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2015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词五首《武陵春》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 词五首武陵春课件 鲁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 词五首武陵春课件 鲁教版

结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是描摹愁思的绝妙 好辞。“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 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 采取夸张性的比喻,使其物质化。 “愁”与 “恨”,通过视觉艺术形象,化为可感的实体。 以春水喻之,如李煜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以春草喻之, 如李煜之“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 平乐》);此皆状其迢迢不断,绵绵无绝。言其深 广者,如秦观之“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 岁》)。更有甚者,如贺铸之“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 案》),连用三喻,使“愁”有弥天盖地之势。
背景简介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 双溪舴艋舟,载不 动许多愁。
理解大意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 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着微微的香气, ──春色终于了结了!词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 心灰意懒,所以虽然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 打扮。景物依旧,人事俱非,欲说无语,泪 在语先。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也打算去 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 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课外欣赏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作业:
欣赏品析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 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 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 “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 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 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 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 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 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 深入了一层。

《武陵春》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武陵春》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教案名称:《武陵春》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武陵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词的字词理解、句子翻译、作者背景及诗词意境。

2. 教学难点:《武陵春》中的意象分析及诗词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李清照及《武陵春》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词朗诵:让学生大声朗诵《武陵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字词解析:分析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句子翻译:引导学生逐句翻译诗词,理解诗词的意境。

5. 意象分析: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武陵源”、“春水”、“桃花”等,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6. 情感把握:探讨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寂寞”、“悲凉”等,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检查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2. 反思教学方法:分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教学过程:审视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4.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5. 持续改进:根据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词五首《武陵春》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词五首《武陵春》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武陵春》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词的有关知识。

(学生展示搜集资料教师归纳总结)唐诗宋词元曲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

盛行于宋代。

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最初称为“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

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

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二、教学新课:(一)整体感知,扫除障碍。

1.教师课件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掌握字音,感知全词的情感基调。

2.学生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教师归纳可见显示。

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

济南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

其作品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3.指名学生复述词的大意。

4.教师展示大意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了,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天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

春天里景物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先流泪。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5.指名学生朗读,教师与其与学生听读,及时纠错。

(二)师生合作赏析1.全词情感基调把握以及上、下阕写作手法的把握。

教师提问:①听读、自读后全词以什么情感为基调?②上、下两阕个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③词人为何如此哀伤呢?④⑤⑥2、学生展示,教师归纳了解李清照此词创作背景。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词。

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词五首(第1课时)》课件 鲁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词五首(第1课时)》课件 鲁教版

2.写作手法相近,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接抒情的手法,
将人、景、情水乳交融。 3.抒发的感情相近,都表现了离愁别恨、故国之思,情感 更为深切。 4.两首词都细腻生动地再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婉转 起伏,富于变化。《望江南》反映了思妇喜悦、急切、兴奋、 失望、伤心、哀怨的心理变化。《武陵春》从愁思满怀写起。 经历片刻的轻松,终于忧愁难遣。
返回
课文小结
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一位
因心爱之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委 婉而细腻地抒发了思妇失望和惆怅的情怀。
武陵春
李清照
1文 拓展延伸 课文小结
3
4 5
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
无奈。
3.伤春、惜春却无心寻赏春天的李清照满腹愁绪,
结合身世背景和词作来看,她的“愁”因何而来?又 是如何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
此时李清照的愁缘自“物是人非事事休”,既为
国家破裂衰败个人漂泊流离而忧,又为丈夫离世自己 孤苦伶仃面对晚年生活而悲,复杂而深沉。
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愁见于细节,无心梳洗打扮,失去生活乐趣,倦怠失落。 欲语泪先流。
3.感受词作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
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
整体感知
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
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
人。他是晚唐有名的诗人,与李商 隐齐名,世称“温李”。同时他也 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
文学常识:词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 生,中唐后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渐繁荣,鼎盛时期出 现在宋朝。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 称为“词”“诗余”“长短句”等。与诗相比,词的句式长短不一, 能更自由地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词有标题和词牌,词的标题是词 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调的名称。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是词牌,“密州出猎”是题 目。

