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yu量化的综合

合集下载

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举例说明

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举例说明

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举例说明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是研究中常用的两种评价方法。

量化评价是指通过数值化的方法来评价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或变量,例如通过问卷调查来统计某个群体的人口结构、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等。

而质化评价则是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来评价其特征和变量,例如通过访谈、观察等方法来了解某个社会群体的文化、价值观等。

下面将分别以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为例,来说明这两种评价方法的应用。

一、量化评价1. 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一种常用的量化评价方法,通过对某个地区的人口进行普查,统计出人口的数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信息,从而了解该地区的人口结构和特征。

人口普查可以为政府制定人口政策、规划城市建设等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 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例如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失业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来计算,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3. 学生考试成绩学生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考试成绩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健康指标健康指标是评价一个人或群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例如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体检等方式来测量,反映出一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和风险,为医疗机构制定健康管理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

5. 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评价一个地区或国家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例如空气质量、水质、噪音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监测和测量来获得,反映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环境状况和污染程度,为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质化评价1. 访谈访谈是一种常用的质化评价方法,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其思想、观点、经历等。

访谈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为研究提供重要的素材和数据支持。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壹、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之哲學背景一、研究之演繹與歸納之本質抽象的理論理論高層次的命題(概念)演歸模式較低層次的命題(變項) 繹納實證推論假設(變項VS變項)資料分析問卷設計資料轉換測量(觀察與調查)研究的演繹與歸納的本質二、哲學根源經驗學派:外觀學派或行為學派內省學派:康得學派混和學派:弗洛依德三、主要假設1.量化研究法的主要假設:有秩序、有法則的世界,有穩定的事實,且該事實可以被知道與測量的研究架構證實或確認所引用的理論或變項間關係概念化、操作化與具體化客觀的、可觀察的、可靠的及數量化的事實2.質性研究法的主要假設世界是一個複雜,不斷變動的動態事實,由多層意義與想法所構成,受環境與情境中主角的主觀解釋彼此間的互動所影響事實之建構企圖發現在現象內社會行為以意義的關係及其影響企圖推翻擁有架構、反對研究者摒棄主觀,以瞭解存在當事人之心靈世界,記錄個體的主觀見解及當事人對現象的解釋與意義。

