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中国暴雨项目野外科学试验实施方案研讨会召开

合集下载

行业标准外文版目录

行业标准外文版目录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FlowMonitoringandMeasuringofHydrau1ic-MechanicalAuxiliarySysteminHydroelectricPowerPlants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7
NB/T10224-2019
水电工程电法勘探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lectricalExplorationofHydropowerProjects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8
NB/T10231-2019
水电站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基本技术条件
Basicspecificationsforthemultiplepathsultrasonicflowmeterofhydropowerstations
中国电力出版社
30
DL/T831-2015
大容量燃粉燃烧锅炉炉膛选型导则
Guideonselectionoffurnacecharacteristicparametersforlargepulverizedcoalfiredboilers
中国电力出版社
31
DL/T959-2020
电站锅炉安全阀技术规程
出版机构
12
NB/T10351-2019
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SpecificationforPreparationofReservoirEarthquakeMonitoringOveral1PlanningReportforHydropowerProjects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8
NB/T31113-2017
陆上风电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
(二)建设任务 1、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在规划确定的 2058 个县 487 万 km2 的 山洪灾害防治区,按照 10~50km2 划分小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 开展山洪灾害基本情况、小流域基本特征、水文、社会经济等情况
2
的调查,综合分析沿河村落和城镇的防洪现状,以村为单元划定危 险区,科学确定预警指标和阈值,为及时准确预警和灾害防御提供 基础支撑。
3、山洪灾害分析评价
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是在前期基础工作、山洪灾害调查的基础上, 编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三、四级区划,深入分析山洪灾害防治区 暴雨特性、小流域特征和社会经济情况,研究历史山洪灾害情况, 分析小流域洪水规律,采用各地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和水文模型、 水动力学模型等分析计算方法,综合分析评价防治区沿河村落、集 镇和城镇的防洪现状,划定山洪灾害危险区并绘制相应图件,确定 预警指标和阈值。提出下一步需工程治理的山区河道名录和主要治 理措施。
3、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制定洪水风险图编制和管理的规 章规范,开发洪水风险图编制的通用软件;编制全国重点防洪保护 区、国家蓄滞洪区、洪泛区、重点和重要防洪城市、部分中小河流 等的洪水风险图;建设国家、流域和省级洪水风险图管理与应用系 统;建设国家洪水风险图管理中心。
4、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试点。在开展非工程措施建设的基础上, 从规划确定的 19800 条山洪沟中,先期选择危害严重、且难以实施 搬迁避让的山区河道进行防洪治理试点。对河道两岸有集中居民点、 重要基础设施等的重点河段,因地制宜采取护岸、堤防等防护措施, 提高防洪能力,有效保护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三、非工程措施建设
20002000地形测量地形测量人口人口房屋房屋资产展布资产展布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现场调查山洪灾害分析评价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暴雨分析模型暴雨分析模型分布式水文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型洪水分析水洪水分析水力学模型力学模型危险区分析危险区分析模型模型预警指标与阈预警指标与阈值分析模型值分析模型防洪现状分析防洪现状分析预警指标与阈值预警指标与阈值危险区图危险区图全国山洪灾害全国山洪灾害调查与评价成果调查与评价成果集成集成数据库数据库气象气象数据数据蒸发发蒸气温温气水文水文数据数据水位位水暴雨图集集暴雨图水文参数数水文参土土壤壤类类型型植植被被类类型型小流域小流域基本信息基本信息demdem土地利用用土地利涉水工程程涉水工水利工程程水利工受灾面积积受灾面受灾人口口受灾人倒塌房屋屋倒塌房遥感遥感数据数据dlgdlg行政区划划行政区domdom降雨雨降河流流河沿河村落落沿河村企事业单位位企事业单资产产资河段河段基本信息基本信息下垫面条件下垫面条件降雨特征降雨特征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坡面糙率及下渗特性坡面糙率及下渗特性降雨径流特征降雨径流特征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社会经济社会经济人口分布布人口分调查工作底图调查工作底图受威胁对象受威胁对象地形地貌貌地形地水利工程程水利工企事业单位位企事业单防治现状状防治现数据审核数据汇集推理公式推理公式涉水涉水工程工程类型类型数量分布分布特征数量特征野外调查软件工具野外调查软件工具经验公式经验公式危险区划定危险区划定调查表格调查表格基础基础工作工作调查调查评价评价山洪灾害区划山洪灾害区划流量量流降雨雨降房屋屋房伤伤亡人口口亡人8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主要任务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主要任务表序号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单位单位数量数量一一前期基础工作前期基础工作1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制订套172数字线划图dlg数据收集整理幅150003数字高程模型dem收集整理幅150004数字正射影像dom数据收集整理km270000005小流域基础数据提取km263000006小流域土壤植被等信息提取km263000007其它基础数据整理套18工作底图制作县市省23929现场数据采集终端配置套10290二二防治区防治区山洪灾害调查山洪灾害调查1水文基本资料收集处理县20582小流域基础信息现场核对小流域2332823社会经济调查自然村5775654涉水工程补充调查县20585历史山洪灾害调查县20586山洪灾害威胁区域调

(一)施工中我们将始终贯彻“服务业主,服从监理”的原则,严格服从业主要求,根据批准的方案、计划实施各

(一)施工中我们将始终贯彻“服务业主,服从监理”的原则,严格服从业主要求,根据批准的方案、计划实施各

第十六章其他应说明的事项一、后续工程配合措施(一)施工中我们将始终贯彻“服务业主,服从监理”的原则,严格服从业主要求,根据批准的方案、计划实施各项作业,按期完成每一步安排的施工项目,配合后续工程的实施。

(二)施工中,随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检查指导,对监理工程师提出的问题,限期、认真进行整改,从而确保工程质量,为后续工程按期施工创造条件。

(三)主动加强与业主及后续工程施工单位的协调与配合,对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新情况及时处理。

(四)对附属工程的有关预留、预埋项目按设计要求一次施作到位。

(五)按规定清除线路、线路两侧及线路上空的障碍物。

(六)临时或永久性沟渠考虑与现场给排水相结合,协调统一,避免后续施工时拆建或改移。

维护既有施工进场便道,保持后续工程场地清洁。

二、缺陷责任期内的维护方案(一)工程完工成立不少于30人的工程维护组,以项目总工程师为组长,主管工程师为常务副组长,质量保修期内对工程的维护工作。

(二)质量保修期内,维护组要定期对所建工程进行全面、仔细地组织检查,遇地震、暴雨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后要随时组织检查,对出现的工程缺陷要登记清楚,分析缘由,及时向建设单位上报缺陷数量、缺陷范围、缺陷责任及原因等,并立即组织维修。

(三)质量保修期内工程的维护,要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进行,必要时采取可行的防护措施,确实需要中断运行时必须在建设单位同意下才可进行。

(四)各项缺陷修复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并取得工程师和建设单位代表认可。

(五)缺陷责任的维护分两种情况,若因本投标人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结构内部受力变化或外部破坏的,本投标人自己拿出修复方案并报建设单位批复后立即实施。