初中语文《武陵春》教师教案]

初中语文《武陵春》教师教案]

[初中语文献课教师教案]《武陵春》教学目的:1、通过诵读,领会词的意境,明确词的感情.2、赏析词的写作技巧,学习运用这些技巧去写作.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拉近距离,鼓励学生上课投入,表现积极.二、导入新课:由我们学过的李清照的词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朗诵《醉花阴》和《如梦令》,说说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再看《武陵春》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什么感情?三、教授新课:1、介绍写作背景.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所作。

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2、朗诵词,先范读,然后生自由朗诵,再然后师引导齐读.注意读词时语气、语调、感情,这首词中有两句感情要欢快、喜悦一些.3、赏析词."风住尘香花已尽"这句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日晚倦梳头"比较该句与《望江南》中“梳洗罢”所表现的心情有何不一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欲语”什么?发挥想象。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闻说”、“也拟” 、“只恐” 六个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赏析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四、迁移:1、除了用船来写愁,还可以用哪些来写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鱼火对愁眠。

张继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2、判断下列诗句属于直抒胸臆,还是情景交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武陵春》教案

《武陵春》教案

《武陵春》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词的内容,能有感情地诵读全词。

2、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通过朗读、品读诗句,体悟词人的情感。

3、通过学习本词,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水平,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通过朗读、品读诗句,体悟词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本词,帮助学生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水平。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指导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用心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

合作探究法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相机诱导点拨,合作研讨,解决疑难。

描述法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将词作内容转化为画面,让学生在想象中用描述性语言体会词作的内涵。

供料讨论法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帮助学生赏析诗词。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刚才我们听到刚才我们听到的琼瑶电视剧《月满西楼》的主题曲就是由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这首词改编的。

中国的古典诗词有着永恒的魅力,它是后人创作的源泉。

许多影视作品中的主题、情节和歌曲都是从古典诗词中汲取养料而创作的。

在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中,宋代的李清照,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廊中独树一帜。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武陵春》,走近这位旷世才女,倾听她的心声。

(课件:《月满西楼》主题曲,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内容。

)(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3分钟)1、学生倾听MP3朗诵,感受词作的音韵美、意境美。

(播放MP3朗诵)2、学生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词人的情感。

)问:你们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生答)“愁”(板书)三、品读(25分钟)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一个“愁”字,一起品读这首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诵这首词,疏通字词意思;根据文字,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再现情境。

对于不理解的字词互相交流讨论解答。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 词五首教案 鲁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 词五首教案 鲁教版

23、词五首教材分析:诗词教学重在朗读体会和背诵。

本课所选的词有婉约派的,也有豪放派的,意境优美,应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反复朗读与背诵。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朗读与背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朗读诗歌,分析诗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涌,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朗读与背诵。

学情分析:课前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摘抄诗句。

教师准备: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教法与学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望江南》、《武陵春》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导语:在我围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_)出示学习目标。

(i)检查预习。

与这两首诗有关的字词及学生朗读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一)学习《望江南》1、解题“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2、作者及背景温庭筠(wenyun)晚唐诗人、词人。

他精通音律,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

其词多写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存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问派”。

l、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2、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炯补充指正)文章大意: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闰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

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梳洗独倚汀楼一希望过尽千帆斜晖、水一失望肠断一绝望三、精读文章,深入探究1、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金识源】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词五首《渔家傲 思》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金识源】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词五首《渔家傲 思》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渔家傲秋思》导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这首诗词。

2、理解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

3、走近词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当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体会词作所表现的征人远征边塞、远离家乡的痛苦。