不再求證,二是在探索意義與現象結果是某種概念或變項的發現、某種意義的探索,而不是研究結果的概推主要透過觀察、訪談研究者本身就是研究工具專注、傾聽、觀察、開放、思考及歸納★民族誌★現象學★符號互動論★生態心理學★系統論詮釋論四、二者差異疵量:嚴謹的研究工具質:研究者本身就是研究工具量化質性1.理論背景邏輯實證論現象論2.目標上檢驗、預測、推論探索、開發及意義追求3.邏輯上演繹、既有概念歸納、對未知識界之探索發展假設檢驗4.觀念上以外來之觀察者自居以參與者的角度為主,追求客觀不排除主觀性5.語言形式上將概念操作化企圖以數據來呈現以受訪者本來的語言或系統中成員的隱喻探討意義目的6.研究設計上社會調查、訪談、強調探索性觀察和訪談問卷檢視變項間的因果關係7.研究取向上以證明為取向、證實根植、發現、探索、擴張、縮小、推論、描述、歸納、結果取向過程取向8.研究資料特質可信的、硬性的、有效的、真實的、豐富的、可複製的資料有深度的9.觀察方法強迫的、控制的自然的、未加控制的10.觀察角度與資料遠離、局外人與資料接近、局內人11.實體的特質假定實體是靜態動態的穩定的12.研究結果特定的、可概推的完整的、不可概推的貳、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之適用條件與技巧一、量化研究之適用條件1.事先已有大量的資料2.容易接近案主、亦蒐集資料3.亦控制,亦得到案主的合作4.目標為變項間的變異、連接或因果二、質性研究之適用條件1.進入一個不熟悉的社會系統2.不具控制或正是權威的情境中3.低度的觀念概化或學說建構的背景下4.描述複雜的社會現象,需要案主的主觀理念及實際參與者客觀印象的表現時5.適於定義一個新的概念和形成新的假設三、量化研究之適用技巧1.結構式的直接觀察2.事後回溯核對表與評定量表3.問卷4.自我觀察報告5.設計「狀況」或模擬「情境」6.例行的紀錄7.非干擾性測量(unobstrusive measures):例如運用可測量的追蹤方法或用現存的物體、環境或現象來判斷有關的訊息8.測量四、質性研究之適用技巧1.非結構式的直接觀察2.會談參、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在社會工作過程的運用一、開始的介紹(intake)非結構式會談、例行記錄、非結構式與資格審核直接觀察二、預估(assessment)開始之預估結構式的直接觀察測驗、例行記錄問題之界定實地筆記、會談、生態之描述問題之說明評定量表、成效季處、強迫測量最後之預估結構式直接觀察、結構式會談三、處遇(treatment)因果關係的理解的四、評估(evaluation)行為的直接觀察、模擬、自我監督報告內心的會談肆、質性研究的精神與原則一、強調事實本質二、強調事實整體性三、細緻的探討人與人、人與事間的無窮盡的互動與相互影響的關係四、不忙著概化、不急著探討因果關係五、不排斥任的價值觀六、作結論時,不求事情的絕對性、因果性,認為一切結論都是相關的,都是可以討論的伍、社會工作如何運用質性研究法一、適當問題的設計與選擇二、確定分析的單元三、決定抽樣策略及樣本的規模:極端或異常個案取樣、深度抽樣、最大變異量抽樣、同質性樣本、典型性樣本、分層立意抽樣、關鍵個案抽樣、雪球或鏈式抽樣、效標抽樣、理論性建構抽樣、操作性建構抽樣、檢驗性或否證性抽樣、機會抽樣、立意隨機抽樣、抽取具有政治重要性的個案、便利性抽樣四、資料之蒐集:訪談、觀察五、資料之分析陸、質性研究資料蒐集的方法(一):訪談法一、質性訪談之種類:非正式會談式訪談導引式訪談標準化開放式訪談二、訪談的內容三、訪談的次序安排四、避免二分法的訪談方式五、其他技巧與注意事項1.訪員應中立2.使用範例與問題中3.角色扮演與模擬問題4.前言陳述、轉移形式、和直接宣告5.探索和追蹤問題6.增強與回饋7.維持訪談的控制性六、訪談之倫理1.承諾與互惠2.風險考量3.保密4.資料取用的所有權5.其他柒、質性研究資料蒐集的方法(二):觀察法一、觀察的訓練二、觀察的準備三、觀察的內容四、資料來源:案主所處的自然環境、人文與社會環境、方案實施的過程與正式活動、非正式的互動與計劃外的活動方案或案主的本土語言行為語言的瞭解非干擾性的指標方案文件五、觀察資料的紀錄捌、質性研究資料之分析一、研究目的的再確認二、分析前的資料準備三、每卡的特質分析四、集合主的的特質作歸納性分析五、印證出特質、組型、概念、架構的證據六、第二變項甚至第三變項的考慮七、整體性(組型或架構)的建構玖、三角檢定法:一、資料三角檢定法二、研究者三角檢定法三、理論三角檢定法四、分法三角檢定法。

教研成果质性与量化指标的综合评估

教研成果质性与量化指标的综合评估

04
关键指标筛选与确定
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方 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确定,确保 指标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最终确定一套系统、全面、科学 的教研成果质性评估指标体系。
01
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等方式 ,收集并整理与教研成果相关的 质性评估指标。
02
03
根据实际需求和评估目的,对指 标体系进行权重分配和标准化处 理。
04
03
量化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量化评估方法及优势
量化评估方法
采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等手段,将教研成果转化为具体数 值进行评估。
优势
客观、准确、可比较,能够直观地反映教研成果的数量和规 模,便于对不同成果进行排序和筛选。
数据来源与采集方式
数据来源
包括问卷调查、考试成绩、教师评价 、学生反馈等多种渠道,确保数据的 全面性和可靠性。
教研成果质性与量化指标 的综合评估
汇报人:XX 2024-02-05
目录
• 教研成果概述 • 质性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量化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综合评估实施过程及案例分析 • 评估结果应用及推广价值探讨 • 面临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教研成果概述
成果背景与意义
背景介绍
阐述教研成果产生的背景,包括教育 领域的发展趋势、政策导向以及实践教研人员、评估专家和管理人员进 行沟通交流,共同分析评估结果,探讨改进 措施。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教研成果评估信息共享平台,方便相关 人员随时查阅评估结果和相关信息,促进信 息共享和交流。
针对性改进措施提
分析问题根源
针对评估结果中反映出的问题, 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为制
意义阐述
分析教研成果对于教育教学改革、教 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 重要意义。

