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有趣的科学家

合集下载

今天,应该以何种形式尊重科学家?

今天,应该以何种形式尊重科学家?

今天,应该以何种形式尊重科学家?作者:阎半刀来源:《廉政瞭望》2015年第11期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有句台词风靡网络:Smart is the new sexy(聪明是种新式性感)。

在中国,剧中的几个科学家角色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追捧,他们大多数是年轻人。

多项调查表明,科学家是最受美国人欢迎的职业之一。

在某种程度上,《生活大爆炸》中科学家“好玩”“逗趣”的一面,正是这种社会心理的映射。

即便是在与美国不同的文化和国情之下,不少中国的年轻人们,尤其是年轻的科学工作者,也能从中体会到共鸣——比如,某些“科学笑点”,以及相似的科学工作片段。

20世纪以来,科学家在流行文化中“露面”的次数似乎在不断增多。

但大多数科学工作者,都在公众的视野之外。

他们的“新式性感”,往往都隐藏在社会的热闹之下。

尊重科学家的N个理由我们尊重科学家,首先因为他们为我们的世界贡献了太多财富,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

今年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三体》中,三体人计划通过扰乱地球上科学家的思维,来阻止人类科学的进步。

这个故事里,科学家个体的命运与人类整体的命运紧紧相连。

去年大热的电影《星际穿越》中,为了人类的延续,科学家像英雄一般完成了一次史诗级冒险,经历了极致的孤独。

而现实世界中,科学家为我们贡献了什么?从历史看,科学家为了探寻物质世界的运行规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帮助人类逐渐摆脱蒙昧和原始的状态,宇宙的面貌才逐渐清晰起来。

从当下看,现代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科技的参与。

我们使用的每一款最新电子设备,无一不是几十年前的人难以想象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家所做的工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如果没有基础科学的突破,就没有20世纪太空探索、能源开发、基因工程等领域的新进展。

科学发端于人类想要理解自然世界的欲望,这是一种非功利性的、出于对真理的渴望,人类最珍贵的品质之一。

这种“无用”的探寻却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饶毅 施一公

饶毅  施一公

饶毅施一公梦里江河的话:施饶二人当年在美国应是齐名的,回国后分任清华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两人同气连枝,同仇敌忾。

但这几年施一公好像过的更滋润啊,不但被聘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好像又要当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了。

饶毅前年声明不再参选中科院院士,今年又辞去北大院长职务。

施一公历时一年多写成这篇讲饶毅的文章,前五个小标题分别是:闲人饶毅、贤人饶毅、盟友饶毅、兄长饶毅、老顽童饶毅,并在结束语评价他是:忧国忧民的科学大家,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犀利耿直的现代鲁迅,我行我素的半老顽童。

无论你是否喜欢他,饶毅在用自己的方式启蒙中国社会、也注定留下重要影响。

我的博客里面有好多篇是施一公和饶毅其人其事其文的,也将其链接附在后面。

饶毅其人其事作者:施一公已有 27458 次阅读2013-12-10 08:17【序言:从我听说和认识饶毅算起,已经有十五年了,但直到2005年才把他当作自己的朋友。

而我们真正一起做事、我比较深入地理解饶毅的想法并成为莫逆之交,则发生在2008年我全职回国以后。

在别人面前我常常主动提起饶毅,评论他和他做过的事情,因为我总觉得他留给大家的印象过于片面或偏激,他的另外一面很少为人所知,所以也一直想写篇关于饶毅的文章。

但真正开写,才发觉要把饶毅丰富多彩的性格、行事方式和做过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篇博客从起意动笔到完成历时一年多,也不过是择其一二,讲讲我眼中的饶毅。

】“闲人”饶毅:1998-2001说实在的,1998年,刚刚听说和认识饶毅的时候对他印象欠佳。

当时,我刚刚开始在普林斯顿大学做助理教授,天天在实验室忙得焦头烂额,除了自己动手做实验花掉一半时间之外,还忙于指导学生的研究课题、讲课、参加学术会议、写论文和基金申请,天天觉得时间不够用。

比我早三年做PI的饶毅却很特别,经常写一些与他实验室研究课题无关的杂文,评论科学史上的人物和事件;这些文章引经据典、有时会很长,显然花了很多时间;他把这些文章通过email群发给在美国的中国学者教授们阅读。

2010年9月3日,北大清华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施一公)联名在《SCIENCE》发文章抨击科研现状。

2010年9月3日,北大清华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施一公)联名在《SCIENCE》发文章抨击科研现状。

2010年9月3日,北大清华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施一公)联名在《SCIENCE》发文章抨击科研现状。

