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课程

合集下载

国学培训 课程

国学培训 课程

国学培训课程国学培训课程通常涵盖中国传统文化、古代经典、经史子集、文学艺术、礼仪道德等多个方面。

这样的课程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学培训课程内容:1.经典阅读:包括古代经典文献的阅读,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儒家经典,以及《道德经》、《易经》等道家经典。

学员通过深入阅读这些经典文献,了解古代智慧和哲学思想。

2.古代文学:包括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小说,以及古代诗词、散文等文学形式。

学员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感受中国传统文学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内涵。

3.历史文化:包括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朝代的演变,以及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

学员通过学习历史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变迁。

4.文化艺术:包括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如书法、绘画、诗词赋作等。

学员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和艺术修养。

5.礼仪道德:强调传统礼仪和道德观念的培养,包括对于孝道、友谊、忠诚、仁爱等传统价值观的学习和实践。

6.儒家思想:深入探讨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如仁、义、礼、智等,以及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

7.道家思想:探讨道家哲学的基本原理,强调自然、道、无为而治等核心思想。

8.佛家思想:介绍佛家思想的基本教义,包括涉及生死轮回、解脱、慈悲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国学培训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学习和实际体验,使学员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

课程设置可能因机构和目标群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目标是通过培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国学文化 基础知识

国学文化 基础知识

国学文化基础知识
“国学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与道德观念,它是中华
文化的核心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学复兴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学习国学文化,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然而,要深入学习国学文化,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下面,我将分步骤阐述这些基础知识。

一、国学的概念和历史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文学、语言、
历史、哲学、宗教等多个方面。

国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
时期,经历了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的发展和变化。

二、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论语》、《孟子》等。

这些经典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人们学习中华文
化的重要途径。

三、国学文化的精髓
国学文化的精髓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重要思想和观念,
如天人合一、以德治国、知行合一等。

这些观念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各
个时期,对于中国现在的社会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四、国学的应用
国学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
观念。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学文化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并将其应用于社会实践和个人
发展中。

总之,学习国学文化的基础知识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
要一步。

只有深入学习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国学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文化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文化PPT课件

国 学 变 迁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 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 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儒儒国 家家学 学的宗 派伦旨 创理 始思 人想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以及弟子言 行,几种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 教育原则等。它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以生命思何 ,
儒家思想
非非非非 礼礼礼礼 勿勿勿勿 动言听视 。、、、
儒家思想
是不知 知知之 也为为 。不知
知之 ,,
儒家思想
亦硁言
可硁必
以然信
为小,
次人行
矣哉必

!

果 。


— —
经史 释子艺集 部部 道部术部
宗、 儒各 教诸谱诸 学种 著子录子 经体 作百 百 典裁 家 家
历 及及 史 著 作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 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当 代 价 值
• 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 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 可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的 精神生活水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学一般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 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 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 国子监。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课程名称:国学入门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共计40课时。

主要内容:通过故事、诗词、歌曲等方式,学习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基本概念和传统美德。

2. 课程名称:经典故事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共计40课时。

主要内容:以中国古代经典故事为主线,讲述传统的智慧、道德和哲学,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品德修养。

3. 课程名称:古代诗词赏析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共计40课时。

主要内容:介绍古代中国的诗词文化,通过学习经典的古代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4. 课程名称:传统文化体验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共计30课时。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主要内容:通过手工制作、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乐趣。

5. 课程名称:国学实践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共计30课时。

主要内容: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三、学习方法和评价方式1. 学习方法:以问题导向、案例分析和分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2. 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作品展示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国学学习情况。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具有趣味性和亲和力的国学故事、古代诗词赏析等教材。

2. 多媒体教具: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应的音频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效果与输出1. 教学效果:通过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 教学输出:学生可以通过展示手工制品、朗诵古代诗词、参加传统文化活动等形式,展示自己在国学学习方面的成果。

六、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国学入门》书籍以及读法介绍如下:
一、《论语》:建议从论语的篇章里入手,仔细阅读,尝试从句式的结构、历史背景中去搜索思想的内涵,以及临场受过的智慧启发。

