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押题 精粹 历史(教师用卷)
2016届高三联考压轴卷(三)历史试题
学易·睿芽2016届高三联考压题卷(三)历史参考答案24.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核心信息就是“故宽难”即子严主张“猛比宽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子产应属于法家学派,故选A。
25.C 解析:本题重点考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能力,封建政府所有的举措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义门陈氏”重视伦理亲情有利于社会稳定,符合统治者的利益,故选C,A项过于表面化,B项表述错误,宗法制到秦朝以后就不复存在,儒家思想在汉武帝后即居统治地位,故D项错误。
26.B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下皇亲国戚仍有其他入仕途径,故A错误。
薛元超,李洞虽居高位,但因未参加科举制而遗憾终身,说明士人入仕观念发生改变,故B正确。
CD与材料无关。
27.B 解析:明政府禁止金银流通,但民间白银流通现象愈演愈烈,民间的白银只可能来自中外贸易,故B正确。
明朝封建统治不断加强,故A项错误。
C项材料无从体现,D项表述错误。
28.C解析:1870年-1894年中国进口鸦片货值变化不大,即鸦片进口量变化不大,值比重不断下降,说明中国进口其他商品增多,应为西方的工业制成品或机器设备,这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故C正确。
表格中只反映进口鸦片比重,不能反映出口情况,故A错误,1870-1894年列强侵华们以倾销商品为主,方式无太大变化,故B错误D选项与材料无关。
29.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英两国政府对条约的不同做法,究其根源是两国的政治体制不同。
故D项正确。
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故A错误。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的代议制民主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故B错误,C项表述错误。
30.B 解析:材料反映毛泽东仅反对将部队主力全部拉出去与敌人对抗,这显然是针对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城市进行武装暴动的作法,而主张“政权建设”“波浪式前进”,即“工农武装割据”。
故选择B。
31.A 解析:三年困难充分暴露了“左”倾错误的严重后果,中央从1960年开始纠“左”,进而提出“八字方针”材料中的规定就是调整工农比例的体现。
2016年高考原创押题卷(江苏卷)历史 含答案解析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的《孝经》便征引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这体现的本质是()A.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德育B.中国文化以家庭为单位C.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D.受宗法制影响,体现中国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家国一体2.“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最有可能出自于()A.《墨子》B.《孟子》C.《论语》D.《韩非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可以看出体现了墨子的“尚贤”的主张,故本题答案选A项。
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墨子3.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
魏晋以来,浸以华重。
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
”这段话意在指出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官制的变迁·中书与尚书令官职4.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深度押密卷(2)(教师版)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答案】B 【解析】【答案】B。解析: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统治者举行祭 天大典,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 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B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故C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 治统治,而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故D项错误。
主要目的是( )。
A、制造西欧与苏联的矛盾 B、宣告“冷战”开始 C、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 D、揭露苏联侵略扩张、称霸欧洲的野心
【答案】C 【解析】【答案】C。解析:引文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从而揭开了冷战的序
幕。
15、西方法律大多继承了古罗马法。古罗马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和原则,今天依然起作用的有( )。
【答案】C 【解析】【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公举一大酋总摄之”“不四载即受代”可以看出,“这~国家”应是美国。再从中国历史发展 的进程来看,这一主张很少有人理解,在当时几乎没什么影响,故选C项。
12、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起: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 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未能反映的是( )。 A、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 B、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 C、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 D、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试卷链接:/t/v3C8idL.html
2/8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11、魏源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他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 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 魏源最向往的是哪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泄露天机——2016年金太阳高考押题 精粹 历史
泄露天机——2016年金太阳高考押题精粹历史本卷共53题,两种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35小题,非选择题17小题。
一、选择题(35个小题)1.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
”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
