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合集下载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就在于我们拥有历史悠远的文化底蕴,而坚定文化自信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国五千年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文化自信深厚的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从纵向时间脉络来看,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这是世界文明的奇迹;从横向文化内涵来看,我国传统文化相较于其他民族文化更具有包容性,善于吸收和接纳其他民族文化中有益于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从而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

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文化领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强烈打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与之同步的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在增强文化自信背景下,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回归大众的视野,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充分肯定。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的大势,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新的问题。

过去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主要依赖新闻、报纸、广播等宣传手段,传播效率慢,并且考虑到个人文化素质修养高低等问题,这些单一的宣传方式无法满足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内容的期许。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新颖,内容越来越纷繁复杂,但互联网和其他诸如短视频或直播等方式没有很好地把消费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连接起来,有些甚至脱离人民群众。

新媒体和互联网等传播方式不当使之达不到预期效果,新型媒体行业在宣传过程中动力不足,导致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认知产生偏颇和误解,动摇了实现文化自信的根基。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XXX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气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本。

这些资本包括国家价值寻求、社会理念、宗教崇奉、品德规范,还包括风俗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财产的开展水平密切相干。

文化软气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中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气力完成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气力的力量施展阐发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

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

福建省漳州市乙级学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漳州市乙级学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漳州市乙类级联盟校高一年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心雕龙·隐秀》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的启发性和暗示性,以唤起读者的联想,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和发现作品中隽永深长的意趣。

这正是中国文学的艺术妙谛。

唐朝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在《与极浦书》中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二十四诗品》中又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这都是要求诗歌通过有限的字句启发读者无穷的想象。

注重言外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古代的抒情诗由于篇幅短小,所以特别注重含蓄,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见大,言近意远,含蓄不尽。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两句并没有明说下雪,只说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路上人的足迹也不见了。

这样,读者便可以想象出一幅铺天盖地的雪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安排了一只孤舟,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垂钓江雪之中,不为外界变化所动。

那种我行我素、遗世独立的情趣,蕴涵在字里行间,很耐人寻味。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材料二:含蓄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也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高一的同学们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想提高语文成绩多做语文试题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与龙的文化缘庞进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诸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

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

在龙的诸多“模特儿”中,就有马的身影。

从形象上看,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

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就比较像马的头。

汉代王充《论衡·龙虚》篇,言“世俗画龙之像,马首蛇尾”。

并由此推断,龙乃“马、蛇之类”。

宋代罗愿《尔雅翼·释龙》称龙“头似驼”——驼头近似于马头。

还有龙形似马形的说法。

如《太平广记》四二五引《录异记·王宗郎》:“有群龙出水上,行入汉江,大者数丈,小者丈余,如五方之色,有如马、驴之形。

”在古人心目中,马是具有龙性的,龙和马是可以相互变化的。

反映在古籍中,如:《周礼·夏官·司马》:“马八尺以上为龙。

”《吴承恩诗文集·送我入门来》:“马有三分龙性。

”柳宗元《龙马图赞》:“明皇时,灵昌郡得异马于河,其状龙鳞、虺尾……后帝西幸,马至咸阳西入渭水化为龙,泳游去,不知所终。

”看来,形象上,马是把高扬的头颅、飘逸的身姿等贡献给了龙;内涵上,马是把刚毅、坚强、友好、善良、奔放、洒脱等品质贡献给了龙。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内蒙古赛沁塔拉村,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被意外发现。

有专家据玉龙“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鼻孔二”的造型,判断其取材于猪。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答案在最后)2024年4月班级姓名考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提示:试卷答案请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阅读是伟大的文化发明,但文字出现的历史非常短暂,人类尚不足以进化出一个先天的“阅读脑”。

这意味着,我们无法仅依靠遗传获得阅读技能。

我们之所以能够完成从“非阅读脑”到“阅读脑”的转变,既有赖于先天的大脑特性,又有赖于后天的阅读训练。

虽然人类没有进化出“阅读脑”,但先天拥有“口语脑”。

口语是人类自然习得的本能。

通过遗传,每一个准备接受阅读训练的个体已经具备了从语音通达语义的口语加工脑区和环路。

这些加工口语的脑区与环路即是“阅读脑”形成的开端。

从出生到死亡,人类的大脑并非一成不变,你可以把大脑想象成一台持续更新的机器,始终处于调整变化中。

这种能够不停“重组”的特性被称为“脑的神经可塑性”。

后天的阅读训练,有针对性地促成了先天脑的重组,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当属视觉词形区的出现。

