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 第二章《光现象》教学案
教案-第2章-光现象-中考专题
3Leabharlann 一家人精品教育中 考 物 理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现象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三、光的折射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属于远法线折射。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 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 ,黄,青 四、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色光的三原色 色光的三原色: 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
来源:z,zs, ] [来源 :中.国教. 育出.版网] ,tep.c [来源 :中。国教。育出。版网 ]
┃分析┃ 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关于镜面是对称 的. 例 8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 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 A 和 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 进行观察, 如图 2-159 所示, 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
[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 [来源 :z+zs+]
(2)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也有许多奇思妙想吧!简要写出—种想象及其依据.
┃分析┃ 该题情境优美,充满幻想,给人启迪,给出的问题是幻想要有依据,第一问 的幻想依据应是使光速减慢, 后一问只要联系所学知识, 再插上想象的翅膀就不难得出答案.
初中物理《光现象》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光现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方式探究光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光的反射: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3. 光的折射:透镜、棱镜4. 光的速度和光源5. 光的应用:光纤、太阳能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透镜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讨论、思考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光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光的反射:讲解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特点和应用,并进行实验演示。
4. 光的折射:讲解透镜、棱镜的原理和应用,并进行实验演示。
5. 光的速度和光源:介绍光在真空和介质中的速度,讲解光源的分类和特点。
6. 光的应用:讲解光纤、太阳能等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9.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课堂氛围。
3. 定期进行章节测试,了解学生对光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激光笔、镜子、玻璃板、透镜、棱镜等。
2. 多媒体课件:PPT、视频、图片等。
中考物理 光现象(二)复习教案
光现象章节(课题)名称光现象(二)学时1总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过程方法1.体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和方法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运用具体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物理道理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互相协作的精神学生特征分析学生对凸透镜的的应用有一定的认识,但学生理解成像的规律会有一定困难可通过探究加深认识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探究加深认识三个范围: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2f>v >f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v>2f f>u 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像大小的变化: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①凹透镜的结构特点?②凹透镜的光学性质?怎样正确理解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三、凹透镜③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延长线过焦点(3)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①凸透镜和凹透镜又是怎样矫正人眼睛的视力的?四、视力的矫正近视眼:远处的景物经晶状体成像后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所成的像后移至视网膜上.仔细研究实验步骤,考虑如何做实验远视眼:近处的景物经晶状体成像后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戴凸透镜使光线会聚,所成的像前移至视网膜五、透镜的组合1.望远镜(物镜、目镜)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__.实验中,我们所说像的倒立或正立,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_____的.2.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3.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4.某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应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_________的下方;要想用它得到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_,此时像的位置在_________的范围;要想用它学生进行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B.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D.虚像用眼可以看到,用光屏接收不到11.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 cm B.10 cmC.30 cm D.15 cm1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60 cm,他想在光屏上成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保持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应选择的凸透镜是()A.焦距大于30 cm的B.焦距小于30 cm的C.焦距等于30 cm的D.焦距等于15 cm的13.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4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 cm B.7cmC.10 cm D.20 cm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50 cm保持不变,某同学将一个焦距为10 cm的透镜从光屏移向蜡烛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在屏上成一次清晰的像B.能在屏上成二次清晰的像C.能在屏上成三次清晰的像D.不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三、实验题15.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先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移动凸透镜,在地上得到一个亮点,测出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16.某同学先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下图所示的各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把蜡烛放在A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2)把蜡烛放在B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3)把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4)把蜡烛放在D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5)把蜡烛放在E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个性化教学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整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整板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2f>v>f。
八年级物理(上)《光现象》教案
进行新课:
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也可以看见,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举例说明:不同表面,光的反射情况不同,那么,光的反射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光的反射是不是任意的呢?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平求是的科学态度。
(2)、颜色之迷:不透明物体:
透明物体: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本课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教学后记:本节课在怎样显示光路、光的传播上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课堂反应比较好,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究。在需要较多时间的课时上,不要只顾进度,要避免出现学生的滞后情况。
通过试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体验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探索光的反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索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
2、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用具
激光源、平面镜、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
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最新-九年级物理 第二章《光现象》第一轮复习教案 人
九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课型:复习总第 6 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3.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本章主要考点及题型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选择、填空、作图、简单实验);看不见的光(选择)二、新课教学:先复习课本内容,然后合上课本完成单元知识网络中的知识(一定要快、准,牢记基础知识)(一)学生看书:第二章光现象(包括课外知识)(二)检测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举例说明:学生回忆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18km/s。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4.光的反射定律:举例说明学生回忆5.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眼睛的缘故。
7.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左右对调上下一致,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8.光的折射规律:1、2、3、斜射时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射入时传播方向不变,且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0度举例说明:9.光的色散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是由各种色光汇合而成的光和颜料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透明和不透明);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三)更正。
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上问题答案,并让学生板演答案。
找出学生暴露的问题(四)讨论。
把问题分类整理进行讨论交流,先兵教兵,然后教师讲解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三、教师指导(一)引导学生理解本章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等现象的辨析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作图温馨提示:铅笔直尺作图、光线用实线加箭头、实虚线的选择、箭头的方向(二)典例精讲引导学生讨论习题,进一步巩固应用知识1.如图15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 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 2.人在空气中看到A 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 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教学案学案2.5光的色散
§2.5 光的色散一、学习目标:1、能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3、了解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4、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二、知识准备:1、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白色鹅卵石.现若使A处激光手电筒的光束能照射到白色的鹅卵石上,则激光束应对着________射出.(填“B”点,“B点上方”或“B点下方”)2、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举出几种生活中你见过的折射现象。
三、学习过程:【学点一】实验探究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自学课本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两部分,利用手中仪器动手完成色散和混合两个实验注意:(1)两个棱镜要靠得近一点,注意调节适当位置。
(2)承接混合成白色的屏不要离第二个棱镜太远,避免能量损失太大,亮度过弱,看不清楚.完成下列问题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承接,颜色依次是红、_____、黄、______、蓝、______、紫。
2、我们将白光通过_________,会看到白光并不是单纯的光,而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这种现象是光的________。
3、色光的三原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等比例混合后为______色光;颜料的三原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比例混合后为___ _色。
【跟踪练习一】1、彩色电视机显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的,这三种颜色是()A.红、绿、蓝 B.红、绿、黄 C.红、绿、紫 D.红、黄、绿2、下列物理事实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A、霓虹灯的灯光B、彩色电视机的画面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图13、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关于“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是光的折射现象B 、是光的色散现象D 、是光的反射现象 D 而形成的4、如图1为光的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1和2别是( )A. 蓝色、白色B. 黄色、黑色C. 绿色、白色D. 黄色、白色【学点二】物体的颜色(自学课本的52-53页“物体的颜色”部分)参照课本图2.5-5完成物体颜色的探究,完成下列问题: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3、如何判断无色透明体、黑色和白色不透明体?【跟踪练习二】5、戴一头金黄色假发,穿一件白上衣的歌唱演员,在屋顶上挂一盏红色霓虹灯的大厅里演出,在这盏灯的照射下,我们会看到她戴的假发是_______色,上衣是_____色。
初中物理_《光现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光现象复习》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二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回归课本,同时在学生熟悉结论的基础上,逆向思维思考实验器材的选择作用以及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做必要的实验验证。
学生对这些实验的探究过程和结论已有所认识,但有些实验设计的目的模糊,所以本节课主要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另外光的三种现象的区分、光学作图也是重点。
三中考指南:本章在中考中的易考点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的几种现象的判断应用;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作图;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与应用;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四复习目标:1、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了解光反射的探究问题。
2、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探究过程中的问题。
