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入门:四书和五经

合集下载

个国学常识知识点

个国学常识知识点

个国学常识知识点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哲学、文学、历史、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国学对于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有关个国学常识的知识点。

1. 四书五经: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周易》、《尚书》、《礼记》、《周礼》、《诗经》五部经典。

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被誉为儒家经典,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2. 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常见的文体,分为起讲、承接、分证、托例、起讲、明正、辨证、垂史八个部分。

以其固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成为了当时文人学士必须掌握的写作技巧,但也因此带来了刻板、僵化的文风。

3. 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入门读物,由朱熹撰写。

全书共三百字,通过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道德等基本概念,起到了教育和启蒙的作用。

4. 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是中国的岁时计时法,由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组成。

每个生肖代表了一个特定的年份,也代表了一种动物的性格和象征意义,被广泛运用于民俗和文化传统中。

5. 诗词歌赋:诗词歌赋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爱情等各种主题的思考和情感。

中国古代有很多伟大的诗人和作品,如杜甫的《春望》、李白的《静夜思》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6. 书法: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通过运用毛笔和墨汁,通过特定的字体和笔画表达情感和意境。

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和字体,如王羲之、颜真卿等,他们的作品被视为艺术和文化的瑰宝。

7.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8. 五德:五德是古代中国历史学说中的理论,认为中国历史按照德行之盛衰划分为五个时期:仁德、礼德、智德、忠德、信德。

四书五经诗词

四书五经诗词

四书五经是指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包括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以及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和《易经》。

以下是四书五经诗词:
1. 《诗经》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论语》中孔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 《孟子》中的《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4. 《大学》中的“所谓修身在于正其心,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5. 《中庸》中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6. 《尚书》中的“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7. 《礼记》中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8. 《春秋》中的“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9. 《易经》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以上只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分诗词,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介绍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介绍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介绍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五经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四书五经》“五经”儒家的五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

一、《易》:又称《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

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

卦辞和爻辞共约5000字,可能是西周初年编定的。

它不仅对于了解殷周时代的哲学思想、社会生活有极重要的意义,而且保存了一些相当罕见的商周史事材料。

《易》的传,包括系辞、说卦等十个部分,旧时称“十翼”,是东周时人们所写的对于《易》经部分的解释。

二、《书》:又称《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

最初只泛称为《书》,其后分为夏、商、周书,以后才称为《尚书》,义谓上古之书。

秦汉之际,《尚书》多亡,独秦博士济南伏生壁藏之书。

汉初,伏生求得其书,存28篇,教授于齐鲁之间。

这部《尚书》以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故称《今文尚书》。

此外,汉代还有《古文尚书》,据说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

三、《诗》:又称《诗经》。

汉初传授《诗》的有齐、鲁、韩三家,都立于学官。

毛公亦传,未得立。

后来,三家诗亡缺,毛诗独传,因此《诗》又称《毛诗》。

《诗》今存305篇,各篇时代早晚不一,早至周初,晚至春秋中期。

《诗》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了解先秦社会风貌的珍贵材料。

四、《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礼记》。

《仪礼》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礼仪制度的汇编。

五经指儒家的五部经典是什么

五经指儒家的五部经典是什么

五经指儒家的五部经典是什么【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五经:尚书《尚书》又称《书》、《书经》,是儒家经书之一,是一部先秦文献汇编,内容以上古及夏、商、西周君臣讲话记录为主。

是中国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

四书:孟子《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完成于战国时代中后期。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各项活动,及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学说和思想,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撰而成。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五经:春秋左传《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

四书:大学《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讨论古代汉族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四书:论语《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汉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

《论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五经: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诗》,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四书五经详细解读

四书五经详细解读

四书五经详细解读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包括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这些经典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和政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针对每本经典作简要解读。

1. 《大学》:又称《大学章句》,是《礼记》的一篇。

《大学》强调了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原则。

它强调个人修身的重要性,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实现社会和谐与国家富强的基石。

它还提出了“学而优则仕”、“首孝悌、次谨信”等教育观念和道德准则。

2. 《中庸》:又称《中庸章句》,是《礼记》的一篇。

中庸强调了人的自我调整和平衡的重要性。

它认为人应当“中”、“平衡”,既不过于纵欲懈怠,也不过于苛求自责。

它认为只有通过中庸之道,才能达到心理、道德和思想上的完美,并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

