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期初考试试题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初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数:150分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卷Ⅰ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摆脱不了平庸的纠缠,那些曾经让读者心动不已的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中国诗歌正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缺乏艺术杰作的窘境。
造成当前中国诗歌创作难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导致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
诗人的把握现实生活既不是对当下生活时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浅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
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点,诗人绝不是为了创作的目的才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普通民众的生活作为出发点,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
如同秘鲁作家马里奥·略萨所说,作家的责任就是“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
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形态是复杂多样而又千差万别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把握绝不是在诗歌中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而是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
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来的人性思索。
文学是一个民族特定时代里的精神产物,理所当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打上了无法替代的特定民族的烙印。
然而,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国界和跨越时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人类共同追寻的普遍精神的表达.因此,好诗歌就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一个时代的民族现实生活状况的展现上,而是要以此为出发点,善于发现隐藏在自己民族精神底层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共同价值,诸如对真的肯定,对善的弘扬,对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对自我的超越,对个人自由的肯定,对人格尊严的尊重等等。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管仲的经济思想中,最为奇特的一项是鼓励消费,他甚至倡导奢侈,这在古往今来的治国者中可谓仅见,在《管子》一书中就有一篇奇文《侈靡篇》。
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这显然是长期短缺经济的必然产物。
然而管仲却提出“俭则伤事”的观点,在他看来,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妨碍生产营利的活动,故曰“伤事”。
(见《管子·乘马》:“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
”)要如何才能推动消费?他的答案是,多多消费,甚至无比奢侈地去消费。
(见《管子·侈靡》:“问曰: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
”)管仲的这一论述曾经迷惑了此后数千年的中国学者,很多他的信奉者言及于此,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百般替管仲声辩。
直到近世,历史学家郭沫若才给予了合理的解释。
郭氏认为:“他是肯定享乐而反对节约的,他是重视流通而反对轻视商业的,他是主张全面就业而反对消极赈济的,为了能够全面就业,他主张大量消费,甚至主张厚葬。
他的重点是放在大量消费可以促进大量生产这一面。
因而在生产方面该如何进行,如何改进技术之类的话,他就说得很少,几乎可以说没有。
”(郭沫若:《侈靡篇的研究》,《历史研究》1954年第3期。
)管仲倡导奢侈的理由是,“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
富者靡之,贫者为之”。
就是说,只要不人为地堵塞利源,商贾就会日夜不息地从事营运而不知休息,而富裕的人只有不断地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
为了强化自己的观点,管仲甚至做过极端的比喻,他建议在煮蛋之前应先加雕绘,在烧柴之前要先加雕刻——“雕卵然后瀹之,雕橑然后爨之。
”管仲本人就是一个富足的享乐主义者。
孔子说他的奢侈堪比国君——“其侈逼上”,《史记》说他“富拟于公室”。
据《韩非子》和《论语》等书记载,齐桓公把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管仲。
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管仲对侈靡的推崇,并不仅仅为了自己的享乐。
辽宁省大连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9分)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这个信息海量涌现的时代,语文教学所需要的决不是只会咬文嚼字....的老八股先生,而是有眼界有胸怀且能与时俱进的人师。
B.郭敬明在电影《小时代》票房大获成功后说,这些年来,他一直被媒体深深伤害,而如今,他早已学会游刃有余....地利用媒体。
C.中国近日发布的“红色通缉令”,使涉嫌犯罪的外逃国家工作人员、重要腐败案件的涉案人员犹如涸辙之鲋....,惶惶不可终日。
D.由于决策失误、支持者离心及舆论氛围恶化等原因,奥巴马已不再是过去那个踌躇..满志..的奥巴马,他面前的机会之窗已经关闭。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长期以来,中非友好历久弥坚,永葆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双方始终坚持平等相待、真诚友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结果。
B.目前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地方性加分项目将从2014年的95个减少到2018年的35个,减幅高达两倍。
C.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发展,既体现我国的国际责任感和对新型发展方式的自觉,也有利于沿线各国互利共赢,长远发展。
D.虽然一味扩大规模投资可在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但也会带来产能过剩问题,使规模优势日益面临“边际效用递减”的困境。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一个人怎样才算成为了自己,做了自己人生的主人呢?我认为有两个可靠的标志。
一是在人生的态度上自己做主,有明确坚定的价值观,有自己处世做人的原则,在俗世中不随波逐流。
二是在事业的选择上自己做主,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感到内在的愉快和充实。
,这二者证明了你有一个真自我。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月考考试高三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论是对中国社会还是对中国文化而言,五四运动都是一个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
与此相关联,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近年来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之一。
