡǒu)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⑦意境: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 境界。
整体把握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 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 见所感。
合作探究
主旨
本文以一诗一文为例,告诉我们欣赏 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 更要驱遣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 见所感,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 的愉快。
课堂检测
1、仿照下面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几句话, 使之构成排比句。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花香;_叶__从__夏__ _走_过__,_留__下__片__片__荫__凉__;风从秋走过,留下 阵阵金浪;__雪__从__冬__走__过_,__留_下__种__种__希__望__ 。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将 给社会留下些什么?
导入新课
司空见惯的青菜,在这里化身为一只 只快乐的鱼儿,在蓝天里遨游。
导入新课
春天来了,走在原野的小路上,大地 仿佛穿上了一件带有拉链的绿色外套。
导入新课
欣赏富有创造力的图画,没有想象的 参与,是无法尽情领略到它的美感的;欣 赏文学作品也是这样。
历史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鲁教版七年级下)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 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 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 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 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 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历史与现实:
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 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 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 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 哪些影响?
——实行八股取士
• 命题范围: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
• 答题观点: 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 文体: 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 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 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 仆。
明 朝 君 权 的 加 强
明
朝
于书 抨明
君 权 的 加 强
……
咸 阳 之 郊
, 而 败 坏 人 材 有 甚
1
2
秦始皇
唐太宗
3
4
宋太祖
明太祖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 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 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 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 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 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 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地方上,废行省, 设三司;中央,废丞相,设六部。 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3、实行八股取士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 “靖难之役”: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臣 的建议,实行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靖难” 的旗号,在1399年起兵下争夺皇位。 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
七年级历史下十六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十六课知识点历史是了解和掌握人类过去的一门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掌握人类社会的本质规律,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更好地推动我们未来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十六课是初中历史的重点内容,本文将为你详细地介绍这些课程的知识点。
第一课:人类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课程主要讲述了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如父母与子女、夫妻和朋友之间的关系等,同时还介绍了人类社会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会关系。
第二课: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第三课: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本课程介绍了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以及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第四课:殷墟文化和商朝该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商朝时期,包括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
第五课:周朝和春秋战国时期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周朝和春秋战国时期,包括周朝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的兵法和文化方面的内容等,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
第六课:秦朝和汉朝该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秦朝和汉朝时期,包括秦始皇的政治和文化、汉武帝的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
第七课:丝绸之路和唐朝文化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丝绸之路和唐朝文化,包括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唐朝的科技、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
第八课:宋朝和元朝该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宋朝和元朝时期,包括宋朝的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元朝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
第九课:明朝和清朝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明朝和清朝时期,包括明朝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清朝的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优秀课件
6. “接触”一词有什么含义?
【答案】“接触”形象地写出了读者通过文字与 作者在思想上有了沟通。
7. ⑥⑦两段文字说明了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是什么? 有什么关系?
【答案】一个是作家对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通过 想象创造形象;另一个是读者的鉴赏过程,透过文 字,领悟形象,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作者和读者 通过文字这一桥梁相互沟通。
3. 清晰的写作思路。 文章先以简练的语言,总说各种文艺都是文字的集合体,接着用 一句形象的比喻指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然后分别就作者和读者 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举诗句和散文诗的例子重点阐述了读者要 通过驱遣着想象去走进作者的心灵。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列宁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 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驱遣我们的想象
文艺是 文字的 集合体
读者与作 者的心情 相契合
诗句为例 散文诗为例
图画呈现眼前 接触作者意境
驱遣想象 接受美感的经验 得到人生的受用
作者以诗句和散文诗为例,告诉我们欣赏 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 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接 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论证思路
关键词: 驱遣想象
鉴赏文艺
导思3.试梳理文章的论 证思路。
论证方法
导思2.作者主要运用的 论证方法是什么?试结 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品味语言
导思4.阅读全文,从文中 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对 写作有借鉴意义的句子。 并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对 这些句子的理解。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 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2. 学习本文朴素简洁而又严谨的语言。 (难点) 3. 学习论证方法并运用。(重点)
历史: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件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知识结构图表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借助历史地图来掌握历史知识, 养成左图右书学习历史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善于从优秀人物身上吸取宝贵的 精神财富,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3练习“动脑筋”的第一题,及分析戚继光 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要全面 并抓住决定性的因素。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重点