背诵这首词。

预习提示:1、你能介绍作者吗?2、落实字词:“塞”“勒”分别有哪几个音?注音:嶂浊燕然羌管寐3、疏通文意。

4、自由读几遍:提出有质疑的地方,课上一起解决。

合作交流:1、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

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3、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4、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

5、文化积累:“衡阳雁去”指:“燕然未勒”指:6、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8、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9、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参考答案:合作交流1、异天冷;声杂;城孤。

2、描绘出了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

作用:点名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词作将大雁南归“无留意”与戍边将士们不能不留下来进行对比,润笔深厚,为下文写将士们戍边凄苦埋下了伏笔,大雁都知道回家,人何尝不想回家呢?5、衡阳雁去指大雁向衡阳方向飞去。

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秋末冬初大雁向南至此不再南飞。

燕然未勒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后汉书》记载有窦宪追击入侵的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

6、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

慨叹功业未立,思念家乡7、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武陵春》优秀教案

《武陵春》优秀教案

《武陵春》优秀教案《武陵春》优秀教案汇编《武陵春》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词的有关知识。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二、教学新课1、师范读课文,生自读,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

2、合作探究:⑴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说出本词创设的意境。

⑵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词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⑶“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⑷本词的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学生合作学习10分钟,教师个别进行辅导,然后集体交流。

3、重点解读: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学生自主考虑,寻找“美点”,集体交流。

4、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搜集古人写“愁”的句子。

三、总结这首词与《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四、类文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

五、布置作业1、背诵这两首词。

2、练习第一二题。

《武陵春》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并在实践中掌握理解诗歌的内容,体味诗人的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文字游戏(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二、对联引入:这枝女儿花是谁呢?李清照以她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独树一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李清照。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清照的《武陵春》,请同学们看到你手中的课文。

三、解析题目:“武陵春”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吗?(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四、抛出方法过渡:同学们,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尤其是我国的古诗词,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那么,学习古代诗歌也是有方法的,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来实践一种学习古代诗歌最重要的方法——读。

《武陵春》教案范文

《武陵春》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武陵春》;(2)理解《武陵春》的诗意和主题思想;(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4)掌握文学常识,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武陵春》;(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伤离乱的情感;(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好,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武陵春》;(2)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思想;(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4)掌握文学常识,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的把握;(2)作者情感的体会;(3)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武陵春》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武陵春》,感受诗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诗的美感;(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武陵春》;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2.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感受诗的美感;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剖析《武陵春》的艺术特色;5. 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其他作品的风格特点。

八年级语文《武陵春》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武陵春》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武陵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首词的创作背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2.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品味本首词的意境,掌握本首词的大意。

3.学生能够体会词人李清照心中的无限愁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注释,品味本首词的意境,了解本首词的大意。

【难点】体会词人李清照心中的无限愁情。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家有谁知道千古第一才女是谁呢?她就是李清照。

谈到李清照,有谁能向大家分享一下你对于李清照的了解呢?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的生活十分富足,由于她的父亲精通经史,母亲也知书能文,因此她小时候就在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了文学基础。

等到长大出嫁之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但是当金兵入据中原时,再加上丈夫的离世,她孤身一人流寓南方,处境孤苦。

因此,李清照所作的词,词风是有明显的转折的,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后期多悲叹身世,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情调转为感伤。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词就是在她经历国破家亡流寓金华之后所作。

让我们一起去细细体味在这首词中所饱含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词,注意其中“舴艋”的读音,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朗读的节奏、语气和语调。

2.针对学生的朗读老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并通过范读以及播放名家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把握其中的韵律,进而初步体会其中的情感。

3.同学们,接下来大家再次朗读诗词,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

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

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三)抓住重点,体悟道理过渡:这首词的大致内容我们已经有所了解,那本首词主要围绕哪个字来写的?请从本词中找出这个字。

鲁教版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武陵春》教案

鲁教版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武陵春》教案

《武陵春》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词人生平,理解并背诵这首词,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学习词的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象在读词时的作用,结合背景,理解词的内容,体味词的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品析词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