其中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是:新文化运动是否真的造成了中国文化传统断裂?应当说,新文化运动的确对中国文化传统形成一定冲击,但这种冲击究竟是不是造成了中国文化传统断裂,恐怕是一个需要在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认真考量的事情。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历程是在西方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下被迫起步的。
对于后起的文化系统而言,这种“外在冲击”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重要阶段,因为没有这种外在冲击作为解构的力量,要想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构必然困难重重。
对中国文化而言,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落后东西进行揭露批判,可以为中国文化现代化价值系统的重建廓清内涵的空间。
同时,正是通过“外在冲击”,源起于西方的科学、民主等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价值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并没有停留在被动接受外在冲击的阶段,而是在经历冲击的过程中,逐渐开启了通过将现代化内化为现代中国文化生命的基本价值目标,从而实现由“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转变的历史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新文化运动成为历史性的转折点。
一方面,新文化运动标志着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冲击已深入到精神理念的层面,在形式上可以看作是对中国文化传统中腐朽成分的解构达到了较为彻底的程度。
正是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终于认识到中西更为深刻的差距不在物质与制度层面而在文化理念层面。
由此,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从而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中“破”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可能性。
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2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近百年深重的民族忧患、激烈残酷的政治斗争使文学艺术逐渐 ① 现实主义到功利主义, ② 堕落为政治的附庸。
当中国艺术沿着愈来愈实用主义的路子走去时,西方 ③ 兴起了夺张、抽象、隐喻的湖头,汹涌而为现代派-到80年代后半叶,中国画家蓦然回首,发现汉代画像石、敦煌壁画 ④ 早具西方现代派绘画的精意. ⑤ 把《羿射九日》原原本本拿出来加些色彩, ⑥ 可看作现代派作品。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 终于 还 也 假若 / B . 越 进而 / 因为 所以 便 C . 经 / 居然 竟然 如果 还 D . 由 最终 却 却 / 即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试卷第2页,共12页A .—些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领导通过各种手段、各种形式,进入了低品位油井的开采乃至勘探领域,成为权力寻租的温床。
B .一旦若干年后当人们重新想起他提出的这个有着前瞻性的建议的时候,错误早已成为事实,孰对孰错已经失去了意义。
C .8月1日,济南市旧城开发投资公司宣布,将投资15亿元修建济南火车站北广场,工程主要目的是缓解日益增加的火车站旅客人数和周边交通压力。
D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的髙明之处在于小说里所写的不仅是—个爱情故亊,更是一种时代氛围,以及对造成这种堕落氛围原因的反思。
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24日凌晨意大利中部发生6级以上地震,地震给意大利三个大区造成严重损毁,灾区大量建筑坍塌,满目苍痍。
2016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三上期初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6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三上期初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公众人物, , , 。
人格权法编第五十五条:“ , 。
” “ 。
”这个建议稿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民商法前沿》上。
在此之前,曾经还有一个更为详细的条文草案,详细地说明了公众人物的界定,就是"领导人、艺术家、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社会活动家等"。
①可以披露社会公众人物的有关隐私 ②同时也是新闻学的概念③其实是人格权及其保护中的一个概念 ④是民法的概念⑤被监督人不得就此主张侵害隐私权 ⑥为社会公共利益进行舆论监督A .③④②⑥①⑤B .③②④⑥⑤①C .④②③①⑥⑤D .④②③①⑤⑥试卷第2页,共10页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 .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结果,给予这个群体关怀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B .好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征文、演讲、手抄报等比赛来完成。
C .黑豆基本不含胆固醇,只含植物固醇,而植物固醇不会被人体吸收利用,又能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降低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的作用。
D .欧洲环境和卫生组织绿色真相基金会近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在工作场合吸烟将导致不吸烟同事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长12%至19%。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部队对报名参军的有志青年的检查是十分严格的,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军队院校学员更是 ,除去高考成绩,身体、心理、政治审查也是检查的内容。
大连二十中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数:150分卷Ⅰ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社科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又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
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漸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臣的子嗣才能封侯。
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
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额,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
察举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
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
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的市场也没有真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手工业在知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
