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文白对译、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核舟记习题带答案

核舟记习题带答案

《核舟记》习题【部编版八下第11课】班级:姓名: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默写注释:1、【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2、【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径,直径。

3、【为】做。

这里指雕刻。

4、【木】树木。

5、【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罔不,无不、全都。

因,顺着、就着。

象,模拟。

6、【贻】赠。

7、【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云,句末语气词。

8、【有奇】有余,多一点儿。

奇,零数、余数。

9、【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10、【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11、【箬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12、【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1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慢慢地。

兴,起。

14、【石青糁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糁,用颜料等涂上。

15、【峨冠】高高的帽子。

峨,高。

16、【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17、【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

18、【卷端】指手卷的右端。

“卷末”,指手卷的左端。

19、【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语,说话。

20、【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

比,靠近。

21、【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想里。

22、【绝类弥勒】极像弥勒佛。

类,像。

23、【矫首昂视】抬头仰望。

矫,举。

24、【不属】不相类似。

25、【诎】同“屈”,弯曲。

26、【可历历数】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27、【舟子】撑船的人。

28、【衡】同“横”。

29、【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30、【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习题大全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习题大全及答案

八下古文桃花源记一、重点字词的翻译:1.缘__________2.逢__________3.夹岸__________ 4.缤纷__________ 5.异__________ 6.复__________ 7.穷__________8.仿佛__________ 9.若__________ 10.舍__________ 11.初__________ 12.才__________ 13.旷__________ 14.俨然__________ 15.良田__________ 16.属_____ 17.阡陌__________ 18.交通__________ 19.相闻__________ 20.种作__________ 21.悉__________ 22.黄发垂髫__________ 23.怡然__________ 24.见_____ 25.乃________ 26.所从来________ 27.具_____ 28.要__________ 29.设________ 30.食__________ 31.咸__________ 32.问讯__________ 33.云__________ 34.妻子__________ 35.邑人__________ 36.绝境__________ 37.间隔__________ 38.今__________ 39.无论__________ 40.具言__________ 41.叹惋__________ 42.余__________ 43.延__________ 44.去__________ 45.语云__________ 46.不足__________ 47.为__________ 48.道__________ 49.既__________ 50.扶__________ 51.向__________ 52.志__________ 53.诣__________ 54.如此__________ 55.遂__________ 56.得__________ 57.欣然__________ 58.规__________ 59.未果__________ 60.寻__________ 61.后遂无问津者(遂)__________ 62.问津__________ 63.者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的翻译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练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练习试题(含答案)

11.*核舟记A组1.给加点的字注音。

罔不()贻()有奇()()衣褶().....诎()楫()壬戌()()虞山().....2.按要求填空。

(1) 《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的《____________》。

作者是 ________,字 ________,________( 朝代 ) 嘉好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朝文学家________。

“山高月小,真相大白”是《________________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____________》中的句子。

3.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有奇巧人()(2) 罔不因势象形()()()......(3)尝贻余核舟一 ()(4)盖大苏泛赤壁云()..(5)高可二黍许 ()()(6) 长曾不盈寸()...(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9)若有所语()(10) 其两膝对比者()..(11)佛印绝类弥勒()(12) 矫首昂视()...(13)神态与苏、黄不属 ()(14) 珠可历历数也()....(15) 若听茶声然()(16) 其船背稍夷()...4.找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说。

(1)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 诎右臂支船()() (3) 左手倚一衡木()()(4)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5.解说以下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能以径寸之木.()(2)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以致鸟兽、木石()文曰“初平隐士”(..(3)明有奇巧人()(4)明有奇巧人(..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 (5)为宫室、器皿、人物()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启窗而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7)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8) 盖大苏泛赤壁云..局内人语云.6.以下语句朗诵节奏区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明有奇巧人/ 曰王叔远。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核舟记》(同步习题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核舟记》(同步习题解析版)