若属非投标人责任造成的缺陷,本投标人要及时上报建设单位和设计院,并按照建设单位和设计院批复的方案组织维修。

(六)缺陷责任期内本投标人成立的维护组必须保证管段排水畅通、沟、渠内没有淤积物和阻塞物,行车标志醒目无毁坏。

(七)缺陷维护组,还将对管段内设计方面不完善之处进行合理完善、补建,确保路基边坡稳定、环境好。

考虑不同水流交换模式的城市洪涝一维二维双向耦合模型

考虑不同水流交换模式的城市洪涝一维二维双向耦合模型

第35卷第2期2024年3月㊀㊀水科学进展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Vol.35,No.2Mar.2024DOI:10.14042/ki.32.1309.2024.02.006考虑不同水流交换模式的城市洪涝一维二维双向耦合模型王小杰1,夏军强1,李启杰1,侯精明2(1.武汉大学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㊀430072;2.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㊀710048)摘要:为准确模拟城市洪涝过程,以地表二维流动模型和SWMM 一维管流模型为基础,同时考虑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换的3种模式,构建了城市地表与地下管流双向耦合的水动力学模型㊂采用水槽试验算例和理论算例对耦合模型进行验证,并将耦合模型应用到英国Glasgow 城市街区,分析排水管网和不同地表地下水流交换模式对城市洪涝过程的影响㊂结果表明:模型在试验算例和理论算例的模拟中均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靠性,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具有排水管网的城市洪涝演进过程;与无排水系统相比,检查井简化法㊁雨水口法和雨水口-检查井法3种水流交换模式下Glasgow 城市街区模拟的最大淹没面积分别减少9.3%㊁23.2%和24.5%,其中对重度积水的消减作用更显著,淹没面积分别减少43.6%㊁79.9%和80.9%;检查井简化法的消减作用要远小于雨水口法和雨水口-检查井法,后两者差异较小㊂雨水口法和雨水口-检查井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且雨水口-检查井法的计算效率更高更简单,因此,在城市洪涝模拟中采用雨水口-检查井法考虑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换过程更符合实际㊂关键词:城市洪涝;SWMM;地表二维模型;模型耦合;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换中图分类号:TU992;P333.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6791(2024)02-0244-12收稿日期:2023-07-30;网络出版日期:2023-12-19网络出版地址:https:// /urlid /32.1309.P.20231219.1110.0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90823;52209098)作者简介:王小杰(1995 ),女,陕西西安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洪涝方面研究㊂E-mail:wangxiaojie@ 通信作者:夏军强,E-mail:xiajq@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短历时强降雨引起的洪涝灾害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1-2]㊂据‘中国水旱灾害公报“统计显示,2000 2022年中国平均每年因洪涝死亡1008人㊁受灾11549万人和直接经济损失1737亿元[3]㊂城市暴雨洪涝模拟是制定城市防洪减灾措施和暴雨洪涝预报的重要手段,及时准确地模拟城市暴雨洪涝过程,对提高洪涝风险防范能力和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4]㊂城市洪涝模拟中,美国环保署(EPA)开发的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应用最为广泛,但该模型不能准确给出地表水深及淹没范围[4-5]㊂基于二维浅水方程的水动力模型可以表征复杂地形条件下地表径流运动过程,但该模型未考虑地下排水管网的影响㊂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集2种模型的优势,将SWMM 与地表二维模型进行耦合㊂根据二维模型是否对一维模型产生反馈,模型耦合可分为单向耦合和双向耦合[6]㊂对于单向耦合方式,模型间水流只能从节点处溢出到地表流动,而地表水流不能通过节点重新回流到管网中㊂例如,Hsu 等[7]采用单向耦合方式将SWMM 与地表二维模型耦合,水流从检查井处只能溢流到地表,而不能重新回流到管网;廖如婷等[8]采用单向松散耦合将SWMM 节点的溢流过程作为点边界条件输入InfoWorks ICM-2D 模型;王兆礼等[9]将SWMM 和TELEMAC-2D 模型进行单向耦合构建了TSWM 模型㊂对于双向耦合方式,地表水流与地下管流可通过节点进行相互交换㊂例如,Seyoum 等[10]采用双向耦合方式将SWMM 与地表二维模型进行耦合,地表与地下水流通过检查井相互交换;黄国如等[11]和Chen 等[12]采用动态链接库文件方式将SWMM 与地表二维模型进行侧向㊁正向和垂向耦合;Wu 等[13]以SWMM 和LISFLOOD-FP 模型为基础,采用双向耦合方式构建了城市洪涝水动力模型;Li 等[14]和侯精明等[15]将地表二维水动力模型和SWMM 管网一维水动力模型进行双向耦合,构建了GAST-SWMM 耦合模型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一㊁二维模型的耦合研究逐渐从早期单向耦合发展到双向耦合㊂此外,SWMM 与地㊀第2期王小杰,等:考虑不同水流交换模式的城市洪涝一维二维双向耦合模型245㊀表二维模型的时间步长不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采用SWMM运行时间作为地表与地下水流交换的同步时间[7-10],SWMM与地表二维的耦合模型大部分在时间上未能实现实时同步㊂对于地表二维模型与一维管网模型的水流交换,国内外最常用的有检查井简化方法㊁雨水口方法和雨水口-检查井方法等[16]㊂例如,黄国如等[11]和Borsche等[17]将地表径流直接排入检查井,通过检查井进行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的相互交换(简称检查井简化方法);Dong等[18]模拟英国Glasgow城市洪涝时将地表径流通过雨水口流入距离最近的检查井,采用雨水口-检查井方法实现了地表径流和管道水流之间的相互交换;Bazin等[19]在城市洪涝演进概化模型试验和一㊁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验证中将每个雨水口通过连接管与排水管道上的节点相连,进行地表与地下水流交换(简称雨水口方法)㊂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之间有多种交换模式,而考虑不同地表地下水流交换模式的研究较少㊂本文将地表二维模型与SWMM一维管网模型进行双向耦合,同时考虑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换的3种模式,实现了一维与二维模型实时同步㊁严格对应和动态双向的数据交互㊂采用水槽试验算例和理论算例对耦合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进行验证,然后使用该耦合模型对英国Glasgow城市街区的洪涝事件进行模拟,分析排水管网和不同地表地下水流交换模式对城市洪涝过程的影响㊂1㊀模型构建1.1㊀二维地表水动力模型1.1.1㊀控制方程地表水动力模型控制方程为二维浅水方程,忽略风应力㊁科氏力和紊动项的影响,可表示为[20]:水流连续方程:∂η∂t+∂q x∂x+∂q y∂y=R-q m-q f(1)水流运动方程:∂q x ∂t+∂(βq2x/h)∂x+∂(βq x q y/h)∂y=-gh∂η∂x-gq x q2x+q2yh2C2(2)∂q y ∂t+∂(βq x q y/h)∂x+∂(βq2y/h)∂y=-gh∂η∂y-gq y q2x+q2yh2C2(3)式中:x㊁y分别为水平方向的横㊁纵坐标;t为时间;η为水位;q x㊁q y分别为流体在x㊁y方向的单宽流量;R为降雨强度;q m为排水强度;q f为下渗强度;β为动量修正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h为水深;C为谢才系数㊂1.1.2㊀数值方法采用TVD-MacCormack格式有限差分法求解二维圣维南方程组㊂MacCormack有限差分格式使用预测-校正两阶段方案可以很容易地处理源项,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二阶精度㊂在MacCormack格式的校正步骤中增加一个五点对称TVD项,可有效消除陡坡附近可能产生的数值振荡现象㊂模型能在急流㊁缓流㊁临界流各种流态条件中进行精确求解,可用于模拟急流和缓流共存的地表径流复杂流动情况[21]㊂在数值模拟过程中通过设置最小水深和判别计算网格干湿状态的阈值水深,将计算网格分为干网格㊁半干网格和湿网格,在每个时间步长对计算网格的干湿状态进行判别[20]㊂TVD-MacCormack格式为显式数值格式,计算时间步长在x㊁y方向上需同时满足CFL(Courant-Friedrichs-Lewy)限制条件,模型采用自适应动态变化时间步长,确保在满足数值稳定性的同时提高计算效率[22]㊂本研究采用霍顿方程进行下渗计算,霍顿方程比较适合城区,且率定参数少,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使用[4]㊂霍顿下渗公式为246㊀水科学进展第35卷㊀q f=fɕ+(f0-fɕ)exp(-k d t)(4)式中:fɕ为稳定下渗强度;f0为初始(最大)下渗强度;k