为防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成风。
辽宁省大连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数:150分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卷Ⅰ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丁忧与守制古代作品中,时有关于某官丁忧、某官守制的记述,如《儒林外史》第四回:“先母见背,遵制丁忧”,《寓圃杂记》:“成化初,(陈)缉熙守制于家”,等等。
什么是“丁忧”呢?《尔雅·释诂》:“丁,当也。
”《日知录·期功丧去官》注:“古人凡丧皆谓之忧。
”可知丁忧是值丧、居丧的意思。
丁忧一词源于《书经·说命》:“王宅忧”。
王宅忧就是商王居父丧,宅忧就是丁忧。
古时候,不管是兄弟丧、姊妹丧,还是从父母丧、从兄弟丧,都可以称之为“忧”。
只是到了后来,丁忧才特指遭父母丧或承重祖父母丧(所谓承重,是指长房长孙)。
《日知录·奔丧守制》上说:“《记》曰:奔丧者自齐衰(丧服)以下。
以是古人于期功之丧无有不奔者。
”“期”,指一年的丧服,可见古人遇有祖父母丧、伯叔父母丧、兄弟姊妹都要奔丧。
陶渊明《归去来辞》自序“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职”即是一例。
后来又将奔丧限制在期服(即一年的丧服)的范围之内。
至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才废除了期年奔丧的制度,认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均为一年的丧服,如果都让奔丧守制,有的一个人连遭数丧,或者道路数千里,那就会导致居官日少,更易频繁,旷官废事,于是决定“今后除父母及祖父母承重者丁忧外,其余期服不许奔丧。
”自此以后,相沿成习,奔丧丁忧仅限于父母丧或陌生祖父母丧。
那什么是守制呢?所谓守制乃是指遵守居丧的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一、一般人要谢绝应酬事务,做官的则要解除职务,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不计算闰月)。
官员隐匿亲丧,被认为是“大不孝”,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如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闰八月,滑州掌书记孟升因隐匿母丧被大理寺断为流刑,而明宗则认为“将复投荒,无如去世”,于是赐其自尽。
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数: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陈敬刚一国的传统法律文化是该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讲,是指该国在传统社会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法律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积淀的全部法律的成果的总称。
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传统社会法律设施为主的器物层面的法律文化,以古代法律规范、法律技术为主的制度层面的法律文化以及以传统法律思想、法律观念为主的心理或意识层面的法律文化。
其中,心理或意识层面的传统法律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传统社会业已形成并在后世得以传承延续有关法和法律现象的群体性认知、评价、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深刻反映出该民族国家传统法律的内在精神及独特的价值观念。
在法制现代化理论中,根据法治生成的基础与来源的不同,世界各国的现代法治可以被归为两类:“内生型”法治和“外生型”法治。
在“内生型”法治国家中,其现代法治系由本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自然孕育、演化而来,两者之间的继承、传续关系十分明显,在基本精神与价值观念上相互契合、几无差异。
相反,在“外生型”的法治国家,由于其现代法治的生成并非社会内部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借鉴移植、消化吸收他国法律制度才得以确立的,因此,作为一种外来的制度文化,其现代法治与本国固有的传统法律文化之间存在着质的区别,两种异质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张力将直接影响其法治建设的发展进程,甚至构成其法制现代化事业成败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作为一个“外生型”法治国家,我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传统与现代这两种异质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问题。
我国近现代法制起步于清末修律,主要方式是通过移植他国“先进”的制度文化来改造、重塑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以适应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对外交往的实际需要,即所谓“折中世界大同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沈家本语)。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期初考试试题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初考试高三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土贡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
上古时期,贡赋一体。
春秋时贡、赋开始出现分化。
至秦汉时,土贡已独立于赋税之外。
与藩属贡及土司贡不同,其形式主要是各地将地方特产以实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给皇室。
明代,土贡制度已较为成熟,且贡物折银也随一条鞭法的施行而得以推广。
清代的土贡制度,在明代基础上不断改革,到乾隆年间大体趋于稳定。
部分土贡物品由无偿交纳改为有偿采买。
具体说来,可以确定有偿采买的部分主要是东北土产、织造贡物及密云等地“打捕户”猎得的鹞子、野鸡等活物。
这部分土贡,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为国家和皇室采购或生产所得。
其余各直省土贡则无论是征实物还是折银,都与田赋类似,仍为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
此种变化,《皇朝文献通考》有“旷荡之恩,洵千古所未有也”的评价。
虽然有偿征收的土贡只是一小部分,但是这种性质上的转变,在中国土贡史上仍具有重要意义。
与前代相比,清代土贡的种类与数量有所减免,余下的则多数折银征收。
清以前的土贡,往往数量庞大,名目纷繁。
《通典》所列唐代天下贡物详细清单,有洋洋四千余言,种类令人眼花缭乱。
清代考虑到内务府贡中新增东北特产的庞大比重,对前代土贡有所减免。
清代东北土贡大幅增加,除典章中记载的人参、貂皮、东珠三项外,尚有粉子蕨菜、蜜饯山楂、蘑菇、野菜、蜂蜜、米面制品、熏制肉食、兽类、鹰隼、各种活体观赏动物、军器原料等品种,反映出满族统治者对于故乡土产的特殊偏爱。
清代土贡,各省每年入贡次数不等,承担的贡额亦不等,承担种类较多的省份,每年每次所贡的物品也不尽相同。
贡品既是提供给皇帝与皇室的东西,其规格自然非比寻常,必须是同类物品中的佼佼者。
当贡品的品质、大小等不合要求时,一般的做法是饬令补换,严重者要追究承办官员的责任。
一般来说,贡物抵京,会由不同的机构根据固定的程序进行检验和查收,然后由内务府或者户部奏报给皇帝,皇帝同意收取则贮库留用。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初考试试题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初考试高三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土贡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
上古时期,贡赋一体。
春秋时贡、赋开始出现分化。
至秦汉时,土贡已独立于赋税之外。
与藩属贡及土司贡不同,其形式主要是各地将地方特产以实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给皇室。