难点:学习词的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间播放音乐《月满西楼》)同学们,在这样一个初秋的季节,我又想起了这样一首不老的词调:“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此时此刻,在满月的西楼上,或许正伫立着这样一位女子,她有满腹的才华与柔情,她有满腔的哀怨与感伤,但她也有做人杰鬼杰壮志豪情。

她温婉细腻的文字中总是透着一种摄人心魄的情愫。

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进这位女子,走近李清照,走近她的《武陵春》。

二、初读,整体感知:1、学生根据自己对本词的理解,自由朗读。

2、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什么情感?引导学生找准关键字词:愁。

(板书:关键字词)你从哪句话中看到了“愁”字?“载不动许多愁”3、全班同学带着愁绪,齐读全词,学生思考:词人的愁体现在那些地方?三、赏析,细品全词。

上阕:“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1、问:刚才同学们找到了“愁”的感情基调,那么词人的愁到底体现在词中的哪些地方呢?预设:“欲语泪先流”。

2.问:什么叫做“欲语泪先流”?预设:痛苦到了极点。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如今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3.问:既然是痛苦到了极点,为什么不嚎啕大哭?预设:嚎啕大哭是伤心的表现,就如同孩子的悲伤,哭过就好了,而“欲语泪先流”却是痛苦到了极点,痛苦到了不能用语言形容的境地。

4.问:那么你生活中有没有“欲语泪先流”的时候?预设:受委屈的时候等5.问:词人为什么会“欲语泪先流”?预设:物是人非事事休6.问:“是”是什么意思?“非”是什么意思?什么物是?什么人非?预设:物:事物,景物,物件是:如此,引申为不变非:跟过去不同,这里指离开,离去(板书:——体悟情感)物是人非:所有的事物景物都没有变,只是人却不在了。

【金识源】2015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词五首《武陵春》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金识源】2015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词五首《武陵春》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武陵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并背诵这首词,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2、掌握赏读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学习重点:欣赏古典诗词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与感悟能力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倦梳头( ) 舴艋舟()()2、解释加粗的字也拟泛轻舟3、文学常识填空《武陵春》作者是朝(某某)号。

课内探究: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闪烁着无数诗、词、曲的光辉,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宋词的优美意境,感受词人的离愁别绪、壮志难酬。

本节课学习《武陵春》二、结合目标,有效训练1、了解词的写作背景某某五年(1135),作者寓居在某某某某时写下这首《武陵春》,当时李清照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感情。

2、老师X读,自由朗读,要求读出词作愁苦的情感3、分组讨论研读本词①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将两者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的心态。

②词中“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③请结合词句悉心揣摩作者怎样表达自已的愁绪的。

(四)积“愁”的诗句拓展检测:一、理解填空《武陵春》中被词论家赞为“创意出奇”的句子是:。

二、语言品析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参考答案:自主预习:1、 j uàn zé měng2、打算3、宋李清照易安居士课内探究:6、①“梳洗罢”说明她相信爱人会回来,心怀希望,而李清照因为丈夫去世,已经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因此“倦梳头”表达内心的哀伤。

②“闻说”写她起出游之兴;“也拟”表现计划出游的喜悦心情,“只恐”又一转,满腹愁绪又一次弥漫心头。

鲁教版(五四学制)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词五首—武陵春》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学制)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词五首—武陵春》教学设计

《武陵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2.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3.学会运用诵读、注解、关键词、联系背景、品析意象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重难点:1.读准字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2.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3.学会运用诵读、注解、关键词、联系背景、品析意象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教学过程:导入: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的文学体裁。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词的国度,欣赏词人李清照的《武陵春》,感受她的喜怒哀乐。