3、通过探究实验的复习,了解实验设计中运用的物理科学方法4、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比较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发生的条件,规律的异同以及各自特有的光现象。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实验设计及问题探究难点:实验操作及问题探究教具:平面镜、玻璃板、白纸板、激光笔一只、蜡烛、刻度尺。
五复习过程:实验一:光的反射(学生思考加演示)1、实验器材:、有色激光器、可折转的白色硬纸板、3.问题探究:(1)实验中白纸板的作用是什么?(2)实验中将纸板B折转一定角度的目的是什么?(3)试验中如何探究两角的大小关系?(4)沿着反射光线的路径让光射向入射点o,会看到反射光线出现在什么位置?说明了什么?(5)做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二:平面镜成像(基于课标对该实验的要求较高采用分组实验,1、2独立完成,基于本班小组建设不成熟,4问题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一完成,但实验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注重探究过程中学生易忽略的问题)1、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器材:较"薄”还是“厚”)的透明玻璃板、大小的蜡烛、、白纸、光屏、火柴、支架等3、实验图示:4、问题探究:(1)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为什么要选用较薄的?(2)实验室玻璃板要放在水平桌面,否则会导致什么后果?(3)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研究方法是.(4)实验中刻度尺、白纸的作用分别是什么?(5)如何确定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六课堂检测:1.如图2-2所示是小明拍摄的雁鸣湖风景之一,大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形成的(选填“实”或“虚”)像。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课教案《光现象》
学生讨论与交流 学生: 像和物关于镜面互 相对称: 学生:平面镜成正立、等 大、虚像。 学生: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 距离相等。 学生: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 镜面垂直 学生: 物体在平面镜中能 否成像跟物体是否在乎 面镜正前方无关, 跟平面 镜镜面大小无关, 只要有 光线射向平面镜就能成 像. 学生: 像的大小决定于物 体的大小。
学生说出光的反射现象 的特点。
问题:光的反射现象是什么有什么 规律
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光的反射现 象,
在探究光 的反射定 律的活动 中,把每 一个步骤 地设计意 图分析清 楚。
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探究光的反射 定律的过程。与学生一起复习实验的每 一个步骤的设计目的和方法。
点拨: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三 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在解答 有关现象时,要抓住“一面、三线、两 角”的关系进行比较。
在光源的照射下,在物体后面留 下的一个暗区称为影,影的边缘 反映了物体的轮廓,它的几何形 状和物体相似;而像是利用光学 组件 ( 面镜或透镜 ) ,根据光的传 播规律 ( 反射或折射 ) 使物体成 像。
问题:光分为可见光和不 可见光,那么不可见光中红外 线和紫外线各有什么特点和 应用呢
学生讨论与交流 学生讨论与交流
参考南京市中考指导书的要求, 建议在使用本节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 要让
学生成为课堂复习的主体, 结合一些简单的活动演示, 提高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光现象(二)
[ 设计意图 ]
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 主要根据学生的作业
情况,发现本章内容中掌握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实
本节课教学设计体现复习课的“少讲多练”得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 练习,达到有效的复习目的。
第二章《光现象》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doc
第二章 光现象复习二. 教学重点、难点: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三. 知识点分析:(一)本章知识结构光现象光学基本概念光源光线光速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光不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分类可见光不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颜色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三原色⎧⎨⎪⎩⎪⎧⎨⎩⎧⎨⎪⎩⎪⎧⎨⎪⎪⎩⎪⎪⎧⎨⎩⎧⎨⎪⎩⎪⎧⎨⎩⎧⎨⎪⎪⎩⎪⎪⎧⎨⎪⎪⎪⎪⎪⎪⎪⎪⎪⎪⎪⎩⎪⎪⎪⎪⎪⎪⎪⎪⎪⎪⎪(二)光学基本概念光学基本概念光源光线光速真空中的光速其它介质中的光速⎧⎨⎩⎧⎨⎪⎪⎪⎩⎪⎪⎪ 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就是光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的关键在于它的本身能否发光,很多物体看起来很亮,但是由于本身不发光,所以不是光源,如月亮。
光源能够向周围发出光束。
为了明确直观的表示光的传播,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
这条带箭头的直线就是一个物理模型——光线,其中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的,箭头代表光的传播方向。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一般情况下,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m /s 8,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光在年中传播34231c c的距离就是光年,因此“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
光速远大于声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雷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看远处敲鼓的人敲击动作与鼓声不合拍等现象都说明了这一知识点。
(三)光的传播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条件现象及应用光不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反射规律:两角相等∠∠反射光路可逆平面镜成像成像特点所成像是虚像反射分类镜面反射漫反射()r i=⎧⎨⎩⎧⎨⎩⎧⎨⎪⎪⎪⎪⎩⎪⎪⎪⎪光的折射折射规律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垂直入射时折射光路可逆折射现象⎧⎨⎪⎩⎪⎧⎨⎪⎪⎪⎪⎩⎪⎪⎪⎪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才会沿直线传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影子、日食、月食现象、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
《光现象》教学设计
《光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江夏区大桥中学吴俊一、教学任务分析《光现象》这一章的内容在每年中考中都会以选择题和实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比较重要。
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本章的内容,但还没有构建知识框架。
基础一般的学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基础好的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欠缺,在作业中也反应出一些问题。
因此,学生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现象的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结构图。
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和中考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重点复习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两个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现让学生唤起回忆、澄清认识、建立联系、提升能力的复习目的。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小组合作交流,实验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首先通过一段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前自制的知识树、知识抢答小游戏,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感受学习的乐趣。
通过老师补充讲解和板书,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知识点,形成清晰的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结构框架。