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2.据《左传》记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这反映了A.盟约成为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准则 B.周王与部分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C.周王与诸侯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D.成王通过签订盟约成为天下共主3.贞观元年,唐太宗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比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
”据此可知,唐太宗认为A.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B.制度实行的效果与初衷不符C.中书省门下省不应互相牵制 D.三省六部制导致了亡国危机4A.秦朝御史大夫C.唐朝六部尚书 D.清朝军机处大臣5.光绪二十年,清政府有保留地加入了《国际海关税则出版联盟公约》;光绪二十五年,清政府应邀参加俄国发起的国际和平会议,并加入相关公约。
这一现象表明晚清外交A.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外交的制度框架 B.放弃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发生重大变化 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6.宋代的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同的,南方增长极快。
南宋末年,临安府九县人口达到124万,尚不包括不下十万人的军队以及为数众多难以统计的流动人口。
而同时期,伦敦只有2万人,巴黎有4万人,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也不过10万人口。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押题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押题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共12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和姓名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1卷(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项1.第1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纸上,只答在试卷不得分。
24史载,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轻税,弛关市之征。
”由此可见当时A.商税是齐国赋税的主要来源B.小农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C.全国性商品市场已基本形成D.齐国重视商业经济的发展25.中国古代某朝代“中枢部门的分市……不取决于或出令、或审覆、或执行的程序环节分工,基本上是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
”据此判断,该朝代负责”民政”职能的应为A.中书门下省B.中书省C.枢密院D.内阁26.对图7中东西方文学名著认识正确的是A.都属于百科全书式的著作B.都是歌颂爱情的浪漫主义巨著C.都揭露了资本带来的罪恶D.都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批判27.明清之际有思想家认为,“虽大圣人不能无势利之心。
则知势利之心,亦吾人秉赋之自然矣。
”这一思想A.公开挑战了君主的权威B.体现出对圣人的尊崇C.是追求个性自由的表达D.全面否定了宋明理学28.在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的新陈代谢后,有问学者绘出如下示意图(图8)。
其中民族工业应为A.①B.②C.③D.④29.冯友兰评论近代中国某运动:“它所要求的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彻底的思想改造,要求人们把封建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改变为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它”应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30.下列某学习小组搜集的近代革命宣言的内容中,发表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是A.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日平均地权,二日节制资本B.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C.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愿意与之亲密携下共同救国D.组织民主联合政府,借以达到解放人民和民族的总目标31.某国际会议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不同肤色的民族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除在冷战中保持中市外……还强调了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斗争”。
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卷 04(新课标Ⅱ卷)(解析版) Word版
绝密★启用前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譬犹从一大树中截枝分栽,别成一独立之新根干。
”这形容的是A.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5. 《荀子·富国》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春秋繁露·奉本》则说:“礼者,继天地,体阴阳,而慎主客,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而差外内远近新故之级者也。
”两人观点A. 完全相反B. 如出一辙C. 相互攻击D. 彼此欣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贵贱有等,长幼有差”体现了荀子主张要求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材料“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说明了董仲舒也主张维护封建等级观念。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荀子、董仲舒26. 清末的主流教科书称鸦片战争为“鸦片烟之战”,认为鸦片战争只不过是欧人东来以后的一个普通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并没有多大影响。
这忽视了A. 战争爆发的国内国外背景B. 鸦片战争的西方侵略性质C. 战争带来的革命性质转变D.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巨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中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并没有多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答案选D。
华中名校2016届高考押题金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吕氏春秋》指出:“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认为国军应听取民众建议治国B.全面解释了春秋各流派的主张C.看到了各学术流派的思想特点D.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先进性25.唐代《耒耜经》中记载的曲辕犁,构造更加复杂和完备,由犁底、等11个部件组成,已能根据需要进行深耕和浅耕,以及调节耕地的宽窄,操纵便利。
这种记载表明A.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B.封建政府重视农业科技C.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D.农业动力发生深刻革命26.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