11《核舟记》(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罔.不(wǎng)器皿.(mǐn)贻.(yí)笑大方B.衣褶.(zhě)袒.露(tǎn)黍.(shù)子C.船楫.(qí)箬.篷(ruò)糁.(sǎn)D.矫.正(jiǎo)壬戌.(shù)髯.(rán)公【答案】A【解析】A.正确;B.错误,“黍子”的“黍”应读“shǔ”;C.错误,“船楫”的“楫”应读“jí”;D.错误,“壬戌”的“戌”应读“xū”;故选:A。

2.加点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罔不因.势象形(根据)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还)其两膝相比.者(比较)尝.贻余核舟一(曾经)B.高可二黍许.(上下)能以.径寸之木(用)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神情与苏、黄不属.(属于)C.明有奇.巧人(奇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左手倚一衡.木(横)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缓缓地)D.尝贻.余核舟一(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高)雕栏相望.焉(看见)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弯曲)【答案】C【解析】A.句意分别为: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因:根据;曾:还;比:靠近;尝:曾经。

解释不正确。

B.句意分别为: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

许:上下;以:用;简:挑选;属:类似。

解释不正确。

C.句意分别为: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清风缓缓地吹来,水面不曾泛起一丝波纹。

奇:奇特;奇:零数;衡:同“横”;徐:缓缓地。

解释正确。

D.句意分别为: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练习题(含答案)

《核舟记》分层练习◆基础题1.给加粗字注音。

(1)罔()不(2)贻()(3)箬()篷(4)八方有()奇(5)石青糝()之(6)髯()(7)天启壬()戌(8)篆()章2.解释加粗词。

(1)罔不:(2)尝贻余核舟一:(3)绝类弥勒:(4)诎右臂支船:(5)篆章:(6)视端容寂:(7)曾不盈寸:(8)桃核修狭者:3.《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4.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_______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_______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5.根据文中表数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古汉语表数量的用法。

◆能力题阅读课文1~3节,回答问题。

(1)下面句中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xú)者为东坡B.苏黄共阅一手卷(juǎn)C.石青糁之(sǎn)D.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2)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高可(大约)二黍许B.矫(举)首昂视C.两膝相比(比较)D.清风徐(缓缓地)来(3)在这段中找出一个通假字并解释: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B.士卒多为用者C.为人五,为窗八D.中轩敞者为舱(5)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从这三段文字中各找一点理由。

(6)第三段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话”,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是为了说明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提升题三、回答下列问题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2.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6.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7.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答案和解析◆基础题一、l.①wǎng ②yí③ruò④jī⑤sǎn ⑥rán ⑦rén xū⑧zhuàn2.①无不②曾经③极④同“屈”,弯曲⑤篆字图章⑥神色⑦还⑧长而窄3.清张潮《虞初新志》明魏学洢4.大苏泛赤壁奇巧技亦灵怪5.古汉语中无专门的量词,常用数词加名词表示数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11.核舟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11.核舟记

11.核舟记【夯实基础】1. D [ 矫首昂视(jiǎo)]2.(1)顺着,就着(2)同:“屈”,弯曲(3)平(4)像3. (1)(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制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2)他们的相互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研习文本】一、整体把握1.长不盈寸各具情态可以开启的多扇小窗卓越的雕刻艺术2.两“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仿佛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茶声”,但表现了一个共同的氛围,这就是愉悦、轻松、活泼自乐。

这样写,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情遥相呼应,暗点核舟主题“大苏泛赤壁'‘的“泛3.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

核舟所刻内容甚多,与“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形成对比, 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二、片段研读1.(1)大约(2)打开(3)类似(4)分明可数的样子2.(1)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

(2)佛印极像弥勒佛。

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与苏东坡、黄庭坚不相类似。

3.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拓展阅读】1.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

2.(1)乍一看去,不是很清楚。

(2)静下心来仔细观察,雕刻的罗汉像,仅仅只有一粒粟米那么大。

3.D(初看念珠,作者看得并不特别清晰,待细看以后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参考译文】得到108枚念珠,(都是)用山核桃做成的,圆得像小樱桃一样,一枚念珠上刻着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诵经的,有背着禅杖的,有在佛龛中入定的,有在树阴下盘坐着说法的,有(几个人)环坐在一起用手比画着讨论(佛法)的,有袒胸赤着脚蜷坐着的,还有向南走去后面跟着的。