明代,土贡制度已较为成熟,且贡物折银也随一条鞭法的施行而得以推广。
清代的土贡制度,在明代基础上不断改革,到乾隆年间大体趋于稳定。
部分土贡物品由无偿交纳改为有偿采买。
具体说来,可以确定有偿采买的部分主要是东北土产、织造贡物及密云等地“打捕户”猎得的鹞子、野鸡等活物。
这部分土贡,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为国家和皇室采购或生产所得。
其余各直省土贡则无论是征实物还是折银,都与田赋类似,仍为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
此种变化,《皇朝文献通考》有“旷荡之恩,洵千古所未有也”的评价。
虽然有偿征收的土贡只是一小部分,但是这种性质上的转变,在中国土贡史上仍具有重要意义。
与前代相比,清代土贡的种类与数量有所减免,余下的则多数折银征收。
清以前的土贡,往往数量庞大,名目纷繁。
《通典》所列唐代天下贡物详细清单,有洋洋四千余言,种类令人眼花缭乱。
清代考虑到内务府贡中新增东北特产的庞大比重,对前代土贡有所减免。
清代东北土贡大幅增加,除典章中记载的人参、貂皮、东珠三项外,尚有粉子蕨菜、蜜饯山楂、蘑菇、野菜、蜂蜜、米面制品、熏制肉食、兽类、鹰隼、各种活体观赏动物、军器原料等品种,反映出满族统治者对于故乡土产的特殊偏爱。
清代土贡,各省每年入贡次数不等,承担的贡额亦不等,承担种类较多的省份,每年每次所贡的物品也不尽相同。
贡品既是提供给皇帝与皇室的东西,其规格自然非比寻常,必须是同类物品中的佼佼者。
当贡品的品质、大小等不合要求时,一般的做法是饬令补换,严重者要追究承办官员的责任。
一般来说,贡物抵京,会由不同的机构根据固定的程序进行检验和查收,然后由内务府或者户部奏报给皇帝,皇帝同意收取则贮库留用。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试题 高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钟试题分数:150分 卷I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阅读(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芋老人传周容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
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
”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
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
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剌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
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
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B.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C.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D.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第,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文中的意思指豪门贵族的身份。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1617学年度高二10月月考—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二英语试题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略)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The house was quiet at 5 am and Tim’s mother was asleep. Only the sound o f the big freezer broke the quiet. He’d dreamt of the cave last night. The purring (轻微颤动声) of the freezer had been the sea.Tim pulled on a sweater and put some apples into his schoolbag. It was too early for brea kfast. He’d eat after he’d been through the cave, sitting on the rocks and staring at the sea. He wished he had a proper pack. His schoolbag would have to do. What else? Sandwiches-but his mother might wake up if he started pulling out bread for sandwiches, she' d want to know why he had to leave so early. He settled for some biscuits, and left a note stuck to the table: Gone to Michael’s. Back tonight, Tim.The sky was high and soft and light outside, though the sun still wasn't up. Even the highway up the hill was quiet as he made his way down the street. The wind from the sea was fresh and sweet.The sand hills still breathed heat from yesterday’s sun, though the top of the sand was cool. He ran down to the beach impatiently, but there was no one, just dry sand dancing in the early wind and seabirds marching up and down watching the waves.The light changed suddenly. The first rays of sunlight stretched across the sea. The sun was pushing its way over the edge of the world.Over the first rocks, along to the point, Tim glanced back. The beach was still empty. The sun sailed higher in the sky.He could see the cave now, even darker in the morning light. The sand turned silver then dark gold as the water flowed away from it. He had to force himself to go closer. Why was it so much more mysterious now? But it would be silly to go back now after so much trouble. He needn't go in all the way...21. What did Tim do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A. He put a sweater in his schoolbag.B. He had breakfast at home.C. He left a note on the freezer.D. He left the house quietly.22. What made it possible for Tim to see the entry to the cave?A. The height of the first rocks.B. The change in the position of the sun.C. 