d为衰减系数,与土壤的物理性质有关㊂参考SWMM 的水文模块,使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求解霍顿下渗公式㊂1.2㊀一维排水管网模型SWMM的管网水动力模块作为一款成熟且被广泛使用的一维水动力模块,适合各种复杂条件下的一维水流模拟,包括明渠流㊁有压流㊁明满交替流㊁枝状管网水流和环状管网水流等,对城市复杂管网的模拟能力得到广泛的验证和认可[23]㊂此外,SWMM具有能够处理各种水工建筑物(如泵站㊁水闸和堰等)㊁允许各种管渠几何形状(如圆形㊁矩形和三角形等)的优势,对不同连接方式的复杂人工管道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较好的模拟效果,且其源代码开放㊂因此,本研究采用SWMM的管网水动力模块作为耦合模型的一维排水管网模块㊂SWMM提供了恒定流㊁运动波和动力波3种水流运动模拟方法,用于支持不同复杂度管网系统中水流运动过程演算㊂动力波方法是通过求解完整的一维圣维南方程,从而得到理论上的精确解,能够计算管道蓄水㊁回水㊁有压满管流㊁逆向流㊁出口水位顶托和检查井溢流等,适合任何排水管网较短时间步长模拟,结果准确,适用性较强,本研究采用动力波法进行管网汇流计算[4,24]㊂SWMM将复杂的排水管网系统概化为由 节点 和 管渠 2种要素构成㊂在 管渠 上满足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在 节点 上满足连续方程㊂基于有限差分法离散方程,利用隐式欧拉法进行迭代求解㊂求解的圣维南方程为一维明渠非恒定流方程,当处理有压流问题吋,该方程不再适用,而需采用一维有压非恒定流方程㊂SWMM基于 管渠-节点 机制对节点水头的计算进行改进,从而实现一种简便的有压流模拟方法㊂SWMM管网模型控制方程及求解过程详见参考文献[24]㊂1.3㊀模型双向耦合地表二维模型与一维管网模型耦合实现的关键在于一㊁二维模型的时间同步及空间对应的水量交换[25],空间上对应的水量交换主要表现为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换㊂1.3.1㊀时间同步SWMM管网模型和地表二维模型的时间步长不一致,且管网模型的时间步长一般大于地表二维模型㊂SWMM与地表二维模型耦合的时间同步方法大致可以分为3类[12]:第1类采用SWMM运行时间作为地表与地下水流交换的同步时间;第2类采用一维模型与二维模型中最小时间步长作为一㊁二维模型和水流交换时间步长,即耦合模型实时同步;第3类为设置固定同步时间,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的时间步长可采用两模型的最小时间步长,也可采用模型自身的时间步长[14]㊂本研究采用第2种方法进行一㊁二维模型耦合的时间同步㊂SWMM源代码采用C语言编写,二维模型代码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㊂SWMM的时间步长是固定的,结果输出时间最小为1s;而地表二维模型的时间步长是动态变化的,计算时间步长可采用小数秒㊂为了实现一㊁二维模型和地表地下水流交换在时间上实时同步,SWMM管网水动力模块采用Fortran语言重新编写,并对时间步长㊁节点进流量和结果输出等部分进行修改㊂采用地表二维模型的动态变化时间步长作为管网模型和水流交换的时间步长,实现2项水动力过程实时同步㊁严格对应及动态双向的数据交互㊂自适应动态变化时间步长计算公式:Δt2D=CrΔx|q2x+q2y/h|+gh (5)Δt1D=Δt e=Δt2D(6)T1D=T e=T2D(7)式中:Δt2D为地表二维模型的自适应动态变化时间步长,s;Cr为库朗数;Δx为网格大小,m;Δt1D为一维管网模型的时间步长,s;Δt e为水流交换的时间步长,s;T2D㊁T1D和T e分别为二维模型㊁一维模型和水流交㊀第2期王小杰,等:考虑不同水流交换模式的城市洪涝一维二维双向耦合模型247㊀换的计算时间,s㊂1.3.2㊀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换地表径流和地下管流模型是通过在节点处发生的溢流和泄流现象来交换水流㊂当地表水位大于管网节点水位时,进行泄流计算,水流从地表流向管网;当地表水位小于管网节点水位时,进行溢流计算,水流从管网流向地表;当地表水位等于管网节点水位时,不进行流量交换㊂(1)节点泄流近年来,众多学者基于水槽试验和理论分析开展了节点泄流能力研究,提出了适用于不同水流条件下的节点泄流计算公式㊂陈倩等[26]提出的雨水口泄流公式和姚飞骏[27]提出的孔流堰流公式适用于水深较大的计算工况,且与标准图集中雨水口泄流能力曲线相符效果较好,得到了广泛应用[22]㊂雨水口泄流公式:Q s=auAFr b(8)式中:Q s为节点泄流量,m3/s;a和b为泄流参数;A为节点过水面积,m2;u为箅前流速,m/s;Fr为箅前弗劳德数,Fr=u/gh㊂孔流堰流公式:Q s=min(C w Ph1.5,C o A2gh)(9)式中:C w为堰流系数;P为节点湿周,m;C o为孔流系数㊂为保证模型计算的稳定性,对节点泄流量添加限制性条件[11]:Q s=min(Q s,V c/Δt e)(10)式中:V c为节点所在地表网格内的当前水量,m3㊂(2)节点溢流采用孔口流量公式计算节点溢流量,公式如下所示:Q o=C o A m2g(h nod-h sur)(11)式中:Q o为节点溢流量,m3/s;A m为节点过水面积,m2;h nod为节点水位,m;h sur为地表水位,m㊂为保证模型计算的稳定性,对节点溢流量添加限制性条件[11]:Q o=min(Q o,V o/Δt e)(12)式中:V o为SWMM节点的溢流水量,m3㊂(3)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换模式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之间有多种交换模式,检查井简化方法㊁雨水口方法和雨水口-检查井方法是最常用的3种交换模式[16],如图1所示㊂检查井简化方法忽略了雨水口作用,地表径流和地下管流直接通过检查井进行交换,即节点泄流和溢流均通过检查井进行(图1(a))㊂雨水口方法中,地表径流通过多个雨水口泄流至单个检查井后流向排水管网,管网水流通过检查井分流至与之相连的多个雨水口后溢流到地表(图1 (b))㊂雨水口-检查井方法中,地表径流通过多个雨水口泄流至单个检查井后流向排水管网,管网水流直接通过检查井溢流到地表(图1(c))㊂地表水流进入排水系统节点的流量为Q j=ðN i=1Q i,s-Q m,o(13)式中:Q j为地表水流进入排水系统单个节点的流量,m3/s;Q m,o为与排水系统节点相对应的检查井溢流量, m3/s;Q i,s为与检查井相连的第i个雨水口的泄流量,m3/s;N为检查井相连的雨水口个数,若为检查井简化方法,N=1,此时Q i,s表示检查井的泄流量㊂地表单个网格进入排水系统的流量为Q c=ðK k=1Q k(14)248㊀水科学进展第35卷㊀Q k =Q k ,s -Q k ,o (15)Q k ,o =Q m,o ,检查井简化方法/雨水口-检查井方法Q m,o /N ,雨水口方法{(16)式中:Q c 为地表单个网格进入排水系统的流量,m 3/s;K 为单个网格中的节点个数;Q k 为网格中第k 个节点进入排水系统的流量,m 3/s㊂Q k ,s ㊁Q k ,o 分别为节点的泄流量和溢流量,若为雨水口-检查井法,当节点为雨水口时Q k ,o =0,当节点为检查井时Q k ,s =0;若为雨水口法,当节点为检查井时Q k ,s ㊁Q k ,o 均为0;若为检查井简化法,当节点为雨水口时Q k ,s ㊁Q k ,o 均为0㊂图1㊀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换模式Fig.1Exchange modes of surface runoff and underground pipe flow 1.3.3㊀模型双向耦合实现方式耦合模型是以水量交换为纽带,将节点泄流/溢流量作为源项加入地表二维模型中,同时也作为一维管网模型节点的外部入流/出流量加入排水管网系统中[11]㊂地表二维模型和一维管网模型双向耦合过程中具体步骤如下:(1)设置地表二维模型和一维管网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㊂设置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换模式,将地表节点坐标和地下管网节点坐标进行对应,保证地表节点泄流/溢流和管网节点入流/出流在空间位置上严格对应㊂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SWMM 排水管网模型需启用节点积水功能㊂(2)读取地表二维模型和一维管网模型输入文件,获取并初始化地表和排水管网的属性信息㊂(3)根据地表网格水位和单宽流量等,采用CFL 条件计算动态时间步长㊂(4)将时间步长㊁管网节点水深和溢流量等信息与地表网格水位和单宽流量等信息输入到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换模块,根据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换模式,计算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交换水量㊂(5)将计算得到的交换水量和时间步长输入到排水管网模型㊂运行排水管网模型,推进1个时间步长㊂计算得到节点水深和管道流量等信息,用于下一时间步长模拟㊂(一维模型演进1步)(6)获取排水管网模型计算得到的节点水深和溢流量等信息,用于水量交换计算㊂(7)计算地表网格下渗率㊂(8)将计算得到的时间步长交换水量和下渗率输入到地表二维模型㊂运行地表二维模型,推进1个时间步长㊂计算得到网格水位和单宽流量等信息,用于下一时间步长模拟和水量交换计算㊂(二维模型演进1步)(9)判断模拟时间是否到达结束时刻㊂若未到达结束时刻,重复上述(3) (8)计算步骤;若到达结束时刻,输出计算结果,关闭程序㊂2㊀模型验证采用试验算例和理论算例对构建的城市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双向耦合模型进行验证㊂选取的试验算例水流在地表演进过程中部分从节点下泄至排水管网,汇流至管道出口排出;选取的理论算例管网水流从节点顶㊀第2期王小杰,等:考虑不同水流交换模式的城市洪涝一维二维双向耦合模型249㊀部溢出,在地表上流动,并经其余节点重新汇入管道,在管网溢流量和回流量达到平衡后,管道顶部地表区域水流最终趋于平衡状态[28]㊂2.1㊀试验算例采用Dong等[18]开展的城市洪涝地表与地下排水系统双层结构试验数据对耦合模型进行验证㊂试验模型整体几何比尺为1ʒ10,地表部分包含水库㊁闸门㊁道路㊁人行道㊁房屋等结构,地下部分包含雨水箱㊁连接管㊁排水干管等结构,地表和地下排水管道之间采用10个雨水口连接,雨水口沿水槽中轴对称分布,前后间距1.8m(模型布置平面示意图详见文献[18])㊂地表水槽从上游至下游布置了7个水位测点(P1 