来源:侯景.PDF的日志2010年9月9日,清华北大院长在《SCIENCE》抨击中国学霸未隔一星期,浙江大学某老师又在《Nature》发文指出,通过软件分析发现所有中文类期刊中有31%存在相互抄袭现象。

~~~叫国人情何以堪?详见:/blog/227870967/489048159这是今天Science的一篇社论。

题目很简单,只有三个单词;篇幅很小,仅一页;但三张图片很值得深思,一张是饶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另一张是施一公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最左边是一叠叠百元人民币。

近两年,Nature和Science上评论中国科研体制的文章并不少见。

但往往都是劝诫工作在科研一线的学生,研究者要正视问题,不同流合污等。

但像饶毅教授和施一公教授如此直白、如此一针见血的评论“权贵阶级”、"Policy Maker"仍是头一回!其实,文章里指出的问题,包括潜规则,下至研究生(部分本科生),上至科技部长......是谁都知道的问题!但这次真是第一次中国最出名的两大高等学府——清华、北大的两位生科院院长在影响力最大的期刊上不拐弯抹角的说出“上层阶级”这些问题。

虽然两位教授的文字里没有提到如何解决问题,因为这两位中国生命科学界的“大佬”也知道个体与群体,以及制度体制、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但这篇文章是值得纪念的,也许若干年后总结科研体制改革时,这篇文章即使不算一个里程碑,但至少可以为一个里程碑的建立作以注脚。

即使有时我不是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但可以为敢说真话的老师鼓掌......以下转自《科学时报》的译文:中国政府投入的研究经费以每年超过20%的比例增加,甚至超过了中国最乐观的科学家们的预期。

从理论上讲,它应该能让中国在科学和研究领域取得真正突出的进步、与国家的经济成功相辅相成。

而现实中,研究经费分配的严重问题却减缓了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

中国生命科学领军人物简要

中国生命科学领军人物简要

中国十大生命科学领军人物(转自博文)(1)王晓东,美国科学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大陆留学生中的第一位美国科学院士,在细胞调亡的生化代谢信号途径的研究中成绩卓越,他的科研论文质量非常高,引用率也非常高,为人低调谦虚。

王晓东主持创办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短短的几年里成为了中国科研机构中水平最高的研究所,他们所的管理机制也成为中国科研机构的成功样板。

/wiki/王晓东(2)施一公,美国休斯医学研究所入选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科院院长,他是清华生物系曾经的第一名毕业学生,普林斯顿大学年轻的讲席教授之一,华人科学家中首位放弃了众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休斯医学研究所入选研究员身份而毅然回国的优秀科学家。

科研论文质量高,数量可观,是华人学者中的奇才之一,现在正在肩负着带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团队走向世界的重任。

/view/1989417.htm(3)蒲慕明,美国科学院士,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外籍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轴突导向和突触可塑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是国际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

蒲慕明所长坚持科学研究的原创性、本土性,注重有利于科研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体制改革的科研创新文化建设,1999年开始担任上海神经所长,为提高中国的科研水平做出了杰出的工献。

/view/1771009.htm(4)饶毅,北京大学生科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饶毅教授在2007年,时年45岁的饶毅从美国西北大学归国担任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他也是北大首位通过全球招聘任职的院长,在这之前,饶毅协助蒲慕明教授重整上海神经研究所,还帮助组建立了中科院上海分院交叉科学中心,后来又和王晓东,邓兴旺一起创办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饶毅教授回归之前已在海外学术界享有盛誉,回国后以中国机构作为科研参与单位所发表的研究论文有30多篇,其中有4篇文章发表在Nature及其子刊上。

饶毅还时常通过媒体发表文章,呼吁改革健全现行文体诸多的中国科技管理体制,是一位真正的爱国科学家。

饶毅-神经科学:脑研究的综合科学

饶毅-神经科学:脑研究的综合科学

神经科学:脑研究的综合学科饶毅,1999年发表于《二十一世纪》4月号,101-108页人各有所好, 很难有众所认同的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物; 但是, 从人类社会的角度看,很少人会认为人脑没有关键作用,有少数人“持”此观点也实质上反证了正常脑的重要性。

对脑和神经系统的科学研究近年有显著的进展,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神经科学是过去二十多年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

它应用生命科学和物理科学,信息科学的综合途径,从分子、细胞到计算网络、心理多个水平,对神经系统的形成,正常功能和异常病变进行研究。

神经科学研究,对改善现代社会的健康、推进传统药物工业和新型生物工程企业、和发展科学都是有意义的。