这样做的目的是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C.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27.“耐克逊”(nexum)是《十二表法》中用来表示“契约”的用语,它的本意是“伴有铜片和衡具的交易行为”,它的形式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求交易当事人亲自到场,说出规定的套语,履行铜片的交付手续, 而且需有五位证人和一位司秤到场作证, 交易方为有效。
“耐克逊”表明罗马法A.注重建立公正诚信的商业秩序B.对民事行为有严格的形式要求C.本质目的在于维护奴隶主利益D.严格禁止公民的私下交易行为28.刘宗绪《世界近代史》中写道:“1784年,小威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未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
”这一事件说明A.议会对内阁首相失去制约力B.内阁失去议院信任即应辞职C.内阁首相利用制度漏洞专权D.英国民主政治在碰撞中完善29.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以今日之见,严复译文A.打上了中国社会的时代烙印B.真实地反映了赫胥黎的原著C.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D.阻碍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30.读下面图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解释是A.民族工业获得全面快速发展B.轻重工业所占比例趋于合理C.图示现象主要受国际原因影响D.辛亥革命改变了民族工业处境31.20世纪7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实力相对上升,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因此这两个国家的货币也成为国际上最坚挺的货币。
2016年文综高考历史预测押题(10套含解析)课件
2016年文综高考历史预测押题(10-1)---试题命制:江西教研室24.西周晚期《颂鼎》铭文记载:“王曰:颂(人名),命汝官司(管理)成周(洛阳)贾甘家,监司新造贾,用宫御。
”由材料推断A.此时实行“工商食官”制度B.商业呈现出多元化新格局C.国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从商之族具有专业化的特点25.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规定:士人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碟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推荐,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士人定期赴试。
这体现了科举取士A.为了加强专制需要B.仍受门阀制度影响C.认可才能的唯一性D.强调品德的重要性26.宋代叶梦得在《石林家训治生要略》中提到:“人之为人,生而已矣。
人不治生,是苦其生也,是拂其生也。
”将家训文化提升到治生思想的高度。
以下对宋代家训文化发展的原因探究具有说服力的是A.宗法“家国同治”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B.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统一要求超越前代C.社会发展推动士人阶层认识自我的结果D.治家思想受时代风尚的影响发生新转型27.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廷杖)此皆关系朝家纲常,有功名教者,虽见辱殿廷,而朝绅视之,有若登仙,。
以上材料说明了当时士大夫A.害怕君主专制的迫害不敢表现其不满B.借用廷杖的影响力来追求忠义的名节C.买通监督的宦官导致廷杖未对其伤害D.以臣服于君主的意见接受廷杖为骄傲28.下图是太平天国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
此变化对中国政局的影响A.有效地遏制了农民阶级的反抗B.逐渐强化了清政府的中央集权C.成为中华民国时军阀割据诱因D.使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境地29.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形成和发展。
近代社会转型主要表现在使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工业化进程中。
”对材料的理解最确切的观点是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B.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C.近代中国工业经济的产生D.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30.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撰写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己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2016年高考最后一卷(押题卷)-历史(第一模拟)(解析版)
2016年高考最后一卷(押题卷)-历史(第一模拟)一、单选题:共12题1.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如“文之昭”“武之穆”“周公之胤”等被分封到全国各地。
据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A.旨在建立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扩大疆域的战略需要C.实际是宗族内部权力的再分配D.以先代贵族为主要分封对象【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周王把子弟、同姓贵族分封到各地当诸侯,周初的大规模分封,实际是统治阶级、姬姓宗族内部权力的再分配,故选C项。
其他选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故排除。
2.从《齐民要术》的目录来看,养殖方面的顺序为牛、马、驴、骡、羊、猪;把种植业和畜牧业合起来看,二者的内容约成79.01∶20.98之比。
这说明当时的北魏A.非常重视畜牧业领域的开拓B.受到汉族生产方式的影响C.提升了牛马在生产中的地位D.种植业和畜牧业协调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北魏时期牛的地位已超过了马,这可以说明北魏时期农业的重要地位。
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内容来看,种植业的内容远超过畜牧业。
综合分析可知,北魏非常重视农耕经济,说明北魏的汉化政策成效明显,汉族的生产方式已对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故选B项。
A、D项显然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因为马的地位有所下降。
3.据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记载,唐朝时,“庶人以白”,明令平民衣着不许染色,只能用麻布本色;(宋)端拱二年(989年)诏令:“县镇场务诸色公人并庶人、商贾、伎术、不系官伶人……只许服皂、白衣。
”这说明唐宋时期A.强调社会地位差别B.纺织技术提升较慢C.市民阶层需求不高D.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社会政治地位对服饰的限制,A项符合题意。
宋代的纺织业技术有较大发展,尤其是棉纺织业,因而B项错误;C项说法明显错误;宋朝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D项错误。
4.王家范教授指出: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有的街道仅一根扁担的宽度,有的宽至三米;有的一河一街,有的一河二街,有的两河交织呈十字街,有的东西南北还有小市;以开设的商铺计,有的仅数十家,有的数百家、近千家。
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卷 05(新课标Ⅱ卷)(解析版) 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小说《白鹿原》中,在白鹿村族长白嘉轩的提议下,白鹿村的村民共同出资修造了新的家族祠堂。
这反映宗法制①以血缘关系为基础②尊崇祖先③维系亲情④嫡长子继承制A. ①②③B。