P7),排水干管底部布置了1个压力水头测点(P8),8个测点的具体坐标详见文献[18]㊂水库内初始水深为0.3m,闸门下游和地下排水管道内初始水深为0m,模拟时间为340s㊂地表和排水管道的曼宁系数均为0.011s/m1/3㊂建筑物采用真实地形法表示,地表下游边界和排水系统下游出口边界均为自由出流,其余边界为固壁边界条件㊂节点泄流和溢流中的参数随着节点型式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在不同的算例中需对公式中的参数进行率定㊂经过率定,采用综合流速公式(a=0.225,b=-2.063)和孔口流公式(C o=0.15)进行节点泄流和溢流计算㊂不同测点模拟水深与实测水深变化过程对比结果如图2所示(仅展示了部分测点,P1 P7为地表测点, P8为管道测点)㊂将采用二维模型动态变化时间步长作为管网模型和水流交换时间步长(Δt2D,即耦合模型实时同步)的模拟结果与采用固定时间步长(1㊁0.6㊁0.2s)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耦合模型是否实时同步对洪涝过程的影响㊂管网模型采用固定时间步长时,管网模型运行时间作为地表与地下水流交换同步时间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考文献[10]㊂可以看出,固定时间步长的大小对模拟结果有着显著影响,且对管道的影响要大于地表㊂当固定时间步长较小时,固定时间步长与动态变化时间步长的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即耦合模型是否实时同步对洪涝过程基本无影响㊂随着固定时间步长的增大,固定时间步长与动态变化时间步长的模拟结果相差越来越大,且与实测水深的误差也在增大㊂总的来说,固定时间步长的准确性取值对于模拟结果的精度至关重要,且相较于固定同步时间,实时同步的耦合模型模拟的水深与实测水深更为接近㊂图2㊀不同测点模拟和实测水深比较Fig.2Comparisons of simulated and measured water depths at different measuring points250㊀水科学进展第35卷㊀将实时同步的耦合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地表测点P1 P7的水深模拟值与实测值变化过程基本一致,上游水库水深随时间不断降低,下游城市街区水深随时间先增加后减小,其中地表测点的水深模拟值在上下游水深较小时略微低于实测值,且测点P3模拟结果相对较差㊂这是因为测点P3位于房屋上游边壁处,水流撞击边壁后产生强烈的紊动与空气掺混现象,具有三维特征水流运动,本文模型使用的二维浅水控制方程难以反映此类现象[22]㊂管道测点P8的水深模拟值与实测值变化过程较为一致,相比于地表水深变化,管道模拟结果的误差相对更大,这可能是因为地表水流下泄汇流至管道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对管道模拟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㊂相较于实测水深,管道测点的水深模拟值略大,退水过程略微滞后,其原因可能与管道水流的进口流量有关㊂在水槽试验中地表水流经雨篦子流入雨水井后,通过侧支管与排水干管相连接㊂本文模型未考虑雨水井内部的水量平衡过程及其产生的水头损失,从而使得管道的水深模拟值略大,退水过程略微滞后㊂此外,采用纳什效率系数(E NS )进一步评估模型的计算精度㊂地表测点P1 P7的水深模拟值与实测值的E NS 均在0.90以上,其中测点P3的E NS 最小,为0.92,管道测点P8的水深模拟值与实测值的E NS 为0.76,表明本模型的计算精度较高,能够准确模拟具有排水管道的城市洪涝演进过程㊂2.2㊀理论算例采用喻海军[28]开展的理论算例对耦合模型进行验证㊂该算例地表区域为边长200m 的正方形,管网系统由6个节点和6条管道组成(图3)㊂地表与管道水流之间通过节点2㊁3㊁4和5的泄流和溢流来进行交换㊂节点1㊁6分别为入流节点和出口节点,节点1的入流流量在模拟开始前10min 内由0逐渐增加至1.0m 3/s,随后保持恒定不变,节点6设置为自由出流㊂地表和管道初始水深为0m,地表曼宁糙率系数为0.025s /m 1/3,地表区域四周为固壁边界条件,模拟时间为48h㊂管道和节点属性信息详见文献[28]㊂经过率定,采用综合流速公式(a =0.046,b =-0.935)和孔口流公式(C o =0.67)进行节点泄流和溢流计算㊂图3㊀算例示意[28]Fig.3Diagram of theoretical case 将本文模型与InfoWorks ICM 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表1为稳定状态时管道流量和节点水深㊂可以看出,管道流量和节点水深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0%,节点水深相对差值更小,不超过5%,误差可能来源于地表地下耦合算法及网格划分的差异㊂本文模型与InfoWorks ICM 计算的稳定状态时地表区域水位分布基本一致,地表内均存在约0.12m 的水深,节点2的顶部区域水位较高,节点3㊁4和5的水位略低于平均水位,其他区域水位基本相等㊂总的来说,本文模型与InfoWorks ICM 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耦合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㊂表1㊀稳定状态时管道流量和节点水深Table 1Pipe discharge and node water depth in steady state 编号管道流量节点水深本模型/(m 3/s)InfoWorks /(m 3/s)绝对差值/(m 3/s)相对差值/%本模型/m InfoWorks /m 绝对差值/m 相对差值/%1 1.000 1.0000㊀㊀0㊀㊀ 1.521 1.5000.021 1.4020.4530.4130.0409.69 1.447 1.3960.051 3.6530.4530.4130.0409.690.9740.991-0.017-1.7240.4820.4710.011 2.340.9740.990-0.016-1.6250.4820.4720.010 2.120.7720.779-0.007-0.9060.993 1.000-0.007-0.700.5700.574-0.004-0.70㊀第2期王小杰,等:考虑不同水流交换模式的城市洪涝一维二维双向耦合模型251㊀3㊀模型应用3.1㊀研究区概况采用城市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双向耦合模型,模拟英国Glasgow城市街区(1.0kmˑ0.4km)发生在2002年7月30日的洪涝过程㊂该过程水流从Q点处涵洞溢出到研究区域的街区中,最大流量为10m3/s,总泄水量约8554m3,持续时间不超过60min,Q点流量曲线详见文献[29]㊂因缺少实际管网资料,本文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30]和文献[18],在城市主要道路两侧每隔50m添加1对尺寸为0.75mˑ0.45m的雨水口,主要道路中间每隔100m添加1个检查井,相邻2个检查井之间添加直径为1.0m的圆管㊂排水系统由140个雨水口㊁36个检查井㊁2个排放口和38条管道组成(图4)㊂由带有建筑物高度的2m分辨率地形图可看出,研究区整体东部高西部低,按照地表高程将检查井㊁雨水口和排水管道沿道路由东北向西南布置㊂地表和排水管道的曼宁糙率系数分别为0.020和0.013s/m1/3㊂建筑物采用真实地形方法表示,研究区域四周设为固壁边界条件,地表设置了4个水深监测点(ST1 ST4,与文献[29]位置相同)㊂地表和管道初始水深为0m,模拟时间为2h㊂采用综合流速公式(a=0.302,b=-0.816)[26]和孔口流公式(C o=0.67)[27]推荐的参数计算节点泄流和溢流㊂图4㊀英国Glasgow某街区地形及排水系统布置Fig.4Topography and sewer drainage system structure in Glasgow,UK3.2㊀结果分析采用检查井简化方法㊁雨水口方法和雨水口-检查井方法分别计算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之间的交换水流,对比无排水系统的结果,分析排水管网和不同地表地下水流交换模式对城市洪涝过程的影响㊂4种情况下各监测点处的水深变化过程如图5所示㊂检查井简化方法㊁雨水口方法和雨水口-检查井方法与无排水系统的对比,最大水深在测点1处分别减小了3.16%㊁12.7%和12.7%,在测点2处分别减小了4.87%㊁20.2%和20.4%,在测点3处分别减小了23.4%㊁49.3%和50.3%,在测点4处分别减小了7.62%㊁27.4%和28.5%㊂此外,3种水流交换模式对洪涝到达时间有一定的延迟作用,检查井简化方法的延迟作用最小,其次为雨水口方法和雨水口-检查井方法,且离洪涝源头越远延迟作用越显著㊂总的来说,排水管网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水深,3种水流交换模式对地表水深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检查井简化方法对地表水深的减少作用要远小于雨水口方法和雨水口-检查井方法,雨水口方法比雨水口-检查井方法略低,但两者差异较小,且2种方法的地表水深变化过程基本一致㊂与此同时,对4种情况下研究区域的最大淹没范围及水深进行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㊂检查井简化方法㊁雨水口方法和雨水口-检查井方法与无排水系统对比,最大淹没面积分别减小了9.25%㊁23.2%和。

