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阅览室》说课稿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阅览室》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阅览室》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阅览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阅览室》这一章节主要围绕面积的计算展开,通过生活中的阅览室布局图,让学生感受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这些图形。

但部分学生对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不是很清晰,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接触面积计算的应用,因此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面积的实际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难点:将面积计算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

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直尺、三角板、阅览室布局图。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阅览室布局图,引导学生观察阅览室的布局,让学生说一说阅览室中有哪些长方形和正方形。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

2.呈现(10分钟)讲解面积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面积的意义。

如:一张桌子的面积、一本书的面积等。

接着,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阅览室(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阅览室(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阅览室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阅览室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阅览室。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阅览室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1.数字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字资源,如在线数学游戏、数学软件等,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阅读和计算,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的意义,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培养对数学符号的敏感度。同时,通过实际应用,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此外,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认识,能够正确读写1-10的数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一年级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学习。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喜欢合作学习,有的喜欢通过视觉学习,有的喜欢通过听觉学习。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图书管理员、读者等),通过模拟阅览室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
-实验: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数学概念,如通过实际的加减法计算来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阅览室》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阅览室》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阅览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准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计数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动画情境图:大森林水果店:小熊服务员及店内情境图请同学们根据图片找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师:真聪明,和我们的熊二提的是一样的问题,那你们能帮助熊二列算式并记在计数本上吗?(列算式复习不进位加法)2.店内来了第一位顾客,小松鼠,它要买6个苹果,卖掉之后提问谁能再提一个数学问题。

(还剩多少个苹果?)师:太棒了,熊大也是这样提的,那你能帮熊大记在计数本上吗?(列算式复习不退位减法)(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喜欢的动画故事入手,不仅复习了不进位加减法,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探究1.又来了齐齐国王买9个苹果,该怎么卖?怎样计算,谁能帮帮熊大熊二?师:真了不起,我们的同学观察真仔细,底下还有4筐水果,可以拿出来一筐放在桌子上给它卖9个,那卖掉9个以后还剩多少个呢?熊大熊二该怎么计数呢?谁能帮帮他们?(学生会列算式,得数会有不同的想法)(设计意图:运用实际苹果的情景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借一当十的算理。

)2.出示熊二查数学书的情境图(动画演示)计数器演示:十位记筐,个位记个,对比实物拨计数器,最后显示3筐1个,即31,竖式表示演示:先写数位,单位跟在数字后面演示卖的过程,强调桌子上没有(个位没有)就需要去筐子里拿出一筐(十位拿一个十),个位就变成10,筐子变成4-1=3筐(十位4-1=3),借走的服务员必须把账记下,用小点表示借走一个十。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第二册《图书馆》说课稿范文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第二册《图书馆》说课稿范文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第二册《图书馆》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用“凑十法”进行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进位加法,并且在本学期第三单元学会了运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法。

在本节课中,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列竖式的方法计算进位加法,了解“满十进一”的计算规律,这对于他们以后学习笔算加法非常重要。

因此对竖式的写法,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基于这些理念,本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竖式计算中,知道“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律。

2、探索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培养学生综合的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与他人积极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4、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运用“满十进一”的规律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表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的认知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已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知识作基础,对竖式有简单的了解,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练习。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计算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我采用了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手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我们在“激趣导学”课题研究中大力倡导的。

因此本课我采用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运用大量的活动、讨论、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究算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阅览室(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阅览室(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阅览室(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阅览室(二)》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材,本节课主要通过阅览室的场景来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载体,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还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能够运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一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而不是具体的数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阅览室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分数的意义;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阅览室分饼干的情景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描述分数的意义。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折纸、涂色等操作活动,自己发现分数的规律,体会分数的含义。

3.巩固新知:设计一系列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分数,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4.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分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如家庭成员的年龄、水果的分配等。