法国认知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德阿纳比较了无阅读能力(文盲)和有阅读能力的两组成年人,发现在阅读任务中,有阅读能力组的左脑梭状回(即视觉词形区)在观看文字时的活跃强度要高于观看人脸、房屋等其他视觉刺激时的活跃强度;而文盲组,相应的脑区未发现异常活跃现象。

这一发现首次直接证明了阅读训练对脑区功能的塑造作用。

除此之外,阅读还会“改写”大脑的灰质和白质结构。

一项追踪研究发现,与刚入学时相比,儿童在二年级时,左半球的顶下小叶、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的灰质体积有所减小,推测是阅读训练引发了相关脑区神经突触的修剪过程,使这些脑区变得更加精简高效。

另一项研究发现,8-10岁儿童在接受100小时的阅读训练后,白质纤维束的走向一致性显著增强,意味着不同脑区之间的信息传输能力有所提高。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语文考试是语文教育教学评价的方法之一,具有导向、预测、评介的功能,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寥廓(kuò) 给予(ɡěi) 携带(xié) 不屈不挠(náo)B.慰藉(jí) 遏制(è) 雾霭(ǎi) 峥嵘岁月(zhēnɡ)C.眷侣(juàn) 戕害(qiānɡ) 狭隘(ài) 矫揉造作(jiāo)D.贫瘠(jí) 烙印(lào) 按捺(nà) 熠熠生辉(yì)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震,生存于永恒之中。

B.无数优秀作品,无不折射着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使命感,跳动着时代的脉博,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C.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素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

D.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深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遭遇这次突如其来的灾难,他整天沉溺于酒精中,无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B.文章如果观点模糊,不知所云,纵然话说得很漂亮,也不能达到表达作者思想的目的。

C.酷好古代文明的王老先生,此次看到这么多的出土文物,不禁望洋兴叹,立刻埋首研究。

D.全球范围内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产生的合力加速了每个国家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概莫能外。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意象是诗的核心,它是诗人借助想象力对实际生活中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 ,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

(2)如果把摄影散文写成照片的解说文字,那就会▲ 凝滞而毫无生气,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美感了。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高一语文(答案在最后)2024.04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5页,共八道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学号。

3.试卷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第I卷一、(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暮春清明风俗随着寒食、清明、上巳的来临,江南已是红梅零落,樱花渐离枝头,桃花也随雨打风吹去了。

江南的暮春习俗像是在彷徨中寻找着什么寄托。

以水驱邪与魏晋修禊《孝经纬》记载:“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三月节。

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

”古人对于“洁”的渴求出于对死亡的恐惧。

暮春时节,寒热不定,疾病时来侵袭。

古人认为这是被压抑的阴气或浊气在作怪,用洁净的流水来清除浊邪成了必要举动。

明代以来,江南地区产生了许多以水清除浊邪的“方法”,如三月初二以桃叶浸井水服食,传说可治心病;三月初三取枸杞煎汤沐浴,能使皮肤光泽不衰。

人们对这些方法的信任,大抵都源于临水修禊的风俗。

修禊,是古人祈福消灾的仪式,通常在三月上旬巳日临水举行,自魏晋以后,上巳节的日期固定为三月初三。

《晋书·王羲之传》记载“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说的就是著名的兰亭雅集。

当日,王羲之与众名士相聚曲水之畔,三杯两盏之后,他联想到战争的频繁与生命之脆弱,感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庄周在《齐物论》中告诉世人:生为梦幻,死是苏醒,早逝(殇)反而能使人走向长生(彭)。

王羲之并不相信修禊的功效,认为死亡总是突然来袭,同时也不接受庄周为消解死亡恐惧所提出的解释。

王羲之与名士们聚饮赋诗,且将雅集诗作逐一记录,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一条与后人沟通的途径——这是对死亡的新知。

寒食禁火与唐人祭墓寒食,在清明前一两日。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含解析)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含解析)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含解析)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答案解析版)语文1.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横观现实有助于研究历史”错误,无中生有。