合计来看,一共有五百种。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 《核舟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 《核舟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 《核舟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熟读课文,想象“核舟”上的情景。

想一想,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归纳能力,回答本题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加以归纳。

参考答案:第一,雕刻材料体积虽小,内容却十分丰富。

如船体长度和高度“八分有奇”“曾不盈寸”,只有“二黍许”,却雕刻了五个人、八扇窗,箬篷、船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对联、题款共三十四个字,可见雕刻技艺的精湛。

第二,雕刻的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展现出舟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文章中介绍核舟上共雕刻了五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现。

苏轼是黄庭坚的前辈,所以他是“左手抚鲁直背”,表示爱抚;黄庭坚是苏轼门生兼友人,所以与苏轼共处时,他表现出来的是“如有所语”,似乎在发表自己的见解;佛印是僧人,高蹈脱俗,所以“矫首昂视”;两个舟子,一喜动奔放,一喜静安然,动静相宜,互为补充,富有情趣。

第三,于精细微小处绝不马虎了事,展现刀笔之神与“象”外之韵。

如八扇窗“左右各四”,有对称之美。

互相对望的雕栏也是对称的。

窗上的对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分别出自《后赤壁赋》和《赤壁赋》,雕刻者将其刻入核舟,体现了用心之细、构思之巧。

再有如“舟尾横卧一楫”等生活化事物的刻画都体现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

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并讨论: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点拨:本题考查对本文说明顺序的把握。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我们首先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分析是按什么顺序来行文的。

参考答案:全文先总体介绍王叔远的雕刻艺术,再具体介绍大苏泛舟赤壁的核舟,最后对核舟雕刻做一个分类统计。

具体介绍核舟主体时,又是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来介绍的。

首先,这只核舟两头尖尖,中间部分较为厚实且有高度,被刻为船舱、船篷。

所以首先介绍中间部分,这是这条船视觉上的“主体”的缘故。

其次,中部的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文白对译及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文白对译及练习

《核舟记》文白对译及练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奇巧:特殊技巧。

以:用。

径寸:直径一寸,用来指细小的东西。

之:结构助词,的。

为:做。

明代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块雕刻宫殿、杯盘碗盏等生活用品、人物,以至于飞鸟走兽、树木石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罔:没有。

因:依据。

势:样子。

象:模拟,模仿。

形:形状。

具:具有。

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尝:曾经。

贻:赠送。

余:人称代词,我。

盖:表推测原因之词,原来是……泛:乘船。

云:语气助词,放在句末可不译。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舟游览赤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首尾:从头到尾。

有: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意思同“又”。

奇:零数。

可:大约。

许:表约数。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高约二分上下。

中轩敞者为.舱,蒻蓬覆之.。

轩敞:中间高起而开敞。

轩:高。

蒻蓬:蒻竹叶做成的船篷。

蒻是箬的异体字。

为:是。

之:代词,代舱。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是船舱,用蒻竹叶制成的蓬子覆盖着它。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旁边开了小窗,左右各四扇,共有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相望:左右相对。

相:互相。

启:打开。

而:顺承连词,可不译。

焉:语气助词,可不译。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闭之.①,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②。

之①:代词,指窗户。

糁:涂抹。

之②:指字迹凹痕处。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峨冠:名为动,戴着高高的帽子。

峨:高高的。

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者:……的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同步练习题与答案第一课时一、填空:(1)本文选自( 清) 朝(张潮) 编辑的(《虞初新志》) 。

作者( 魏学洢),字(子敬),( 明末)(朝代)著名散文家。

著有(《茅檐集》)(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

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3)《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苏轼)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mǐn) 贻(yí) 有奇(jī) 二黍许(shǔ)箬篷(ruò) 糁之(sǎn) 峨冠(guān) 多髯(rán) 、椎髻(jì) 篆章(zhuàn) 衣褶(zhě) 诎(qū)三、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细若蚊/足,钩画/了了【解析】选D。