5.总结反馈: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分数学习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阅览室》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阅览室》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阅览室》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阅览室》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围绕阅览室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100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正确数数、识数、写数,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情景和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的基础,对于100以内的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的数感还不够成熟,对于数的组成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正确数数、识数、写数,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正确数数、识数、写数,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具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阅览室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阅览室里的物品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物品的数量,引出100以内数的认识。

3.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数一数、写一写、说一说,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阅览室》说课稿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阅览室》说课稿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阅览室》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阅览室》是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阅览室里,同学们是如何有序地借阅书籍和归还书籍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有序排列和分类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的有序排列和分类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有序排列和分类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事物的有序排列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珍惜图书的良好习惯,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有序排列和分类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事物的有序排列和分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有序排列和分类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书、实物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阅览室,引导学生关注阅览室里的有序排列和分类现象。

2.自主探究:学生观察图书的排列顺序,思考如何分类整理图书。

3.小组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心得,互相学习。

4.教师讲解:教师总结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明确有序排列和分类的概念及作用。

5.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整理阅览室的图书,体会有序排列和分类的意义。

6.巩固拓展:教师设计一些有关有序排列和分类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阅览室》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阅览室》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阅览室》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阅览室》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整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以及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主要包括:阅览室里有多少人、有多少个座位、还剩几个座位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能力,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理解和处理。

但在进行整数加减法运算时,还需要借助实物或者图片进行辅助。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场景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抽象出数学运算的本质,进行符号化的表达和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阅览室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如:“阅览室里有多少人?有多少个座位?”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整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进行抽象表达。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阅览室(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阅览室(二)》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阅览室(二)》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阅览室(二)》是本册书的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阅览室(一)》的基础上出现的。

在《阅览室(一)》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数词表示物体的数量,以及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主要是和学生一起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阅览室的情境来贯穿新知,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内容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7页第六单元《阅览室(二)》。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阅览室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创设阅览室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

4.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阅览室》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阅览室》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阅览室》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阅览室》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长度单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

同时,学生对于实践活动课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长度单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一个阅览室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阅览室进行测量,测量阅览室的长、宽、高,并计算出阅览室的面积。

3.展示与交流:每组将实践活动中的结果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总结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总结与拓展: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强调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进行拓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阅览室实践活动1.测量阅览室的长、宽、高2.计算阅览室的面积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结果、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反馈等方面进行。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阅览室》说课稿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阅览室》说课稿设计

说课稿设计: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阅览室》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因此,教科书设计了《阅览室》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活动体会数学、了解数学、认识数学。

一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数学。

然而,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有趣的情境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设计理念1.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的作用在于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中需要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交流,学生能够理解图书馆的布局和图书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和方式来描述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观图书馆和观察图书的排列规律,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交流,理解图书馆的布局和图书的排列规律。

2. 难点: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语言和方式来描述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图书馆,引导学生观察图书馆的布局和图书的排列规律。

2. 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交流,尝试用数学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思考。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图书馆的布局和图书的排列规律,并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表达。

5. 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设计自己的阅览室布局,并展示和交流自己的设计成果。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阅览室》课堂教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阅览室》课堂教学
基础练习:
1、拨一拨,算一算。

42—6=50
—3=54—8=

2、用竖式计算。

48—953—6
70—732—3

拓展练习:森林医生。
5 24 3
8 5
—8—4
—7
5 44 1
15
(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
1当10。)
活动3:练习计算“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1、引导学生看统计表,
用已有的经验练习计算故事书
还剩多少本?先列出算式,
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
2、小组内汇报计算过程。
3、班级内点名汇报计算过程。
4、教师总结。
三、练习提高,生活运用(约
10分)
(1)让学生尝试列算式:30-7=口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计数器或者小棒的方法计算结果
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学习的情况后,在黑板上写下两个算式:
30-7=3330-7=23
问:“同一个算式,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它们都对,或 都错,还是一个对一个错?”
师:“今天的挑战是:两位数减一位数时,遇到个位数字不够 减时该怎样算?”
(3)小组讨论:辨别上述两种计算结果的正、误,对要说出算
理,错要找出原因。
⑷小组汇报时,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对于30-7=23的多种 算法针对30-7=33的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活动2:讲解竖式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竖式的写法写出竖式。
2、小组内探讨计算过程。并说明竖式算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竖式计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习目标