矿山岩土工程地质勘察项目作业风险分析

矿山岩土工程地质勘察项目作业风险分析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 矿山岩土工程地质勘察项目作业风险分析黄成国摘要:风险分析是影响勘察作业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矿山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作业风险的分析,为勘察企业管理提供依据,也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本论文根据勘察工作特点,针对矿山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作业中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为勘察企业项目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矿山勘察,风险,组织管理,技术质量,安全地质勘察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对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服务。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巩固和扩大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成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58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满足国家大政方针所趋,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可否定和逆转的客观规律。

由此对地质勘查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地勘单位对地勘项目的实施进行有效管理提出了挑战。

矿山地质勘察行业存在高风险,这就要求企业有良好的风险管理。

本文通过总结矿山地勘项目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结合矿山地质勘察单位实际情况,确保地质勘察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避免各类风险。

1 矿山地质勘察项目风险类型1.1 组织管理风险(1)项目技术管理人员未对现场情况进行熟悉掌握,直接指挥调度机组人员及设备、材料进场及作业,导致钻探人员无法胜任该处的钻探作业、设备调度错误、材料不齐、现场钻探作业条件不满足。

(2)项目技术管理人员未对矿山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作业钻探人员野外作业(劳动时间安排、钻探进度、操作规程)、生活(食宿安排、休息时间安全管理)合理安排,导致钻探人员消极怠工、进度意识不强、不按操作规程作业、钻探人员食宿未得到解决严重影响其工作效率及积极性、钻探人员在作业外时间从事危害社会安全和自身安全的行为。