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waves.D. The vast stretch of the sunlit beach.2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story?A. Tim was the only person on the beach.B. Seabirds flew away when Tim arrived.C. The sea looked like a piece of gold.D. The sky got dark as Tim reached the cave.24. In the story, Tim’s mood changed from_________.A. loneliness to crazinessB. anxiousness to excitementC. eagerness to nervousnessD. helplessness to happinessBYou may know your mother, but how well do you really know Mother’s Day? Cards, flowers, sales, TV specials, and a day off for someone who really deserves (应得) it ---- those are what probably come to mind for many people when they think of Mother’s Day. But there’s more to the story.The earliest Mother’s Day celebrations were held during spring in ancient Greece. The celebrations honored Rhea, the Mother of the gods. During the 1600’s, England celebrated a day called Mothering Sunday. On this day even servants were given the day off to spend with their families. A mothering cake was even served with the family meal.In the US, Mother’s Day began in 1872 when Julia Ward Howe, who wrote the words to the famous song 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 suggested it as a day devoted to peace. But it didn’t really become popular until 1907 when Anna Jarvis started a campaign to honor mothers. She believed that mothers could help people get over the pain they experienced during the Civil War. The US isn’t alone in devoting a day to mothers. Many other countries including Denmark, Finland, Italy, Turkey, Australia, Japan, and Belgium also honor their mothers in May. Other countries honor their mothers at different times of the year. Learning more about Mother’s Day and celebrating Mother’s Day are important, but probably not as important as understanding what your own mother, or grandmother, or aunt has really done for you. And that will certainly be appreciated more than one day in a year.25.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A. The reason why people celebrate Mother’s Day.B. The ways people honor mothers.C. The history of Mother’s Day.D. The contribution of mothers.26. Where was the earliest Mother’s Day celebrated?A. In ancient Greece.B. In the US.C. In England.D. In Italy.27. 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A. Rhea is the mother of a king in ancient GreeceB. all the countries do n’t celebrate Mother’s Day in MayC. only mothers were given a day off on Mothering SundayD. it was in 1872 that Mother’s Day really came into being28. The last paragraph tells us that _____.A. all the people should celebrate Mother’s Day by doing something good to their mothers.B. only mothers are honored on Mother’s DayC. understanding mothers’ work is more important than just celebrating Mother’s DayD. people should celebrate Mother’s Day every dayCA warm drink of milk before bed has long been the best choice for those wanting a good night’s sleep. But now a study has found it really does help people nod off—if it is milked from a cow at night. Researchers have discovered that “night milk” contains more melatonin(褪黑激素), which has been proven to help people feel sleepy and reduce anxiety.The study, by researchers from Seoul, South Korea, involved mice being fed with dried milk powder made from cows milked both during the day and at night.Those given night milk, which contained 10 times the amount of melatonin, were less active and less anxious than those fed with the milk collected during daytime, according to the stud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Night milk quickened the start of sleep and caused the mice to sleep longer.While the effect of cows milk harvested at different time has not been tested on humans up to now, taking melatonin drugs has been suggested to those who are struggling to fall asleep at night.Previous studies have also indicated that milk can be excellent for helping sleep because of the calcium (钙)content, which helps people to relax.Milk is also sugar-free and additive-free with nutritionists recommending(推荐) skimmed milk as the best choice before bed as it is the least fattening. The more fat you take in before bedtime, the greater burden you will put on your body at night.29. According to the text, the mice fed with daytime milk_______.A. started sleep more easilyB. were more anxiousC. were less activeD. woke up later3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melatonin