课程评价中的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

课程评价中的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

课程评价中的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数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陈柯燃摘要: 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是课程评价中的两种基本方法。

这两种方法在理论基础、评价目的、评价过程、评价的具体方法、上有明显不同。

但它们不是两种对立的方法, 在实践中应该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互相补充、完善, 走向多元的课程评价方法。

关键词:量化评价质性评价课程评价评价是揭示个人、社会、自然的价值, 建构价值世界的认识活动。

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课程评价的本质就是人对课程的价值判断。

课程评价是与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相随的。

在课程理论研究的短短一百年中, 课程目标从强调知识的掌握转向能力的培养, 从强调学习知识转向学会应用, 从强调发展单方面技能转向贯通总体之间的联系。

课程的每一次重大进展, 几乎都伴随着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发展。

课程评价经历了测验、评价、评定几个发展阶段。

没有一个共同的、适合所有问题的课程评价方法,因为这里涉及两个相当复杂的领域---课程和评价。

然而不同的评价手段可以用在不同的环境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课程评价的评价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量化课程评价, 另一类是质性课程评价。

虽然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出现在不同时期, 代表着不同的评价理念, 但作为具体的评价方法, 两者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适用于不同的评价目标和对象。

一、课程与量化评价所谓量化课程评价, 就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 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

0这种评价方法在20 世纪60 年代之前占了主导地位, 这个历史时期也就是课程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所说的课程的第一代评价和第二代评价时期。

1. 理论基础量化评价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直接产物。

它认为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

世界是有规则的、可预知的, 存在着一般的规律和模式。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然存在逻辑因果关系, 量化评价就是利用这些关系。

学生综合素质量化测评指导意见

学生综合素质量化测评指导意见

xxxxxx系学生综合素质量化测评指导意见为促进我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成绩和综合表现进行量化评估,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进行全面的、规范的、科学的评价,同时为学生综合评定和奖助学金评定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制定《xxxxxx系学生综合素质量化测评指导意见》,要求各班参照本指导意见具体对每位学生进行综合素质量化测评。

一、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A)、组织纪律素质(B)、人文科学素质(C)、社会活动及实践能力素质(D)学习能力素质(E)五个方面。

思想政治素质(A):主要测评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公寓寝室卫生等方面的表现;组织纪律素质(B):主要考察学生上课、早操及早晚自习的出勤等;人文科学素质(C):主要测评学生在文艺、体育、科技活动、专业技能中的表现和成绩;实践能力素质(D):主要测评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学习能力素质(E):主要测评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学生综合素质量化测评实施办法思想政治素质(A)基础分(A1)为15分、组织纪律素质(B)基础分(B 1)为25分、人文科学素质(C)基础分(C1)为15分、实践能力素质(D)基础分(D1)为15分。

A、B、C、D四项累加计算,测评成绩不设上、下线,各项按实际加减分计算,每学期按照该班总分最高分折合以后100分计入该生成绩,其他学生按照比例计入该生成绩。

学期折合后成绩低于40分者不得参与奖优助学或者推优入党。

学习能力素质(E)=本学期专业考试成绩×100%+考查课、公共课成绩×70%(公共选修课不纳入计分范围)。

学生综合素质量化测评总分P=(A + B + C + D)×70% + E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一)思想政治素质测评(A)1.思想政治素质测评分A由基础分A1、加分A2和减分A3三部分构成。

思想政治素质测评分 A=A1 + A2-A3。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优势结合实践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优势结合实践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优势结合实践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作为两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质性研究侧重于对个体或群体的主观经验和行为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释;定量研究则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对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客观量化。