北京林业大学课表

北京林业大学课表

天然产物化学,马超,(2-4,6-10周),(1-4节),A0104环境样品物化检测技术,王辉,(11-18周),(1-4节),A0104植物细胞工程,王华芳,(10-14周),(1-4节),A0106(实验时间:第2-4周、第6-10周;地点:生物楼206)数控加工工艺与技术,路敦民,(2-4,6周),(1-4节),A0106(6-9周)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张卫民,(11-18周),(1-4节),A0108社会研究方法,方然,(2-4,6-9周),(1-4节),A0108(实验时间:第10周;地点:计算机房)数据可视化,淮永建,(2-4,6-8周),(1-4节),A0109林业经济统计专题,陈文汇,(11-18周),(1-4节),A0109商务经济学,秦光远,(11-18周),(1-4节),A0112保护植物地理学,邢韶华,(2-4,6-10周),(1-4节),A0112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严耕,(2-4,6周),(1-4节),A0116造型与设计表现综合实践,丁密金,(10-12周),(1-4节),A0116(实验时间:第13-16周;地点:待定)现代机械工程自动控制,高林,(2-4,6-9周),(1-4节),A0117(实验时间:第10周;周三地点:工科楼107)公共艺术设计专题,兰超,(10-15周),(1-4节),A0117(实验时间:第13、14周;地点:艺术设计实验中心)木材流变学,赵广杰,(2-4,6周),(1-4节),A0202自然资源生态学,魏天兴,(11-18周),(1-4节),A0202城市风景规划,达婷,(7-10周),(1-4节),A0202地球信息科学,史明昌,(2-4,6-10周),(1-4节),A0204时间序列分析专题,王兰会,(2-4,6,10周),(1-4节),A0206(实习时间:第7-9周;地点:经管学院机房)数量遗传学,李悦,(2-4,6-10周),(1-4节),A0208大跨度建筑,任莅棣,(6-9周),(1-4节),A0213旅游研究讲座,马宝建,(2-4,6-8周),(1-4节),A0216现代设计方法,徐学锋,(11-18周),(1-4节),A0217高尔夫球场及运动场建设与管理,苏德荣,(2-4,6-10周),(1-4节),A0217风景园林工程建造技术与理论,王沛永,(2-4,6周),(1-4节),B0102现代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郭素娟,(2-4,6-10周),(1-4节),B0104多元统计分析1班,张青,(2-4,6-10周),(1-4节),B0202(实验时间:2-4,6-10周周三下午、晚上;地点:信息中心机房)多元统计分析2班,张青,(11-18周),(1-4节),B0202(实验时间:11-18周周三下午、晚上;地点:信息中心机房)景观动画设计与技术综合实践,李健,(17周),(1-4节),动画专业实验室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前沿专题,赵燕东,(2-4,6周),(1-4节),工科楼409家具功能,张帆,(9,11,13,15周),(1-4节),森工楼414公共艺术设计专题综合实践,兰超,(16-17周),(1-4节),学研A1210专业综合技能培养(2),雷秀雅,(2周),(1-4节),学研C1117(实验/实习时间:根据实习地需要安排学生实习)农村公共管理,薛永基,(2-4,6-10周),(1-4节),学研中心A0608Resource and Economics(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谢屹,(2-4,6-10周),(1-4节),学研中心C0513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蒋湘宁,(2-4,6-10周),(5-8节),A0104土壤化学,查同刚,(11-18周),(5-8节),A0104生物分析软件应用,毛建丰,(11-18周),(5-8节),A0106英美影视欣赏,黄佩娟,(2-4,6-10周),(5-8节),A0106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研究进展,孙爱东,(2-4,6-14周),(5-8节),A0108真实感图形学,曹卫群,(11-18周),(5-8节),A0109创新思维方法,刘霞,(2-4,6周),(5-8节),A0109保护动物地理学,徐基良,(2-4,6-10周),(5-8节),A0112贸易与环境专题,田明华,(11-18周),(5-8节),A0112森林昆虫学研究与实践,温俊宝,(2-4,6-14周),(5-8节),A0113经济计量软件应用,李强,(2-4,6-10周),(5-8节),A0116林下资源培育与利用,侯智霞,(11-18周),(5-8节),A0116游戏开发技术,杨刚,(11-18周),(5-8节),A0117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姜杰,(2-4,6周),(5-8节),A0117草学研究方法与实践,许立新,(4,6-12周),(5-8节),A0202中国国情(仅限汉语授课留学生必修),陈丽鸿,(1-4,6-19周),(5-8节),A0204森林培育研究法,贾黎明,(2-4,6-8周),(5-8节),A0206审计理论与实务,张岩(经管),(11-18周),(5-8节),A0206食品加工与安全研究进展,许美玉,(2-4,6-14周),(5-8节),A0208风险管理与分析,张彩虹,(11-18周),(5-8节),A0213林业模型模拟,杨华,(2-4,6-7周),(5-8节),A0213(实验时间:第三周,周三晚上9-11节;地点:计算中心)高级森林生态学,刘艳红,(2-4,6-10周),(5-8节),A0216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张大红,(11-18周),(5-8节),A0216营销管理专题,李小勇,(2-4,6-10周),(5-8节),A0217有限元分析原理及应用,赵红华,(11-18周),(5-8节),A0217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王静文,(2-4,6周),(5-8节),B0102(实习时间:第6周周三或周六日;地点:北京CBD区域)管理研究方法论,李艳,(2-4,6-11周),(5-8节),B0104(实验时间:9-12周;地点:经管学院机房)车辆工程专论,陈劭,(11-18周),(5-8节),工科楼409生物物理专题实验,程艳霞,(3-4,6-11周),(5-8节),基础楼高等数值分析,丰全东,(2-4,6-10周),(5-8节),基础楼203森林病理学研究与实践,田呈明,(2-4,6-14周),(5-8节),林业楼现代电子技术与系统设计,闫磊,(2-4,6-8周),(5-8节),三教409(实验时间:第9、10周;地点:三教606)视觉传达设计专题综合实践,李湘媛,(11-14周),(5-8节),学研A1203、1204公共艺术设计专题综合实践,兰超,(16-17周),(5-8节),学研A1210心理学研究方法,王明怡,(2-4,6-14周),(5-8节),学研C1121。

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24—2030)》的通知

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24—2030)》的通知

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24—2030)》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4.07.12•【文号】水国科〔2024〕186号•【施行日期】2024.07.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其他规定正文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24—2030)》的通知水国科〔2024〕186号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24—2030)》已经部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水利部2024年7月12日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24—2030)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野外站)是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推动水利部野外站建设发展,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19—2025)》(国科办基〔2019〕55号)、《“十四五”水利科技创新规划》(水国科〔2021〕416号)等文件,制定本建设发展方案。

一、背景情况(一)现状分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是人类认识自然、揭示规律、指导实践的重要手段。

水利行业历来重视野外科学观测工作,多年来布局建设了较为完整的水文站、水土保持监测站和灌溉试验站等站网体系,有力支撑了防洪抗旱、水资源保护利用、水土保持、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运行等各项业务工作。

水利行业科研单位、涉水高校等从科学研究需要出发,建设了一大批野外定点观测站,长期开展野外观测和试验工作,有力支撑了水利科技创新。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年)编制大纲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年)编制大纲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年)编制大纲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二〇一五年七月前言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2010年11月,水利部会同财政部等部局启动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79.38亿元,经过三年建设,初步建成覆盖全国2058个县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在近年汛期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有效减少了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依据《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2013年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以下简称《2013-2015年实施方案》),在前期实施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基础上,明确了2013-2015年山洪灾害防治调查评价、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主要建设任务。

受2013-2015年实际安排投资限制,《2013-2015年实施方案》中部分任务没有安排开展建设,尤其是约80%(1300多条)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尚未安排。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和山丘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更加集中,流动性更强,又对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16-2020年需要中央、地方继续加大投入,尽快完成《2013-2015年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任务,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山洪灾害防治的新要求,在重点防治区构建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1、非工程措施建设。

继续完善各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强化信息共享和综合应用,继续开展平台延伸到乡镇及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高系统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数据运行维护效率,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逐步开展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社会服务;根据标准升级、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及前期设施设备更新换代需求,对部分监测预警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提标升级),提高可靠性和保障能力,重点加强学校、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地区的预警能力建设;开展山洪灾害补充调查评价,复核和检验调查评价成果,率定分析预警指标,提高精准度,集成、挖掘分析与利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开展山洪灾害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在重点地区配置必要的救援设备,逐步加强技术服务能力,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持续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重点县示范建设。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年)编制大纲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年)编制大纲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年)编制大纲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二〇一五年七月前言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2010年11月,水利部会同财政部等部局启动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79.38亿元,经过三年建设,初步建成覆盖全国2058个县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在近年汛期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有效减少了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依据《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2013年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以下简称《2013-2015年实施方案》),在前期实施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基础上,明确了2013-2015年山洪灾害防治调查评价、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主要建设任务。

受2013-2015年实际安排投资限制,《2013-2015年实施方案》中部分任务没有安排开展建设,尤其是约80%(1300多条)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尚未安排。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和山丘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更加集中,流动性更强,又对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16-2020年需要中央、地方继续加大投入,尽快完成《2013-2015年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任务,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山洪灾害防治的新要求,在重点防治区构建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1、非工程措施建设。

继续完善各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强化信息共享和综合应用,继续开展平台延伸到乡镇及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高系统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数据运行维护效率,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逐步开展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社会服务;根据标准升级、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及前期设施设备更新换代需求,对部分监测预警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提标升级),提高可靠性和保障能力,重点加强学校、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地区的预警能力建设;开展山洪灾害补充调查评价,复核和检验调查评价成果,率定分析预警指标,提高精准度,集成、挖掘分析与利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开展山洪灾害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在重点地区配置必要的救援设备,逐步加强技术服务能力,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持续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重点县示范建设。

CMA-GFS对一次强降水过程预报评估及诊断改进

CMA-GFS对一次强降水过程预报评估及诊断改进

第 63 卷第 2 期2024 年 3 月Vol.63 No.2Mar.2024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CMA-GFS对一次强降水过程预报评估及诊断改进*王蕾,陈起英,徐国强,胡江林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 /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摘要:2022年6月6~10日我国江淮-华南地区发生一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造成重大洪涝灾害。