接着任务一和任务二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回忆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回忆实验步骤过程以及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在小组互助的基础上,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讨论,帮助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和归纳方法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表述能力,进行物理思维训练,使学生在积极参入中加深对重点问题的理解,突破复习重点。
再通过任务三帮助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最后当堂检测的四个中考真题,是对例题的跟进训练。
利用习题突破学生认知的难点,通过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的能力。
树立学生热爱科学的思维和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也进一步突破复习的重难点,完成复习目标。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光现象》教学案学案 学情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章 【光现象】学情分析一、填空题1、正在发光的电灯,反光的镜子、灯笼鱼、萤火虫、月亮、水母,其2、一束与镜面成40°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是度,反射光线与 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度;潜望镜是利用来改变光路, 从潜望镜中看到的是 像。
3、如图所示的光路示意图中,MN 是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PQ 为法线,根据图示,MN 下方的物质是____,折射角是____,反射角是____.4、当我们在这里参加中考时,在内蒙古草原上却呈现出“白云悠悠,绿草茵茵,牛羊成群”的美景,草原呈现绿色是因为草_________了绿光(选填“吸收”或“反射”);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片白云,是因为白云对光产生了__________反射。
5、如图2所示,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书本的原因是由于 。
6、如图3是太阳灶,它是利用 镜对光线的 作用来工作的。
7、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 处,她的像到镜面距离为________m ;现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 处。
如图11所示,这时她_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8、指出下列物理现象的成因:阳光下人有影子 ;水中映着大桥的 倒影 ;清澈的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在射击 瞄准时,有一个要领叫做“三点一线”,是利用了光原理。
9、平面镜成像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引起的;岸边景物在湖中的倒影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引起的;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向上弯折了,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引起的.站在游泳池旁看到池水的深度要比实际的深度__________一些,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现象引起的.10、黑板发生“反光”时,上面的粉笔字看不清楚,这是因为黑板发生__________发射的缘故.我们能从各个不同的方向看清楚物理课本的原因是光在课本上发生__________反射.小红用小镜子晃小明的眼睛是太阳光发生了__________反射.11、太阳的能量以 的形式辐射到地球,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辐射,我们把这样的辐射叫图3 图做,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电视遥控器发出的是。
初中物理《光现象》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光现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掌握相关公式和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透镜、眼镜。
4. 光的速度和光源。
5. 光的能量和热效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规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2.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计算、光的能量和热效应。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光现象的奥秘。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运用练习题和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光现象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通过实验演示光的传播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传播特点。
3. 光的反射:介绍反射定律,通过实验和图片展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掌握反射规律。
4. 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通过实验演示光的折射过程,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原理和应用。
5. 光的速度和光源:介绍光的速度及光源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源的性质。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光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特点及应用。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光现象的研究性作业,鼓励学生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成绩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光现象》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
举例
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
【复习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光的直线传播
专题一知识点聚焦:
1、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光源和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由于发光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_________的缘故。
2、光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_________m/s,光在水中和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真空中_______。
C.太阳灶是利用平行光线射到凹面镜上会聚的原理制成的。
D.汽车后视镜是利用凸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的原理制成的。
6、小芳站在平面前3m处,她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_m;她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如果小芳向平面镜靠近0.3m,她的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现将一块和平面镜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_(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初中物理《光现象》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复习目标】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会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3.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4.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会用反射定律分析问题。
5.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6.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
7.了解光的色散,。
2、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都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分居法线两侧;__________等于__________。这就是反射定律。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教学案学案2.6看不见的光
§2.6 看不见的光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2.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4.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二、知识准备色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为、、、、、、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这叫做光的。
