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 Pengchun
《新村正》前后
《新村正》打破团圆主义《新村正》写于1917年,1918年10月在天津公演,同年12月发表于《英文季报》上,仍然是以英汉语对照刊出。
1919年5月,又刊登在《春柳》杂志上。
这个剧本的发表和演出,不但在南开新剧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即使在中国话剧史上,也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剧作。
据高长德介绍,《新村正》写的是辛亥革命成功后,发生在中国农村的一段故事。
恶霸地主吴绅,欺压百姓,无恶不作。
革命成功后,他本该受到惩处,但是,他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反而当上了“新村正”,有些像后来鲁迅写的《阿Q正传》中的人物,那时旧时官僚又“咸与维新”了。
此剧主题比较深刻,它不仅揭示了帝国主义势力在农村与豪绅相勾结,造成农民的贫困破产,并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同时,它还反映了农民起而抗争的必然性,暗示出斗争力量壮大及其光明前景。
在京津一带上演后,鲁迅、周作人、胡适等都看过演出,陈大悲、宋春舫等人撰文评论,给予很高评价。
《新青年》、《晨报》、《每周评论》、《新潮》、《春柳》、《新民意报》等都发表剧评和报道。
宋春舫说:“我今天看了这本《新村正》,觉得非常满意。
《新村正》的好处,就在打破这个团圆主义。
那个万恶不赦的吴绅,凭他的阴谋,居然成了新村正。
不但如此,人家还要送…万民伞‟给他。
那个初出茅庐、乳臭未干的李壮图,虽有一腔热血,只能在旁边握拳顿足,看他去耀武扬威呢。
这样一做,可把吾国数千年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两句迷信话打破了。
”名家十日谈:中国现代戏剧化的标志:《新村正》崔国良张彭春,字仲述,天津人,祖籍山东,南开中学堂第一届毕业生,清华第二届游美生,在美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他两度在美期间即已写了三幕剧《闯入者》(又译《入侵者》、《外海》)和独幕剧《灰衣人》、《醒》以及《木兰》等;回国后,个人或与人合译或改译了外国名剧《国民公敌》(1927)、《争强》(1929)、《财狂》(1935)和《谁先发的信》(1936)等;而由他主稿的《新村正》(1918)则是他的代表作。
话剧导演“第一人” ——张彭春早期话剧导演活动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
《 爱国贼》 等国内名剧。 张彭春的导演使南开新剧团的演出获得 了空 前 的成功 , 本来 门庭冷落 的现代话剧引起 了观众 的极大兴趣 。 《 压迫 》 、 《 获虎之夜 》 、 《 可怜 的裴迦 》 “ 于该 年( 1 9 2 7 年) 暑 假期 间作第 一次公演 , 秋 季 开学后作第二次公演 , 两次观众 , 均形拥挤 , 并表 示非常满意”;[ 2 】 易 b 生 的《 国民公敌 》( 演出时 名 为《 刚愎 的医生 》 ) 和《 娜拉》 上演时 , “ 连演 两 天, 每次皆为满座 , 实地演出时 , 全场秩序甚佳 , 演 员表演至绝妙处 , 博得全场掌声不少”;[ 3 《 争强 》 的演出, 著名导演黄佐临评论道 , “ 这戏全篇大致 , 南开新剧 团都弄得十分 圆满。其 中的意义, 亦都 能清清楚楚 的传达到观众眼前 , 不稍暗昧” , 演员 “ 表演来 , 精神充足 , 畅而有力”; 《 财狂 》 ( 原名 为《 悭吝人》 ) 的演出, 天津《 益世报 》 出了专号 , 《 大 公报》 出了特刊 , 誉之为 “ 华北文艺界的盛事” 。由 于南开新剧团演 出的成功 , 以至 1 9 3 4 年南开 中学 新礼堂落成时 , 《 大公报 》 称它为 “ 中国话剧第一 舞台” 。 张彭春作 为导演 的成 功, 不是偶然 的。纵 观 关于张彭春 的回忆 录和张彭春 自己的论述 , 我们 可 以清楚地感到 , 张彭春 已经掌握 了当时欧美 的
作者简介 : 陈元峰( 1 9 7 0 一) , 男, 山东临沂人 , 南开大 学文 学院博士 生, 天 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讲 师, 主要从 事 中国 现 当代文学研究。 ① 南开新剧 团是二十世纪初 北方 最活跃、 最持久的一 个新剧 团体。1 9 0 9 年 南开学校校长 张伯苓从 欧 美考察 回国, 即动手写 了第一个剧 本 《 用非所 学》 , 在 南开学校 演 出。他的理念是 , 演剧活动锻 炼学生的 口才 , 增长学 生的 交往能 力, 培 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这一精神 主导下 ,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深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新月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
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
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一个颇有影响的文学流派。
它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其命名者原来竟是天津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
1919年6月,张彭春到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1922年4月,他的论文《从教育入手使中国现代化》通过了教育学博士学位。
张彭春的喜剧作品及其现代意义
《长江丛刊》2019.077张彭春的喜剧作品及其现代意义■张谷鑫/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摘 要:张彭春为我国早期话剧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话剧在北方的奠基人”。