二、《大学》:尝试从古典文字中提炼出古人对道德、政治、学习、文字、思考等多个主题概念的知识和思辨,重视著作的基本形式。

三、《孟子》:可以从孟子的篇章开端,运用孟子本人或孟子弟子书写这篇篇章中有关政治、制度、礼仪、言语,以及政治、道德、社会和人物等话语主题的知识来理解孟子的思想和智慧。

四、《四书五经》:从经典的文字和历史背景中去探寻思想的深度,了解古代思想发展的前因后果,提炼出国学的基本思想,把握古典文学的风格和形式。

六、其他:可以看看唐诗宋词等古代文艺作品,理解古典文学的抒情风格,学习古典文学的文字应用,开拓古典文学的文学思想,还可以看看古代哲学作品,从中学习哲学的思维逻辑,探索古人思考的种种境界。

国学文化课程

国学文化课程

国学文化课程
国学文化课程是指一系列旨在传授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课程。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对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学文化课程内容。

1.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等经典文献的学习。

2.儒家思想: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的思想体系,以及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

3.道家思想:老子、庄子等道家学者的思想体系,以及道、德、无为、自然等核心概念。

4.佛教文化:佛教的历史、教义、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学习。

5.中医养生: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药物知识、针灸、推拿、气功等。

6.书法绘画: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历史、技巧、风格等。

7.诗词歌赋:古代诗词的创作、鉴赏、吟诵等。

8.传统音乐:古琴、京剧、昆曲等传统音乐和戏曲的学习。

9.礼仪习俗:古代的礼仪制度、节日习俗、民间传统等。

10.历史人物与事件: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朝代更迭、文
化变革等。

国学文化课程可能还会包括一些实践环节,如书法练习、茶艺演示、武术训练等,以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这些课程不仅适用于学术研究,也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普通人。

通过学习国学文化课程,学生可以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同时也能够为现代生活提供智慧和指导。

国学启蒙主要内容

国学启蒙主要内容

的孩子,与没有阅读过《千字文》的孩子,在文化构成与精神养成方面 的不一样的。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 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 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 《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 “四书五经”。《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 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是中 华儒学不可分割的一部经典! 《弟子规》,清代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李毓秀,字子潜,平生 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已 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 规》。全书以《论语· 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对 儿童言语行动提出要求,教以应该怎样待人处世,通常的核心思想是孝 弟仁爱。《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内容又符合封建伦理,是以 极有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几乎与《三 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弟子规》所能提供的 精神资源值得重视。传统不可割弃,《弟子规》对于赓续本土文化命脉, 涵容古
主 要 经 典 学 习 内 容
《弟子规》:1080字,为人处事,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培养道德文明
《中庸》:4000字,永恒不变的和谐之道。开发领导潜能,培养处理人际关系 的智慧。高EQ素养的人才 《论语》:16000字,洞察人性,领悟人生,看人识人,选择朋友都从《论语》 中得到启发 《老子》:5000字,著名孙子兵法出自《老子》思想,熟读《老子》,领悟 《老子》,智慧超群,卓尔不凡 《大学》:2000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孙中山称中国独有之宝贝,中国人必 读的一本书温家宝总理引用《大学》答记者问: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 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国学基础教程

国学基础教程

国学基础教程《国学基础教程》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教材。

该教程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国学概说:这部分介绍了国学的定义、历史渊源、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国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研究国学的基本方法。

2. 经部之学:经部之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儒家经典著作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经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经学的类别和主要经典。

通过学习经部之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和文化,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3. 史部之学:史部之学主要涉及中国历史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史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掌握史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4. 子部之学:子部之学涵盖了除经史之外的各类学术思想和流派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先秦诸子百家、汉唐宋明等各个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流派,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通过学习子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各个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流派,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5. 集部之学:集部之学主要涉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创作。

该部分介绍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通过学习集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素养。

6. 校勘学及其方法:校勘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版本、校勘和编辑的学科。

该部分介绍了校勘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国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校勘学,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献的版本和校勘知识,掌握其编辑和整理的方法和技术。

7. 注释学及其方法:注释学是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和解释的学科。

该部分介绍了注释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国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注释学,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和解释,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技术。