①③④ 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5。
《南齐书·孔稚硅传》载“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
此段文字表明A. 国学培养法律人才B。
公办官学开始建立C。
法律教育非常突出 D. 《五经》进入课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国学置律学助教”中可以看出,国学培养法律人才,“使处法职,以劝士流”。
所以答案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国学培养法律人才26。
宋代《青箱杂记》记载:“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
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该记载表明A。
农村集市的形成始于唐朝B。
宋人曾详细研究村市的名称C.唐代岭南商品经济的繁荣D。
唐宋时期岭南地区存在草市【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表现27.《茶叶大盗》一书揭示:1840年代,英国“植物猎人”罗伯特·福均深入休宁、武夷山,盗取珍贵的茶叶资源,转往印度种植,从而将茶叶贸易在中英贸易结构中大大降低,使东印度公司大发横财。
2016年高考最后一卷(押题卷)-历史(第二模拟)(解析版)
2016年高考最后一卷(押题卷)-历史(第二模拟)一、单选题:共12题1.肖云儒在《秦文明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一文中认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
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
这种天下观A.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B.使古代中国没有民族的观念C.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D.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答案】D【解析】“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天下一家”“强天下、治天下、取天下”等为国家统一的实现提供了思想基础,故D项正确。
“天下、九州的称呼”出现于西周以前,A项错误;“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天下一家”弱化了民族之间的区分,但不等于古代中国没有民族观念,B项错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是强大的经济实力,C项错误。
2.东汉时期“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
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举荐人与被举荐人在政治上建立君臣关系,在私人感情上建立父子关系,被推荐的人如果对荐主不表现臣子的情分,就算忘恩负义,将为士人所不齿。
这种现象A.为士人入仕提供了便捷的途径B.放宽了对士人入仕年龄的限制C.反映了选官中浓厚的儒学伦理观D.使伦理关系成为官员联系的纽带【答案】C【解析】举孝廉强调“能报恩”,举荐人与被举荐人之间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和私人感情上的父子关系,反映出东汉时期选官过程具有浓厚的儒家纲常伦理观念,故C项正确。
材料只是说明举荐人偏好“年少能报恩者”,不能说明士人入仕途径便捷和对年龄限制的放宽,A、B两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举荐人与被举荐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不能说明官员之间联系的纽带就是伦理关系,D项错误。
3.下图是黄山黟县西递胡家祠堂挂的一幅“孝”字,据说是理学大师朱熹的手书。
字形正看是一子跪地抱拳侍奉梳着高高发髻的老人,反看是一只正在拳打脚踢的猴子。
朱熹的这幅字意在劝告人们要孝敬父母,否则便畜生不如。
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卷 05(新课标Ⅰ卷)(解析版) 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38年“郑子产作丘赋”.对此,现代学者解释说:“丘赋是领主按丘征发军赋,丘内新垦土田愈多,分摊军赋愈轻。
”据此分析,子产推行军赋改革的进步性在于A。
开创了赋役制度改革之先例B.为争霸战争准备了条件C.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税收入D。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井田制瓦解【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井田制瓦解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使用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
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奴隶制国家以及周王,代表的是少数人利益,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了.由于生产力的进步,井田制瓦解,私田大量出现,诸侯国纷纷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25.下图是书法家赵朴初的作品,该作品的书法艺术A.创始于秦代成熟于东晋B.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C.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D.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书法。
行书26.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在《权力的追求》中说:“中国在一千年前后转向市场调节的行为颠覆了世界史的一个关键性的平衡.我相信中国的例子启动了人类的一个千年探索,去发现在协调大规模行为这一点上,从价格和私人或小团体(合伙或公司)对私利的看法出发,会有些什么成果能够体现材料中“转向市场调节的行为"的观点的是A.唐朝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B.宋朝交易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C.元朝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D.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年高考押题卷(三) 文科综合试题—部分
商丘市一高2016年高考押题卷(三)文科综合—历史部分24、“按照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之为世袭社会,即一种和从西周到春秋的世袭社会既属于同一个类型,但又有许多区别的世袭社会。
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
”材料的依据应该是()A.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和唐朝民主推举官员制度B.隋朝开始实行的三省六部制C.魏晋时期的察举制度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D.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25、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
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这反映了当时()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B.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C.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26、下列历史图片所体现的最恰当主题是()A.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B.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27、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
