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胡适、梁启超开出的国学入门书目
圜 Ht e - R 幽 s o e
- 家 的 固 有 学术 文化 . 这个 国 家 的 精 神 命 脉 。作 为 中 国 是
当鼻 有 最 低 限度 的本 国 学 术 文 化 知 识 。8 o多 年 前 . 适 胡 曼 曾分 别 给 青 年 人 开 过 国 学 入 门 书 目 。这 两 份 书 目对 今
虽未 必 完全 合 宜 . 仍 有 一 定 的 参 考价 值 。 但
莲 、 启 超 梁
开 出的 国学入 门书 目
■ 王春 南
为 当代 中 国人 , 不管是何
学科背景 , 都应 当具备 起
增刊 《 书杂志 》 7期 上 , 读 第 发表 了 为清华 学校 (98 改为 清华大学 ) 12 年 的 学生拟 的一 个“ 最低 限度” 国学 的
书 目” 0
正文后收附录三篇 ,第一篇是
《 最低限度之必读书 目 ,开出 《 》 四 书》《 、易经》《 、书经》《 、诗经》等 2 5
种 书。 梁启超称此为“ 正之 最低 限 真
主要部 分” 。他说 ,我最诧 异的 : “ 胡
君 为什 么把 史部 书一概屏绝 ! 张 一
胡适似乎有 点不情愿 ,认 为 自
伴侣 ,莫过于书籍 ,莫便 于读 书” ;
头有什 么 《 三侠五 义》 《 、 九命 奇
冤》却没有《 , 史记》《 、汉书》《 、资治 通鉴》 岂非笑话?若说《 、汉》 , 史》《 、
《 通鉴》 要 ‘ 国学有根 底 的人设 是 为 想 ’ 列举 , 才 恐无 此理 。若说 不读
个‘ 实在 的最低 限度 的书 目’我 只 ,
好在原书 目加上一些 圈;那些有 圈
的, 真是 不可少的 了。” 于是在开 出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国学入门》书籍以及读法介绍如下:
一、《论语》:建议从论语的篇章里入手,仔细阅读,尝试从句式的结构、历史背景中去搜索思想的内涵,以及临场受过的智慧启发。
二、《大学》:尝试从古典文字中提炼出古人对道德、政治、学习、文字、思考等多个主题概念的知识和思辨,重视著作的基本形式。
三、《孟子》:可以从孟子的篇章开端,运用孟子本人或孟子弟子书写这篇篇章中有关政治、制度、礼仪、言语,以及政治、道德、社会和人物等话语主题的知识来理解孟子的思想和智慧。
四、《四书五经》:从经典的文字和历史背景中去探寻思想的深度,了解古代思想发展的前因后果,提炼出国学的基本思想,把握古典文学的风格和形式。
六、其他:可以看看唐诗宋词等古代文艺作品,理解古典文学的抒情风格,学习古典文学的文字应用,开拓古典文学的文学思想,还可以看看古代哲学作品,从中学习哲学的思维逻辑,探索古人思考的种种境界。
20世纪上半世纪关于国学书目的争论
20世纪上半世纪关于国学书目的争论“国学研究”论争综述(二)在上世纪20、30年代的国学热潮中,《清华周刊》记者最早邀请知名学者开列国学书目,考虑到中国学术思想的博大精深,提出了只需列出最低书目的要求,由于这些书目皆出自名家之手,又广为刊发,对国学研究影响甚大。
但是,正是这些书目却反映出确定国学内涵的难度,国学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成了未解的难题,一直留到了今天。
一、梁启超开列的国学书目梁启超开列的《国学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后来收入其《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1923年)。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论语》、《孟子》、《易经》、《礼记》、《老子》、《墨子》、《庄子》、《荀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韩非子》、《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盐铁论》、《论衡》、《抱朴子》、《列子》、《近思录》、《传习录》、《明儒学案》/黄宗羲、《宋元学案》/黄宗羲、《日知录》、《亭林文集》/顾炎武、《明夷待访录》/黄宗羲、《思问录》/王夫之、《颜氏学记》/戴望编、《东原集》/戴震、《雕菰楼集》/焦循、《文史通义》/章学诚、《大同书》/康有为、《国故论衡》/章炳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胡适、《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
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尚书》、《逸周书》、《竹书纪年》、《国语》、《春秋左氏传》、《战国策》、《周礼》、《考信录》/崔述、《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毕沅、《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通志二十略》、《二十四史》、《廿二史札记》/赵翼、《圣武记》/ 魏源、《国朝先正事略》/李元度、《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史通》/ 刘知几、《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
丙、韵文书类《诗经》、《楚辞》、《文选》、《乐府诗集》/郭茂倩编、《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右丞集》、《孟襄阳集》、《韦苏州集》、《高常侍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李义山集》、《王临川集》、《苏东坡集》、《元遗山集》、《陆放翁集》、《唐百家诗选》/王安石选、《宋诗钞》/吕留良钞、《清真词》/周美成、《醉翁琴趣》/欧阳修、《东坡乐府》/苏轼、《屯田集》/柳永、《淮海词》/秦观、《樵歌》/朱敦儒、《稼轩词》/辛弃疾、《后村词》/刘克庄、《石道人歌曲》/姜夔、《碧山词》/王沂孙、《梦窗词》/吴文英、《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
梁启超: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梁启超: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目录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丙、韵文书类丁、小学书及文法类书戊、随意涉览书类附录一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附录二治国学杂话附梁先生致清华周刊记者书右所列五项,倘能依法读之,则国学根柢略立,可以为将来大成之基矣。
惟青年学生校课既繁,所治专门别有在,恐仍不能人人按表而读。
今再为拟一真正之最低限度如下:《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其他词曲集随所好选读数种。
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报……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
附录二治国学杂话学生做课外学问是最必要的,若只求讲堂上功课及格,便算完事,那么,你进学校,只是求文凭,并不是求学问,你的人格,先已不可问了。