一. 神经科学对社会和科学发展的意义1.1 神经科学对社会健康的意义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人脑所起的作用是世间任何事物不可替代的。

神经科学研究对每个年龄层次的人都有意义。

出生前的胎儿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发育是正常脑功能的决定性基础;儿童脑的可塑性发育是人才智力和健康心理形成的关键;成年人脑的有效工作取决于神经网络中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加工;老年人健康生活依赖于有无病理性衰变和神经损伤。

从发达国家的经历来看,随着以前常见病的减少和消失,影响人的高级功能的病如各种脑疾患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这些疾病极大地影响人的健康,而且造成巨大家庭和社会负担,转用了本来可以用于社会发展的精力和经费。

美国九十年代初的统计结果,65岁以上的人患老年痴呆占百分之11,每年消耗1131亿美元,精神疾病每年消耗351亿,脊柱损伤消耗226亿,中风消耗179亿,癫痫和多发性侧束硬化消耗55亿。

中国这方面统计尚不全,在北京、上海的初步统计显示65岁以上的人患老年痴呆占百分之4.9,从健康史上看,中国人群脑疾患的整个趋势是会不断接近发达国家的。

人口素质的核心是智力。

提高人口素质和控制脑疾患是世界性问题。

而在中国,因为特殊的人口结构,又是更突出的课题。

每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使全社会普遍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脑功能的发育和成长。

中国的科研文化-饶毅、施一公(中英对照)

中国的科研文化-饶毅、施一公(中英对照)

施一公、饶毅:中国的科研文化来源:高海峰的日志作者:施一公,饶毅(注:施一公教授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资料图片:图为作者之一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

(图片来源:科学网)资料图片:图为作者之一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

(图片来源:科学网)中国政府投入的科研经费以每年超过20%的幅度增涨,这甚至超出了中国最乐观的科学家们的预期。

理论上讲,这应当能够使中国在科研领域取得真正突破性的进展、与中国的经济成功相辅相成。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科研经费分配所存在的严重问题却减缓了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

其中这些问题一部分要归结于体制,一部分要归结于文化。

尽管对于一些小额科研经费来说,比如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小额科研经费,科研质量的优劣可能仍然是能否获得经费的关键因素;但是,对于来自政府各个部门的巨额科研项目来说,科研质量的优劣与能否获得经费的相关性就小得多了,这些项目的经费一般都高达几千万元到几亿元人民币。

对于巨额科研经费而言,问题关键在于每年针对特定科研领域与项目颁布的申请指南。

表面上,这些指南的目的是突出“国家重大需求”;然而实际上,项目的申请指南却往往被具体而狭隘地阐释,申请人基本上可以无需过多思索地意识到这些“需求”并非国家的真正需求;经费预定给谁基本上一目了然。

政府官员任命的专家委员会的委员负责编写年度申请指南。

显而易见的,专家委员会的主席们会常常听从官员们的意见,并与他们进行合作。

所谓的“专家意见”不过只是反映了很小一部分官员及其所赏识的科学家之间的相互理解。

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不仅抑制了创新,也让每个申请人都心知肚明:与个别官员和少数强势的科学家搞好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主宰了经费申请指南制定的全过程。

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做好的研究还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

中国大多数研究人员常常嘲讽这种存在明显缺陷的经费分配体制。

医学院78级30周年学术会

医学院78级30周年学术会

南昌大学医学院(原江西医学院)78级毕业30周年纪念专题学术报告会第一场1. 报告人:吴乐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报告题目:转化医学与健康产业报告时间:2013.9.29 9:15 – 10:10吴乐斌,1983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医学院(原江西医学院),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中生北控生物科技公司(中国科学院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中国临床营养联盟理事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兼体外诊断分会主任委员。

曾参与973计划(攀登计划)、海洋863计划、中国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等重大科技计划的制定工作,出版了《人类社会发展二动力论》、《R &D 与企业原动力》等专著。

2.报告人:朱向阳博士(美国勃林格殷格翰生物制药中心主任)报告题目: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BiotherapeuticMonoclonal and Bispecific Antibody报告时间:2013.9.29 10:10 – 11:05朱向阳,1983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医学院(原江西医学院),美国伊利诺大学免疫学博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