张彭春所编译、执导的喜剧作品,在思想内容、语言对白、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等方面主要承袭自西方戏剧,集中体现了其戏剧现代化思想。
关键词:张彭春 编译 喜剧艺术 现代意义张彭春(1892 -1957),字仲述,1892年4月生于天津,其父张久庵(1834-1909)先生弹得一手好琵琶,人送外号“琵琶张”,他经常带着年幼的张彭春出入戏院,耳濡目染之下,张彭春从小就对戏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6年,张彭春留学回国,自此开始了他在天津的话剧活动。
他发展南开新剧团,实践了导演制,还改编了大量的世界名剧,培养了大批的戏剧人才,他为我国早期话剧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话剧在北方的奠基人”。
本世纪初,张彭春专题研究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相关研究论文陆续发表,其中重要成果有:黄殿祺的《话剧在北方奠基人之一:张彭春》、龙飞的《南开话剧与第一导张彭春》,郭武群的《张彭春对中国话剧的三大贡献》,等等。
近年来随着研究视野的开拓,又有王晓晨的《中国第一位话剧导演张彭春对于欧美“写实主义”的中国探索》、陈元峰的《张彭春与中国话剧现代化》等研究论文发表,从不同角度深化了这一研究领域。
一直以来,对于张彭春戏剧作品的研究,多集中于他早期所创作、编导的《外侮》、《新村正》等几部作品,即以戏剧类型来分,主要研究对象是他的悲剧作品。
本文则以他所编译、执导的喜剧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作品中的喜剧艺术及其现代意义。
一、张彭春改编的喜剧作品本文中张彭春的喜剧作品泛指他所翻译、改编和执导的戏剧作品,如《财狂》(张彭春、曹禺译)、《谁先发的信》(张彭春译),以及他的学生张平群改译、张彭春执导的《求婚》、《打是喜欢骂是爱》、《虚伪》等剧,在翻译和执导过程中,这些剧作均经过张彭春的改编,体现了他对于喜剧艺术的理解和思考。
新月派是现代古诗史上一个主要的诗歌派别[整理版]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深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新月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 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
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
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一个颇有影响的文学流派。
它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其命名者原来竟是天津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
1919年6月,张彭春到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1922年4月,他的论文《从教育入手使中国现代化》通过了教育学博士学位。
“新月派”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键入文字]“新月派”名称的由来是什么?“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盛极一时、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
它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呢?根据史料得知其命名者原来是我国著名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1892—1957)。
张彭春(字仲述)是南开校长张伯苓的胞弟。
一九○四年张伯苓和严范孙创建了私立中学堂(南开学校前身),张彭春成为该校第一届学生。
一九一○年,他考取了清华第二届“庚款”留学生,同胡适、竺可桢、赵元任等人一起赴美留学。
他在克拉克大学攻读教育学和哲学,课余的兴趣是研究戏剧,一九一五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及教育学硕士学位。
一九一六年夏天,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张彭春学成归国,回到南开任教。
当时南开的新剧(即话剧)活动正蓬勃开展。
由于张彭春擅长戏剧早就名声在外,所以一回母校便受到热烈欢迎,立即被推选为新剧团副团长。
一九一九年南开大学创立。
为了适应未来更高的教学要求,张彭春再次赴美深造,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教育家杜威。
在美国期间,张彭春结识了一位品学兼优的中国女留学生蔡秀珠,两人由相识到相恋。
一九二一年五月,他们在纽约举行了婚礼。
一九二二年四月,张彭春的论文《从教育入手使中国现代化》通过了教育学博士学位。
六月,长女明珉出生。
由于回国心切,张彭春夫妇抱着襁褓中刚刚满月的女儿就启程了。
旅途漫长而艰辛:经欧洲、阿拉伯半岛、印度洋、新加坡、香港和上海,最后抵达天津。
途中,年轻的母亲严重晕船,无法照料婴儿。
此时婴儿突然发高烧,但是在旅途中没有条件治疗。
回到天津后再去求医,才得知女儿染上了当时欧洲正流行的脑膜炎。
因为未能及时医治,已经留下了后遗症。
可怜的小女儿从此便落下终身残疾,这令初为人父母的张彭春夫妇深深感到痛心与内疚。
1。
张彭春对中国话剧的三大贡献
春还用英语创作了寓意剧《 色人》 发表在北美中 灰 ,
国学生基督教协会创办的《 留美青年》 , 上 表现 了作 者 对 中国命 运 的关 注 和对世 界 和平 的 呼唤 。 1 1 年夏 , 96 张彭春回国, 在天津南 开学校任职。 同年, 他创作的独幕话 剧《 便发表在《 醒》 南开英文 季刊》 。剧作取材于现实生 活 , 上 矛盾 冲突是 围绕
收 稿 日期 :0 5 0 . 0 20 - 8 3 .