再者,此类人一定没有“自发”的能力,不特不能成为一个学者,亦断不能成为社会上治事领袖人才。
课外学问,自然不专指读书,如试验,如观察自然界……都是极好的,但读课外书,至少要算课外学问的主要部分。
一个人总要养成读书兴味。
打算做专门学者,固然要如此,打算做事业家,也要如此。
因为我们在工厂里、在公司里、在议院里……做完一天的工作出来之后,随时立刻可以得着愉快的伴侣,莫过于书籍,莫便于书籍。
但是将来这种愉快得着得不着,大概是在学校时代已经决定,因为必须养成读书习惯,才能尝着读书趣味。
人生一世的习惯,出了学校门限,已经铁铸成了,所以在学校中,不读课外书,以养成自己自动的读书习惯,这个人,简直是自己剥夺自己终身的幸福。
读书自然不限于读中国书,但中国人对于中国书,至少也刻和外国书作平等待遇。
胡适与梁启超的国学书目之争20130312
胡适1956年摄于美国。
(资料图片)作者/ 解玺璋(微博)晚年梁启超在胡适面前常常喜欢有一点争强好胜的表现,他几次与胡适过招,往往是他挑战叫板在先,胡适应战在后,有时甚至就不应战,低调处理。
发生在1923年的“国学书目”之争就是这样。
最初大约是清华学校的胡敦元等几个同学将赴美留学,请胡适拟一个“想在短时期中得着国故学的常识”的书目。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序言,见《读书与治学》)其后,这个书目发表在2月25日出版的《东方杂志》第20卷第4号上,并被3月4日出版的《读书杂志》第7期所转载。
《清华周刊》的记者从《读书杂志》上看到了这个书目,并于3月11日给胡适先生写了一封信,针对这个书目提出了两点意见:“第一,我们以为先生这次所说的国学范围太窄了……第二,我们一方面嫌先生所拟的书目范围不广,一方面又以为先生所谈的方面—思想史和文学史—谈得太深了,不合于‘最低限度’四字。
”胡适有一封答书,回复《清华周刊》的记者,他在书中对书目的问题作了一些解释和说明,并在原书目上以加圈的方式,又拟了一个“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
大约这个时候,《清华周刊》的记者也将这个题目给了梁启超。
当时他正在翠微山中休养,手中并无一书,而记者催得又很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于4月26日完成后寄出。
或许《清华周刊》的记者曾将胡适所拟书目推荐给了梁启超,他在做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之后,又做了《治国学杂话》、《评胡适之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两篇文章,先刊载于《清华周刊》,后来还出了单行本。
梁启超将国学入门书分为五类,即: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韵文书类;小学书及文法书类;随时涉览书类。
这五个类别大致涵盖了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比胡适的工具之部、思想史之部、文学史之部三分法要高明得多。
而且,梁启超的“书目”在注释、提要方面较为翔实,对所荐图书的特点、内容也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切实的评价,尤其是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启发青年学子,使人感到很亲切,也很实用。
《读书指南》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02
04
(甲)修养 应用及思想 史关系书类
(丙)韵文 书类
01
06
(戊)随意 涉览书类
序
03
(乙)政治 史及其他文 献学书类
05
(丁)小学 书及文法书 类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01
自序
02
论语 孟子
03
史记
04
荀子
06
左传 国语
05
韩非子
诗经
楚辞 礼记 大戴礼记
附录
1
最低限度之必学的两条 大路
4 评胡适之的
“一个最 低限 度的国学书目”
5
致《清华周刊》 记者书
感谢观看
读
书
笔
记
《读书指南》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史记
趣味
学者
国学
人物
人格
中国人
书
梁启超
读法 左传
先生
中国
诗经
教授
孟子
时代
学问
修养
目录
01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 读法
03 附录
02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我想,一个受过中学以上教育的中国人,对于本国极重要的几部书籍……少总应该读过一遍。但是,生当今 日而读古书,头一件,苦于引不起兴味来;第二件,苦于没有许多时间向浩如烟海的书丛中埋头钻研;笫三件, 就令耐烦费时日勉强读去,也苦难得其要领。……想救济这种缺点,像‘要籍解题’或‘要籍读法’一类书,不 能不谓为适应于时代迫切的要求。我这几篇虽然没有做得好,但总算在这条路上想替青年们添一点趣味,省一点 气力。——梁启超。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 中国的思想启蒙者,伟大的社会活动家,被时人称为舆论界的骄子。他还是一位重量级的学者,民初清华大学国 学院四大教授之一。他的文章议论纵横、气势磅礴,纵笔所至不拘束,而笔端又常带感情,极富鼓动性,代表作 《少年中国说》影响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退出 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内容简介《读书指南》是梁启超先生《国学入门书要目 及其读法》和《要籍解题及其读法》的合集。前者介绍中国基本典籍,说明各书特点、读法,文字浅显简明。后 者为他在清华学校教授“群书概要”的讲稿,对《论语》、《史记》、《左传》、《诗经》等经典进行了系统介 绍。此外,附录还收入《治国学的两条大路》等几篇文字。书中作者谈了许多切身的读书经验,直到今天仍然对 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梁启超国学入门读后感
梁启超国学入门读后感
《梁启超国学入门》是梁启超先生撰写的一本介绍国学的入门读物。
读完这本书,我对国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梁启超先生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他从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其次,在介绍国学之外,梁启超先生还对国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他指出国学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价值,以及如何将国学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其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所用。
最后,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还意识到国学的研究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和深入思考的过程。