强降水发生在850 hPa切变线附近,当切变线南压至华南地区时,配合西南暖湿气流,造成华南地区大暴雨降水。

利用ERA5再分析数据及降水融合产品,评估了中国气象局全球同化预报系统(CMA-GFS)对此次过程的预报效果,诊断了预报偏差来源,进行了针对性敏感试验。

结果表明:CMA-GFS对影响此次雨带位置和移动的南亚高压脊线移动、副高范围变化趋势以及850 hPa切变线移动预报与再分析结果一致,因此对雨带位置和移动趋势预报效果较好,但存在切变线降水偏弱,福建东部沿海、广东北部及广西中部的分散性大暴雨漏报,广东北部雨带偏北及暖区暴雨漏报问题;偏差诊断显示,CMA-GFS对切变线北侧风速预报偏弱3~8 m/s,广西、广东中北部水汽辐合偏弱2×10-5~5×10-5 g/(m2·Pa·s),导致切变线降水偏弱,南侧南风分量偏强3~5 m/s导致广东北部雨带偏北约60 km,华南沿海850 hPa急流偏弱4~6 m/s,暖区水汽输送偏少4~10 g/(cm·hPa·s),导致暖区暴雨漏报;采用美国全球预报系统(NCEP-GFS)分析场初始化明显改善了雨带位置预报,采用WSM6云微物理方案及收紧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中对流触发条件改善了切变线降水中心位置和量级预报,暖区降水量级也由小到中雨增强至中到大雨。

主体工程及关键工序的施工技术、工艺以及质量保证的措施、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主体工程及关键工序的施工技术、工艺以及质量保证的措施、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主体工程及关键工序的施工技术、工艺以及质量保证的措施、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一、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分析:根据对已施工过同类工程的理解,认真分析设计图纸,仔细勘查并研究工程所在地理位置、环境特征等,我们确定了本工程的难点及特点如下。

1、本工程存在两层地下室结构,如何选择安全、经济的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方案,确保基础土方开挖的顺利实施是本工程的重点。

2、本工程工期较为紧迫,总工期仅为605天(日历日),如何采取措施保证工期在是主要难点。

对此我们将从科学管理、合理划分施工流水段、加大工序之间穿插等方面来加快施工速度。

3、同时采取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来确保工程质量的一次成优,确保如期交付业主一个优质的工程。

4、施工中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等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将作为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

5、作为总承包单位将所有分包单位纳入本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目标,须有一套成熟、严密且行之有效的保证体系。

6、本工程对于企业形象及外界的影响要求标准高,因此合理分阶段的布置施工平面,做好现场维护和管理,是保证工程优质高速低耗的完成及安全使用的关键。

我们将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及重点进行重点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具体详见本技术标后面的内容。

二、施工准备:(一)前期准备:我公司如中标,应立即组织人员进场进行现场道路、围墙、临水临电设施的施工,并根据现场平面图布置生活区以及生产现场文明施工、安全消防等设施。

(二)施工技术准备1.做好调查工作本工程在施工前先做好各种物质资源和技术条件的调查。

(1)气象、地理、周边环境的调查掌握气象资料,以便综合组织全过程的均衡施工,制定雨季、冬季、高温季节及大风天气的施工措施。

(2)提前联系及择优选择钢材、商品混凝土、水泥等生产厂家以保证质量和供应,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3) 落实现场用水用电,保证施工用水用电正常。

(4)提前制定大型机械设备使用计划,并与机械设备租赁单位签订租赁协议,以备工程施工的需要。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关于发布2024年度全国暴雨研究开放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关于发布2024年度全国暴雨研究开放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关于发布2024年度全国暴雨研究开放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4.09.02•【文号】气科函〔2024〕43号•【施行日期】2024.09.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关于发布2024年度全国暴雨研究开放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气科函〔2024〕43号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全国暴雨研究开放基金(以下简称“基金项目”)是由中国气象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纳入中国气象局科研项目谱系,重点支持暴雨机理和监测预警、暴雨数值模式、水文气象等领域的科技攻关。

我司组织全国暴雨研究中心编制了2024年度全国暴雨研究开放基金项目申报指南(附件1),现予以发布。

一、项目类型基金项目设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三类。

1.重点项目:支持强度为30—50万元,执行周期不超过3年。

2.面上和青年项目:支持强度为5—10万元,执行周期不超过2年,其中青年项目的比例不低于60%。

二、申报条件1.基金项目指南面向全国各级气象部门及行业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开放申报。

2.申请人应为申报单位正式在职人员,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博士学位,或者中级职称(且具有硕士学位)有2名同领域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推荐。

3.重点项目申请人应在2025年1月1日未满55周岁。

面上项目申请人应在2025年1月1日未满45周岁。

青年项目申请人应在2025年1月1日未满35周岁。

4.同年作为申请人或参加人申请基金项目限1项。

项目申请人应该满足申报查重要求,中国气象局科研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内不得牵头或者参与申报基金项目。

5.每个项目的参与单位(含申报单位)总数不超过4家。

气象部门以外的科技人员申报基金项目,须与气象部门内相关单位的正式在职科技人员合作申报。

雷达探测深度与中心频率参考对应简...

雷达探测深度与中心频率参考对应简...
4)在某尾矿库浸润线探测雷达信号经软件反演得出实地尾矿库的浸润线位置,在考虑毛 细作用水位上升高度的雷达探测结果与钻井探测浸润线的结果进行对比,其误差率小于 5%, 认为探地雷达探测浸润线方法可行。
5)在第六章中本文把雷达探测的浸润线高度作为一个参数,应用软件 GEO-Studio 确定 尾矿坝的稳定安全系数,由于浸润线高度与实际钻进测量值之间的误差率小于 5%,认为探地 雷达探测的浸润线结果确定的稳定安全系数可以作为尾矿安全稳定的一个参考安全系数。 关键词:探地雷达;浸润线;电性参数;雷达参数优化;稳定安全系数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 1.2 探地雷达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2
I
Abstract
The position of saturation line a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stability monitoring of tailings dam, and now there are many ways for the monitoring of tailings dam saturation line , but the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as a fast, nondestructive measurement of saturation line has not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aspects to elaborate the cont监测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工程中对于尾矿坝浸润线的 监测手段有很多种,但探地雷达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浸润线观测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本文 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研究内容: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精选资料】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精选资料】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2009年度暴雨研究开放基金项目指南为了加强横向联合,发挥国内外暴雨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人才、设备和信息资源的合作优势,开展中国暴雨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已设立“暴雨研究开放基金”,现公布2009年度暴雨研究开放基金项目指南。

欢迎国内外研究人员积极申报。

2009年暴雨研究开放基金重点资助以下四个方向的内容:1、中尺度暴雨形成机理研究(1)梅雨锋暴雨中尺度系统形成机理、三维结构与物理图像研究(2)非均匀下垫面对暴雨影响的机理研究(3)极端暴雨事件的诊断分析与积云分辨尺度数值模拟研究2、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的关键技术研究(1)资料同化与快速循环技术研究(2)中尺度模式物理过程方案的设计与改进研究(3)中尺度模式物理过程扰动与短期集合预报研究(4)中尺度模式产品精细化检验新技术研究3、应用于短期暴雨洪水预报的气象水文技术研究(1)水文模式研究与试验(2)气象要素场在水文模式中尺度下移方法研究(3)基于集合预报产品的概率水文气象预报方法与试验研究4、探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及应用开发(1)地基GPS水汽层析技术及应用研究(2)双偏振雷达和云雷达探测技术研究(3)微波辐射计资料的质量控制及应用研究(4)边界层风廓线雷达的资料质量控制及应用研究注意事项:1、申请者应认真阅读并遵照2009年重点资助方向和《暴雨研究开放基金管理办法》,按照申请书格式要求填报。

2、申请者须提交一式三份纸质申请书(其中一份为签字盖章的原件)及申请书电子文档。

3、申请截止日期:2009年11月27日(以邮戳为准)4、暴雨研究开放基金办公室将于2009年12 月 10日前在武汉暴雨研究所网站公布获得资助的项目名单,同时将以电子邮件或电话方式通知申请人。

联系人:石燕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东湖东路3号邮编:430074电话:************传真:************E-mail:***************Notes:石燕/武汉暴雨所/湖北/CMA附件:1、暴雨研究开放基金管理办法2、暴雨研究开放基金项目申请表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研究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筹集资金设立“暴雨研究开放基金”,主要资助与暴雨研究领域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暴雨天气应急处理活动方案(10篇)