正确的停顿划分应为“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核舟记》第二课时一、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

1.有奇巧人2.罔不因势象形3.盖大苏泛赤壁云4.为宫室5.尝贻余核舟一6.能以径寸之木7.篛篷覆之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9.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10.石青糁之二、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4)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三、阅读第一、二段填空。

(1)文中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 ( )。

(2)表现原料小而题材广的句子是( ) 。

(3)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

四、问答题。

(1)第1段第一句话从哪些方面突出了“奇巧”二字?说明了什么?(2)文中第二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学习资料汇编(含精选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学习资料汇编(含精选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学习资料汇编(含精选练习题和参考答案)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十一课《核舟记》资料汇编相关常识1.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的散文作家。

他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但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

2.魏学洢的《核舟记》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一书。

课文即选自《虞初新志》卷十(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

内容主题《核舟记》细致巧妙地介绍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

细致准确而生动有序地向读者展现了“奇巧人”王叔远在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上雕琢出的“大苏泛赤壁”的完整场景。

作者在认真地观察,细致地把握准核舟之后,按照空间顺序全面而准确地介绍了这件工艺品的各个动人细节,其中蕴含了作者对核舟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高超技巧的赞叹以及对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

关键字词核舟记明魏学洢明有奇巧(奇巧,手艺奇妙精巧)人曰王叔远,能以(以,用)径寸(径寸,直径一寸)之木,为(为,制作,雕刻)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罔,无)不因(因,借着,顺着)势象(象,模拟)形,各具情(情,情貌,情壮)态(态,姿态)。

尝(尝,曾经)贻(贻yí,送,赠送)余(余,我)核舟一,盖大苏泛(泛,泛舟)赤壁云(云,语末语气词,不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jī,余数,零头),高可(可,大约)二黍许(许,左右,表示约数)。

中轩敞(轩敞,高大、宽敞)者为舱,箬篷(箬ruò篷,用箬篷,名词作状语)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启,打开)窗而(而,连词,表示修饰)观,雕栏相望(相望,相对)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石青,用石青,名词作状语)糁(糁sǎn,用颜料等涂抹)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峨,高)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舟记》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舟记》含答案

核舟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佛印绝类弥勒()(2)舟尾横卧一楫()(3)其船背稍夷()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大苏”泛赤壁水波不兴尝贻余核舟一“大苏”指(1)________(人名)(2)兴:________________(3)译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部编八下语文11 《核舟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八下语文11 《核舟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1 《核舟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熟读课文,想象“核舟”上的情景。

想一想,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归纳能力,回答本题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加以归纳。

参考答案:第一,雕刻材料体积虽小,内容却十分丰富。

如船体长度和高度“八分有奇”“曾不盈寸”,只有“二黍许”,却雕刻了五个人、八扇窗,箬篷、船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对联、题款共三十四个字,可见雕刻技艺的精湛。

第二,雕刻的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展现出舟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文章中介绍核舟上共雕刻了五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现。

苏轼是黄庭坚的前辈,所以他是“左手抚鲁直背”,表示爱抚;黄庭坚是苏轼门生兼友人,所以与苏轼共处时,他表现出来的是“如有所语”,似乎在发表自己的见解;佛印是僧人,高蹈脱俗,所以“矫首昂视”;两个舟子,一喜动奔放,一喜静安然,动静相宜,互为补充,富有情趣。

第三,于精细微小处绝不马虎了事,展现刀笔之神与“象”外之韵。

如八扇窗“左右各四”,有对称之美。

互相对望的雕栏也是对称的。

窗上的对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分别出自《后赤壁赋》和《赤壁赋》,雕刻者将其刻入核舟,体现了用心之细、构思之巧。

再有如“舟尾横卧一楫”等生活化事物的刻画都体现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

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并讨论: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点拨:本题考查对本文说明顺序的把握。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我们首先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分析是按什么顺序来行文的。