曾任勃林格殷格翰美国生物制药中心实验室主任,今年初,由公司派往中国创建中国生物制药部,担任中国区生物工艺开发总负责人。

具有十多年大型制药公司生物制药研发的经验,曾领导和参与了三十多个课题的研发,由其本人发明的抗白介素23单抗,已在欧美进行二期临床试验。

3. 报告人:卢华博士(美国杜兰大学讲席教授,系主任)报告题目:Dancing with p53报告时间:2013.9.29 11:05 – 12:00卢华,1983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医学院(原江西医学院),美国罗格斯大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

现任美国杜兰大学医学院Reynolds and Ryan Families Chair讲席教授和系主任。

长期致力于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c-Myc的蛋白化学和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是该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

试答钱学森之问

试答钱学森之问

试答钱学森之问饶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课程前言主持人: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科教兴国的背后其实是人才兴国,但是这样一句口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常常不能尽如人意,院士、长江学者一大堆的荣誉背后是否潜藏着学术扭曲的危机?该如何重建中国学术的本位精神?关于这些问题,今天我们非常容幸的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著名学者饶毅博士,大家欢迎。

下面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一个介绍饶毅博士的短片。

旁白短片介绍:饶毅这位从江西医学院走出去的著名科学家,曾在美国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完成学业,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成就卓著。

2007年饶毅全职回国,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许多人把他的回国与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郭永怀的回国相提并论,专业研究之余,饶毅对中国大陆科研学术体制多有批评。

有人把他的院士落选原因归结于此。

主持人:饶博士,我想大家对您的关注可能还不是对您的专业,因为您的专业属于高精尖这个大众知名度其实并不高。

我想大家对您的关注更可能的是您表现出来的一种很率性的一个科学家的一种性格,就是饶毅居然落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那么,您对这件问题个人现在目前怎么看?事情已经过去了。

饶毅:我先要附带说明一句,我觉得把我们类比钱学森、郭永怀不是很准确,他们那个时候为国家的很多需求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这一代已经条件好很多了,然后我们有些工作是自然科学探索工作,和国家需求也不是立即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说长远来看,中国需要发展科学,那需要我们和其它一些人的一起工作,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些事情。

院士这个事情,实际上对我的影响很小,因为作为一个荣誉来说,它有行内和行外,行内的人都知道我的情况,所以多一个和少一个荣誉并不会真正影响我在意的这些行内的人对我的评价。

行外来说也有这个问题,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我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可能落选让我的知名度还更高。

所以我觉得整个来说,应该把院士选举作为一个很有自尊的,不光是他人尊重而且自尊的一个程序,我觉得很重要。

饶毅北京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饶毅北京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饶毅北京大学毕业典礼致辞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对致辞很是熟悉吧,致辞具有针对性,要认清对象、确立主旨。

你知道什么样的致辞才是优秀的致辞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饶毅北京大学毕业典礼致辞,欢迎大家分享。

饶毅北京大学毕业典礼致辞1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x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在x大学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

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

同学们,x大学校园里,太多的人和事需要你们记忆。

请相信以后你们或许会改变今天的某些记忆。

你们在x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x大学学子做什么?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远行。