通过梁启超先生对国学的介绍,我认识到国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寻求。
只有深入研究国学,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读完《梁启超国学入门》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提供了对国学基本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对国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国学,努力将其应用于现代社会,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梁启超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篇一:国学入门书蒙学类:三字经,千字文。
此二书可做基础读物。
但典故较多,需要注意。
《弟子规》此书诸多内容出自《论语》,语言浅显,。
《笠翁对韵》李渔著。
全部为对偶句,为古人对对子入门必备书,对于写作文有很大价值,容易上手,可让学生自行阅读。
四书类(排列顺序为由易到难):《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注1:《论语》注本繁多,建议选用黄克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解读》或者杨伯峻著,中华书局版《译注》作为教师备课用书。
前者为国学院《论语》研读教材,后者为近现代学界最权威人士,其译注简单易懂,考据严谨。
注2:《大学》可只读第一篇(“大学之道”至“天下平”)。
注3:有人建议通读《礼记》,但鉴于《大学》、《中庸》两篇即为朱熹从《礼记》中抽出而单独成册,且思想基本可以囊括《礼记》要旨,所以没有必要通读《礼记》全书。
《礼记·礼运》篇可以学习。
由于四书内容已经不少,三年未必读得完,因此不再列出其他部分的书目。
五经中《诗经》可按照高中教材内收篇目进行选读,其他四经太过难懂,不建议统一阅读。
梁启超先生为了青年的国学入门写过《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已经附在本文之后,以供参考。
另清人张之洞有《书目答问》一书,也列出学人应读之书,可参看中华书局版《书目答问补正》。
壹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根据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的讲义整理(原载《饮冰室专集七十一》)序(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论语》《孟子》朱熹《四书集注》、戴望《论语注》、焦循《孟子正义》、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焦循《论语通释》《易经》《系辞传》、《文言传》、《卦象传》程颐《程氏易传》、焦循《雕菰楼易学三书》《礼记》《中庸》、《大学》、《礼运》、《乐记》《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学记》、《坊记》、《表记》、《淄衣》、《儒衣大传》、《祭义》、《祭法》、《乡饮酒义》十三经注疏内郑注孔疏《老子》《墨子》孙诒让《墨子间诂》、张惠言《墨子经说解》、梁启超《墨经》、梁启超《墨子学案》《庄子》《内篇》、《外篇》、《天下篇》郭庆藩《庄子集释》《荀子》《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王先谦《荀子注》《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韩非子》王先慎《韩非子集释》《管子》戴望《管子校正》《吕氏春秋》《淮南子》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春秋繁露》苏舆《春秋繁露义证》、康有为《春秋董氏学》《盐铁论》《论衡》《抱朴子》《列子》《近思录》朱熹著江永注《朱子年谱》王懋竑著贰《传习录》王守仁语徐爱钱德洪等记《王文成公全书》、《阳明记》《明儒学案》黄宗羲著《宋元学案》黄宗羲初稿全祖望王梓材续成《日知录》《亭林文集》顾炎武著《明夷待访录》黄宗羲著《思间录》王夫之著《颜氏学记》戴望编《东原集》戴震著《雕菰楼集》焦循著《文史通义》章学诚著《大同书》康有为著《国故论衡》章炳麟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著《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著《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著《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著(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尚书》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逸周书》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竹书纪年》王国维辑本《国语》《春秋左氏传》顾栋高《春秋大事表》《战国策》《周礼》孙诒让《周礼正义》《考信录》崔述著《资治通鉴》王夫之《读通鉴论》《续资治通鉴》毕沅著《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两汉会要》《唐会要》《五代会要》《通志二十略》《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周书》《魏书》《北齐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一曰就书而摘(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明史》)二曰就事分类而摘读志三曰就人分类而摘读传叁《廿二史札记》赵翼著《圣武记》魏源著《国朝先正事略》李元度著《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著《史通》刘知畿著《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著(丙)韵文书类《诗经》陈奂《诗毛氏传疏》《楚辞》朱熹《楚辞集注》《文选》《乐府诗集》郭茂倩编曹子建、阮嗣宗、陶渊明、谢康乐、鲍明远、谢玄晖《汉魏百三家集》张溥《五代诗选》王闿运《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右丞集》《孟襄阳集》《韦苏州集》《高常侍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李义山集》《王临川集》《苏东坡集》《元遗山集》《陆放翁集》《唐百家诗选》王安石选《宋诗钞》吕留良抄《清真词》周美成、《醉翁琴趣》欧阳修、《东坡乐府》苏轼、《屯田集》柳永、《淮海词》秦观、《樵歌》朱敦儒、《稼轩词》辛弃疾、《后村词》刘克庄、《白石道人歌曲》姜夔、《碧山词》王沂孙、《梦窗词》吴文英《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丁)小学书及文法书类《说文解字注》段玉裁著《说文通训定声》朱骏声著《说文释例》王筠著《经传释词》王引之著《古书疑义举例》俞樾著《文通》马建忠著《经籍纂诂》阮元编(戊)随意涉览书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世说新语》《水经注》郦道元撰戴震校《文心雕龙》刘勰《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慧立《徐霞客游记》《梦溪笔谈》沈括(。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书目)