《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论以及他与弟子间的对话。

《论语》强调了君子的修养和道德规范,提出了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等重要原则。

它教育人们要慎思笃行,成为为人民所敬仰的君子。

4.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著作。

《孟子》强调了人性善的思想,认为人天生具有善良的本性,但也需要后天教育来引导和培养。

它提出了以仁义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观,认为君主应该行仁政,对百姓亲民,才能维持社会秩序和国家的稳定。

5.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记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

《诗经》包括许多民间歌谣和赋诗,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与现实,主题涉及爱情、友情、劳动、战争等方方面面。

通过分析《诗经》的文化内涵,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精神面貌和道德追求。

6.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记载文献,包括周朝至春秋时期的君王政绩和日常事务。

《尚书》注重勤政、信守承诺、崇尚公正,强调了君主的政治责任和道德规范。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
详细的你可以看看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百科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四书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四书五经是什么是?
字体大小:tT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上书、周礼、周易、春秋
简单的说法,四书指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虽然这些经书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是作为经典来遵奉的,但其实也有时代的不同,我们今天把儒家学派的经书统称为十三经是源于南宋时代,而在之前又分几个时期,不同的时期对经书有不一样的说法,这是要加以注意的。
其中,礼经在汉朝是指仪礼,主要讲士大夫阶层的礼仪,在汉朝时叫<士礼>,晋朝时始称<仪礼>,同时还有两部讲礼的:<周礼>和<礼记>。至东汉时,学者郑玄为这三部礼书作注,合称三礼,唐以后都列入经书。
另外我们最容易错误的是春秋一书,<春秋>本是鲁国史书,我们称春秋一般是指它的注解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东汉以后左传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通常情况下我们说春秋就是指左传。

四书五经详解

四书五经详解

四书五经详解一、概述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总称,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这些经典作品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对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四书五经进行详细解读,探讨其中的思想内涵和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四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1 《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庸之道”的思想。

《大学》讲求个人修身养性,追求道德的完美,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同时,它也教导人们如何管理家庭,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在治国方面,《大学》强调君主应以仁爱之心治国,以德为先,以身作则,使人民得到福祉。

2.2 《中庸》《中庸》是《论语》中的一篇,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它强调“中庸之道”的重要性,即遵循中道,不偏不倚地行事。

《中庸》认为,一个人只有在思想、行为上保持中庸的状态,才能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

它也教导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衡,不偏激,不走极端。

2.3 《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它包含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诲,强调道德修养、学习和行为规范。

《论语》中的各种格言和故事,对中国人民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教导人们要做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人,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孟子》是孟子的著作,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它阐述了孟子的思想和主张,包括仁爱、义、礼、智等。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发扬光大。

它教导人们要追求道德的完美,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以义为准则行事。

《孟子》还强调君主应以仁爱之心治国,为人民谋福利。

三、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3.1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五经之一。

它包含了从古代各个时期的民歌、宫廷歌曲和赋诗等,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人民的生活。

四书五经里的五经指的是什么

四书五经里的五经指的是什么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

《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后来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四书五经全文

四书五经全文

四书五经全文四书:四书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经典之一,其中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这些经典被视为儒家学派的核心文献,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这四本经典的全文: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中庸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民莫不畏其至矣,而骄且吝。

自反而不缩,自前而不躚,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君子之所以笃厚者,以其不居其位也;其所以辍学问者,以其恶乎小节也;德之厚者,志之大者也。

立志行道,守其德不忘,持其志不忍,由民而上。

夫受乎上者,不离礼仪;安乎上者,固序;率乎上者,效法;致乎上者,显德。

夫著乎前者,不可待以察其臧否;揖乎左右者,审以辨智愚;辩乎前者,不可不慎也。

《诗》曰:“审己度,以遏不能。

”未可去也!从其至也!论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原思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四书五经区分标准

四书五经区分标准

四书五经区分标准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的合称,包括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区分四书五经的标准主要是从内容、创作背景、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考量。

四书主要收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和思想,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而五经则收录了更广泛的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在创作背景方面,四书五经的创作时间跨度较大,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

其中,四书成书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状况,而五经则成书于更早的历史时期,反映了不同朝代的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变迁。

在文化价值方面,四书五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和研究四书五经,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四书五经的区分标准主要包括内容、创作背景和文化价值等方面。

四书更侧重于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五经则更广泛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变迁。