8. 综观国学著作的门径:目录学是对文献进行分类、编目和整理的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原文:《礼记· 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 先。 译文: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 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 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 首要的事情。

14
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春秋时期,大哲学家老子认为人世上的一切都符合一种宇宙自然规律, 这种规律控制着整个宇宙的演化,任何违背这种规律的人和事物都会遭 受相应的惩罚,这正是《道德经》中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 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选自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译文 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 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 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 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 漏失。
15
国学书目有哪些?
16
经部:指儒家学说,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 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易、书、 诗、周礼、仪礼、礼纪、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 尔雅、孟子。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 书,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 作都属于这一类。司马迁的《史纪》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 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 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指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春秋战国之际,学者 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 学、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 之言,所以称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 子部。 集部:凡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 论著作,均归入此类。属于一人所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 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3
4
“国学”意义的嬗【shàn】变
1、学术意义上的“国学”
古代:指国家所设立的教育机构和学校。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周礼·周官 ·大司乐》)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礼记· 学记》)
国学
近代:指中国固有学术文化的总体。
当代:被赋予新的更多的时代内涵。 纪宝成《重估国学的价值》
8
国学经典特征一:语言美
文言文
主体部分
扇尾
9
现 代 文
《三字经》:蒙学之冠

三字一句、四句一组,隔句押韵, 共1000多字; 内容:天文、地理、历史、道德、 教育等; 目的:劝学; 素有“小《通鉴》”和“袖里《通 鉴纲目》”之美称;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选入 《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13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谓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 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语 出老子· 《道德经》· 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 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 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 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 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 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 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国学经典特征二:思想深邃
世上的书,有的是 根,有的是树干, 有的是树枝,有的 深,一棵5米的大树, 根能扎到10米深,根扩展的 范围也比树冠大两倍。 思想的根在哪里?
国学经典,是中华
民族思想河流的源
头。 读经典一部,胜读 杂书万卷。
元典:经典中的经典。中国文化最重要 的物质载体,几千年中华文化沉淀下来 的文化著作,最杰出的思想家思考和总 结的产物,一种文明的结晶和升华。
11
《论语》
“半部《
论语
》治天下”
假如一生只读一本书
《论语》是孔子一辈子智慧的结晶,包含了 中国政治、伦理、道德、学术的精华,其 中有很多内容是中国后世的永恒指导法则。 论语当中蕴含了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 熟读论语能洞察人性,体悟人生。
12
《道德经》
上善若水 大器晚成 自知之明 知白守黑 与时俱进 千里之行 小国寡民 合抱之木 天长地久 出生入死 金玉满堂 大巧若拙 大智若愚 知足常乐 以柔克刚 报怨以德 道法自然 知足不辱 知雄守雌 根深蒂固 内圣外王 相濡以沫 虚怀若谷 始于足下 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鸡犬之声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 生于毫末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17
“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 要是儒家的典籍,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史”是指历史典籍,如《史书》、《汉书》、《三国志》、 《资治通鉴》……。 “子”是指春秋战国以来诸子之学,如《荀子》、《老子》、 《庄子》、《论衡》……。 “集”是指古代诗文词赋的著作,分为总集、选集、别集,如 《乐府诗集》、《古诗集》、《全唐诗》、《古文观止》……
5
“国学”意义的嬗变
2、文化普及意义上的“国学”
儿童经典诵读活 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 中华诵 百家讲坛、众多小学
6
传统典籍
7
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 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 术方技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 意义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 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 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 的重点之所在。”
国学课程一
1
读一读 比一比
2
春郊游记
闻街外有卖花之声, 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 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 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 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 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 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 如毡。……末几,炊烟四 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 回。就灯下而记之。
游越秀山公园
春节,我随家人来 到了越秀公园……我们 来到五羊像前。传说, 一天,五个仙人骑着五 只羊,带着麦穗来到广 州,把麦穗分给人们, 并教给人们怎样种植。 后来,仙人回到天上, 留下了五只羊,之后就 成了石羊,从此这五只 羊便成了广州的标志。 我爱越秀公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