《墨子》
孙诒让《墨子间诂》。张惠言《墨子经说解》。梁启超《墨经》。梁启超《墨子学案》。
《庄子》
郭庆藩《庄子集释》。
《荀子》
王先谦《荀子集解》。
《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
《韩非子》
王先慎《韩非子集解》。
《管子》
戴望《管子校正》。
《吕氏春秋》
《淮南子》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
《春秋繁露》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康有为《春秋董氏学》。
《东原集》
《雕菰楼集》
《文史通义》
胡适《章实斋年谱》。
《大同书》
《国故论衡》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先秦政治思想史》
《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
《尚书》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
《逸周书》
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
《竹书纪年》
《国语》《春秋左氏传》
《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丙韵文书类
《诗经》
陈奂《诗毛氏传疏》。
《楚辞》
朱熹《楚辞集注》。
《文选》
《乐府诗集》
张溥《汉魏百三家集》。王闿运《五代诗选》。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王右丞集》
《孟襄阳集》
《韦苏州集》
《高常侍集》
《韩昌黎集》
《柳河东集》
《白香山集》
《李义山集》
《王临川集》
《盐铁论》
《论衡》
《抱朴子》
《列子》
《近思录》
王懋竑《朱子年谱》附《朱子论学要语》。《二程遗书》。《朱子语类》。李东莱文献学派。陈龙川、叶水心功利主义学派。陆象山心学派。《宋元学案》。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国学入门书目及其读法序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
顷独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
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亦忆错误者,他日当更补正也。
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启超作于碧摩岩揽翠山房(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〇《论语》《孟子》《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
《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
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
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
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
但其中有堕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
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
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
其书简洁易读。
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在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
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
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须一读。
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举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上两书篇页皆甚少,易读。
陈沣《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疏,最为精切。
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
〇《易经》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之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
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抄出,随时省览。
后世说《易》者言人人殊。
为修养有益起见,则程颐之《程氏易传》差可读。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终审稿)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序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
顷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此篇。
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篇名亦忆错误者,他日当更补正也。
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启超作于碧摩岩揽翠山房。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〇《论语》、《孟子》《论语》为两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
《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
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
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
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
但其中有堕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