重点:本课重点之一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 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同时 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 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另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 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 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 今,意义深远,需重点掌握。
戚继光抗倭是另一重点。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人民的支持下,肃 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是历史上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 一次胜利,捍卫了中国的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 和财产的安全。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体 会到“得道多助”、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的道理。特别是戚继光 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赢得 了后世的尊敬,在民间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学习这一内容, 对于培养学生崇高的历史责任感, 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和国家的命 运紧密相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学习这一内容,还有助 于学生正确地识别善恶美丑,对端正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 积极的作用。
4 在 教 师 的 指 导 下 , 以 班 级 为 单 位 办 一 期 “追寻郑和(或戚继光)的足迹”的历史板报,注 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另外,让学生设计在郑和 下西洋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运用什么技术 知识去克服难关?这样可以将各科知识联系起来 学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件 新人教版 (2)
元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
1
出现与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在元朝时期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贸易航线。
2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
郑和领导的航海活动巩固了中国在海上贸易中的地位,并拓展了外交和文化交流。
3
意义与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了东西方社会的交流,加强了亚洲国家之间的联系。
明清时期与外族侵略
1 清朝满族的建立与发展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了解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程将带您深入了解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外族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等重要事件。
丝绸之路的开放与发展
起点与终点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终点延伸至欧洲和其他亚洲国家。
开放与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放促进了贸易以及文化和科技的传播与发展。
意义与影响
丝绸之路的
中外交往的演变与变化
中外交往经历了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外族侵略和现代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发展不断地演变。
2
中外交往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中外交往促进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并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和教训。
3
如何正确看待中外交往的历史经验
正确看待中外交往的历史经验需要综合考虑历史背景、国际环境和国家利益,引 以为戒,与世界各国合作推动和平发展。
清朝满族的建立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并对后来的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 了深远影响。
2 清朝对待汉族的措施
清朝对待汉族的措施导致了民族矛盾和冲突,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3 外族侵略与反抗
明清时期中国遭受了多次外族侵略,并进行了多次抵抗和反抗。
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与列强签订的不 平等条约
中国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 削弱了国家主权和社会发展, 标志着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
三个“受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驱遣我们的想象给人带来的阅读感受,既通俗易懂,又富有表现力。 以一诗一文为例,文艺类型有代表性;
借助于文字,读者便可感受作者的内心世 三个“受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驱遣我们的想象给人带来的阅读感受,既通俗易懂,又富有表现力。
死盯着文字而 不能从文字领 会作者的意境
字面理解或 提出问题
在想象中生 出一对翅膀
领会意境
化身海燕, 想象画面
6. 作者以一诗一文为例,来说明欣赏文艺作 品要驱遣我们的想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一诗一文为例,文艺类型有代表性; 另外诗文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文艺作品,深 入浅出,便于大家理解和接受,进而产生观 点上的共鸣,更好地形成鉴赏能力。
白蒙蒙的海面上……让暴风雨来得更厉害些吧!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凝望( ) 宛如( ) 鉴赏( )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文字是传情 都借助文字来实现美感体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因为文字是传情达意的,一头连着读者,一头连着作者,借助于文字,读者便可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有时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审 美愉悦还是有的,因而也能获得受用,所以作者的这种观点太过绝对。
1.诗文为例,结构条理。 因为作者的文艺创作,并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作者自己的所见所感也并不能完全用文字表达出来。
因为文字是传情达意的,一头连着读者,一头连着作者,借助于文字,读者便可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有时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审 美愉悦还是有的,因而也能获得受用,所以作者的这种观点太过绝对。
雪却输梅一段香。 想象还能驱遣?快速朗读课文,理清本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1.教学任务本教学计划的任务是帮助高一学生建立起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历史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
具体而言,教学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新大纲,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
2)组织和加强历史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注重渗透历史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历史规律的能力,奠定学生终身研究的基础。
2.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培养高一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为他们未来的研究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而言,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钻研材,熟练掌握知识的逻辑体系,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重视历史应用和历史思想方法的渗透。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因材施教,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研究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用历史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
5)组织和加强历史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研究兴趣,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研究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并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
在教材分析方面,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总共分十单元,28课,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历史。
课本按研究主题编写了“章末综合”,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
六年级语文16课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16课知识点第一部分: 课文导读六年级语文教材第16课,是一篇以“育才的人应该更加了解学生”的主题的课文。