请记住,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

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

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

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x大学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x大学,你的母校。

“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多么朴实精辟!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

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

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国内生科十大领军人物

国内生科十大领军人物

盘点中国十大生命科学领军人物摘要:国内十大领军生命科学家(1)王晓东,美国科学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大陆留学生中的第一位美国科学院士,在细胞调亡的生化代谢信号途径的研究中成绩卓越,他的科研论文质量非常高,引用率也非常高,为人低调谦虚。

王晓东主持创办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短短的几年里成为了中国科研机构中水平最高的研究所,他们所的管理机制也成为中国科研机构的成功样板。

(2)施一公,美国休斯医学研究所入选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科院院长,他是清华生物系曾经的第一名毕业学生,普林斯顿大学年轻的讲席教授之一,华人科学家中首位放弃了众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休斯医学研究所入选研究员身份而毅然回国的优秀科学家。

科研论文质量高,数量可观,是华人学者中的奇才之一,现在正在肩负着带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团队走向世界的重任。

(3)蒲慕明,美国科学院士,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外籍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轴突导向和突触可塑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是国际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

蒲慕明所长坚持科学研究的原创性、本土性,注重有利于科研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体制改革的科研创新文化建设,1999年开始担任上海神经所长,为提高中国的科研水平做出了杰出的工献。

(4)饶毅,北京大学生科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饶毅教授在2007年,时年45岁的饶毅从美国西北大学归国担任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他也是北大首位通过全球招聘任职的院长,在这之前,饶毅协助蒲慕明教授重整上海神经研究所,还帮助组建立了中科院上海分院交叉科学中心,后来又和王晓东,邓兴旺一起创办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饶毅教授回归之前已在海外学术界享有盛誉,回国后以中国机构作为科研参与单位所发表的研究论文有30多篇,其中有4篇文章发表在Nature及其子刊上。

饶毅还时常通过媒体发表文章,呼吁改革健全现行文体诸多的中国科技管理体制,是一位真正的爱国科学家。

饶毅:知识分子的“创业经”

饶毅:知识分子的“创业经”

饶毅:知识分子的“创业经”作者:孙静来源:《财经天下周刊》2016年第21期如果能在知识付费时代找到一条体面的商业路径来反哺科学传播,饶毅说他很愿意配合。

9月27日晚,在北大实验室做直播,饶毅笑眯眯地讲起,一个基因变化能让果蝇白天嗜睡晚上贪玩,决定小鼠想跟谁交配,让幼猴没那么爱它的母亲……陶醉于“好玩”研究中的饶毅,像个活泼的半老顽童。

饶毅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神经生物学家、北大讲席教授,并曾任该校生命科学院院长。

自2007年回国受聘后,他常因直言受到特别关注。

“科学不是用来考试的,科学比考试有趣多了”,面对3万多网友,饶毅语速极快。

他的口头禅是“好玩”,另一个高频词是“有意义”。

两个词就像直角坐标系的横纵轴,多少能勾勒出其行为轨迹。

归国后的一系列见闻,推着他将科学启蒙视为己任,希望科学能浸润到中国文化层面。

当同行们埋头于实验室和文献堆,饶毅拉着好友鲁白、谢宇两名学者,创办微信公号《知识分子》,要做科学教育平台。

三位科学家注册公司,还拉来外部投资。

但《知识分子》似乎不想站上风口,或当独角兽。

当然,如果能在知识付费时代找到一条体面的商业路径来反哺科学传播,饶毅说他很愿意配合。

比对去年的集体出走事件,或许可以证明:科学家与商业世界,亦有和谐共处之道。

布道者的黑板报《知识分子》的商业模式或创业动力是什么?饶毅不太愿意去探讨这个话题,因为《知识分子》对于他来说不是一次内容创业,而是一个社会实践。

纪中展是《知识分子》CEO。

第一次同饶毅、鲁白、谢宇三人见面,他就确信,三位科学家压根没有“内容创业”这个概念,更不会把做公号当创业。

三人中,饶毅是北大讲座教授,鲁白是清华大学教授,谢宇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他们凑一块儿,就想做点好玩儿又有意义的事——传播科学,共建智趣中国。