参考答案:全文先总体介绍王叔远的雕刻艺术,再具体介绍大苏泛舟赤壁的核舟,最后对核舟雕刻做一个分类统计。

具体介绍核舟主体时,又是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来介绍的。

首先,这只核舟两头尖尖,中间部分较为厚实且有高度,被刻为船舱、船篷。

所以首先介绍中间部分,这是这条船视觉上的“主体”的缘故。

其次,中部的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1 核舟记(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1  核舟记(含参考答案)

11核舟记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罔.不因势象形()尝贻.余核舟一()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jiǎo()首昂视舟尾横卧一jí()居右者椎jì()仰面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贻.余核舟一()(2)如有所语.()(3)其船背稍夷.()(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细若/蚊足,钩画/了了B.虞山/王毅叔远甫/刻C.苏、黄/共阅/一手卷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4.对下列句子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多一点儿。

C.盖大苏泛赤壁云:船的顶层刻着大苏游赤壁时的云彩。

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具、人物。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粗犷,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作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下来,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核舟记》对比阅读(5篇 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核舟记》对比阅读(5篇   含答案)

《核舟记》对比阅读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一】【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鼠画逼真》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①佛印绝类.弥勒()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③逮.举轴()④令怪之,黎明..物色()2.下列句中的“之”与“左臂挂念珠倚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无丝竹之.乱耳C.持就火炀之. D.至之.市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⑵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2分)4.甲乙两文同是表现艺术的精湛,但表现手法不同,说说乙文是怎样表现画作的逼真的?(1分)参考答案:(1)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逼真(2)①类似,像②弯曲③等到④早晨(3)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4)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县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二】【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部编八下语文11 《核舟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八下语文11 《核舟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八下语文11 《核舟记》课后习题参
考答案
第一段介绍核舟的形态和雕刻者的技艺;第二段介绍核舟上雕刻的五个人物,展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第三段介绍核舟上的细节雕刻,例如窗户和对联等。

作者没有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可能是因为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更能展现出核舟的整体美感,也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和欣赏。

首先,我们来介绍核舟的外形。

它的船头和船尾都很尖,而中间部分则较为厚实且高,被雕刻成船舱和船篷。

这个中间部分是整个船的“主体”,视觉上最为显眼。

其次,中间部分的窗户上刻有XXX《赤壁赋》和《后赤
壁赋》中的名句,可以让读者通过想象感受到XXX当年泛舟
赤壁时的美妙环境。

船舱则是整个船的背景部分,不仅引人入胜,而且能让读者初步感受到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

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头的三个人物位置就很清晰了。

XXX、XXX和佛印是主要人物,因此要先介绍
他们。

而船尾上的舟子则是陪衬人物,所以我们放在后面介绍。

最后,本文的语言简洁、严密、生动。

作者通过三个层次清晰地介绍了XXX的微雕艺术,然后才引出对核舟的具体介绍。

这样的写作方式既能充分介绍XXX的奇巧技艺,又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核舟的外形和内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器皿.()罔.不()贻.()有奇..()黍.()箬.篷()糁.()峨冠.()髯.()衣褶.()诎.()楫.()椎髻..()虞.山()篆.章()..()壬戌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1.有奇巧..因.势象.形( )()()..人( )2.罔不3.尝贻余...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云()5.高可.二黍许..( )()()6.启.窗而观( )7.箬篷..覆之..( )()()8.雕栏相望.焉(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石青..糁.之()()11.中峨冠..而多髯.者()()()12.如有所语.()13.其.两膝相比.者()()14.佛印绝类..弥勒( )15.矫.首昂视(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17.珠可历历..仰面( ) ..数也( )18.居右者椎髻19.其人视.端容.寂()()20.若.听茶声然.( )21.其船背稍夷.(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23.长曾.不盈.寸()()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便要还家()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诎右臂支船( )4.左手倚一衡木(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7.选贤与能( )8.矜、寡、孤、独、废疾者( )9.荡胸生曾云( ) 10.混黄华叶衰(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①木:能以径寸之木()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以至鸟兽、木石()文曰“初平山人”()③奇:明有奇巧人()④有:明有奇巧人()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⑦可:高可二黍许()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珠可历历数也()此中人语云()五、按要求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文白对译、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文白对译、练习及答案