二二O匕匕 £ 厶冃
技方 与算 识计 知的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阅览室(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阅览室(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阅览室(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阅览室(二)》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主要包括阅览室里图书的数量,以及同学们借阅图书的情况。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对于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书、学具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阅览室里的图书和同学们借阅图书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加减法的意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练习:设计一些有关阅览室图书数量和借阅情况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5.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阅览室图书数量和借阅情况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阅览室说课稿

阅览室说课稿

阅览室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创设“阅览室”的情境,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百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问题。

学生初步接触退位减法的知识,“退位问题”是难点,学生往往忘记在退位以后,被减数的十位应该减去1,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的。

百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问题为以后学生学习多位数笔算减法莫定了基础,因此,研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前面学过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很容易理解“借一当十”的道理,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尝试寻找计算方法,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方法的迁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简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直观表象来理解简算的算理。

三、说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五、说教法学法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阅览室”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图和统计表,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后,然后根据表中的信息提出减法问题。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2、请学生汇报,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方法三:10-7=3,20+3=23。

方法四:30-723竖式计算:(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过程,使学生理解算法的算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阅览室》北师大版 (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阅览室》北师大版 (2)

教学设计预习案 1.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20-6=主备人修改创建人授课时间内容一年级下册六单元学科数学课题阅览室课时 2学习目标通过摆小棒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将摆小棒的过程抽象成算式表达。

学习难点在摆小棒的过程中体会“借一当十”。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

学生准备:小棒3捆+10根。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这是我们学校的图书角,这就相当于一个小小的阅览室,利用课余时间小朋友们可以去这里看书,有一些书被借走了,根据图上的信息,谁能给大家说一下?二、问题线、活动线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解决:问题1:寓言故事还剩多少本?列出算式:30-7=?(本)怎么算呢?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摆小棒来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活动1:播放微课,学生展示摆小棒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观看了微课,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所以30-7=23(本)那老师留给你们的预习检测你们会吗?学生用小棒演示一下计算过程。

所以:板书20-6=14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微课,让学生提前预习,并且检测预习效果,为课堂重难点的突破打下基础。

用刚刚的方法解决下面这个问题:问题2:寓言故事还剩多少本?板书: 25-8=?教师可以引导:25用小棒怎么表示呢?2捆+5根,怎么减去8根呢?同桌合作:展示的时候一个人来摆小棒,一个人写出对应计算过程。

上台展示所以25-8=17(本)四、发展线如果让你圈一圈,你会吗?总结:圈就是移走这些小棒,减几就是从右边数几根圈起来,圈法和算理是一致的,五、当堂训练(检测案)六、课堂小结这节课里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表现满意吗?你认为今天谁表现的最出色?七、作业设计48-9= 53-6= 70-7= 32-3= 同桌合作,展示,锻炼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阅览室》.doc

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阅览室》.doc

阅览室教学内容:课本75-77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PPT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S:今天我们学习新课之前先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看看孩子们知识是否掌握牢固,请看大屏幕1、破十法:15-9=6知道的孩子请举手学生口答:S:知识掌握得真牢固,掌声送给他2、竖式计算:请你拿出数学本56-25=学生回答,PPT展示过程,S:回答得非常准确,掌声送给他。

答案一致的同学在本子画一颗星二:探究新知:S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阅览室看看。

1 •出示:“阅览室”的主题图。

阅览室里有好多的书啊。

S:淘气和笑笑也来借书了,我们看看他们借了什么书?(出示表格)S:哦,借的是《儿童画报》S:在这表格里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儿童画报》原来有30本,借走7本S:回答得真好,真有数学眼光。