文章只在第二段引用李大钊的话“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时提到“横观现实”这一概念,“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

”但其中并没有提到“横观现实”与“历史研究”的关系。

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而想象力丰富与否决定了诗歌作品的质量”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单纯考察想象力是否‘丰富’,并不能决定文学作品的价值,重要的还是想象力的质量的高下”可知,想象力是否丰富不是诗歌作品价值的决定因素,想象力质量的高下影响诗歌的价值。

故选C。

3.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登太白峰》臆造人物、虚构境地,借助离奇的想象写作,属于艺术想象力。

故选C。

①用假想比附事实;②生造出所谓“隐”的人和事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文中“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

《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

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可知,“索隐派”用假想比附事实,生造出所谓“隐”的人和事来。

能够将诗性的幻想和具体生存的真实性作扭结一体的游走。

如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就是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通过丰富的想象,雕铸成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作者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

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滕王阁盛会上,面对众多前辈,XXX挥笔疾书,转瞬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立现笔端,如朝阳喷薄而出。

B.各级党政领导要正确对待新闻监督,不要求全责备记者,而要秉持开放的态度与他们交朋友,为新闻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C.马帮在茶马古道上已出现了上千年,在中国大西南的土地上,一代代的赶马人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走过了山高水低,走过了春夏秋冬。

D.一年内,XXX与XXX总统共举行了五次双边会谈。

如此频密的高层接触,在双方对外关系中并不多见,在国际上也属凤毛麟角。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今年参保者弃保达到3800万人,这种行为不仅将使劳动者个人的养老水平降低,而且还会给整个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冲击。

B.微信提供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平台,大到国际纷争,小到家庭琐事甚至单位工作,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

C.猎杀野生动物事件频发,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严格执法,地方政府要督促林业、公安等部门对进山人员的监管力度。

D.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的各种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旨在以保障大众的多层次、多样化、整体性的公共利益为目的。

3.下面都是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句,以时间为序,从前到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②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③始出XXX结,今来白露晞。

④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⑤天将XXX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⑥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

A.④⑤①③⑥②B.⑤④⑥③①②C.④⑤①⑥③②D.⑤④①③⑥②4.下列语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中国是报纸文艺副刊的大国,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发掘新人和新作一直是副刊的优良传统。

B.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常有公司上市后人们一夜暴富的传说。

高一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含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含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全卷共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班级、姓名、考试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3、第I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

在草稿纸或试题纸上作答均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芜(wǔ)杂踮(diàn)脚以偏赅(gāi)全一蹴(cù)而就B.镣(liào)铐缱绻(juǎn)残羹(gēng)冷炙不可估量(liáng)C.炽(chì)热饿殍(piǎo)玲珑剔(tì)透大放厥(jué)词D.瓜蔓(wàn)坯(pī)胎义愤填膺(yīng)卓(zhuó)有成效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蜇居甘拜下风陈力就列云蒸霞蔚B.压诈美轮美奂峨冠博带销声匿迹C.宣泄迥然不同振聋发聩冠冕堂皇D.匮乏别出新裁祸起箫墙荒诞不经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审视中国当代文坛的日益委顿,联想一下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不禁让人生发出今非昔比....的感慨。

B.面对民俗展览会上展出的秦淮扎灯、桃花坞年画、惠山泥人、扬州漆器等民间艺术的瑰宝,很多参观者交口称赞,感慨相.见.恨.晚.。

C.早春时节,桃李争荣,春意..阑.珊.。

在翠柳轻拂的湖堤上,游人三三两两地走着,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D.不管如何描述姚明,都不算言.过.其.实.。

因为姚明的文化意义已远远超过体育本身,他已经成为推动美国人了解中国和亚洲的一面镜子。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目前,克隆动物的成功率只有2%,克隆人的难度更高,“克隆”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都很差。

B.我国现在对列入政府定价范围的药品,实行的是最高零售价和加价率(额)双重控制的方法。

C.《条例》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政策和理论上作了周密而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管好。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造园者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大观园是一所宅园,它一无远山近景可依,二无茅屋寺庙凭借,然而曹雪芹别出心裁地把自然界各种美好的东西组合到园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借景方式,通过“形”(园中人物、建筑、动物)、“声”(琴笛丝竹、小桥流水、吟诗作赋)、“影”(人、树、云、动物、月影)等使园中静态的建筑、山石和园中动态的人物、禽鸟、溪流、植物(四季变化)等相映成辉,这样互相补充的处理就达到了巧妙的借景目的。