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奇巧:特殊技巧。

以:用。

径寸:直径一寸,用来指细小的东西。

之:结构助词,的。

为:做。

明代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块雕刻宫殿、杯盘碗盏等生活用品、人物,以至于飞鸟走兽、树木石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罔:没有。

因:依据。

势:样子。

象:模拟,模仿。

形:形状。

具:具有。

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尝:曾经。

贻:赠送。

余:人称代词,我。

盖:表推测原因之词,原来是……泛:乘船。

云:语气助词,放在句末可不译。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舟游览赤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首尾:从头到尾。

有: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意思同“又”。

奇:零数。

可:大约。

许:表约数。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高约二分上下。

中轩敞者为.舱,蒻蓬覆之.。

轩敞:中间高起而开敞。

轩:高。

蒻蓬:蒻竹叶做成的船篷。

蒻是箬的异体字。

为:是。

之:代词,代舱。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是船舱,用蒻竹叶制成的蓬子覆盖着它。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旁边开了小窗,左右各四扇,共有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相望:左右相对。

相:互相。

启:打开。

而:顺承连词,可不译。

焉:语气助词,可不译。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闭之.①,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②。

之①:代词,指窗户。

糁:涂抹。

之②:指字迹凹痕处。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峨冠:名为动,戴着高高的帽子。

峨:高高的。

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者:……的人。

居:处于,位于。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1核舟记课后练习八十五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1核舟记课后练习八十五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1核舟记课后练习八十五第1题【单选题】读课文《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一句的意思是( )。

A、从衣褶上可以看出东坡、鲁直隐约长度相等的两膝。

B、从衣褶上可以看出东坡、鲁直隐蔽在手卷下边的互相靠近的两膝。

C、东坡、鲁直两膝相对应的地方都各自隐藏在卷着的衣褶中。

D、东坡、鲁直互相靠近的两膝好像藏在卷着的衣褶中。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D、其人视端容寂【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指出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划线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A、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默叹,以为妙绝。

B、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C、佛印绝类弥勒。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对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盖大苏泛赤壁云:句末助词,无实义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头C、启窗而观:打开D、其两膝相比者:相比较【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例: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A、字迹比蚊子脚还细,一笔一画都非常清楚。

B、字迹细得像蚊子脚,一笔一画都非常清楚。

C、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都很潦草。

D、字迹比蚊子脚还细,笔画却很潦草。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面对选文《核舟记》,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说明雕刻家有多方面的成就。

【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选出句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 )A、长约八分有奇(奇异)B、因势象形(顺着,就着)C、矫首昂视(举,抬)D、其船背稍夷(平)【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手卷(juàn)器皿(mǐn)B、峨冠(guān)衣褶(zhě)C、不属(shǔ)椎髻(zhuī)D、矫首(jiāo)抚膝(xī)【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尝贻余核/舟一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其人视/端容寂【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各句译文简洁、准确的一项(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1课《核舟记》课后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1课《核舟记》课后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一楫⋅(jí) 黍⋅(shǔ) 椎髻⋅(jì) 篆⋅章(zhuàn )B.虞⋅山(yú) 糁⋅(sǎn ) 罔⋅不(wǎng ) 峨冠⋅(guàn )C.弥勒⋅(lè) 贻⋅(yí) 壬戌⋅(xū) 矫⋅首(jiǎo )D.衣褶⋅(zhě) 髯⋅(rán ) 器皿⋅(mǐn ) 箬⋅篷(ruò)2. 内容理解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向读者介绍民间雕刻艺人王叔远的精湛的技艺和核舟的内容后,便按顺序写核舟的长、高、船舱、船头、船尾、船背。