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
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
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
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
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须一读。
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举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右两书篇页皆甚少,易读。
陈澧《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梳,最为精切。
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宜于修养亦有益。
〇《易经》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
孔子为这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
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抄出,随时省览。
梁启超读书的三个步骤与五步要领
二随时记录阅读所想;三为将来重读提供方便。
03会通融会贯通,由内到外,由此及彼,将书全面了解。
读书的目的就是要产出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总结,回顾全书的核心观念,融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产出,并在实践中运用。
深度阅读的五步要领01敢于提问用怀疑的精神去发现问题。
天下无论大小学问,都源自“有问题”。
为什么常人很难发现问题?一是认为理所应当,熟视无睹;二是以为前人已有定论,不用再费心去验证。
疑而后有信,才算是负责,有新见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
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多鼓励孩子敢于提问,主动学习,主动解决问题,孩子才会对学习富有兴趣和动力。
02勤做笔记梁启超强调“钞录”,他提倡做读书笔记,在《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中明确提出:“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
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
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
”许多人羡慕文豪大家旁征博引的能力,以为他们天生就有过人的智慧。
殊不知他们都是靠一字一句的笔记、积累而得来的,一点一滴披沙拣金,集腋成裘。
精读的时候,要求孩子准备好笔和本子,做三个基本动作:一是标记重点,在重要的地方打上着重符号;二是及时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三是摘抄有用的内容。
03鉴别真伪用冷静头脑去鉴别资料。
梁启超认为,宋朝学者“疑古最勇”,司马光、欧阳修、朱熹等都是辨伪先锋。
到了清朝,辨伪更加兴盛,尤其可贵的是,清儒尊重古书,“能发明辨伪方法而善于运用”。
04善于归纳如梁启超言:“片言之赐,皆事师也”。
梁启超还引用了孔子和学生的对话一一先有了一个点,然后才能“贯通”所有。
这个点往往是很简单、浅显的一个概念或者一个假设,就像数学的几条公理串起了一座数学宫殿。
但是我们要善于归纳总结这个点,才能让其贯通起来。
05有些内容要做到“熟读成诵”梁启超在自己所读的很多书目中标有“希望熟读成诵”字样,他认为需要熟读成诵的内容有两种:一种是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另一种是有益身心的格言。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 蹉跎久未报命。顷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 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 凭忆想所及草此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 有并书名篇名亦忆错误者,他日当更补正 也。 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1,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 《论语》、《孟子》 《论语》为两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 《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 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 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 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 修养。
• 《韩非子》 法家言之精华。须全部浏览。
• 注释书王先慎《韩非子集释》。
• 《管子》
战国末年人所集著者,性质颇杂博,然古代各家学说 存其中者颇多,宜一浏览。注释书戴望《管子校正》 甚好。
• 《吕氏春秋》
此为中国最古之类书。先秦学说存其中者颇多,宜浏 览。
• 《淮南子》
此为秦汉间道家言荟萃之书,宜稍精读。注释书闻有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颇好。
• 注释之书:
朱熹(宋)《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 戴望(清)《论语注》,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 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 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 焦循(清)《孟子正义》, 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 其《孟子正义》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
• 《易经》
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这 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吾希望 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 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抄出, 随时省览。 • 注释之书:
• 《国语》、《春秋左氏传》
此二书或本为一书,由西汉人析出,宜合读之。《左 传》宜选出若干篇熟读成诵,于学文甚有益。读《左 传》宜参观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可以得治学方法。
国学经典书目[1]
梁启超在《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里给国人开出了“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国学大师钱穆也开过一个书单。
他认为作为中国人为了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必读的七本书是:《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其中《论》、《孟》是儒家经典。
《老》《庄》是道家经典(注:《老子》和《庄子》应该称老、庄学说,后世称他们为“道家”。
他们既不是师徒关系,也从未自称为“道家”)。
《坛经》是禅宗经典。
《近思录》是朱熹辑录的周敦颐、二程弟兄(程灏、程颐)、张载“四子”语录,可以一窥理学大概。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
《先秦诸子系年》一书不宜早读,《论语新解》则尽可读。
《庄子纂笺》亦宜看
《论语》外,须诵《孟子》《大学》《中庸》与《朱子章句集》为主
《庄子》外,须诵《老子》
四书与老庄外,该读《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遇不易解处,约略读过,遇能解又爱读处,则仍须反复多读,仍盼能背诵……
倘读中国通史,最好能看我的《国史大纲》
《二十四史》(宋史、元史、旧唐书)。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书香伴我成长,知识伴我同行本文转引自“旧书库”公众号,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论语》、《孟子》《论语》为两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
《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
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
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
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
但其中有堕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
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
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
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
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
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须一读。
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举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又两书篇(指戴焦文章)页皆甚少,易读。
陈澧《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梳,最为精切。
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宜于修养亦有益。
《易经》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
孔子为这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
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抄出,随时省览。
后世说《易》最近真者,吾独推焦循。
其所著《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皆称精诣。
学者如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
否则可以不必。
《礼记》此书为战国及西汉之“儒家言”丛编,内中有极精纯者,亦有极破碎者。
梁启超国学经典入门
目录分析
出版说明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 读法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附录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 (丙)韵文书类 (丁)小学书及文法书类 (戊)随意涉览书类
《论语》《孟子》(附论《大学》《中庸》《孝经》及其他) 《史记》 《荀子》 《韩非子》 《左传》《国语》 《诗经》 《楚辞》 《礼记》《大戴礼记》(附论《尔雅》)
致《清华周刊》书 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评胡适之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治国学杂话 治国学的两条大路 读书分月课程
精彩摘录
这是《梁启超国学经典入门》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梁启超国学经典入门》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囫囵吞枣,看过一遍,很多用词看着好头大,民国书真难读,本书是应时之作,很多版本信息,在学术界几 十年日新月异的发展下已经落伍了。
一直都想通读中国古文名著,无奈文化文平有限,对文言文理解困难,读起来非常吃力。 《左传》、《韩非 子》、《荀子》、《史记》、《论语》皆有纂改之处,相较之下《诗经》最真,《毛诗训话传》伪处太多,浏览 即可。次读《正论篇》《非十二子篇》,观其对于异派之攻难及辩护,如是则可以了解荀子之哲学及其教育。
梁启超国学经典入门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著作
礼记
读法
解题
应用
书
思想史
梁启超
国学
先生 附论
限度
国学
书目 国学 类
梁启超国学入门
梁启超国学入门作为中国人,应当具有最低限度的本国学术文化知识。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梁启超国学入门书籍。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籍《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其它词曲集随所好选读数种。
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学……皆须一读。