本文将探讨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优势,并论述将二者结合实践的价值与方法。

质性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质性研究注重对被研究对象的主观意义和背后的复杂过程进行深入理解。

通过采用深入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法,质性研究可以从被研究对象的角度去解释和理解研究问题,更加准确地把握相关现象的本质。

质性研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流程,具体化研究方案,从而获得更加细致和全面的研究结果。

质性研究还能够识别出新的问题和因素,并为定量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假设。

在定量研究方面,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定量研究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可以提供更加客观和普遍的结论。

研究者可以通过随机抽样和实验控制等方法,使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普适性,从而对社会现象进行普遍性的解释和预测。

定量研究还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手段,发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

通过建立模型和验证假设,定量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机制。

在将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实践时,研究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尊重和充分理解两种方法的不同特点和逻辑。

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存在差异,研究者应该正确理解和运用各自的方法和流程,避免将两种研究方法简单混合或替代。

要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制定研究设计和方法。

研究者需要充分考虑研究问题的特点和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流程,从而提供有力的研究结果。

要善于结合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势,深入挖掘研究问题。

研究者可以根据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不同优势,结合二者的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和解释,从而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结论。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方法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方法

量化研究的基本概念
• 定量研究(Study on measurement,Quantitative research)是与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相 对的概念,也称量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 本研究范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之一。 • 量化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 析,以检验研究者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 方法量化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
量化研究的方法
• 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操纵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变量,并且控 制研究环境,借此衡量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因果 关系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实 验法,另一种是实验室实验法。
调查法是一种古老的研究方法,是指为了达到设想 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 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 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
量化研究的方法
• 相关法 相关法是指经由使用相关系数而探求变量间关 系的研究方法。相关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高相关、中等相关、低相关 或零相关等;而变量关系的方向有正相关和负 相关等。
量化研究的基本步骤
制定 研究 目标 选取 研究 对象 分析 研究 变量 开发 测量 工具 设计 实验 过程 处理 实验 数据 获得 研究 结论
明确规定总体; 选定抽样方法; 确定被试数量。
T检验; 方差分析; 卡方检验; 线性回归。
量化研究的方法
定量研究设计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相关法和实验 法。 • 调查法
质性研究的方法
• 扎根理论研究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收集、 整理、分析和比较经验资料的基础上构建出新的理 论或者验证己有的理论。其收集资料的方式主要是 访谈、参与观察和田野调查。扎根理论是一种自下 而上的从资料中构建理论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研 究者不强调提出先定假设或者框架,是通过对实证 资料开放式登录、关联式登录、选择式登录提炼出 不同的概念与范畴,而找出范畴之间的关联,并最 终上升为理论的过程。

量化与质性的比较1

量化与质性的比较1
研究问题
事先确定
在过程中形成
逻辑过程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理论模式
理论检验
理论建构
研究策略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研究设计
结构性的,事先确定的,比较具体
灵活的,演变的,比较宽泛
分析方法
数字,计算,统计分析
语言,图像,描述分析
研究工具
量表,统计软件,问卷,计算机,仪器
研究者本人,录音机,摄像机
资料收集方法
封闭式问卷,统计表,实验,结构性观察
量化研究
质性研究
哲学基础
实证主义
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与建构主义等(自然主义、阐释主义)
对知识的定义
客观性,情境无涉
由社会文化所建构
价值与事实
分离
密不可分
研究目的
寻求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证实普遍情况
解释性理解社会现象,寻求复杂性,提出新问题
研究内容
事实,原因,影响,凝固的事物,变量
故事,事件,过程,意义,整体探究
研究阶段
分明,事先设定
演化,变化,重叠交叉
开放式访谈,参与观察,实物分析
资料的特点
量化的资料,可操作的变量,统计数据
描述性资料,实地笔记,当事人引言等
研究结论
概括遍性规范理论
解释性理论,观点
成文方式
抽象,概括,客观
描述为主,研究者的个人反省
伦理问题
相对不受重视
非常重视
研究关系
研究者独立于研究对象
密切接触,相互影响,变化、共情,信任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歧异与整合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歧异与整合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歧异与整合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所代表的不仅是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及所收集的资料的不同,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属于不同的科学思考典范。