虹是太阳光通过空中的小水滴,经过_________和_________后形成的。
三、学习过程【学点一】红外线1.仔细阅读课本54页“红外线”部分,思考讨论后回答以下问题:(1)棱镜把太阳光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按这个顺序排列就是____________。
(2)红外线位于外,它的频率X围是l012Hz~5×1014Hz,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越多。
2.做一做:接通电视机的电源,可以用遥控器控制电视机。
用手挡在遥控器前再对着电视机,看能否控制电视机?将遥控器对着电视机前面的墙壁或天花板,看能否控制电视机?思考:(1)电视机遥控器前被手挡住时还能控制电视机吗?这说明了:。
(2)当把遥控器对着墙壁或天花板按键时,还能控制电视机吗?这说明了:。
红外线的应用有哪些?请举出三个实例。
【跟踪练习一】1、你知道吗?人和物体都能够丰富地辐射一种人眼无法看见的光——红外线.当人体的温度上升时,虽然人的外表没有变化,但它辐射的红外线量却大大地增强,请你说说这项发现有什么应用?2、前些年美英联军对伊拉克作战中,美英军人在夜间都佩戴红外线夜视镜,在漆黑的夜晚也能发现敌人,红外线夜视镜是根据夜间人的__________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______,人体辐射的__________比它们的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3、红外线的主要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点二】紫外线1.仔细阅读课本55页“紫外线”部分,思考讨论后回答以下问题:(1)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之外,它的频率X围是在7.5 ×104Hz~5×1016Hz。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光现象(4课时)教案
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平均介质中沿直线流传。
2、利用光的直线流传解说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2)、能力目标1、培育理论联系实质,进行自主学习,研究研究的能力。
2、培育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实用信息的能力。
(3)、感情目标加强学生集体间的合作、沟通意识。
二、教课要点:理论联系实质,解说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三、复习内容本章叙述光现象。
要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本章内容包含光的直线流传、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知识的应用。
四、知识梳理五、教课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的要点和难点经过光的直线流传的学习,应认识光在平均介质中是沿直线流传的。
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3×108米 / 秒。
二、基础练习做下边一组填空题: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 光在平均介质中是沿直线流传的。
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录着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流传。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 3×10 5千米 / 秒,光在其余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1) 、光的直线流传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平均介质中是沿直线流传的。
13 3、应用:2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流传过程中,碰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边形成黑色地区即影子。
③日蚀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 的地点可看到日全食,在 2 的地点看到日偏食,在 3 的地点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录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中考物理第二章《光现象》教学案
中考物理第二章《光现象》教学案一、复习目标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2.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3.理解光的反射定律.4.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5.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二、复习重点:(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2)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3)红外线、紫外线的特征及其应用三、复习难点:与光现象相关的实际问题四、学习过程:【知识梳理】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 ),月亮不是光源,理由:(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影子、日食、月食、激光准直等均可用( )来解释。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4.人们把( )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把( )叫做颜料的三原色。
把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得到的是( )光,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得到的是( )色。
5.光的反射定律包括的内容是: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存法线的( );③反射角( )入射角。
6.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7.通常把反射分为( )反射和( )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眼睛的缘故。
8.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立()大的()像,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10.光谱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在可见光的红光之外是(),紫光之外是()。
这两种不可见光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很多应用,例如电视机遥控器通常利用()来控制电视;验钞器利用()能够使荧火物发光来检验钞票。
【典型例题】【例1】画由图2—1中光源A点发出的被平面镜 L反射后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
解析:如图2—2所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用对称法画出A点的像点A′,连接A′B(提示:镜前是反射光线,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镜后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表示),A′B与L的交点就是入射点O,OB就是所求的反射光线.连接OA,为反射光线 OB的入射光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教案
第二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颜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4.了解色散现象。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德育目标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演示用: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挂图学生用:两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彩色蜡笔、陀螺、水彩、毛笔、水、白纸。
●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呢?神话中传说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他们能否每年相会一次呢?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
教师紧接着进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一)光源[师]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太阳、电灯、蜡烛、手电筒、油灯、萤火虫。
[师]同学们知道能发光的物体很多,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它们都能发光)[师]太阳和蜡烛都是光源,它们有何不同呢?(太阳是自然光源,蜡烛是人造光源)师生共同活动后教师板书光源①能发光的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学案第二章光现象
一、复习目标
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