according to the text?A. It’s been tested on mice for ten timesB. It can make people more energeticC. It exists in milk in great amountD. It’s used in sleeping drugs31. What can be a suitable title for the text?A. Night Milk and SleepB. Fat Sugar and HealthC. An Experiment on MiceD. Milk Drinking and Health32. How does the author support the theme of the text?A. By giving examples.B. By stating arguments.C. By explaining statistical data.D. By providing research results.A. In May 2016B. In May 2017C. In September 2017D. In September 201634. Who is more likely to get the job?A. Sam, English major, member of the college basketball teamB. Judy, IT staff with n ight classes, children’s basketball team coachC. Ted, computer major, basketball fan, free on evenings and weekendsD. Molly, part-time programmer, high school basketball player, new mother35. Whom should you contact if you want to apply for the job in Rockville?A. JorgeB. MichaelC. GauriD. Gary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根据短文内容,从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分数:150分 卷Ⅰ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筹算”演变而来。
《老子》中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孙子》《管子》等著作中也有“算”“筹”二字出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较普遍。
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
但由于史料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
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数术记遗》:“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可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
北周甄鸾为此作注说: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用于停放游珠,中间部分用于确定算位;每个算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作数五,下面四颗,每颗作数一。
但这种计算工具与现代算盘形制不同,现在通行的“穿档算盘”,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
档中横以梁,通常梁上方每档穿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方每档穿五珠,每珠作数一。
定位后拨动算珠,就可做加减乘除及开乘方等运算。
“算盘”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因此可以确定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
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相似。
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确认,那就是与现代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
宋末元初学者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里有以“算盘”为题的五绝一首,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
”元代谚语把资历渐老的奴婢比作算盘珠,也表明此物当时已很常用。
此外,宋代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
因此,许多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
大连地区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月考试卷
辽东南协作校高二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答案】C【解析】强加因果,前后内容不构成因果关系。
2.【答案】C【解析】弄混了“目的”和“策略”,原文:“凿船党”们进行“英雄叙事”,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所谓“策略”而已。
3.【答案】D【解析】“就能防止扭曲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说法过于绝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4.B (3分)【解析】本题有两个考查点,一是“事有逆顺势有奇变”中间断在何处,以句式整齐看应为“事有逆顺/势有奇变”,可排除C、D两项;二是“挑马箠渡河”是修饰关系不可断开,“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中间可断可不断,排除A项。
5.D (3分)【解析】“阙下”在文中借指朝廷。
6.C (3分)【解析】“因大言”不是大声,封建制度不允许,应该指的是说大话、夸口。
另外,说的也不是战略方针。
7.(10分)(1)(5分) 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拒绝我那么厉害呢?【解析】主要考查“事鞭辔”“所以”“媒”“见”等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每点1分,大意1分)(2)(5分) 高仙芝惊诧,等到见了常清,畏惧他的公正无私,不敢责备他。
常清也不为这件事道歉。
【解析】主要考查“惮”“公”“让”“谢”等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每点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封常清是蒲州猗氏县人,他的外祖父教他读书,在外祖父的指导下,封常清学识广博精深。
外祖父死后,封常清无所依靠,从此过着清贫的生活。
封常清年过三十后,仍然默默无闻。
当时将军高仙芝担任都知兵马使,颇有才能,每次出兵,身边有三十多名侍从,而且衣服鲜艳漂亮。
封常清也想成为高仙芝的侍从,便慷慨激昂向高仙芝投书一封,毛遂自荐。
但封常清的形象却非常差,不但身材细瘦,而且还斜眼、脚短且跛足。
高仙芝见到封常清后,嫌他相貌丑陋,不愿接受。
第二天再次投书。
高仙芝拒绝说:“侍从已录取够了,哪里用得着又来呢?”封常清发怒说:“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拒绝我那么厉害呢?看容貌录用人,会把子羽看错,您还是考虑一下吧?”高仙芝没办法,就把他录取到侍从中。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1月会考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二会考语文测试卷 (本试卷Ⅰ、Ⅱ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第Ⅰ卷(满分40分) 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严肃性,需要民主、平等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B.老张原先的处世原则是随遇而安,近来又提高了一步:知足常乐,能忍则安。
境界显然是提高了一步。