量化研究遵循实证主义的方法,重视知识的客观性,强调科学方法的普遍性及妥当性;质化研究以现象学、诠释学、批判理论、俗民方法学、符号互动论等为其哲学基础,强调主体性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期望把握更真且具人味的真理。

20世纪80年代以后,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逐渐被整合到同一个研究之中,称之为多元方法。

多元方法之科学哲学上的取向是寻求值得信赖的解释,所以,它被视为一种基于质化研究的非线性式的三角交叉检视法。

量化研究的理念量化研究遵循的是实证主义的方法。

实证主义的社会研究方法主要是师法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

早在十八世纪,经验主义大师休谟就已明白地指出要将对自然界研究的成果回归到人的本身,来发展“人的科学”。

十九世纪法国古典社会学大师孔德(te)创立实证主义哲学体系,他指出“人类进化已进入实证时期,建立理性和科学性的确切知识是此时期的特点”,而只有以“观察、实验获得的经验性知识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

以后又有社会学大师斯宾塞(H.Spencer)、杜尔凯姆(E.Durkheim)等实证主义者的进一步推动,实证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典范。

量化研究遵循实证主义的方法,而“实证主义”即以经验的确切资料为科学基础的哲学系统,实证主义的社会研究,实际上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在社会研究上。

透过经验与观察的科学方法,掌握心智世界的规律,从而充分理解人的心智与行为之关系,这就是社会科学研究中量化研究的基本理念与精神。

量化研究的范式在实证主义原则的指导之下,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量化研究的基本导向是:(1)将人的行为及社会生活视为具有内在因果关系的客观实在的系统,因此,倡导用科学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2)认为人类的感官能力是相同的,经由共同的感官经验才可以保证发现的客观性,坚持现象主义或经验主义;(3)将理论的形成视为概括构造的过程,强调依据观察收集的事实资料,通过归纳形成定理或理论;(4)假设性演绎及验证原则,即在研究之前一定要经假设性演绎产生假设,然后又必须经过假设测试之验证才能成为可以信赖的知识;(5)客观中立原则,实证主义的研究是要建立超越人主观经验及信仰的客观知识,这里,所谓的客观必然包括两个方面:无价值评断,即不涉及规范议题;不受个人因素如心理、态度、信仰、主观状况等的影响。

教育评价中的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教育评价中的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教育评价中的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在教育领域中,评价一直是一个最重要和最具争议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评价也日益重要。

为了保障教育的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许多现代化的方法和技术正在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评价中。

本文将探讨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教育评价方法,并讨论其优缺点。

一、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区别在教育领域中,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是两种不同的评价方法。

质性评价是以描述和观察为基础的评价方式。

在质性评价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和学习态度等,而量化评价则以数字化的方式来衡量学生的表现和能力水平,如分数等。

它们各有优缺点,常用于不同类型的评价中。

二、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局限。

因此,将两者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能力。

质性评价能够反映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综合素质。

通过观察、问题解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质性评价能够更好地评价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而量化评价则更突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际能力。

在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中,对于学生的能力和表现,既要有质性上的描述,也要有量化的数据支持。

在实际评价中,可以通过小组作业、现场考试、实验等多种手段,来结合质性和量化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能力。

三、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优缺点1. 优点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表现和能力,避免仅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

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质性评价比较重要。

如此一来,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缺点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在实际评价中,问题的描述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此外,质性评价可能比量化评价更消耗时间和精力,而与质量间接相关。

四、结论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作为评价方法在教育领域中有着较高的重要性,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通过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表现和能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课程评价中的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

论课程评价中的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

论课程评价中的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张杨课程是教育系统的核心。

评价是揭示个人、社会、自然的价值,建构价值世界的认识活动。

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课程评价的本质就是人对课程的价值判断。

课程评价是与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相随的。

在课程理论研究的短短一百年中,课程目标从强调知识的掌握转向能力的培养,从强调学习知识转向学会应用,从强调发展单方面技能转向贯通总体之间的联系。

课程的每一次重大进展,几乎都伴随着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发展。

课程评价经历了测验、评价、评定几个发展阶段。

没有一个共同的、适合所有问题的课程评价方法,因为这里涉及两个相当复杂的领域———课程和评价。

然而不同的评价手段可以用在不同的环境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课程评价的评价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量化课程评价,另一类是质性课程评价。