其中第二次“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C.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D.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28、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其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
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要严加防范。
该规定说明()A.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B.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D.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29、二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
(浙江卷)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卷)2016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某某、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 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关怀。
有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有的提出“仁者爱人”,有的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有的提出“社会契约”,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孔子②普罗他格拉③苏格拉底④卢梭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智者运动·普罗他格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卢梭13.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遵从两大原则: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著名人物之一。
如果要为其制作一部纪录片,下述生平事迹应该予以肯定的是()①学习西方兴办洋务,建立北洋水师②实行“避战自保”方针,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③签订30多个不平等条约④力促在中国修建铁路A.①②③B. ①④C. ①③④D. ②③【答案】B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李鸿章·评价14. 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分封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D. 武王克殷反周,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深度押密卷(4)(教师版)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深度押密卷(4)(教师版)试卷题量:32题试卷总分:150分试卷限时:150分钟测评/引用码:6tmv82W一、单项选择题1、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七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
这一现象表明( )。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答案】B【解析】【答案】B。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报纸刊发秋瑾相关文章的历史现象,带来的影响是“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说明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故B项正确;报刊具有教化功能,但题干中的历史现象并没有反映这一点,故A项排除;题干并没有反映报纸事业的发展,故C项排除;D项与报纸刊发的相关报道矛盾。
2、据统计,“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
”材料表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 )。
A、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政府干预私人垄断受到打击B、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和生产过程复杂,出现“经营者革命”C、生产力的发展。
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D、经营管理人员的不断增加.“新中间阶层”出现【答案】B【解析】【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出的信息就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即“经营者革命”。
在这个变化中,企业的所有权没有变化,企业所有者只是退出了企业的13常经营管理,因此答案为B项。
3、“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答案】C【解析】【答案】C。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深度押密卷(5)(教师版)
3、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
政治制度是指( )。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 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答案】C 【解析】【答案】C。解析:英国的工业化即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而与此相适应的是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主要是由 《权利法案》确立的,故正确答案为C项。
材料中并无明显体现。
பைடு நூலகம்
19、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 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演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 也。”这表明李鸿章( )。 A、已找到了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试的主要内容为儒家经典,这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也就有利于封建政府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即加强
中央集权。据此分析,钱穆所说的制度应为科举制。郡县制和行省制不符合题干“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故可排除 A、D两项。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不符合材料所表达的主要意图。
8、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 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依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答案】C 【解析】【答案】C。解析:“农末适均”即农业与工商业协调均衡发展。
【答案】D 【解析】【答案】D。解析:古代希腊的政治、思想、文化、宗教乃至艺术,是欧洲文明的滥觞。所以,雪莱从思想文化角度 认为自己是希腊文明的后裔,是希腊人。英国人是盎格鲁一撒克逊和法国北部领主诺曼的后裔,A项错误;B项与题目无关:
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卷 06(新课标Ⅰ卷)(解析版) 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候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它反映了周初A.诸候崛起冲击分封制度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D.君臣需联姻确立宗法关系【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25.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据此推断当时A.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B.地方分裂势力坐大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D.察举制度存在弊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儒学成为正统学说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排除A;材料并没有涉及地方的管理,排除B;由材料“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可知,社会阶层的流动不强,容易形成世袭,排除C;但是由此可知,汉代实行的察举制存在很大的弊端,容易形成门阀士族,所以答案选D。
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主要方法。
「选」的对象为没有官职的读书人,「拔」的对象是下级官吏。
按规定,他们都必须是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的人。
但由于汉朝选才之权集中在皇帝、中央和地方高官之手.当时被举者占四分之三是现任官吏,造成平民儒士中之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
特别在东汉后期,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流弊百出,察举制度亦因此遭到极大的破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26.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材料说明()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押题精粹历史本卷共53题,两种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35小题,非选择题17小题。
一、选择题(35个小题)1.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
‛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
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答案: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依据材料推断“差序格局”是宗法制的体现。
宗法制产生于商周时期,早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故A项错误;先秦血缘政治被秦朝之后的官僚政治取代,宗法制并没有使其延续,故B项错误;宗法制带来的世卿世禄制,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故C项正确;官僚政治建立后,宗法血缘关系不再是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故D项错误。
2.据《左传》记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这反映了A.盟约成为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准则 B.周王与部分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C.周王与诸侯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D.成王通过签订盟约成为天下共主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知识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所以出现成王“赐之盟”可知,二者关系近乎平等,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不是题干主旨,排除;题干反映的不是宗法制,排除C项;D项中的“天下共主”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3.贞观元年,唐太宗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比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
‛据此可知,唐太宗认为A.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B.制度实行的效果与初衷不符C.中书省门下省不应互相牵制 D.三省六部制导致了亡国危机答案:B解析:由材料“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可知,唐太宗表明三省六部制度设置的目的是“以相监察”,并通过门下的“驳正”来避免“中书诏敕或有差失”。
但在实际实行中却成了“护己之短”,成为“兆民之深患”,可见制度实行的效果与初衷不符,B项符合题意。
A项材料无从体现,材料并未表明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唐太宗并没有认为中书省和门下省不应该相互牵制,C项不符合题意。
D项曲解了唐太宗的意思,排除。
4A.秦朝御史大夫C.唐朝六部尚书 D.清朝军机处大臣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中“传旨或述旨”“内阁奉上谕”可知,该行政官员负责皇帝谕旨的下达;“因奏请而降者”“交内阁传抄者”说明该行政官员可以向皇帝奏报文书,其权限在内阁之上,据此可判断出该行政官员为军机大臣,故选D项。
其他选项均与材料不符。
5.光绪二十年,清政府有保留地加入了《国际海关税则出版联盟公约》;光绪二十五年,清政府应邀参加俄国发起的国际和平会议,并加入相关公约。
这一现象表明晚清外交A.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外交的制度框架 B.放弃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发生重大变化 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可知,清朝光绪年间,中国外交逐渐融入国际体系,表明晚清外交在西方的冲击下发生重大变化,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外交的制度框架,故选A项。
材料体现的是晚清外交的变化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变化,B项误读材料,排除;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 项中的“中体西用”与材料没有关系,也排除。
6.宋代的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同的,南方增长极快。
南宋末年,临安府九县人口达到124万,尚不包括不下十万人的军队以及为数众多难以统计的流动人口。
而同时期,伦敦只有2万人,巴黎有4万人,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也不过10万人口。
这主要反映了宋代A.政治中心东迁的趋势 B.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小农经济较之庄园经济更稳定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南方经济增长极快,与政治中心东迁的趋势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故B项错误;宋代南方经济增长极快,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小农经济的稳定性,故D项错误。