C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多次招聘会,但都屡试不爽,非常沮丧,后悔大学期间没有多学本领,以至现在还无法找到人生的坐标。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搬进新家的,除了花4万多元对新家进行装修外,还一次性购进微型面包车、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B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物权法》将为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
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调查结果显示,“看病难、物价涨、房价高”的民生问题,已连续三年成为专家提意见最多的焦点问题。
( )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 D.④⑥⑤①③② 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 4.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1).pdf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钟 试题分数:150分 卷I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
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
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
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
他说:“我们是唯一对尴尬情境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
”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
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
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
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
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
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
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
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数: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陈敬刚一国的传统法律文化是该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讲,是指该国在传统社会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法律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积淀的全部法律的成果的总称。
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传统社会法律设施为主的器物层面的法律文化,以古代法律规范、法律技术为主的制度层面的法律文化以及以传统法律思想、法律观念为主的心理或意识层面的法律文化。
其中,心理或意识层面的传统法律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传统社会业已形成并在后世得以传承延续有关法和法律现象的群体性认知、评价、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深刻反映出该民族国家传统法律的内在精神及独特的价值观念。
在法制现代化理论中,根据法治生成的基础与来源的不同,世界各国的现代法治可以被归为两类:“内生型”法治和“外生型”法治。
在“内生型”法治国家中,其现代法治系由本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自然孕育、演化而来,两者之间的继承、传续关系十分明显,在基本精神与价值观念上相互契合、几无差异。
相反,在“外生型”的法治国家,由于其现代法治的生成并非社会内部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借鉴移植、消化吸收他国法律制度才得以确立的,因此,作为一种外来的制度文化,其现代法治与本国固有的传统法律文化之间存在着质的区别,两种异质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张力将直接影响其法治建设的发展进程,甚至构成其法制现代化事业成败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作为一个“外生型”法治国家,我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传统与现代这两种异质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问题。
我国近现代法制起步于清末修律,主要方式是通过移植他国“先进”的制度文化来改造、重塑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以适应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对外交往的实际需要,即所谓“折中世界大同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沈家本语)。
尽管如此,应当看到,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中华法系的解体,本土生成的传统法律文化虽然在制度层面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中所包含的法观念、法意识作为某种“活”的法律文化积淀仍然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民族每一个成员的法律思维与行为选择。
我国现代法治在规范社会生活、构建法律秩序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来自传统的阻力,难以从“纸面上”落实到社会成员的“行动中”,这一切都要求我们理性反思百余年来法制现代化进程在目标、路径上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有效对接。
(节选自陈敬刚《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1.下列关于“传统法律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法律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传统社会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法律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和积淀的全部法律的成果的总称。
B.传统法律文化包括以传统社会法律设施为主的器物层面、古代法律规范法律技术为主的制度层面、传统法律思想法律观念为主的心理或意识层面的法律文化。
C.传统法律文化深刻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传统法律的内在精神及独特的价值观念,将直接影响其法治建设发展进程,是其法制现代化的关键。
D.传统法律文化在制度层面体现的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在传统社会形成并在后世得以传承延续有关法和法律现象的群体性认知、评价、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法制现代化理论中,根据法治生成的基础与来源的不同,可以把世界各国的现代法治归纳为“内生型”法治和“外生型”法治两类。
B.“内生型”法治国家,现代法治由本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自然演化而来,与本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承传关系明显,几乎没有差异。
C.“外生型”的法治国家,现代法治的生成不仅是社会内部自然演进的结果,而且是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借鉴他国法律制度才得以确立的。