虽然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出现在不同时期,代表着不同的评价理念,但作为具体的评价方法,两者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评价目标和对象。

一、课程与量化评价所谓量化课程评价,就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

”这种评价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占了主导地位,这个历史时期也就是课程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所说的课程的“第一代评价”和“第二代评价”时期。

1.理论基础量化评价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直接产物。

它认为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

世界是有规则的、可预知的,存在着一般的规律和模式。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然存在逻辑因果关系,量化评价就是利用这些关系。

“知识”具有客观规律和可重复性。

评价者只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规范,就可以将评价的结果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

因此,使用一种理性、客观的方法,配合合适的程序,就能使我们预知和控制世界。

1.评价目的量化课程评价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它的核心价值是秩序和一致,认为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把握课程量的规定性,即通过具体的数学统计、运算和量化分析,揭示出与课程相关的数量关系,掌握课程的数量特征和变化,从量的关系上对课程进行判断。

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的融合应用

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的融合应用

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的融合应用在当今的研究领域中,量化分析和质性分析是两种常见且重要的研究方法。

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优势,然而,将这两种方法融合应用,能够为研究带来更全面、深入和准确的结果。

量化分析主要依靠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以数字和量化的形式来描述和解释现象。

它具有客观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等优点。

通过大规模的数据样本和精确的测量工具,量化分析能够揭示出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趋势。

例如,在市场调研中,我们可以通过量化分析了解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购买频率、消费金额等,从而评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潜力。

质性分析则侧重于对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通过观察、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获取丰富的细节和背景信息。

它能够揭示出事物背后的原因、动机和意义。

比如,在研究某个社区的文化时,通过与居民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和传统习俗,可以更好地理解该社区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然而,单独使用量化分析或质性分析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量化分析虽然能够提供大量的数据和统计结果,但可能会忽略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如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主观体验。

质性分析虽然能够深入挖掘现象的本质,但由于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可能受到质疑。

正是由于这些局限性,使得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的融合应用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这种融合可以在研究的不同阶段和层面进行。

在研究设计阶段,我们可以将量化和质性方法结合起来,制定更全面的研究方案。

例如,在研究某个教育项目的效果时,可以先通过量化方法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大规模的测量,初步了解项目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然后,再通过质性方法,如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感受、困难和建议,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项目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在数据收集阶段,也可以同时运用两种方法。

比如,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可以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大量的量化数据,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品牌偏好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焦点小组讨论或个别访谈等质性方法,获取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决策过程等深层次的信息。

质性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之初步比较

质性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之初步比较

质性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之初步比较马爱平(汉语言文学院,2008级,学号2008110027,sh560915-1@)摘要: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两大基本研究模式。

长期以来,量化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应用也非常广泛,但是由于量化研究本身存在着不足并且在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反思这一牢固的研究传统。

20世纪50年代以来,质性研究开始崛起,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其应用层面也日益广泛起来。

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到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各自优缺点,以便在实践中更好的利用它。

关键词: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特点后现代主义自九月十八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质的)开课以来,4个月的学习让我对质性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于工科出身的我(本科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刘老师讲课有些东西让自己内心某些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起来,有些给了我发人深思的启示,还有些知识远远超出我理解的范围但却能指引我树立目标并向着它前进。

本文的出发点是顺着刘老师的讲课和沙龙所讲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并查阅一些期刊文章将自己一些及其浅薄的认识笼统地梳理一下,总结一下对本门课程内容的简单理解。

一、什么是质性研究质性研究英文写法是qualitative research。

在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有人将其译为“质性研究”、“质化研究”、“定质研究”等。

[1]对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有学者作出以下的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性研究不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是许多种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他们都不同于量化研究,因而可以大致归为一类。