如七十六回,先写贾母等人在凸碧堂赏月“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后写远处笛音“猛不防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再写黛玉、湘云在凹晶馆所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馆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最后写黛、湘二人拾扔小石头“只听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激荡……却飞起一个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于是溶景入诗,逼出了二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绝妙好辞。

圆月、绿树、风声、水声、云影、花荫全融合在大观园的美景之中了,使时间、景色、人情互借互生、融为一体。

曹雪芹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而突破、创新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在以往的园林借景中,大多都是对静态事物的借用,但大观园的借景手法,在曹雪芹的笔下加入了动态的人物、动物,园中对诗、赏月、葬花既为《红楼梦》不可或缺的情节,同时也为大观园提供了美景,幅幅画面为大观园的四季景致增色不少。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沈阳二中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26届)语文试题说明:1.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2.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71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文物。

在这幅近12米的长卷中,王希孟主要运用了石青、石绿两种矿物质颜料,以细腻的工笔勾勒出连绵起伏的群山、烟波浩渺的江海、点缀其间的村舍、江中独钓的渔翁和挺拔秀丽的松竹。

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蓝本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一场视听盛宴掀起了文化自信的国潮热,引发了一轮对“青绿腰”的模仿热,影响力覆盖全民。

《只此青绿》打破了赏画的平面视角,用多维的舞蹈语言和舞台空间让《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活”了起来。

青绿女子刚柔并济,舞姿翩跹,曼妙的“青绿腰”将古典式的奇幻美学呈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获得了私享画作的沉浸感。

这独特的沉浸式“赏画”方式重塑了当代观众对传统中国画的审美体验,这“复活的艺术品”成为了连接古今的时空穿梭机,让观众穿越时空与画家王希孟对话,走进王希孟的心路历程,走进北宋工匠艺人们的生活。

这种赏画经验的革新,让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一直以来,守正与创新都是古典题材舞蹈创作者们的共识。

“守正”体现在尊重历史文化传统上。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了丰沛源泉。

而“创新”则是在表现形式、叙事手法、舞蹈技巧等舞蹈要素的“文化性”上进行的想象和开发。

《只此青绿》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做出了一次成功探索。

思考大众对“青绿腰”动作的模仿热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大众对传统文化表达喜爱和认同的质朴方式。

他们通过对“险峰”动作形态的模仿,再现了自己心中对于“气韵山河”的想象和价值认同。

单从舞蹈动作层面来看,“青绿腰”并不属于舞蹈中的典型技巧动作,但它却能够成为一种符号,带着传统文化的印记进入大众的认知。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第二学期)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第二学期)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第二学期)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xx为大家推荐了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纯粹觅得好声音张颐武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

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

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

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

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练,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一般文论教材中谈到典型形象时,作者都肯定典型形象既有生动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在个性中包含着共性。

典型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共性是典型形象的本质特征。

但是作者在谈到什么是共性时却有些语焉不详。

关于共性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以巴尔扎克、别林斯基为代表,他们认为共性就是写出类的特征。

巴尔扎克谈到典型形象时说:“‘典型’指的是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包括着所有那些在某种程度跟它相似的人们的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典型是类的样本。

”显然,巴尔扎克认为典型的共性就是代表性,就是写出同类人的样本。

另外一种关于典型共性的观点认为共性就是写出历史本质和时代精神。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这种观点的倡导者。

那么,共性到底是指能写出类的特征性,还是指能揭示出类的本质,写出社会规律、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典型形象的共性应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写出代表性。

比如,《鲁滨逊漂流记》就是借一个鲁滨逊写出了十足地道的英国人的特征,他们下起决心来又猛烈又倔强,纯粹是新教徒的感情,性格坚强、固执、有耐性,不怕劳苦,天生爱工作,能够到各个大陆上去垦荒和殖民,等等。

所以我们说鲁滨逊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同时通过这种个性也写出了英国人的共性。

简言之,鲁滨逊具有代表性,他代表了英国人身上的许多共同的特征。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变成了普通名词,成了脱离现实、耽于幻想、主观主义的同义语。