7.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答案:B解析:A项说法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明代中叶,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私营手工业发展较快,这导致市场上以绢为代表的手工产品较为充裕,从而影响到其价格水平,故B项正确;宋明时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这不是价格变动的原因,C项不符合题意;明代中叶,并没有大量白银流入中国,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8.据《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记载,鸦片战争后‚自华人竞尚洋布,不特银钱流入外洋,即凡种棉织布纺纱之处,男女废工,民间骤少此一种进款,不免日渐贫乏。
‛材料现象说明A.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入超 B.传统自然经济走向了解体C.银贵钱贱加剧了农民贫困 D.洋货已完全占据中国市场答案:B解析:材料中“男女废工”“日渐贫乏”说明中国传统的手工纺织业走向破产,这也必然导致传统自然经济中的“耕”“织”分离,从而使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故B项正确;虽然材料中有“银钱流入外洋”,但并不能说明中国对外贸易是入超的,A项错误;银钱外流必然会导致银贵钱贱,但材料信息没有体现,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只体现了“竞尚洋布”,而不能反映所有的洋货都已经占据中国市场,D项错误。
9.‚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
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
‛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答案:D解析:由“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可知,这些受传统教育的人们很少参与,这从根源上体现了洋务运动仍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的阻碍,故选D项。
洋务运动是得到清政府支持的,排除A项;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只是表面现象而不是根源,排除B项;由“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知C项错误。
10.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答案:A解析:材料中“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反映出孔子希望统治者任用自己,来实现社会繁荣、百姓安居的政治抱负,体现出儒者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虽然在统治者那里“碰壁”,但在民间却蔚然大宗,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儒者的伦理道德重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春秋时期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
11.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理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的是A.继承‚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B.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C.回归孔孟之道,使儒学思辨化并形成谱系 D.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韩愈的观点,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而“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是西汉董仲舒提出来的,故A、D两项错误;根据“排斥佛、道”可知, B 项错误;根据“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可知,宋代儒学回归孔孟之道,继承发扬了韩愈的观点,故C项正确。
12.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
‛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社会危机的影响 B.经济变迁的推动C.理学功能的更新 D.中央集权的削弱答案:A解析:此题可结合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来判断。
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围绕如何巩固清朝统治,清政府官员中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他们虽然在方式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分歧,但是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的根本目的是高度一致的,而理学正是维护清朝统治的思想武器,故A项正确;B项材料无从体现;C项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13.下表为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统计的上海进口货物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能反映表1A.清政府强化抵制鸦片进口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根本变化C.中国传统纺织业走向衰败D.民族资本主义下工业取得较快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进口货物所占的比例,鸦片仍占54%,可知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输入中国,清政府的抵制有限,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进口货物,没有体现对外出口的情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进口的棉布比例可知,中国传统的纺织业在列强廉价的机器产品的冲击下日益走向衰落,故C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因此这一时期取得较快发展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14.《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
‚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 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C.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 D.使夷夏之防观念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早在《南京条约》前的鸦片战争期间就出现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故A项错误;“平行之礼”是对尊卑等级的传统礼仪制度的否定,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向西方学习还局限于器物层面,还未意识到要传播西方的平等观念,故C项错误;传统夷夏之防观念强调中国的世界中心地位,“平行之礼”是对夷夏之防观念的冲击,故D项正确。
15.梁启超说:‚昨日就专制,而今日已共和,如两船相接触,而绝无一楔子以行其间,则其冲突之程度,必极猛烈。
‛梁启超意在说明A.共和体制不符合国情 B.政体变革需要过渡期C.应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D.应以革命推翻清政府答案:B解析:材料中,梁启超以两船相撞来比喻推翻专制统治后直接实行共和,并且认为两船中间如果没有楔子,则会产生激烈的冲突,以此来说明专制政体到共和政体的转变需要一个过渡期,故B项正确;梁启超并没有认为共和政体不符合国情,也没有谈及要推行君主立宪政体,故A、C两项不符合题意;梁启超属于维新派,不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D项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