学习和研究四书五经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历史变迁。

简述四书五经的内容

简述四书五经的内容

简述四书五经的内容1.引言1.1 概述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集合的总称,其中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而五经则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这些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文化遗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们不仅是古代帝王将相和士人学子的必修读物,也是后世文人墨客的借鉴和启示之源。

四书包含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大学》和《中庸》强调了修身养性、治家平天下的重要性,提出了“勤思明辨,致志笃行”的道德要求。

《论语》和《孟子》则主要以对话和言行记录的形式,展现了儒家思想家的政治智慧和道德追求。

五经则包含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宗教经典。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歌谣和宗教文化;《尚书》是殷商和周王朝的政治文献,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礼记》则涵盖了古代礼仪制度和人际关系的规范;《周易》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经典之一,探讨了天人关系和宇宙运行的原理;《春秋》则记载了鲁国国君及其周围列国的政治事件和著名人物的事迹。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对于古代的政治决策、道德伦理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影响,对于现代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通过学习四书五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对于我们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这些经典著作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理念,也可以成为我们面对现代社会问题时的参考和借鉴,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抉择。

因此,四书五经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和深入探索。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的说明。

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详细介绍文章的目录和各个章节的内在联系。

首先,本文分为大纲、引言、正文和结论四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先概述整篇文章的背景和意义,解释为什么我们要讨论四书五经的内容,以及在何种背景下撰写这篇文章。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

五经
《礼记》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 戴礼》,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 《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 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 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 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乾(卦一) ——吉人自有天象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五经
《春秋左传》简介:
《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流传到现在的《春秋》有三种,即《左传》、《公羊传》
和 谷梁传》,《左传》被认为较重要,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一部与《春秋》有关的、相对独立的史书。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四书
《孟子》简介:《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 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2、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 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五经
《诗经》简介: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 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333名词解释四书五经

333名词解释四书五经

333名词解释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的总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具体来说,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则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1.《大学》:是《礼记》的一篇,是一部有关教育与修身的经典。

强调通过学习和修习,人们可以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2.《中庸》:也是《礼记》的一篇,它传达了“中和之道”的理念,即在人际关系和个人修养方面都要保持平衡,避免过分和极端。

3.《论语》:是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文字。

它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系统地整理和阐释,包含丰富的道德教诲和政治智慧。

4.《孟子》:是中国儒家经典之一,由孟子及其学生编著。

主要讨论人性善恶与天理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们应该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和谐。

5.《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诗,以五言句式为主,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爱情、自然等的感悟与思考。

6.《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政治文献,里面记载了周朝及其前后的历史以及一些国家制度和政治理念,被视为古代君主政体的权威。

7.《礼记》:是一部关于礼制的经典著作,详细记录了古代中国的仪式、礼节和规范。

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为通过遵循适当的仪式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

8.《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预测和哲学著作之一,也是一种卜卦的方法。

它由64个卦爻组成,通过阐述卦象和爻辞的含义来揭示人类生活和宇宙万物的规律。

9.《春秋》: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经典。

因为编辑者是鲁国的一位官员,所以这部书多以鲁国为中心,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战争和社会变迁。

也因为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写而被人们用作评价人物品德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书五经涵盖了哲学、历史、经济、政治、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思想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

它们不仅是重要的学术研究对象,更是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基石。

四书五经介绍

四书五经介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庸》
总结词
《中庸》是四书中的第二篇,主要讲述了中庸之道的含义和 实践方法。
详细描述
《中庸》由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全文约3500字,主要讲述 了中庸之道的含义和实践方法。其中强调了人的内在修养和 外在表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实践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论语》
总结词
《论语》是四书中的第三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四书五经介绍
2023-11-09
目录
• 四书介绍 • 五经介绍
01 四书介绍
《大学》
总结词
《大学》是四书中的第一篇,是儒家思想的入门经典,主要讲述了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详细描述
《大学》由孔子弟子曾参所著,全文约1700字,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内修身、外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式来实现人生的最高境界。其中强调了人的本性和修养 的重要性,以及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传承与影响
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对 后世历史学和思想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礼记》
礼制文献
记录了古代的礼制、仪礼 和习俗,涉及社会生活的 各个方面。
内容与价值
分为《大戴礼记》和《小 戴礼记》两部,是研究中 国古代礼制文化的重要文 献。
传承与影响
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对 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著,全书约20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 资料。其中涉及了伦理、道德、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以及如何做人、如何治理国家等重要问题。
《孟子》
总结词
《孟子》是四书中的第四篇,主要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四书五经指的是哪些国学书籍