别林斯基很形象地说这样的典型是“熟悉的陌生人”。

陌生是因为其人其事生动具体,但它们没有真正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熟悉是因为这些人和事虽没有发生在我们生活中,但就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即与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有类似性。

这是共性的第一个层面,即代表性。

典型形象的共性的第二个层面是透过现象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即深刻性,通过形而下的描述,写出形而上的哲理。

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国传统史学有许多优长之处,史论结合便是其中之一。

《左传》的“君子曰”,《史记》的“太史公曰”,《资治通鉴》的“臣光曰”等,都是史论结合的代表。

同时,在史书注释、书目提要中也都包含丰富的评论。

这些史论结合的精彩之论代表了我国传统史学的理论积累,需要下功夫深入发掘和总结。

关于《史记》中的史论,我们比较熟知的是“太史公曰”。

凡是研究过司马迁史学思想的人都知道,其史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比如,他对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就非常关切。

在《货殖列传》中,他在分析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情况时说:“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这段论述一方面说明物质生产的历史有其自身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另一方面说明社会分工是由生产和交换的需要决定的,而社会生产的发展又是由于人们为满足物质需要而从事工作的结果。

这些论点表明司马迁已经认识到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力图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社会发展的原因。

这可以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史观。

再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所发表的史论,一般都认为有两种形式:一是“臣光曰”,二是引前人的史论。

其实除了这两种形式,司马光在书中还常常借历史人物之口来发表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史论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十分深刻。

以“臣光曰”中关于治国用人方面的一些史论为例。

司马光提出“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认为一个国家能否治理得好,关键在于能否选拔一批得力的人才,所以他在《资治通鉴》中非常注意并突出叙述了举贤用能的史实。

《资治通鉴》关于用人方面的精彩之论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史论更是不胜枚举。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解析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解析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解析(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汉长安城在秦都咸阳渭南宫室及上林苑的基础上修建起来,后来陆续建设了七座具有卫星城性质之陵邑,汉长安城也成为横跨渭河南北的大都市。

汉长安城大体以安门大街为中轴线。

据考古学者秦建明勘察测量,通过安门大街的中轴线向南延伸至子午谷口,向北延伸至汉高祖长陵两座封土中点、青峪河(也称“清河”)大回转,直至天井岸村天齐祠遗址,总长74千米。

这条基线与真子午线的夹角误差仅为±1度,与我国大地原点仅相差2分经度左右。

隋都大兴城平面近方形,单边城墙约九公里,规模巨大:东西南三面城墙均设三门。

在城市形态与“旁三门”等方面基本符合《考工记》,同时以南北向朱雀大街为轴线,具有“中轴对称”的布局特点。

大兴城由宫城、皇城与外郭城组成,宫城在都城北部正中,东有东宫,西有掖庭宫,如同双翼东西护卫。

皇城位于宫城南面,是宗庙和军政机构所在地,其中太庙与太社位居东南与西南,以符“左祖右社”之制。

郭城正中为朱雀大街,宽达150米,是当时世界城市中最长的中轴线,又称“天街”。

朱雀门东西各有五条街道,沿街的里坊数目东西基本相等。

又分别建设有一个商业区,而且位置对称,被称为东市和西市。

元明清三朝首都的北京城经过元代开创、明代改建与清朝传承,基本实现了《考工记》的理想设计,为中国古典都城建筑的集大成者。

这可从北京中轴线的功能上来直接体现。

北京中轴线是指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的对称轴,诸多重要建筑位于此轴线之上或者对称布设在轴线两旁。

传统轴线南起永定门,向北经过正阳门、天安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神武门,景山最高点万春亭、鼓楼,直抵钟楼的中心点,串连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全长7.86公里。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空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范畴。

在西方没有这样相似的美学观念,这是东方民族独特的美学思想。

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如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它似有若无,无人注意,自在开放。

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而海涵,小而永恒,其最大的妙处在于:它在“空”中增加人们玩味的空间,在于其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中国人认为天地自然都由一气化生,面对气化流荡的世界,他们发现了虚实的奥秘,发现了“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原理。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

在虚实二者之间,中国艺术对虚更为重视,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在赏画、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

“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欣赏中国画,不仅要看画在画面上的,而且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西,通过画面的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的世界。