暴雨天气应急处理活动方案(10篇)

暴雨天气应急处理活动方案(10篇)2023暴雨天气应急处理活动方案(10篇)怎么写暴雨应急的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暴雨天气应急处理活动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暴雨天气应急处理活动方案篇1为确保选矿厂在发生破坏性暴雨时,各项应急工作能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务院《发生破坏地暴雨急条例》结合我选厂工作实际,特制的本方案一、应急机构的组成1、领导小组选厂防暴雨灾工作在上级防暴雨减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实施。

选厂防暴雨减灾领导小组由厂长为组长,副厂长和各工段长为小组成员,选厂调度为指挥部。

2、主要职责(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暴雨及防暴雨减灾工作的熟悉和了解,完善各项应急方案的制定和各项方案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长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与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质保障,严格按方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抢险设备等物质,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暴雨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减灾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度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生产秩序,全面保障生产和员工生活的稳定。

二、临震应急行动1、接到上级暴雨、临雨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负责各项抗震工作。

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雨减灾任务。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大型活动。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大型锅炉、供电输电机房机库重要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抗震减灾顺利进行。

4、加大广大员工宣传教育,做好员工思想稳定工作。

工程项目应急预案方案有哪些

工程项目应急预案方案有哪些

工程项目应急预案方案有哪些一、前言工程项目应急预案方案是指为了预防和应对工程项目发生的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应急管理预案。

通过科学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及时有效地处置和解决突发事件,保障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围绕工程项目应急预案方案的制定、实施和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管理措施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工程项目应急预案方案的制定1. 确立组织机构制定工程项目应急预案方案,首先要确定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

建议设立指挥部、应急处置组、信息通报组、救援组等,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应急指挥体系和工作流程。

2. 评估风险对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如自然灾害、设备故障、人为破坏等,确定可能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科学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提前做好准备。

3.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评估结果和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人员疏散预案、物资保障预案、通信保障预案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序地进行处置和救援。

4. 安全培训和演练对工程项目的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置演练和安全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

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及时调整和完善。

5. 完善危险源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危险源监测系统,对工程项目周边的环境和设施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隐患,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三、工程项目应急预案方案的实施1. 加强管理监督严格执行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对违反应急预案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提高应急管理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2. 加强信息共享建立信息通报系统,及时了解并掌握突发事件的情况和发展趋势,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误差和延误。

3. 快速响应和处置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1工程实施方案

121工程实施方案

121工程实施方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增长,其中城市交通、水利和环保设施的建设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领域。

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提出了“121工程”的建设目标,即在建设过程中,注重“质量一流、效益一流、管理一流”,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水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项目目标根据国家“121工程”的要求,我市决定在未来三年内对交通、水利和环保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和提升,以确保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达到“一流”标准。

具体项目目标包括:1. 提升城市道路和桥梁的承载能力和通行速度,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出行便利性。

2. 提高城市水利设施的抗灾和排涝能力,确保城市内部排水畅通,避免因暴雨等灾害带来的损失。

3. 加强城市环保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

三、项目实施方案为了达到以上项目目标,我市制定了以下具体实施方案:1.交通设施提升通过对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进行升级改造,扩宽道路宽度,增加道路车道数目,并优化道路交通信号系统,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车辆通行速度,改善城市出行体验。

2.水利设施提升对城市内河道和排水管网进行整治和改造,增加排水管道容量,修建雨水污水分流设施,提高排水系统的抗灾能力,有效减少因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

3.环保设施提升改善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中心的设施,增加处理能力,减少污水和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

四、项目实施步骤1.项目前期准备确定项目实施范围和节点,编制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落实项目资金来源和预算,成立项目管理团队,确定项目实施周期和计划。

2.交通设施提升选取城市主要交通道路,对其进行细致规划和设计,确定道路改造方案,招标选取合适的施工单位,开展道路拓宽和车道增加等工程。

3.水利设施提升对城市内河道和排水管网进行全面勘测,确定治理范围和方式,组织土建单位,对河道进行疏浚和排水管道进行清理和维修,提高排水系统的畅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信息动态
2006年第4期总第13期
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
973(南方暴雨)项目管理办公室二OO六年八月二日
淮河流域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揭牌仪式在合肥举行
2006年6月13日,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安徽省气象局联合建立的“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淮河流域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揭牌仪式在安徽省气象局隆重举行,淮河流域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是国家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继华南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之后第二个揭牌的野外试验基地。

中国气象局王守荣副局长出席揭牌仪式并听取了淮河流域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建设方案的报告,他对淮河流域组建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要求,淮河流域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建设和暴雨野外科学试验要充分体现气象科技创新,体现促进科研与业务的有机结合,淮河基地的建设要围绕建设成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的中尺度监测与应用试验基地。

王守荣副局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安徽省气象局翟武
全局长、安徽省科技厅罗宏副厅长共同为华南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揭牌。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张人禾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灾害天气事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政府和中国气象局领导的高度关注,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气象科技大会上强调的五个突破中的第二个突破就是“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预报”科技的突破,秦大河局长在多次讲话中也明确强调要提高灾害天气的预测预警水平。

我们组建灾害天气监测预测基地,目的是紧紧围绕提高灾害天气的监测和预测水平,提高灾害天气的预报准确率。

中尺度灾害天气基地的建设是灾害天气研究和预报的基础,通过组建基地,为研究提供科学的数据,为中国气象局中尺度监测网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基地的建设为突破口,为促进科研与业务的有机结合,为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在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跨跃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王守荣副局长、张人禾院长、
翟武全局长、罗宏副厅长共同揭牌
安徽省气象局翟武全局长致辞,他对参与揭牌仪式的中国气象局领导、安徽省科技厅领导、中国气象局职能司和局直属单位的领导、兄弟省市气象局的领导及与会的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在讲话中指出,在淮河地区建立中尺度野外试验基地及观测平台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安徽是气象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提高灾害天气的监测、预测、预警水平是省政府高度关注的大事。

他指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安徽建立灾害天气淮河流域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必将会为国家级重大科学研究项目提供支撑,为地方科技人才的培养、为业务水平的提高、为促进地方气象科研业务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安徽省科技厅罗宏副厅长在揭牌仪式上讲话,他首先感谢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对安徽气象工作的大力支持,他指出,基地的建设对促进安徽经济的发展、提高安徽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
用。

多年来,安徽省气象局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出成果、地方气象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基地的建设必将为省气象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他说,安徽省科技厅将会一如继往的关注和积极支持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希望这一基地的组建在进一步完善科研业务能力、带动安徽气象人才培养、促进安徽气象现代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倪允琪教授在揭牌仪式上介绍了《淮河流域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应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局监测网络司、局预测减灾司、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局气象信息中心、局探测中心、湖北省气象局、湖南省气象局、江西省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局、浙江省气象局、江苏省气象局、山东省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武汉暴雨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973“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的资料组、模式组、雷达组,安徽省气象局对口业务人员共70多人出席了揭牌仪式。

安徽省气象局副局长胡雯主持仪式。

在淮河流域建立中尺度基地,整合现有资源,加强可移动观测系统建设和遥感技术应用,充分利用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同一平台上建设针对中尺度灾害天气的监测与预测的互动系统,实现对中尺度灾害天气的有效监测与提高对中尺度灾害天气的预测能力,这必将对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能力建设和国家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野外科学试验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科研与
业务有机结合,将对解决提高淮河流域暴雨预报水平这一国家重大需求和科研与业务人才的培养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本期《信息》报:国家科技部相关职能司、中国气象局及各职能司和直属单位、
项目咨询专家、顾问专家、专家组成员、项目相关领域专家
发:项目全体成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各单位
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省气象局和广州热带所、
武汉暴雨所
网址:http://10.32.8.198/new973/index.htm
打印180份存档2份国家973(南方暴雨)项目管理办公室二OO六年八月二日印发责任编辑:张人禾组稿/编辑:王德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