作者简介: 郭武群 (9 9 14 一
)男 。 。 副研究员
维普资讯
天 津 大 学 学 报 ( 社会科 学版 )
20 0 6年 3月
着调查“ 铁路贪污案” 展开。负责案件调查 的官员
剧, 名日 :h nr e( 外侮》 , T eL t dr《 n ) 影射时事 , 结构甚 精, 而用心亦可取 , 不可谓非佳作 。吾读剧甚多 , 而 未尝敢 自为之 , 遂令 仲述 先我 为之。 三幕话 剧 ” 《 外侮》 又译为《 人侵者》 讲述了发生在中国家庭 的 ,
故事。有着殷实家业的唐家 , 由于唐某生病卧床 , 在 家三个不孝的儿子整 日放荡挥霍 , 面临着败落 的危
第 8卷 第 2期
Vo. No 2 18 .
张 彭 春对 中 国话 剧 的三 大 贡 献
郭武群
( 天津社会科学 院文学研究所 , 天津 3 0 9 ) 0 1 1
摘
要: 张彭春是 中国话剧创作 的第一人 , 他于 11 年创作 的三幕话剧《 95 外侮》 比现代文 学史 上认定 的 中国第一 ,
写道:4 年后 重读此剧 , “O 发现它有如情节剧式 的警 世寓言 , 每个人物都是 一个样板 。 L 11 , ”3 95年 张彭 3
曹禺先生与南开中学的情结
曹禺先生与南开中学的情结我在南开开始的戏剧生活20年代初,我进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
那时张彭春先生负责校务,喻传鉴先生是教务主任。
张彭春曾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和耶鲁大学研究教育和戏剧,对戏剧很有兴趣。
南开中学每到校庆和欢送毕业同学时,都要演戏庆祝,成为一种传统。
演“新剧”起源于张伯苓先生。
他早在1909年(宣统元年)时就提倡新剧,目的在于练习演讲,改良社会。
南开新剧第一次公演的剧目是张伯苓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用非所学》。
我大约在15岁时就加入了南开新剧团,演过很多戏,几乎都是张彭春导演。
师生合作,参加者有伉乃如、吕仰平、陆善忱等,我也演过陈大悲的戏,如《爱国贼》。
当时的风气,男女不能同台。
我在中学时多半扮演女角色。
我演的头一个女主角戏是易卜生写的《国民公敌》。
我们排演认真,费时两三个月之久。
这个戏写的是正直的医生斯多克芒发现疗养区矿泉中含有传染病菌,他不顾浴场主的威迫利诱,坚持要改建泉水浴场,因而触犯了浴场主和政府官吏的利益。
他们便和舆论界勾结起来,宣布斯多克芒为“国民公敌”。
那时正是褚玉璞当直隶督办,正当我们准备上演时,一天晚上张伯苓得到通知说:“此戏禁演”。
原来这位直隶督办自认是“国民公敌”,认为我们在攻击他,下令禁演。
等他倒后台,此戏才得以演出,很受欢迎。
1928年10月公演了易卜生的名剧《娜拉》,由我扮演娜拉,张平群演娜拉的丈夫海尔茂律师。
我们一面上学,一面排演,每次演出都很用心,很努力。
当时《娜拉》的演出在天津是件很大的事,尤其在教育界引起很大的注意。
演出后报纸上纷纷刊载评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后来我演《新村正》,这是南开新剧团自己写的剧本,故事情节我忘了,记得我还改写过一遍,那时我已上高中,不是男扮女角,而是男女合演了,同台演戏的有伉乃如。
华午晴先生搞的舞台布景。
南开新剧团经常介绍外国戏,有的加以改编,成为中国可能发生的故事,人物也都中国化了,但主题思想不加更改。
这样做,是为了适合我们的舞台条件和观众的接受能力。
张彭春人权观初探
后者,即社会历史背景方面,笔者主要从张彭春所处历史时期的 国内外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张彭春先生的个人生平经历三个部分 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正是这样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和张彭春不 凡的人生经历,才使得张彭春融合东西方人权理论精髓的人权观 得以形成。
第二章是对张彭春人权思想的核心要素的总结,分别从张彭春人 权观的内容、特点和具体体现三方面加以讨论。:在本章第一 节,笔者将张彭春人权观的核心内容归纳为十个方面,具体涉及 人权的普遍性,人权的基础,人权的内容,人权的责任主体等多项 内容。
第二节,通过与西方主流人权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义利观,以及 张彭春生活时代的民国思想家的人权思想之比较,总结出张彭春 人权观的鲜明特点。在此基础之上,第三节重点论述张彭春人权 观在《世界人权宣言》制定和通过过程中的最集中的体现,进而 表明张彭春人权观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立场。
第三章是结合张彭春人权观对其所处时代人权发展的深远影响, 和对我们当代人权研究的重大启示,来探讨张彭春人权观的时代 意义。前者主要分析了张彭春人权观的进步性,揭示其对当时的 世界人权理论的重大贡献;同时也指出,张彭春人权观限于时代 背景的局限,同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对张彭春人权观进步性和理论局限性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在后 一部分,即本章第二节,具体论述张彭春人权观对我们当代人权 研究和我国人权发展道路选择等方面的启示,并对张彭春人权思 想中体现的几种优秀品质加以总结和提倡。据此,笔者最后得出 结论,张彭春人权观无论是就当时而言,还是对我们现在来说,都 具有春自身的许多闪光之处,也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效仿。