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通过对话中的交流,阐述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以及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 课文重点1. 学生兴趣培养课文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对话,强调了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 学生潜力挖掘课文中,老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经历,发现了学生具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并鼓励她继续发展和挖掘自己的潜力。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力,给予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3. 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课文中,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她是一个偏科的学生,并且更擅长抽象思维。
这一点让老师意识到,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对于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
第三部分:学习策略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践、讨论、合作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要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学生参与和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循序渐进的学习安排教师要将学习任务分解为小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进展,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安排和指导。
第四部分:教师角色1. 引导者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2. 监督者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3. 陪伴者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亲近的关系,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了解早期殖民掠夺的主要国家、地区及方式,理解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和宗主国的影响。
2.思维与技能:通过案例分析、史料解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批判性思维、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殖民掠夺的残酷性,培养尊重多元文化、反对殖民主义和不平等条约的价值观。
二、导入1.1 教师行为:•教师展示一幅描绘17世纪欧洲殖民者登陆美洲的油画或图片,提问:“这幅画描绘了什么场景?它反映了当时世界的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欧洲国家要进行殖民掠夺?这对殖民地和宗主国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1.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尝试描述画面内容,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初步探讨殖民掠夺的背景和影响。
1.3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直观的视觉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置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
•小组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过程(一)早期殖民掠夺的背景1.1 教师行为:•简述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地理大发现的影响以及宗教和民族冲突等因素,为殖民掠夺提供背景支持。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因素如何促使欧洲国家进行殖民掠夺。
1.2 学生活动:•学生聆听教师讲解,结合课本内容,整理早期殖民掠夺的背景信息。
•尝试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殖民掠夺的动因。
1.3 过程点评:•教师讲解条理清晰,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早期殖民掠夺的背景。
•学生通过多角度分析,培养了历史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主要殖民国家及其掠夺方式1.1 教师行为:•介绍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主要殖民国家及其掠夺方式,如建立殖民地、掠夺财富、贩卖黑奴等。
•利用地图和多媒体展示这些国家的殖民扩张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空间认知。
第16课的读书笔记摘抄
第16课的读书笔记摘抄
在阅读第16课的内容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摘抄的一些读书笔记,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和讨论。
首先,本课开篇便提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它强调了知识是推动社会进
步和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
作者通过历史和现代的案例,展示了知识
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
这一点让我深刻认识到,持续
学习是适应快速变化世界的必要条件。
接着,课程深入探讨了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
信息的简单接受,而是要能够分析、评估和创造。
作者提倡我们在面
对各种信息时,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同时也要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
这一点对我而言尤为重要,因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筛选和处理
信息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技能。
此外,课程还强调了团队合作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很少有工作是完
全独立完成的,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与他人协作。
作者通过多个团队合
作的成功案例,说明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共同目标的重要性。
这让我意识到,无论是在学习还是未来的工作中,团队合作都是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课程还提到了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创新不仅仅是发明新产品或
技术,它还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改进和优化的方法。
作者鼓励我们
要敢于尝试,不畏惧失败,因为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垫脚石。
这一点让
我认识到,创新精神是推动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第16课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知识的重要性,还学会了如何批判
性地思考,如何与他人有效合作,以及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这些笔记将成为我未来学习和工作的宝贵财富。
高一上历史第16课知识点
高一上历史第16课知识点高一上历史第16课的知识点主要涉及了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农业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介绍,包括农业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建设、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以及火药的应用。
一、农业技术的改进在古代中国,人们逐渐掌握了农业生产的技巧,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
例如,他们开始使用犁耕代替传统的手工耕种,提高了地里的耕作效率。
同时,种植作物的方法也得到了改良,引入了轮作和间作的概念,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古代农民还学会了深耕、施肥等技术,有助于提高土地的肥力,进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二、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们开始修建灌溉系统,通过引水渠道将水源引入田地,以解决干旱地区的灌溉问题。
此外,还有修建水库、堤坝等控制水流的设施,以防止洪水的发生。
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三、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也涉及到了文化领域。
造纸术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大发明,通过制作纸张,人们能够更方便地记录和传播知识。
随着纸张的广泛使用,古代中国还发明了印刷术,通过雕版印刷的方式,可以大量复制书籍,从而使得书籍的传播更加便捷、快速。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对于古代科技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四、火药的应用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另一项重大发明,最初被用于军事领域,用于制造火药武器,如火箭、火枪等。
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火药炼制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通过焚烧火药来驱赶虫害,保护作物的生长。
火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也提供了自卫的手段,保护了农民的安全。
这一技术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中国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高一上历史第16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农业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建设、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以及火药的应用。
这些科技发展对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和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来的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域名 + DNSPOD
• 二,域名注册查询工具(软件、批量网站)
• 1,软件查询适合于大量查询,从中找出 • 2,批量查询网站适合小量查询。如cctvyi\er等
• 三,GD账号进行域名注册、支付宝付款!