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
国学是什么梁启超认为,国学应当包括社会实践和读书两个方面。
我们认为,个人的社会生活实践是比读书更重要的事情。
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这种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我们主张以现实个人生活和社会实践为主线,为解决现实问题而读书。
实践(或修养)本身就是目的,并且是证实圣贤境界的唯一方法。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籍对后世的启发回顾梁启超先生在清华的日子,能够给今天做学问的人以什么样的启发呢?这些年,因为国学热,讲了很多的国学,国学也确实包含了很多的方面,但是对国学内在包含的这个“德性的学问,应该说强调得却不太够。
特别是因为胡适在近代学术的影响比较大,他提出整理国故,造成国学成为一个整理国故的学问。
因为在胡适的定义里,国学就是整理国故的学问,而整理国故的学问对于胡适来讲,不涉及哲学的人生观的发扬继承,而是对文献和历史的了解整理。
所以,我觉得梁先生在这方面,不愧是一个思想家、一个哲学家。
他对整个国学的把握,对我们应该有指导意义。
今天,我们重印的梁先生的《德育鉴》,20世纪很多文化名人都受过这本书的影响。
我们重新编辑出版,并做了一些简单的注解,就是想至少能在清华的校园文化里把梁先生原来的工作拿给大家,让今天的学生不仅能用现代的口号讲一些素质教育,也能看看我们的先贤用什么办法来修养自己。
这是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在整理国故的时代,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认为章太炎先生是南方学术的“泰山,梁任公先生是北方学术的“北斗,这“一南一北也是承认他们两个是当时国学最高的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入门书目及其读法序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
顷独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
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亦忆错误者,他日当更补正也。
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启超作于碧摩岩揽翠山房(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〇《论语》《孟子》《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
《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
此二书可谓国人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
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
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
但其中有堕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
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
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
其书简洁易读。
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在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
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
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须一读。
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举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上两书篇页皆甚少,易读。
沣《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疏,最为精切。
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
〇《易经》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之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
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抄出,随时省览。
后世说《易》者言人人殊。
为修养有益起见,则程颐之《程氏易传》差可读。
说《易》最近真者,吾独推焦循。
其所著《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皆称精诣。
学者如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否则可以不必。
〇《礼记》此书为战国及西汉之“儒家言”丛编,中有极精纯者,亦有极破碎者。
吾希望学者将《中庸》《大学》《礼运》《乐记》四篇熟读成诵,《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学记》《坊记》《表记》《缁衣》、《儒衣》《大传》《祭义》《祭法》《乡饮酒义》诸篇多浏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
若欲看注解,可看《十三经注疏》注孔疏。
《孝经》之性质与《礼记》同,可当《礼记》之一篇读。
〇《老子》道家最精要之书,希望学者将此区区五千言熟读成诵。
注释书未有极当意者,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
〇《墨子》孔墨在先时,两圣并称,故此书非读不可。
除《备城门》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读。
注释书以诒让《墨子间诂》为最善,读《墨子》宜即读此本。
《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有惠言《墨子经说解》及梁启超《墨经》两书可参观,但皆有未精惬处,《小取篇》有胡适新诂可参阅。
梁启超《墨子学案》属通释体裁,可参阅助兴味,但其书为临时讲义,殊未精审。
〇《庄子》《篇》七篇及《杂篇》中之《天下篇》最为当精读。
注释有郭庆藩之《庄子集释》差可。
〇《荀子》《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诸篇最当精读。
余亦须全部浏览。
注释书王先谦《荀子注》甚善。
〇《文子》《慎子》《公龙子》今存者皆非完书。
但三子皆为先大哲,虽断简亦宜一读;篇帙甚少,不费力也。
《公龙子》之真伪,尚有问题。
三书皆无善注。
《文子》《慎子》易解。
〇《非子》法家言之精华,须全部浏览。
(其特别应精读之诸篇,因手边无原书,举恐遗漏,他日补列。
)注释书王先谦《非子集释》差可。