谁再来说一说?学生回答S:其中的30表示什么数?T:总数S:表扬以上孩子,数学概念理解得很准确。

S:7表示什么数?T:部分数S:真是聪明的孩子,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T:儿童画报原来有30本,借走了7本,还剩多少本?S:数学语言说得很好,掌声送给他。

板书,学生齐读。

S:谁来列出算式T: 30-7=S:你们同意吗?S: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30-7等于多少?请看大屏幕,请看老师用小棒来摆一摆,老师看看哪些孩子看得仔细?听得认真,(一)、小棒S:老师手上有30根小棒,1捆是1个十,这里有3个十。

S:减7的7表示7个一,怎么减去7个一?T:拆1个十变成10个一S:听清楚的孩子来复述一下?谁再来重复一下?S:孩子们真聪明10个一减7个一得3个一,3个一与2个十合起来是23S:你们都看明白了吗?我来考考大家S:原来有3捆小棒,现在怎么只有2捆了?T:拆了一个十变成10个一了。

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阅览室》精品教案(word版)

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阅览室》精品教案(word版)

3阅览室
工程 内 容
1.口算。

3+15= 18-5= 14-4= 19-9=
2. 我今年22岁,妹妹比我小7岁。

你知道妹妹今年多少岁吗
3.见教材第75页例题。

分析与解答:
(1)理解题意。

从图上可以看出,儿童画报原来有30本,借走7本,要求还剩多少本,就是从30里面去掉7,用减法计算,列式为( )。

(2)探索算法。

将30分成20和10,先算10-7=3,再算( ),用小棒演示如下列图:
用计数器和竖式计算如下:
4.两位数减一位数,只有( )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借1当十再减。

5.右边的小熊收了多少个玉米
○ = (个)
答:收了( )个玉米。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具准备:小棒假设干,计数器。

参考答案: 131010 2.22-7=15(岁) 3.(1)30-7(2)20+3=23 4.相同 5.35-8=2727。

《阅览室》教学设计

《阅览室》教学设计

《阅览室》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本,第六单元中的一课时。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10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部分。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学生不仅要会算,更要关注算理的理解。

在《课标解读》中也强调“应当淡化对运算的熟练程度的要求。

注重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准确地得到运算结果,比运算的熟练程度更重要,更有价值。

”这一目标的提出就要求教师在数的运算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于学生运算技能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在教学中要注重将算理与算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数的运算也是对数的意义一次再认识。

我们通过学习“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好的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或表述数量关系;通过对“运算的意义及算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

小学阶段学生无论学习整数运算,还是小数运算或者分数运算,单位化的思想统领在很多的计算学习领域里,对学生后续其他领域的学习也是有用的,例如质量的计算,时间的计算等等。

本单元的定位是在计算中渗透单位化思想,同时对十进位值制有深刻的认识。

二、学习者分析知识经验: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经历了认识20以内的数和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且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以及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操作经验:学生在学习数的认识时能够用多种模型表示数的结构。

在学习计算时也多次经历了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摆一摆,拨一拨,画一画等活动理解算理。

学生在本单元学习前已经具有了必备的知识基础和操作的经验,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也经历过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把竖式和各种模型进行关联的过程。

因此,如果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生活情境,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及自主学习来完成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本单元,分为四部分内容,用了小棒和计数器来帮助理解算理,观察发现:在最初的进位加法中,小棒的展示过程清晰详细,随着课时的推进,逐步简化,计数器也是同样有三步展示,逐渐变成两步展示;整体看,学具的变化由两种学具帮助理解算理逐渐变成一种学具,这一过程也说明了,教材在拉长对算理的体验过程,放慢抽象的脚步,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本质,即: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2)班数学《阅览室》说课稿
任课教师:李杰
一、说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阅览室》,被安排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75页“加与减(三)”里,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从而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能够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1)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4、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准确的进行口算。