在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中常常使用此种方法。

二、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特点与量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不同,质的研究是建立在另类范式的基础之上的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最新教育资料.pdf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最新教育资料.pdf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一、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涵义及特点(一)量化研究的涵义及特点量化研究是指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

在运用量化研究时,人们通常认为研究过程中不掺杂价值观念问题,要保持价值中立,它依靠的是统计、测量和对变量因果关系的分析,是客观、正式、系统的研究过程。

量化研究包括教育实验、问卷调查、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及相应的研究策略。

量化研究强调研究情境是预先严格控制的实验情境,要排除先入为主的判断或价值取向;多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如抽样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去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精确的统计分析,用数字来阐释和证明假设;强调价值中立,重结果而不重过程。

其目的在于探讨社会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多用演绎的方法,先提出假设并指出可能出现的结果,再用演绎法对假设理论进行检测。

(二)质化研究的涵义及特点质化研究是相对于量化研究的一种研究范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简单地说,它是一种在自然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考察的研究范式。

质化研究要求研究者要深入教育情景中,揭示问题的本质。

质化研究注重深入研究的自然情景中,去获得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质化研究用描述的方法,用文字或者图片来呈现自己的观点。

质化研究强调事实与价值的不可分,重过程而不重视结果,关注对研究对象的资料、阶段、要素等方面的考察,而结果往往是可以随着研究的展开逐渐形成或改变,质化研究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

在收集尽可能多的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所以质化研究的结论,被称为"扎根理论",是深深根植于研究资料之中的。

二、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比较(一)哲学根基不同量化研究体现的是实证主义精神,而质化研究体现的是现象学、释义学和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意识。

量化研究推崇逻辑实证主义,强调要以先前理论所推演的假设为基础,而后利用可靠的量化方法验证,获得可观察到的结果。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学术交流会报告纲要(2011-10-28 09:38:28)转载▼分类:学习有感标签:中都宋体实证主义研究量化一、思维的来处:研究的“范式”(一)“范式”的概念范式(paradigm),是指某一科学社群所形成对某一议题的专业意见。

在社会科学中,“范式”的更合时宜的说法,是指各种不同思维的“门派”——以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假设”来分析一个现象。

(二)思维的来处:研究的“范式”在社会科学中,大致可分为唯物论的理性思维与唯心论的感性思维两大类,在每个研究方法背后都存在着某种“主义”,各主义中都具有某些假设。

那么,如何了解一个思维的门派呢?从它对研究的三项假设入手: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本体论指最根本的研究精神,即对“什么是真的?”的观点。

关于认识论,即如何认定知识,更进一步解释为研究者由哪里取得知识、形成知识。

确定了本体论和认识论,接着会影响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即方法论。

(三)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实证主义(Positivism)起源于14世纪,提倡实证主义旨在排除迷信与盲目,鼓励人们以实际的观察与经验从事科学研究,建立系统的知识。

实证主义的两大规则:1、研究者必须对可以被测量之物进行直接的观察。

2、任何无法被直接观察与测量的事物就不能称为“科学”。

实证主义也在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20年代,发展出了逻辑实证学派,不变的是观察与测量的精神,改变的是开始强调如何将“定律”通过逻辑的方式呈现。

诠释主义(Interpretivism)起源于基督教对圣经的训诂之学,后来逐渐引入社会科学,例如民族图志学。

区别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中对“经验”的不同理解。

实证主义中的经验是研究者客观获取的,类似电影的观众,而诠释主义的经验是研究者主观获取的,透过参与(而不只是观众),真相才能大白。

所以,质性研究大多出自诠释主义,最常用的方法论就是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

在学术研究的方法上,主要可划分成「量化」与「质性」研究两种研究方法,两种方法代表着不同的研究途径与产生不同的研究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属于不同范式,
各有长短,不同类型研究者各有所爱,也较适合 回答不同的类型问题,不可简单机械比较。


质性研究 为什么? 怎么样? 通过什么方法?