诗也如此,诗要沉着,更要空灵,沉着与空灵并重,才会有悠然的韵味;诗要有言外之意,意外之韵,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

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永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他们得诗画“空”之精髓,故有灵气往来。

中国园林创造就是引一湾溪水,置几片假山,来引领一个虚空的世界,创造一个灵动的空间。

我们目之所见的世界,在虚空的氤氲中显示出意义。

如果赏园者只是停留在视觉观察中,就有可能错失小园中所包裹的万般景致。

在中国园林中,假山不是山,却有山的巍峨;溪涧不是海,却有大海的渊深。

回廊是狭窄的,它却可以引领人走向宇宙纵深;小桥曲折,却将人度向另外一个世界。

至于云墙偎依着篱落,曲曲地在丛树中逶迤,真把人的心牵向更远。

亭在园林中有着独有的地位,园林无水不活,也可以说,因无亭不灵。

亭子是实用的,它可以供人休憩。

亭子又在园林中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松散的景物,往往通过亭子的收摄成为一个整体。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考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考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B 【解析】:B选项“它们通过切、划、淡、化等衔接方式组成了电影”中的“它们”指代范围缩小,原文是“这些镜头”,“这些镜头”包括“远景”“近景和特写”。

2.C 【解析】:张冠李戴,“电影艺术的完整性建立在拍摄对象时空结构的统一性上”是安德烈·巴赞提出的观点,而非《电影语言的语法》的作者提出的观点。

3.A 【解析】:B项,“采用平行叙述的方式”,可见电影《封神》采用平行蒙太奇;C项,“将其白天循规蹈矩的片段和晚上偷练武功的镜头交叉在一起”,可见电影《卧虎藏龙》采用交叉蒙太奇;D项,“通过画面的变化与组合来创造意境,从而获得充满诗意的效果”,可见电影《爱乐之城》采用抒情蒙太奇;A项,陈述了《夏洛特烦恼》的故事梗概,并没有将画面进行剪辑和拼接。

4.D 【解析】:D项,文章最后写到“电影用技术手段解决了现代戏剧时空处理的难题。

”选项已然变成未然。

5.①在呈现《雷雨》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的基础上,还要以银幕画面的形式表现艺术家(导演)的人生感悟。

②利用电影蒙太奇手法,采用不同的镜头剪辑和组合画面,使电影《雷雨》既有庞大的场景,也有展现人物细节的近景与特写,更富有艺术感。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材料的第一部分在讲述戏剧和电影的相通性,电影需要保证其戏剧的内核,展现艺术家关于人生的独特思考;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电影蒙太奇手法的构成,可以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展现电影艺术。

】(评分细则:答出一点给2分,2点给5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6. D 第四章主要通过神态描写、语言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

7.B A周仆园更看重繁漪做好榜样,顺带关心繁漪。

C“倨傲地”这时繁漪并不知道周萍和四凤是亲兄妹。

D周萍不肯承认是因为他不愿接受和四凤是亲兄妹这个事实。

8.①天真浪漫,对理想和未来充满希望和幻想,认为人生而平等。

他把四凤当家人看而不是仆人,他幻想和四凤生活在一个美丽的真世界;②对现实生活和封建家庭愚昧思想充满厌恶和反抗,喝药片段他“反抗”父亲的要求。

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民族要振兴,教育必先行。

我们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培养人才、造就人才,从整体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长树先长根,立人先立德”,没有德,再有才华也无济于事。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重地,要始终把立德放在第一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用科学理论铸魂育人,以时代思想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引路人,教书先教人,育人先育己,以高尚的品格、文明健康的举止,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以正能量的热度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以报国之心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学生成长打好精神底色。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水平。

2023年,我国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

持续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加快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必须用好改革创新这一招,深化教育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启发式教育,增加吸引力、趣味性,不断在特色上实现新的突破,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加快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南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 A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
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文章的开头的作用,B项考核艺术手法,C项考核人物形象,D项考核文章的结尾,其中A项,“直接告诉读者孩子是来看护窝棚的”错,应该是暗示小说的内容, 暗示孩子是来看护窝棚的。


2.①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孩子形象,通过窝棚四周阴森恐怖的环境描写,烘托出孩子的勇敢。