按分工,饶毅统筹内容,鲁白侧重运营,谢宇则负责对接国外学者及社会学领域选题。

开始有点被动,甚至2014年夏天以前,饶毅的手机上都没有微信,是别人“硬”帮他装上去的。

饶有趣味的大脑

饶有趣味的大脑

《饶有趣味的大脑》内容简介:人类的脑是所有生物体的结构组成中最为精细和复杂的,它拥有的无穷的创造性思维、无法估计的强大功能令人叹为观止。

脑是怎样工作的?人类如何感知大自然?阅读本书,你将找到答案。

本书作者为国内外十位知名教授,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描绘了人和动物的视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系统的作用机理,介绍了视觉、痒觉等的发现过程,叙述了脑的功能分区和脑成像,解释了神经系统可能出现的“麻烦”。

全书涵盖脑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图文并茂,展示了科学美。

作者:饶毅,神经生物学家和分子遗传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猪会骗猪鸟能唬鸟饶毅猪能有多高智商,恐受人冤枉。

鸟能有多大能耐,也被人低估。

骗人和唬人,是很高级的行为,绝大多数动物不会。

动物要作出这些行为,不但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需要能够判断其他动物的想法和意图,然后还要采取行动。

知彼知己,是很高级的认知水平。

对人的心理学已有较多研究,而对动物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还不多。

最近有些研究提示,猪和鸟可能懂得骗和唬,如果这样,那么也许它们脑袋的有些部分是很厉害的。

不可低估猪脑袋英国圣安德鲁斯(St Andrews)大学的伯恩(Byrne)和布里斯托(Bristol)大学的海尔德(Held)于2010年9月28日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介绍猪的认知能力。

猪是社会性动物,在野外生活时,其家庭组成一般包括一头公猪、几头母猪及后代,它们一道觅食。

猪能识别个体,如果在发生冲突以前,两头猪有时间观察对方,那么直接见面时冲突会相应减少。

猪有较好的空间记忆力,在某地发现食物后,过些时候还记得赶快去那里找食物。

如果猪发现两个地点的食物量不同,下次会先到食物多的地点。

“猪骗猪”的实验最初是由海尔德和伯恩于2002年在《动物行为》杂志上报道的。

他们让两头同性的猪一起参加实验,其中A体重大于B,而且A打得过B。

学术上把俗话说的“老大”A称为主导型(dominant),而下级B称为服从型(subordinate)。

饶毅教授北大毕业典礼致辞

饶毅教授北大毕业典礼致辞

饶毅教授北大毕业典礼致辞不少人都有写过毕业典礼类的致辞稿了,这就来动笔写写。

毕业典礼来了,同窗几载相伴长,即将毕业天各方。

曾记教室同听讲,不忘宿舍与食堂,真挚友谊铁又强。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饶毅教授北大毕业典礼致辞”,下面本店铺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饶毅教授北大毕业典礼致辞1亲爱的小朋友们、尊敬的家长、老师们:你们好!在这阳光灿烂、鲜花朵朵、彩旗飞扬、鸟儿歌唱的美好日子里,我们__幼儿园迎来了__届大班毕业典礼暨素质展示活动。

首先我代表大班全体老师向各位家长表示亲切的问候,感谢你们三年来对我们保教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我们还要向大班的所有小朋友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经过三年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各自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今天你们即将毕业了,在此,祝愿你们在新的天地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回忆小朋友们三年来的幼儿园生活,我们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孩子们,你们还记得吗? 当你们刚入园时又哭、又吵、又闹,是老师像妈妈一样抱起了你们,为你们擦去眼泪,喂你们吃饭,哄你们睡觉,带你们做游戏,和你们讲美丽的童话故事,一起探讨大自然的奥秘,大班了,你们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和认知兴趣,喜欢学习、喜欢观察,总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问题问老师,于是老师也学会了不停的求知探索,不断满足你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今天站在这里的还是你们,可是个儿长高了,知识丰富了,也大了,唱歌、跳舞、画画、写字、做手工……稚嫩的脸上写满了自信,懂得了什么是关心和爱护,什么是合作与分享,什么是尊重和谦让。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你们学的每个故事,每一首诗歌,每一个游戏,每一件玩具,都是老师精心选择和制作设计的,你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老师们都要细心去观察,做好随机记录,老师们每晚回家坐在灯下备课,画画,做教具,不辞辛苦,为的是明天把欢乐和阳光播洒在你们的脸上,把爱的关怀送到你们的心田。

现在我们就要再见了,亲爱的孩子们,老师真舍不得离开你们,老师打心底里永远关爱着你们,时刻注视着你们进步,关心着你们的成长,希望你们是一只小鸟,从这里腾飞,希望你们是一艘小船,从这里起航,希望你们是一匹骏马,从这里扬鞭,愿你们将来能用勤劳和智慧去成就未来,造福人类!饶毅教授北大毕业典礼致辞2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饶毅 多面学者

饶毅 多面学者