定量研究 多少? 强度或频率如何? 程度如何
二、质性与量化方法的运用结合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可以整合吗? 为何要整合?
3.9 5.6 2.7 17.6 6.1 0 0 8.1 23.2 0 32.9
147″ 35.9%
学 生 讲 静 止
回应 自发 中立
109″ 25.8%
95 0 135
128″ 31.2%
7.8% 27.2%
0% 32.9%
学生学习投入状态:数据统计
8:08 A 投入状态 (独立做) B 投入状态 (与他人一起做) C 投入状态 (看他人做) D 非投入状态 (做无关的事) E 非投入状态 (离开座位) 6 8:10 2 8:12 1 8:14 6 …… …… …… …… 总计 22 百分比 35%
总结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比较与整合
2013-1-4
引子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哪个更优?
一、二者的区别
师生语言互动时间:记录与初步统计
改进前(423″) 弗兰德师生语言互动分类
回应 教 师 讲 中立 自发 ①接纳学生感觉 ②赞许学生行为 ③接受学生观点 ④问学生问题 ⑤演讲 ⑥指示或命令 ⑦批评或辩护权威 行为 ⑧回答老师的提问或 按老师要求表述 ⑨主动表达自己的 观点或向老师提出 问题 ⑩静止或疑惑暂时 停顿或不理解 小组讨论
发挥自己擅长的素养与各种方法;
eg. 访谈,观察
4. 研究过程:自然、友好、灵活、充分
非干预性;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充 分而良性的互动;
eg. 充满信任的交谈、共事、追问、反馈
5. 研究成果:叙事与深描
主要运用非定量性的多种资料(eg故事、图片) 全面、深度地描写所研究的现象及其脉络, 并揭示其特别意义。
时间(″) 百分比 (%) 合计 时间(″)
改进后(410″)
百分比 (%) 合计
5 22 12 23 48 31 66 43 33 115
1.2 5.2 2.8 5.4 11.3 7.3 5.9 15.6 10.2 7.8 27.2
166″ 39.2%
16 23 11 72 25 0 0 33
0
5
6
0
16
25%
0
0
0
1
10
16%
0
0
0
0
……
10
16%
1
0
0
0
……
5
8%
师生语言互动行为改变:进一步描述与分析
25 (%) 20 15 10 5 0 ⑩ ⑥ ⑦ ⑤ ⑧ ④ ⑨ ③ ② ①
改进前 改进后
1.课堂静止或不理解的时间⑩、教师指示或命令⑥、批评或 辩护权威行为⑦在改进课中下降为零; 教师演讲⑤、学生按老师要求表述⑧明显减少 2.教师的提问④、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发现的语言⑨在改进 课中明显增加; 教师接纳学生感觉的语言①也有上升
质性研究(也叫“定性研究”)
1. 研究场景:自然主义 研究者自然地进入所研究现象的日常情景; eg. 研究者作为侍者,在酒吧工作3个月
2. 研究问题:化平常为神奇
日常实际中发现有特别意义的问题;
eg. 从教师周末浅析集中进坐酒吧, 发现其意义:专业生活 → 私人生活
3.研究工具:自我主义(本人是最佳工具)
4. 质性材料的量化分析

例如,对质性文本,或不同个案质性数 据,统一编码后,进行简明的量化分析 和比较。
在一项研究中,质性方法与量性方法并 行使用,两种方法相互补充、研究结果相互印 证相通之处。 同时,也要注意研究结果中不一致的地方, 这也是需要研究者继续深入讨论研究以作出 合理解释的地方。 例如,同一研究组中,有的做定量,有的 做质性,发挥各自方法的长处。
3. 交叉式整合



一项研究中,量性与质性方法交替进行, 这较为适合于需要深入研究的扩展性课题。 对于这样的课题,在研究中一般可以先用质 性研究建立理论假设,然后再同时采用量性研 究和质性研究进一步扩展理论,形成新的研究 假设,再采用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验证假设和 修改假设。 这样,通过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交替进行, 使一项研究逐步深入、逐渐扩展。
1. 次序式整合
在一项研究中,首先使用一种方法,然后再 使用另一种方法,两种方法的使用存在着时间 上的先后次序。 例如,先质性地探明个案中的新问题,提 出新概念,再量化地精确、大面积地测量。 或:先量化地得出数字化的结果,再选择 典型个案的质性故事,对数字结果加以具体 化、情景化的阐释。
2. 平行式整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