与同时期的其他人权思想相比,张彭春人权观呈现出东西文化交 融等别具一格的特点,并集中体现于张彭春本人对《世界人权宣 言》形成所做的贡献之中。张彭春的人权观虽然不可避免的存 在着局限性,但较于以往的人权理论,发生了巨大的进步,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人权研究仍旧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张彭春与《世界人权宣言》
19环球掠影| | 往事□刘轶圣1948年12月10日,平津战役正在华北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战争已经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
当时的国人可能无暇顾及万里之外发生的另一件大事:联合国大会当天在法国巴黎以48票赞成、0票反对、6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国际性权利法案—《世界人权宣言》。
《世界人权宣言》的主创者那天,有一个中国人的心情想必极为复杂:作为时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副主席以及《宣言》草案的主要创作者,身在巴黎见证这一法案以无反对票的形式获得通过,他无疑感到欣慰和自豪;然而,作为曾经的清华大学教务长和南开大学教授,北平和天津于他而言绝对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座城市,古都和家乡何时可以告别战火、迎来真正的和平,是他内心最深的忧虑和关切。
同样令他欣慰的是,共产党最终以和平手段解放了北平,避免了流血牺牲和城市破坏。
这更体现出对人权的保护,又让他无比激动自豪。
他是一位被遗忘的民国名流—张彭春。
用儒家格言打破僵局1947年初,联合国决定设立人权委员会,负责起草一份虑。
起草过程中时常会发生分歧,他也有能力促进共识。
”加拿大人汉弗莱时任联合国人权司司长,他在回忆录中将张彭春描述为人权委员会最令人尊敬的代表之一,是一位“妥协艺术大师”,也是一位务实的思想家,他“表面上是在引用儒家格言,实际上却经常提出可能让委员会走出僵局的方式”。
智利代表圣克鲁斯对张彭春也十分钦佩,他非常羡慕张彭春能“将自己的汉学学识与对西方文化的广博了解相结合”。
更令他感到惊奇的是,每当有人权委员会代表提出自己想到的原创概念,张彭春常能讲出一个或几个中华文化传统中与之对应的古老格言。
避免西方话语垄断“人权”概念在该文件的起草过程中,张彭春贡献了来自中国的智慧,避免了西方话语对“人权”概念形成垄断。
在今日的对于全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权标准。
美国战时总统罗斯福的遗孀埃莉诺·罗斯福被选为委员会主席,张彭春被选为唯一的副主席。
论张彭春20世纪30年代对新剧和旧剧关系思考的翻转
邹元江论张彭春20世纪30年代对新剧和旧剧关系思考的翻转HUNDRED SCHOOLS IN ARTS 90□文章编号:1003-9104(2020)03-0090-06论张彭春20世纪30年代对新剧和旧剧关系思考的翻转邹元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1935年为梅兰芳访苏撰写的《中国舞台艺术纵橫谈》一文是张彭春关于新剧和旧剧观念成熟期的代表性文献,反映了张彭舂从1910年代中期到此时对新剧与旧剧关系在认识上的一个翻转,即由最初以旧剧为背景、以新剧为主体而翻转为以新剧为背景、以旧剧为主体的思维格局。
该文对旧剧“以演员的才艺造诣为主导与中心要素”、由“抒情歌曲和对话交织而成”的叙述方式,尤其是对戏曲表演遵循由"同一种语法所控制”的一系列字母组合的“构成模式的原则”等“基本原理”的概括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戏剧艺术;张彭春;新剧旧剧;关系;翻转中图分类号:J80文献标识码:A张彭春于1913年至1915年J919年至1922年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分别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此期间直接接触了西方现代写实戏剧,并创作了《入侵者》《灰衣人》《醒》《木兰》等剧作、导演了《一念差》《新村正》等大量剧目,他最初对新剧和旧剧的认识判断不同于张鐸子等从中国传统戏剧出发的学者,这些学者极力反对以胡适等为代表的一批留洋归来的人以西方话剧的思维对中国传统戏曲加以否定的做法,而张彭春则是以他所熟悉的西方话剧为参照,比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钱玄同、刘半农、胡适、傅斯年、周作人等人更早对旧剧加以批判。