建 设 一 个 群 体 幸 福 的 中 国 , 中 国 的 实践 为 中 国 的进 步 有 限 、 如 意 处 还 很 多 , 以 作 。 在 国外 批 评 勇气 不 需 要 很 多 , 且起 以 不 所 而
38 C U GXNK J 2 1 . H AN I E I 0 9 1
容传 统 , 合 中西 的理性 思维 , 结
为 人 类 发 展 提 供 了 一 个 可 能不
同 于受 宗 教 极 大 影 响 的 西 方 模
世 界 提 供 新 的模 式 。
中 国 科 研 体 制 一 直 保 持 冷 静 关 注 的 观 察 类 进 步 。 ”
家。
式 , 许 优 于 西 方 的模 式 。饶 毅 说 。 也 ” “ 国 的缺 点 众 目睽 睽 , 中 好像 从 来 不乏
国科学 院院士 ” 短短几天 时间 , , 这篇博文 为 导 向 的 旧 习性 , 立 以 事 建 点击量 已达 8 万多次。
际 盛 誉 的 神 经 学 科 学 家 ; 中 国 最 著 名 的 在
地域 、 国籍 , 体 努 力 集 建 设 一 个 群 体 幸 福 的
中国 。 中国 的 实践 为 以
新 凹
K1l {f ● ● 黼


多面学者
文 /李

为世 界 提 供 新 的模 式 。
才 需 要 吸 引 更 多 的人 、 要 支 持 和鼓 励 更 需 许 多 人 出 国是 因为 认 为 美 国代 表 人类
代 以 前 出 国 的 华 人 中 大概 不 在
” 在 这 个 前 提 下 , 希 望 有 更 多 的人 回 多 的人 做 好 各 方 面 工作 。 我 失 美 8 1 , 国 科 学 院公 布 2 1 年 院 国 : 去 的 是 以 个 人 成 功 为 标 准 的 ‘ 国 月 7H 中 01 中 ;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院 长 饶 毅 落 选 。 当 天 , 豪 的 ‘ 国 梦 ’在 这 个 前 提 这 名 “ 级 海 归 ” 博 客上 发 布半 年 前 即 已 下 , 也 希 望 归 国者 和 国 内 顶 在 我 准 备好 的 一 份声 明 , “ 今 以后 不 候 选 中 的人 成 为 同志 : 弃 以关 系 称 从 摒

有一种志同道合,叫“饶施双璧”

有一种志同道合,叫“饶施双璧”

12饶施双璧欣赏,其实就是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挑剔;多一点热情,少一点冷漠;多一点仰视,少一点鄙视。

饶毅,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1991年进入哈佛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做博士后,与在美国深造的施一公有了交集。

此后两人结为莫逆之交,相知相惜。

有人拿他们与古代的“管鲍之交”比,称为“饶施双璧”,一时传为佳话。

初识,印象不佳说起二人的交往,最初是颇不愉快的。

其时,施一公正在普林斯顿大学做助教,天天忙得不可开交,而饶毅由于刚完成论文,闲暇时常写一些与研究课题无关的杂文。

施一公就觉得此人有点不务正业。

2001年,饶毅给施一公发来邮件,希望他签名支持一项中国科学研究计划,目标是创建10个生命科学不同领域的国家级研究所。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当施一公看到费用高达130亿人民币时,感觉简直异想天开,不仅自己没签名,而且打电话给朋友共同抵制。

为此,饶毅给施一公打电话,面对施一公的冷嘲热讽,饶毅颇有君子风度,耐心解释:“中国国力已然很强,但是科技仍很落后,应该用生命科学的试点来带动全国科技进步。

”但是当时,施一公根本听不进去,“觉得他是在狡辩”。

后来,虽然计划没有完全实施,但是试点研究所建起来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晕轮效应”,即人的首次印象会导致其倾向于推论他人具有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这是一种认知偏差。

施一公对饶毅的最初印象就陷入到这种偏见和误解中。

由此启示我们:与人交往,见微知著、以管窥豹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最终下结论时仍需更多验证,不可以偏概全。

了解,改变态度2002年,施一公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听说饶毅为改变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生教学落后的现状,联合国外的一流学者,创办了一门生命科学研究生课程。

课程由20多位海外生物学家担任主讲,每位老师专程回国讲授6节课。

课程一推出,立即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知名、最受欢迎的课程。

为组织这门课,饶毅花了大量时间和心血。

另一件事情发生在2003年前后。

一直以来在美国,亚裔很难获得学术界领导地位,普遍面临上升的“玻璃天花板”。

第二届“科学探索奖”揭晓,50位青年科学家平分1.5亿奖金

第二届“科学探索奖”揭晓,50位青年科学家平分1.5亿奖金

第二届“科学探索奖”揭晓,50位青年科学家平分1.5亿奖金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20年第19期9月25日,第二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九大领域50位青年科学家每人将在未来5年内获得腾讯基金会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

其中数学物理学领域6人,生命科学领域5人,天文和地学领域6人,化学新材料领域5人,信息电子领域6人,能源环保领域6人,先进制造领域5人,交通建筑领域5人,前沿交叉领域6人。

作为国内首个由互联网企业设立的科技公益项目,“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由马化腾携手饶毅、杨振宁、施一公、潘建伟等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