二,域名技术参数
• 以万网为例进行讲解 • 然后以GD为例继续讲解。 • 最后GD + DNSPOD讲解!
• A记录:WEB服务器的IP指向 • • • • • • • A (Address) 记录是用来指定主机名(或域名)对应 的IP地址记录。 说明:用户可以将该域名下的网站服务器指向到自己 的web server上。同时也可以设置自己域名的二级域名。 就是说:通过A记录,大家可以设置自己的不同域名 转到不同的IP上去!如: 将: 转到IP 321.32.321.321 转到IP 123.12.123.123 转到IP 213.21.213.213
• MX记录(Mail Exchange):邮件路由记录 • 以maiker-group。Com为例说明。 • • 说明:用户可以将该域名下的邮件服务器指向到自己的mail server上,然后即可自行操作控制所有的邮箱设置。您只需在线填写 您服务器的主机名或主机IP地址,即可将您域名下的邮件全部转到您 自己设定相应的邮件服务器上。 • 这个大家都明白了吗?就是将你的域名中邮件服务器分开,将它 设置到其它的IP去! • 比如同样是 ,如果你设置A记录是指向 123.12.123.123,而MX记录你设置是指向222.22.222.222,那么你 的DNS服务器接收到别人的邮件路 由请求时就将会将它的请求解释 到222.22.222.222上去!而别人访问你的网页的时候仍然是访问 123.12.123.123。 • 可以使用nslookup -qt=mx 来解析mx的指向。例子中以 为例。
• CNAME (Canonical Name)记录, • alias from one domain name to another)通常称别名,它可以将你注册的不 同域名统统转到一个主域名上去!与A记录 不同的是,CNAME别名记录设置的可以是 一个域名的描述而不一定是IP地址!有什么 好处?大家想想就知道!
2012ASEO课程
2012.11.27
课程安排
• 一,课程回顾 • 二顾
• 一,GD账号注册作业
域名课程
• 一,域名选择经验分享 • • • • • 1,域名和网站主题相得益彰! 2,域名选择的宗旨:简短、易记。 3,域名注册商的选择 4,域名注册优选COM,其次CN\CC 5,域名尝试字母+数字组合。
•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转发:
• • 网址转发 功 能:如果您没有一台独立的服务器(也就 是没有一个独立的IP地址)或者您还有一个域名B, 您想访问A域名时访问到B域名的内容,这时您就 可以通过URL转 发来实现。url转发可以转发到某 一个目录下,甚至某一个文件上。而cname是不 可以,这就是url转发和cname的主要区别所在
• 泛解析 • 关于泛解析我们可以举例说明,比如用户的域名 是,那么我们将子域名设置为"*",IP解 析到:218.30.103.51,大家都知道*是通配符, 他表明之前的所有子域名都将解析到 218.30.103.51,这就意味着例如输入 或者或者 都将解析到218.30.103.51,这 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我们系统里面如果单独设置 一个子域名解析,比如将主机名设置为mail,单 独解析到218.244.147.47,那么该解析记录的优先 级比泛解析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