四书五经指的是哪些国学书籍

四书五经指的是哪些国学书籍四书五经指的是哪些书籍四书五经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其中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先秦时期,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作为六经。

《乐经》后来失传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的基本内容简述一,《大学》。

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

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是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二,《论语》。

是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合作编撰而成的一部经典,成书于战国前期,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

全书共20篇492章,记录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三,《孟子》。

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

孟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这部书主要体现的是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动。

四,《中庸》。

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

相传是由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五,《周易》。

相传是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共六十四卦,每一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传》包括上彖一、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系五、下系六、文言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共有十篇,故称《十翼》。

《周易》出自于《易经》,《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四书五经 名词解释

四书五经 名词解释

四书五经名词解释一、四书五经名词解释:1、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论语》为四书之首,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主要内容有孔子谈论理想人格修养、学习和为政等方面。

在政治上,《论语》强调“仁”的思想,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4、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相传由孔子编选,收入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汉武帝时,《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

《尚书》相传是孔子所著,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

据传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后来他的学生和再传学生把《尚书》和《春秋》加以整理,称为《尚书》,或取其整数称《书经》。

自汉武帝起,《尚书》被列为儒家经典。

《礼记》是记载和论述先秦时期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子思所作,《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

二、五经释义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弟子的问答,有七篇之多,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采,对后世散文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3、《大学》是一本富含哲理的书,是儒家经典《大学》的精华选编,南宋学者朱熹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4、《中庸》又名《中和》或《中庸》。

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著作。

四书五经的内容

四书五经的内容

四书五经的内容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的简称,它们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易经》和《春秋》。

这些书籍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正文:
1. 《大学》
《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中的一篇,也被称为《中庸》。

它的主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述了一个人如何通过修身齐家来治国平天下。

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道理,强调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重要性。

2. 《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中的一篇,也被称为《论语》。

它的主题是“中不偏,庸不易”,讲述了一个人如何在不偏不倚地行事和不变通的情况下处理问题。

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的道理,强调了“中庸”的重要性。

3. 《论语》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中的一部,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它的主题是“仁、义、礼、智、信”五德之间的互动,讲述了一个人如何通过践行“仁、义、礼、智、信”来完善自己。

4. 《孟子》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中的一部,包含了孟子的言行和思想。

它的主题是“仁、义、道、德”四德之间的关系,讲述了一个人如何通过践行“仁、
义、道、德”来完善自己。

5. 《礼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中的一部,包含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礼仪规范和制度。

它的主题是“礼乐、礼制、礼运”,讲述了一个人如何通过践行“礼乐、礼制、礼运”来完善自己。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四书指什么?五经指什么?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上书、周礼、周易、春秋简单的说法,四书指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虽然这些经书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是作为经典来遵奉的,但其实也有时代的不同,我们今天把儒家学派的经书统称为十三经是源于南宋时代,而在之前又分几个时期,不同的时期对经书有不一样的说法,这是要加以注意的。

其中,礼经在汉朝是指仪礼,主要讲士大夫阶层的礼仪,在汉朝时叫<士礼>,晋朝时始称<仪礼>,同时还有两部讲礼的:<周礼>和<礼记>。

至东汉时,学者郑玄为这三部礼书作注,合称三礼,唐以后都列入经书。

另外我们最容易错误的是春秋一书,<春秋>本是鲁国史书,我们称春秋一般是指它的注解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东汉以后左传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通常情况下我们说春秋就是指左传。

四书在先秦前就存在的,当时尚无四书之说,其中<论语>孔子死后汇编的孔子言行录,<<孟子>是记述旧中国时代孟轲的政治思想的书,而<大学>与<中庸>本来是礼记里的两篇文章,讲作学问和修身之道的,到南宋时,学者朱熹把它们分别独立出来加以注解,并且和<论语>、<孟子>合编为一套丛书,作为学习儒家经典的初级入门教材,叫做<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也叫四子书,此外还有个别称叫“学庸论孟”。