2.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3.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4.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5.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
二、复习重点:(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2)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3)红外线、紫外线的特征及其应用
三、复习难点:与光现象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
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 ),月亮不是光源,理由:( )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影子、日食、月食、激光准直等均可用( )来解释。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4.人们把( )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把( )叫做颜料的三原色。
把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得到的是( )光,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得到的是( )色。
5.光的反射定律包括的内容是: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存法线的( );③反射角( )入射角。
6.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7.通常把反射分为( )反射和( )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眼睛的缘故。
8.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立()大的()像,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10.光谱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在可见光的红光之外是(),紫光
之外是()。
这两种不可见光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很多应用,例如电视机遥控器通常利用()来控制电视;验钞器利用()能够使荧火物发光来检验钞票。
【典型例题】
【例1】画由图2—1中光源A点发出的被平面镜 L反射后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
解析:如图2—2所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用对称法画出A点的像点A′,连接A′B(提示:镜前是反射光线,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镜后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表示),A′B与L的交点就是入射点O,OB就是所求的反射光线.连接OA,为反射光线 OB的入射光线。
启迪:(1)平面镜成像时,由光源上一点发出的光线经镜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是发散光线。
沿光的传播方向没有交点,故不能成实像。
但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存镜后有交点,是虚像点。
(2)如果物体的某一点经过反射成像,则反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定经过像点,利用这个性质能给我们作光路图带来很大方便。
(3)本例中,虽然题中只要求画出反射光线,但最后一定要把入射光线AO画出,否则,画成图2—3的形式,光路图就不完整了。
【例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2—5所示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在自纸上留下的记录。
其中M 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 A 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而镜的目的是()。
(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
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
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练习】
1.大酒店的风景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形成的()像(选填“实”或“虚”)。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确定橡皮泥所成像的位置,应选用()(选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 橡皮泥经A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3.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4.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
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
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
A.把台灯换为吊灯 B.把台灯放到正前方
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5.天地万物,五光十色.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B.光是一种电磁波
C.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 D.白光是单色光
【总结提升】
1.春节晚会上,一群聋哑青年用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给人以美的享受。
(1)如图2—14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邰丽华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者,这是
因为
光是( )传播的。
(2) 观音演出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乐队却能
分辨出是何种乐器发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所发声音
的( )是不同的。
(3)电视观众看到莲花座上的干手观音身披绚丽霞光,
这些光是由( )三原色依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
2.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
据测定,
室内沽白、平滑的墙壁能将照射在墙壁上的太阳光的8O %
反射,长时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会感到很不舒服。
如果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其作用之一可以使照射到墙
壁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是利用了光的( )。
A .直线传播
B .漫反射
C .镜面反射
D .折射
3.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
A .凿壁偷光
B .一叶障目
C 镜花水月
D .形影相随
4.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了一支点燃的蜡烛A ,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 ,对蜡烛A 和B 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 )。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 ”或“B ”)这一侧观察。
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
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
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
5.自行车的尾灯设计的非常巧妙。
当后面的光线从任何方向照射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
由此可知自行车尾灯结构是,由许多小( )镜组合而成的。
6.在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 D.光亮勺子中形成的像
C.看起来水没那么深 看起来水 没那么深! 水深危险! B.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
7.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发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8.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
A.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B.上衣、裙子都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9.再一次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
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
第9题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利的
11.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雨后天空的彩虹 B.水中的月亮
C.黑板“反光” D.小孔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