但在这之后的近二十年里,张彭春应邀参加协助梅兰芳访美访苏的演出策划、剧目选择、舞台调度、宣传传播等,甚至被梅兰芳誉为“京剧的大行家”①,这不仅让他在20世纪30年代对新剧和旧剧关系的思考发生了重大翻转,而且给他的中西戏剧融通思考带来了很深刻的影响。
一、改良“不近人情”之旧剧张彭春最初对新剧和旧剧的认识判断可参见1916年初其以铁卿的笔名发表在南开《校风》上的《说改良戏曲》②一文。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深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新月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
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
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一个颇有影响的文学流派。
它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其命名者原来竟是天津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
1919年6月,张彭春到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1922年4月,他的论文《从教育入手使中国现代化》通过了教育学博士学位。
“新月派”名称的由来 ——张彭春与“新月派”(一)
“新月派”名称的由来——张彭春与“新月派”(一)“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20-30年代盛极一时、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
它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呢?根据史料得知其命名者原来是天津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1892-1957)。
张彭春(字仲述)是南开校长张伯苓的胞弟。
他才华横溢,风度翩翩,人称“九先生”。
人们以为他行九,其实只因他出生那年父亲已59岁,所以乳名“五九”,后来叫着叫着就叫成“九儿”了。
张彭春对比他年长16岁的哥哥十分敬重。
1904年张伯苓和严范孙创建了私立中学堂(南开学校前身),他成为该校第一届学生,与梅贻琦同班。
1910年张彭春考取清华第二届“庚款”留学生,同胡适、竺可桢、赵元任等71人赴美深造,1915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及教育学硕士学位。
他课余的兴趣是研究戏剧,最喜欢挪威剧作家易卜生。
他说,恰是由于易卜生,才使他这个学哲学的年轻人爱戏剧胜于爱哲学。
1916年夏,风华正茂的张彭春获硕士学位归国,回母校任教。
当时南开的新剧(即话剧)活动在张伯苓校长的积极提倡下正蓬勃开展,每逢节日都要演戏,这已成为学校的传统。
由于九先生擅长戏剧早就名声在外,所以一回校便受到热烈欢迎,立即被推选为新剧团副团长。
九先生走马上任后没有辜负大家的厚望,将南开的新剧活动推上了发展的新阶段。
1919年南开大学创立。
为适应未来更高的教学要求,张彭春再次赴美深造,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教育家杜威。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品学兼优的中国女留学生蔡秀珠,两人由相识到相恋。
1921年5月,他们在纽约举行了婚礼。
1922年4月,张彭春的论文《从教育入手使中国现代化》通过了教育学博士学位。
6月,长女明珉出生。
由于回国心切,张彭春夫妇抱着襁褓中刚刚满月的女儿就启程了。
旅途漫长而艰辛:经欧洲、阿拉伯半岛、印度洋、新加坡、香港和上海,最后抵达天津。
途中,年轻的母亲严重晕船,无法照料婴儿。
此时婴儿突然发高烧,但在旅途中没有条件治疗。
南开新剧团名词解释
南开新剧团名词解释
南开新剧团,全称为“南开学校新剧团”,也称为“南开新剧”,是中国早期话剧(新剧)业余演出团体,1914年11月正式成立于天津南开学校。
倡导人为严范孙、张伯苓,团长为时趾周,副团长为张彭春。
主要成员包括尹劭询、伉鼐如、华午晴、马千里、周恩来、黄春谷、陈钢、施奎龄、王祜辰、曾中毅、吴国桢、梅贻琳、张平群等。
南开新剧团以培养人才和改良社会为宗旨,下设编纂、演作、布景、审定等部。
在发展过程中,南开新剧团编写和演出了多部优秀的话剧,如《一元钱》《恩怨缘》《仇大娘》《一念差》《醒》《反哺泪》《戏中戏》《理想中的女子》等。
这些剧目大都取材于现实,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南开新剧团在中国话剧的创始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是中国直接将西方戏剧艺术引进到我国北方的剧团之一,为我国早期话剧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诗歌流派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深受《新月集》阻碍。