B.文章写了苏东坡、黄鲁直和佛印外貌、衣着、姿态的各异,显现了他们神态、风度不同。

生动地再现了苏、黄的情深意笃,黄鲁直的超然出尘,佛印的“如有所语”的形象特征。

C.文章既层次井然,又重心突出。

在介绍船头、船尾、船顶时以船头和船尾五人的雕像为主,又尤以苏轼为主,全文紧扣住雕刻所反映的“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D.文章最后对核舟上雕刻的人、物、字,进行统计,与开头相呼应,用赞誉王叔远鬼斧神工之绝技结束整篇文章。

3. 下列句子画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心乐之 (快乐)B.以其境过清 (因为)C.不可知其源 (指代小溪的)D.乃记之而去 (于是,就)4. 下列一词多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奇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余数B.为宫室 为:成为中蛾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为:是C.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珠可历历数也 可:可以D.东坡右手执卷端 端:东西的一头其人视端容寂 端:端正二、填空题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6. 虚词“之”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A.代词,代指人、物、事;B.助词,无实在意义;C.结构助词,“的”。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A、B、C分别填在横线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奇巧:特殊技巧。

以:用。

径寸:直径一寸,用来指细小的东西。

之:结构助词,的。

为:做。

明代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块雕刻宫殿、杯盘碗盏等生活用品、人物,以至于飞鸟走兽、树木石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罔:没有。

因:依据。

势:样子。

象:模拟,模仿。

形:形状。

具:具有。

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尝:曾经。

贻:赠送。

余:人称代词,我。

盖:表推测原因之词,原来是……泛:乘船。

云:语气助词,放在句末可不译。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舟游览赤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首尾:从头到尾。

有: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意思同“又”。

奇:零数。

可:大约。

许:表约数。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高约二分上下。

中轩敞者为.舱,蒻蓬覆之.。

轩敞:中间高起而开敞。

轩:高。

蒻蓬:蒻竹叶做成的船篷。

蒻是箬的异体字。

为:是。

之:代词,代舱。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是船舱,用蒻竹叶制成的蓬子覆盖着它。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旁边开了小窗,左右各四扇,共有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相望:左右相对。

相:互相。

启:打开。

而:顺承连词,可不译。

焉:语气助词,可不译。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闭之.①,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②。

之①:代词,指窗户。

糁:涂抹。

之②:指字迹凹痕处。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峨冠:名为动,戴着高高的帽子。

峨:高高的。

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者:……的人。

居:处于,位于。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

苏、黄共阅一手卷.卷:只能卷舒不能悬挂的书画长卷。

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长幅。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执:拿。

卷端:画幅的右端。

抚:轻按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卷末:画幅的左端。

如:好像。

所语:说什么。

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现:露出。

微侧:(身子)略微侧斜。

其:他们的。

相比:互相靠近。

者:……的地方。

隐:遮蔽。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都被遮蔽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绝类:极像。

绝:极,很。

类:相似,像。

矫:举起。

属:zhu三声,类似。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脯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数也。

..,珠可历历卧:卧倒。

诎:同“屈”,弯曲支:支撑倚:倚靠。

之:指左膝。

历历:清晰地。

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卧:放着。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椎髻:梳着椎形发髻。

衡:同“横”。

攀:扳。

若:好像。

啸呼:长啸大呼,指高声呼叫。

状:样子,形态。

位于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抚:抚摸。

视:眼神、眼光。

端:正。

容:脸上的神情和气色。

寂:安详闲静。

若:好像。

然:……的样子。

位于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似的。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于)其上,其:那。

船背:船底。

夷:平。

题:写,这里指刻。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名字,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曰:为,是甫:古代男子的美称,多附在表字后。

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了了:清清楚楚。

墨:黑。

(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用:本指盖章,这里指刻。

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通计:总计。

为:刻。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的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而: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

曾:尚,还。

盈:满。

简:挑选盖:表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修狭:长而窄。

者:……桃核。

为:雕刻。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课文理解1.全文采用总--分--总的顺序。

主体部分内容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具体介绍核舟时采用空间顺序:先船中,再船头,接着船尾,最后船背。

介绍人物神情时其顺序是: 由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描述每个人物,又是由人物的上部描述到下部描述。