(或:借月光的描写来烘托孩子的坚定、勇敢。

)②借助“野猪”这一物象来衬托孩子形象,通过描写野猪的野蛮凶悍,从侧面表现孩子的勇敢。

③借助“孩子的父母”来表现“孩子”形象,通过父母对孩子的肯定赞扬,从侧面表现出孩子的勇敢。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一点2分,两点5分)
3.小说的主人公是“孩子”(2分)。

①从情节上看,小说主要讲述了孩子战胜恐惧心理,独自打跑野猪的故事。

②从结构上看,小说以孩子独自战胜野猪为线索贯穿全文,表现了孩子面对野猪时不易降服、不肯认输的硬骨头精神。

③从人物上看,孩子是小说中作者着墨较多的人物,小说写孩子的父母始终不帮助孩子打跑野猪,只在孩子背后支持鼓励,是为了衬托孩子,突出孩子的勇敢顽强。

④从主旨上看,孩子不依靠父母,靠自己的力量打跑野猪,揭示了小说的主旨:歌颂孩子独立面对困难时勇敢顽强、不轻易服输的精神。

(一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
小说的主人公是“孩子的父母”。

①小说的题目是《身后的眼睛》,在文中指的就是孩子的父母的眼睛。

从情节上看,在孩子与野猪的搏斗过程中,父母虽担心孩子,但没有直接开枪去帮助孩子打跑野猪,而是在背后用眼睛默默地注视着孩子的行为。

②从结构上看,小说以孩子的父母在背后用眼睛支持鼓励孩子为暗线贯穿全文,孩子之所以表现得如此英勇无畏,都是因为有背后牵系的那“身后的眼睛”。

③从人物上看,小说虽以较多的笔墨写孩子,但孩子之所以敢于独自打跑野猪,就在于身后总有父母支持与鼓励,写孩子就是为了衬托出孩子父母的良苦用心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

④从主旨上看,孩子的父母在背后支持鼓励孩子,揭示了小说的主旨: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战胜困难的勇气。

(评分同上)
4. C(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
理解与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根据图片信息来看是日本动漫的教育意义与中国动漫相比“相去甚远”。


5.DE (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
要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应为《威维光英雄传》预告片遭到网民的批评和业内人士的质疑。

B项,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可知是广州对青少作展开的一项调查数据,应是“近70%的孩子”如此定义C项,“一定”的说法太绝对。


6.①企业摒弃功利性,遵循观众欣赏趣味和市场诉求,努力创意创新。

②借鉴国外先进的运作模式,拓展相关产业链。

③从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寻找灵感,让中国故事助推发展。

④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大力扶植,助力动漫产业。

(每点2分,任意3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
7. D 8. C (迁谪为贬官) 9. D(“任尚书时主动疏通渭水”错)
10.(1)(5分)当时皇太子杨勇对时政非常了解,皇帝想提高东宫官吏的声望,就常让朝廷大臣兼任东宫的官职。

(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
(2)(5分)太子因为苏孝慈的离开,(心中)很不平,在言语、表情上也有所表露,苏孝慈就是如此的被太子倚重。

11.抒发了三种情感:①对家乡故园的亲人的思念。

(2分)②对时局国事的忧虑。

(2分)③对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

(1分)
12.①“万里”极言空间之寥廓,烘托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绪之绵长。

②“时时”借用月亮频繁的出现惹起作者的思乡之痛。

③“夜久”极言时间之久远,写出南飞的乌鹊深夜长时间飞行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
烘托了诗人长期漂泊、忧虑时局动荡、国事艰难以及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

(每点3分,任答两点即可)
13. (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3)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7)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8)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三、表达及运用
14.答案:C 【解析】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

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秀色可餐:形容妇女美貌。

也形容景物秀丽。

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

形容藏书非常多。

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15.答案:B【解析】A.成分残缺,应在“还”的前面添加“我们的剧目”。

C.语序不当,应
将“如果”放在“美国国会”的前面。

D.结构混乱,可把“把……为”改为“以……为”或
“把……作为”
16.答案:B【解析】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

17.答案:①因此有一定的韧性②而塑料不仅不会吸水③其成本比真紫菜还高
18.答案:②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作品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品吗③那么你那伟大的科学著作将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来写作呢(意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四、作文(6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