一、初读感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遍朗读首先要读准字音。

你都发现有哪些要互相提醒的字词。

“舴艋舟”请一生诵读,再请另外一生点评(这首词的调子比较低沉,大家可以试着放缓朗读速度)二、研读体会:“愁”诵读之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静静地体会词人内心流淌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在词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同桌间讨论并做好批注。

(板书:《武陵春》)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同桌间讨论的也很激烈。

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什么样的情感?“愁”(板书:愁)其他同学赞同吗?刚才这位同学们抓住词末尾的一个“愁”字。

那么这份“愁”在词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1)“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人非”,是丈夫去世的意思。

这在注解中有(板书:注解)(人们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

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李清照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要知道他们之前的生活是这样的(PPT展示:婚姻生活的一个片断)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金石录后序》(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夫妇俩都喜好读书藏书,李清照的记忆力又强,所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先后。

《武陵春》优秀教案

《武陵春》优秀教案

《武陵春》优秀教案《武陵春》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WTT精心整理的《武陵春》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武陵春》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词的有关知识。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二、教学新课:1、师范读课文,生自读,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

2、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说出本词创设的意境。

(2)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词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3)“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4)本词的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学生合作学习10分钟,教师个别进行辅导,然后集体交流。

3、重点解读: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学生自主考虑,寻找“美点”,集体交流。

4、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搜集古人写“愁”的句子。

三、总结:这首词与《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四、类文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

五、布置作业:1、背诵这两首词。

2、练习第一二题。

《武陵春》优秀教案2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中的第四篇。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寓居金华时所著,借暮春之景道出了女词人内心无比的愁苦,用语新奇含蓄,感情细腻深邃,意境也非一般闺阁怨词所比,堪称绝妙好词。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对古典诗词具备一定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对诗词中关键词句、使用意象、修辞运用也有一定的解读能力,加上前面刚学习过《望江南》,这首闺怨词中表现思妇望夫不至的绝望情绪,也为学习《武陵春》这首词奠定了情感基础。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词五首《武陵》练习 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词五首《武陵》练习 鲁教版五四制

《武陵春》
一、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
二、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

其中“”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

三、
1、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
2、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
四、请谈谈你对《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理解。

五、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六、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参考答案:
一、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二、物是人非
三、
1、倦梳头,泪先流
2、又多又重。

四、
人们总是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流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五、我同意这种看法。

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

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

六、C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陵春》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词的有关知识。

(学生展示搜集资料教师归纳总结)
唐诗宋词元曲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

盛行于宋代。

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最初称为“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

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

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二、教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扫除障碍。

1.教师课件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掌握字音,感知全词的情感基调。

2.学生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教师归纳可见显示。

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

济南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

其作品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3.指名学生复述词的大意。

4.教师展示大意
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了,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天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

春天里景物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先流泪。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5.指名学生朗读,教师与其与学生听读,及时纠错。

(二)师生合作赏析
1.全词情感基调把握以及上、下阕写作手法的把握。

教师提问:①听读、自读后全词以什么情感为基调?
②上、下两阕个运用什么写作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③词人为何如此哀伤呢?④⑤⑥
2、学生展示,教师归纳了解李清照此词创作背景。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词。

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3、师生合作赏析词句:
(1)风住尘香花已尽,
交待季节特征——说明已是暮春时节。

暗指:自己年老珠黄,寓寄词人漂泊零落,
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

日晚倦梳头。

此句是什么描写?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

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表达什么情感?
心灰意懒浓重的哀愁
由此,这两句是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

(采用含蓄手法进行间接抒情。


(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什么内容?
叙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

“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遭遇?
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
因此,这两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再次借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

其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
(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闻说”、“也拟”表达词人一种什么心理?
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想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

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比喻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

这种写法是——化虚为实
“闻说”、“也拟”“只恐”欲抑先扬,曲折尽情的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

(三)师生共同小结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三、知识拓展
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6、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
四、布置作业
1、搜集李清照作品。

五、板书设计
上阕实写
武陵春哀愁
下阕虚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