〇《管子》战国末年人所集著者,性质颇杂驳,然古代各家学说存其是者颇多,宜一浏览。
注释书戴望《管子校正》甚好。
〇《吕氏春秋》此为中国最古之类书,先学说存其中者颇多,宜浏览。
〇《子》此为汉间道家言荟萃之书,宜稍精读。
注释书闻有文典《鸿烈集解》颇好。
〇《春秋繁露》此为西汉儒家代表的著作,宜稍精读。
注释书有舆《春秋繁露义证》颇好。
康有为之《春秋董氏学》,为通释体裁,宜参看。
〇《盐铁论》此书为汉代儒家法家对于政治问题对垒抗辩之书,宜浏览。
〇《论衡》此书为汉代怀疑派哲学,宜浏览。
〇《抱朴子》此书为晋以后道家言代表作品,宜浏览。
〇《列子》晋人伪书,可作晋间玄学书读。
上所列为汉晋以前思想界之重要著作,六朝隋唐间思想界著光采者为佛学,其书目当别述。
以下举宋以后学术之代表书,但为一般学者节啬精力计,不愿多举也。
〇《近思录》朱熹著江永注读此书可见程朱一派之理学其容何如。
〇《朱子年谱》,附朱子《论学要语》,王懋竑著此书叙述朱学全面目最精要,最精要有条理。
若欲研究程朱学派,宜读二程《遗书》及朱子《语类》。
非专门斯业者可置之。
南宋时与朱学对峙者尚有吕东莱之文献学一派,龙川、叶水心之功利主义一派,及陆象山之心学一派,欲知其详,宜读各人专集。
若观大略,可求诸《宋元学案》中。
〇《传习录》王守仁语徐爱钱德洪等记读此可知王学梗概。
欲知其详,宜读《王文成公全书》。
因阳明以知行合一为教,要合观学问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经过,具见集中各文。
故《阳明集》之重要,过于朱、陆诸集。
〇《明儒学案》黄宗羲著〇《宋元学案》黄宗羲初稿全祖望王梓材两次续成此二书为宋元明三朝理学之总记录,实为创作的学术史。
《明儒学案》中江、江右、王门、、东林、蕺山诸案最精善。
《宋元学案》中象山案最精善,横渠、二程、东莱、龙川、水心诸案亦好,晦翁案不甚好。
百源(邵雄)、涑水(司马光)诸案失之太繁,反不见其真相,末附王安石《荆公新学略》最坏。
因有门户之见,故为排斥,欲知荆公学术,宜看《王集》。
此二书卷帙虽繁,吾总望学者择要浏览,因其为六百年间学术之总汇,影响于近代甚深。
且汇诸家为一编,读之不甚费力也。
清代学术史,可惜尚无此等佳著。
唐鉴之《国朝案小识》,以清代最不振之程朱学派为立脚点,偏狭固陋,万不可读。
江藩之《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亦学案体裁,较好。
但江氏常识亦凡庸,殊不能叙出各家独到之处,万不得已,姑以备参考而已。
启超方有事于《清儒学案》,汗青尚无期也。
〇《日知录》《亭林文集》顾炎武著顾亭林为清学开山第一人,其精力集注于《日知录》,宜一浏览。
读文集中各信札,可见其立身治学大概。
〇《明夷待访录》黄宗羲著黄梨洲为清初大师之一,其最大贡献在两《学案》。
此小册可见其政治思想之大概。
〇《思问录》王夫之著王船山为清初大师之一,非通观全书,不能见其精深博大。
但卷帙太繁,非别为系统的整理,则学者不能读。
聊举此书发凡,实不足以代表其学问之全部也。
〇《颜氏学记》戴望编颜习斋为清初大师之一。
戴氏所编学记,颇能传其真。
徐世昌之《颜学》亦可供参考,但其所集《习斋语要》《恕谷(塨)语要》,将攻击宋儒语多不录,稍失其真。
顾、黄、王、颜四先生之学术,为学者所必须知,然其著述皆浩博,或散佚,不易寻绎。
启超行将为系统的整理记述,以饷学者。
〇《东原集》戴震著〇《雕菰楼集》焦循著戴东原、焦理堂为清代经师中有精深之哲学思想者,读其集可知其学,并知其治学方法。
启超所拟著之《清儒学案》《东原理学》两案,正在属稿中。
〇《文史通义》章学诚著此书虽以文史标题,实多论学术流别,宜一读。
胡适著《章实斋年谱》,可供参考。
〇《书》康有为著南海先生独创之思想在此书,曾刊于《不忍杂志》中。
〇《国故论衡》章炳麟著可见章太炎思想之一斑,其详当读《章氏遗书》。
〇《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著有偏宕处,亦有独到处。
〇《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著〇《先政治思想史》梁启超著将读先经部、子部书,宜先读此两书,可引起兴味,并启发自己之判断力。
〇《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著欲略知清代学风,宜读此书。
(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〇《尚书》中惟二十八篇是真书,宜精读。
但其文佶屈赘牙,不能成诵亦无妨。
余篇属晋人伪撰,一浏览便足。
(真伪篇目,看启超所著《古书之真伪及其年代》,日当出版。
)此书非看注释不能解,注释书以星衍之《尚书今古文注疏》为最好。
〇《逸周书》此书真伪参半,宜一浏览。
注释书有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颇好。
〇《竹书纪年》此书现通行者为元、明人伪撰。
其古本,清儒辑出者数家,王国维所辑最善。
〇《国语》《春秋左氏传》此两书或本为一书,由西汉人析出,宜合读之。
《左传》宜选出若干篇熟读成诵,于学文甚有益。
读《左传》宜参考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可以得治学方法。
〇《战国策》宜选出若干篇熟读,于学文有益。
〇《周礼》此书西汉末晚出。
何时代人所撰,尚难断定。
惟书中制度,当有一部分为周代之旧,其余亦战国汉间学者理想的产物,故总宜一读。
注释书有诒让《周礼正义》最善。
〇《考信录》述著此书考证三代史事实最谨严,宜一浏览,以为治古史之标准。
〇《资治通鉴》此为编年政治史最有价值之作品。
虽卷帙稍繁,总希望学者能全部精读一过。
若苦干燥无味,不妨仿《春秋大事表》之例,自立若干门类,标治摘记作将来著述资料。
(吾少时曾用此法,虽无成书,然增长兴味不少)。
王船山《读通鉴论》,批评眼光,颇异俗流,读《通鉴》时取以并读,亦助兴之一法。
〇《续资治通鉴》毕沅著此书价值远在司马光原著之下,自无待言。
无视彼更优者,姑以备数耳。
或不读《正续资治通鉴》,而读《九种纪事本末》亦可。
要之非此则彼,必须有一书经目者。
〇《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三书卷帙浩繁,今为学者摘其要目:《田赋考》、《户口考》、《职役考》、《市籴考》、《征榷考》、《国用考》、《钱币考》、《兵考》、《刑考》、《经籍考》、《四裔考》,必须读。
《王礼考》、《封建考》、《象纬考》,……绝对不必读。
其余或读或不读随人。
(手边无原书,不能具记其目,有漏略当校补。
)各人宜因其所嗜,择类读之。
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者,则读前七才考。
余仿此。
马氏《文献通考》,本依仿杜氏《通典》而作,若尊创作,应举《通典》。
今舍彼取此者,取其资料较丰富耳。
吾辈读旧史,所贵者惟在原料,炉锤组织,当求之在我也。
《两汉会要》《唐会要》《五代会要》,可与《通考》合读。
〇《通志二十略》渔仲史识、史才,皆迈寻常。
《通志》全书卷帙繁,不必读。
二十略则其精神所聚,必须浏览,其中与《通考》门类同者或可省。
最要者,《氏族略》《六书略》《七音略》《校雠略》等篇。
〇《二十四史》《通鉴》《通考》,已浩无涯矣,更语及庞大之《二十四史》,学者几何不望而却步!然而,《二十四史》终不可不读。
其故有二:(一)现在既无满意之通史,不读《二十四史》,无以知先民活动之遗迹;(二)假令虽有佳的通史出现,然其书自有别裁,《二十四史》之原料,终不能全行收入,以故《二十四史》终久仍为国民应读之书。
书既应读,而又浩瀚难读,则如之何?吾今试为学者拟摘读之法数条:一曰就书而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