另外,我要给大家讲的是这四书五经内容涉及面广,包括文学、史学、哲学、政治、经济、教育、伦理、道德、天文地理、艺术科技等各个方面。

儒学最初的课程有四门功课,是儒生的必修课,它们是诗、书、礼、乐,时称为四术,约相当于今天的文学课、古代史课、政治课及音乐课。

后来增设了易和春秋,相当于当时的哲学课和近代史课,这已经是孔子晚年的时期了,后人称之为“六艺”,也叫六经。

其中因为古代没发明乐谱而致使乐经在战争中失传,到汉朝时只剩下了其他五经,汉文帝时开始设立各经学博士至武帝时代完成系统学府,五经之说至此流传至今。

文学常识-四书五经

文学常识-四书五经
文学常识: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统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著作。那么四书五经 详细指的是什么呢?以下是具体介绍文学学问的小丛书:四书五经, 欢迎阅读! 关于四书五经 四书指《论语》 《孟子》 《高校》和《中庸》;五经指《诗经》 《尚 书》 《礼记》 《周易》和《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在此之前还有一个《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 六本书又叫《乐经》,是南宋以后儒家的基本书目,也是儒生必读之书。 四书五经的出处 来源:《四书五经》:“五经是什么?《白虎通五经》,《诗》 《书》, 《礼》,《易》也。” 朱,南宋闻名哲学家,人称“四书五经”《春秋》 五经指《四书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汉武帝开国 第五年(公元前 136 年),设立五经大夫,确立了经学的崇高地位。 1.《春秋》:又名《易》,包括经典和传播。佛经中有六十四卦,每卦六 卦。《挂词》、《药词》约有五千字,可能是西周初年编纂的。它不仅对 了解殷周哲学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保存了一些宝贵的商周 史料。《周易》的传,古称“十翼”,包括系词、卦等十个部分。是东 周人写的《易》经的说明。 2.《易》:又名《书》,是中国古代皇室的敕令、誓词和追溯古代历史遗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第4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四书 《春秋左氏传》 《左传》和《高校》 《中庸》统称四书,是传道授业 解惑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中国广为流传,其中许多成为 了流行的格言。四书是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取出《论语》和《孟子》 两本书,并合为四书。他们之所以叫《礼记》(也叫《高校》),简称《中 庸》,是因为早期儒家的四大代表人物,曾参、子思、孔孟。之后历代 都将《论语》列为科举考试范围,从而创建了《孟子》的独特地位。甚 至宋朝以后《四子书》都在《四子》以上。在元年(1190 年),当时闻 名的哲学家朱将福建漳州的《四书》、《四书》、《四书》、《四书》汇合在 一起,作为一套书刊出版。儒家学者认为“先读《五经》以确定其规 模;其次次读取《高校》,确定其根;其次遍读《论语》,为了看它的发 展;古人的精妙之处,读《孟子》。他曾经说过“《中庸》,《高校》的 阶梯”(《论语》)。朱写的《孟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唐是《中 庸》倍,宋朝是《四子》倍。”“四书”指四书《六经》 《朱子语类》 《四书章句集注》 《五经》。其中《四书》和《论语》是孔孟及其学生 的言论集,《孟子》和《中庸》是《高校》的两个。这是南宋闻名学者 朱第一次把它们放在一起。然而,在朱之前,程颢、程颐兄弟都极力主 见这些书。他们认为《论语》是孔子教授“初学者入德之门”的重要书 籍,孔子的学生也参加了编纂;《孟子》是《孔子教心法》一书,孔子 的孙子认为是“笔之子之书,以赠孟子”。这两本书和《高校》、《中 庸》一起,表达了儒家的基本思想,是学习和对待儒家最重要的文献。 依据这一观点,朱编了四本书:《礼记》、《高校》、《中庸》、《论语》。因