新月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要紧成员有、、、、、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轻忽诗艺的作风,提倡,主张"理性控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偏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闻名的""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初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制造的时期。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人开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开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要紧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要紧阵地,新加入成员有、、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那么,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术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仿佛音乐一样。
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仿佛建筑一样。
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一个很有阻碍的文学流派。
它什么缘故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其命名者原先竟是天津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
1919年6月,到美国进入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1922年4月,他的论文《从教育入手使中国现代化》通过了教育学博士学位。
这年6月,长女明珉诞生。
由于回国心切,张彭春夫妇抱着襁褓中方才满月的女儿就启程了。
“新月派”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新月派”名称的由来是什么?>“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盛极一时、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
它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呢?根据史料得知其命名者原来是我国著名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1892—1957)。
张彭春(字仲述)是南开校长张伯苓的胞弟。
一九○四年张伯苓和严范孙创建了私立中学堂(南开学校前身),张彭春成为该校第一届学生。
一九一○年,他考取了清华第二届“庚款”留学生,同胡适、竺可桢、赵元任等人一起赴美留学。
他在克拉克大学攻读教育学和哲学,课余的兴趣是研究戏剧,一九一五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及教育学硕士学位。
一九一六年夏天,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张彭春学成归国,回到南开任教。
当时南开的新剧(即话剧)活动正蓬勃开展。
由于张彭春擅长戏剧早就名声在外,所以一回母校便受到热烈欢迎,立即被推选为新剧团副团长。
一九一九年南开大学创立。
为了适应未来更高的教学要求,张彭春再次赴美深造,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教育家杜威。
在美国期间,张彭春结识了一位品学兼优的中国女留学生蔡秀珠,两人由相识到相恋。
一九二一年五月,他们在纽约举行了婚礼。
一九二二年四月,张彭春的论文《从教育入手使中国现代化》通过了教育学博士学位。
六月,长女明珉出生。
由于回国心切,张彭春夫妇抱着襁褓中刚刚满月的女儿就启程了。
旅途漫长而艰辛:经欧洲、阿拉伯半岛、印度洋、新加坡、香港和上海,最后抵达天津。
途中,年轻的母亲严重晕船,无法照料婴儿。
此时婴儿突然发高烧,但是在旅途中没有条件治疗。
回到天津后再去求医,才得知女儿染上了当时欧洲正流行的脑膜炎。
因为未能及时医治,已经留下了后遗症。
可怜的小女儿从此便落下终身残疾,这令初为人父母的张彭春夫妇深深感到痛心与内疚。
一九二三年九月,张彭春受清华学堂的诚聘,携带妻子女儿迁居北平,任清华教务长。
同年十一月,他的次女诞生。
女婴健康可爱,令夫妇俩欣喜万分。
为弥补当初没照顾好长女的遗憾,他们对这个新的小生命百般呵护,并要给她起一个最美丽、最动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