5、教学难点:结合小棒操作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准确的口算。

三、说教材:
《阅览室》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

它既是对前面已经学习过的20以内退位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多位数退位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

教材采用了阅览室的场景,通过求相差数的实际问题,提炼出计算题。

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主要体现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

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由直观操作、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的过程,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更好的理解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指向策略:
在已有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经验上,再用原来的办法就绝不了了,强调“0—7不够减了,怎么办?”
2、过程教学。

让学生参与和经历整节课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充分发挥解题的思维价值,突出体现“自主性+思维性”。

本节课让学生主动体验摆小棒的过程,在其中感悟退位减法的算理,有助
于形成清晰的口算思维。

3、方法渗透。

数学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方法。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分析(此处要明白退位减法的算理),才能把数学讲懂、讲活、讲深,才能使学生头脑形成一个具有“活性”的数学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4、问题解决。

把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现代教育的又一原则,注意设置问题情境,让数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法
1、迁移、推理。

数学知识的积累是“堆积——压缩”的过程,是在纷繁的数学知识中抽取精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灵活的应用、解决实际的问题。

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基础上,有了更大数的概念,积累了“不够减怎么办”的经验,从而推想出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能动性。

2、自主操作、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法是新教育理念一直倡导的,也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与策略,是对学生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几个先决的条件,如:
(1)激起学生兴趣的情境,活跃思维,创造参与的全体性。

(2)活动本身必需的物质材料。

(3)展示机会。

(4)及时鼓励和评价。

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已有知识基上,通过形象的动手操作,清晰退位减的过程,突破重点难点,获得新的知识。

( 5)说教学准备:白板、课件、小棒。

五、说设计理念:
本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4部分第一课时。

本课作为计算的一种类型,属于《新课标》四个领域之一“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

数学的学习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维果茨基认为:“只有教师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才是好的教学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学习总结。

”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

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观——从重视认识向重视发展转变,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流的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题,教师要在万变中“扶植”课堂进行顺畅,以变应变。

六、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准备
【二】情境导入
1、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看上来!他遇到什么难题了?(个别学生说、齐读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
2、出示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30-7=
师:30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
学生:30表示原来30本,7表示借走7本。

要从30本里面去掉7本,还剩多少本?所以列式:30-7
3、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

(1)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怎么算呢?0减7不够减怎么办?【创新点:指向策略,引出矛盾,激发学生思维。


请你们用小棒来摆一摆,想想你是怎样算的,与同桌说说你的方法。

准备好了吗?请动手摆吧!(教师巡视)
(2)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师:这个同学的方法,你听懂了吗?他很聪明,从30里面拿出一个10,把0变成10,10—7够减吗?请看黑板。

(白板演示摆小棒。

)【给学生充分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动手实践;另外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思考的氛围和展示的平台。

通过摆小棒方式来理解算理,而不是就小棒说小棒,而是利用摆小棒来理解算理,使“直观图”与“算法过程”相连,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完成了“感知(动作)表象符号”的思维过程。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现在不摆小棒,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计算30—7,可以把30分成20和10,先用10去减7得3,再把3和20加起来就是30-7的差。

学生:个位上的0减7不够减,把30分成20和10,先用10去减7得3,再算3加20等于23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法一:10-7=3,20+3=23。

【给多学生表现说算理的机会,个别说、男女赛说、齐说。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

教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
【创新点:在汇报方法上的创新。

请有想法的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用“心有灵犀”找知心朋友的方式接着补充想法,完成合作。

这样的设计首先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参与度;其次,找朋友是低年级孩子比较喜欢的形式,学生们很高兴去帮助自己的朋友来完成任务,在激趣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最后,可以弥补刚刚思考的不足,在大家都思考的氛围下,带着另一部分人去思考。


4、小结:(出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脑袋一转,就想出这么多好方法!在计算时,只要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得又对又快就可以了。

(指着复习题)前面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减,而25—8,被减数的个位不能直接减一位数,像这样的减法算式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