说明舟尾情况主要运用了总分结构。

先说“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而后分说,从“居右者”说到“居左者”。

2.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两句,左窗扇刻的是《前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和第一段末句的“大苏泛赤壁”相照应,突出了雕刻品的主题。

3.诵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讨论以下问题(1)两段文字都是“总体说明”性的,其概括角度有什么不同?前者是总括王叔远的微雕技艺,后者则是对这一核舟本身内容的概要说明。

(2)作者说明这一核舟的情况时是紧紧扣住了核舟“奇巧”的特点。

找出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

开头一节的首句,结尾一节的末三句,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有关的词语如“罔不”、“曾不”等。

(3)整个核舟只有“八分”长,“二黍高”。

作为船的一部分,船舱就更是微不足道了。

作者却在船舱的说明中强调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以为有什么用意?抓住重点,紧扣了“奇巧、灵怪”这一核心进行说明。

(4)雕刻者在核舟上刻了多少人?他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五个人。

船头三人,船尾两人。

(5)找出描述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的语句。

说说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的什么样的心态?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若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要表现他们豁达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

(6)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 为什么?佛印。

袒胸露乳、神情、念珠历历可数。

与主题不冲突,因为先写了中间的东坡;其次,本文是说明文,材料为中心服务,为突出奇巧。

(7)文章描述舟尾“舟子”神情动作时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为什么要这样写?两“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仿佛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茶声”。

但表现了一个共同的氛围,这就是愉悦、轻松、活泼自乐。

再加上船楫的“横卧”,更加暗示出有楫同于无楫,有舟子等于没有舟子的一种放任自流的境界。

(8)第五段关于船背的说明十分简略,可不可以删去?之所以简略,是文章中心的需要,也是雕刻者的主观意图决定的。

更体现了作者主次分明的说明技巧。

不可删去。

因为这是对前文说明的必要的补充,有了它,文章才完整完善,核舟才完全完备。

有关的雕刻日期和作者,才清楚。

《核舟记》复习题一、解释下面句子的加点词语。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2.径寸之木:3.为.宫室、器皿、人物:4.尝贻.余核舟一:5.盖大苏泛.赤壁云: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7.高可.二黍许: 8.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9.其两膝相比..者: 10.矫.首昂视:11.神情与苏黄不属.: 12.诎.右臂支船:13.珠可历历..数也: 14.舟尾横卧.一楫:15.居右者椎髻..仰面: 16.若.啸呼状.:17.其人视端容寂....: 18.其船背.稍夷.:19.钩画了了..: 20、其色墨.:其色丹.:21. 通计一舟,为.人五: 2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23.盖简....之:..桃核修狭者为二、翻译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中轩敞者为舱,蒻蓬覆之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5.其两膝相比者6.佛印绝类弥勒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8.珠可历历数也9.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10.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1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1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问答题1.全文采用总--分--总的顺序。

主体部分内容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2.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3.诵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讨论以下问题(1)两段文字都是“总体说明”性的,其概括角度有什么不同?(2)作者说明这一核舟的情况时是紧紧扣住了核舟“奇巧”的特点。

找出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

(3)整个核舟只有“八分”长,“二黍高”。

作为船的一部分,船舱就更是微不足道了。

作者却在船舱的说明中强调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以为有什么用意?(4)雕刻者在核舟上刻了多少人?他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5)找出描述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的语句。

说说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的什么样的心态?(6)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 为什么?(7)文章描述舟尾“舟子”神情动作时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为什么要这样写?(8)第五段关于船背的说明十分简略,可不可以删去?《核舟记》复习题一、解释下面句子的加点词语。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特殊技巧2.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用来指细小的东西。

3.为.宫室、器皿、人物:做4.尝贻.余核舟一:赠送5.盖大苏泛.赤壁云:乘船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7.高可.二黍许:大约 8.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戴着高高的帽子9.其两膝相比..者:互相靠近 10.矫.首昂视:举起11.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类似 12.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13.珠可历历..数也:清晰地14.舟尾横卧.一楫:卧:放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