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45周岁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每年评选产生50位获奖人。

据介绍,“科学探索奖”希望通过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助力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表示:“我们非常期待‘科学探索奖’可以长期支持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学家潜心探索、献身科研,希望将来在他们当中诞生科学大家,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做出突破性的贡献。

”获奖人平均年龄不到40岁第二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中,有48人拥有教授或同级职称,38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学习或工作的经历。

“科学探索奖”的评审“英雄不问出处”,50名获奖人中既有国家级奖项的获得者,也有多人此前没有获得过其他知名奖项。

鼓励女性科学家和年轻科学家的发展是“科学探索奖”的特色。

“同等条件下,更年轻者胜出。

”最终50位获奖人的平均年龄不到40岁,其中女性5位,35岁及以下获奖人6位,最年轻的获奖者仅30岁,她就是来自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芊芊。

黄芊芊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后摩尔时代超低功耗微纳电子器件及其在逻辑电路、新型计算等领域的应用。

2006年,她考取了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学系。

本科毕业后,她没有选择出国留学,而是继续留在北京大学深造。

84位世界生物学顶级华人科学家

84位世界生物学顶级华人科学家

84位世界⽣物学顶级华⼈科学家84位世界顶级华⼈科学家(⽣物)名单⼀览1.Chan, Lawrence Chin-Bong 贝勒医学院1987年发现哺乳类去⽔脂蛋⽩BmRNA编辑2.Chen, Lan-Bo陈良博哈佛医学院肿瘤⽣物学和治疗3.Cheng, Yung-Chi郑永齐耶鲁医学院发明病毒和肿瘤药物4.Chien, Shu钱煦圣迭哥加州⼤学⼼⾎管系统信号的分⼦研究5.Chow, Louise Tsi周芷阿拉巴马⼤学内含⼦和RNA剪接的最早发现者之⼀6.Deng, Chuxia邓初夏国⽴健康研究院在⽼⿏进⾏的遗传分析推动我们对乳腺癌机理的理解邓初夏博⼠师从马⾥奥·卡佩奇教授(Mario Capecchi, 2007年获诺贝尔⽣理学或医学奖),为美国国⽴卫⽣研究院糖尿病、消化道疾病及肾病研究所(NIDDK)终⽣研究员。

他主要从事基因打靶和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成纤维细胞⽣长因⼦及受体(FGF/FGFR)、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致癌机理的研究,尤其在乳腺癌发病机理研究⽅⾯有很深的造诣。

其在《Molecular Cell》、《Nature Genetics》及《Science》上发表的关于BRCA1基因致乳腺癌发病机制的论⽂,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7.Dong, Xinnian董新年杜克⼤学植物防御微⽣物病原体的机理,系统性获得性抵抗⼒8.Feng, Gen-Sheng冯根⽣Burnham 研究所对我们理解依据酸酶的信号有贡献9.Fu, Xiang-Dong傅向东圣迭哥加州⼤学发现SR家族的剪接因⼦和⼀个新的激酶家族10.Fu, Xin-Yuan傅新元耶鲁⼤学发现STAT信号通路11.Guan, Junlin管俊林的尔⼤学发现新的激酶FAK,和整合素有关的信号转导和细胞粘结12.Guan, Kun-Liang管坤良密执安⼤学阐明细胞内Ras-MAP激酶通路的⽣化机理13.Han, Min韩珉科罗拉多⼤学阐明线⾍内Ras-MAP激酶通路14.He, Xi贺熹哈佛医学院发育⽣物学的信号转导机理,特别是Wnt通路15.Ho, Chien何潜Carnegie Mellon卡内基-梅隆推进对成⼈⾎红蛋⽩协调氧化分⼦机理的理解16.Ho, David D. 何⼤⼀洛克菲勒⼤学发明检测⾎液或组织艾滋病毒的灵敏定量⽅法,有助于早期诊断17.Huang, Alice黄诗厚加州理⼯学院对我们理解vesicular stomatitis病毒的分⼦⽣物学有主要贡献18.Huang, P.C. 黄秉乾霍普⾦斯⼤学发明克隆和分析基因表达的⽅法;分⼦遗传学19.Huang, Ru-Chih黄周汝吉霍普⾦斯⼤学第⼀个发明体外转录的⼈之⼀,推进了对转录调节的理解20.Huang, Wai-Min 犹他⼤学扩展了我们对拓扑异构酶的知识21.Jan, Lily Yeh叶公杼旧⾦⼭加州⼤学钾通道的分⼦⽣物学22.Jan, Yuh-Nung詹裕农旧⾦⼭加州⼤学理解果蝇神经发育23.Kan, Yuet-Wai简悦威旧⾦⼭加州⼤学发现DNA多态性;更好地理解地中海贫⾎; 发明产前诊断⽅法24.Kung, Hsing-Jien龚⾏健凯斯西储⼤学癌基因和信号转导的分⼦研究;肿瘤⽣物学/doc/a258a148852458fb770b5697.html i, Michael赖明昭南加州⼤学⼏种RNA病毒的先驱研究,包括丙型和丁型肝炎/doc/a258a148852458fb770b5697.html u, Lester 依利诺⼤学⾎管⽣成和肿瘤⽣长中可以为⽣长因⼦诱导的基因27.Lee, Kuo-Hsiung李国雄北卡⼤学新药发现和开发;⽣物活性的天然产物28.Lee, Wen-Hwa李⽂华得州⼤学,圣安东尼发现和克隆第⼀个⼈类瘤抑制基因,发现突变与不同癌症的关联29.Lee, Yuan-Chuan李远川霍普⾦斯⼤学理解碳⽔化合物与蛋⽩质的相互作⽤30.Li, Choh-Hao李卓浩University of 伯克莱加州⼤学发现和研究⼏种多肽激素,包括lipotropin, ACTH和内啡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