国学经典中庸

国学经典中庸

五、第一章:天命
译文上天赋予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本性,遵循本性来为人处事就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来修身养性,使一切事物符合正道,这就是圣人的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能称之为正道了.品德高尚的君子在没有人看得到的地方也是谨小慎微,在没有人听得见的地方也心存戒惧.最隐蔽暗藏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地方,越是细微之处就越是明显.所以,品德高尚的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会更加小心谨慎.喜怒哀乐的情绪还没有表露的时候,心中平静无所偏倚,这称之为中;如果这些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都符合礼度,没有过分,那就叫做和.中是世间人人都有的本性,而和是天下人共同遵循的原则.若是将这个道理推而广之,达到中和的完善境界,那么天地便各安其所,世间的万事万物就自如地生长繁育.
综合来看:中庸应主要为子思所作,只是后来掺入了秦人,可能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整理.
三、中庸
中庸是儒家一部重要的经典,它同易经一样,都是儒家的理论渊源,而子宋代以后,中庸则成为儒者研读的重点.
朱熹:忧深言切,虑远说详
程颐:中庸是孔子传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是经世实用的学问.
四、中庸之道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八、工作之中庸之道
不上,不惟下,直在中间
不因为上级的权威而迷信 不因为下面众人的意见而妥协,根据事实情况公平正直的处理事情.
天既实而无虚,人亦须至诚无伪,方可行天道.
THANKS
大家
解释: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易经:言无欺骗诈伪,行不越轨盲动,人之言行合于正理,也就是合于天道规律.
我认为,简单说就是明上下之别,尊卑之义,高下之等,美恶之分.动止周旋都要合礼理.
五、第一章:天命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诗、书、礼、易、春秋”, 之外,还有一本《乐 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 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 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学子 们的必读之书。
儒家的五圣
至圣先师:孔子 复圣:颜回
宗圣:曾子
述圣:子思
亚圣:孟子
至圣先师:孔子 复圣:颜回
《论语》20篇 492章(句) 学而第一 雍也第六 先进第十一 为政第二 述而第七 颜渊第十二 八佾第三 泰伯第八 子路第十三 里仁第四 子罕第九 宪问第十四 公冶长第五 乡党第十 卫灵公第十五
世 纪


东西





















儒家经典的学习次第:《三字经》早有明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国学经典入门:四书和五经
国学通识课·儒家经典简介
“儒家像粮食店,佛家是百货店,道家则是药店”(南怀瑾)
“儒家像粮食店,是日常所需,打倒了儒家,我们 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各 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 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 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 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去理会 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不可。
中华图书分类简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产生的典籍难以数计,据不完全 统计,留存至今的尚有8万余种之多。对古籍的分类整理也 很早就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始于公元前26年 西汉成帝时,由刘向、刘歆父子先后主持,最终编成了中 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目录《七略》。《七略》将当时搜辑 整理的典籍分为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六 大类,加上概论性质的辑略,总题《七略》。 西晋荀勖的《晋中经簿》将六略改为四部,即甲部录经书 (相当于六艺),乙部录子书(包括诸子、兵书、数术、 方技),丙部录史书,丁部为诗赋等,这就奠定了四部分 类的基础。 四部体制的最终确立,体现在《隋书·经籍志》中,这部 实际上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编的目录,正式标注经、史、子、 集四部的名称,并进一步细分为40个类目。隋朝以后图书 分类的主流是沿用四部分类。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
出处:出自《礼记》 作者:曾子(曾参) 门类:与《中庸》《论语》《孟子》 合称四书 地位:四书之首、儒家学说的大纲、 中国传统道德及读书人价值观的渊源。
四书中的《大学》
《大学》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 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 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 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 后,则近道矣。
宗圣:曾子
述圣:子思
亚圣:孟子
经典常识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 从未单独刊印。字数:1753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由其学生编辑而成。字数:13700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字数:34685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 前从未单独刊印。字数:3568

• 《老子》《庄子》《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 • 六艺、国学礼仪、习惯、修养……

• 《唐诗》《宋词》《元曲》《楚辞》 • 《聊斋志异》、四大名著、……
四书五经
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大学》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中庸】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 故笔之於书,以授孟子。 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 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 其味无穷。皆实学也。 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 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中国国学经典的分类:经史子集
经史 集子
经:经书,儒家经典著作; 史:史书,官方正史; 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 集:文集,诗词汇编。

•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 《孝经》《诗经》《春秋》四书五经……

• 《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人物、文化典故
——南怀瑾
什么是儒?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 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 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 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 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 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 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 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 最高。”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 名。少昊氏以鸟名官,而祝鸠氏为司徒。尧 时舜为司徒。舜摄帝位,命契为司徒,管教 化人民。契玄孙之孙曰微,亦为夏司徒。周 时司徒为地官,掌邦教。东汉的三公中也有 司徒的存在,也是以丞相的身份出现,负责 主管教化。 有人认为儒者是指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 负责治丧、祭神等各种宗教仪式。"儒本求 雨之师,故衍化为术士之称"(《国故论 衡·原儒》)。
至圣先师






西战
西三




上夏


汉国 晋





21
古 时 代
-15世纪 -770年 -221年 25年 265年 420年 618年 960年 1271年 1636年 1949 年
-21世纪-11世纪 -475年 -202年 222年 317年 581年 907年 1127年 1368 年 1912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