D. 从清末修律开始我国即走上了一个“外生型”法治国家之路,以期通过移植他国“先进”制度文化,改造和重塑中国现行法律体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生型”法治国家,由于现代法治的生成是社会内部自然演进的结果,所以在基本精神与价值观念上和传统法律文化能够相互契合。
B.“外生型”法治国家,现代法治是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借鉴移植、消化吸收他国法律制度确立的,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冲突与张力。
C.传统法律文化虽然在制度层面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中所包含的法观念、法意识影响着现代每个社会成员的法律思维与行为选择。
D.由于我国现代法治在规范社会生活、构建法律秩序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来自传统的阻力,我们必须继续借鉴西方的“先进”的制度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范雎者,魏人也。
事魏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
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
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
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
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
范雎得出。
后魏齐悔,复召求之。
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
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
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
秦相穰候①车骑从西来。
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
”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
”即别去。
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
”于是范雎下车走。
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
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
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
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
后二岁,拔邢丘。
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
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
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
魏使须贾于秦。
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②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
”须贾归,以告魏齐。
魏齐恐,亡走赵。
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
”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
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
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戹者。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
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
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乎。
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
任郑安平,使击赵。
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
应侯席槀请罪。
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
而应侯曰益以不怿。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注】①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②莝:cuò,铡碎的草。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B.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C.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D.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
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
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
B.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
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用计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
C.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
因此信威于强秦,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D.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
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造成恶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
”(2)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长安夜雨薛逢①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
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8.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说明。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 ,都护在燕然。
2.金樽清酒斗十千,。
3. ,决眦入归鸟。
4.散入珠帘湿罗幕,。
5.怀旧空吟闻笛赋,。
6.最爱湖东行不足,。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窗棂上挂串红辣椒王长元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
灰尘沸沸扬扬,仿佛是鲜活的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
“那啥,顶子哪?”“下甸子打草去啦。
”“啥时走的?”“小半个月啦。
”“回来过没?”“没。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杀人啦,顶子。
这不,官家正寻他哪!”“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
她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戴大沿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
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
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顸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
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事情跟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